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1篇

网络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创新

随着网络教育实践的步步深入,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上了日程。如何开展网络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目前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之一。

教育部在关于网络教育规范发展的几次会议上,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教育规范管理的通知》中都指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并明确要求“要充分发挥学校党团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学生组织的作用,密切注视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学生管理和做好思想项政治工作”。

一、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点

首先,由于网络教育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社会化以及办学的多层次、多规格决定了网络教育学生年龄、职务、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层次上的差异,同时,学生又具有多重社会角色,他们在承担学习任务的同时,还要肩负对工作、事业和家庭的贵任。这些客观因素必然会给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带来复杂性、迫切性和艰巨性。

其次,从网络教育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来看,由于这网络教育学生经历了由“学生”,到“社会人”和再由“社会人”到学生两次角色转换,在这两次角色转换过程中,具有了成熟的“社会人”经历,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成才观念、道德观念产生了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无法移植到网络教育学生。

再次,从网络教育的学习模式来看,师生处于分离状态,缺乏集体主义教育的影响,更缺乏校园文化的熏陶,学生遇到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只能通过媒体与老师、同学间接交流,缺乏现场感,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容易失去时效性和主动性。

基于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二、探索适合网络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1.结合实际,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

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工作应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的学习态度、激发与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目标。据调查,目前超过50%的学生以文凭的获得为学习动机,缺少知识需求和能力提高的动力,加上网络教育学习主要依托网络进行,多元的网络文化和价值观念、虚拟的网络生活对学生的思想会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贴近学生,务求实效,切忌假大虚空,形式主义。

2.加强网上学习社区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虚拟平台

一个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为一体的学生“网上家园”,是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依托网络创建了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有计划的开展征文、摄影等比赛,组织网上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

3.创建虚拟的学生社团和党团组织,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由于网络教育师生分离的特征,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我们依托网络,建立了虚拟的网上学生社团和学生党团组织,以党员社区、网络党课、视频会议、网上群组讨论等形式开展党员活动,引导和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规范求学行为,提高思想素质。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开展的网上党团建设活动,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

4.建立开放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

在网络教育教学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形式化、内容空洞、说教的现象。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对全日制本科生的“两课”教学内容重新进行整合,删除一些不符合网络教育学生需求内容,增加了比如价值取向、情操情趣、心理性格、文化修养、行为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内容新颖,有吸引力。

三、开展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保障

1.探索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做好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网络教育的试点学校要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把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网络教育学院的总体工作目标之一,常抓不懈,量化考核。

2.建立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和奖励机制

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活动开展的情况,作为网络教育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和网络教育学生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及时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好的经验,推广好的作法,争取好的效果。网络教育学院要加大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奖励力度,对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学生,给与奖励学分的鼓励。

3.加强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研究工作

培养一支具有正确教育理念、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懂网络,熟悉多媒体技术的高校网络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保证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发展的关键。目前,各个试点高校都在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很多活动只能限于校本部的学生参加,只有依托专门的师资或者对现有的辅导教师进行特定内容的培训,才能使处在各地学习中心的学生都能受益。

4.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家庭和社会的各种因素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影响比全日制学生要大得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资源和积极因素为网络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比如,根据各个时期社会上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通过BBS或视频会议系统组织学生开展分析、讨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四、结语

目前,网络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还处于探索期,网络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使网络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适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孟聚才.试论现代远程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2篇

网络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学习资源建设、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和进步,对网络教育的教材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网络教育的教学形式决定了教材是与网络教育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的一个要素和学习载体,是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否具有网络教育特色,是否适合网络学生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效,关系到网络教育的质量。不断加强实用性教材的建设,推进高质量、高水平、实用性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对网络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网络教育教材现状分析

网络教育经历了办学形式的转变,也经历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实现了网络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和模式创新。从整体上看,网络教育教材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以单一文字教材为主到文字、音像、多形式电子教材等多种教学资源。但随着网络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对象的变化,网络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的教学设计不足、适应性与实用性不强、互动性不够等问题不断显现。

