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产论文

妇产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妇产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妇产论文

妇产论文范文第1篇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接收的健康产妇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6.23±3.57)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0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4例,中学16例,小学及以下15例;研究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13±3.63)岁;分娩方式:剖宫产25例,自然分娩21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5例,中学17例,小学及以下14例;两组产妇年龄、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了解产妇及婴儿基本资料,对产妇进行常规知识培训并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研究组选择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进行整体护理,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与产妇建立良好关系,并对产妇心理进行评价,以此来制定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健康教育:选用宣讲、多媒体影像播放等形式对产妇进行产后注意事项教育,如饮食、性生活、自身清洁、母乳喂养以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以提高产妇掌握孕产知识的程度;③环境护理:营造舒适、安静且和谐的病房环境,以保障母婴睡眠质量。

1.3观察指标

采用SDS、SAS对产妇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定,有抑郁症状为SDS标准分≥50分,有焦虑症状为SAS标准分≥50分;统计两组产妇自身保健、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孕产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

研究组产妇孕产知识掌握率86.96%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SDS、SAS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产妇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护理是医院日常诊疗以及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产妇及婴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围生期对产妇予以科学合理的整体护理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得护理后两组产妇的SDS、SAS评分以及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两项结果,其中分析两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情况,可知研究组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为86.96%,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说明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对自身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以及新生儿护理知识方面掌握程度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在于,整体护理干预除对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外,其选择受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护理,可有效为产妇提供更为专业的孕产信息以及护理。此外,通过宣讲、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对产妇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即饮食健康教育、性生活教育、自我保健教育以及母乳喂养教育等产后注意事项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可有效消除初产妇产后的困惑和疑虑,进而实现提高产妇对孕产知识掌握率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两组产妇护理后的SDS、SAS评分情况,可知经护理后研究组产妇SDS评分为(36.57±2.53)分、SAS评分为(37.58±2.2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45.77±2.01)分、(47.76±2.65)分。该结果表明予以整体护理后产妇未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结果与郑巧玲等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在于,产妇产后由于性激素、社会角色以及心理变化给身体、情绪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变化,产妇可能会出现产后忧郁症,其不仅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对产妇及其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影响。整体护理干预及时地对产妇进行心理评价,并针对产妇的性格特点、心理状态等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可以为产妇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对产妇的不良心理情绪进行调节。

4总结

妇产论文范文第2篇

50起妇产科医疗错误过失环节分布,医疗技术不足是妇产科医疗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手术操作不当14例,28.0%;产前观察不力未能适时终止妊娠10例,20.0%;术前准备不充分3例,6.0%;术后观察不当4例,8.0%。其他原因病史询问模糊2例,4.0%;病例书写不合理3例,6.0%;医院管理疏忽2例,4.0%;责任意识欠缺5例,10.0%;漏诊、误诊7例,14.0%;见表2。

2、讨论

妇产科属于医院内风险较高的科室,如若产科病房护理中出现差错,极易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次研究结果显示,50起妇产科医疗错误年度分布,2010年8例,2011年11例,2012年14例,2013年17例,可见妇产科医疗事故呈逐年增多趋势;50起妇产科医疗错误过失环节分布,医疗技术不足是妇产科医疗错误发生的主要原因,其中手术操作不当14例,28.0%;产前观察不力未能适时终止妊娠10例,20.0%;术前准备不充分3例,6.0%;术后观察不当4例,8.0%。其他原因病史询问模糊2例,4.0%;病例书写不合理3例,6.0%;医院管理疏忽2例,4.0%;责任意识欠缺5例,10.0%;漏诊、误诊7例,14.0%。本次研究发现,妇产科病房诊疗错误原因主要为:①医患双方所了解的医学护理诊疗不对等,造成产妇及其家属对诊疗效果期望过高,如果产妇出现异常状况,产妇及其家属难以理解、接受,并将异常状况视为医疗事故从而与护理人员产生纠纷;②缺乏实际诊疗工作经验,对临床生理、病理产科缺乏足够认识,面对产生的异常情况无法及时辨别,从而延误处理时机;③行为不规范,妇产科诊疗工作相对复杂,医师行为不规范,造成产妇及家属对诊疗工作不满。针对上述妇产科医疗错误过失环节,要求:

(1)增强法制教育,提升医师法律观念。医师欠缺相应的法律观念,不懂法,面对一些临床诊疗操作仅根据临床经验而不遵守操作规程,造成各类医疗错误等的发生。妇产科医疗事故呈逐年增多趋势,其中由三生(实习医生、进修医生、研究生)参与诊疗过程引发的医疗错误最为明显[1]。由实习医生、进修医生展开的医疗活动及诊疗操作,受病史记录未得到上级医生及时签名影响,一旦发生医疗错误,将出现无证行医的困境,对医院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医院各级领导应注重对医护人员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培训,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推进《中国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加强对实习医生、进修医生以及研究生的管理工作[2]。

(2)提升诊疗技术能力。加强诊疗常规操作、技术原则力度,手术操作要求快、准、稳,降低组织损伤;对手术参与医师进行有效分工,积极配合手术执行者,确保手术有序开展。医师要密切关注产妇的体温变化,产妇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医师要及时采取保暖措施,输入产妇体内的液体要经过恒温处理等。医护人员要及时对产妇进行抽血,送样检验,和护理人员有效合作,查找产后出血原因及立即止血[3]。

(3)严格把握诊疗操作步骤。借助规范化的诊疗操作,严格的控制各项监管工作,有效的避免了各种不正规的诊疗操作,综合提升了医师的整体协调能力,保证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完善各个工作责任和工作操作方式,使得诊疗工作能够更加的人性化、有序化,保证优质诊疗工作的良好有序开展。

