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量经济学模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的运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从宏观上对我国卫生资源的人力、物力、财力三方面进行预测和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卫生资源发展与我国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发展的直接、间接关系,探索资源配置中的经济结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方法利用1987~2007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起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立方程模型,进行预测和结构分析。结果利用经典计量经济学联立方程模型进行预测,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0·0243、0·0195、0·0175,判定系数R2分别为0·8153、0·9937、0·9943,卫生总费用相对于GDP发展的弹性系数为1·08。
结论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发展特征为:
(1)我国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总费用与人口、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2)我国目前卫生资源仍然处在规模递增阶段,并呈现出良性增长趋势;
(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稳定增长期将继续延伸,人力、物力、财力的稳步增长,将直接关系到卫生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增长;
(4)卫生总费用与POP、GDP的相关系数R2最大,说明卫生经费的逐年增长是卫生资源良性发展的关键和保障。
【关键词】卫生资源配置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经济结构分析
卫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决定卫生服务有效性和公平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卫生资源配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科学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促进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是我国及世界各国一直致力研究的方向〔1-3〕。本研究旨在运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从宏观上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进行预测、分析,重点通过模型的经济结构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卫生资源发展与我国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发展的直接、间接关系,探索资源配置中的经济结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资料来源1987~2007年全国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总费用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其中部分卫生经费的数据来源于相应年份的《全国卫生财务年报资料》(中国卫生部内部资料);1987~2007年全国总人口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编);1987~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财政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编),其中部分资料来源于2004年《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
变量的选择
1·内生变量的选择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分别选取卫生资源配置中卫生人力资源、卫生物力资源、卫生财力资源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指标:卫生技术人员数(HW)、卫生机构床位数(BED)、卫生总费用(THE)作为内生变量。
2·外生变量的选择依据国际惯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社会经济指标:总人口数(POP)和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外生变量。
建立卫生资源配置的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4-8〕
1·模型结构式的建立为了更好地反映出研究因素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直接、间接关系,根据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现有资料,建立起我国卫生资源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见式(1)、(2)、(3)BED=α0+α1lnGDP+α2lnPOP+u1(1)HW=β0+β1lnPOP+β2BED+u2(2)lnTHE=γ0+γ1lnGDP+γ2HW+u3(3)其中,α0、α1、α2、β0、β1、β2、γ0、γ1、γ2为待定参数,BED代表床位数(万张),HW代表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THE代表卫生总费用(亿元),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亿元),POP代表人口数(万人),u1、u2、u3、是随机扰动项,取自然对数是为了取得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且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
2·模型参数推算和结果模型的识别可通过对拟订模型的结构式进行,也可从模型的简化式进行,本研究选择模型结构式的识别,模型结构式的识别要从阶条件和秩条件两方面来识别,该联立方程从阶条件和秩条件都是恰好识别的。
所以对模型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参数估计,将WLS估计结果代入结构式可得式(4)、(5)、(6),由于篇幅所限,识别和估计过程从略。
BED=135·9457+33·8032lnGDP-15·9750lnPOP
(1·2604)(1·6503)(-0·5940)(4)
R2=0·8153,AdjR2=0·8048,DW=1·3824;HW=-205·4886+32·6710lnPOP+0·6702BED
(-18·0415)(16·3321)(10·5966)(5)
R2=0·9937,AdjR2=0·9930,DW=1·8510lnTHE=-4·3916+1·0765lnGDP+0·0009HW
(-20·2447)(10·7316)(0·3558)(6)
R2=0·9943,AdjR2=0·9936,DW=2·0279
回归方程式下面的括号内数值表示各自系数的t值,R2为决定系数、AdjR2为修正决定系数、DW为杜宾h统计量。
从Eviews回归结果看,第一个方程模型DW值不很理想,可以认为序列相关不很显著,第二个模型和第三个模型DW值较理想,方程效果非常好,序列显著性极高。但从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检验来看,回归系数为正,分别为:33·8032、32·6710、1·0765,有统计学意义,判定系数R2分别为0·8153、0·9937、0·9943,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方程的总体效果都比较显著。