(一)教材内容不适用

在网络教育试点初期,网络教学中多借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对网络教育学生来说,内容偏深,重理论轻实践,不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目标要求。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教材内容滞后于现实网络教基金项目:此论文为东北大学有关网络教育教材立项。作者简介:卢俊杰,男,硕士,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管理。育发展的需要,缺乏应用性。同时编写教师对网络课程和学生能力、素质、知识、水平还不熟悉,无论是在内容的选择、组织,还是在编排的体例,都与传统教育所用的教材没有太大差异,缺乏网络教育特色。

(二)教材结构不科学

网络教育教材、媒体缺乏内在的统一性关联,无整体规划,多数情况将教材、媒体简单组合,缺乏统一考虑。有些网络教材没有跟上网络教育的发展,最为突出的是忽略了学习的内在规律,在学习支持、指导、交互性方面相对缺乏,以及学习材料不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经过对网络教育教材的客观分析,加强教材研究与改革,建设结构科学合理、教学设计符合网络教育学生特点、教学内容针对实用的教材,是解决现存问题的途径之一。

三、结合网络教育特点,制定教材建设的基本原则

网络教育的特性决定网络教育具有时间碎片、空间分离的特征,教材作为网络教育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载体,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导学的基本依据,在教材编写上必须强化网络教育教材特色。教材建设应遵循三个原则:

(一)教材建设的整体性

网络教育教材形式多样,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特点。要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优势,处理好不同媒体的关系,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进行整体建设。

(二)教材内容的扩展性

随着各学科的发展、变化,及学生需求的不断变化,网络教育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即要保证该课程应知应会的基础理论与技能,还要兼顾未来发展要求的前瞻性,才能在面对各种变化时具有一定的应变性。

(三)教材设计的实用性

教材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综合考虑培养目标,学生特点、课程特点、教学模式等,要遵循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编制理念。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网络教育适用性教材建设

(一)成立专门的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

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熟悉网络教育的专家、教师等人员组成,指导委员会对教材建设负全责,建立一套严格的教材立项申报和审核程序和制度,主要负责教材建设制度建设、审定教材建设规划、审议拟出版教材和检查与跟踪等工作,为教材建设推进提供组织保障。每年进行一次的教材立项申报,要经过申报、初审、评审,确定立项之后,由项目负责人签订协议。在项目中,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中期检查、督促;结题时,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审定。

(二)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网络教材建设

为“网络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项目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给予出版资助。为建材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对经过审核的教材建设项目,经费按立项时和结题后两次拨付。经过努力,学院已正式立项网络教育系列教材20本,正式出版教材16本。其中,安全工程专业5本,采矿工程3本,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3本,冶金工程专业2本,行政管理专业1本。

(三)遴选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教师编写教材

教师是教材编写的主体,由于网络教育教材的特殊性,要求遴选的编著者必须既是学科专家又是网络教学专家。为教材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主编教师不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扎实的学科基础,还要具备丰富的网络教学经验,熟悉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者的特征与需求,才能够将教材建设与学科前沿的发展相结合。

(四)立足网络教育实际,优化整合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要根据培养计划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同时要处理好编写教材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三者之间的关系。要特别关注教材与教学环境的配合问题,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媒体进行有效整合的问题,保证教材具有较强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保障纸介和电子教材的并行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提高实用性、导学性、助学性与开放性,增强师生的交互性。

(五)突出学习者的要求,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参加网络教育的是在职人员,学习背景差异比较大。要使不同的学生达到一个共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编写的教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要符合多数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又要确保达到网络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服务,要兼顾内容、体系、结构、思路、方法的指导、检测、评价等多方面因素,使编写的教材为学习者提供便捷、高效、实用的帮助。

