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中秋节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个精彩的活动已经圆满收官,相信全是满满的感恩与回忆,收获与经历,感觉我们很有必要对活动情况做一下总结。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活动总结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节活动总结怎么写_2020年中秋节活动总结模板,供大家学习。
中秋节活动总结模板1中秋佳节是我们中国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为了使孩子们感受民族传统文化之美,活动前让孩子们自己和家长一起买月饼,带月饼到幼儿园,并请家长们配合晚上和幼儿在家一起观赏美丽的月光。
为了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也感受到节日气氛,于是便设计了这个节后开展的中秋主题活动,请幼儿和自己的同学、老师一起品尝月饼,共享节日的快乐。幼儿自己要动手做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并讲解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又要照顾自己是很辛苦的,让幼儿们能够体谅到爸爸妈妈的辛苦,所以自己要认真做一份“爱心礼物”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来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放学回家,爸爸妈妈来接时要对他们说一声:爸爸妈妈中秋快乐,并把礼物送给他们。家长们接到“爱心礼物”很开心,对我们的活动也很满意。
动手制作“爱心礼物”是本次活动的亮点部分。由于已经是大班孩子了,动手能力比较强,所以才会请他们动手制作礼物,虽然他们是大班的孩子,不过他们是新生,有的还没有上过幼儿园,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不是很高,教师做好礼盒,请幼儿自己在礼盒上贴上教师准备好的图片(星星、爱心、花、苹果等),来美化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盒,还把自己画好的爱心放在礼盒里面,这说明自己特别爱自己的爸爸妈妈,把自己的爱心送给他们。
品尝月饼是让幼儿了解到传统文化,因为一直以为八月十五中秋节都是要品尝月饼的,而且全家要一起边吃月饼边欣赏月亮,月饼是圆的所以要代表全家团圆的意思。同时请幼儿通过边品尝边了解的方法,知道了月饼还有多种口味有、水果月饼、豆沙月饼、莲蓉月饼等。
不足之处,本次活动的环境布置没有表现出节日的气氛,导致节日气氛不太浓。教师可以讲解一起关于月亮的知识。如果能布置相应的环境,讲解一些月亮的知识相信幼儿对于节日的感受体验会更加深刻一些,了解的会更多一些。
从本次活动的整个开展情况来看,对幼儿对传统节日文化中秋很感兴趣,了解了中秋要团圆,并能够教育幼儿在节日时献给爸爸妈妈自己制作的礼物。
中秋节活动总结模板2怀着无比轻快的心情,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包括中秋节在内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代代中国人贡献给世界和未来的文化财富。
为了欢庆我国这个古老的传统佳节,更为了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及感恩教育,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班成功开展了“享中秋之乐,庆大家团圆”主题班会。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不仅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中秋节的知识和故事传说,让学生对中国这一传统佳节及传统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热爱;而且也使同学们懂得感恩回报,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很好“感恩”教育,从而激发同学们去努力学习,用以报答父母恩情。
这次班会给同学们留下美好深刻的回忆,这次庆中秋主题班会让我们今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加友好快乐地相处,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
中秋节活动总结模板3中秋节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是感知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良好时机。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我们的节日”这一主题,根据市局精神和镇文明办要求,学校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营造喜庆热烈、文明祥和的社会环境,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做好学校应有的贡献。
一、中秋故事会: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来到了,_中心小学大队委们利用晨会时间给低年级小弟弟小妹妹带去了故事——关于中秋的民俗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一个个关于中秋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通过故事团的精彩演绎,让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飞向了令人神往的月宫,爱上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圆月,也爱上了人人企盼的中秋佳节。
二、美味齐分享:
为了迎接中秋佳节的到来,三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公民素养课。每个孩子都带上了自己喜爱的月饼,大家在一起聊传说、说习俗、赏古诗、吃月饼,美味一堂,收获满满。
三、巧手绘中秋
学校组织开展了中秋小报制作比赛:学生利用双休日制作完成,在各年级评比的基础上,进行校级评比。学生作品精彩纷呈,图文并茂。通过小报制作帮助学生了解祖国民族文化。
中秋节活动总结模板4为了丰富大学生活,为了欢庆中秋佳节,为了喜迎盛世国庆,20_年x月_星期四晚上物电学院_级物理学一班的全体同学开展了以“品月饼,话中秋,庆国庆”为主题的班会。
此次活动分三个环节进行,以吟诗比赛为第一环节,以小组为参赛对象,以月饼做为奖品颁发给获胜的同学,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以及小组的讨论,纷纷向大家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还用古诗词诵读、歌等来描述中秋,在话中秋的过程中积极融入自己的爱国情感来表达自己对国庆到来的喜悦之情,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福!因为同学们的高度热情,活动的气氛一次又一次的被推向了。以品月饼,论家乡为第二环节,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各自谈论着对吃月饼的看法,分享着家乡对于过中秋的不同风俗,这不仅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增长了对于中秋的见识。以合唱为第三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高歌几曲来抒发爱国情感,在歌声中结束了我们的班会。
中秋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衍生的中秋文化是代代中国人贡献给世界和未来的文化财富,而在这个中秋国庆一齐到来的时刻,举行这样一个主题班会,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大学生活,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感,我们决心承载着高度的爱国热情继续前进!
