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视察报告

视察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视察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视察报告

视察报告范文第1篇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实际出台了《地区关于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的若干决定》等一系列规定和优惠政策,采取了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考核制度等有力措施,特别是撤地设市后,市委、政府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了一些外商前来投资兴业。自1992年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开始,到年10月止,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7户,其中:合资企业23户,独资企业23户,合作企业1户。协议投资总额16724.11万美元,注册资本8513.24万美元,合同外资6911.55万美元。实际到位投资4338.45万美元,占协议投资总额的25.94%,其中实际到位外资3122.45万美元,占合同外资额的45.18%。

通过年年检,现存企业18户,年度共实现销售收入15760万元,实现利润总额2083万元,纳税463万元。年销售收入100—300万元的有4户,500—1000万元的1户(金凤酒店),1亿元以上的1户(红塔木业),100万元以下的3户。盈利企业有4户,亏损企业5户,在建的9户。从视察情况来看,普洱高峰茶叶有限公司、普洱裕河茶叶有限公司、红塔木业有限公司、金凤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澜沧裕岭一古茶园开发有限公司、金澜沧丰产林有限公司等这6户企业发展势头均比较好。

高峰茶叶有限公司和裕河茶叶有限公司,均为泰国商人投资,年底引进乌龙茶进行种植开发。目前,两家企业已定植乌龙茶1000余亩,带动周边农户定植500余亩,茶苗长势茁壮,试制出的产品深受日本、泰国等国际市场客商的亲睐,市场定价一般每千克200元左右,好的每千克上千元,客商对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美国101公司投资的澜沧裕岭一茶叶有限公司,按照《、古茶园使用权租赁合同》,以保护、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为目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高起点、高标准对古茶园进行科学管理和开发,现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收购古茶鲜叶191.3吨,一级鲜叶收购价从原每千克2.3元,提高到每千克10.3元,二级鲜叶每千克8元,三级鲜叶每千克6元,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产品通过了美国NOP、欧盟Eu2092/91、日本JAS国际上三大有机食品权威认证并销往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港台地区。

金澜沧丰产林有限公司,按协议由印尼金光集团投资在2009前建成300万亩速生丰产林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建设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年完成造林10.2万亩,年完成造林32万亩。去年定植的桉树长势良好,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和速生性,荒山得到了绿化,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令人振奋和鼓舞。公司在澜沧县造林投资已超过亿元,共投入劳动力近50万个(本地劳工27.5万个),澜沧全县农民仅造林一项人均获得现金收入100元左右。公司采取先进的组培繁殖、扦插、移栽技术和管理方法,产生了很好的效益,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对改变当地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科技素质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以上这样的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先进,实力强,产品市场广阔,对我市开发资源,提升产业,发展经济,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讲我市招商引资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与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是数量少、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存活率低。

从外商投资企业户数所占份额来看,到年9月,云南省累计引入外商投资企业2582户,市占全省的份额为1.8%,云南省外资到位率为37.4%,我市为45.18%,虽略高于全省水平,但外资总量很小。云南省累计合同外资40.66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14.93亿美元,我市占全省的份额分别为1.7%、1.7%。累计实际到位外资只是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0.8%。年引入外资443.87万美元,只占全市GDP的0.48%。

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情况看,1992年到年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5户,有23户企业未投资,在22户投资者中只有19户企业发生经营活动,占批准户数的42.2%,通过年年检的仅有18户企业,占批准户数的40%,一半以上的企业未能存活。现存的18户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万美元以下的有10户,占55.56%;100—500万美元的3户,占16.67%;500—1000万美元的3户,占16.67%,1000万美元以上的2户,占11.11%。除红塔木业和印尼金光集团具备相当规模外,多数企业投资只有几十万美元,有的仅几万美元。年度纳税只占同期财政收入的0.7%,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产品属产业链低端的原料型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市场份额小,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带动产业发展能力有限。

我市招商引资水平低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思想解放不够,开放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

思想不够解放,观念陈旧,制约了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干部开放意识不强,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对招商引资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在产业的建设开发上,不善于通过引资拓宽融资渠道,很少把引进利用外资作为筹措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来研究,缺乏引进利用外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畏难情绪严重,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深入的研究,对招商引资工作畏首畏尾;三是缺乏战略眼光,魄力不大,短期利益、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至上,“肥水不流外人田”,在企业合作中怕失权、怕失位、怕失利。四是在具体工作中,一些部门全局观念淡薄、服务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普遍存在,方式简单、办事拖沓,部门间相互推诿时有发生,增加外商投资的非生产成本。