3·模型的检验利用Eviews5·0软件对结构式的拟合结果见图1~4。
模型的拟合最终要通过检验,检验主要进行样本期模拟检验和样本期外检验。样本期检验常用均方百分比误差(RMS)表示,其反映了内生变量的拟合优度。
样本期检验三组数据RMS最大为0·0288,平均RMS为0·0207。平均相对误差(RE)分别为0·0243,0·0195,0·0175,可见样本期预测结果较好。将2008年的GDP和POP数据代入简化式进行样本期外检验,卫生技术人员预测相对误差为0·0275(预测值为463·0782),卫生机构床位数预测相对误差为0·0314(预测值为350·1805),卫生总费用预测相对误差为0·0074(预测值为14754·39),样本期外检验结果也较好。
拟合的优度主要是通过判定系数(R2)来检验的,R2反映回归方程中解释变量的解释力,越高说明解释力越强,实测值和回归直线的符合程度越高。本研究中,方程(4)的R2最小,为0·8153,大于0·80,说明方程(4)拟合优度良好;方程(5)、方程(6)的R2分别为0·9937和0·9943,均接近1,说明方程(5)、(6)的拟合优度极佳。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动向论析1·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经济结构分析本文主要采用相关分析法和弹性分析法分析探讨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1)我国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卫生总费用与人口、GDP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且呈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2)1987~2007年我国整个卫生资源仍然处在规模递增阶段,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应的良性增长趋势。
(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稳定增长期将持续延伸,人力、物力、财力的稳步增长,将直接关系到卫生产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4)卫生总费用与POP、GDP的决定系数R2最大,说明卫生经费的逐年增长是卫生资源与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和保障。
(5)从模型结果计算出的1987~2007年我国卫生总费用相对于GDP的平均弹性系数为1·08,弹性系数大于1,也就是说,GDP每增长1·01%,卫生总费用增长1·08%,卫生总费用的增长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这与1994年Newhouse使用OECD的数据进行横向、纵向和时间序列的研究相一致〔9〕,也与我国卫生费用的增长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要求相一致〔10〕。
2·模型的宏观预测根据模型结果,对我国“十一五”末2010年、“十二五”末2015年、“十三五”末2020年分别做期外预测,预测结果:卫生机构床位数预测值分别为388·4944万张、406·8788万张、425·263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数预测值分别为483·0935万人、493·0499万人、507·7197万人;卫生总费用预测值分别为14754·39亿元、21715·90亿元、32299·88亿元。
预测结果显示,至201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将达到14754·39亿元,意味着“十一五”后3年政府将增加卫生投入约4266·39亿元;“十二五”期间、“十三五”期间政府将增加的卫生投入累计总量分别约为:6961·51亿元和10583·98亿元,足以显示我国卫生投入长期不足的现状。
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是一种回归模型,它是以变量间关系为依据,得到的是变量的长期关系,这种关系在短期内可认为是不变的,因此可通过模型对我国卫生资源的人、财、物三方面做出宏观预测,但是预测不等计划,只是提供一个趋势和参考。
结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卫生投入长期不足是卫生资源配置的首要经济结构问题,卫生经费的逐年增长是卫生资源与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只有将增加卫生投入作为一项长远政策,长期实施才能保证和促进我国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同步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颖,杜乐勋.卫生经济学与卫生经济管理.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3.
2.胡善联主编.卫生经济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04-108.
3.张晓炯.计量经济学基础.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4.王世英.对恰好识别和过度识别的看法.新疆大学学报,1997,1(3):87.
5.陈峰.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模式;调查问卷;序次Probit模型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2―0077―04
一 前言
众所周知,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统计学与数学的交叉学科,在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地位逐渐加强。经过21年的《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探索,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教学手段与形式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一、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兴趣不够高;二、没有有效的适合本科层次学生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手段,从而使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三、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却不能很好掌握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不能通过课程学习得到有效启发。这些成为摆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人员面前的主要研究课题。
基于以上的不足,本文试图解答以下几个疑问:(1)是哪些因素阻碍了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的有效提高?(2)从实证检验角度验证对教学效果产生阻碍的因素进行改进,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3)推行“问题导向型”计量经济学教学是否可以通过这些措施加以实现?由此,本文通过向地方综合类高等院校(XX大学经管学院)财经类本科学生随机投放《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为基础,利用Ordered 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了教学质量绩效;通过实证分析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寻找理论支撑点;并提出从教材设置、多媒体互动环节、实验课时设置与利用案例提高操作能力这几个环节入手来完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手段的教学建议。
本文的正文安排如下:(1)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创新点;(2)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反馈信息,利用序次Probit模型和实证分析;(3)最后提出从教材设置、教学安排与其他交叉学科互动这几个环节的教学改革建议。