中秋节活动总结模板5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合家团圆的重要日子,在这传统佳节来临之际,我们不但要让传统文化植根于市场沃土中,还要不断赋予“中秋望月”新的`时代内涵,重新找回“中秋望月”的时代感觉。不仅能让全区各族人民感受到中秋节的浓厚氛围,度过一个快乐,祥和的中秋节,同时,也能让孩子们了解到过中秋节的意义、来历、传说等,对孩子们进行中华民族的传统教育,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寓意与内涵。为此,_科技馆在20_年9月16日至27日中秋节期间特组织庆中秋活动,为全区各族人民打造了一个“中秋望月”的平台。
首先,我们设计制作了2块展板,通过宣传展板的形式,让人们详细的了解到中秋节的来历、意义、传说等方面,进一步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使“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更能深入人心,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扎实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奋斗目标的实现。
其次,我们在文化科技大厦五楼科技馆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天的有奖竞猜活动,让广大社会群众进行参与,在娱乐的同时,能够对我国传统佳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活动过程中也可以加深孩子与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之间的感情,从而达到合家团圆、幸福和谐的目的。在回答完问题后,我们还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作为答谢,增加了广大群众的活动积极性。参与活动人数约350人,发放奖品280余份。
此次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不仅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国传统佳节,又使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得到更好的传承,从而达到幸福、和谐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 价值取向 阶段要求 内容方法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116
“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上积淀下来的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体表现为世代相传的具有延续性、稳定性和独自特色的道德观念、民风民俗以及语言艺术等,包括:古诗文、曲赋、书画、武术等。
传统文化教育要按照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分阶段有序推进。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阶段要求
小学低年级阶段(1―3年级),诵读浅显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优美的语言;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故事,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了解家乡的生活习俗;初步了解传统礼仪,学会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
小学高年级阶段(4―6年级),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感知内容,理解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了解中华民族历代仁人志士为国家富强、民族团结作出的牺牲和贡献;知道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家乡生活习俗变迁;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
初中阶段(7―9年级),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特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知道中华民族的重要史实和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尊重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学习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欣赏传统音乐、戏曲、美术等艺术作品;了解家乡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小学低年级主要以诵读了解为主,小学高年级主要以理解体会为主,初中阶段主要以感悟欣赏和体验为主。为了达到不同阶段的教育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经典教育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3年级;第二阶段,4-6年级;第三阶段,7-9年级。
具体来说,小学阶段应该以传统启蒙教材和浅近的古诗词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小学低年级,以养成儿童良好的习惯为目标,学习内容主要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为主,另外可适当选修适合学生身体发育特点的武术(其中必学“五步拳”)、绘画(折纸艺术)和音乐、书法等。在小学高年级,以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祖国语言的优美和精致、增强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为目标。学习内容主要以“四书”为主,选择其中一些篇幅短小、比较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篇目。技能方面则以培养简单的动手模仿为主,如武术中必学“初级三路长拳”和“八式太极拳”,绘画方面以初级剪纸艺术为主,音乐方面以中国古典名曲欣赏与器乐演奏为主,以及简单的书法入门教育等。
初中阶段可以继续选读“四书”和诸子,尤其是一些古诗文名篇,如《道德经》《礼记》《庄子》《楚辞》《唐诗》等,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体味传统经典所具有的跨越时代的生命力,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感悟并了解传统的审美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从而热爱经典,热爱经典诵读。技能方面也相应地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模仿到初步的创新为主,强调协调、力度、准确性和美感。