(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对外开放的程度

由于地理状况和历史因素,我市经济发展还很滞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造成交通、城建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长期处于“封闭型”的状态,对外交往不畅,对外开放程度低,客观上降低了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

(三)缺少总体规划,项目准备不足

产业规划、市场预测、项目可行性论证等方面工作做得不够,没有按照我市的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制订出招商引资的战略规划,工作思路不清,大多处于守株待兔、被动反应状态。没有编制出规范的、有特色招商项目,或者编制的项目不多,没有好的项目向外商推荐,寄希望于投资者同时带着资金和项目前来投资,推出的一些项目研究深度不够,编制粗糙,缺乏操作性,不能适应现代招商的需要,难以对外商产生吸引力。

(四)缺乏合理的产业技术准入标准

没有科学合理的产业技术准入限制,引入的部分外商投资企业与市内企业存在“小而全、大而全”重复建设问题,多数企业技术及产品与本地企业雷同,大部分工业产品处于低水平的原料型、初级产品阶段,精深加工的高端产品少,名牌产品几乎没有,产品附加值低,行业技术及产品提升有限,难以参与市场竞争。

(五)市内企业未发挥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招商引资的主角。但我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从项目提出、推荐、洽淡、签订合同到具体组织实施,大都要靠政府推进。而市内的大多数企业,既缺乏对招商引资意义的认识,又缺乏与外资合资合作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寻求引入战略合作者谋求发展的积极性不高,招商引资工作没有明显的动作,没有成为招商引资的主体。

三、对做好我市利用外资工作的建议

实行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积极引进和利用外资,是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但资源开发程度低、劳动者素质不高、经济基础薄弱,要大投入、大发展、大变化就要靠吸引外资,必须借用外来的资金和技术来促进我们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实现。随着“昆曼”公路的贯通、“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步伐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处于大通道枢纽位置的,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而国际资本的重组和转移以及国内资本、产业向西部转移,将为我们提供更好的招商引资机遇,我们要认真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抓住机遇更好地利用外来的资金和技术开发资源、发展产业,并逐步发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合作项目,在这一区域内逐步形成一个经济圈,促进共同的发展。要不断深化对区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扩大招商引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切实按照市委关于“各行各业全推、一二三产业全招”的要求,以更大的决心,更实的措施,更新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促进我市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要系统研究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思路、目标、规划、政策、环境、人才、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使资源和区位优势更具吸引力,项目和合作方式更具操作性,招商引资的工作更具主动性和有效性,管理和服务更加规范到位,使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上一个新台阶,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建立。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实践证明,外来投资不仅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技术经验和企业文化,提升了产业,推进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我们要充分认识利用外资是发展所需、形势所趋、民心所向的重要意义,抛弃那些因循守旧、裹足不前的陈旧观念。树立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的思想。破除畏难情绪,牢固树立机遇观、时间观和效率观,主动出击、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引敢招,千方百计、积极进取,把利用外资作为筹措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破除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怕担风险,怕承担责任,怕吃亏的思想观念,树立互惠互利,平等合作、共谋发展的观念。破除做项目、谈项目只停留在表面,缺乏论证,浅尝辄止的现象,树立充分论证、精益求精、务求实效的观念。破除地方、部门利益、眼前利益至上的观念,树立长远意识、全局意识。把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作为应对未来竞争,谋求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本之策。

(二)认真研究做好招商引资的战略规划

招商引资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系统性工作,必须把握形势、结合实际、纵观全局、立足长远地确定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确定我市有决定性、战略性的优势行业、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预期的经济结构变化和与此相关联的经济发展程度,以优势行业、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为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制订相应的招商引资规划,做到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市内企业改组改造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与优势资源和周边国家优势资源开发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与科技进步和创新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与文化旅游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结合。