二 文献回顾
计量经济学具有多学科(统计学、数理经济学、经济学)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一般本科学生都是在先修学完统计、数理经济学及经济学基础课程后才学习该课程。计量经济学教学目的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各类案例操作实践,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能够运用统计工具与经济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和与工作打下基础。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教学应改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1]。大规模采用多媒体教学,统筹安排实验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建设教学案例库来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计量经济学教学[2]。
EDP(Exploration-Discussion-Practice)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引导性、教学互动性、方法多样性和措施灵活性,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激发其学习激情和创造力[3]。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统计调查实践活动,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结合实际经济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未尝不是教学工作的新颖方式[4]。计量经济学自主性实验教学可以成为一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学模式,适合于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的计量经济学课堂教学[5][6];指导学生重点学习一个统计应用软件的学习,掌握有关计算软件的操作技能,可以提高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7][8]。
“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将前人提出的“研究型教学法”与“案例型教学法”有机结合并加以拓展 。纵观过去的计量经济学教研文献,“研究性教学”与“案例型教学”的教学建议提出得非常具体、也较富有针对性。但不足的是,这些论述基本停留在对教学现状归纳总结和教学建议层面上,利用调查问卷信息的教学论文尚处在定性分析阶段[10]。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研究很好地利用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定量分析,以序次Probit回归实证检验结果来验证前人的理论论述;为“问题导向型”教学方式运用在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提供了实证依据,教学改革的教学建议因此也变得更有针对性。
三 数据说明与实证分析
从文献综述可以看出,众多计量经济学教学工作者普遍认为:选用适宜的教材、通过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与教师在课内外的教学辅助活动都会对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正效应。为此,我们进行相应实证检验。
首先,将教学改革调查问卷设计为两部分:教学现状问卷与教学改革意向 。在xx大学(地方综合类院校)经管学院大四学生中随机投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6份,有效问卷比率达76.5%。该学院财经专业采用国内大多数二本院校采用的传统计量经济学教材。教材以数学的公理化、形式化为基础,该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环节共48课时,形式为考试科目,教学注重数理逻辑推导与定理证明的知识连贯性,但理论联系实践尚待提高。
学生反馈信息显示学生修学完计量经济学课程后对该课程的认识:有10.87%的认为对将来学习工作有用,用处不大的达到69.48%,认为无用的为20.65%。这说明现有的计量经济学的核心课程地位与重要性并未在教学中充分表现出来。另外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来看:表示对现有教学满意的为11.96%,比较满意的为40.22%,不太满意的34.78%,不满意的达13.04%。从这一结果更看出现有的教学尚有改进的余地。表1对教学现状其余部分加以说明。
在教学意见部分,问卷显示认为现有计量经济学选用的教材不合适的主要原因:(1)认为课本内容过于复杂;(2)难以理解的比率为61.29%;(3)认为课本内容太浅的为3.37%;(4)课本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为33.87%;(5)认为教材质量尚待改进的为1.61%;(6)其它理由为1.61%。对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不满意的意见集中在:(1)公式推导部分的枯燥乏味为56.52%;认为计量分析解释部分繁琐为34.78%;(2)实际经济含义解释过程冗长无味的占22.83%;(3)联系实际经济现象的讲解不够精彩7.61%;(4)其他部分为4.35%。而对教学改革的建议则认为应该增加实际案例讲解达60.87%;应增加计量统计软件使用讲解为35.87%;增加多媒体互动环节教学的为33.69%;增加实验教学(上机实践)为43.48%;增加总课时安排的为9.8%;其他要求为2.17%。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有教学模式创新的努力方向。问卷调查数据还显示,学生愿意在自备电脑或网络机房学习使用统计软件的比率高达56.74%,不愿意的仅为18.265%;无所谓的比率为25%。由此也看出创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统计软件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具有可操作性。反馈信息对增加案例教学环节与问题导向型教学法的建议集中在:(1)通过阅读经典计量文献,增加计量经济学论文研读与分析为14.13%;(2)增加与国际贸易、会计学、市场营销、财政学相关专业课程教学经典案例的论证分析上的为48.91%;(3)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分析的为20.65%;(4)提出以学期课题形式,在老师指导下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为35.87%。另外对是否愿意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教师完成科研的反馈意见显示:同意的为51.09%,不同意的为27.17%,无所谓的为21.74%,这也反映出学生急切希望认真学习计量经济学课程、更好地学以致用的热情。
为得到定量分析结果,我们采用序次Probit 与序次Logistic回归对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测 。首先因变量为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满意程度,用Y表示,Yt的分类为{2=“满意”,1=“比较满意”,0=“不太满意”,-1=“不满意”};对有无统计学课程的前期课程准备为X1t,其取值分类{1=“满意”,0=“不满意”};对选用教材的满意程度为X2t,其取值分类{1=“满意”,0=“不满意”};X3t、X4t、X5t、X6t分别表示对是否需要进行统计学课程的前期准备、是否采用多媒体教学、是否采用案例作业进行教学与有无上机实验课教学环节,其选项定义分类均为{1=“有”,0=“没有”}。回归检验结果见表2与表3。
