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幼儿语言教学;教学过程;教学活动目标

幼儿园领域的教学,大致接触到语言、社会、健康、科学和艺术这五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幼儿日后的生活习惯、认识能力、个性展现、待人接物等方面,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如果想要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培养较优秀的语言能力,那么,就需要提高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才能提高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精益求精、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严格把关、提升幼儿园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和修养等。

一、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是开展工作的核心任务。幼儿园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内容,都是以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为指南针而实施、开展的。要使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实现有效性,所有环节的重中之重应该是,为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问题:

1.不要使教学目标凌乱,不简明扼要。

2.尽量丰富使设定的教学目标,成分饱满。

3.制定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性。

4.依据幼儿语言教育应有的内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学活动目标。

二、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精益求精

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受众对象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这就要求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必须精益求精。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咿咿学语的幼儿更是如此。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和交换信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工具,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需要尤为重视这一“黄金阶段”,使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可以接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发展其书面及口语表达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对教学活动的精益求精,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幼儿教材的合理处理。

2.对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

3.对教学活动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4.对语言教学活动反思总结的主动性。

5.对语言活动过程中提问的反馈性。

6.对语言活动参与者的教育性。

7.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

8.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严格把关,认真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并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幼儿园中的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主要渠道,这就意味着对幼儿园中语言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

要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实现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由于目前的教学市场,存在着“低效”“无效”“高效”等层次不等的现象,因此,更需要对幼儿园中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进行认真筛选。出现这种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低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幼儿园中的教师缺少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特点的学习与认知,所教学的内容大致趋向于一种模式化,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幼儿园的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幼儿对语言的接受与理解、领悟能力,这就忽略了对幼儿解决语言问题能力的培养。

3.幼儿园中的教师大都不重视幼儿对语言本身的敏感性和领悟性。

4.一些幼儿园教师,在开始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就不太明确。没有特点,缺乏新颖,可操作性低,忽略了幼儿自身的潜力。

四、提升幼儿园师资力量的整体素质和修养

身为幼儿园的教师,应该认真理解和领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到的内容。幼儿园教师要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树立自己正确的教学理念,制定系统和准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时,要考虑幼儿的利益,细

化教学目标。要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年龄段语言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制定和调整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实现有效性、高效性。

幼儿教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提高了幼儿园语言教学领域的有效性,促进了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技能的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也有利于幼儿对语言的学习,有

了更好的环境,可以成为其未来学习语言的基石。同时,促进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有效互动,增强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而且也促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总之,幼儿教师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支持教师学会主动地发现和解决自身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一线幼儿教师驾驭教材及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提问;追问;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

博乐市第一幼儿园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但是本地区学龄前的孩子们多使用母语,或维吾尔语或蒙语,用本民族的语言说话伴随在孩子们每天的交往过程中。如何以科学、有效的语言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培养,让幼儿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与实践的问题。

一、语言对幼儿的重要作用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幼儿园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教育环境,幼儿教师的语言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能准确地表达、复述以及创造性地发挥想象。幼师要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等等,再者在教学中合理、有效的运用追问策略,以此让幼儿能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获得语言的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师提问中的追问教学的作用及其问题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孩子,对于3--6岁的孩子来说,仅仅一个提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以提问中的追问显得尤为重要, 追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是沟通教师和幼儿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只有对追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追问是指教师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尤其是在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追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众所周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问题是学习之始,先设置提问一向是教师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好的追问,或者有效的追问可以构成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语言教学活动中仍存在重形式、轻体验、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在追问的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没有设计追问的环节: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

追问之间没有联系:随想随问,没有精心设计,随意性强;用词不准确、表达不清楚,中心意思不突出。

(2)追问无层次,前后问题之间缺乏连续性,“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跳跃性大;过程中横生枝节,突然提出某个问题,造成幼儿思维断层。

(3)所提问题脱离幼儿的经验和水平,数量多,但问题层次偏低,强调认知水平的问题,忽略非认知水平的问题,得不到正确答案。

(4)追问没有系统性:问题提出后急于作答,没有给大多数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或要求全班齐答,追求表面效果。

