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语文月考分析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范文第1篇

一、总体情况

临城二中是临城县重点初中,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师资配备都属一流,全校共有两个校区,初一初二在北院,而初三毕业生在南院,共有教职工100余人,学生近XX多人、现在在耳中顶岗共3人,一人为中文、其余两人为英语。我们居住在南院,而教学活动均在北院,在教学上均已安排了指导老师,其中中文系已独自带班,其余两人也早已开始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在生活生也已配备上了电饭锅等生活设施,在政治生活上也坚持每周开例会,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心得,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技能,目前团支部也已经进行了一次征文活动与师大得社会调查任务,一切都在正规有序的发展。

二、月考分析

教学成绩是衡量我们顶岗得重要标准,在九月底时学校组织了一次月考,下面我将结合考试成绩进行一个分析。我是独自带七年级九、十班语文。在全年级10各班排名中,9班以73.56分排名第7位,与第一名拉差3.6分。10班平均分71.4分,拉差5.6分,排名第9位。其中前二十名即优秀生排名,9班为82.3分,排名第7。10班83.6分排名第4,从数据上看,9班与年级第一差距不大,属于正常水平范围内,而10班拉差过大超过5分,分析原因:9班的中等生过于少,多集中于70左右、75分较少。而10班则是差生太多,共有11人不及格,着极大的影响了平均分;从前20名看,9班的问题在于优秀生较少,中等生基数大。10班则分布较为平均。从考后分析反馈来看,校方对于刚执教半个月语文的我还是较为认可。

总体上看,9班得问题在于优等生不足,但整体水平较高,10班在于差生太多,整体水平偏低。与指导老师相比,我的指导老师两班均为第一与第二,其他老师的差距也十分的小,大部分在3分左右,因此尚需下大工夫、大力气。

三、问题及不足

在课下与组员内部交流中,总结有以下这几方面的不足:

一是课堂纪律要加强课堂的效率是学习的重要保证,我们很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但对课堂应该毫不放松,课堂上必须该说得说,该罚的罚,敬畏从来都是一体的,如果不畏你,那么师道尊严无法体现,效果也就无法保证,成绩自然下降。

二是课堂重点要突出,有棱有角。刚刚从大学课堂出来的我们肯定是想展现我们的才华,但课堂教学有时会漫无边际,重点不突出,无法做到老是明确、学生清楚,该讲的丝毫不能放,一定要强调在强调,要放的开、收的拢。

三是符合教学实际、加强管理。以二中为例,二中有很多外县如隆尧等地的学生,基础较差,有的同学甚至连拼音都拼不对,这个事实让我很是头疼,于是每上一节课便从本课拼音入手。利用下午第4节课进行讲评,时间一长效果就比较好了。另外对于整个班级要加强管理,有些同学习惯不好,不交作业或是应付了事,我便对这部分的学生进行统一检查、笔记、日记等天天上课检查,时间一长,习惯就养成了。以后也不用费力去催讨作业了,作为实习生的我们威严不够,那么就要从小处着眼,自己费心只要效果好也是值得的。

四、我们的优势

我们的经验不够丰富,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

首先,我们有热情。很多老师说十年把热情用完了,但我们没有,我们希望大展拳脚,有动力去干些琐碎的事情。我们不会嫌苦嫌累,因为收获才是最重要的。

其次,我们有时间。我们没有其他老师们家庭得困扰,我们的生活够简单,所以我们有时间去一个个的管,只要针对教学,成绩会有提高的。

最后,我们的知识结构较新,可以交给他们更多的新东西。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我们是较为专业得,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新理念去实践、去帮助学生们让他们进步。

五、今后工作计划

细细算来,我们的顶岗已经进行了一半,如果说前段时间在摸索,那么后半程则是真正提高自己了,为了让我们在二中顶岗得同学继续进步,也为了顶岗工称的有利进行,在剩下的时间里将实行以下计划:

1.小结工作,继续提高。来到二中实习已经两个多月,我们小组将会趁此机会总结得失;为以后工作地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不断的交流当中吸取经验,巩固提高,让自己进一步向优秀教师靠拢。

2.加强管理,迎战月考。在剩下的时间里还有3次考试,必须全力以赴做到最好。对于课堂纪律与班级管理更要狠下功夫,必须花大量时间与精力去管理学生,不能放松,对于每一次的月考都要重视,认真分析总结提高,不断完善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范文第2篇

施甸县仁和镇保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上级的有关决定,树立危机意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狠抓教学常规和教研工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育和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加强教风和学分建设,认真总结这些年来教育教学工作得失。结合学校工作思路,特制订本计划。

一、狠抓教学常规工作,做好常规工作的检查与落实。

1、提前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教导处每周星期一组织检查一次教案,并做好记录。教师可以使用电子教案或使用备课本备课。

2、规范作业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教导处、教研组长每月检查一次作业并且及时反馈,作业要求: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周2次作业必须全部批改并写出激励性评语和日期;道德与法制、历史、生物、地理每周一次作业,单元测试也算作业,作业必须全部批改并写出激励性评语和日期。

3、强化课外辅导,培养优秀学生。

教导处不定期的召开全校学生尖子会议,听取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习的需要,及时反馈问题。

4、抓好阶段性测评、期中、期末考试工作

教导处会按照教学时间及时组织阶段性测评工作本学期一共安排四次阶段性测评,期中包含一次期中测试和一次期末测试。及时做好成绩统计,及时反馈信息。

5、精心抓好九年级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学校各部门都要为初三所想,全力支持和帮助初三的各项工作,每月召开九年级研讨会,分析和研究初三的现状,确定明年中考目标(班主任要定人、定标、一对一的辅导)制定培优方案。

6、强化课堂管理力度。

主抓课堂效力,每位老师必须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教导处和学校领导班子不定期进行推门听课,及时向授课教师反馈。

7、各班在研究性学习课中每学期开展不少于2个课时的知识学习。

二、继续加强教学研究

(一)成立教研组

初中部:

语文组:詹仙(组长) 赵爱敏杨朝云

数学组:邱碧霄(组长) 杨光海李龙云 杨在仪 段正永 陈树堂

英语组:杨成刚(组长) 杨继梅杨志平 蒋玲原 蒋宗涵

政史地组:杨加巧(组长)赵余华杨君平 苏桂菲

理化生组:李兴花(组长)杨应伦杨兴明 杨正钦 何光超

小学部

文科组:杨美丽(组长) 杨国芷 赵凤莲赵丽娟杨兴富

杨学春

理科组:张雨猛(组长) 段应斗杨祖弟杨建香 殷从艳

音体美信组:董庆国(组长)杨 涛 杨解兴 杨丽坤包国能

(二)本学期教研安排

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组织开展公开课,由教研组长组织。11月英语活动月,英语教研组开展英语活动。