(六)依据课程内容特点,优化教材结构设计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教材结构设计上要重视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在编写教材时,需要考虑不同课程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编写方法。在教材编写中,应加入学习方法指导、导学或导读、知识点衔接说明、重难点解析等助学要素;还应该提供媒体资源的使用指导、章节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技能方法和知识地图;提供章节练习或测验,给出足够的训练题目,帮助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既有利于方教师的教学、导学、辅导,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五、总结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3篇

“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实施以来,“截至2009年,全国累计招收网络本专科生近1000万人,毕业学生500多万人”[1]。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院都采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网络教育服务。这些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一般包括网络学习模块和管理模块,其中管理模块“涵盖了招生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学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网上作业管理、学习中心管理、教务管理等全流程”[2],可以看出网络教学平台中管理模块基本都是对网络学院内部活动的管理。然而在网络学院外部,存在着大量的现代远程教育主管机构对远程教育的管理活动,即远程教育外部行政管理,如教育部对网络教育学院的年报年检、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选,各省教育厅对属地网络教育学院和学习中心的管理等。目前,这些管理活动部分处于人工手动处理,部分处于单一信息系统处理,需要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管理。与此同时,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和“持续的、全面的、多方位的对‘服务行政’及相关概念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浪潮”[3]的掀起,教育行政的服务功能越来越被强调。有人甚至认为在(教育行政)各种功能中,服务功能才是最基本的[4]。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以下简称远程教育管理)作为整个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其服务化趋势越发明显。因此,在远程教育管理逐步走向信息化和服务化的背景下,本文试图通过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定位、功能模块的服务性设计,构建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进而指导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开发。

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定位的服务性设计

信息系统的定位是指该系统到底能做什么,它决定了系统的功能。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定位于远程教育管理机构向办学机构、远程学习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管理服务的中介、实现工具和场所,其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以管理的形式开展服务活动,例如制度供给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服务和信息服务等,其中重点是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服务和信息服务。远程教育制度供给服务主要指远程教育管理者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完备的、公正的制度框架,例如远程教育准入与退出制度、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学习者权益保障制度等,在该制度框架下,维护自身的办学权利,履行办学义务。同时,远程教育管理者还应该根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不仅要供给制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度的执行和落实将制度从形式化的规定转化为远程教育行为主体实际遵守的自觉化行为,教育部文件也指出“要防止和反对垄断、地方保护主义以及其它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学习者的正当权益,努力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5]。这包括远程教育管理机构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社会舆论等措施,使得制定的远程教育制度容易为远程教育行为主体认可、接受,使之内化为他们的信念和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对违反这些制度的行为给予制裁和惩罚。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的信息服务主要指管理信息公开和远程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公开服务,可以提升对远程教育管理机关的监督,提高管理机关的公信力。

三、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的服务性设计

现代远程教育制度供给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信息服务通过信息系统功能模块体现出来;同时,信息系统是现实的抽象,因此其功能模块应是服务理论演绎与现实远程教育管理内容的综合体。目前现代远程教育行政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理规章制度颁布和执行的方式表现出来。总结“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程”以来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其大体上可以分为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准入和学习中心申报制度、网络教育学院和学习中心年报年检制度、网络教育部分公共课统考制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选等。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准入制度主要有《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支持若干所高等学校建设网络教育学院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几点意见》,它们规定了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关于校外学习中心(点)管理,教育部印发了《关于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建设和管理的原则意见》(试行)和《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暂行管理办法》。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网络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教育质量,教育部还建立了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和年检制度。同时为确保网络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促进网络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部还分别实行了网络教育部分公共课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和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选制度。在制度供给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信息服务的分析框架下,现实中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内容可以分解为提供公平竞争环境的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准入和学习中心申报制度、年报年检制度和部分公共课统考制度,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选制度。同时可以建设远程教育行政电子公文流转系统作为远程教育制度供给的实现手段,除此之外,网络教育学院和学习中心的评估和远程教育管理信息门户也可以纳入到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中来,作为现实中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和信息服务的补充。四、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模型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系统而对系统要素及其内容、要素间的关系进行描述的结果,它是现实系统的一个抽象。模型的实质是在一组简化的假设条件下,描述一个实体活动的本质属性[6]。信息系统建立过程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模型的建立过程,它是一系列模型构成的有序集合,所以在本文中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模型进行表达。在前文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定位、功能模块的服务性设计基础上,综合考虑系统的用户、业务系统、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安全服务体系与系统运行保障制度,本文构建了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图。从层次上来看该模型属于概念模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没有深入描述具体某项业务系统的结构框图。

