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八年级数学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09级全年级人数为121人,XX年年下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分,总体来看,成绩在前面的基础上还有所倒退。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完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几何中,由于缺少三角形全等与勾股定理的相应知识,学生在推理上的思维训练有所缺陷,学生对四边形中的相应的数量关系缺少更深入的认识。对很多孩子来说,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代数上现行的教材降低了孩子们在计算上的难度,对于一些较简单的计算题,讲解新课时,能又快又好的进行计算,但时间一长,学生又忘得快,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在广泛的深入的理解基础上使知识在各个方面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是最不容易忘记的,但现在的要求中,学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缺失的。在知识上学生对不等式、整式的乘法、公式、机会、平移与旋转、四边形的学习,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会这一学期孩子们在代数中无理数与实数的学习,对数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函数的学习,比例与相似,也会使孩子们在数学的认识上来一个飞跃,前面的学习为这一期的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最令担心的是班级中的差生的学习,无论如何要尽可能的使他们跟上班级体整体前进的步伐。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所进步,前一学期鼓动孩子们去买自己喜欢的参考书,通过自己的努力,一部分孩子的数学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本学期也要继续鼓励有条件的孩子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使孩子们在这个初中阶段这个最重要的一年:初二,还剩下一期的时间里能更上一层楼。更多的希望他们能买买有趣的课外读物。本学期中,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还要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本学期中,要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讲讲有关新概念几何,用面积来证题的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前一学期由于在实验不向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课外的活动多了,孩子们长得更结实了,是令人高兴的,这也带来了负面的作用,就是来自老师的任务少了,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学习的风气有所淡化,是本学期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前一学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下降,与不布置作业有一定的关系,我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懒惰,给自己的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自己是在进行实验,自己是在探索而进行开脱,实际上上期比以前更忙碌了,是没有偷懒的,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实验与探索而让孩子一生的成长而受到不良影响。因此本学期务必完成自己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1.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2.重视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激励作用,通过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大家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经常这样训练,就能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师应操纵或控制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各个有关变量。在许许多多的变量中,学习动机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关键作用的一个,它是有意义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具有情感性的因素。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对学习积极准备,集中精力,认真思考,主动地探索未知的领域。教学中,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能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竞赛;设置愉快情景等。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坚持这样做,可以逐步强化学生的参与热情。
3.采用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种做法。
3.1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
3.2设计精彩的问题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4.重视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启智功能,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4.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4.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4.3让学生多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相互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关键词:八年级数学教学;教育均衡发展
十提出了平等教育,实施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根据这个精神,我们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根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创建一个和谐的教学气氛。教育均衡发展也提出了:让学生在接受教育条件上得到相对均衡发展,在享受教育资源上得到相对均衡发展,在获得教育效果上得到相对均衡发展。如何在八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教育均衡发展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如下四点: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子激发学生数学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起步时得到均衡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好一门功课的入门。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没有兴趣,就不可能深入理解和研究这一事物。一个学生对某一门功课产生了兴趣,往往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因此,如果我们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这一节课产生了兴趣,就会为上好这节课打下良好基础。传统的教学,往往是先用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基础好的学生就如愿以偿,基础差的小学生如果对旧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就很难提起兴趣来。教育均衡发展理念提出了从学生的生活例子引入新课,由于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例子比较熟悉,就容易产生兴趣,对学生在学习起步时得到均衡发展起到很大的帮助。
例如:我在教学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八章《勾股定理》时,学生对勾股定理比较抽象,也没有学过的旧知识与其联系。我就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例子说起:“同学们,从我们的身边事例中〖TP0.TIF;%50%50,Y〗经常见过正方形,在小学也学习过正方形的面积和直角三角形。那么,什么叫做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有一个角等于90°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面积为边长的平方。”“那么,我们用剪刀剪两个任意的正方形,把它们的一条边长摆成直角三角形(如右图)量出斜边的长,再剪一个正方形,并计算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经动手、计算、探究得到结论:“以直角边为边长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勾股定理知识。”这样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计算、讨论、总结,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起步时得到均衡发展。
二、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差异”性创设平等教育,让学生在一个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均衡发展
俗话说:“伸出的五指有长短。”我们所教学的学生也有好差之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用科学观点看待学生这个“差异”性,创设平等教育。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对立统一都是互相转化的,也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要用不同的观点、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最差”的学生在某一方面是最差,在另一方面可能是最好。其一在教学中告诉我们:往往学习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动手辩论能力差;学习差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勤动手、诡辩能力强。其二,“最差”的学生经过努力会变成“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学生骄傲也会变成“最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一种让学生平等自由发展的平台,积极挖掘“最差”学生的闪光点,使“最差”的学生转化为“最好”的学生。时时提醒“最好”的学生,让“最好”的学生继续发展下去,成为更好的学生。
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成员好差搭配均衡,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小组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在小组学习中笔者采用让“最差”的学生先说,中等生后说,“最好”生补充说,让“最差”生说些最基础的东西,教师及时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进行鼓励,激发他们进步,把“最差”生转变为“最好”生。对“最好”生,时时注意不要让他们骄傲,让他们说些有一定发展的问题,保持“最好”生更好。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章时,在激发学生兴趣学习的同时,笔者让“最差”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探究《勾股定理》的内容,其实《勾股定理》的内容在课本已有,等他们答对后就鼓励他们说:“你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强,让我们全班同学向你们学习吧!”这样“最差”的学生获得鼓励后会继续保持兴趣学好《勾股定理》知识,从而达到把“最差”学生转化“最好”的学生。如果有些“最差”的学生说不出来,可以让中等生说出来,然后加以评定。对“最好”生,让他们去证明难度比较大一些的《勾股定理》,带动“差生”共同进步,防止“最好”生的骄傲情绪,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平等自由地均衡发展。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师生共同合作平台,让学生在师生的情感交流中得到均衡发展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全年级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年度学校工作计划重点: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 11.1.1变量(1) 11.1.2函数(2)
2 11.1.3函数的图象(3) 11.2.1正比例函数(1) 11.2.2一次函数(1)
3 11.2.2一次函数(3) 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11.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4 11.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 第十一章小结(3)
