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范文第1篇

一、充分认识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重要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农村,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由于保护体系不完善,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村落消失或遭到破坏,保护传统村落迫在眉睫。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我县传统村落的数量、种类、分布、价值及其生产状态,对于传承我县农村特色文化、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软实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调查工作的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传统村落调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副县长任组长,县建设局、县文化局、县统计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旅游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传统村落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调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解决调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调查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工作职责

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辖区内传统村落调查的具体工作,编制并提出有关重大事项的建议方案;负责保障各项调查设备的落实;负责传统村落拍摄、测绘、电子表登录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解决调查中的具体问题。

县建设局:负责传统村落调查工作的安排和落实。

县文化局:配合建设局落实传统村落的调查工作。

县统计局:为传统村落调查提供统计指导。

县财政局:审核并落实传统村落调查经费。

县国土局:提供相关村落村域面积等数据资料。

县水务局:提供古代水利工程资料等有关技术资料。

县林业局:提供名木古树的文字资料、图纸。

县旅游局:提供江南第一家等旅游景区等相关资料。

有关乡镇(街道):协助做好本次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做好与各村的有关工作联系协调。

三、调查范围和内容

此次传统村落调查的范围为全县范围内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村落,以行政村为单位,根据条件也可以自然村为单位,充分利用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历史文化名村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申报等工作成果,全面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村落基本信息、村落传统建筑、村落选址和格局、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村落人居环境现状等。

四、调查时间安排

根据全省传统村落调查的时间安排,我县从2012年5月12日开始,到2012年6月30日完成调查工作。调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6月上旬前为准备阶段。成立县传统村落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制定我县传统村落调查工作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6月中旬为调查阶段。由传统村落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建三个调查队,分别对15个村落进行现场实地踏勘、收集资料、拍照等。

第三阶段:6月下旬为整理阶段。完成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调查登记表的填写、全国传统村落管理信息系统的录入、上报登记表文本等。

调查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工作任务

今年计划在全县18个镇采集土壤样品500个(其中一般农化样464个,肥力监测点土样36个),同时进行野外定点采样调查,掌握耕地立地条件和土壤理化性状,填写《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在每个镇选择2个有代表性的农户,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

二、工作要求

(一)采样工具、器材准备:进行野外采样调查前,应准备取土铲、样品袋、样品标签、调查表、2B铅笔、GPS定位仪等。

(二)采样方法:

1.采样单元划分。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情况、耕作制度、产量水平和行政区划等因素,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肥力水平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300亩左右,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地块),采样地块面积为1-10亩。采用GPS定位,记录采样地块中心点的经纬度(精确到0.1″)、海拔。

2.采样时间: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后至后茬作物播种施肥前采集土壤样品。

3.采样深度:一般采样深度0-20㎝。

4.采样方法: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等量、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

(1)随机:采样时根据土壤质地和肥力分布情况,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采样。要避开路边、田埂、沟边、肥堆等特殊部位。前茬为大株稀植作物的采样单元,混合样点的样品采集要根据沟、垄面积的比例确定沟、垄采样点数量。

(2)等量:每个采样分点的取土深度及采样量应保持一致,土样上层与下层的比例要相同。去掉土壤表层上的覆盖物(作物残枝、烂叶等),将取样器垂直于地面入土,深度相同。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取土。

(3)多点混合: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必须多点混合,每个采样单元取土样点15-20个,然后将这15-20个样点的土样充分混合后,留土样重1㎏左右装袋,用四分法将多余土壤弃去(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在盘子里或塑料布上,弄碎、混匀,铺成正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把对角的两份分别合并成一份,保留一份,弃去一份。)。多点混合采集水稻土时,四分法难以应用,可将所采集样品放入塑料盆中,搅拌均匀后取出所需数量的样品。

(4)样品标记: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中,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在采样现场按要求填写《测土配方施肥采样地块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

5.统一编号:由邮政编码(6位)+采样目的代码(一般农化样代码为“G”、肥力监测点代码为“F”)+采样时间(8位)+调查组号(镇代码)+顺序号(3位)组成,共计19位。