从当前课程改革、教学理论的进展来看,幼儿教育以及语言教学活动中应更加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重视幼儿的主动学习。因此,语言教学活动应该是服务于学习过程的,以促进幼儿有效地学习为目的的。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追问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幼儿园的教师多是依据特定的活动目标,根据相关的活动内容,设置一定的疑问情景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活动组织形式。在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追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善于发问,善于追问,整个教学活动气氛就活跃,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有的教师不善于追问,或问得不得法,或不会追问,其气氛和教学效果相对差一些。那么,如何让孩子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根据教师的追问,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相关的知识,促进语言及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绽放语言色彩呢?在当今幼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是我们幼教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话题,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可以很快提高语言活动的有效性:

三、教师提问中的追问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设计开放式追问,有利于幼儿联想、想象的追问,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展其扩散思维的能力。用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多项思维能力的形成。

(2)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问。在活动的重点、难点处预设问题,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

(3)设计具有双向性的追问。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教促思”,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反问,不仅授以“鱼”,而且授以“渔”。

(4)设计程序性的追问。通过问题,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加深幼儿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5)设计整体性追问。积极鼓励幼儿去联想,去想象,力求做到文内文外融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幼儿自然运用语言去表达真实思想的效果。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幼儿园“问题儿童”的身份建构

幼儿的学习故事与新西兰幼儿园课程实践

瑞吉欧教育理念及其实践

民乐欣赏活动中水墨画的运用

构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江苏范式

试谈园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定位和路径选择

幼儿园手指游戏课程文化的构建

“乐享节日”活动园本课程建构思路

幼儿园师资配备现状研究

有趣有益有用——评苏梅的幼儿文学创作

儿童的艺术创作心理特征及支持策略

绘本阅读教学“活动链”模式的构建

幼儿园生态运动游戏课程的建构与实施

幼儿教学“领域”中的“跨界”式活动目标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经验的建构

幼儿园开放式语言教育的再思考

图画书教学中的“童趣性”呈现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及制订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农村幼儿教师乡土知识匮乏原因及提升对策

幼儿园对男幼师生素质培养的期望调查

论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及其专业化发展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2014年业务工作要点

幼儿教师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建构路径

农村进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英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比较

保育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幼儿公共图书区阅读情况调查分析

玩中乐学游作舟——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课程目标与内容改革

基于学前课程文化特征的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

我国学前教育体系中处境不利儿童教育补偿研究

促进幼儿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三部曲”策略

基于蒙氏外部秩序感思想培养儿童良好习惯

孩子是小小科学家——幼儿行为的观察、记录与反思

幼儿教师观察记录存在的问题及调整策略

幼儿园的“爸爸”老师——男幼师对幼儿性格发展的影响

“管不住手”的皓皓:幼儿攻击的成因及对策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课程目标与内容改革

儿童的一百种语言——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理念及实践

幼儿对影子现象的朴素认知:一个幼儿科学教育的个案分析

新教师资格证考试背景下的高师学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路径

以亲子“情绪话题”培养幼儿自我情绪识别能力

可以惩罚幼儿吗?——基于强化理论的幼儿园有效奖惩策略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幼儿兴趣点的分析和判定策略

幼儿园2—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文化语境与“成长”释义——读肖定丽的童话《黑皮青蛙》及其他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 幼儿语言 课程实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1.202

幼河镅缘幕竦枚杂锥的身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个阶段。因为只有幼儿具有了语言思维和语言能力,他们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进入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全面发展。幼儿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对他们的各方面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而幼儿园是针对幼儿开设的学校,是收纳所有适龄儿童的场所,所以幼儿园的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同时,幼儿园也是幼儿进行语言学习的主要环境,所以幼儿园语言教学直接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调查与实践,我发现了一些教学经验,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帮助。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调查结果

为了研究当前幼儿语言教学,我对许多幼儿园进行了一个调查,发现虽然幼儿教师在课程目标和课程设计上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的,也注重书写阅读目标,但教师不太注意倾听幼儿的想法。幼儿教学目标包括层次和分类结构,教师在制定时不仅要注意儿童的发展特点,也应该采纳学生家长的意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容易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上课所讲的内容还和课本知识有等同的现象,也不注意课外语言的积累。