(一)信息系统的用户。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用户包括代表远程教育管理者的系统管理员,代表远程教育办学机构的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员和学习中心管理员,开展精品课程评选、年报年检和评估工作的远程教育专家,远程学习者及社会公众等。不同的用户具备不同的功能,系统管理员主要对整个信息系统以及各个业务子系统进行管理,例如各类用户帐号、密码和权限的管理,系统数据的查看、审核、汇总、备份和恢复等。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员可以开展与自身相关的各项管理操作,例如个人帐号管理,本身与下属学习中心年报年检数据、评估数据的查看、审核和汇总,精品课程申报等。学习中心管理员主要可以开展年报年检、评估数据的录入修改和公共课统考报名等,而远程教育专家则作为管理中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力量,他可根据系统管理员的安排对指定网络教育办学机构的年检、评估数据进行检查,评选精品课程等。

(二)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服务业务系统与门户网站。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模型是现代远程教育管者借助信息系统向办学机构提供的制度供给服务、维护公平竞争环境、信息服务等管理服务的模型,核心是远程教育教育管理服务的业务系统及其整合的门户网站。其中制度供给服务主要通过远程教育行政电子公文流转系统实现,它可以实现拟文、发文、收文、签发、批阅等行政事务信息化和网络化,用电子化手段代替传统的纸质信函、传真、电话等介质,实现各级远程教育教育部门、学校等不同单位之间的文件、新闻、简报等信息的下发与上报。维护网络教育公平竞争环境的服务是各个业务系统的重点,它主要通过远程教育办学机构申报与管理系统、远程教育办学机构年报年检与教学水平评估系统、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选系统与网络教育部分公共课统考系统实现,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可以实现网络远程教育从准入,到运行过程,再到产品输出的全过程管理。远程教育的信息服务主要通过网络教育资源共享系统与网络教育信息公开系统实现。除了远程教育管理服务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还包括了常见的网络应用模块,诸如邮件系统、BBS系统、BLOG系统以及用户管理系统等。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管理的门户网站主要给各类用户提供统一的访问界面,它具备办学成果展示、管理信息、业务系统整合、用户信息服务等功能,其用户主要有远程教育管理者、远程教育办学机构、远程教育专家、远程学习者及社会公众。

(三)系统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以上所说的各项业务系统都需要建立在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之上。远程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包括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等统一数据交换接口,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通信设备,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管理系统等。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通信设备可以保证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系统能够进行稳定的信息通信;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及数据仓库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信息系统运行与数据管理;而欲使各个业务系统间能够进行合理的数据交换,实现异构、跨平台的数据共享则必须拥有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作为一种主要的教学活动都在网上开展的教育形式,现代远程教育的硬件基础设施已经相当完善,目前最重要、也是现存问题最大就是缺乏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为解决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规范问题,建立不同教育部门之间信息交流所需要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从1999年开始,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专家组、顾问组和课题组试图提出包括学校管理信息标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换标准和教育管理软件设计规范《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7]。2002年9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中的第一个部分“学校管理信息标准”。为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还有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它为提高网络学习资源可共享性和教学系统互操作性而提出[8]。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中与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比较密切的有《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互操作规范CELTS-40.1(WD1.0)》、《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CELTS-33》。然而较为不利的是这两项标准皆处在研制阶段,尚未上升为国家标准;同时还需要等待标委会研制了符合该标准的测试软件,并制定一套测试认证工作流程方能够使标准具备实际的意义。因此总的来说,为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同时还需要在遵循标准的基础上,结合远程教育管理的特点加以改造。

