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工程测量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常见问题;对策分析

近几年来,房地产产业的大力发展,全国范围内的建筑施工企业的大量成立,在对传统

建筑观念及技术冲击的时候,也在不断的更新与完善现代化的施工技术。近几年来在国家一线城市不断被兴建的用作城市地标的建筑物,不仅在建筑物的形式上不断进行突破,还越来越多的要求建筑物外形的美学性质的包含,而且这种建筑设计理念也逐渐成为主流。但我们要看到,外形的不规则性,所带来的就是对建筑工程测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作为一个建筑的施工过程来说,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可以看做是整个工程施工的主线任务之一,所以作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以及使其更加合理规划与安全施工等的重要关键就是是否做好了前期的建筑工程测量工作。

1.员援建筑工程测量技术的概述

我们知道所谓的建筑工程就是指在进行新建尧扩建或改建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的构筑物设施所作的规划尧勘察尧设计与施工尧最后到竣工交接等各项技术工作与完成整体后的配套线路尧管道尧设备的安置工程等。对于建筑测量技术而言就是对建筑工程中各阶段工作进行测量工作,可以说是完全为建设项目勘测尧设计尧施工等进行的配套服务

的,没有测量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提供各种数据,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配合工作的话,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开展与完成。

2.工程测量的重要意义

工程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等具体的几何实体测量描绘与相关的抽象几何实体的测设实现的方法与技术的一种应用性极强的学科,现在主要被用于建筑工程尧机械与设备为主体的研究服务。下面粗略的介绍下测量工作对工程各方的影响。

2.1 测量工作对在各阶段对工程的影响

(1)在设计阶段,测量人员首先要对建筑用地进行各种测量并绘成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图,由设计人员在地形图上进行设计。

(2)在施工阶段,测量人员还需将设计建尧构筑物的平面位置与相关的高程在实地标定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线工作,这些都会成为施工人员进行施工的依据。

(3)在施工工程竣工后,还要求测量人员进行相关的竣工测绘工作,绘制相应的竣工图,以供日后建筑物所进行的改建尧扩建与维修时及城市管理方面的应用。必要时还要进行建筑物变形测量,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等。

2.2 测量工作重要性的分析

2.2.1 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现代建筑项目施工中的测量包括数字地形测量尧控制测量尧勘测规划测量尧工程施工测量尧工程变形监测尧地籍测量尧土地管理和GPS 测量等,贯穿着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所以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主体中,我们通常将建筑的工程测量工作看作是建筑物质量好坏与否的重

要标志。测量工作对建筑物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建筑施工领域,建筑工程测量中对精确度要求的不断提高,要求相关的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技术,能够根据设计师的要求精准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设计图纸在施工中的准确性。具体来讲,建筑工程测量在工程施工的前期,从通过测量工作对工程中主要建筑物的实地定位,到对工程项目基准提供的重要前提,最后还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在进行具体施工时的施工质量等。现阶段,随着房地产事业的升温,涌入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因为技术人员的良莠不齐,经常在工地上出现相关人员在进行测量工作时不能很好地确保其测量质量,从而导致施工与验收阶段出现错误,频繁发生返工现象。这些问题经常使企业损失惨重,也变相地增加了施工企业的资金投入。

2.2.2 对建筑物开发商的影响

作为保障现代化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工作之一,建筑测量工作对工程的主要投资方产生重大影响,它经常是保障投资方效益尧保证相关投资人所获经济利益多少的重要因素。

3.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常见错误及成因

测量工作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具有实践性尧技术性尧专业性都很强的技术特点,在平常的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人员流动大,测量设备管理混乱

建筑测量技术人员往往奋斗在工程项目的一线,建筑工程的因为其本身的条件所限,往往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特别是工程的测量人员,因为工作需要,在工地的作业时间也比较长,加上都是露天作业,往往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所以从测量工程师到相关的测量技术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没做完就离职的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设方无人可请的尴尬局面,从而严重影响了相关的项目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建筑工程工

期的正常交付,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3.2 测量人员能力不足

目前因为我国建筑市场的活跃,大量人员涌入建筑业谋求生存,导致相关的技术人员,质量不一,很多企业往往招不到专业的测量人员。而在另一些私营企业中,因为资金等因素的原因,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指派其他技术员兼任测量工作,而这些人员有的严重缺乏实地测量的工作经验,只能称得上是业余水平,甚至很多都无法取得相关的测量工作所需的精确数据,往往导致工程质量的缺失。