三、方法措施
由于不同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而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应是分层推进、一脉相承的,因此,作为起始和衔接过渡阶段的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初中七年级、九年级,就成为相应阶段的关键时期,做好这些时期的引导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口诵心惟,知行合一
传统文化的教育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最主要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口诵心惟,学以致用,以实现修身养德、完善人格的教育目标。
以经典文本(即通常所说的古诗文)的教学为例。古诗文教学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口诵心惟,学以致用,也就是知行合一。诵就是把书背下来,诵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吟咏以声节之”,经典古诗皆能“和乐歌之”,这就是吟诵。而心惟就是思考,就是慎思明辨,切己省察。读了、背了、思考了,然后再去“笃行”,这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经典教学要克服语文化倾向,即用教语文的方法教经典――以文本分析为主,强调字、词、句、段、篇的概括与理解,强调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否则必使经典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完善健全的人格。在具体操作中要克服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德育化倾向,防止将经典教育变成空洞的说教,从而导致说与做相互脱节。
(三)注重学科渗透
经典教学还要倡导“学科牵手”,即将传统文化经典渗透在各学科之中,注重学科互相配合,牵手合作。比如,经典名句诠释政治哲理,古典名题丰富数学课堂,书法课引导学生拿起毛笔抄写他们最喜欢的经典内容,美术课引领学生用画笔再现经典诗词的意境(意象与情境)等。这一切,都将对中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传统文化经典教育要根据学校实际,做到因时、因地制宜
1.将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集体活动结合起来。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庆国庆经典诵读”“师生太极拳比赛”“学生汉字听写大赛”“课前经典诵读”等活动,从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个别领导和部分家长、教师固有的“把时间用在无谓的活动上,难怪成绩上不去”的思想。学生快乐了、阳光了,学习上更有动力了,成绩自然就提高了;集体意识强了,凝聚力高了,自制力相应就好了,就不愁打架滋事违反纪律了。
2.利用校园广播传播传统文化经典。学校“校园广播”可设立“每日一歌”“经典诵读”“评书欣赏”等版块,其中“经典诵读”部分的内容与学生每天15分钟专门的经典诵读课内容、进度相一致,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经典诵读落到实处。
3.还可结合农村地区的特点开设相应的地方课程,如劳动技术课中对农具的认识、园艺及传统编织技艺的学习等。
总之,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虽然来自过去,但对象却在当下,从所要实现的目标来说,则更是要面向未来。因此,找准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节点,高效利用其对农村中小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10).
[2]张鹏举.应当正视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问题[J].中国教育报,2014(10).
从我接手三年级四班已经有一年了,其中有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成绩差但学习态度还可以尤其是前半年,到后半年就不行了,上课听讲不集中爱说话、爱走神、没精打采,老是趴着,上课作业写不完,家庭作业不写。根据此情况我拨通了他妈妈的电话,孩子的妈妈说她在跑大车没在家,托付给孩子姑姑了,只有回家时才管孩子。就这样,这孩子时而写作业时而不写,数学、英语老师也打电话,最后孩子妈妈说与孩子爸爸离婚了,孩子不知道。刚开始时孩子奶奶还让孩子一周见一面,现在一个月或两个月才能和妈妈见面,而且这孩子就听妈妈的。妈妈在承德奶奶又不让经常见面,妈妈只有托付我放学看孩子写作业,我看也只能完成一两项作业,剩下让孩子自己回家写完,可第二天一检查还是我看着写的那两项,可是这一留奶奶不干了,让孩子回家写,我想也是60多岁的人了老在外面等也很辛苦。那就不留了,只有在校时间给孩子补习了,下课时间、午自习时间,只能抓书中基础知识了,如生字、语文园地、古诗等。
俗话说的好“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颗宝”。缺少父母的爱的孩子应该就是做事不认真、破罐子破摔、不积极、没有安全感吧,我觉得父母离婚受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了,有妈妈不让见,有爸爸可有重新组建家庭了也不大回来看孩子,只有一个大字不识的奶奶养活,孩子老是骗奶奶不写作业,奶奶却无能为力。孩子本来基础就差现在更差了。总之,孩子是缺少家庭的温暖,孩子已经失去了父母的爱,他不能再失去同学、朋友、老师的爱了。我应该从何入手呢?我觉得先了解孩子的心,我必须和他交流,一天孩子边写我边说:“你看只要用心去做,你一定会有进步”。孩子说:“嗯”。我说:“考好了妈妈一定很高兴”。孩子还是嗯,我说:“你也高兴呀?”孩子的回答让我很难受,孩子说:“我没有什么高兴的事。”是呀,孩子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怎么高兴的起来呢?我逗趣的说:“是不是就玩时是最高兴了。”孩子笑着说:“嗯”。这时我觉得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更需要我们的耐心。