从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目标出发,规划中要重点研究好几个大产业的招商引资问题:一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要求,积极引进林纸、林化、木材制品等林产品深加工的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林产工业,提高木材利用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层次,上规模、上档次,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开拓国内、境外市场。二是充分发挥优越的农业生产条件,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进、培育一批农畜产品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行业,带动传统农业向外向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三是重点抓好生物药业、茶业、蔗糖、咖啡、橡胶等加工、制造业。引进资金、技术,改造、嫁接、发展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主的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结构层次,扩大规模,充分开发利用区域内优势资源,开拓国内、境外市场,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我市水利资源丰富,水电蕴藏可开发潜力大的优势,积极做好电力开发规划和项目科研的前期工作,继续切实做好中小型电站的招商和在建电站的建设服务工作,加快水电资源的开发。五是加强市内矿产资源的勘探工作,探明贮量,加大开发矿山的对外招商力度,尽快把潜在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扎实做好项目准备工作

项目准备是进行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要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及宏观导向,围绕我市现有产业布局及资源优势,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规划,围绕企业及项目发展的成长性和投资者特点认真挖掘、整理、加工一批项目,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编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行性上下功夫。使项目突出优势,突出特色,又对外商有吸引力,有具体可操作性,符合市场规则。要逐步建立起完善和科学的招商引资项目库,形成市、县(区)有机统一、互相联动的项目信息。

要积极引导市内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发挥自身特色和产业优势,帮助其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自觉地成为引资主体,通过资本重组,引进利用外资、先进技术,改造、嫁接、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开发新兴产业,着力进行产品深度开发,延伸产业链条,生产高端产品,优化经营,增加效益,提高竞争力。

(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要使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果,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实效。关键在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都把招商引资工作真正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特别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全力抓,招商引资部门要全力以赴,其他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招商引资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具体工作中应按照“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奖罚分明、狠抓落实”的原则建立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制度,即:市政府每年对各县(区)和相关部门对招商引资规划、目标确立情况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各县(区)以及相关部门的项目研究编制和储备情况、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情况、招商引资的数量、质量等进行考核,严格实行奖罚,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是否懂经济、有能力、真作为的重要标准,把招商引资上项目作为其重要政绩进行考核。

(五)制定科学的产业技术准入政策

不同时期必须有不同的外资战略。总的来说招商的目的是引进科学技术,没有必要的限制,对外资投向的导向力不强,缺乏一个对引进外资的行业管理政策,必然造成招商引资空有其势,企业发展良莠不齐,难以产生良好的效益。制定产业技术准入政策,就是要对已确定的重点行业、主导产业制定一个投资进入的规模、技术工艺水平等方面的起点限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立足于现有生产能力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资产重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的低价值消耗。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资本规模,着力发展精深加工,努力开发新产品,实施名牌战略。首先,产品定位要高,瞄准未来一个时期的市场要求,搞好产品开发;其次,科技含量要高,注意精深加工开发,要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国内、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工艺,提高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水平,推动市内企业发展。

视察报告范文第2篇

在市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全市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建设工作从2009年开始起步。各县、乡(镇)都十分重视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工作,专门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在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挤出了专门的办公地点,给予了大力支持;有关部门将金融网点建设作为政治任务,把此项工作作为支农惠农的民心工程,不计报酬、不计成本地抓紧抓实。

二、网点运转良好,深受群众欢迎

目前49各乡镇金融网点运营情况良好。固定网点每个点都有3各专职人员长期在岗,并且不分节假日全天候为群众服务,业务量大时中午都不休息,便民服务点事先预告,每星期安排专人到点上上服务两天,从不间断。“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户存款难、取款难的问题,同时配合开展农村合作医疗、乡、镇部门工资、农村低保金、代收税款、电费通讯费等业务,极大方便了群众,深受群众欢迎,在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吸收农户闲散资金、提供小额贷款发展生产、服务“三农”、新农村建设、净化农村金融环境和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人民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农民群众从中感受到人民政府是在真正为人民办好事实事,通过网点建设,政府在群众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在增强。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群众的素质。农村金融网点在运营中,开展了“农户信用评级授信”工作,建立农户信用档案,作为发放信用贷款和享受其他待遇的依据,此举从外部促进了农户的“守信”意识,这对推进“诚信社会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和提升农民素质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零金融机构乡镇”网点的建设,提升了行政效能。在建设农村金融网点的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相互支持,狠抓落实,不计得失、不计成本,把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使“零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能按照市政府确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三、资金缺口较大,网点生存困难

