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与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德育教育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强奋进的动力之源,我们不仅要从博物馆里、从文化作品中看到,更要从普通人、从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看到。在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绝不能只安排几门简单的课程,它首先是坚定的理想、崇高的道德,是正确的价值观,不能被看做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必须奋起行之的紧迫课题。只有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把断裂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贯通,才能使其在当下复活。只有复活的传统文化,才有真正生命力,才能不断地传承创新。我们作为小学教师,不仅要有匹夫有责的文化自觉,更要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担当。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发挥着“思想净化器”的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发展的关键时刻,犹如一张白纸,画上什么样的图案就呈现什么样子的作品。小学教育作为人的启蒙教育阶段,必须对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要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要教育学生具有辨明是非的能力,在大是大非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塑造小学生人格的关键时刻,德育教育千万不可忽视。所以说,面对社会上形形、五花八门的不良行为的侵蚀,必须加强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用好的德育教育净化学生的思想,给小学生一个健康、有利的成长环境。
(三)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
在党的十上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梦”的具体参与者,每一个中国人都肩负着这种神圣使命。而小学生作为祖国的希望,更是未来“中国梦”的主力军,是民族的未来。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们将会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是社会的继承者,对社会文化具有改革和创新的能力。现代的德育教学的走向就是在社会中学习,并且终身学习,永远都不能停止。在小学生处于成长的时候,给他们涂上浓重的道德思想和道德品质的色彩,不仅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而且,能有效地提高祖国下一代整体的道德素质,为实现民族复兴发挥顶天立地的作用。
二、当前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成绩总体来说是值得肯定的,教师通过各种努力在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方面也做了许多努力。但是,综合看来,当前我国小学阶段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德育教师专业性不足
教师是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的引路人,尤其是在小学教育期间,教师在课堂教育中更是担负着重任,教师对德育课程的理解程度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预期的目的。然而,在当前的小学中,德育课程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甚至有些学校,是语文教师或者数学教师、音乐及美术教师兼任德育教师,在德育知识的专业技能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教学活动经常流于形式,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教学成果。
(二)小学德育教学的形式单一
德育教育可以说是伴随人终生的一种学习,它也是一种实践哲学,离不开人的生活实际。而我国当前的小学德育教育,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及小学德育教育的引导功能,往往只是采用课堂理论的灌输和简单的是非对错的直接判断教学,很少有学校给小学生提供深入社会实际的锻炼机会。所以,德育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师灌输的纯理论的东西,在孩子们有限的理解力下,根本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完全是泛泛而谈。
(三)小学德育教材不规范
教材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决定教育内容和形式及教学时间安排的关键。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德育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还有不规范的现象存在。有些教材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空洞说教的成分居多,教师的教学只能是照本宣科,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对德育教育的体会不深,缺乏明确可感的对象。另外,目前的小学德育教育中也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系统梳理,不能从传统文化方面对小学生进行传统德育培养。
三、对做好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建议
改进小学德育教学是新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议题之一,也是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笔者在大量查阅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多年的小学教育实践,认为改进小学德育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联动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自足以来就有父母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著名的《颜氏家训》就对子孙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德育问题提出过深刻的见解,“教者,上行下效也”,明确指出,教育就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家长应该积极行动,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从小事抓起,良好的思想品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应从平时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而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更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孩子从入学开始就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真正认识到为什么是对、为什么是错,什么是真正的是非善恶,教育孩子明礼诚信,积极向上。因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双管齐下,发挥联动作用,才能真正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德行。
(二)积极拓展校外德育实践