丁有宽先生说:“爱心是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指真诚、深厚、震撼人心的感情。而老师对学生的爱应是公正的评价,无私地奉献,真诚地赞赏……让学生如梦初醒、如沐春风,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了解了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新的计划:首先我要在前一天让孩子把新课的生字带音组词写两遍,组词最少组三组。为什么这么做?因为这孩子拼音学得很不扎实,生字记不住词汇量也少,一辩字组词时他既不会写字也不会组词,有时也让孩子给难记的字编故事。就这样百字比赛还是不行,是我实施这个计划时间太短了吧,也可能是整本书的生字太多了吧,对于这孩子。如果这个办法不行我会想其它办法的。然后就是第二天早上我会让他到我面前读书,如果让孩子自己读的话,他会是通过发愣、走神、说话来度过,我分析他这样是因为他没兴趣或没意识,如果没有时间我会交给负责任的学生来帮他,就这样我看效果挺好他能上课回答问题了或是举手念课文了,虽然不流利,可我鼓励他说:“通过努力你一定可以念流利的。”大家也为他鼓掌。我就是想通过鼓励给孩子自信。最后就是利用一些下课时间让孩子背或是写语文园地里的读读背背、读读记记、我的发现等。还有一次孩子们在做题时另一个孩子说:“老师我基本都做完了就差三个小题。”我说拿来我看看,原来是填节假日的题,我念了一道是“全家吃月饼时是什么节日?”这个被我关注的孩子说:“是中秋节呗”。我赶快说:“你反应可真快!知道的还真不少呢!”孩子也笑了。就这样我会在每时每刻去鼓励孩子,帮他补习、温习。期末考试到了,孩子考完试见到我高兴的说:“老师语文真简单,英语试卷英语老师说我也可以答60分。”我也很高兴,并祝孩子考个好成绩。成绩出来了英语果真上了60分,可语文没及格,我分析孩子有的会背就是字不会写,我想以后还要注重生字了。通过这事我相信只要我们赋予孩子们爱、耐心、关爱,不要吝啬赞赏,孩子们就会有所改变有所进步的,我深信爱能够创造一切。
最后我希望全天下的孩子都拥有一个健全、幸福的家,能拥有父母或家人的爱,希望孩子们能在爱中成长、学习,长大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 人文精神 课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A-0006-03
所谓人文,是指与人类和人类社会有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积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追求的是真,给人以理性,科学使人理智;艺术追求的是美,给人以感性,艺术让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给人以悟性。人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没有科学,也不能没有艺术,更不能没有人文。因此,我们的教育需要知识、需要技术、需要艺术,更需要人文。小学音乐既是艺术课,又是人文课,要坚持从人文教育观出发,与学生的成长环境相联系,重组和有机整合学科教材的内容;汲取文化传统的精神营养,关注学生对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识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为此,我们必须在音乐教育中努力构建培养和生精神的新模式。
一、对小学音乐课堂中人文精神教育弱化的反思
小学音乐是承载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课程,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小学音乐教学还没真正有意识地把音乐教学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多的是演唱(奏)技艺课,即以学生会唱(奏)歌曲的程度来判断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小学音乐教育中主体精神的弱化。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以传授音乐知识为主,没有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合作、交流、互动的意识,使学生缺乏成就感、愉悦感和获得感。二是学生主观精神的弱化。小学音乐课堂往往更多追求音乐知识、技巧等能力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只是在努力取得好的评价(完整地唱奏歌曲),导致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没有真正地将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情操,通过主体的理解感受和体验转化为自身的主观精神,因此,难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美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等人文精神。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培育人文精神的构想
(一)深化课标育人内涵,更新小学音乐教育观念
现代教育应着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育之于学生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使其幸福、愉快地度过人生的初始阶段,这是教育的基本意义。传统的音乐教W模式重音乐技艺培养而淡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生成,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小学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唱、跳、弹、奏等音乐技艺的掌握作为学习成果的呈现,过分注重音乐的双基训练,在过程中,双基的音准、音符时值、表现作品的完整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等因素,或多或少会给学生的音乐学习增加难度和做不到要求时的挫败感;另一方面,在实际需求中不难发现,教育如要理性回归,教育的目标定位不应只是拥有高超技艺的专业人才,而是具有正确审美人格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本意和宗旨。由此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音乐课程是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精神培养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一生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音乐教学应该把学生音乐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作为总目标。
(二)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人文化教育