4.建筑工程测量工作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鉴于建筑工程测量工作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方面起的重大作用,也为了不让项目施工阶段甚至是建筑物的使用阶段产生安全隐患,使企业不致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在此对建筑项目中测量工作常见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1)重视测量工作,观念转变。不仅是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要重视测量工作,就连进行测量工作的技术人员本身也要转观念,要对测量工作有一个更加系统的看法,知道其重要性及产生后果的危害性等。相关的技术人员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借鉴先进的测量技术,学会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建筑测量工作在建筑项目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从而根本上改变测量工作的现状,从而有效地提高从事测量工作的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

(2)重视测量仪器的保养,并按照操作规程使用仪器。测量仪器是精密仪器,为保证测量精度,应该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3)加强设备更新力度。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从事的测量工作所要求的数据精度也越来越来高,越来越准确。所以不管是施工企业还是相关的技术人员都要学会适应这些变化,特别是领导层要结合企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引进更新实用的测量仪器,以适应时代建筑的需求。

(4)加强测量质量监督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来说,工程施工质量是整个工程质量监督中最重要的一环,却往往忽略了对工程测量工作质量的监督,导致测量质量不过关,为建筑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5.结束语

只有做到严格规范管理制度,加强相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建筑工程测量中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桩基工程 检测质量 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1 文献标识码: A

桩基工程质量决定建筑物的安危, 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 桩基工程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也是技术难度较大的一个环节, 质量检测是桩基工程质量控制的必要手段, 检测结果是桩基工程质量验收的科学依据, 所以桩基工程检测质量控制问题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根据检测技术规范, 结合实际检测经验, 提出几点看法, 供同仁商榷。

1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要求

1. 1 桩基检测现行有效的依据规范主要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5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6 JGJ106- 2003 ( 以下简称5规范6)。5规范6规定: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现行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6 (GB50202- 2002)和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6 (GB50007- 2002)都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规定,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检验,混凝土桩桩身完整性检测也是上述两规范质量检验标准中的主要项目。工程实际操作时, 宜先进行完整性检测, 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做承载力检测, 以对整体施工质量作出评估。

1. 2 检测方法的选择目前列入5规范6的检测方法有 7种, 即: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钻芯法、 低应变法、 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这 7种方法是基桩检测中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对于冲孔桩、 挖孔桩和沉管灌注桩以及预制桩等桩型, 可采用其中多种甚至全部方法进行检测; 但对异型桩、 组合型桩, 这 7种方法就不能完全实用 (如高、 低应变动测法和声透法 )。因此在具体选择检测方法时, 应根据检测目的、 内容和要求, 结合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 考虑设计、 地质条件、 施工因素和工程重要性等情况确定, 不允许超适用范围滥用。同时也要兼顾实施中的经济合理性, 即在满足正确评价的前提下, 做到快速经济。除中小直径灌注桩外, 大直径灌注桩完整性检测一般可同时选用两种或多种的方法检测, 使各种方法能相互补充印证, 优势互补。另外, 对设计等级高、 地质条件复杂、 施工质量变异性大的桩基, 或低应变完整性判定可能有技术困难时, 提倡采用直接法 (静载试验、 钻芯和开挖 )进行验证。桩的动测法是静荷载试验的补充, 不应也不能完全代替静荷载试验。

1. 3 检测开始的时间对于低应变法或声波透射法, 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且不应小于 15M Pa ; 当采用钻芯法时, 受检桩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值; 承载力检测时, 除桩身强度应符合规定外, 尚应满足土层休止时间的要求。

2桩身完整性检测质量控制

2. 1对桩基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必须检测桩身完整性。工程实践证明, 常用的低应变动测方法对桩身完整性的检测, 能较为可靠地发现一定深度范围内基桩的质量问题 (如裂缝、夹泥、 缩颈、 离析等 )及其严重程度。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现行技术已能对传统的静载荷试验不能直接说明的桩身完整性问题作出定性分析, 并据此对桩进行分类, 便于发现问题,为基础处理提供依据。

2. 2 对于水泥土桩, 则不宜采用低应变动测检查桩身质量。这是因为水泥土桩桩材是水泥与原地基土进行搅拌混合所形成的一种桩体, 其桩身性质介于刚性桩与柔性桩之间, 它的刚度、 抗压强度和抗侧压力作用小于刚性桩而大于柔性桩, 因而对其质量的检测不能套用刚性桩的检测方法。