由于地区差异,教师在教学中的普通话教学还是不够完美,在教学中往往会运用方言来讲课,并且在讲课的时候发音不标准,导致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不规范的语言教学,这对学生以后的语言学习非常不利,导致很多学生在语言运用中都会犯错误。在课程实施时,教师喜欢通过课程活动,游戏活动等让学生掌握知识。其中在语言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识字和文章解读的课程比较多,和学生互动,让学生起来说讲游戏的活动比较少。在课程实施方法方面,主要采用讲授法,说讲法,让学生机械练习,以此来记住所讲知识。

二、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幼儿语言的学习是他们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前幼儿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有限,理解能力不强,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往往只注意把生字让学生认识,要求会读会写就行。但是这样的方式学生学习起来兴趣不高,效果也不好,所以教师要注意出现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对幼儿来说,书本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所以在早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发展和认知水平,给他们提供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文字材料,让他们更能感受到文字的魅力。

教师和大人是引导幼儿读书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亲切的感觉,从而激起内心的学习愿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幼儿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感受读书的氛围,教师要给学生讲一些读书的技巧,引导他们去选择书,让他们相互讨论相互学习。还有就是如果父母越早和孩子一起读书,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要提高很多,比如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文字能力都会提高很多,所以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也很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让学生阅读的机会,我们要抓住任何机。

幼儿在学习中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入学之前,幼儿所学习的主要是口头语言,通过父母和伙伴的耳濡目染,在这一时期幼儿的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进入学堂以后,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表达语言。从整个儿童发展时期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的脑子里的词汇量还是比较匮乏的,说话以短句为主,一般都不会有长句,他们在词语理解上经常会犯错误,所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意思,不能让他们养成坏习惯。

大多数幼儿的语言能力停留在简单的称呼和简单的需求上,并且吐词不清晰,表达不清楚所要表达的意思。三岁以前的儿童采用的交际方式主要是对话,因为他们大多时候是在家人的陪同下的。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他们渐渐离开大人的陪同,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并且还会参与一些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一些经验。这一时期的幼儿也开始了集体活动,开始进入学堂学习知识,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就锻炼了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我们要为幼儿创造机会,让他们去接触认识其他孩子。

还有我们要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幼儿的生活范围狭窄,接触面不广,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语言发展缓慢甚至出现语言障碍。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没有丰富的生活幼儿的认知就不会丰富,继而就不会有丰富的语言。所以在教学重教师可以拓宽讲解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认识。并且,教师要和学生家长沟通好,建议家长多带着小孩出去玩,让他们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

由于幼儿利用感官来认知比较容易,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室为他们准备多姿多彩的图画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另外还要注意把这些书籍摆放在容易够得着的地方,让学生在课外可以自由的拿书阅读。在当天的认识活动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耍中理解知识。在提供阅读资料时要注意几点:第一是色彩鲜明;第二是结合实际生活;第三是文字优美,重复率高;第四是内容简单具体,这样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幼儿园语言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儿童 全语言教育 必要性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70-02

美国语言学家Ken Goodman是全语言教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最早给的定义是:“全语言教育是一种视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为整体的思维方式。”他指出,全语言教育这种教育哲理是基于对若干门相互结合的学科的研究,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点。他主张语言是整体的,由语意、语形、语词组成,不可分割;语言中的音、字、词、短语等,都只是语言片段。在语言学习时,只有先认识完整的话语,然后才认识整体中部分之间和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语言学习是一个从整体中区分部分的渐进过程。全语言教育强调对语言、学习者及教师的尊重;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学习的重点是真实的言语及语篇的意义而非语言本身;全语言教育鼓励学习者为了自身的目的,使用各种形式的语言和文字,而且能勇于冒险尝试。

在中国,传统教育把语言的学习分为听、说、读、写四个范畴,而根据全语言的理念进行语言教学时,不该将语言分割成不同的部分,然后分别教学,应将语言视为一个整体的沟通系统,让学习者通过亲身的经验来学习。

因此,对幼儿全语言教育在中国推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一 幼儿全语言教育在中国推行的必要性

