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3.222
0 前言
作为高职院校来说,主要培养专业型、实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技术性人才。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来说,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在专业设置发展过程中不能相应体现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特征。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内容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为高职院校中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发展提供积极的借鉴,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1 当前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学设置方面不够灵活,对专业性特征的体现不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对系统知识、理论知识过于重视,但是对实用性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不够,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而且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也不够牢固等。其次,从教学内容上看,存在着陈旧、老套的现象,不能积极适应当前工业的发展要求。尽管当前高职教学中,运用专门的教材,而且教学内容也主要对本科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借鉴,然而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学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1]。另外,课程内容的设置与工业发展的协调性不够等。此外,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也比较单一,缺乏丰富多样性,主要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在教学过程上具有一定的缺陷,对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巩固提高的关注不够,这都不利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2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学的合理对策
2.1 加强对课程结构的调整,积极体现职业特征
高职教育中主要是培养技术型与实用型人才。所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结合,以学生未来的就业为发展目标,积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因此,针对高职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来说,应该加强对技术应用能力的体现,积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水平;其次,应该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运用,鼓励学生积极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并且应该重视高级资格证书的作用。如高级检验工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应该积极激励学生对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取,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就业能力的提升,以此能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立足。
2.2 体现专业实验室项目化管理特征
当前,在高职教育中对实验室系统的改革不够。在实验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模式,而且学生在实验课堂中,自身的学习兴趣不浓,不能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因此,可以加强对实验室系统的改善。作为高职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来说,可以借助项目化管理方式,不同的实验课程应该进行重新命名,并且将实验室的积极作用积极发挥出来,将其作为工厂的化验室等,以此能够使学生的动手实践更加具有真实性,可以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与发展。
2.3 采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受到工业分析与检验这一专业特征的影响,在高职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可以积极与企业合作。积极实施校企合作,能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体现出实践性的职业特征。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进行积极改革,将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得到一定提升,以此能够使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得到实践学习锻炼的保证[2]。另外,需要将校内的实训基地合理建设起来,在实训基地中,应该融入一定的课程模块,使学生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学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就业协议的签订。针对这一协议,在学校期间应该积极进行定岗式培养,可以让学生与师傅之间签订相应的合同,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以此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积极的帮助。
2.4 合理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合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作为实践性比较强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作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来说,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这也符合这一专业的教学特征。如,在讲解气相色谱仪器的过程中,分析原理与操作过程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够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由于一些实验过程、电路图以及操作步骤等仅仅依靠黑板的方式不能积极体现出相应的效果。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借助自身的图像、音频与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展现相应的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提升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过程中,老师也要注重适度原则;应该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语言讲述方面应该讲究简练性,而且可以积极发挥图像、图画等的作用,可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容易,从而能够使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提升,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得到健康发展。
3 结论
综上,作为高职院校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来说,应该加强对专业培养计划与目标的制定,合理调整课程教学结构,使高职院校的职业化特征积极体现出来;另外,应该加强对工学结合模式的运用,实施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最后,应该加强对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提升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与素养,从而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就业中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分析化学是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高校开展分析化学教学旨在使学生熟悉分析化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技术,树立“量”的概念,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习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当前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培养新世纪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培养高层次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因此,高职院校要提高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性之一是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应增强针对性、实用性。高职教育的以上特征和人才培养质量观都要求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本着以能力为主体,所学知识、技术(技能)具有岗位针对性,对本专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是实用的,同时教学内容与企业、社会现状基本相符,能学以致用,并能更好地为培养职业能力服务的原则。因此,在选择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时,应遵循针对性、实用性、先进性、浅显性四大原则。
但是,传统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模式相对僵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数量,忽视质量,往往讲求面面俱到,新旧不分、轻重不分。学生学习被动、盲从,缺乏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实践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比较严重,偏重形式,轻视效果。实验做得不少,但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往往没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和提高。所以,学生进入生产单位以后还要重新加以培训。
鉴于以上情况,我认为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化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合理整改教材,理论教学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理论教学,讲求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讲解,面面俱到,分散了教学学时。往往导致轻重不分,重点内容不够突出,难点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并且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较严重,往往到了生产单位还要重新进行学习和培训才能上岗。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对理论教材进行了合理整改,把内容划分为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及重量分析法五个主要的部分,并采用分段式教学模式,集中学时解决这五个主要问题。其中,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酸碱滴定法和氧化还原滴定法,作为重点内容加以讲解,以求为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的教育重点,是培养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合格毕业生,以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这种要求不仅仅意味着在课时安排上做到理论课与实验课1:1的学时比例,更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高职院校的学情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大多数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理性思维能力相对弱一些,而感性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提倡反复性训练,保证熟练程度,不要求面面俱到,但要求少而精,实用性强,加强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习惯的养成。
之所以提出新的教学方式,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思路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讲完理论做实验,实验做完一次就结束。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要学生在一次理论讲解和一次实验练习之后,就掌握所有的理论原理、操作流程、基本操作手法、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方法,难度是比较大的。很多学生在这仅有的一次实验操作练习中,只是机械地按照实验指导进行操作,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做完之后,实践水平并未得到太大提高,并没有达到通过实验练习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再遇到类似的实验项目,仍然不会解决。进行反复训练,顾名思义就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实验项目,进行多次的重复性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对操作过程进行强化,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步骤,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更能加深对原理的理解,在遇到类似实验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除此之外,利用好综合实训的时间,与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以更多样的实验实训项目练习,反复性训练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融入
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仅仅是依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和训练,很显然是不够的。为了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将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有机融合到实践教学环节中,显得极为重要。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且能够做到与社会需求对接,提高日后学生就业时的社会竞争力。
以往的专业课成绩考核多是以笔试为主,考核过程中难免偏重于理论内容的考查,即使有实验内容的考核,也很难体现出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所以,为了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在日常考核过程中也引入技能竞赛和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为技能竞赛和考证的辅导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将技能鉴定考证的方式引入日常训练和专业成绩考核中,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的工作习惯,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张英,杨剑,罗大为.以企业岗位需求为核心的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13):254-255.