的认识论就明确指出: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理论的认识才能更加的深刻。德育教育也应该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校课堂倚重教材的教育只是一种纯粹理论的灌输,如教育孩子要尊老爱幼,而在实际生活中,必须让孩子多参与校外实践,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去孤儿院去照顾残障儿童,这些深入生活的实践活动更能让小学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尊老爱幼。如教育孩子要爱国,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不能只是去照本宣科的讲述书本知识,还必须让孩子切实感受到国家的伟大,感受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意识,就应该带小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受红色革命的教育,让学生在感动中接受爱国主义的内涵。
(三)加强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
遵义市特殊教育学校是遵义市比较有规模的,主要是接受聋哑学生,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为一体。有学生200人左右,教职工40人左右,这样对比下来的比例大概是教师与学生1对5甚至更多,在正常情况中是很好的,但是对于特殊幼儿来说,在年龄与特殊身体状况等多种制约条件中突发状况会更多,教师可能根本无法应付一些情况的发生。以现在学校的发展规模与师资力量而言,不是不愿意而是没有更多的能力接收更多的特殊学生,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其实在另外的特殊学校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规模不够,特殊教师的比例根本不足,成为了学校不能接受更多特殊学生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且从特殊教师数量上还引申出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有一些特殊学校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招聘一些辅助人员,有些可能缺乏专业知识、实用技能、方法等等,自然教学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比较低。对于特殊学校的情况调查中发现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来说收容的特殊学生不多,而且大多是聋哑学校,针对其他特殊学生的极少,如智力障碍等。
2教育方法不当
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是接触最多的,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对特殊幼儿来说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或观察程度或许会改变他们许多;在有特殊幼儿的班级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些状况:一些特殊教师每天上课把照顾好孩子的生活、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工作,然后孩子们就这样只是一天天的长大,来学校了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变。当然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做法与想法没有错。但是,特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没有完全发挥,甚至,严格意义上,都不算是特殊教育。
3认识不到位
教师是一个学校的第一战线人员,对于学校、学生都有他们存在的重要性;那么他们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是如何的?师范生是即将成为教师的人,在遵义师范学院里进行了调查,问学生是否了解特殊教育、有没有从事特殊教师的想法等问题,大多数人只是听说有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学校,有些甚至没有特殊教育这个概念;当与他们交谈让他们初步了解特殊教育之后,问其是否愿意将来做一名特殊教师时,很多直接说不愿意选择做一名特殊教师,或说一笑带过。在职教师是已经成为教师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大同小异。面对残障学生,花费的时间精力会更多、工资待遇不好、不是特殊教育专业出身、会有沟通问题、性格不合适等等。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反映出的问题是愿意选择特殊教师这份职业的人不多。
4择校难
在学校上课时,课堂上曾经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长期小学学前班的一个可爱小男孩,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突然跑到教室后面打滚、乱跳、学狗叫。马上全班学生都看着他,然后一阵哄笑,整间教室完全乱了,老师的声音怎么也盖不过学生,一片混乱中。老师很生气却又极度的无可奈何,课也没有再上下去。在询问了家长之后才知道,原来小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受到过精神打击,大多数时候和正常孩子一样,但有时候会不分时间地点的出现一些奇怪的行为,旁边的人也控制不住,只能听任他,最后安静下来。在其他年级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在,有的学了几年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的不愿意和旁边的人交流;有的大吵大闹;有的•……这些孩子中有的孩子还留在学校,有的被劝退回家或者另外择校。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思考问题:那一部分的“特殊孩子”(包括幼儿和儿童)到底是应该留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还是送去特殊学校才是对他们更好?
5过于依赖家庭教育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迫使教育装备不断更新换代,一些只关注商业运作的企业借用新技术作为卖点不断刺激学校源源不断地把新产品倾入到教育市场。一些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让教育向着误区大步前进。他们片面地认为教育就仅仅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因此研发的产品均基于知识化教育。但懂教育的人都知道,传授知识不是教育的根本,不是教育的唯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会越来越少。而教育真正的作用是启发智慧,智慧与知识是不同的概念。学校要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修养。显然,企业在进行教育装备产品研发与生产时,并没有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总是片面地以提高考试成绩、激发学习兴趣为口号,销售没有实际教学效果的产品。这些企业虽然将最先进的技术传入学校,却忽视了教育教学本质,因为他们不懂教育,所以开发的产品很难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电子白板、触控一体机以及电子抢答器,使用不当就会挤压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些学校在LED大屏的使用中也存在误区。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结果表明,蓝光会使人眼底产生白斑,因此LED大屏不适宜在室内使用,更不能用于教学。“云”也是现在非常火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虽然很多地区的学校都一股脑地向着“云”行进,但真正利用“云”成功改善和提升教学效果的却少之又少。学校为此花了很多的钱,却不能让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家长都感到满意,这也使得教育装备工作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所以,教育装备需要资金,但绝不是有了资金就能发展好的,它还需要教育装备人的正确指导。教育装备人大都来源于教师,是教育队伍的一部分,既懂教育又懂技术,能将学校的实际需求和企业的先进技术有机融合,让教育收获真正的发展。
二、教育装备部门的努力方向