(四)安全服务体系与运行制度。欲使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持续稳定的提供IT服务,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措施,这包括保障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技术措施和相关的管理运行制度。目前,基于PKI/PMI的安全服务体系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解决方案。PKI(PublicKeyInfrastructure,公钥基础设施)主要用来在互联网上验证用户的身份,保证信息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9]。PMI(PrivilegeManagementInfrastructure,授权管理基础设施)提出了一个新的信息保护基础设施,能够系统地建立起对认可用户的授权[10]。通俗的来讲PKI解决了用户确认,即“你是谁”的问题,而PMI解决了用户能做什么的问题。因此基于PKI/PMI的安全服务体系能够有效的保证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中合法用户的确认与授权管理,在技术上建立起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面向服务的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是个技术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系统,其作用的发挥需要相应管理运行制度的支持,包括机构设置、人员的配备和岗位职责、软件维护、档案数据管理、运行日志、机房管理、运行结果的评价分析制度等。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网络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1 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分析

许建领提出:“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为使教育消费者对高等教育所提供的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质量感到却有保证,而运用系统原理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包括内部系统的自我评估与外部系统的质量管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完整的构建内部需要学生、教师、网络平台及高校四大要素的支撑,外部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评估机构的监管。

2 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现状的分析

现今,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网络教学,一些学校甚至将某些课程完整地设置为网络教学课,或设置某些专业的全套网络课程。网络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网络课程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的场地,尤其适合成年教育与想进修的人士。其次,网络的海量资源丰富了网络教学的知识结构,也改变了教学的授课与评估方式,让学生更迅捷地获得知识与技能。再次,网络平台可以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同时,改善增进师生关系,使教育者通过人文关怀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尽管网络教学有很多优势,但因中国高校网络教学不够完善普及,故网络教育发展缓慢且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学生对新型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不适应。第二,教师的创新性不强。第三,网络教学平台设置的不合理。

3 改善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方式

3.1 全面普及现代化技术 教育部网站提出:“目前,我国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研究工作以国际国内现代远程教育的大发展与大竞争为背景,以促进和保护我国现代化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出发点,以实现资源共享,支持系统和操作性,保障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为目标。”我国现代远程技术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保持现代远程教育服务质量。从小学至大学,对于每个学习者及教育者都应该全面学习现代化网络技术,并应用于教学。

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平台建设都是技术人员进行的,但技术人员通常不了解专业及课程的特色,而教育者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自我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实施连贯的教学过程,及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适当修正教学内容;而学习者对现代化技术的掌握也可以配合教育者达到理想的效果。

3.2 全面建设质量评估体系 现今,高校的网络教学评估体系是十分单薄的,很多教育机构只将学生的网考分数作为质量评估的唯一标准。部分学校加上了一些学生学习的在线时间作为平时表现加入评估,缺失了其真实性与客观性,很难通过评估结果得到有效的课程指导。而建设全面的网络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不仅涵盖教师对学生的评估,还包括学生及校方对教师的表现评估,及学生与教师对校方的管理评估,当然也可包括学生之间及教师之间的评估。只有全面的评估体系才能更客观地反映网络教学效果,且可以修正和提升网络教育水平。

同时,每种评估体系都可以有丰富的形式。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考试成绩外,可融合学生平时网上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参与网上活动的积极性,学生课后的实践应用情况等。总之,传统的考查模式都可以应用于网络教学评估中,而其又不拘泥于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评估的实效性更强。

3.3 建设权威的质量监管认证机构 当今,中国网络教学质量偏低,一方面是由于高校的网络教学部门很少能得到国家专业网络教育系统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教育行政部门或民间评估机构的监管。网络文凭的泛滥和网络教育机构的龙蛇混杂必对追求高质量的网络教学体系形成严重的冲击。对于这样的问题,2002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网络教育学院管理提高质量的若干意见。”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网络教育学院年报年检工作中正式启用“高等学校网络教育质量监管系统。”2007年教育部对试点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进行专项检查。可喜的是教育部认识到了监管的问题,尽管网络教育的监管力度与评估范围和传统的教学评估相差甚远,但相信只要教育部能严格把关,全面系统地对各高校与民间教育机构网络办学质量进行监管认证并向社会公开结果,我国的网络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定会日益成熟。