虽然当前乡镇金融网点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较大,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贷款需求。资金缺口较大是阻碍乡镇金融网点运营的主要困难和共性问题。由于金融机构自负盈亏和金融业务本身的特点,金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大量的存款,才能派生出贷款。然而我市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农村民间存款量小,贷款需求量大,贷款满足不了农民群众的发展需求。据统计和测算,新建的乡镇金融网点将增加15亿元的贷款需求,乡镇金融机构的资金量严重不足。一些乡镇辖区内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市中心城区开户,不愿将资金存入乡镇金融机构,乡镇金融机构又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资金组织困难和存贷款比例失衡的问题尤为明显。

三是现金安全存在隐患。由于乡镇金融网点距离市中心城区较远,一些乡镇道路交通条件不好,部分路段偏僻,给现金运输带来安全隐患;另外,各个乡镇金融网点没有配备必要的枪械等安保硬件,现金保管也存在风险。

四、便民服务点满足不了群众需求。部分乡镇只设立有金融便民服务点,一周只在固定的一天或两天时间开展业务,往往出现排长队取款的现象,便民服务点已经不能满足群众需求,需要建成固定网点才能解决问题。但是土地协调难、固定网点审批难的问题制约了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

五、农民缺乏应有的金融意识。为了农民存取款方便,农信社和邮储银行都免费向农户发放了银行卡,但是很多农民不会使用和不愿意使用,导致出现大部分未启用的“睡眠卡”,不仅银行卡的作用不能发挥,而且增加了金融机构的成本。就农信社来说,仅仅发卡一项,成本就达到1000万元。

六、存在贷款风险。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采用“农户信用评级授信”方式,向农户发放信用贷款,没有不动产担保,难免会出现贷款回收难的问题,如果农户拖延还款或不还款,将出现贷款风险。

七、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典当行等民间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不规范,影响了正常金融秩序,也制约乡镇金融机构建设和发展。

视察组认为,要让乡镇金融机构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只有从根本上帮助解决乡镇金融机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们才有能力为“三农”工作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强化扶持措施,确保网点持续发展

如何更进一步建设好、运行好、发挥好乡镇金融网点的作用,关键在于加大对乡镇金融网点建设运营工作的支持。视察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一是采取行政措施,提高乡镇金融网点的资金组织能力,解决资金缺口问题。由于乡镇金融网点直接面向农村群众、直接为“三农”服务,建议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角度,采取行政措施,要求将部分涉农支农资金存入乡镇金融网点。同时要求乡镇辖区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将基本账户和工资业务在当地农村金融网点办理,提高他们的存款总量,解决资金组织困难的问题。

二是适当延长对新增乡镇金融网点的补贴期限,实实在在将财政补贴落实到位,解决亏损经营的问题。

三是协调银行监管部门,采取特事特办的方式,加快便民服务点建设成固定网点审批步伐,结合我市农村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监管指标,向上争取适当放宽监管要求,给予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建设运营的必要政策支持,扶持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

四是帮助协调解决土地、房产产权办理等困难,使便民服务点尽快建设成固定网点,解决农民群众的存取款需求。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农村基本金融知识,引导农民学会使用“银行卡”存取款,保障农民的资金和人生安全。

六是建立“三农”贷款补偿机制,由市县乡三级按比例出资建立风险基金,规避金融风险。

七是将乡镇支持和配合当地金融机构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提高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是协调公安部门给予安保支持,提高乡镇金融网点自生安全防范能力,保证现金运输和保管安全。

视察报告范文第3篇

一、我县城市防洪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积极推进城市防洪体系建设和河道的综合治理工作。新建一批重点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一)目前城防工程实施情况

1、目前已完成的城市防洪项目主要有:

(2)塔堪一期堤防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099万元,建右岸堤防1141.39m,新建堰坝5座,对原三级高堰进行整修并河道等。