1.制定各级“教育装备准入制度”通过规范产品生产标准,严格筛查企业资质,剔除不符合装备条件的企业,净化教育装备市场。以学生桌椅为例,准入制度应对桌椅的价格、材质、形状、功用等做出限定,保证学校不管采购哪家企业的产品都能让学生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中学习。具体来说,桌椅标准应因地制宜,以当地经济条件和学生体质条件为参考,规范合理的价格区间和高度标准,保证桌椅既便宜又适用。桌椅还应兼具抑菌和矫正坐姿的作用,更要将搬动时的安全性因素考虑进去,方便学生安全使用。这些因素同样适用于未来教室建设,未来教室就要做到无尘、无菌、无影,让师生都能告别“职业病”,减少粉尘可以有效保护教师的嗓子,改善光源则可以保护学生的眼睛。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教育装备科研队伍教育装备的发展还是取决于人的作用,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育质量,教育装备部门可以组织相关教师建立起教育装备科研队伍,寻找和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归类研究,并找到解决方法,最后交由公司研制生产出相应的教育装备产品。我校教师张士峰制作的教具曾荣获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一等奖,他制作的教具比很多专业教具生产厂商的产品都实用,但因为制作工艺的局限,在精细度和美观性方面还有所欠缺。如果将张士峰老师的教具制作理念介绍给教具生产商,让两者合作,并申请专利,投入生产,最后大规模应用,则可以在促进教育教学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发展。
3.适时更新观念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教育装备的概念不断扩大,从仪器到装备,再到办学条件,甚至扩展到办学环境。教育装备部门应以EducationFacility(教育设施)为工作范畴,关注更多的内容。例如,学校食堂的墙壁也是教育设施的一部分。我校将在食堂“穹顶”作画并照相留念的机会奖励给成绩进步200名的艺术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我们还倡导成立教育建筑学学科,因为往往搞建筑人的不懂教育,搞教育的人不研究建筑,所以有些楼房外观虽然漂亮,但很不实用。我校就自己设计了一幢楼,将阅览室“搬到”教学楼中,开辟出2000多平方米的空间供师生阅读使用。
4.把钱用在刀刃上,真正促进学校发展很多学校都建有录播教室,且不止一间,但往往都闲置在那里,或者单纯地利用录播教室控制教学过程,这恰恰是录播最不重要的功能。我校在改造时,将教室的一面墙都设计成单面玻璃,让教师、家长可以随时看到教室内的教学情况。
三、结束语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将社会中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以及道德规范传授给受教育者,并且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以及社会行为。简单而言,道德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道德教育包括了社会道德教育、家庭道德教育以及学校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正是借助各种不同的渠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人施加影响的系统教育。只有通过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才能够内外为受教育者自己的内在品格,并且在其社会活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道德教育的含义在今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了思想、政治,甚至还包括了纪律、心理、法治、审美、理想等多种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也成为了道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德教育对体育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道德教育能够促进体育教育改革。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飞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而我国体育教育在这一背景下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阻碍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对实施改革的手段。而在体育教育中实施道德教育,能够为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崭新的视角,有助于解决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有序进行。其次,实施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竞争都日益激烈,而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团队强则个人强。在体育教育中加强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团队中。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也能够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实现团队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的发展。再者,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生长在集体环境下,学生们都具有好胜的心理,如何利用这种心理帮助学生更好的适用社会,实现学生能力的增强也非常关键。在体育教育中开展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通过身体的锻炼增强竞争意识,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身体素质的提升,获得成就感,认识到任何成就都是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
3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关系
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共存于教育的整体结构当中,统一于教育人的行为当中,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技能教学、身体锻炼、体质增强以及道德教育是相互统一,共同发挥作用的,体育技能的教学以及学生体质的增强需要道德教育提供保证,而在体育知识、体育运动技能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得到了道德教育。从教学目的角度来看,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一个是目的,一个是手段,道德教育需要以体育教育作为手段,而体育教学将道德教育作为最终的目的之一。从教学内容角度上看,二者表现出一种载体的关系,道德教育需要依靠体育教学的内容,将它作为载体之一。从教学过程角度来看,体育教学是实现道德教育目标的途径之一。从这些角度我们能够看到,体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道德教育。鉴于道德教育对于体育教学的影响如此重要,所以必须将体育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首先,应当在体育课堂常规中融入道德教育。所谓课堂常规就是通过制度的手段将体育教学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以及措施明确下来,通过课堂常规的制定以及执行,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这同时也是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当根据时期、年级的不同,结合具体的情况,将课堂常规与纪律和规则相结合,让学生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维护集体利益的品格。其次,要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以及目标中融入道德教育。学生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体育教学涉及到的内容范围较广,而且不同的体育内容具有明显的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挖掘体育内容的内涵,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道德教育。再者,在体育教学方法中结合道德教育。科学、严密的组织教学具有积极地教育作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也是实现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比如在体育教学中采取队列、队形的变换,队形的联系,组织学生发放体育器材,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相互保护,互相监督等,都蕴含着道德教育成分。这些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服从于集体的良好道德品质。体育教育与道德教育具有相同的特性,比如社会性、实践性、主体性等,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实现育人、育体的双重效果。而且,体育教育同时还具有了其他学科教学所不具备的特性,比如集体性、竞争性等,这也使体育教育成为道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4当前体育教育中道德教育的缺失以及弥补措施