5 12.1.1条形图与扇形图(1) 12.1.2折线图(1) 12.1.3直方图(1)
12.2.1用扇形图描述数据(1) 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
6 12.3课题学习(2) 第十二章小结(2)
7 13.1全等三角形(1)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8 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 1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十三章小结(2)
9 段考
10 14.1轴对称(3) 14.2.1轴对称变换(1) 14.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11 14.3.1等腰三角形(3) 14.3.2等边三角形体(2)
12 第十四章小结(2) 15.1.1整式(1) 15.1.2整式的加减(2)
13 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 15.2.2幂的乘方(1) 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 15.2.4整式的乘法(2) 15.3.1平方差公式(2) 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 15.3.2完全平方公式(2) 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 15.4.2整式的除法(2)
16 15.5因式分解(1) 15.5.1提公因式法(1) 15.5.2公式法(3)
17 第十五章小结(3) 总复习
18 总复习
第一学期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生为本,落实新课改,体现新理念,培养创新意识, 注重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打好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运算技能和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思维模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模式;通过对整式乘除和因式分解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建立数学类比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共46人,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基本概念,基本计算,以及基本的空间与图形知识都极其欠缺;数学的思维混乱,不能独立思考,需要老师的引导,这要求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广泛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三角形主要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多边形的内外角和。本章节是后两章的基础,了解了相关的知识,教学时加强与实际的联系,加强推理能力的培养,开展好数学活动。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三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四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第十五章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进度(按20周算)
周次
教学进度
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2
多边形及内角和第十一章小结
3
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4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角平分线的性质
5
第十二章小结
6
轴对称、 轴对称变换
7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8
课题学习、第十三章小结
9
第十三章小结、期中备考
10
期中考试
11
整式、整式的加减
12
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整式的乘法
13
整式的乘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14
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除法、整式的除法
15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法、公式法
16
第十四章小结、分式
17
分式运算
18
分式运算、分式方程、第十五章小结
19
期末备考
20
期末备考
赣州市南康区麻双中学
黄涛
2018年9月3日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田家炳中学 廖宝宏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建立数学思维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思维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教学,完成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了解三角形,认识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分式,掌握有关规律、概念、性质和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必要的作图技能,提高应用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提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的能力,并用有关的代数和几何知识表达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探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轴对称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并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探究、归纳、类比、推理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思维品质。了解我国数学家的杰出贡献,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以下知识:
1、了角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等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2、掌握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之间的关系,会按边或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了解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的意义,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知道反倒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定义、公理、定理、推论、证明的意义,通过具体例子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步骤和书写格式,切实打好形式化证明的基础;
5、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及其简单的应用。了解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所引辅助线的作用,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6、能够运用已学的有关知识证明一些简单的几何命题。
7、了解证明书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推理过程步步有据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推理论证意识,初步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及区分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综合法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的难点是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简单反例的构造,一个几何命题综合法证明思路的分析和证明过程的规范表述。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学习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方法及其应用;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教学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十三章 轴对称
本章主要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同时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究等腰三角形和正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性质与应用,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应用。教学关键提示:突出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教学重点:掌握整式的乘法及因式分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乘法分式的灵活运用及灵活运用因式分解的方法。
第十五章 分式
分式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性质、能用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并进行相关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时重视和分数类比,加强分式、分式方程与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分式的运算。
教学难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必要的教学措施
1、作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仔细揣摩教学内容与新课程教学目标,充分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探究示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和作业,作好教具准备工作,写好教案。
2、营造课堂气氛。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准备好教具,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温馨、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搞好阅卷分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当面批改的方式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指出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知识性错误。
4、写好课后小结。课后及时对当堂课的教学情况、学生听课情况进行小结,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失败的原因,并作出分析和改进措施,对于严重的问题重新进行定位,制定并实施补救方案。
5、加强课后辅导。优等生要扩展其知识面,提高训练的难度;中等生要夯实基础,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后进生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针对其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针对性的补救措施。
6、成立学习小组。根据班内实际情况进行优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搭配,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优辅良,以优促后,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7、组织单元测试。根据教学进度对每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测试,做好试卷分析,查找问题。大面积存在的问题在进行试卷讲解时要重点进行分析讲解,力求透彻。
六、教学进度(按20周算)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3) 第一周
多边形及内角和第十一章小结(2) 第二周
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第三周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四周
第十二章小结(3) 第五周
轴对称(3),轴对称变换 第六周
(2) 等腰三角形(3),等边三角形 第七周
课题学习(2),第十三章小结(2) 第八周
第十三章小结(2),期中备考 第九周
期中考试 第十周
整式(1),整式的加减(2) 第十一周
同底数幂的乘法(1),幂的乘方(1),积的乘方(1),
整式的乘法(2) 第十二周
整式的乘法(2),平方差公式(2),完全平方公式(1) 第十三周
完全平方公式(2),同底数幂的除法(1),整式的除法(2) 第十四周
因式分解(1),提公因式法(1),公式法(3) 第十五周
第十四章小结(2),分式(3) 第十六周
分式运算(5) 第十七周
分式运算(1),分式方程(3),第十五章小结(1) 第十八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