从表2与表3的分析结果来看,表2中卡方值、Pseudo R2均大于表3中的结果,同时回归结果也较为合理,所以选择Ordered Probit作为回归模型。序次Probit回归检验结果显示有无统计学学习背景与对现有计量经济学教学效果呈现弱相关性,但在序次Probit回归显然比检验要比输出的渐进z值更为准确,可应用LR卡方检验结果验证X1t是否应该被剔除。同时,利用Likelihood-Ratio 检验是否应该将X1t剔除出回归方程式,其结果显示LRχ(1)2 =10.32,Prob>χ2=0.0132;说明原有ordered probit模型中X1t不可或缺,学习统计学前期课程对回归方程式的贡献显著,无法剔除[10]。
从实证检验结果清晰地看出,增加计量经济学教学统计软件讲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有效采用、增加实验教学环节、利用实际经典案例进行授课以及改进计量经济学教材选取,会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其作用排序呈现递增的态势。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有效改进计量经济学教学质量与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而有无统计学等课程的前期准备虽然在实证检验中表现出与教学效果的弱相关,但这并不能说明前期课程的知识储备不重要,结果只是反映出计量经济学教学在课程前半段的统计学基本知识的回顾可一定程度弥补统计学课程缺失给计量经济学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 教学建议
对于以培养满足地方建设需要人才为目标的地方普通高校来说,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率成为教学首要目标。通过计量经济学这样的交叉学科课程改革,形成具有特色的“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十分具有现实意义。从实证结果中可以发现“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可以从教材改革、案例讲解、用好用活多媒体互动环节、增加实验教学环节,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相应课题的研究等形式来加以完善。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 以选择适合的教材为切入点。根据笔者在国外留学以及回国任教担任计量经济学专任教师的授课经验发现国外对于计量经济学本科阶段教学中计量经济学课程设置由易到难,具有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本科初级计量经济学ECON315与理论为主、实践辅助的本科中级计量经济学ECON435和其他计量经济学应用(时间序列分析)类课程组合。课程设置具有梯度,能较好地将理论、实践和案例教学结合,凸显出计量经济学经济与管理类主干核心课程地位。在这方面我国地方高校由于教学条件限制尚无法达到,因此选择一本好的计量经济学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自助学习,尤为重要。采用国外主流本科计量经济学教材的中译版,如东北财大出版社出版的希尔等人著的《初级计量经济学》与詹姆斯H.斯托克、马克W.沃特森著的《计量经济学精要》的中译本,教材偏重实践应用,大量案例分析与实际应用实例贯穿全文,较适合数学功底不强的文科学生学习计量经济学,可作为普通高校财经专业学生《计量经济学》入门教材的首选。
2 提倡互动式教学,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于各教学章节,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辅以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例题,完成课后习题。对于理论教学部分更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以往多媒体教学只是课堂板书的电子版,完全照抄课本内容,知识传授过程完全“一言堂”的弊端。采用声光影结合,通过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经济现象,模拟采集经济数据的全过程,通过统计软件运行演示,对统计结果的注解与分析来指导学生更为直观与具体地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用途。指导学生通过课后使用统计软件完成布置的习题与小课题,以抓问题主线为中心,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研改革下一步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 以加强实验环节来夯实教学效果。建议增加实验课程课时,利用实验课指导学生掌握一种统计软件基本操作。在实验课环节中,充分利用学校网路机房的硬件资源,通过对上机实践、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来熟悉该软件,引导同学自主完成统计回归分析与简单统计编程的练习。提倡实验教学中采用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研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研究课题(现实经济问题的处理)。小组内部采用组长负责,自主寻找感兴趣的小课题,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实验数据,选择应用模型及进行小型科研创新,完成计量分析,最终合作完成最终研究报告,做到学以致用。
4 通过与其他财经课程的横向合作丰富教学案例库。货币银行学、宏观与微观经济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的实际案例比比皆是,可以借鉴使用。备选案例还可从教师的研究课题、历届学生的统计调查分析实践材料、以及统计教学案例集中抽取,构建教学案例库,以备教学实践。
5 提高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兴趣小组来提高学有余力的同学参与科研与教学实验中,利用团队的能力来实际解决经济问题、提高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能力。利用知识竞赛和论文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利用竞赛、知识问答、学术研讨会等方式启发学生“比学赶超”。
6 改革现有成绩评价制度。学校往往采取闭卷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来评价学生的水平,这种评价方法重知识考核,轻能力考核,造成学生平常不用功、考前搞突击,只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改革传统的考试评价模式,避免以期终考试成绩定终身的情况,将卷面成绩和平时上机实验成绩和课程论文的成绩结合起来评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总评成绩。可以采卷面成绩40%+研究报告30%+学期论文30%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学习情况。使课程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作用,既能检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又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又能通过课程评价中的反馈信息发现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雪梅,邢丽娟.谈计量经济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13-115.
[2] 胡新艳,陈文艺.EDP教学模式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2006,(4):58-60.
[3] 王立平,王健.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4):108-110.
[4] 王忠.计量经济学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培养[J].统计与咨询,2007,(3):30-31.
[5] 王锋.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2):101-103.
[6] 李国荣.培养统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探索[J].统计教育,2007,(9):17-18.