三、人员分工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了确保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野外采样调查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成立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野外采样调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采样调查工作的协调、工作补助落实、督促检查等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县农技中心负责野外采样调查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各相关镇农技员要做好野外采样调查工作。

调查方案范文第3篇

一、调查目的

全面、准确掌握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分析污染成因和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理处置方案,为防治底泥重金属污染提供决策依据。

二、调查范围及内容

(一)调查范围。河、河、新河及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下游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

(二)调查内容。主要调点污染河流底泥中的铅、汞、铬、镉、砷、锌、镍、铜等含量。通过布点采样监测,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确定重金属区域的污染范围、污染物类别、污染物浓度值和污染底泥量等,并对成因进行分析。

三、调查时间安排

调查工作自年2月开始,至年5月结束。

(一)初步调查阶段(年2月至年3月)。在省控重点污染河流调查的基础上,在市环保局指导下,开展我市重点污染河流初步调查。

(二)重点调查阶段(年4月至年5月)。由市环保局汇总我市调查情况,分析底泥污染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和处理处置方案,形成调查报告,经市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市环保局备案。

四、预期调查结果

(一)建立资料库。建立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样品库和调查数据库,制作污染状况电子分布图。

(二)形成调查报告。形成全市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含污染源解析、处理处置方案等)。

五、工作要求

(一)密切协调配合。重点污染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由市环保局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调查方案范文第4篇

一、调查目的

摸清流域上游水污染防治情况,掌握流域上游水污染状况,为进一步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和流域水环境安全,严厉查处流域内各种环境违法行为,提供依据。

二、调查范围

流域水库以上范围内的街办、镇、分乡镇、镇、镇的工矿企业、规模畜禽养殖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网箱养鱼、乡镇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情况和其他可能对水体造成隐患的情况。

三、调查内容

1.调查辖区内工业企业、矿山企业(探、采、选)、规模畜禽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企业的数量及生产规模、排污口数量及污水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名称、设计参数、运行状况、持证排污等情况。

2.调查辖区内乡镇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置、排放情况。

3.调查辖区内建设项目环评、环保“三同时”落实及验收情况。

4.督办落实市环保局下达的等五家企业的整改情况。

四、监测内容

1.相关企业排污口及排污口上下游地表水断面,监测项目为:PH、COD、氨氮、总磷、悬浮物,监测频次:随同现场调查采样监测一次。

2.乡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口,监测项目为:PH、COD、氨氮、总磷、悬浮物,监测频次:随同现场调查采样监测一次。

3.天福庙水库、西北口水库、尚家河水库、水库水质监测,监测项目为:PH、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悬浮物,透明度、叶绿素a、藻密度等,监测频次:随同现场调查采样监测一次。

4.干流及支流监测。源头、东支、西支适当点位采样监测一次;支流:适当点位采样监测一次。监测项目:PH、COD、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悬浮物,透明度、叶绿素a、藻密度等,监测频次:随同现场调查采样监测一次。

五、调查分组

六、工作职责

1.污防科负责拟定调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协调实施;负责按要求汇总调查结果并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市局。

2.监测站负责拟定监测方案并按分组情况实施。

3.材料员负责制定调查相关表格,以便现场检查时填写,调查表格应满足技术报告和工作报告撰写要求。

4.材料员负责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材料上报区环保局污防科汇总。

5.每组负责安排一人携带相机调查,形成影像资料。

七、相关要求

1.各调查组于2013年6月18日前完成现场调查工作。

2.监测站于2013年6月20日前出具监测报告,并附数据分析报告。

3.各调查组材料员于2013年6月23日前上报以下材料:

一是对调查的每一家企业编写调查技术报告,包含企业基本情况、持证排污情况,建设项目环评及环保“三同时”验收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废水排放及达标情况、废渣处置情况,市环保局下达整改的五家企业整改方案及整改落实情况,并附现场相关照片。