三、(初中部)工作实施见下表

周次

日期

教育、教学活动

组织

8.31

开学、计划、注册

学校、教导处

8.31-9.5

发放教材、开学典礼

学校、教导处

9.6-9.12

教学工作

学校

9.13 -9.19

教学工作

学校

9.20-9.26

教务处检查作业

教导处、教研组长

9.27-10.3

第一次阶段性测评、中秋国庆放假

学校、教导处

10.4-10.10

第一次阶段性测评成绩分析会

学校、教导处

10.11-10.17

教学工作

学校

10.18-10.24

教学工作

学校

10.25-10.31

八年级公开课(杨朝云、陈树堂、杨成刚)、

教务处检查作业

教导处、教研组长

11.1-11.7

期中考试(第二次阶段性测评)

学校、教导处

十一

11.8-11.14

第二次阶段性测评成绩分析会

学校、教导处

十二

11.15-11.21

英语活动月

教研组长

十三

11.22-11.28

教学工作

学校

十四

11.29-12.5

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公开课

教务处检查作业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五

12.6-12.12

第三次阶段性测评

学校、教导处

十六

12.13-12.19

第三次阶段性测评成绩分析会

学校、教导处

十七

12.20-12.26

教学工作

学校

十八

12.27-1.2

开展冬季文体活动、教务处检查作业

学校、教研组长

十九

1.3-1.9

召开复习交流会

教导处、教研组长

二十

1.10-1.16

教学工作

学校

二十一

1.17-1.23

期末考试(第四次阶段性测评)、

学生离校、教职工阅卷总结

学校、教导处

四、(小学部)工作实施见下表

周次

日期

教育、教学活动

组织

8.31

开学、发放教材

教导处、班主任

8.31-9.6

新生注册、开学典礼

学校、教导处

9.7-9.12

召开上学年教学成绩分析会

表彰优秀学生

教导处

9.13-9.20

召开家长会、教务处检查作业

教导处

9.21-9.27

召开1至6年级科学和品德教材分析会

教导处、教研组长

9.28-10.4

第一次阶段性测评、国庆节放假

教导处、教研组长

10.5-10.11

召开月考分析会(研究学生)

教导处、教研组长

10.12-10.18

正常教学

教导处、教研组长

10.19-10.25

检查教师教案及反思

教导处、教研组长

10.26-11.1

组织三年级科学公开课(杨正钦)

教导处、教研组长

11.2-11.8

期中考试(第二次阶段性测评)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一

11.9-11.15

正常教学

教导处

十二

11.16-11.22

分析期中存在问题

教导处

十三

11.23-12.29

正常教学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四

11.30-12.6

五年级数学公开课(杨建香)

六年级数学公开课(张雨猛)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五

12.7-12.13

第三次阶段性测评

教导处

十六

12.14-12.20

研究各年级三次阶段性测评动态表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七

12.21-12.27

正常教学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八

12.28-1.3

开展冬季文体活动、教务处检查作业

教导处、教研组长

十九

1.4-1.10

召开复习交流会

教导处、教研组长

二十

1.11-1.17

期末考试

教导处

二十一

1.12-1.18

学生离校,教职工阅卷

学校、教导处

二十二

1.18-1.23

总结、材料归档

学校、教导处

周次

日期

教育、教学活动

组 织

8.31

开学、新生注册、计划

教导处、班主任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范文第3篇

无论你属于哪一种类型,决战之前必须调试心态、稳定情绪了。过于兴奋、过于紧张,或者太过淡定,都不是最好的临考状态。此刻,要抛开三年来的“荣辱成败”,不去想一个月后“鹿死谁手”,要做的是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用好这30天,优等生可以守住胜利果实、全身而退,中差生也能创造奇迹,逆转乾坤!

《三国志》记载了建安五年官渡之战的情况。当时袁绍拥军十余万,屯营数十里,粮草充足;而曹操兵力不满一万,其中还有许多老弱病残,加上粮食短缺,看起来实在不是袁绍的对手。但曹操听取荀或、荀攸、贾诩的战术安排,依靠徐晃、史涣等干将,最终将袁绍击溃,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官渡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考场如战场,根据自身实力,采取适合自己的战术,你也能成为高考中的一匹黑马。成绩篇功力有深浅,复习抓重点中差生:强化识记,弥补漏洞

如果到目前为止,你的考试成绩仍不够好,月考、诊断考、模拟考都只能拿到400来分甚至更低,那你就属于典型的内力不够深厚的选手了。但不要泄气,更不要放弃,所谓“功力不够深,招数来取胜”。针对性进行强化训练,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长进。

高考并非奥赛或自主招生考试,其核心是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因此识记内容会占很大的比重。即使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在短时间较难提高。但靠“多记硬背”绝对可以为自己涨分数。比如早自习突击一下语文方面的字音字形、语言运用、文言实词,课间借助《创新作文》《高考金刊》积累几条作文素材,晚自习背背英语单词、语法,记一些数学定理和公式,不去做大题、难题,而专攻基础,强化识记,考场上绝对受用。

弥补漏洞在这个阶段也相当重要。我接到好多同学打来的电话,说考试只能考到300多分,问我该怎么复习。我给出的建议就是,分析一下每次考试你丢分最多的科目,英语、数学还是文综理综,然后分析是哪一些知识板块掌握得最不好,针对性进行记忆和练习。其涨分空间绝对是最大的。

偏科生:发挥优势,攻克难关

存在偏科现象的同学,在这个阶段的复习中会面临一定的尴尬:是该花主要精力巩固优势。还是花更多时间去弥补弱势?花时间在自己的强项上。会担心弱势学科无法提高:但花时间在弱势学科上,又担心优势缩水,做自己不擅长的学科题目,会增加挫败感。

科学的做法是。对自己优势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总结、迁移,在巩固原有优势的前提下,重点提升弱势学科。操作起来并没有想象中困难。从英语辐射到语文、从数学辐射到理综自不用说。即便是文理科之间,方法也是可以复制的。比如生物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说明一些学习方法和规律,是文理相通的。

同学们在复习弱势学科时。不要给自己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应该去想:其他学科我都能学好,说明我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这个科目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优等生:注重细节,稳守江山

企业家在总结成功经验时说道:要把事情做好,就要重细节、做小事。这句话用在高考复习中也未尝不可。尤其对于“内力深厚”的优等生而言,基础知识都已牢固掌握,考试技能也能熟练运用。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呢?