[7] 胡荣才,王亚雄.本科《计量经济学》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统计教育,2006,(9):20-22.
[8] 傅军和.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材及教法的探讨[J].统计教育,2006,(5):37-38.
[9] 门,崔永梅. “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9-112.
[10] 邱东, 李子奈, 肖红叶. 经济学类专业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调研报告[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17-20.
[11] Hosmer, David W., Jr. and Stanley Lemshow. 2000. Applied Logistic Regression, 2n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The Research of “Question-Oriented Education” Method for the College Level Econometric Instruc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Instruction Effect Survey Data
ZHANG Yi-feng1ZHOU Wei-min2
(1.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at Yantai University ;Shandong, Yantai ,264005,China; 2.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at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aian, Jiangsu, 223300,China)
自从Paelinck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这个术语,Cliff和Ord(1973,1981)对空间自回回模型的开拓性工作,发展出广泛的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技术,使得经济计量学建模中综合空间因素变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着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探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功能的重新熟悉。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和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分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轻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目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非凡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以高效和低本钱的计算技术处理空间观测的发展。GIS的使用,答应地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快速恢复及交互可视化,为空间分析技术的艺术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至少目前线性模型中,缺少针对空间数据和空间经济计量学的软件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目前已有一些专门的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并且SAS、S-PLUS等着名统计软件中,都已经包括用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模块。
(二)空间经济计量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空间统计学是探究空间新题目的另一门学科,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以帮助采矿业进行矿躲量的计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矿工程师D.G.Krige和统计学家H.S.Sichel在南非进行的。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运算速度的大幅进步,空间统计分析技术逐渐扩展到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目前已经普遍存在于需要处理时间上或空间上相关的数据的科技领域中。
空间经济计量学和空间统计学的区分不太轻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观点以为空间统计学的探究大多由数据驱动,而空间经济计量学由模型驱动,即从特定的理论或模型出发,重点放在新题目的估计、解释和检验上。空间统计学的主流是探究生态学和地质学中的物质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探究和区域及城市经济有关的模型。有一种观点以为二者的区分应基于作者将其工作对应于空间经济计量学还是空间统计学,这种区分办法可能较为简单。
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探究地质学现象的空间结构和进行空间估值。例如,在探矿过程中,通常是在空间上布点进行钻探,然后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估计矿躲的分布和储量。由于矿躲不开采的话,在时间上结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地质统计学探究的新题目主要是空间相关。空间经济计量学所探究的新题目不仅存在空间相关,往往所探究的新题目在时间上也存在相关。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中,人们建立了各种理论以及关系式来描述人类在空间上的行为,如探究城镇新题目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进行定量探究新题目的时候,需要将理论或关系式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刻划,利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并进行评价,这些正好是属于经济计量学探究的范畴。应该说,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探究区域经济新题目,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它还需要综合数学,以及空间统计学等学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探究的新题目