第一,从语言学上看,语言学习是在真实的情境下,通过交际与互动实现一个意义构建的过程。儿童的语言行为只有参照特定的语境,在特定的条件下才有意义。这就要求幼儿园在进行语言教育时,要注重全语言教学,使幼儿的语言学习更具整体性、实用性。

第二,从儿童的认知发展来看,儿童内化语言信息的方式与成人不同,是由儿童的认知模式和认知发展水平决定的。儿童的元语言水平低,他们可以利用包括语言在内的任何形式来表达,比如图画、音乐、表情、手势等。此外,儿童在感知寓言诗时通常采用整体感知,而往往忽略细小的、不易引起注意的部分,这一点表现为儿童总是过度概括地使用语言。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的是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

第三,从幼儿语言学习的发展阶段来看,纵使众多心理学家、教育家对幼儿语言获得方式产生各种理论,如模仿说、强化说、转换生存说和认知说等,但各理论流派都不否认婴幼儿期是获得语言的最佳时期。然而,与婴幼儿期要掌握口语是世人的共识相对的是,是否应该让婴幼儿学习书面语至今仍没有定论。大量实验证明,婴幼儿时期完全能够认识、理解和记忆“抽象的设计院符号”(中国文字具有形象性),而且识字阅读对口语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对文字符号的敏感期,初步认字可以轻松地为小学打下一定的基础。综上,全语言教育在幼儿园的推行是很有必要的。

第四,从时展的要求上看,世界范围内的信息革命和高科技的发展使得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因此对语言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听、说、读、写本国通用语言,还要能对一门或一门以上的外语驾轻就熟;不仅要能快速获取文字符号资料中的信息,还要能准确、快速传递自己的思维成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全语言能力的培养,不可偏废。

第五,从教育方向上看,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地把对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中,指出在重视学前儿童听说等口头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在此背景下,以全语言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成为一种趋势。

二 幼儿全语言教育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

第一,幼儿早期阅读是一种整体性的语言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在幼儿园有较长时间和重视度的早期阅读可作为全语言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早已有研究表明,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是以完整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只要在幼儿早期阅读培养中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就能比较顺利而有效地对幼儿进行全语言教育。

第二,全语言教育是与加德纳多元治理理论、埃尔斯感知觉统合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教育生态系统理论的契合。首先,加德纳的多元治理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都受其遗传、生理成熟和社会文化及个性的影响,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和学习优势领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儿童尤其如此,他们可以用100种语言(对话、肢体动作、绘画、泥塑、歌声等)来表达自己,他们看待世界是整体的,因此,幼儿已具备接受全语言教育的能力。其次,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手脑并用、身心协调,就必须对感知觉进行统合,而对儿童最终的学习方式――各种活动基本是通过口头语言、肢体动作、表情、各种艺术形式来完成的,这对老师进行全语言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便利和基础。最后,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也就是说,发展的个体从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的几个环境系统的中间或嵌套于其中,每一系统都与其他系统以及个体交互作用,影响着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因此,生活的、整合的、统一的、系统的儿童生活全过程是进行全语言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教材。

第三,自20世纪70年代全语言教育产生以来,经过欧美近20年的探索实践已成为西方儿童语言教育界的一种重要理论,随后波及国际学前教育界,引发世界范围内儿童语言教育的改革,至今已近半个世纪。由此可见,学前全语言教育有着丰厚的实践基础,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操作性。

随着幼儿教育在国内的兴起,其五大领域的研究也越来越细,语言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也在与时俱进,曾经的语言教育也在逐步改革,迈向全语言教育。全语言教育理念指出,人的学习是符号的学习,语言既是幼儿学习的对象,也是幼儿学习其他内容的工具。全语言教育的研究者在吸取了维果茨基的相关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任何符号系统学习的原理都是相通的,因而建议将不同的符号系统交叉运用到儿童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来。它虽然没有提出固定的模式和方法,但这种教育理论思潮的观念和原则却在近年来的幼儿语言教育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对当前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雪丹.全语言教育理念下的幼儿早期阅读[J].学前早期研究,2009(6)

[2]隋岩.全语言教育对我国儿童英语教学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袁爱玲.面向21世纪构建幼儿园全语言教育[J].教育导刊,199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