把复习做细,注意查漏补缺。此刻需要把各科重要知识点拉通复习一遍,对其中易混淆的、没能完全掌握的,进行重点攻关:将以前做过的试卷或错题本上记录过的典型例题进行归纳整理,针对丢分“重灾区”进行强化训练。

注意答题的规范性。我曾带过一位学生,数学成绩很出色,知识和能力都具备,题目也能解答正确,但高考分数却跟预计相差不少:查卷后才发现,很多题因为解答不规范,被扣了步骤分。他也因此与北京大学无缘。所以越到后期,越要注重细节和规范,非智力因素丢分,是相当可惜的。

【教师手记】矫正偏科心理

“老师,我的化学考砸了!……”学习委员姚智低着头不敢看我。我问:“怎么了?”他不说话,只是往后门走。我紧随而出,直至走廊尽头。沉默、沉默,他盯着灰蒙蒙的玻璃窗沉默,我有点不知所措:他一直是我班的种子选手,论组织作能力、学习成绩、心理素质,都是班里的好手!可是偏科,让他的信心在高考前最好一刻崩塌了。一个大男孩,竟涕泪交下。我必须深度介入,帮他重树自信。

他说自己讨厌化学,连续一个星期背着书本回家,却硬是一页纸头都没翻。他最喜欢数学,而且“非常喜欢”。

我让他回忆做数学题时的画面,他面带笑容,甚至还记得每一页上的图象和公式。我让他尝试把脑海中的数学试卷替换为化学试卷。一开始他感到很痛苦,但坚持两天后,他终于能想象自己做化学试卷的情景了,而且不感到痛苦。接下来,我让他按照做数学题的时间、习惯、姿态去复习化学;一个星期下来,他在复习化学时也不感到浮躁和厌烦。再之后,便是要求他把做数学题的情绪、经验、思维延伸到化学上去,并时刻暗示自己:数学能学好,化学也肯定能!

这个过程不容易,尤其在这么短的时间:中间会出现反复,需要他用毅力坚持。终于在高考场上,他的理综拿到了高分,顺利考取东华大学。

脆弱型:按部就班,收拾旧河山

你是否经常感到疲倦,感到紧张?会因为一句无心的话而怀疑对方不怀好意?因为一点噪音而静不下心来复习?对高考和前途感到非常担心……诸如此类,都是内心焦虑、心理脆弱的表现。长此下去,复习效率会较低,原本掌握的知识会遗忘,原本占有的领地也会失去。

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就是“按部就班”:给自己制订复习计划,专注于计划的执行,不要去调整。按理说,灵活机动才是科学的,但对于脆弱型选手,就得以不变应万变。你只需要关心今天的单词背了没有,试题做了几道,笔记有没有记全,这样,才能将注意力从旁人的复习进度、高考的压力中转移过来。做好你自己,方能收拾旧河山。

淡定型:适当加压,激活小宇宙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范文第4篇

在党的十七大隆重召开的同时,我们召开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会。会议的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高中教育规律,深化高中教育研究,强化高中教育治理,提升高中教育质量。

根据于主任的安排,我代表县教委讲八个方面的意见。讲掉了的,请于主任补充;讲错了的,请于主任纠正。

一、高20*级取得了令人满足的成绩

(一)普通高中高考情况

评估20*级的高考质量,我们可以进行四个维度的比较。

1、全县高考与目标任务比较。

去年的高考目标是在高考质量有所滑坡、从上到下自加压力的背景下制定的。总体上讲,目标偏高。今年高考成绩揭晓后,以县招办提供的数据进行同口径比较,全县普通高中完成报考人数、专科上线、本科上线、重点上线四项目标任务都在95%以上。一个偏高的目标任务,能够完成得如此之好,是令人满足的。

2、今年高考与往年比较。

根据县招办提供的数据进行同口径比较,今年全县各项高考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3、*与*市平均水平比较。

根据*市招生办门户网站提供的数据及县招生办提供的数据统计。*的报考人数万人平、专科以上上线万人平、本科以上上线万人平三项指标均高于*市平均水平。重点大学上线万人平暂时低于*市平均水平。(*的重点大学上线人数90%左右依靠梁中,心平气和地分析、实事求是地评估,*中学重点大学上线人数在最近两三年很难超过500人。全县的重点大学上线万人平在最近两三年很难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4、*高考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

*经济发展在全市40个区县中列27位左右,*的高考列全市20位之前。在渝东北12个区县中,*的经济与高考均列第四位。

(二)职业高中高考情况

全县职业高中20*级毕业生793人,参加高考138人,本科上线29人,专科上线98人,上线率92%。本科上线在全市名列前五名。仁贤职中高分段考生成绩非凡突出。全县职业高中在学生入口成绩低、学习爱好差、行为习惯不好的情况下,取得如此可喜的高考成绩,来之不易。同时,职业高中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因材施教,按需育人,665名毕业生由学校推荐或联系到沿海大中型企业及外资企业就业。

全县两类高中20*级的高考成绩是在各学校、各位领导、各位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在此,我受于主任的委托,代表县教委向各在座的各位学校领导,并通过你们向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在这里,作为新接任普通高中教育的分管领导,我要非凡对普通高中20*级的领军人物——县教委全主任表示感谢。

高20*级有成功,有喜悦,也有教训,有遗憾。总结上一个年级一是为了增强信心,二是为了改进工作。希望各学校对高20*级的工作进行深入分析,以改进高20*级的工作。

二、高中教学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我们既要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又要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中心;既要坚持小学初中高中协调发展,又要坚持以高中教学为重点。高中的教学质量关系到*教育的整体形象,县教委将坚持把高中作为各学段的工作重点,坚持把高中教学作为高中各项工作的重点。保证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高中教学,保证以一个科学有效的机制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和高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将把高中教学作为基础教育联系会议的议事重点,作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作为教学督查的重点,作为教学奖励的重点。各学校也要整合相关资源,为提升高考质量服务。我们相信,在这样一个机制下,*的高中教学质量一定会稳步提高;在高中教育的有效带动下,全县基础教育一定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以饱满的热情投入高20*级工作

教育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对生命的珍视与张扬。学校教育干什么?我认为,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变得更有价值,更加出色。教师最需要什么?就是对教育的坚定理想和对学生的真挚关爱。做好高20*级工作,所有的领导和教师都必须有那么一份热情,有那么一股干劲。在普通高中学校非凡是高中三年级,我们对学生最深刻、最长远、最伟大的爱,就是在德智体全面合格的基础上,帮助有可能考入大学的学生考入大学,帮助有可能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考入重点大学。

各学校可以将高20*级受表彰教师的优秀事迹摘录打印,在校内进行宣传,号召全校教师像他们那样敬业务实、科学育人。事迹非凡突出的,交县教科所在《*教育》上向全县宣传。

四、以良好的机制保障高20*级工作

良好的高中毕业年级工作机制至少包括以下四项:

1、识人用人机制。对每一名干部、每一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其潜能,做到知人善任,对全体教师都要热情关心,对缺乏高中教学经验的教师要加强锻炼和培养。对新教师一定要落实“师徒结对”的帮扶制度。

2、目标考核机制。要根据“从入口看入口,确保正常发挥,鼓励超常发挥”的原则,科学制定每个班每名教师的工作目标,落实相应的工作责任。由于县教委制定的目标任务比较稳健,各学校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比如:*中学就要在扣除县外户籍学生人数的情况下,在充分考虑这个年级生源较好可能创造奇迹的情况下,以较高标准制定奋斗目标。各学校在每一次月考及诊断性考试后,都要对每名教师直至每名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目标跟踪。