[3]陈海燕.高职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初探[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40-42.
关键词:项目教学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教学改革
一、项目教学法的认识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在职教领域已形成了完整的教法体系。[1]
二、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可以激发其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有:
1.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对学校,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探索组织形式、活动内容、管理特点、考核评价、支撑条件等的革新,逐步完善和重新整合学校课程体系。
2.培训周期短,见效快。项目教学法通常是在短期内、较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并且教学效果可测评性好。
3.可控性好。项目教学法由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活动由教师全程指导,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练习技能。
4.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完成一个项目,必然涉及如何做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原理分析项目、制定方案。
5.推动教学改革。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要求教师灵活掌握时间,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与学方案。
三、项目实施
1.项目实施条件
1.1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能让学生在尽量接近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为此,学校应加大对工业分析与检验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使硬件设备不断完善。
1.2项目的内容,既要能反映一定的知识内容,又要符合社会对专业的需求,尽量能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因此,工业分析与检验的项目必须经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并认真钻研相关教材,确定出比较合理的项目任务。
2.明确项目任务
项目内容:椰树牌矿泉水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现场的整个工业分析与检验过程,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从样品采集、方案设计、分析、确定测定方案到实施测定方案的全过程,并能对整个项目用到的知识点、搜集的相关信息及完成过程的体会与收获,整理成册。
3.项目实施
3.1样品采集。指导学生在某超市卖场的椰树牌不同日期、批次、数量的矿泉水进行抽样采集。
3.2制定计划。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国家标准并结合实训室的实际情况制定测定方案,各组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个任务需要的时间、药品和仪器等,教师适时给予辅导,引导他们确定合理的、可实施的测定方案。整个过程学生由被动的听,转变为主动地学。
3.3实施过程。各小组根据制定的方案,开始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资料信息,及时做好记录。以第一个任务样品的采集为例,本过程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采集具有代表性样品的重要性,熟悉采集的过程而设计的。学生通过查阅有关样品采集的资料,小组之间相互讨论,查漏补缺,最后确定采集基本步骤和方案,并将本过程中的资料整理归档,经老师确认后,进入采样阶段。通过这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边干边学,学会思考,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4.评价与考核
项目评价与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只注重项目结果的评价而忽略对学生过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小组组长都会拿到一份学习任务单,任务单上有要求记录本组同学当天的学习情况,及小组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的评价。另外,在学生递交上项目报告单和实训过程资料时,还可以对其进行口试,就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资料查询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提问,作为考核评价的一部分。最后,按分权把各评价汇总在一起,作为学生本次实训项目的总成绩。
四、项目教学法的优点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本门课的实施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理论、职业素养、表述能力、又提高了沟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了学生思维,发挥了学生潜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主张学生自己搜集资料,确定方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一些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3.有利于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注重了过程性的评价和综合能力的评价。
五、存在的问题
1. 这种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由于打破了原来的知识体系,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因此,要在专业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得到普及和应用,还需要教师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项目体系,细化学习任务及其递进关系,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的知识框架;另外,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后,对学生的分组要合理,充分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避免发生两极分化。
2.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能让学生在尽量接近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项目完成的整个过程,这要求学校要具备总够的实训场地及相关的设备,以满足项目实施的需求。[3]