(3)潘山溪堤防工程。该堤防建设长度1567m,投资185.73万元。

(4)自来水厂段防洪堤。该堤防全长300m,采用复式结构。由于该段防洪堤正处在拟建城南大公园边,为提高城市品位,增设了一个8m宽的亲水平台。

(5)造纸厂范围至寨山桥左岸防洪堤。该堤防全长780m,分造纸厂一期防洪堤、二期防洪堤、商业局段防洪堤等三个子工程。

(6)永安桥以下右岸防洪堤。该堤防全长1345m,由东底防洪堤,东底新村防洪堤、鸭卵坑防洪堤等3个子工程。

2、目前正在兴建的工程有:

(二)城市河道治理情况

一是创新模式。为有效治理河,河进行市场化运作,即将河的与较丰富的沙石料资源捆绑进行公开拍卖,通过“以河治河、以河养河”的自我循环投资新模式,河治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实现多赢。二是建章立制。为加强我县河道堤防管理,根据有关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自治县河道堤防巡查制度》。二是强化管理。为推进我县生态河建设,一方面特聘保洁员对河进行河道保洁、堤防巡查,另一面开展增殖放流,增加河的生物多样性,并设立警示牌,禁止在县城河段捕捞、垂钓等行为。目前,县城段河通过治理,面貌焕然一新,河面开阔,河水清澈,生态良好,成为县城新的亮丽风景线。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防洪工程大项目实施有难度。防洪工程建设的大项目如塔堪至三支树段,牵涉到项目审查、审价、工程设计、项目结算、项目监理、项目地勘、政策处理等,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

2、防洪工程县级资金配套比较困难。我县属贫困地区,经济总量低,财政收入少,水利工程款很大部分靠上级补助。目前,省级财政在考虑少数民族地区的前提下给予水利方面补助最高只能达到50%,远远低于农办、农综办等线的补助资金。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少,则给县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3、河道维护管理力量薄弱。我县将省级河道和城防段河道的建设、管理和维护职能划归县河道管理所,大大增加县河道管理所的工作量,而目前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只有3人,维护和管理的力量薄弱,在工作中往往顾此失彼。

4、城市内涝问题较为严重。近年来,县城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城市道路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地面自然渗水能力降低,山水直排大街,原有的排水系统设计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每逢暴雨,县城多处路段就会积水成河,特别是遭遇持续降雨,严重的内涝给老百姓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日常生产造成损失。

5、居民环保意识不强。河沿岸居民时常往河里倾倒垃圾,尤其是上游三枝树河段,河两岸堆满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脏乱差尤为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了源头的水环境和水质,而且在洪水来临时,将垃圾冲到下游,又严重影响了下游环境,同时还有部分市民无视禁令,在河上垂钓、捕捞放养的景观鱼,影响了生态河的建设。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县城市防洪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1、认真编制规划,规范工程建设

防洪工程是一项民心工程,建设塔堪至三支树段大项目防洪工程,一要认真编制规划,分年度落实工作目标,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二要规范工程建设。项目实行公开招投标以及建设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投资审计等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三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加大协调力度,及时解决工程建设、政策处理中发生的问题和矛盾,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2、创新投入机制,积极筹措资金

介于目前省级给于水利补助的资金较大部分不直接通过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而是直接下达给实施单位,我县需要尽快组建具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及维护性质的水利投资公司,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多元化多渠道筹集城市防洪资金。水利部门要根据“省委〔2008〕53号文件”精神,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到更高比例的补助资金来解决我县配套资金的困难。

3、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维护和管理

防洪工程建成后,维护和管理是关键。一要扩大队伍人员,目前做这项工作的县河道管理所机构编制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有关部门根据需要给予增编。二要积极争取资金,确保河道保洁员、堤防巡查员经费,并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维护人员的思想素质,增强工作责任心。三是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并依法惩处恶意破坏人员。此外,要多措并举,狠抓治理河上游三枝树处脏乱差问题,还上游一良好的水环境。