虽然体育教育和道德教育关系紧密,是统一的整体,体育教育的展开必须紧密结合道德教育,但是当前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中道德教育严重缺失,这也严重的阻碍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首先,高校的领导者以及体育教师并没有充分认识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很多高校领导只是将道德教育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所以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对道德教育引起重视,而培养综合性体育人才的目标也未能实现。其次,没有明确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目标。我国多数高校在开展体育教学时,道德教育的目标仍然不够明确,仅仅是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以及集体主义等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并没有关注到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这也致使道德教育目标十分抽象、宽泛、空洞,学校体育教育的内容也因此而无法与体育教育的内容有效结合,在具体实施中也很难具体把握。为了能够完善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解决道德道德缺失的问题,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对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关注。意识决定行动,只有从意识上、思想上重视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所以,高校体育管理者以及体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加强对自我的道德教育,热衷于体育事业,关心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榜样。第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时必须紧密结合体育教育自身的特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较而言,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竞争性以及纪律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体育教师在帮助学生形成道德品质时,必须把握体育教育的特点,以此为切入点,将道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融合。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竞争作为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向学生讲述各种体育比赛规则,说明体育比赛规则公平、公正的作用,并且通过奥运会中的公平比赛事例来说明要坚持公平竞争。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公平竞争的体育道德。另外,还应当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学生的特征,以此将道德教育结合到体育教学当中,才能够达到更高的效果。
5结语
文科出身的语文教师,尤其年纪稍长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掌握并不好,对简单的微机操作和现有课件的播放使用问题倒是不大,但对于深度一点的课件制作、网络教材编写、及时通过网络掌握学生写作水平和给予指导等就有些捉襟见肘了,这难免让新的作文教学法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展开。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升”,即提升自我发展空间很有必要。所以教师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接受创新事物和新的教学方法,要努力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和作文教学法的融合方式。
二.三层架构,探索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作文课的创新途径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作文课堂,可以搭建起由下而上的三层架构———情境熏陶型作文课、指导品鉴型作文课、评改能动型作文课,体现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情境熏陶型作文课旨在给学生画面、声情方面的熏陶,掀起学生内心的涟漪,激活写作激情和创作欲望。比如说八年级教材上的一个写作话题《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探讨和平至上的主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与认识,让战争的危害和恐怖清晰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视听感受结合教师的适当点拨与指导,将会对作文主题的解读和写作突破点的捕捉大有裨益。感多,悟深,便有要说的欲望,由“不会说”变“说不完”,而这“说”也从空洞变成了充实,言而有物,言之不尽了。指导品鉴型作文课是架构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的,是教学法的核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资源一步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解读写作要求,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指导学生课下借助网络资源搜集整理某一主题或话题的作文精品,在课堂上进行赏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教师以甄选的精品为例,观摩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品鉴作文,抓住作文“亮点”,如何学习文章写作技巧,找到文眼突破口,力求在师生共同学习探讨中进步。这样,学生摆脱了原先纯粹欣赏的“观摩者”的固定身份,而变成了主动性强的“参与者”的创新,学生的写作热情也得以高涨,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写作技巧对其可说影响深远。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上的评改能动型作文课打破了原有的作文教学法的窠臼,不是在纸上见真章,而是更有效、立体、快捷地反馈在电脑屏幕上。学生在网络课程上完成作文,教师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写作进度和写作问题,能够及时地给予指导,给出评价。这样比纸质的来得更快、更有效、更能体现一对一的精神,让学生写作热情增温。
三.课下延伸,搭建网络资源与学生写作间的桥梁的创新方法
作文教学课堂能给学生以作文写法指导,但课堂的结束并非代表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结束。教师要展开课堂外的延伸,改变传统的课内写作单向训练的模式为课内训练加课外实践教学法互补的创新,引导学生学会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实践,甄选、提炼、组织有意义的素材,为写作服务,鼓励学生能在有所发现和感悟的时候与教师及时联系、分享,教师给出合理点拨和正确指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作文教学法的创新意义极大,但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科学地使用与分配,忌讳多、滥、花哨、形式主义。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