总之,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法,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总结经验教训,才能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为职业学校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相比于2008年成本上升、市场价格大幅下降,2009~2010年售价开始回升,并超过成本的上升幅度。2010年被认为是全国荔枝产业效益最好的一年。2011年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各品种价格比2010年有所降低,加上农资、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等有所增加,部分果农收益下降。但早熟地区(海南)、优良品种(如无核荔枝)价格上涨明显。
近10年来,荔枝、龙眼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说明荔枝、龙眼种植规模基本饱和,预示着未来数年荔枝、龙眼产业仍然处于结构调整、资源整合的转折期。目前,荔枝、龙眼的保鲜、加工、储运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荔枝、龙眼加工总量很少,仅2.56%和8.96%,对产业影响甚微,荔枝、?龙眼精深加工的大型加工企业不多,主要以荔枝、龙眼干,荔枝、龙眼罐头为主,产品精深加工不足。荔枝、龙眼加工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主要的关键加工技术已经成熟,并实现了产业化,但市场营销力度有待提高。
一、荔枝、龙眼加工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行业现状分析
我国是荔枝原产国及世界第一生产大国,我国荔枝总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81%和70%,年总产值达128亿元。荔枝已经成为我国第四大果树,仅次于柑桔、苹果和葡萄。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区)的种植业中,荔枝属支柱产业之一,在各地农村产业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行业就业人数接近300万人,对农村就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0年,全国荔枝总产量增长了7.98%,荔枝加工量45035t(占总产量的2.56%),比2009年增长了43.51%。其中,制干4000t(8.88%),制汁2815t(6.25%),制酒8220t(18.26%),制罐头约30000t(66.61%)。其中荔枝罐头2.65万t(88.33%)用于出口。此外,鲜荔枝出口(占总产量0.57%)增长21%。2011年上半年延续了上一年的势头,广东荔枝产量87.55万t,增长6.8%;广西28.2万t,增长14.2%,实现恢复性增长。
2010年,全国龙眼总产量增长1.86%,2010年龙眼加工量约11.5万t(占总产量的8.96%),主要在广东茂名和福建漳州地区。其中,茂名地区加工量2.5万t,以生产桂圆(龙眼肉)为主;漳州地区龙眼加工量9.5万t,桂圆占65%,龙眼干(带壳)30%,加工龙眼罐头和龙眼酒约5%。
在加工方面,荔枝果醋、荔枝果酱的产业化有较大的进展。在副产物综合利用方面,用荔枝汁加工后的渣及荔枝核、荔枝皮为原料制成发酵培养基培养产油菌体成功制备了生物柴油。
在质量安全方面,发现在荔枝核中分离出的2个倍半萜苷和3个黄酮苷类共5个化合物在体外对肺腺癌、肺癌、宫颈癌和肝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台湾产荔枝汁被验出含塑化剂DEHP(2.3ppm)。农药残留仍困扰着荔枝龙眼产品的出口。
1.原料生产
(1)生产分布。我国荔枝主产区的纬度为北纬18.5°~29.5°之间,生产具有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是最具有荔枝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的地区,而四川、云南、贵州、重庆为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较弱的地区,其他地区处于规模比较劣势的区域。2010年,广东荔枝生产主要分布在茂名、湛江、阳江、惠州、汕尾、揭阳、广州等地,特别是茂名、湛江、阳江占据了58%的产量;龙眼主要分布于茂名、阳江、惠州、湛江、广州、汕尾等地,与荔枝一样,茂名、湛江、阳江也占据了58%的产量。荔枝和龙眼多是中熟品种,上市期非常集中,这一地带加工企业极少,卖果难的问题非常突出。
广东荔枝种植面积经历了1990年到2000年度的高速增长之后,2000~2010年开始减少,但产量仍保持高速增长。荔枝种植面积占水果种植面积的25%,仍然是广东第一大宗水果,但产量却只贡献了8.93%。
(2)品种分布。我国荔枝品种丰富,全国大约有210个品种。其中,广东具有比较优势,荔枝品种多达57种,著名的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黑叶、怀枝以及名优品种增城挂绿、五华焦核荔枝、花县焦核怀枝等。在主栽品种中,黑叶和怀枝的种植面积共占早、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的68%,其中黑叶种植20.5万hm2(35.3%)。广西荔枝的主栽品种黑叶,种植面积约8万hm2,占40%。福建也是我国荔枝的重要产区,有40个荔枝品种,主要有黑叶、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怀枝、兰竹、陈紫、下番枝、宋家香、绿荷苞和元红等。黑叶在福建约占40%;妃子笑5.7万hm2,占9.8%;桂味6万hm2,占10.3%;糯米糍6万hm2,占6.3%;怀枝(禾荔)19万hm2,占32.7%。我国荔枝产期从4月下旬至8月下旬,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45d的高峰产期里所产的荔枝占全年荔枝总产量140万t的近70%。如果计划售出全部荔枝,那么在荔枝的高峰产期的鲜果日销量须达2万t以上。
对比近两年的数据面积减少的品种有黑叶(减少6.67khm2)、白糖罂(减少2.27khm2)、白蜡(减少1.73khm2)、怀枝(减少0.259khm2)、兰竹(减少0.07khm2),面积增加的有桂味(增加4.89khm2)、妃子笑(增加0.643khm2)、鸡嘴荔(增加0.373khm2)、大红袍(增加0.364khm2)、无核荔(增加0.07khm2)等,说明正在进行品种的调整。双肩玉荷包由于与主要优质品种嫁接不亲和,调整幅度不大。四川合江正大力发展荔枝产业,欲先种植大红袍再高位嫁接,故而大红袍虽非优质品种,但种植面积仍在增加中。
龙眼大宗品种高度集中在石峡和储良,他们均在66.67khm2左右,分布范围最广,大乌园和福眼面积在6.67khm2以上,其他品种栽培范围都很小。石峡2011年的面积比2010年减少了约2.87khm2,储良增加了2.53khm2,整体调整幅度不大。
2.加工区域布局
荔枝、龙眼不耐贮藏,必须进行保鲜等加工处理才能延长销售时间和扩展销售地点。据估计,我国荔枝、龙眼年加工量(不含保鲜)约9万t。其中,桂东南地区总产27.4万t,制罐、制汁2万t,占总产5%;粤西地区总产55万t,制干、制酒4.5万t,占总产8.1%;粤中地区总产6.8万t,制荔枝干0.5万t,占总产7.3%;粤东和闽南地区总产16万t,制罐头2万t,占12.5%;海南地区总产8万t,没有加工(不包括保鲜)。总体来说,福建漳州、莆田地区的罐头企业形成优势地带,广东制酒企业优势明显,制汁企业不多,广东、广西、福建均有一两家优势企业,保鲜、制干的企业分布广泛。
3.加工技术与装备