3、过程督查机制。对各考试学科的教学“六认真”情况,非凡集体备课和学生作业的情况,要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定期(建议两周一次)的、严格的过程督查。对教学过程的落实情况及过程性考试的成绩,可以实行必要的过程奖励。县教委也将定期对学校高中毕业年级的过程治理进行督查,请各高中学校随时做好接受督查的预备。

4、奖金分配机制。学校奖金的分配要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倾斜。在学校教学奖金分配中,我们不赞成官本位,不赞成论资排辈,不赞成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请各高中学校将修订完善后的教学奖金分配方案于两周之内报县教委基础教育科备案。

五、以科学的方法治理高20*级工作

高中毕业年级工作的经验千条万条,归结为两条,就是苦干加巧干,或者说是拼搏加科学。

1、集体备课的实施要突出科学性。毕业年级的教学一定要对路,要讲效率。各备课组要认真研究教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练什么、怎样练的问题。为了帮助新教师的成长,各备课组要统一复习进度和复习模式,理清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内在联系,认真研究复习的方法和艺术。各学校对学科备课组的工作,要有必要的检查和有效的考核。

2、学生练习的内容要突出针对性。各学校选用复习资料一定要讲民主,讲科学。讲民主,就是让一线教师充分发表意见。讲科学,就是既要适应高考,又要适应学生。高三教师和学生的精力非常宝贵、不容浪费。对不适应高考、不适应学生的复习资料要果断撤换,不能将就。每一个学科都不能全盘照搬成本的复习资料,都必须对复习资料进行必要的取、舍、添、改。

3、临界考生的帮扶要突出实效性。每一次过程性考试之后,各学校都根据三个批次的分数线,确定出线上线下各一定比例(线上抓巩固,线下抓提高。全县线上线下分别按10-15%把握,重点指标较少的学校还要提高这个比例)的学生为临界生,找准临界生的成绩增长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落实学生与教师、内容与方法、时间与地点诸要素。这是提升高考质量的要害,各学校的领导要督促帮扶计划的落实。

4、教情学情的分析要突出准确性。高考成绩的计算是精细的,我们的高中毕业年级工作也应该越来越精细。不能讲个大概,更不能想当然。我们应该借助现代统计工具和实用的统计软件,分析教情和学情,根据客观而定量的数据改进每位教师的教和每名学生的学。现代统计工具就是计算机,至于什么样的统计软件最实用,请各学校认真考察,并由实践检验。

六、以务实的作风落实高20*级工作

高中毕业年级的务实作风,概括起来,就是领导要实实在在地管,教师要实实在在地教,学生要实实在在地学。

1、领导要深入教学,以身作则。学校要坚守学校这块阵地,要经常接触教师,经常接触学生,经常深入教学。学校领导要按县教委的规定坚持听课评课,坚持参加教研活动,坚持作好听课评课及参加教研活动的笔记。校长要安排值周领导定期(至少一月一次)检查领导班子包括校长的听课笔记,检查后要签字。县教委每年暑假检查校长的听课笔记和教研笔记,都要看是否有值周领导10次左右的签字。

2、教师要敬业务实,科学育人。各学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的职业纪律治理。让全体教师集中精力教书育人。对工作态度较差的教师要耐心教育,对工作能力较差的教师要热心帮扶。对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和帮扶仍然不能适应毕业年级教学非凡是重点班教学需要的教师要采取果断措施。

3、学生要聚精会神,发愤学习。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刻苦精神教育,让全体学生以勤奋学习为荣,以虚度光阴为耻,树立“人生能有几回搏”、“辛劳一年、幸福一生”的信念,集中精力,比学赶帮,天天向上。当然,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也必须做到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保证健康、提高效率。

4、县教科所要进一步发挥好中心备课组的作用。县教科所领导的各学科中心备课组要定期开展活动(一至二月),研究复习进度,研究复习内容,研究复习方法。要广泛搜集并科学处理相关渠道的高考信息,编发信息简报。县教科所要对中学教研员的工作实行客观公正的业绩考核。

5、县教委要进一步深入教学一线。我们将调整月考分析会议的组织形式。重点放在学科分析和学科分析。县教委的月考分析会议地点在梁中、红中、一中三所学校轮流,所有参会人员都要先进课堂听课,再简要交流情况。县教委将改进教学过程督查方式,既要听取领导的情况介绍,又要查阅相关的治理资料,还要找一定数量的教师代表、学生代表进行座谈。我本人争取在本学年内到高中学校上一节或几节课,体验高中教学。

七、增强基础教育治理的系统性

基础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县教委不会就高三抓高三,也不会就高中教育抓高中教育。全县基础教育的系统性将进一步强化。

(一)统筹兼顾高一高二的教学工作

各学校要建立并落实高一高二的教学目标考核制度和教学过程督查制度。建立并落实备课组工作制度。

县教科所的教研员到各高中学校,要有三分之一的精力用于指导高一高二的教学教研。在指导高一高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指导如何弥补初中新教材与高中现行教材之间的知识脱节问题。

县教委将于近期将高一高二的生源情况通报各校,以便各校对高一高二进行教学质量的跟踪治理。

各学校在高一之后的文理分科比例一定要合理,不能让文科比例过大。

(二)认真抓好义务教育的教学工作

义务教育的教学质量面临师资水平、激励手段及政策规范等问题。但我们还是要在不明显违法违规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抓好义务教育的教学工作。

1、坚持严密组织小学抽考。每一学年都要抽考小学中年级和高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全县统一命制试题,统一安排巡视员,统一评卷,统一评估考试结果。

2、坚持严密组织初中学业考试。全县统一安排监考,统一组织评卷;由高中教师担任一号监考员,由高中教师担任评卷教师。

3、坚持义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县教委在面上的工作考核只有两种,即综合目标考核与教学质量考核。两种考核同等奖励力度,而且将教学质量考核作为主要内容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之中。

4、坚持义务教育教学过程督查。县教委在每期开学之初,组织一次以教学过程督查为重点的开学检查。中期前后,对部分学校进行一轮教学工作专项检查。

5、坚持义务教育中心教研组制度。县教科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及初中的中心教研组,中心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

6、明确县教科所中学教研员用于初中教学的精力投入。县教科所教研员每期都要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教研精力用于研究和指导初中教学。要坚持到初中学校多听课、多评课,要多办专题讲座,多写指导文章,多组织经验交流。

7、明确义务教育期末考试成绩统计制度。每期期末考试,均由县教科所组织命题。期末考试结束后,由县教科所分学科、分成绩段、分学校统计期末考试成绩,以电子邮件及时发给各学校,用于教师业务考核。