人文化教育即以重视儿童和尊重儿童个性为特征,提倡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一,要树立“伙伴合作、资源共享”新型师生观,凸显教学环境的人文性,建立一种相互关怀、双向促进的师生关系,构筑一个安全、信任、尊重、和谐、鼓励成长的学习环境。第二,要变“教的目标”为“学的目标”。 鼓励学生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明确自己这节课要学会什么,在音乐技能和表现力上要达到什么程度。学生在自己预设的目标引导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力稍强的学生甚至可以超越预设的目标,由此便会产生愉悦感和满足感,对学习音乐树立信心和产生兴趣。第三,创造音乐实践体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音乐表现,有助于学生音乐情感体验的相互补充。第四,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合作交流。在音乐课堂中,合作交流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基本都能适用,如在新歌教学、作品欣赏、创编拓展、巩固练习等环节都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构建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消化音乐的文化内涵,并尝试体验二度创作。第五,突出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人的评价对于学生的音乐表现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都是人文精神培养的具体方式。第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把学生摆在教育的中心位置,时时处处把教育的中心放在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环境上,体现教育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成为课堂学习的主角,要让他们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以张扬和发展。
三、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兴趣爱好入手
艺术源于生活,很多音乐作品的原型来源于真真切切的生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和身边的音乐,并通过自己的体验与感受,用自己擅长、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使音乐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教学与生活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如三年级《小花伞》的音乐欣赏课中,可以让学生带来五颜六色的花伞形成音乐场景,吸引学生的眼球;再以故事导入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内容;然后用电脑模拟风声、雨声,切合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和传递的情感。此时,学生的欣赏专注力集中,生活中的经验和歌曲的情感相互交织,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活动变得轻松而自然。学生基于原有的生活经验,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更容易了,与此同时,人格情操也得以陶冶和提升。又如,在欣赏《森林中的铁匠》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小铁匠和老铁匠,随着音乐节奏做打铁、拉风箱的动作,进行“谁的铁打得好”“哪一对合作打得最协调”比赛,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激情,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从而走进音乐世界。再如,在《螃蟹歌》的歌曲教学中,当唱到“两个大夹夹,一个硬壳壳,哎嗨哎嗨哟,谁若不小心呀,被它夹着脚,甩也甩不掉,挣也挣不脱――哎哟!”时,教师提问:“被螃蟹的大夹子夹到很痛,表情是怎样的?喊‘哎哟!’时的声音是怎样的?”学生很自然、感同身受地做出相应的动作,再对上节奏和情绪进行演唱,情感表达准确到位,不但对歌词理解得快,也便于学生歌唱。
(二)注重内在的情感体验,促进正确价值观的生成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课中,学生常常在大量的音乐实践中得到情感体验和抒发,对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产生新的认知和理解,从而使自己的音乐审美情操、道德修养得以提高。让学生在体验中荡起情感的涟漪,学生自然就会获得感悟。在这个过程中,音乐蕴涵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情感就会潜移默化地植入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提高音乐审美和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完善,境界得以升华。例如,在教授六年级音乐“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单元中,可以通过交互式白板,运用声、光、电技术,直观地让学生欣赏本单元民歌《赶圩归来阿哩哩》《北京喜讯传边寨》《走进》以及少数民族的风俗文化等,再通过民族舞蹈律动学习感受各族的民风民俗,如壮族的凤凰手组合、朝鲜族的“划圆手”和“甩象帽”、彝族的荡裙、傣族的“三道弯”、新疆维吾尔族的移颈(动脖子)、藏族的俯身踢踏步等,感受和体验各地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最后通过“合作探究,创造实践”的方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编舞蹈《爱我中华》。这时,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进行舞蹈串联组合,展示各民族的舞蹈特点,同时讨论认为歌曲意境是呈现各族人民团结一家亲的场面,除了各民族的舞蹈动作之外,还应该以表示民族大团结、积极向上的手挽手等动作为中心动作,表现各民族手牵着手、心连着心,围在一起舞蹈、高歌、欢呼,使整个舞蹈达到,民族团结、民族振兴、其乐融融的场面映染全场,民族团结一家亲、祖国欣欣向荣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热爱,人人立志做祖国的建设者。
(三)注重教材、学科整合与重组,增加教学的丰富性