(1)保鲜技术。目前,我国荔枝龙眼保鲜方法主要有硫处理保鲜法(SO2熏蒸法、亚硫酸盐处理法),化学药剂处理保鲜法(生物保鲜液、高分子涂膜保鲜法等)。除此还有低温贮藏保鲜法、气调贮藏保鲜法,以及臭氧保鲜技术、辐射保鲜贮藏技术、沼气保鲜储藏荔枝技术等。硫处理保鲜的荔枝和龙眼暂时可被欧洲市场接受,泰国出口我国的龙眼也采用硫处理,无硫处理的“红荔枝”技术被用于出口美国和加拿大的荔枝的采后处理。但所有经过这些处理的荔枝在国内市场均不被接受。我国荔枝北运销售主要依赖泡沫箱加冰的包装和运输方式,产地销售仍然采用常温车载方式,但均不能保证保鲜和货架销售品质。
(2)干制方法。目前,荔枝龙眼干制方法主要是日晒和人工烘焙干制两种方法,大型企业主要利用广东农业机械研究所生产的连续或半连续式干燥设备进行荔枝龙眼干制。此外红外线真空干燥、微波干燥、低温吸附干燥、低温真空干燥、冷冻真空干燥技术等在荔枝干加工中也有研究和应用。
(3)荔枝罐头。罐头加工存在的技术问题,一是前荔枝罐头加工中原料处理以人工操作为主,属劳动密集型操作,缺乏去皮机械设备,人工去皮效率低,是荔枝罐头加工的瓶颈。此外传统工艺采用巴氏杀菌,但升温时间长,导致糖水荔枝罐头出现果肉过度软烂,果肉红变,成品罐头汤汁混浊等现象。二是荔枝罐头在加热杀菌后和贮藏过程中出现变色的现象。目前的研究热点是使用微波加热技术和超高压加工技术对荔枝罐头进行杀菌处理。应用隧道式微波杀菌设备,结合无菌封罐技术对糖水荔枝罐头进行排气杀菌封罐处理。超高压技术对引起荔枝果肉褐变和软化的果胶甲基醋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无法完全被钝化。这一难题是超高压技术在荔枝加工应用中的阻碍。荔枝龙眼罐头二氧化硫、合成甜味剂等超标现象屡有发生。
(4)荔枝汁。南非、泰国、印度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已有荔枝汁加工生产,品牌包括“Clover”和“Ceres”(南非)、“Dole”等。我国目前研发荔枝汁的企业不多,如广西北海果香园、福建贝奇、广东高州源丰等企业。荔枝汁大多用于出口,国内荔枝汁消费不多。
目前在荔枝去皮去核榨汁设备上取得进展,广东农业机械研究所荔枝去皮去核榨汁设备在荔枝酒用原料果汁的榨取中应用效果较好。新乡市领先轻工机械有限公司2011年6月在北海实验,剥壳率达到99.5%。该公司还在国内最大的荔枝果酒加工企业—广东帝浓酒业公司建成了一套20t/h荔枝加工生产线。
荔枝汁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技术层面的是变味(因加热产生“煮熟味”)、贮藏过程发生褐变和沉淀问题。需要研究非热加工杀菌新工艺以及膜过滤等技术,以克服荔枝汁的变色、变味问题。同时研制荔枝混合果汁和果汁饮料产品,克服荔枝果汁风味单一等问题。市场层面的是消费者对荔枝汁的认知,荔枝主产地的消费者普遍认为荔枝汁没有保留鲜果的风味,而果汁生产中添加的荔枝香精并不能理想地模拟荔枝原有的风味;此外,俗语说“一颗荔枝三把火”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荔枝不可多吃的印象,认为荔枝会上火,也进一步影响了荔枝汁在主产地的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而远离主产区的消费者对荔枝风味不熟悉,普遍处于尝鲜的心态,对产品的忠诚度难以保证。
(5)荔枝酒。荔枝、龙眼酒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发酵酒、配制酒和浸泡酒等类型。目前以发酵酒为主。荔枝汁多,富含糖分,具有特征性香气成分,适合加工成果酒。但荔枝的pH值相对较高,需要调节pH值和控制温度,防止发酵过程发生腐败变质。荔枝果酒在口感上稍为尖锐,缺乏纯厚感,是荔枝果酒加工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荔枝酒产业化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有10多家企业产业化生产荔枝酒、龙眼酒,但市场有待开拓。
(6)荔枝果醋。近年来果醋产业快速发展。与粮食醋相比,果醋的营养更为丰富,其富含醋酸、琥珀酸、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且口感醇厚、风味浓郁,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养颜、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等功效,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广东帝浓酒业等企业采用酸性硅溶胶澄清技术与微滤除菌技术相结合在显著提高荔枝醋产品透光率、去除菌的同时,有效保证了荔枝果醋的风味及营养品质。目前已经实现了荔枝果醋的产业化生产。
(7)速冻荔枝。速冻保藏除了提供速冻荔枝、果肉等产品外,还可作为二次加工产品原料的重要保藏方法。当荔枝收获期发生逆境时,也可作为应急预案的技术之一。由于造成荔枝褐变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荔枝果皮的酶系活性较高,而低温贮藏能够降低酶或酶系活动的速度,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维持荔枝果肉的最低生命力,使荔枝果实的保鲜时间随之延长。速冻荔枝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冻结过程中出现裂果,解冻后果皮褐变严重。
(8)荔枝综合利用产品加工。荔枝加工过程会产生多种副产品,最主要的副产品包括荔枝壳和荔枝核。通常加工后剩余的荔枝壳和荔枝核都被废弃。目前已有多项研究关于荔枝壳和荔枝核的潜在价值,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荔枝的价值。
荔枝壳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酚酸和多糖类物质。使用乙醇提取荔枝壳中粗黄酮、酚酸和水溶性多糖等活性成分效果较好。荔枝壳用酸性水提取液提取荔枝壳红色素,具有天然色素的特点,安全,对人体无毒,对光、热、常用添加剂等都有良好的稳定性。
荔枝核中含有多糖、淀粉、皂甙、鞣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油、聚合花色素、碳水化合物及矿物质元素等化学成分。荔枝核可作中药入药,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荔枝核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具有温中理气、止痛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荔枝核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抑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护肝等作用。荔枝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对亚硝胺合成具有阻断作用,同时能有效清除亚硝酸根离子。荔枝核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糖尿病,目前制成的药物有荔枝核浸膏片(丽仁降糖丸)、荔枝核散,还可以制成茶饮用。利用荔枝核进行发酵,生产酒精,并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荔枝核提取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其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选择;利用荔枝核提取了抑菌成分,并进行了抑菌活性试验。
荔枝汁加工中,各部分副产物占全果重的50%以上(各品种略有不同),其中果皮占10%,果核占15%~20%,果渣占20%。如加工鲜果量达到100万t,副产物量达50万t。因此,必须加紧研究荔枝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
4.加工产品结构
荔枝龙眼加工产品主要是荔枝干、龙眼干,国内消费为主,而荔枝龙眼罐头、速冻荔枝龙眼以及荔枝汁、荔枝酒、龙眼酒等主要用于出口,荔枝醋、荔枝酱、荔枝龙眼多糖等保健品以及副产物加工的数量都很少。
5.质量安全