8、明确义务教育课时安排可以有一定弹性。由于非凡的县情、校情、教情和学情,要让全县范围内的所有学校都100%地严格执行市教委颁发的课程计划还有一定难度。我们认为:课程计划安排的课程一定要排齐。在不超过规定在校时间、不违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对比较薄弱的考试学科可以在规范化的课表之外适当增加课时。

9、明确小学高年级的抽考时间。现在初中招生办法改革的症痛期已经度过。本学年开始,将小学高年级的抽考调整到第十二期(6月份),以强化小学毕业生知识与能力的系统性,以利于初中相关学科的教学。

10、探索有条件的学校期末考试联合阅卷。对办学规模较小、教学质量较差、交通比较方便的学校,期末考试可以与邻近学校联合阅卷,以增强考试成绩的可信度,也让这些学校借此机会开阔眼界,增添压力。

11、探索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地理的有效检测。小学科学关系初中理化生的教学,初中生物地理关系高中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高考成绩。这几门学科的教学一定要落到实处。县教委将积极探索这几门学科的更为有效的教学检测形式。

12、探索义务教育考试学科竞赛办法。为了让义务教育的学科尖子得到更多的关照和更好的培养,我们要求各初中小学加强学科爱好小组的建设,切切实实地开展起活动。县教委、县教科所将探索义务教育学科竞赛办法,将学科竞赛的成绩纳入学校考核及教师考核。

上述十二条措施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四个明确三个探索”。

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比较,普及程度更高,教育对象更广,社会背景更复杂,法律规范更严格,考试压力稍小,教师待遇稍低,县教育行政治理部门对此有比较清醒的熟悉。与周边区县比较,从总体上讲,*的义务教育治理思想比较解放,评价机制比较科学,治理措施比较落实,教学质量比较满足。请各位从事高中教育工作的同志对我县的义务教育治理一是在思想上尽管放心,二是在工作上多提建议。相信我们能够在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之间,在课程改革与高考质量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

八、努力提高职业高中的高考质量

1、正确处理毕业生就业与升学的关系。职业高中要坚持以就业作为毕业生的主要出路,着力培养技能型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也要尽最大努力帮助想升学、能升学的毕业生做好高考预备,考出优异成绩,升入理想大学。

2、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抓好职教高考。职业高中的高考与普通高中的高考,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关职高学校要认真研究两类高考的共性与个性,采取更为科学、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抓好职教高考。

3、力争职业高中高考质量稳中有升。职业高中20*级高考的目标就是保持高20*级的水平,力争稳中有升。

语文月考分析总结范文第5篇

试点项目数量的跃升,影响的扩大,使得江苏现代职教体系试点建设的盘子越来越大,步子越发加快。那么现在深入到具体实践层面,了解试点进程,小结规律、经验,提出思考、建议,以期下一步工作的深入、有效开展,就是一件相当有必要的事。二者,全国职教工作会议召开的东风一吹,各地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势必紧锣密鼓地跟上,江苏先行先试的好经验、好做法,以至心得体会、成败教训,亦可为他者鉴。所以本期专题我刊特邀了几位在一线一直从事试点工作的职教人,就试点项目的一些重要问题分别作答。他们的思考立场不同,回答的角度各异,但内容新鲜实在,感受真切,是反映、了解试点项目相关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江苏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主要构成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分段培养,时人常以“中高职衔接”以概括之,但培养主体并不仅仅局限于职业教育,还有普通高等教育、开放教育等类型,故文内以“学制衔接”来指称。学制衔接看上去就是“×+×”,但加号两端,往往跨越很大,尤以“3+4”为典型。要把这些算式做好,不仅需要众志成城,目标一致,利益的博弈调和、文化的沟通再建、理念的转变整合也必不可少。对话是为了更好地沟通和相互理解,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接。

对话

一、如何处理好试点项目学校在生源数量和质量问题上的不同诉求?

王志华:就牵头高校而言,在生源数量和质量的问题上主要有两点诉求:一是试点项目的招生规模要适当,二是能招收到高质量的生源。之所以有这两点诉求,高校主要是从保证项目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出发的。毕竟,在现有的教育体系内,不论是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总体的生源质量不高,高校对项目生源质量的担忧是很正常的。与此相关联,高校也不希望在试点阶段项目的招生规模过大。如果生源质量得不到保证且规模又过大,那么即使学生进入了试点项目,也会因为难以达到牵头高校制定的考核条件而降低转段的成功率。进一步,即使牵头高校放宽了转段条件,多数学生能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那么也会最终影响到培养质量,当然也会影响教育之公平。同时,在试点项目上坚持生源质量的高标准,对于改变职业教育是所谓的“差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公布2014年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苏教职〔2014〕20号)中已经对试点项目招生质量与规模进行了原则性规定:“试点项目入学条件由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共同制定,中高等职业教育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三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分段培养项目招收学生中考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当地四星级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农业类专业可适当放宽入学条件。试点项目招生规模由牵头院校与参与院校共同确定,每个项目招生一般不超过70人。”从此规定中也可以看出,在试点项目招生规模与质量控制上,牵头高校获得了更多的自。从该试点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多数牵头高校都提高了招生分数要求,同时又不同程度压缩了招生规模。比如,江苏理工学院就依据自身所承担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总规模要求,对职业学校招生的分数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对每个专业的招生计划数也进行了严格控制。即便如此,试点项目在部分类型、部分学校和部分地区的招生质量还不是很高,这还有待于今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合作学校和牵头学校共同努力加以改变。

缪朝东:在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生源数量和质量往往不成正比。我校从2012年试点开始,学生数量逐年下降,但质量逐年提升,招生分数线实现了“三级跳”。其实在试点过程中,生源数量和质量的不同诉求,更多反映的是观念的改变,反映了社会大众、普通中学教师、家长、学生对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认识、接受的过程。2012年常州地区为了确保生源质量,严控录取分数线,导致当年“3+4”中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生源不足,最少的只招到计划的60%左右。无锡地区按照计划招生,“3+4”和“5+2”项目招生人数达到计划人数,但录取的分数线比预期要求低。2013年加强了招生宣传,社会和家长逐步接受了分段培养项目,了解了学制衔接,使招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保证。今年,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进入第三年,社会、家长、学生通过对比,完全了解并接受了该项目,体会到项目的优越性,使得今年的招生异常火爆。可以预计,当2015年首批学制衔接分段培养学生通过转段避开高考独木桥,顺利进入对接本科、高职院校学习时,试点项目将进入良性循环,量质齐升。

在试点过程中,如何控制生源数量和质量,归根结底三句话:第一,既然是试点,生源数量要控制,要少而精。第二,试点是探索过程,是创品牌过程,是发现和总结规律的过程,要保证质量,要精而优。第三,试点项目成功了,闯出了新路子,数量和质量也就都能保证了。