视察报告范文第4篇

全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情况的视察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3月上旬,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分别由六位主席带队,深入到XXX个乡镇、选择XXX个贫困村(20xx年出列村2个,20xx年出列村XXX个,20**年计划出列村XXX个)、XXX户非政策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视察分析;召开由部分县直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采取县内视察与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考察组到宜昌五峰、远安考察学习产业扶贫经验,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专题视察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各地认识程度较高,产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各级各单位都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抓住产业扶贫“命根子”,认真落实产业扶贫规划。县农业局、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农商行等部门通力配合,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全力服务产业扶贫。各乡镇和村认真对照村出列、户销号的标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大力实施“5117”产业扶贫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黄堡镇寨湾村通过流转农民土地,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寺坪镇龙凤村将贫困户300亩土地流转给神农本草公司,网络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马桥镇白果村20xx年发展土豆xx40亩,草场3000亩,今年计划发展银杏xx00亩,户均产业基地达到13亩,成为产业发展重点村。一批市、县驻村工作队坚持吃住在村,真帮实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二)奖扶政策落实较好,农民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xx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扶持意见》、《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兑现产业奖扶和小额信贷政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据视察了解,20xx年全县兑现产业奖扶资金6XX.X万元,发放小额信贷XX.X亿元,扶持XX.X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XX.X万亩,辐射带动7XXX户、XX.X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走访调查的XXX户贫困户中,20xx年发展1至2个产业项目的有XXX户,占XX.X%,3至5个产业项目的有XXX户,占XX.X%。

(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乡镇和村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联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发展链条,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据视察了解,全县共注册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657家,家庭农场70家,20xx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定帮扶协议XX.X万份,辐射带动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万余亩,发展畜禽养殖30余万头(只),实现特色产品订单销售XX.X亿元。如:寺坪镇依托南河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大畈、天子坪等5个村、XXX户贫困户发展渔业养殖和乡村旅游,户均增收6XX元;过渡湾镇茶庵村依托襄阳佰蒂蓝莓公司,带动XXX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4XX元;店垭镇依托楚原欣茶叶公司,带动500多户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户均增收12XX元;歇马镇白竹村依托九路寨景区开发,带动XXX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到景区务工,人均增收1XX元。

(四)配套建设力度较大,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各级各地高度重视,整合政策资金,全面加强水、电、路、田等产业配套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实。据视察了解,20xx年县水务局投入2XXX万元,集中解决了XXX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县供电公司投入2XXX万元,对XXX个贫困村、XXX个台区,XXX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了农网改造;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4条县乡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新修水泥路21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2.8公里,加宽窄路面103公里;县国土资源局投入7XXX万元,对7个乡镇、XXX个村的30000亩土地实施了开发整理,硬化田间水泥路74049米,新建田间道26170米、生产路6056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扶贫措施落实不够。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虽然对产业扶贫认识程度较高,但真正静下心、沉下去抓落实还不够。客观上讲,20xx年是易地搬迁年,各乡镇和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啃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上,导致部分乡镇和村对本地产业发展宏观谋划不够,产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编制的规划指导性不是很强,特别是对集中安置点后扶产业规划还正在谋划之中,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微观指导,存在规划与实际“两张皮”现象。从调查走访的XXX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规划项目与实际发展相吻合的只有XXX户,占比不到XX%。少数村对产业扶贫压力传导不够,政策宣传不够,上热下冷,坐等观望,存在“你能脱贫、我也能脱贫”的消极思想,扶贫工作手册、政策汇编等资料还放在村委会,没有发到贫困群众手中,个别村干部对产业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说不清楚。少数部门工作重心和精力还没有完全倾注到贫困户,小额信贷门槛较高,手续复杂,贫困群众贷款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视察的XXX个贫困村、XXX户中只有6个村、XXX户获批了小额信贷,马良镇峡峪河村XXX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没有一户获批小额信贷;农民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不是很强,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是很接地气,20xx年全县虽然组织开展了47场(次)的劳动技能培训,但只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XXX人,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XX.X%;光伏发电项目推进不快,全县报备光伏发电XXX个村,目前仅建成3个试点。