迄今为止涉及荔枝龙眼质量安全事故主要有农药残留、微生物以及罐头食品中的二氧化硫、甜味剂,以及荔枝汁的塑化剂(DEHP)超标等。
2003年,日本对荔枝农药残留的检测从果肉改变为带壳检测,这一改变使得当年福建出口鲜荔枝无一达标。2004年4月,日本从我国冷冻荔枝中检出3批甲胺磷超标。2006年5月29日,日本正式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对797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共制定了53862个残留限量标准,对未制定限量标准的农业化学品执行“一律标准”,其中涉及荔枝的农药共346种。2004~2009年,日本海关扣留我国输日荔枝的主要原因为农药残留超标、大肠菌群呈阳性和加工过程中使用了违禁物品。
2003~2009年,输美荔枝被扣留品种70%以上为荔枝干,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含腐烂物质和不安全色素,鲜荔枝被扣留原因则是杀虫剂残留超标。美国规定荔枝必须在出口前或运输途中采取针对果蝇等有害生物进行的检疫处理,不能带有活虫、树叶,果柄不能超过10cm,荔枝冷处理须在1℃的恒温下连续存放15d,1.38℃以下18d,冷处理设备亦须经美国农业部(USDA)注册和批准。上述苛刻要求就将不少荔枝出口企业直接阻截在家门口,如广东省廉江荔枝年产量2万t,质量佳,但出口量仅1000t,集中在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欧盟对荔枝制定了214种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标准,多项标准远高于我国标准限量值。
2010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以及浙江工商局等抽查发现荔枝、龙眼罐头二氧化硫、甜味剂超标。
2011年6月,台湾当局抽取一款台湾生产的雪花冰原材料“果之王超级品”荔枝汁样本化验,结果发现该荔枝汁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含量超标。
(二)消费情况分析
1.农加工品的市场与价格
(1)荔枝龙眼价格呈马鞍形,前后高中间低。据2011年5月11日至8月2日,中国荔枝价格信息平台对北京(华北地区)、上海(华东地区)、重庆、成都(西南地区)、广州(华南地区)和长沙(华中地区)6大城市的荔枝市场价格进行监控,对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白糖罂和黑叶等5种我国主栽荔枝品种的批发市场价格走势进行分析。总体上看,在上市之初各品种荔枝的批发价格都较高,但是其后价格下降趋势明显,部分品种下降幅度较大。
(2)果农种植荔枝龙眼经济效益不高,生产积极性下降。近几年来,广东荔枝龙眼种植面积起伏跌宕,“卖果难”和“丰产不丰收“的现象日益凸现。根据《广东省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9》统计资料显示,荔枝2007年、2008年每公顷产量分别为3195kg和5505kg,每公顷总成本分别为20764元和13620元,净利润分别为-9195元和13680元。龙眼2007年、2008年每公顷产量分别为1050kg和4845kg,每公顷总成本分别为11340元和15120元。净利润分别为-75l5元和3825元。由此可见,果农种植荔枝龙眼经济效益不高,生产积极性在下降。
(3)加工产品价格趋于稳定。2002年由于我国荔枝产量达到创记录的150万t,农户由于荔枝便宜,大量加工荔枝干,使我国荔枝干产量达到6万t以上,相当于鲜果25万t。农户基本上将鲜销不出去的荔枝,甚至质量不合格的荔枝都加工成荔枝干,没有出现荔枝烂在树上而不摘。但当年越南荔枝干价格4元/kg,并通过广西海关进了1万多t,对国产荔枝干造成极大冲击,造成国内大部分荔枝干加工户、经销户亏损,由此造成的阴影至今仍影响了农户加工荔枝干的积极性。目前,荔枝干报价基本维持在20~30元/kg、龙眼干30~40元/kg。
2.消费趋势
(1)高品质消费继续增长。荔枝龙眼主要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尤其是南方城市消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与荔枝、龙眼贮运保鲜技术的提高,荔枝龙眼消费还将继续增长,因此,广东荔枝龙眼内销市场也还有很大空间。近年随着消费的普及,消费者对荔枝龙眼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内在品质要好,而且要求外观包装漂亮,优良品种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市场需求量大,价格高。近几年,广东省在荔枝、龙眼果园的标准化建设上投入较大,已经出现了一批绿色、有机荔枝龙眼产品。
(2)产业发展潜力犹存。与其他的主产国相比,我国荔枝、龙眼产业拥有较大的潜在优势。首先,从国际市场可比价格分析,我国的荔枝、龙眼不仅产量大,而且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其次,从产业特点分析,荔枝、龙眼从栽培管理到流通上市,尤其是采后保鲜和深加工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力资源优势十分明显。因此,荔枝、龙眼产业具有参与国际市场产量、价格和劳动力资源三大竞争优势。另外我国还具有品种资源丰富、产品综合品质好、栽培条件优越等优势,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先天基础。
(3)制约产业发展因素犹存。我国荔枝、龙眼产业拥有较大的潜在优势,然而潜在优势并不等于现实优势。目前我国荔枝、龙眼产业存在严重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缺乏良好有序的市场体系;采后处理滞后;保鲜贮藏技术不过关;加工比例太低;国外市场的开拓滞后;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高;单产低,熟期结构不合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这些因素使得我国荔枝、龙眼产业异常脆弱,产量稍好一点的年份果品价格一落千丈,跌破成本,甚至卖不出去,烂在地里,产量不好的年份果品价格也不理想。近几年,随着产量的逐年增加,我国荔枝、龙眼销售价格有走低的明显趋势。
(4)市场有待开拓。目前,我国荔枝、龙眼还是以鲜果销售为主,而且绝大部分还是在国内市场销售,国外市场基本上没有进行开拓。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大部分省区果实采后没有进行分级,几乎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装框运销,所以品质下降很快,货架寿命极短,价格难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对市场的培育与开发,目前整个产业市场也处于一种自发和无序的状态,“卖果难、卖果贱”成为了普遍现象,产业的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3.进出口贸易
(1)荔枝产品出口显著增长。目前,荔枝在国际水果贸易中所占比例很小。主要生产国与地区如中国大陆、印度、泰国和中国台湾的荔枝主要是内销,估计每年鲜荔枝的国际贸易量在5万~6万t之间,约占总产量的2%。荔枝主要出口国家与地区有中国大陆、南非、泰国、越南、印度、以色列、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留尼旺和中国台湾地区等。
我国鲜荔枝出口1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出口到我国香港地区数量最大,达0.33万t,其次是美国0.23万t和马来西亚0.20万t。出口货值高低依次是美国、马来西亚和中国香港。其他的出口国家和地区有加拿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荷兰、英国等。总体来看,出口东南亚合计达0.60万t,占总出口的64%。