刘炜杰:与生源数量相对的质量,主要指生源在学习能力上的质量水平,这个质量水平以入学成绩为衡量指标。数量和质量问题,应该是指试点项目专业在招生时,由于生源数量不足造成准入成绩下降从而影响整体质量水平。

目前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生源不足一般会有两种情况:第一是项目具有可替代性。如“3+3”分段培养项目,与五年制高职教育、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考试(以下简称“对口单招”)存在重叠,单招考试已经可以实现免试入学,不仅能够替代“3+3”分段培养项目,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努力考取本科。而五年制高职教育比“3+3”分段培养项目缩短一年时间,相对而言,“3+3”分段培养项目不具备优势。反过来,如果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如“3+4”分段培养项目,一般来说,无虞质量问题。第二是学历对从业者职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以江苏省宜兴丁蜀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丁蜀中专”)为例,其工艺美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分别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无锡工艺职技院”)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中高等职业教育“3+3”分段培养。一方面由于加工制造业忽视一线从业者的学历要求,另一方面学历对从业者的职业发展没有明显帮助,学生及其家长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所对应的“3+3”分段培养项目的热情不足,而工艺美术专业则截然不同。由于宜兴紫砂产业主要集中在丁蜀镇,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而且《无锡市宜兴紫砂保护条例》及行业协会的相关规定明确了从业者职称晋升的专业及其学历要求,专业及学历对从业者职业发展的作用非常明显,因此工艺美术专业所对应的“3+3”分段培养项目受到考生及家长的热捧。

那么,如何处理好“3+3”分段培养项目中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问题呢?笔者认为:第一,开设的“3+3”分段培养项目专业要尽可能地具有不可替代性,契合地方产业的独特需求,在招生地区具有独特性,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并尽可能错开地区内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对口单招专业,以形成较强的吸引力,避免生源的不足。第二,“量”是“质”的前提,没有“量”也就谈不上“质”,因此可适度降低准入成绩以增加“量”,形成一定的办学规模才能为办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职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的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生源的入学成绩不能作为“质”的标准,职业学校“质”的标准应该是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技术技能水平。

二、学制衔接最主要是什么内容的衔接?如何保障这种衔接?

王志华: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本质要求来看,学制衔接中最主要的内容是课程体系的衔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性工程,而促进它们之间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是基础,是实现中高职有效衔接、普教与职教沟通渗透的核心,也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中各类项目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当学生通过选拔进入职业学校就读某一试点专业时,其未来转段后的专业也随之确定,而且不需要参加全省的统一考试就可以实现升学。因此,学制衔接提供了可以从更长时间周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通道。而这样一个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合作学校与牵头学校共同谋划设计,要遵循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和两阶段学生认知上的变化特点,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系统化。事实上,教育行政部门对此也十分重视,江苏省教育厅在《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通知》中已明确指出:“要将开发和完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作为试点主要任务,密切联合行业企业,认真研究确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细化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加快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分段培养项目应保持前段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重点加强前段教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深化后续教育课程改革,增强后续教育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由此可以看出,课程体系的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核心。

要保障课程衔接体系的顺利建立,首先需要牵头高校和合作学校建立多层次的合作机制。比如校际层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试点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的定期会商机制、专业院系层面的定期沟通机制、课程负责人层面的定期交流机制。其次,要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不论是牵头高校还是合作的职业学校均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发衔接课程体系。当然,省教育厅已经专门启动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含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过程中。

缪朝东:目前,江苏试点的学制衔接主要是中职与高职、中职与普通应用本科及高职与普通应用本科。在学制衔接试点中,最忌讳的是做简单的“叠加”,把学制衔接做成“拼盘”。真正的学制衔接应该是“整体设计、有机融合、相互贯通”,最主要的是课程体系的衔接,包括:培养模式衔接、培养目标衔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衔接、课程内容衔接、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实验实训设备衔接、师资建设衔接、质量控制衔接、教学质量评价衔接、校企合作衔接及招生考试衔接等方面,而形成“*年一贯制”的课程体系,构建学制衔接“立交桥”。

例如,为了保障衔接项目的顺利实施,江苏理工学院和合作学校形成了如下保障机制:

1.开展调研,形成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岗位能力分析报告。

2.提出“学士+技师”的高层次高技能技术人才培养目标。

3.构建“七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制订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并多次研讨,形成中职人才培养方案与“七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对比分析报告。

4.明确分段培养项目的教学内容、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要求,初步确定基础课程前移、专业理论后置的框架。

5.召开多次协商沟通会议,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要求确定、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形成明确的要求。

刘炜杰:要研究分段培养项目的学制衔接,我们不妨做一个比较研究。从形式上讲,单招考试具有相当于“3+3”“3+4”分段培养项目的衔接模式:学生通过三年中职教育,考上本科,就相当于“3+4”分段培养的衔接模式;如果录取职业技术学院,就相当于“3+3”分段培养的衔接模式。那么,单招考试是否就是分段培养项目呢?

单招考试是江苏省高考中的一部分,是筛选分流式的应试。而应试教育具有其独特的教育模式:第一,学校提供的学习课程针对单招考试的要求,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能,极少开设与之不同的课程,课程面狭窄。第二,课程内容不仅指向比较狭窄,而且强调知识积累,强调应试的系统性。即使是专业课程、技能课程也是通用性、普适性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第三,教学方式上以集中讲授为主,讲练结合,极少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某种意义上讲,单招考试就是普通高考的职教版,除了为学习者提供更高层次学历教育的可能之外,职业教育所倡导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本真意义难以通过对口单招来实现。

相比单招考试,分段培养试点项目应该实现也可能实现三个突破:一是整体质量的提升。没有单招考试的割裂,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可以更系统,以至一体化,为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可能。二是分段质量的提升,特别是中职教育阶段的质量提升。没有单招考试的紧箍咒,中职教育可以扩大课程面,可以开设对接岗位的专业技能课程,推进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技能水平。三是衔接机制的高效。单招考试是多对多,以单招考试为划分线,一端是全省的中职学校,一端是全省的高职院校和部分本科院校,二者仅以单招考试为衔接方式,几乎无其他衔接渠道。而分段培养试点项目是一对一、二对一、三对一,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本科院校可以建立直接对接的衔接机制,为试点项目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可能。

要实现这三个突破,关键在于课程的衔接。要保障这种衔接,笔者认为:第一,构建保障机制。对接学校的教务处、专业系办要建立项目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例会制度,组织交流、研讨,以对方为视角观照课程与教学建设。第二,构建目标体系。中职、高职、本科等不同层次的相应专业课程必须建构不同的目标定位,形成层次体系。第三,形成内容接轨。根据中职、高职、本科等不同层次,相应专业课程必须建构不同目标定位,形成课程内容的衔接。第四,形成方式衔接。中职、高职的专业课程正在进行项目课程的改造,探索以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改革,但相对而言本科层次仍旧停留在学科教学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形成组织方式、评价方式的衔接。第五,文化的衔接。要保证衔接的顺畅,必须形成中高职文化的衔接。

三、质量控制可以说是学制衔接工作成败的关键,有哪些好的经验?