2. 3钻芯法可对桩身质量进行直观定性分析, 能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离析和胶结、 混凝土级配搅拌情况、 桩底沉渣 (桩身夹渣 )或桩底持力层情况、 基岩的承载力和完整性情况, 检测结果准确率高。对钻孔灌注桩、 人工挖孔桩而言,其直径一般较大, 当对其桩身质量进行低应变动测后有质量问题需进一步确认时, 可采用钻芯法检测桩身质量。钻芯法与超声波透射法相结合, 可用于重要工程的大直径灌注桩。

2. 4 基桩低应变法动测的关键是要取得准确、 可靠的测试信号, 所以现场检测人员应操作熟练, 有丰富的动测信号分析经验, 现场应及时排除干扰信号。遇到异常信号时, 应分析原因, 多换几个检测点, 特别对大直径桩, 桩截面各部位的运动不均匀性会增加, 桩浅部的阻抗变化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方向性, 故应增加检测点数量, 每个检测点的采集信号不宜少于 3个, 通过叠加平均提高信躁比。现场应保证采集到一致性好、真正反映基桩质量特性的动测信号。

2. 5桩顶条件和桩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测试信号的质量。因此, 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 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等同。检测人员在分析动测测试信号时, 应仔细分清哪些是缺陷波或缺陷谐振峰, 哪些是因桩身构造、 成桩工艺、 土层影响造成的类似缺陷信号特征。另外, 根据测试信号幅值大小判定缺陷程度, 除受缺陷程度影响外, 还受桩周土阻尼大小及缺陷所处的深度位置影响。相同程度的缺陷因桩周土岩性不同或缺陷深度不同, 在测试信号中其幅值大小各异。因此, 如何正确判定缺陷程度, 特别是缺陷十分明显时, 如何区分是Ó类桩还是 Ô类桩, 应仔细对照桩型、 地质条件、 施工情况结合当地经验综合分析判断; 不仅如此, 还应结合基础和上部结构型式对桩的承载安全性要求, 考虑桩身承载力不足引发桩身结构破坏的可能性, 进行缺陷类别划分, 不宜单凭测试信号定论, 有疑问的必须验证检测, 以保证检测的科学性、 准确性和公正性。

3 承载力检测质量控制

3. 1 桩基是埋入地下的隐蔽工程, 其质量较难控制, 特别是就地灌注桩, 更易出现影响桩基安全使用的各种质量问题。单桩的极限承载力, 迄今也还不能象结构工程那样, 单纯通过理论计算予以确定, 因为桩的承载力与桩型、 桩材、 成桩工艺以及地层土特性等众多复杂的因素有关。因此在较重大的工程, 要求通过一定数量的静荷载压桩试验来确定桩的承载力,作为设计的依据。

3. 2 现在对桩基承载力的检测, 常用的方法有静载荷试验、高应变法检测。高应变法属于动测法的一种, 其适用范围受一定的限制, 在进行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时, 应具有现场实测经验和本地区相近条件下的可靠对比验证资料; 对于大直径扩底桩和 Q) s曲线具有缓变形特征的大直径灌注桩, 不宜采用本方法进行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虽然静载荷试验比高应变法费用高、 所耗实验时间长, 有时受场地限制等原因, 但是静载荷试验仍然是检测基桩承载力最直接、 最准确、 最可靠的方法。

3. 3 为保证静载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所有试验仪器仪表必须经过计量部门检定合格, 并在有效期内使用。当采用压力表测定油压时, 为保证测量精度, 其精度等级应优于或等于 014级, 不得使用 115级压力表控制加载。当油路工作压力较高时, 有时出现油管爆裂、 接头漏油、 油泵加压不足造成千斤顶出力受限、 压力表线性度变差等情况, 所以应选用耐压高、 工作压力大和量程大的油管、 油泵和压力表。

3. 4 静载试验在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毕之后, 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其方法是对试桩加一较小的荷载进行预压, 其目的是消除整个量测系统和被检桩本身由于安装、 桩头处理等人

为因素造成的间隙而引起的非桩身沉降; 排除千斤顶和管路中之空气; 检查管路接头、 阀门等是否漏油等。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 待百分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 并记录百分表初始读数, 即可开始进行正式加载。