4 总结

全球现代化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形式进行着前所未有的革命,从思想的转变到技能的提高,对每位教育者与学习者都是机遇与挑战。适应网络教学要求,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需要学习者拥有现代化网络技术;和自我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与习惯;需要教育者拥有多样的网上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及创新端正投入的工作态度;需要高校全力及时有效地监管教学双方,同时配合认证监督机构的检查与帮助;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对组织承办网络教学的单位进行管理与评估。只有在四方的合力下,我国高校网络开放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才能更快地发展,发挥更有力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许建领.论大众化阶段高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指向与建构[J].高教探索,2001(4).

[2]张立国.现代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4(4).

网络教育学习总结范文第5篇

一定的教育管理模式是由管理思想决定的。20世纪以前,教育管理思想主要来源于管理者的经验总结。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管理者借鉴了一般管理思想中的精髓,同时又结合了教育学自身的发展,教育管理理论逐步系统化和体系化。基于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将教育管理理论划分为不同的类别。20世纪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有主观主义、价值理论、批判理论、文化理论、后现代主义等[1]。托尼•布什认为教育管理应分为6种模式,即学院模式、治理模式、主观模式、正规模式、模糊模式、文化模式;他还认为现有的理论对正规模式、政治模式探讨较多,而对其他几种模式则很少触及[2]。但是大多数学者却倾向于将教育管理思想分成以下4类[3]。

(一)管理效率理论

这个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泰罗、法约尔和韦伯。泰罗认为在管理中,制度建设是第一位的,应制定合理的工作质量标准,培训合格的岗位人员,倡导管理人员与一线工作人员负有共同的责任[4]。芝加哥大学的弗兰克林•博比特认为泰罗的标准化理论对教育组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他认为如果将教育成果作为产品,从而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管理人员就可以对生产消耗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可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BobbitF,“SomeGeneralPrinciplesofManagementAp-pliedtotheproblemofCitySchoolSystems”inS.C.Parker)。现在普遍认为,这种观点强调教育管理中权力集中于控制,它对于后来教育管理思想的发展作用并不大,但是其中的理性思维却发挥了启迪后人的作用。法约尔和韦伯则在行政组织管理思想上有所建树,将他们的思想运用到学校管理中后,学校更多的带有行政组织的特性[5-6]。

(二)人本化理论

人本化理论是在批判效率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该观点的代表人物有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教育学家杜威等人。该观点认为,效率的产生不是“权威的力量”,而是“情感的力量”。该观点提出“社会人”、“复杂人”等人性假说,将组织环境、社会因素作为考虑变量纳入管理者应当考虑的范围。但是该理论忽略了人的理性,并没有使教职工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7]。

(三)科学管理理论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的教育管理科学理论运动,代表人物有HalpinAW、MiskelCG等。该理论认为教育管理应该是一支独立的力量,有自己的概念和体系,而不是仅仅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同时,强调教育管理的科学性,认为其应该像工程学和医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理论,是可以进行实证的一门学科,注重理论的系统化、可操作化,可以以科技手段来检验其发展水平[8]。