王志华:不论是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中的“中职与高职衔接”“中职与本科衔接”项目,还是其中的“高职与本科衔接”项目,与现存的“对口单招”和“专转本”升学模式在许多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学生不需要参加全省统一的升学考试,只需要满足合作学校的毕业条件和牵头高校所制定的转段条件就可以实现升学。而学生要想通过“对口单招”或“专转本”这些传统渠道进行升学,则必须参加全省的统一考试。可以说,这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改革探索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走出一条不同于现有升学模式的人才选拔培养道路。既然不提倡全省统一的一次性考试,要建立基于过程的人才培养与升学机制,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在没有了统一考试的压力条件下,合作双方即使制订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衔接体系和课程标准,可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的质量呢?是不是作为牵头高校可以只管结果而不管培养过程呢?是不是牵头高校就可以完全相信职业学校的能力和态度,把学生的培养质量全部交给对方呢?很显然,在现有教育生态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这样做是存在很大风险的。基于此,加强对学生在合作学校学习期间培养质量的过程监控就变得十分重要。就目前的实践而言,有的牵头高校已经形成了有借鉴意义的做法。第一,建立基于过程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在充分尊重和考虑合作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明确试点项目学生从入学、培养到毕业、转段各个环节应满足的具体要求,并设立了基于过程而非一次性的考核评价方法,以此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比如江苏理工学院就已经建立起了针对试点班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阶段的学年学业审核制度,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上必须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能在试点班继续学习,否则就需要转出试点班并按普通班的要求进行培养和毕业。第二,建立基于过程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机制。也就是牵头高校要介入合作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监控,而不是事后评价,以此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比如建立针对所有合作学校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联考制度、专业核心课程以及关键实践环节的教考分离制度等等。

缪朝东:为了加强质量控制,在江苏理工学院牵头下,我校具体开展的工作有:

1.制定本科试点班学籍管理条例,从招生入学、学籍管理、成绩审核、质量监控、转段要求、评价考核等方面制订了实施性方案,做到规范而又有章可循。

2.形成每月工作例会制,建立教学QQ群,在项目管理、学制对接、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研讨、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

3.构建“学士+技师”的“七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制订并逐步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

4.制定语数英三门文化课的课程标准,并根据课标,以高中教材为基础,选择其中部分合适的内容作为试点班的教学内容,在英语学科中还参考了考级的要求。

5.初步设想开展专业教师的互兼互聘,共享合作双方的实训设施。在校企合作方面,将研究“企校校企”合作模式,共同向两边合作企业延伸,形成新的合作模式。

从我校内部管理来说,我们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加强质量控制:

1.成立本科部,在学制衔接、学籍管理、质量控制、考核评价等方面加强督导管理。

2.优化资源配置,选配教学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

3.融入普通高中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创设新颖的试点班教学方式。

4.强化课后辅导,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弥补因为专业实验实训导致文化基础课程课时不足的矛盾。

5.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统一备课,第三方出卷考核,每月进行月考。

6.定期召开家长会和学生思想工作会,通报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7.引入淘汰机制,对于完全达不到转段要求且学习不主动的学生,在多次教育无果的前提下,动员退出试点班,转入普通中专班。

刘炜杰:试点项目一是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二是满足学习者自身发展需求,三是契合学校事业发展需求。要把好事办好,其关键在于质量控制。

实现质量控制,必须明确质量控制的对象与质量控制的标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必须建构自己的意义。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质量控制对象。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水映的是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质量水平。因此,学制衔接的质量控制对象是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其质量标准是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学制衔接的质量控制是看课程与教学是否实现预定目标,建构科学的系统的合理的课程体系及其目标体系是学制衔接进行质量控制的标准和依据。这是一个宏大的工程。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逻辑来看,职业教育的专业对接产业,专业课程源自于岗位,那么学制衔接的专业肯定指向同一产业,甚至可能面向相近或同一岗位,如何形成分段培养的定位层次?其次,分段培养的不同层次定位转换到课程与教学上,是否存在相同课程、相近课程以及不同课程?其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如何定位、如何衔接?从理论上讲,学制衔接的分段培养目标既要相互衔接,能够合成为一个系统,落实到课程与教学层面,要求相对应的课程在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上能够实现衔接;各自的课程体系及其目标又要相互独立。

无论是推进课程体系及其目标体系建设,还是质量控制所需要的有计划的系统化的活动,试点项目的衔接学校需要建构相应的工作机制。如丁蜀中专和无锡工艺职技院成立试点项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委员会,两个学校的教务处、学生处和系办进行对接,定期组织活动,共同参与调研分析,共同协商分段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并进入课堂,以对方的视角观照自身的课程目标与教学要求建设,实现质量控制的深化。无锡工艺职技院根据丁蜀中专课程与教学建设的需要,设立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教师培训,并计划在丁蜀中专设立名师工作室,共同参与丁蜀中专的课程与教学建设;而丁蜀中专根据无锡工艺职技院的需要,派出专业教师参与无锡工艺职技院的课程与教学建设。两校在协同与协商中实现学制衔接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不只是对象和标准,还需要构建质量评价方式,健全质量评价体系。质量评价的主体不只来自于衔接学校,还需要第三方。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推行的技能抽测和学业水平测试,是学制衔接质量控制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体系的完善。技能抽测和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作为转段的标准,将有效地实现学制衔接的质量控制。

四、学制衔接教育与职校和高校各自固有的传统教育生态有何异同?

王志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最突出强调的就是职业教育特点,推行“做中学、做中教”,优化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就牵头高校尤其是本科层次高校而言,这与其目前以培养“学术性”人才见长的教育生态有着很大不同。对于省内的“211”和“985”高校而言,研究型大学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就是学术型人才。对于省属综合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虽然多种多样,但也更多地突出学术性。对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尽管其十分注重人才培养的“实用化”,但整个培养过程的“学术性”依然比较浓厚,距离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不小的差距。此外,对于为数不少的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尽管其已经有比较长的接收职业学校学生的经历,比如接收通过“对口单招”“专转本”渠道升学的学生,但当他们进入本科以后,沿袭的仍然是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之相关联,牵头高校内部各系统尤其是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胜任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基于此,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来看,牵头高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务院的《关于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所传递出的信息已经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为参加该项目的本科高校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转型发展的机遇。牵头开展试点项目的相关工作,有利于其深入思考、探索和实践如何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模式,对于改变或扭转其教育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率先参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的本科高校,可以更多地积累转型的经验,有利于更好地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今后的转型发展。

缪朝东:学制衔接教育与中职校固有的传统教育生态,都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从宏观看,一是都符合自然性原则,尊重受教育者的存在和个性差异,遵循教育生态规律,要求因材施教。二是都采用能动性原则,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教育“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知识。三是都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观念、能力,使学习者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的需要。