(2)龙眼鲜果进口多于出口。我国虽然是龙眼主产国,2010年我国仅出口龙眼1070.467t、价值70.88万美元,主要出口中国香港地区以及美国和加拿大等地。但每年龙眼、龙眼干的进口量依然很大,每年进口鲜龙眼约20万t,龙眼干约8万t,其中从泰国进口龙眼约占总进口量的45%。泰国龙眼因其良好的气候优势,四季均有龙眼上市,是我国龙眼市场的重要补充,但也对我国龙眼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国内大城市高端市场被泰国龙眼抢占严重。
中国大陆出口量偏少的原因主要有:果品质量参差不齐;荔枝龙眼产期过于集中;果品安全质量标准不高;保鲜加工、包装储运技术落后;日趋苛刻复杂的国外检疫检验标准与措施。
(三)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1.主要的产业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2012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3)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4)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0号]
(5)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6)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7)国务院关于当前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国发〔2009〕25号]
(8)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
(9)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10)全国种植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11)全国热作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12)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13)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
(14)农业部农企发【2004】4号关于印发《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
2.实施效果评估
(1)部分省(区)对荔枝产业化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如种植大户补贴、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农超对接等,大力地推动了当地荔枝种植业的发展。
(2)农业部十分重视水果产业的发展,在科技投入、标准果园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市场流通及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但对果业投人仍很有限,尤其是果园结构调整投资补贴、自然灾害救济补贴、收入保险计划等绿箱政策都没有实施;也没有实施如生产投入要素补贴、价格支持补贴等黄箱政策。出口鼓励政策主要是出口退税,进口方面则无关税配额,并且与大多数国外荔枝产区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实施零关税,对我国荔枝主产区的农民收人造成了直接影响。这些措施通过产业链的传递效应也影响到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和服务行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科技部和农业部等部门联合出台的《中国农产品加工发展战略》提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各地科研部门结合本地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政策资金扶持、龙头加工企业的组织管理、加工技术设备、农业产业化、壮大县域经济、产品品牌及流通渠道等不同角度积极探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路、途径和对策。
(4)制订了一批技术规范等标准。
CCGF 103.6-2010 果酒、配制酒(露酒)
DB44/T 366-2006 荔枝干和龙眼干加工(风干和烘干)包装技术规程
DB44/T 278-2005 双肩玉荷包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61-2005 龙眼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23-2005 绿色食品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20-2005 荔枝、龙眼干燥设备试验方法
DB44/T 209-2004 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4/T 204-2004 荔枝、龙眼干燥设备技术条件
DB46/T 91-2007 无核荔枝生产技术规程
DB46/T 89-2007 龙眼反季节生产技术规程
DB61/ 421-2008 浓缩果汁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502/T 016-2005 龙眼高接换种技术规程
DB3502/T 006-2005 无公害龙眼栽培技术规范
NY/T 709-2003 荔枝干
NY/T 1530-2007 龙眼、荔枝产后贮运保鲜技术规程
NY/T 1691-2009 荔枝、龙眼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NY/T 5176-2002 无公害食品龙眼生产技术规程
NY 5173-2005 无公害食品 荔枝、龙眼、红毛丹
NY/T 1508-2007 绿色食品 果酒
GB/T 15038-2006 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含第1号修改单)
GB/T 19426-2006 蜂蜜、果汁和果酒中497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GB/T 27305-2008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果汁和蔬菜汁类生产企业要求
二、行业存在问题及预警建议
(一)存在问题
1.产业效益将进入转折期、产销将出现困难
2010年产业效益较高之后,2011年产量继续增长,但价格开始回落,部分地区如湛江、阳江产区出现价低卖难问题,预计2012年仍将出现同样的问题,新的一轮优质品种置换潮也将在随后两三年来临。
2.品种结构不合理,导致盛产期过于集中以及产前、产中、产后难以协调和配套
品种安排和地域分布不尽合理,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导致盛产期相对集中,加工压力大。多数原料品种不适宜加工(乌叶)、成熟期短,成熟度不一致或成熟度过高,原料品质不高(农残问题),及原料成本高(基地收购价高于市场价0.4元/kg)。以荔枝为例,在5月30日之前和7月15日之后上市的品种不足20%,而超过80%的荔枝鲜果主要集中于6月上旬至7月中旬成熟上市,盛产期相对集中。品种结构搭配不合理是导致市场季节性饱和甚至过剩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丰产不丰收”的直接原因之一。