3. 5 静载试验应保证有足够的荷载反力, 试验过程应及时补压, 以使真实反映每级荷载作用下的桩顶沉降。为控制检测质量, 加载到最后一级, 监理人员要到现场见证签字。当桩身存在水平整合型缝隙、 桩端有沉查或吊脚时, 在较低竖向荷载时常出现本级荷载沉降超过上一级荷载对应沉降 5倍的陡降, 当缝隙闭合或桩端与硬持力层接触后, 随着持载时间或荷载增加, 变形梯度逐渐变缓; 当桩身强度不足桩被压断时, 也会出现陡降, 但与前相反, 随着沉降增加, 荷载不能维持甚至大幅降低。所以, 出现陡降后不宜立即卸荷, 而应使桩下沉量超过 40mm, 以大致判断造成陡降的原因。

参考文献

[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 2003)#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范文第3篇

1.1施工准备阶段

在施工准备阶段,测量放线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审核,掌握工程的施工要点,并对设计图纸上的相关高程点、坐标点等进行认真的复核,确保各点的精度符合相关要求。同时测量放线人员还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测量放线方案,从而保证测量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

1.2施工阶段

在施工阶段,测量放线人员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将施工设计图纸中,建筑的轴线、竖向控制线、高程点、角点等在施工现场标注出来,确保施工人员能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测量放线人员还要对特殊地基的沉降、水平位移进行检测,从而为施工的安全提供保障。

1.3竣工阶段

在工程竣工阶段,测量放线人员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对建筑物的垂直度、水平位置、各建筑构件的尺寸等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建筑物的各项标准均符合设计要求,从而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当整个建筑工程竣工后,测量放线人员还要根据设计资料和竣工验收资料编制竣工图,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后期使用提供方便。

2测量放线的基本方法

目前,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测量放线方法有建筑体测量法、高程传递法、平面控制网测放、平面控制网垂直引测等,其中建筑体测量法是采用经纬仪和全站仪对测量放线的轴线、垂直度进行复核控制的方法;高程传递法是采用大盘尺直接测量高程,也可以利用三角高程理论,采用全站仪进行高程传递;平面控制网测放是根据现场的通视情况,首先对主控制轴线进行测量,然后再对各建筑的轴线进行加密处理;平面控制网垂直引测是采用激光铅直仪对测设好的轴线控制点进行垂直引测。在实际测量放线过程中,测量放线人员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合理的测量放线方法,确保测量放线施工的顺利进行。

3建筑工程中的测量放线

3.1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共6层,其中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物的总高度为51.21m,建筑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建筑屋顶为空间钢桁架结构,在本次建筑工程中,建筑主体结构为不同圆心、半径组成的曲线形,局部地下结构为常规纵横正交轴线,测量放样施工的重点高程的传递和控制点平面坐标的传递,以及建筑主体结构的曲线放样。

3.2测量放线准备

在正式进行测量放线施工时,测量放线人员首先要做好测量放线准备,从而为测量放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在测量放线前,测量人员要对施工设计图纸进行认真的审核,并对测量放线现场进行勘探,将现场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同时测量人员还要对使用的工具进行认真的检查,确保各个工具都能正常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测量放线结果的准确性。

3.3控制网测设

在本工作中,布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时,在平行于地下外侧轴线10m处设置四个矩形角点,然后进行建筑物轴线控制。由于建筑基础结构放线需要通视,因此要将控制线设置在距离平行轴线1m的位置。在测量放线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需要将各控制桩点、监测点表明。在进行高程控制网布置时,测量人员要根据校核后的水准点,在施工现场引测高程控制水准点,在本次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比较好,可以埋设2个水准点,当做沉降观测的基准点,从而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由于建筑南北距离比较长,因此,在各个施工区域都需要设置2个水准点,进行施工观测。

3.4曲线部位施工测量

在本次施工中,由于曲线半径比较大,因此,采用全站仪进行曲线部位测量放样。在施工过程中,将基础垫层柱放线选择在柱中心点,并在距离柱外侧30cm,基础垫层柱放线一侧和径向轴线正方形的控制线四角点相互垂直,另一侧与径向轴向相互平行。基础垫层柱放线测设完成后,开始测设、收集主点坐标数据,为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测量放线过程中,测量人员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AutoCAD软件制作出电子施工图,通过CAD捕捉,自动获取各个坐标点的相关数据,然后将全站仪连接在电脑上,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全站仪中,为主坐标点的测试提供依据。