音乐课程中包含着其他学科的内容,如文学、历史、地理、美术、影视、体育、戏剧、舞蹈等。音乐与各种艺术形式的产生有着共同的民族文化、地域环境、历史背景、方言特征、风俗习惯、文化底蕴等,适当地将各学科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的重组和整合,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见更多的惊喜,同时还可以拓宽教学空间,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教学歌曲《万泉河水清又清》一课时,可以运用情景导入,播放《红色娘子军》影片,让学生了解歌曲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听赏这部舞剧中的舞蹈片段,视频中载歌载舞抒发军爱民、民拥军的动人场面,把学生自然带入歌曲的旋律美中,促使他们抒情、流畅地进行演唱。最后,迁移欣赏舞剧《快乐的女战士》《杀敌》等经典片段以及《万泉河水清又清》这首歌曲的几个不同版本,既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满足学生的艺术审美需求,让他们体会我国优秀的红色音乐艺术作品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经典红歌深受大家喜爱,广为传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样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融合历史、影视、舞剧等学科和艺术形式进行欣赏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歌曲《咏鹅》《江雪》《悯农》等源于经典的古诗词,与语文诗词学习中的意境和精神内涵相通,演唱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入情入境的表演诵读,带着与之相符的情绪和感情进行歌唱学习。朗朗上口的诗词配以动听的旋律,很快就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从诵读中学习新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学生更易于掌握。《劳动号子》欣赏课中,除了介绍劳动号子产生的历史背景,还可以与美术学科结合,让学生欣赏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视觉上给予学生感染和冲击,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和理解劳动者的呐喊和力量,更有助于学生欣赏作品、产生情感共鸣。
(四)注重个性发展与张扬,提高交往表现能力
音乐表现多是群体性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唱、奏、诵、演、跳和课外的艺术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团体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在音乐表现(艺术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表现自己的个性专长和聪明才智,提高交往和组织能力。如教唱低年级歌曲《大鹿》这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扮演歌曲中的角色,以音乐剧、歌曲表演或者音乐漫画等形式,在综合性艺术实践中理解歌曲、准确地表达感情,在练习中不断复听、哼唱歌曲,以此突破歌曲的音程、旋律的级进上行、下行的音准等教学难点。除了歌曲给出的小兔、猎人、大鹿几个角色之外,还可以添加森林中的各种动物角色,让学生无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都有活干、有事做,在编、演、评的过程中合作交流、敢于创新,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拓宽思维和想象空间,增加歌曲的趣味性。又如,歌曲《问答歌》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各种动物的了解,以谜语、动作游戏导入,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歌词相结合:“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最好看?”让学生学唱歌曲时自主交流,融入动作,通^分角色表演进行展示,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与是非观、审美观的形成。音乐教学中的创编实践、表演展示以及二度创作等音乐活动,能够很好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使其养成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课外,可使音乐成为联系个人和集体的纽带,让学生在团体排练和演出展示的过程中互帮互进、荣辱与共,由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校和教师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生活的关注,鼓励其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中的音乐活动,使之更好地融入集体,锻炼和发展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注重文化传承,拓宽审美视野
音乐教学中涉及很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音乐,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在音乐这个载体中得到很好的呈现。如学习《太阳出来喜洋洋》《爱我中华》《落雨大》《北京喜讯传边寨》《高山流水》《赶圩归来阿哩哩》等优秀的音乐作品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认识中国的民族音乐,感受华夏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凝聚力,拓宽审美视野,感受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和艺术性,增进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啊!摇篮》片段进行情感铺垫,然后通过朗诵《静夜思》、听赏歌曲《明月几时有》、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以及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告诉学生中秋节也叫团圆节、月夕,民间有做月饼、吃月饼、赏月、做花灯等传统习俗,还提问学生中秋节是怎么度过的,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律动、分句演唱、对唱等形式,体验歌曲语气词“啊、呀、哪”的感叹抒情作用以及歌曲中洋溢的亲情和温暖,感受中华传统习俗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