3.保鲜、加工、储运设施落后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保鲜技术研发究取得较大进展,但实践相对滞后。目前,荔枝、龙眼贮藏、保鲜、包装、加工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漳州市加工企业生产技术主要以国内自有为主,占80%;国外和国内自有结合占20%。在低温条件下保鲜、贮藏、运输大批量荔枝,其果品质量和安全系数达到国内及世界先进水平。但在具体实践中,荔枝、龙眼的保鲜方式还是以传统的泡沫加冰保鲜和冷库保鲜、冷厨运输等为主,采用冷链系统的很少。荔枝、龙眼的加工品仍以罐头、果干、肉干等为主,果酒、果醋、果酱等加工品甚少。
4.劳动力成本高
从长期看,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必然趋势,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到2010年十年之间,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是0.57%。由于荔枝龙眼盛产期过于集中,不论是种植园还是加工企业,季节性用工潮用工成本较高,而社会用工成本每年都在大幅提升,也带动了荔枝、龙眼产业整体用工成本的提升。同时由于这个产业机械化程度不足,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提升对该行业影响巨大。
5.专用加工设备仍有待研发
由于荔枝、龙眼品种的特殊性,目前加工配套设备有了较大的进展,企业生产设备来源也是以国产为主,占60%;进口占20%;进口和国产结合占20%。主要采用的荔枝保鲜技术为速冻荔枝(单体速冻),存在的问题是裂果。公司在技术装备方面遇到的问题是:传统工艺技术缺乏改良和创新;缺乏机械操作,属于劳动密集型;能耗大,效能低;设备折旧成本高,缺乏冷藏流通设施。
6.产前、产中、产后连贯性不强
产前、产中、产后连贯性不强。由于荔枝、龙眼产期集中且不耐保藏的特点,需及时采摘及采摘后需及时处理。但目前绝大部分果园,估计超过总面积的90%,生产和销售脱节,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没有连贯性,没有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包装、储藏和运输、保鲜、加工的产业技术。
7.产业化发展配套力度不够
在荔枝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产业规划、生产、采收、包装、储藏过程中缺乏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荔枝园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过度依赖劳动力;水利电力设施和道路的规划和投人也严重不足。
8.品种、资金和市场没有统一规划
全国的荔枝种植区在品种、水利电力设施和道路、包装和储藏设施等,没有统一规划和实施。通过水果批发市场销售是目前荔枝销售的主要模式。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的无序导致相应的产业技术没有切入点,荔枝销售商没有和果农结成强有力的联盟。
(二)预警建议
1.完善热带水果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应以市场为导向,按照全国的发展目标和区域发展目标进行调整,确定并建立热带水果优势区域;通过调整品种结构,使每个优势区域都有最适宜栽种的优良品种,并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特早熟和特晚熟优质品种、适宜加工和相对较耐贮藏的品种,发展国际市场上比较缺乏或比较受欢迎的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品种及鲜食与加工品种的合理搭配与均衡上市。
2.创建特色农业园区,政策扶持各投资主体
建议主产区政府把热带水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立足优势产业带,创建特色农业示范区。鼓励各投资主体加大对热带水果采后处理、保鲜储运、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实现均衡上市,突破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瓶颈。建议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对果农的支持和补贴政策可以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来具体实施;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对出口企业加大出口退税力度;对加工、流通企业在热带水果加工、流通、市场建设和营销管理等方面的投资给予适当补贴。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热带水果产业。
3.设立热区特色水果发展专项资金,形成长效发展机制
建议主产区政府把热区特色水果发展纳入财政预算,只有整合现有资源,设立热区特色水果发展专项资金,各项支持和补贴政策才能落到实处。同时,可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各类企业、农户及外资进入特色水果产业。建议“十二五”期问,重点对农用水、电、柴油、化肥、农药、小型农机具等生产要素实行优惠定价或直接补贴。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果园改造、采后处理、保鲜储运和加工等。
4.加强热带水果产业体系发展
将热带水果产业纳入促进各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整体战略部署,制定促进热带水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具体措施,将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和普及推广、采后保鲜贮运加工、市场流通、信息服务和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等项目纳入重点扶持的计划,给予重点倾斜。稳定和增加果农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为产业长期发展提供根本动力。
5.完善热带水果产业化服务体系
培育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热带水果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使之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吸引高级专业人才,引导从事热带水果产业的加工企业、种植大户,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自发组成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等中介组织,以此为桥梁,加强对农户、企业之间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促进荔枝生产的各环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各项安全管理办法和相关条例的出台,工民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很大程度上改观了施工现场的混乱局面,在安全上使工民建建筑工程施工有了法律的保障,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随着安全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众所周知,工民建施项目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劳动密集、离散单件,这使得建筑施工项目进行过程当中频频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由此类安全事故而导致的生命及财产损失不可预估,甚至严重影响着工民建施项目的正常运行。