(四)后现代教育管理思想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信息化、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思想进行各种样态的嫁接,使得教育管理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总体来说,尽管各种观点不尽相同,但都是学者们针对教育管理科学理论运动忽视价值、人的主体性和管理知识的变化性等提出来的,提倡要重视管理理论的多样性和价值性,权力的生产性以及对话、交流、理解在人的解放和自由方面的重要作用等。我国的网络教育从诞生起就呈现出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组织方式。在论述现代远程教育管理模式时,一部分学者直接抛弃了传统教育管理的各种思想,提出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为工业化、互动影响的自主理论、独立学习理论[9]。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教育虚拟化、扁平化的特征,自然应引入管理理论中的扁平化理念,同时,幅度理论与零度管理理论也受到人们的关注[10]。另一部分学者则没有找寻理论基础,而是在实践中探讨网络及远程教育的管理模式问题,可以说他们的讨论更加具有应然性,但却由于缺少理论支持而显得深度不够[11-12]。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管理模式是在教育活动中,将一定的管理思想应用于实践并与实践相结合而成的集合。管理思想则必定是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背景下提出的,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学生数量大,且分散全国城乡,在教与学时空分离的状态下,为保证教学及支持服务的质量,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特点的资源建设,确保网络教育组织、管理的规范、有效以及持续提高,本文提出一个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现代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二、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构建

教学对象的规模化、教学主体的团队化以及教与学的时空分离是现代网络教育的重要特征。这种有别于常规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在网络教育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大量复杂的不确定性因素,突出表现为教学和支持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教学资源难以有效满足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网络教育的组织和管理难以规范、有效和持续提高。因而,迫切需要一套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特点,建立在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之上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教学及支持服务、资源建设以及组织管理的高效运行。可以说,任何教育模式要能得以存在并获得发展,必须能确保并提升教育质量。在网络教育领域内探索教育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最核心的关注点之一。本文试图构建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是以网络教育与服务质量的保障和提高为目标,以数字化资源建设体系为载体,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的现代网络教育管理模式。

(一)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标准化管理为前提,以专业化团队为组织基础,以规范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为保障。

1.以岗位分工为基础的标准化管理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前提。标准化是制度化的最高形式,是现代管理实践中确保质量、提升效率的最重要、最有效方法之一。在网络教育中引入标准化管理是建设网络教育与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前提。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的网络教育模式一般包括了教学管理、支持服务、资源建设与技术支持四大子系统。各网络教育机构应根据网络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四大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分工,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在各部门内部细化岗位分工,建立相应的标准化作业流程,编制相应的控制程序、文件和不同级别的质量控制点,对网络教育管理进行标准化管理,唯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将教学和教学管理由传统条件下的以教师为中心独立作业转化为团队协同实施。

2.专业的质量团队是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基础。没有组织保障的质量管理工作是无法有效推进的。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应以引入现代管理关于组织分工与岗位设计的理念与方法为前提。如ISO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专门的内审员队伍,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则通过绿带(GB)、黑带(BB)和黑带大师(MBB)的梯度来实现质量团队与业务团队的高度融合。要建立以提高人才质量为导向的网络教育管理模式,必须在网络教育模式四大子系统的组织设计中建立网络教学与服务质量保障的团队。

3.规范的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是质量体系的保障。规范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包括建立完整的质量跟踪反馈系统和迭代趋优的改进机制,以闭环系统链接教学与服务的各个环节。在网络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中,主要是指通过学生服务平台、学生满意度调查以及现场考察等多种反馈渠道采集信息;根据反馈信息的内容和性质,通过即时改进与系统改进两种方式实现持续、有效的改进。所谓即时反馈是指通过管理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各业务部门,对教学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改进。系统改进则是指通过调查与评测体系,对学习者的直接反馈进行科学归类,立项研究论证,实施系统改进。

总之,在构建以教育质量为导向的高校网络教育管理模式过程中,严密组织分工,细化岗位职责,完善业务流程,严格规章制度,将会有效地控制系统运行中出现大量线性的可预测性问题。然而,网络教育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实施过程并非源于一个组织实体,需经过网络教育学院、公共服务体系及学习中心、网络技术服务商等诸多环节才能实现。实现网络教学系统的有效运作,不仅需要以内部组织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方式,还必须从运作上突破组织边界障碍,将整个组织构建成一个灵活有序的系统,以解决开放系统在诸多非线性复杂因素干扰而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各子系统之间的协同一致。

(二)适合自主学习特点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教育方式逐渐成为学习者获取知识、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网络课程作为目前网络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网上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其开发和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质量,本文从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开发思想、评价、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等角度入手,在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远程教育实际,符合远程教育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该模式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学习资源。