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探究存在空间效应的新题目。空间效应主要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性。在探究中涉及空间相邻、空间相邻矩阵等概念。
(一)空间相关
空间相关指在样本观测中,位于位置i的观测和其它j≠i的观测有关,即
附图
存在空间相关的原因有两方面:相邻空间单元存在丈量误差,空间交互影响的存在。丈量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和空间中的单位有关,如数据是按省、市、县等统计的,但设定的空间单位和探究新题目不一致,存在丈量误差。
空间相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观测缺乏独立性,并且意味着潜伏于这种空间相关中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空间相关的强度及模式由尽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间隔)决定。
对于空间相关,空间自回回通常是其核心内容,空间自回回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在这个模型中,β解释变量X(n×k矩阵)的参数向量(k×1),ρ是空间滞后相关变量的参数,λ是残差空间自回回(空间AR)结构中的参数。
W[,1]和W[,2]为n×n矩阵,是标准化或未标准化的空间加权矩阵,分别对应于因变量以及扰动项中的空间自回回过程,这两个矩阵可以不同,这意味着两个过程由不同的空间结构天生。
这个模型可以退化成为普通的线性回回模型、(纯)空间自回回模型、混合回回和空间自回回模型、残差空间自回回模型等形式。
对这个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不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参数的估计通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近几年,有学者尝试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二)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指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区和郊区、先进和后进地区等。例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别。
对于空间差异性,只要将空间单元的特性考虑进往,大多可以用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解决。但当空间差异性和空间相关共同存在时,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时新题目可能变得非常复杂,由于这时要区分空间差异性和空间相关可能非常困难。
探究空间差异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间扩展模型(1972)和回回参数漂移分析方法(简称DARP)模型(1982)。这时,空间差异性表现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并以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作为辅助变量(称为扩展参数)。
y=Xβ ε
附图
模型(3)为以经纬坐标(Z[,x],Z[,y])作为扩展参数的空间扩展模型。同样可以以到中心区域的间隔作为扩展参数设计模型。
将模型(3)的第二个式子右边加进随机扰动项,则为DARP模型。E.Casetti(1992)进一步提出了贝叶斯空间扩展模型。
D.P.McMillen和J.F.McDonald(1997),C.Brunsdon
,A.S.Fotheringham;MartinCharlton(1996),提出地理加权回回模型(简称GWR模型)。
附图
(三)时空数据空间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时间维增加了描述的复杂性,但综合时间空间的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在经典的经济计量学模型中,这是综合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形。假如数据不存在空间相关,则可以采用PanelData模型。Anselin(1988)将似不相关(SUR)模型扩展到空间的情形,提出空间SUR模型。
三、应用远景及需要进一步探究的新题目
(一)在中国的应用远景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204-01
角膜溃疡是临床上常见病,如能及时治疗,一般愈后较好,但往往时间较长,视力恢复不理想。我科自2009年以来收治了5例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的病人,在进行常规抗炎治疗的同时,行大剂量自家血清球旁注射,同时用自家血清每日六次点眼,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一般资料患者女48岁,右眼因眼红 ,肿,疼六个月,门诊以右眼前房积脓性角膜溃疡“收入院。患者一年前三叉神经麻痹导致面瘫,并有轻度的更年期综合征。入院时眼科检查:视力为手动/眼前,眼睑闭合自如,结膜充血(+++),角膜染色(+++),角膜有大片溃疡,达角膜深基质层,溃疡低部凹凸不平,后弹力层皱褶明显,角膜知觉消失,前房有1-2MM月牙形积脓,周围角膜浸润,局部有粘性分泌物。
1.2 方法在进行常规的抗炎治疗的同时,有1-2ML自家血清球旁注射,并自家血清每日6次点眼治疗。
1.2.1 血清的制作在静脉给药后,抽取静脉血,抽血前2-3小时让患者喝500-1000ML温开水,一次最少抽取10ML血,置入无菌试管中,静置20分钟后离心,无菌冷藏血清备用。
1.2.2操作方法:患者取半卧位,头部固定。用2%碘酒和75%酒精消毒下睑缘至眶下缘周围皮肤,操作者消毒双手。无菌注射器抽取血清1~2ML,嘱患者眼睛向内上方注视,保持眼球不动,在眶下缘中1/3交界处经皮肤垂直刺入,沿巩膜弧度向后推进1~1.5CM,缓慢注入血清,隔日一次。注射毕用手指隔着无菌纱布压迫针眼入2~3分钟,以减轻组织肿胀防止出血,然后无菌敷料遮盖。同时自家血清每日六次点眼。
1.3 结果经1周治疗后,右眼混合充血(+),溃疡面缩小1MM*2MM,角膜浸润面缩小限于溃疡面周围,角膜后弹力层皱褶消失。前房积脓消失。右眼视力0.4,痊愈出院。
2 讨论
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是由于三叉神经麻痹所致角膜营养障碍而引起的。血清主要含多种蛋白质,肽类能够促进细胞的生长和修复,为角膜提供营养,从而促进角膜上皮的愈合。由于本病病情特殊,患者有更年期综合征,三叉神经麻痹引起的面瘫及角膜感觉消失,对此病人的精心护理是不可忽视的。
2.1观察病情变化,防止角膜溃疡穿孔①观察患眼分泌物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角膜溃疡的大小及深浅,及时通知医生。②避免头部用力,防止溃疡穿孔。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不可用力挤眼或揉眼,夜间入睡时为病人戴眼罩,防止意外用力而击伤眼球。预防呼吸道感染,训练病人控制咳嗽和打喷嚏;并鼓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防止用力排便时导致眼内压增高。