从实践层面看,两者还是有差异的,具体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系统性与整体性差异。教育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宏观和微观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同,思考处理问题的整体观念不同,追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外延不同。

2.课程体系结构差异。中职的课程体系是“平台式”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大类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等,衔接学制的课程体系将发展为“模块式”结构,即“模块化+多元整合”课程结构。

3.培养目标有差异。中职校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学制衔接中职段虽然培养目标没变,但主要是为高层次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在培养的落脚点上有差异。

4.课程内容和职业能力培养差异。以“3+4”项目为例,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七年一贯制”课程体系,在中职段主要是培养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职业素养为主,本科段的基本要求前移,中职段较高的专业要求后置,产生课程内容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差异。

5.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差异。学制衔接班的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要高于普通班,不仅要胜任中职教育,还要熟悉高层次阶段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参与整个培养阶段的教学(后续的技能指导、专业指导、社会实践指导等),这些都会促进教师快速的专业成长。

刘炜杰:这里所指的职校和高校固有的传统教育主要指与学制衔接教育同一学制、同一时段,以就业为目标的学历教育。要进行学制衔接教育与固有传统教育生态的比较维度,最基本的是学制,最关键的是目标,最主要的是课程。

以丁蜀中专的工艺美术专业为例,学制衔接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更注重专业基础以及以典型产品为项目的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为学生进入无锡工艺职技院的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与固有的传统教育相比,专业基础课程更扎实,专业实践课程有所缩短;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学制衔接教育实现与衔接高校学校文化的融合。无锡工艺职技院不仅参与丁蜀中专学制衔接教育专业的入学教育,还与丁蜀中专联合开展学生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学制衔接的过渡。而职校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即将面临就业,更有压力,更为务实。

学制衔接项目的开设,对职校固有的教育形式具有促进意义:第一,对传统教育项目的课程与教学建设具有推动作用。第二,相互的协同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比如我校与无锡工艺职技院师资上的交流,无锡工艺职技院对我校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培训,我校专业教师参与无锡工艺职技院的课程与教学建设,促进了专业成长。第三,相互的协同实现了课程资源、教学资源特别是实训基地的互通共享。

五、对进一步做好学制衔接工作的建议

王志华:就牵头高校而言,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第一,真正重视起这项工作。根据笔者的了解,省内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虽然已经牵头参与了若干试点项目,但对此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尤其在与对口学校的合作、专业课程衔接体系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过程的介入程度上很不深入,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过程不清楚,设置的要求也不明确,这就有可能会给试点项目的健康发展带来隐患。因此,既然做了牵头院校,就应当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将项目做好做优。第二,科学合理设置转段条件。转段条件是合作学校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的指挥棒。基于此,牵头高校要依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科学合理地设置转段条件。转段条件既要突出“技能性”和“技术性”,又要体现满足后继培养要求的“基础性”和“学术性”,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第三,加快建立满足项目需要的师资队伍。牵头高校应加快教师分类管理的步伐,对于将来承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任务的专业,在教师引进、培养、考核、评价等方面要更加侧重于教学能力的考核,而非科研能力的考核,尤其是要十分注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升与考核。打造一支能胜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第四,加快推进课程体系衔接建设。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除了江苏省立项的课程衔接体系建设项目外,其他试点项目课程体系的衔接建设还很不到位,这就需要牵头高校进一步争取政策和加大投入,带领合作学校,联合行业企业,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为方向,共同努力,尽快建立起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

缪朝东:学制衔接试点自2012年启动,已经进入第三个学年度,2015年,第一批“3+4”“3+2”“3+3”项目学生将通过转段进入对接高校、高职校学习,这是学制衔接的第一个分水岭。在这个试点、探索的过程中,学制衔接项目逐步走向正轨,也逐步被社会、家长、学生认可,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各试点项目间各有特点、各自为政,相关政策性的规定不是非常明确,导致项目试点地区间、项目间及各对接学校、牵头学校间发展极度的不平衡。为了使中高职衔接项目快速发展,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还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理论研究。从实践过程看,我们现在最缺少的是理论指导,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理论、学制衔接理论、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研究等在新的体系下如何开展,还缺少系统的理论指导。

2.明晰政策指向。要从省级层面制定相关的政策,明确学制衔接中的政策规定,例如本科阶段学制衔接学生的文凭与通过普通高考进入高校学生的文凭价值是否一致(家长有疑惑)?学制衔接的后续段(本科段)计划数是否占高校普通招生指标(高校困惑)?诸如此类,都需要明确的政策指向。

3.全面开展课题研究。课题研究要从操作层面开展,主要研究具体的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师资衔接、课程衔接、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等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4.启动教材开发工作。现在中高职衔接的当务之急是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确定后,教材的脱节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例如文化基础课程,中职现在使用凤凰传媒出版教材,内容较浅,但高中教材又不适合学制衔接班,我们现在是与对接高校协商后选用部分内容。专业课程也是如此,为了避免分段培养中教学内容重复,双方商定教学内容和要求,在教学层次上进行区分。如果形成规范的教材体系,会大大提升项目实施的成效。

5.如何激发对接学校的积极性。“3+4”“3+2”项目,高校的积极性不大,中职校和高职校积极性很大;“3+3”项目中职校积极性不大,学生、家长在选择时也很疑惑:与五年制高职的区别在哪里?优势在哪里?为什么还要多读一年呢?

6.强化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的认知度。尤其是与应用本科对接项目,如何让社会、家长理解接受,还需要广泛的宣传。

7.建议项目要有持续性,同时控制规模,温和发展,做到优质高效。

刘炜杰:第一,建立相应的机构。政府层面要建立相应的机构,负责学制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以及监控管理,保障办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学校层面要建立相应的机构,以推进衔接工作的不断深化。第二,建立相应的制度。政府层面重在学制衔接工作的顶层设计,主要是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学校层面主要建设校际之间的衔接制度及其工作的落实。第三,推进项目的研究。就目前而言,一个较好的举措就是建立试点项目课程衔接的课题,要进行优秀课题的评比,不只是推进这一课题的研究,更要树立项目的典范,引领项目的深化。(待续)

链接

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类型解释

1.中高职3+2或3+3分段培养。即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学习2年或3年。5年或6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高等职业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高级技能人才。该项目学生通过注册入学方式进入高职阶段学习。

2.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即中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4年。7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中职校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该项目学生通过对口单招进入本科阶段学习。“3+4”方式考试内容以专业技能和中职教育学业水平测试为主,其标准由本科院校与对口中职校共同制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审定。

3.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即高等职业教育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经过资格考核,进入普通本科教育学习2年。学习期间,由对口试点的高职和本科院校统筹制定对口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系统化培养本科层次高端技能人才。该项目本科招生可纳入“专转本”渠道,“专转本”选拔方式由本科院校与对口高职院校共同制定,报省教育厅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