二是对流域内乡镇生活污水产生及处置情况的技术报告,包含存在的问题、在建和拟建乡镇污水处理系统的基本情况和建议。

三是上报调查工作报告,包含调查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整改落实情况、下一步工作打算和相关建议。

调查方案范文第5篇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开展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摸清我市林木种质资源本底,对加强我市林木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质资源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是良种选育和遗传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不仅关系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是林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查清我市林木种质资源(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资源)、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古树名木、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还将为我市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我市现在和将来林木遗传改良提供科学服务。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指在我市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长的树种,包括珍稀濒危树种。调查内容包括:种类、地理分布、单株或群体信息、生长情况等。

(二)主要栽培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用材林、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和观赏树木及花卉(木本)等树种(品种)种质资源。调查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生长情况。

(三)古树名木。指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树,具有特殊文化历史纪念意义的名木,以及人类活动密集区内树体胸径大于100cm的大树等。调查内容包括:古树名木资源的类型、分布、数量及生长情况。

(四)引进树种(品种)种质资源。指在自然分布区以外(省外、国外)引进的本市没有的树种(品种)种质资源,已经适应当地环境条件,正常生长发育并获得相应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调查内容包括:引种树种(品种)产地、引种时间、驯化方法、栽植立地条件、生长发育情况、用途、繁殖方法等。

三、方法和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实施方案,报市林业局审批备案。

(二)收集资料。各市(区)责成专人收集本辖区的有关资料,主要包括:本辖区森林资源清查资料、林业区划资料、果树花卉及古树名木等单项类种质资源调查资料、树木或有关植物的考察报告、林木引种情况、良种基地建设、地方志、树木志、植物志等。

(三)培训人员。各市(区)组织对调查技术负责人员和调查队员进行业务培训,使其全面理解技术规程、实施细则的规定,掌握调查方法和野外工作方法。

(四)外业调查。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遍及全市山、滩、村庄各个角落,要把这些资源准确查清,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细致工作。要深入发动群众,忆查当地林木种质资源,同时组织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当地林木种质资源概况。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调查对象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方法,初定调查线路,在做好材料准备、调查工具准备和安全防护准备后,科学安排,进入实地调查。所有树种都要按要求拍摄影像,采集制作标本。

(五)内业整理。外业结束后,各市(区)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报市林业局,调查资料由市林业局进行全面审核,审核不通过的要退回进行补充调查。市林业局按照规定格式进行全市统计汇总,并以市为单位编制调查工作报告和报表,上报省林业局。

(六)督导检查。为了保证调查工作的严肃性,督导检查工作贯穿于全市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全过程。调查工作启动后,各市(区)要进行阶段性自查,市林业局将全面检查各市(区)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时间安排

(一)2011年9月

1.制定《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2.做好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的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调查的意义、任务和要求。

3.各市(区)建立林木种质资源调查队伍,制定本市(区)具体调查方案,报市林业局审核备案。

4.组织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技术培训。

(二)2011年9月—11月

1.开展外业调查工作,重点抓住秋季果期这个季节。

2.进行必要的内业整理。对一些调查任务量大的地区或山系,为避免遗漏和重复,可进行阶段性简要内业整理。

3.开展专业指导。市林业局将到各市(区)检查指导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各市(区)也要组织专业人员对本市(区)面上工作进行巡查督导。

(三)2011年12月—2012年4月

1.开展内业整理工作。对已开展的外业调查情况全面整理,掌握各市(区)调查工作进展。

2.做好继续调查和补充调查准备工作。

(四)2012年5—11月

1.继续调查和补充调查工作。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工作以及必要的补充调查。

2.内业整理。各市(区)对本辖区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汇总,编制调查工作报告。

(五)2012年12月—2013年12月

1.市(区)汇总。各市(区)编制完成调查工作报告和报表,上报市林业局。

2.检查验收。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市林业局组织对各市(区)调查工作进行验收。

3.全市汇总。市林业局根据各市(区)及市直有关单位的统计汇总材料,进行全市汇总,完成全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总结,撰写《市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