在进行曲线部位主点测试时,首先要将全站仪安装在控制点,进入坐标放样模式,将坐标点、棱镜高度、仪器高度、后视点坐标等输入全站仪中,获取照准后视点,根据后视点坐标和测站点做点调整仪器后视点方位角。然后测量人员利用测量仪器读出实测值和放样值的误差,并移动标靶位置,直至观测仪器屏幕显示实测值和放样值为0后,确定该点的位置。在进行主点测设时,为保证主点的可靠,测量人员在测设完主点后,要利用全站仪坐标测量程度对主点进行复测,确保各主点坐标与施工层复合点没有误差。

在进行圆柱边线测设时,根据测定的控制主点,测设出大于圆柱半径300mm的正方形控制线,然后利用制作的1/4模具放出柱边线。在测设曲线主点间的曲线时,采用弦线支距法测设建筑内部曲线和建筑外侧曲线,采用切线支距法测设建筑内侧外墙曲线。

4总结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电气;质量;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is not mature, quality management concepts haven't root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so that our country building, the product quality is too low, the serious influence our country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21 st century has become a win by quality of the new century, quality management for each enterprise and economic behavior person i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onstantly help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duct quality, but also to help our country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security and social stability.

Keywords: electrical building; Quality;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219.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虽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其发展的仍不成熟,还存在许多问题。在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建筑公司和企业虽然设置有质量责任制和质量保证制度,但是他们在具体执行中,质量管理的意识还非常薄弱,违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具体问题概括起来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关部门重视质量检验,忽视质量管理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和相关质检部门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往往只对工程质量的检验加以重视,而忽视了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部分企业或者相关质检部门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对于其成本和质量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致使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并不是很顺利,其质量受到极大的限制。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在当今经济时代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旦忽视了施工质量管理,将严重影响着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二)建材使用不当,缺乏科学管理

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一些企业在施工准备阶段往往也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管理问题。主要涉及到建材的使用问题和人员管理方面的问题。首先,建材使用方面的问题。其主要涉及到建材保管和使用不当;建材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有误等。其次,建筑人员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的是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施工管理不科学,管理人员缺乏工程施工管理经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不能尽快适应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等等。

(三)管理方法不明确,缺乏技术含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尤其在其现场施工阶段,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着管理方法不明确,技术含量缺乏等问题。首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管理方法不够明确,建筑公司和相关的企业部门往往只重视重点工程,而对其他的工程关注甚微,管理方法不够明确;其次,建筑电气施工管理的技术不够先进,机械的使用率不高,生产率低下,在技术选用的过程中研究不够,机械的性能过于低下等。

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建筑电气工程人力资源的培养

首先,加强建筑电气工程项目施工团队的建设,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改革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所采用用人体制,全面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制度。有效严格地设置选拔对象、选拔方法、选拔程序,从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知识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考虑,认真考虑各人员在整个项目团队中的重要性。其次,加强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企业应该自行培养一批技术非常熟练的工人团队,尤其是那些技术性含量非常高的技术工种。从而确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项目的稳定性,提升施工效率。比如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相关资格证制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员工才能上岗工作,对于那些对操作不熟甚至不懂的人应对其进行培训,一直到其能获得相关上岗资格证为止。这样以来,既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安全问题,又能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

(二)加强建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控制

建筑企业必须认真地管理好建筑电气工程材料的质量,做到真正从源头抓起。建立全程建材质量监督机制,实行施工工程全程管理。必须认真把握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关,使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运行得到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内在质量和外部的美观整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总体质量。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中,必须首先确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材料符合质量标准,建筑施工管理必须制定比较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必须从材料采购到材料入库再到材料的选用做好认真检查和监督,切实把握建筑材料的质量关,控制次品和不合格建筑材料、构配件、成品半成品进入施工现场,要让业主满意,真正确保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运行,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提高奠定重要的基础。比如在采购的时候应该做好质量检查,不但要采购员认真检查,相关验货人员也必须实行全程监督。