2.2 进行各项操作时都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在行球旁注射时操作者必需消毒双手,并严格消毒注射部位的皮肤,防止交叉感染;每次点眼前,用无菌盐水浸湿棉签,按顺序清除结膜囊内、上下眼睑和内外眦的分泌物,更换棉签后轻轻沾去角膜溃疡面上的假膜,再将血清滴入角膜上,做到及时、准确、动作轻柔,切勿压迫眼球,防止角膜穿孔,内容物脱出。并嘱患者头稍偏向患侧,以防血清、泪液流入健眼造成感染。点眼后予以眼罩遮盖,以利于眼部休息和血清的吸收。
2.3 心理护理由于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病程较长,患者缺乏对本病的了解,担心患眼失明而情绪低落、忧郁。对此我们耐心、主动、热情地与病人进行交流,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成功的病例。使患者消除焦虑,对我们产生信任感,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2.4 健康教育向病人讲解神经营养性角膜溃疡有关知识,如角膜病重在预防,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用不洁的手及布揉擦眼睛等;指导病人多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脏、胡萝卜、蛋类等,多吃蔬菜、水果,以改善角膜营养、促进炎症的吸收。向患者宣讲有关注意事项,如咳嗽、大便时不要用力过度,不要突然低头,以防压力过大引起角膜穿孔。因为角膜无知觉,异物进入眼内不易感觉;也可因瞬目减少致角膜表面缺少津液,因此必须注意保护角膜。角膜溃疡的治疗不仅仅是依靠药物,保护角膜、重视和加强局部护理在角膜修复过程和愈合、防止溃疡再发生也起着重要作用。⑴出院后要继续用药1~2M周,戴角膜保护镜,定期门诊复查。
对于计量科学的精确性、绝对性的探讨由来已久,当前学术界的争论只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化。早在1939年,Keynes就指出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存在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理论的先验正确性问题00,二是线性假设以及滞后期与趋势决定的主观随意性问题,®三是计量经济学的结构不变性问题。认为这三个问题造成了计量经济学经济分析的局限。相对于凯恩斯,Lawson的观点相对来说比较极端,Lawson学建模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严厉的批判,认为当前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尤其是VAR系列模型在研究现实经济机制方面作用甚微,模型未获得关于经验现实的真正洞察,其预测结果不具备经验充分性。
而Juselius则更倾向于为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尤其是VAR系列模型进行辩护H,认为计量经济学本身不存在任何问题,只是在面对当前危机时应做一些转变H。并指出正确设定的、具有经验充分性的协整向量自回归模型可以实现这一转变15。作为计量经济学的拥护者,Hendry同样对计量经济学进行了辩护,指出虽然计量经济学方法确实可能会产生谬误回归,但这种谬误可通过检验进行回避与拒绝63;Hendry提出根据数据生成过程进行建模的理念,指出计量经济学应根据DGP过程进行经验建模,进而保证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
国内学界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持肯定态度,李子奈认为,从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的建立、估计与检验过程来说,其方法具有坚实的统计、逻辑基础,符合科学研究的发现过程67。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实质上就是回归分析,是证实与证伪、归纳与演绎、检验与发现、相对与绝对相结合的过程。并探讨了计量经济学模型政策评价、结构分析、预测与检验功能上的局限。洪永淼认为计量经济学模型面临三个主要问题:非重要因素的影响问题、观测数据问题以及样本外预测问题°8。但计量经济学理论本身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与全面,只是由于经济系统的时变性、不可逆性以及经济数据的缺陷导致了计量经济学的分析、预测没有物理学那样精确,这也是计量经济学与自然科学最大的区别。
那么计量经济学究竟是怎样的科学?它是否具有其自身难以避免的不足与局限?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就要从其模型方法的概率和统计学科基础进行探讨,从其表述语言、方法论及功用层面进行基础研究,以提高其应用研究的科学性,使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本文的研究目的。
二、计量经济学的语言分析:模型语言经济学表述的非充分性
经济学语言学转向引发人们对语言在经济分析中作用的广泛关注,进而产生一个问题,计量经济学的主要语言是什么?计量经济学语言具有什么特征?其在经济分析中又处于什么地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从什么是计量经济学的语言以及计量经济学语言的方法论地位来着手。
要探讨计量经济学的语言,离不开对计量经济学的界定及其基本分析结构的探讨。计量经济学是通过模型来表述经济现实的,基于统计、概率方法的模型构建是计量经济学经济表述的主要手段与方式,也是计量经济学进行经济研究与分析,以及作用于应用实践的基础途径。从学科的自我表述与实践应用两个层面来说,一方面,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是计量经济学这一学科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就是计量经济学的“语言”另一方面,从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分析结构来说,模型是计量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结构,是计量经济学描述、解释经济现实的主要手段,也是计量经济学进行学科表述与对外自我表达的主要途径,可称为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语言”。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既是方法又是语言,在计量经济学经济分析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经验实证的计量经济学,其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上来说是经验实证的模型方法,其语言也必然离不开经验实证的方法论基础地位,是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