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何构建一个健全并且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具体施工作业环节中,已成为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那么,当前工民建施项目安全管理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问题,此类问题应当如何应对,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其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一、工民建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工民建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二、现阶段工民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建筑安全责任划分模糊,法制监督不够完善。在政府机构职能改革的背景作用之下,有关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较大的调整,尽管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政府机构的精简与办事效率的提升,但其忽视了各机构部分在对工民建施项目安全管理进行法制监督过程当中的职能分工,存在都不管或是重复管的尴尬局面,再加之企业有关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不够完善,安全管理长时间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当中。
2、工民建施项目安全管理人才缺失。首先,参与工民建施项目建设过程当中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农村劳动力,真正接受过建筑施工专业培训的技术性人才少之又少。这意味着: 一旦工民建施项目安全管理措施不当,整个施工环节潜在的安全事故是巨大的;其次,在我国现阶段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有关安全管理的专业性人才极为缺乏,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不到位,从而导致安全管理水平低下。
三、工民建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策略分析
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危险源众多,容易产生安全问题。因此,要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就必须提高管理、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质,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1、安全教育工作需要落实到实处。一方面,工民建施项目单位管理层及决策层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教育。建筑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应当针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一个健全且客观的评价体系。每年度需要依据施工企业工民建施项目安全管理状况作出分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要求施工企业负责人员参与相应的安全管理教育,在学习过程当中融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思想。在此基础之上以企业负责人带动基层施工人员,将安全管理融入工民建施项目运行的方方面面当中。
2、安全技术工作需要不断推进。城市化发展下工民建施项目的发展速度使得原有施工技术呈现出显著的不适应性。现阶段工民建施项目运行过程当中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装置及安全防护用具大多科技含量比较低,手工操作成分所占比重比较大。为此,工民建施项目安全技术的研发是极为关键的。建筑单位需要加大针对高端施工设备的投入及引入力度,也可同大专科院校建立协作关系,着眼于培养适宜于工民建施项目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以科技带动安全管理质量的提升,从而引导整个工民建施项目向着定型化、工业化以及标准化方向发展。
3、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工作需要强化执行力度。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一个方面的问题: 安全生产需要且必须以政府强制性的监督管理为前提。在政府强而有力的监督管理作用之下,企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能够更为深入的落实与应用。各地区相关政府机构及职能部门应当加快有关工民建施项目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建设力度,机构应当明确自身的安全监督区域,在执法监督队伍的作用之下依照项目施工实际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基建投资项目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企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建筑业由于其独特性,历来都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行业之一。虽然建筑安全管理在我国己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地讲,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一直比较低,每年都有几千人在安全事故中丧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危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家的基本建设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因此,为了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在施工工程中必须对工程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建设进程日益完善,社会大众持续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对新时期的建筑施工事业提出了更为全面与系统的发展要求。工民建作为建筑施工中的关键一环,其施工质量需要受到各方参与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只有积极应对工民建施项目中的各类安全管理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安全管理为基础,整个工民建施项目才能又好又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蒲籽峰,才 礼. 工民建施工中多方位管理对工程质量的积极影响[J]. 中国科技博览,2010
[2] 尚科文,赵丹丹. 工民建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J]. 青春岁月,2011
[3] 杨宏宇. 浅谈工民建施工程序的质量控制与管理[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