(三)完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方法

采取成熟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有效克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并对质量管理提供规范性的指导,来提高质量管理的水平。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监控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现场来说主要包括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加强过程中的监控三种不同方面。第一,事前控制。比如说: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有效控制,应该在有关分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前进行,这样一来,就能够更好的实现事前控制,促进事前控制的顺利运行。第二,事中控制。必须以工序质量控制为核心,完善工序控制,做好工序交接。必须建立质量控制点,根据工程特点,找出对工序施工质量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完成工序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对于工序中的重要部位或薄弱环节,要预先分析各方面因素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做出相关预防措施,以便进行预控;同时,由于各道工序之间相互关联,必须要做好工序交接,完善交接程序。第三,事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要隐蔽工程验收。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监控的过程中,把隐蔽工程验收作为监控的主要手段。比如说,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地基、桩基、地下混凝土、钢筋、管道等进行全程监控。其次,要设置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点,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力度,加大对质量保证的监控力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为提升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改进、控制、策划等活动的总和。完善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工程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还存在着“有关部门重视质量检验,忽视质量管理;建材使用不当,缺乏科学管理;管理方法不明确,缺乏技术含量”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具体方案为:“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团队,加强技术工人队伍的培养,加强建材质量标准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施工机械系统,确定有效的规范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l]周树彬.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监控的方法[J].建材与装饰,2009,(9).

建筑工程测量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模式;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与计算机科学、电磁辐射理论、地球科学、航空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的主要技术有: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平差理论、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化测图和施工测量等。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测量》课程起点高、难度大,对教师教学的方式方法要求较高。

笔者围绕着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多种教学模式有效结合以及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今后的改革和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 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目前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一言堂”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成为过去式,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启发。

1.1 科研能力培养

针对目前本科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人数明显增加的趋势,有必要而且是迫切需要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而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精炼的写作功底、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等是科研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

开放的网络资源、快速的网络传输,使信息的获取越来越便捷,学生应学会如何在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中快速筛选并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除利用一切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给学生必要的指导。比如大部分本科生并不知道如何快速检索文献,教师可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提示学生借助文献管理和分析软件NoteExpress或EndNote可快速检索、下载和管理文献资料和论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准确精炼的写作功底,即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清晰流畅的表达出来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素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舞台,鼓励学生进行试探性科研写作,参与科技论文报告会,提高科研报告能力。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感兴趣点,形成总结性报告文档,并到讲台上讲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可以从文字协作、演讲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培养学生科研报告能力。

1.2 实践能力培养

南昌理工学院所特有的“产学研”教学模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建筑工程测量》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实践创新。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思考、提出问题,对比各种分析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建筑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课堂实验和综合实训是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堂实验安排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直观的熟悉测量仪器的结构,掌握仪器的基本操作流程;而综合实训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后,使学生在掌握测量实验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展开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测量实践。

2 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方法并举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其表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直观明了,具有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优势,节省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板书的时间,可以简洁有效地给学生传授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和信息;亦可以更通俗易懂的讲解相关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在运用多媒体为主题的教学手段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是不容忽视的,应将多媒体和板书有效结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涉及大量的枯燥繁复的公式推导和算法运算,如果单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显然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因此在教授时应该结合黑板板书进行演示,并对相关的难点进行详细的阐释,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公式和算法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2.2启发式互动教学

本科生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教师授课时的个人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能力,因而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相关的难点、重点做出整体的把握。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能深入浅出的带领学生领悟,重点讲清楚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对新算法、新理论的产生也要做相关的拓展,并要求学生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加深理解,最终学生以课堂汇报交流的方式共同探讨,从而形成启发式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前或课后和学生应该多交流,认真沟通,注重互动教学,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学习难点和建议等,据此对授课内容做必要的调整,以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在《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授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通过学生在讲台上讲解所查找最新前沿理论知识培养其科研报告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教学成效

本文所提及的教学方式的有效融合,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建筑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测量知识进行测绘数据处理的能力,拓展了学生对建筑工程测量的认识和前沿理论的掌握,使学生有独立完成工程测量在城乡规划、资源调查、土木工程、土地测绘、工程管理、城市管理等方面专题应用的能力,为他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有较多的学习主动权,可以使学生猎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阅读面比较广,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把握更具前沿性;课堂汇报和讨论,可以督促学生加深对工程测量的算法和理论的掌握,也使他们的演讲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感更强,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和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普遍反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效果非常显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容易,而且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深造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4 结束语

一切的教学模式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探索问题,在研究中成长和进步,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做事。《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因而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教师既是知识的传输者,又是教学的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素养过硬、人格魅力突出。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不断改革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真正培养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柳小燕.《建筑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J]. 测绘技术装备.2005(01).

[2] 张孝忠,周慧兰.高职“《建筑工程测量》改革与实践”课程研究初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1).

[3] 鲁玉芬,李运成.关于提高《建筑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探索[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4).

[4]李丽,鲁雷.《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