(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乏力。通过对XXX个乡镇、XXX个贫困村、XXX户贫困户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增收仍面临严峻形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很难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从产业结构看,各地对长效产业发展认识还不够,缺乏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发展项目小而全,没有特色,科技含量低,产品商品化率低,组织化程度低,据视察了解,XXX个乡镇中发展项目最多的达XXX个,XXX个贫困村中发展产业项目最多的达XXX个,XXX户贫困户近XX%选择发展生猪、土鸡、山羊、蔬菜等传统种养项目;从劳力结构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思想保守、体力不支,承接产业发展能力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现象,据视察统计,XXX户贫困户共有9xx人,如果按人均2XX元产业奖扶计算,20xx年应兑现奖扶资金XXX万元,而实际只兑付XXX万元,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从收入结构看,抽查的XXX个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占比XX%,最高达XX%,最低只有3%,务工收入平均占比XX%,转移性收入平均占比XX%,最高达XX%,最低为6%,说明农民发展产业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从空间结构看,部分集中安置贫困户由于人地分离,产业发展难度较大,与“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视察了解到,20xx年兴建的部分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建设还不够到位,贫困户要往返数公里去耕种;从收入情况看,被视察的XXX个重点贫困村,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万元的只有8个,仅占XX%,走访调查的XXX户贫困户,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XX元脱贫销号标准的还有XXX户、XXX人,如果扣去产业奖扶资金,有XXX户、xx5人低于3XX元脱贫销号标准,说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不强,贫困户收入还在靠政策的硬性拉动,持续增收渠道狭窄、后续乏力。

(三)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通过视察和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是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中坚力量。据视察了解,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较弱,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严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受产业规模、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龙头公司和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不精、销路不畅、带动力不强,经不起市场调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据视察统计,全县目前真正运行健康、管理规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左右,仅占XX%;专业合作社250家左右,仅占XX%。视察中,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20xx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如:马良镇农信兴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行比较规范,带动力较强,20**年基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峡峪河、东风头、老岭垭等5个村发展甜玉米和旱黄瓜,产前急需xx万元资金信贷,找到银行多次协商未果,只得找亲朋好友拆借。

(四)产业奖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去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25类产业到户奖扶政策后,各地通过一年的实践,普遍认为政策撬动效应明显,但仍然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盼望能够调整优化。如:在奖扶项目上,类别偏多,容易分散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注意力,不利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在奖扶标准确定上还不够合理,对全县重点产业的政策倾斜还不够,对像药材等投入较高的产业项目标准过低,对像土鸡、露天白菜等投入相对较低的产业项目标准过高;在奖扶方式上,简单地货币化注入,容易造成短期内“奖扶脱贫”,带来产业扶贫福利化和贫困户选定项目趋利性倾向,使有限的帮扶资源使用率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督办部门工作责任落实,转变服务方式,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注。进一步放大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政策效应,鼓励金融部门降低信贷门槛、优化信贷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紧盯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培训到合作社、到产业、到农户、到田块;按照“放管服”要求,加强对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管理与服务,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推进速度,确保建好的光伏电站尽快并网发电,在建的光伏电站在6月底全部峻工投入使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助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水平,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为全县广大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二)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五峰、远安“一县一品”产业发展经验,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确定3至5个最具xx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给予重点奖励扶持,激励和引导各乡镇按照全县统一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扶贫,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助力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确保每个乡镇和村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骨干增收项目,为全县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品”打基础、增后劲。

视察报告范文第5篇

二、意见建议

委员们认为,特区蔬菜基地建设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了新的发展,成绩明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薄弱方面,特别是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品种结构调整、技术服务、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仍然有待加强。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要抓紧配套建设基地灌溉、排涝设施,提高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效防止旱涝灾害的发生;要尽快建设蔬菜基地育苗中心、蔬菜贮藏保鲜设施、批发市场等,促进蔬菜基地的良性发展;要加强机耕道、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蔬菜基地生产经营效率。

(二)合理优化种植结构。要制订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进一步加强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工作,努力促进效益与风险的合理平衡。既要考虑产品过多过杂无法做大做强、形不成拳头产品、不能产生规模效益的问题,又要考虑基地仍处于起步阶段,若产品过于单一,市场风险过大的问题;既要考虑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又要考虑新产品的适应性和新技术的消化能力,降低种植风险。

(三)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保障。蔬菜基地要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离不开技术的支撑。现有技术力量已适应不了蔬菜基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大技术投入,采取加强本地技术人才培训、引进外地有关技术人才、与有关院校及技术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等多种形式,探索技术服务的有效模式,进一步增强基地的技术服务保障能力。

(四)进一步重视基地社会效益。要注重对当地农户的培训带动工作,将引进、发展种植大户与促进广大农户发展结合起来,切实让当地农民发展致富,让群众得实惠。要进一步引导种植户在积极开拓外地市场的同时不要忽视本地市场,满足本地居民生活消费需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相关期刊更多

吉林人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核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