1.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以确保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运用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对教学活动及具体要求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网络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综合考虑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活动的设计与实现、导航系统的统筹安排、版面布局、色彩搭配等环节,其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对于网络课程来说意义更为突出。在充分研究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教学目标、知识点、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并针对课程内容,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完成学习活动组织的总体描述。实践证明,通过学习活动设计提高学习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2.网络课程开发。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远程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网络课程开发普遍存在素材冗余、重复建设、缺乏继承性等问题,难以适应远程教育中学习目标和教学思路的多元化要求。依据网络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探索并创建了符合网络教育发展需要的资源建设模式,通过对素材、知识点、课件和教学目标的分离和整合,完成了以知识点为基础单元的资源库建设,以学生学习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中心,以相关的知识点为内容,为学习目标多元化的需求提供了一定保障。将这一资源开发模式应用于网络课程开发实践,不但有利于解决网络教育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也为网络课程自动生成系统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网络课程评价。网络课程是规模化的集成产品,有统一的授课内容和教学模式,它虽然可以防止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是也面临着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知识陈旧等问题。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价并提出整改方案,成为网络教育中的周期性工作。在综合分析和调研国内外网络课程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评价中心(CSE)课程设置评价模型。通过动态的课程评价体系,重新确定教学目标,评估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在加强对教育质量全面监测和控制的基础上对网络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通过对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课程体系,最大程度地保证了网络教育的教学和服务质量。

4.网络课程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课程开发是在一定资源(包括人员、教学资源、时间、投入等)的约束下,为创造独特的远程教育产品和服务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具有鲜明的项目特征。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工作繁琐,涉及的人员众多,项目计划管理、文档管理、沟通管理是影响课程开发质量的关键因素。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将提高开发过程的管理效率和工作绩效。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引入工作流技术,可以支持网络课程开发的项目规划、进度管理以及质量管理控制等方面。此外,将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以模板、文档、规范等形式显性化,并开发相应的计算机支持工具,通过建构网络课程开发工作流模型,开发能够满足网络课程开发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提高网络课程开发的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水平。

(三)建立符合网络教育规律和特点、规范、高效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1.建立虚拟团队,整合内外资源,开发使各个部门和员工组织灵活、协作分工的“协同管理平台”。网络教育教学主体的工作是由多个不同分工的岗位通过协同合作来完成的,因此,必须系统和规范地梳理出网络教育组织内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之间的有机联系,将每个具体的工作环节纳入到一个组织灵活、协作分工的体系中,通过各个闭环子系统内部及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网络教学和服务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下页图1是一个一般化网络教育的运营系统,其中按照网络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划分了“教学管理”、“资源建设”、“学生支持服务”、“技术支持”4个子系统和核心的“决策系统”以及内部包含的多个任务类型。这些系统和内在的任务类型在打破传统部门边界的基础上,涵盖了传统的教务、课件、技术、服务中心等多个部门,通过虚拟团队的建设和外部资源的整合,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主控部门负责制”为核心对网络教育教学和服务进行管理,通过内在的联系与反馈有效支持网络教育的持续、稳定运营。

2.建立按小时度量的员工工时评测体系,合理规范网络教育资源配置。合理分配员工的工时安排和各类型工作结构的配置,有助于在整个网络教育教学和服务中,将团队化教学主体的工作任务数据化、标准化、可控化。不论是资源建设中的课件策划、视频录制和课件合成,还是教学管理中的教学策划、教师管理和毕业论文管理,或者是支持服务中的教学辅导、学生活动管理和论坛平台管理等工作和岗位,都落实到精确细分的每个任务类型,通过每名员工“日填、周报、月分析”的统计模式,对网络教育教学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根据统计上来的数据建立“工作饱和度、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等评测指标,将分析与评测的结果反馈至各部门,作为部门领导或任务组织者对工时配置、人员安排和资源配置结构修正的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