那么,计量经济学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在经济学研究中处于何种位置?其经济学的表述充分性如何?是否能够替代自然语言?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明确经济学学科本质与计量经济学经验实证模型语言的方法论地位。作为社会科学的‘‘皇冠”,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决定其不等同于物理学这样的自然科学,同时人类社会也不等同于实验室。经济现实的复杂多变性,人性与人类心理的不可预测性,使得经济发展过程成为一个异常复杂的有机体,这些必然复杂化经济学的表述及其语言,单一的基于以概率和统计的模型语言难以完成这一任务。此外,从经济科学理论表述层面来看,经济理论并不必然由数学或统计学来证明。经济学的语言是多元而非一元的,数学、统计语言是经济学分析语言中不可替代一种,是“多元”中的‘‘一元”,但并不必然比其他语言更重要。当然,这也解释了计量经济学以概率和统计为基础的模型语言在经济分析语言中的地位。
计量经济学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是计量经济学科学化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同时也难以避免其自身与生俱来的方法论局限:
首先,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面临经济研究中价值判断理念的计量化问题。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对
①李子奈在他的‘‘计量经济学方法论的若干问题’,“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功能与局限”中均有提到这一观点。
经济现实的表述是建立在表示现实经济活动结果数据的概率分布假定基础之上的,模型语言对经济现实中不可度量的社会关系、政策和心理等价值理念的处理是通过主观假定赋值或虚拟变量来完成的。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对价值判断的这种表述稍显随意、主观,是不精确的;此外,很多价值判断理念难以通过统计语言或概率分布来表述。因此,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存在着价值判断理念计量化的问题。经济研究是以人及其构成社会的经济活动与关系为核心的,而这种社会经济关系的表述不仅是‘‘量”的统计,还包括‘‘质”的描述。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对经济现实的解释与描述是通过变量与现实经济因素的映射来完成的,因此,模型对经济现实的解释是建立在模型方程涵盖待解释经济变量这一前提之上的。那么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模型是否可以包含所有经济因素,也就是经济因素都可以通过适当量化的形式纳入模型语言的表述范围吗?答案是否定的。很多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中的政策、环境因素以及微观计量模型中的心理因素,都很难一一映射为计量模型中等价的变量形式。虽然虚拟变量是一种选择方式,但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虚拟变量通常是简单的‘二进制”,这种“是与否”的极端表述方式很难精确描述经济现实的渐变过程与渐变效应。
此外,即便勉强将价值判断理念通过主观赋值的变量进行计量化,还存在现实经济因素与观测数据统计方式的非‘‘一一映射”问题。很多模型表达的变量或符号在现实经济中有多个对应统计方式,而每种方式的选取都代表着不同的样本数据,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模型的估计结果。如探讨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时,涉及到国家开放程度这一政策理念及其模型对应变量的选取。究竟用什么代表开放程度,现实中选取模型样本数据时就涉及一个选择的问题,有的研究者将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的GDP占比作为一国开放程度的度量标准,有的将对外政策的颁布作为开放程度的度量。这种变量的选取通常以模型的估计结果是否更优作为条件,可以说这种选取模式是稍显主观随意的,并不具备严格的科学性。
其次,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难以完全取代经济学表述中的自然语言,一元的模型语言难以对经济学进行全面、充分表述。第一,能够表述经济世界的是语言性的词语而不是人为创造的符号、模型,计量经济学的模型语言并不比自然语言更接近经济现实,同时,经验实证的模型语言所描述的逻辑建构具有其本身的局限,不能完全取代经济学自然语言的使用。虽然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中的数学公式与统计推断过程本身也是一种话语,但这种“话语”本身也有语言问题,爱因斯坦指出“就数学定律指涉现实而言,它们并不确定;就其确定性而言,他们并不指涉现实”。数学哲学的观点展示出数学、统计的模型语言,作为一种经济学研究语言,其所构建的‘‘经济世界”并不比自然语言的更准确,也不比自然语言的更接近现实世界。第二,人们生活的世界是词语的世界而非函数的世界,对语言最重要的沟通与交流功能来说,经验实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作为交际语言并不具备足够的充分性。虽然其在统计推断与函数符号表达上具有严谨性与便利性,并因此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科学性,但对于语言最为重要的交际功能,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并未表现出任何超越其他语言范式的优势,尤其是在与公众交流时。用函数与符号表达的数学语言是自然科学的通用语言“对自然科学家而言,它就像过去拉丁语对学者一样,而对许多经济学家来说它不幸是希腊语”10,因之其模型方程与符号的表达范式可能更容易使人们感觉它只想通过深奥的数学让人肃然起敬,而不是更有助于交流。
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问题,不论计量经济学模型语言多么严谨、精确,也不可能做到对完整社会关系进行精确表述,这取决于计量经济学模型设定的非精确性与局部性,因为任何模型都不可能把整个社会复杂多面的关系全部纳入模型体系,无论从技术层面来说还是从方法论层面来说,这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计量经济学的数理基础:非精确数量关系的度量
由于计量经济学以概率和统计作为其学科的数理基础,其结论是基于样本数据(总体样本的一部分)的推断做出的,而非真实的针对总体样本进行的精确运算,因而其结论并非是确定的、精确的。而计量经济学中以概率为基础的随机检验的不对称性与非精确性、概率约化方法下统计推断的非确定性,都导致了计量经济学度量精确数量关系上的局限。
1.以概率为基础的随机检验的不对称性与非精确性由于观测值很少是现实经济中经济变量的真实值,因此随机模型的存在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随机模型本身由于其概率基础的非精确性以及两类前提假定的不对称性,使其模型检验的逻辑基础受到质疑;同时其概率基础的随机性,也严重削弱了随机模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