(4)熟悉沟通技巧。展开“优质医疗服务”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确保医师把握优质诊疗的内在含义,诊疗过程中透过建设以患者为核心,在一般的诊疗工作基础上,为患者添加更加人性化的诊疗服务理念,以此有效的开展诊疗工作,融洽医患关系[4]。和患者多沟通交流,了解清楚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并且及时的给予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有效的配合医师开展各项康复治疗[5]。

妇产论文范文第3篇

农村的一些患者甚至在查出疾病之后情绪高度紧张,不愿意到医院看病,即便住院也不愿意跟和医生、护士沟通,有的患者担心切除卵巢、子宫后女性特征消失,而产生焦虑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性疾病患者害怕婚姻破裂以及今后的生育问题等,容易出现自卑和抑郁等心理表现[2]。多数病人受到疾病与心理压力的双层折磨,患者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安慰。

2患者的隐私受侵原因

2.1缺少保护患者隐私权的法律

在我国,对患者隐私虽然有明文规定,但缺少在护理过程中隐私保护方面的具体法规,现有法律规定比较笼统,对于隐私没有明确的范畴,没有规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病人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3],缺少针对患者隐私进行明确保护的立法。这一法律现状使得护理操作中对患者的隐私保护缺乏法律依据。

2.2护士缺乏法制观念

护理人员与患者的隐私接触最多,是病人隐私的保护者,在执业过程中保护病人的隐私是护理人员的义务。在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必备的法律知识,因而对自己已经侵犯了患者隐私而浑然不知,或虽然已经意识可能侵犯患者隐私,但为了达到便于护理操作的目的则仍然未实施任何改正措施,没有将维护患者权利放在工作首位。研究表明,正由于我国以往不健全的护理管理模式才最终导致护理工作者对患者隐私缺乏必要保护,认为护理业务及技能培训是护理教育的重中之重,忽略甚至完全忽视培养法制观念。

2.3医疗机构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

病房中病床头及护理站均放有涉及患者姓名、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目的在于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均可准确掌握患者相关信息。随着患者隐私保护逐渐受到重视,目前部分医院改革后取消床头卡书写患者疾病诊断结果,但仍在护理站患者资料中醒目标出,方便护理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但绝大多数医疗机构中均设立开放性护理站,由于工作人员对上述资料未规范管理,使得侵犯患者隐私的情况时有发生。

2.4病历保管不当

患者住院病历涉及其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治疗方法、联系方式等多方面详细资料,甚至部分病历还将涉及婚史、家族史、传染病等特殊资料,尤其是比较隐私的信息例如月经、性生活等,如果护士缺乏对病历的保管,记录病历后随意乱放,就容易泄露病人的隐私。

3保护妇产科病人隐私的措施

3.1加强护士对病人隐私的保护意识

病人有权要求护理人员对自己的病情保密,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隐私权,医院也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保护患者隐私,临床护士首先自身应要树立良好的法律意识,将保护患者隐私作为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4]。以免病人在就诊时出现尴尬,让病人放心和医生进行沟通,避免出现纠纷[5]。

3.2注意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质量

在对病人问诊时一般会问及病人的人流、性传播疾病等情况,对患者有较大影响,故在对病人进行询问时应让其他无关人员离开诊室,避免泄露病人隐私而造成患者出现家庭与社会方面的矛盾、问题。

3.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工作

妇产科病人会存在羞耻及焦虑的心理,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时间多,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帮助病人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并进行疾病的健康宣教。进行健康教育时要讲究语言艺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也可以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宣教,对病人提出的疑问及时积极、有效的进行答复,使患者产生被尊重的感觉。

3.4护理人员工作时应保护患者隐私

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操作时态度要严肃,在对病人隐私部位进行操作时尽量给予病人一些遮挡,在进行导尿术时,对于能够活动的患者让其到操作室中导尿,无法自由活动的应利用屏风或者床间帘进行遮挡。在对患者诊治时要采取医生、患者、病室一对一的模式,避免病人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出现尴尬,消除病人疑虑,保护患者个人隐私[6]。

3.5改善诊疗环境

患者在进行医疗工作时,可将诊疗室、检查室、住院病房、手术室等特殊场所视为私人空间,除了在此进行的诊断、治疗、护理等相关工作的医生、护士外,其他人员(包括与本次诊疗无关的医护工作者)均无权介入[7]。保护患者隐私,努力完善医院硬件环境,例如提供病床间作为阻挡的布帘;挂号、收费等机构设置隔离带;提供及时有效的导医服务,就诊时尽量配备一(患者)对一(医生)私密空间;如医疗机构条件有限无法提供独立诊室,应设置相对独立的间隔诊区;独立诊区应设置不同规格以满足患者不同需求。

3.6加强病人资料管理

病历资料中包含病人的许多隐私,因此,保管好病人的病历等个人资料对保护患者隐私意义重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保管好病人病历资料,不得随意乱放,避免被他人查阅;不得在学术交流等相关会议上显示患者姓名,防止泄露患者信息,侵犯患者隐私权;书写记录患者的诊断卡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防止患者隐私泄露;同时要妥善保管患者的化验单、检查结果等,防止泄露患者病情其他相关隐私。

妇产论文范文第4篇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授课前设计贴近临床情境的“剧本”,并设置医生、护士、患者及患者家属等角色,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及简单的处理与护理,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1实践应用

妇产科教学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十分严格。在授课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准确地进行妇科检查、产科检查、正常接生等,但由于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如正常接生,教师就不可能将大批学生带入产房中观看正常分娩及接产技术的操作过程。那么如何使学生很好地学习分娩及接产技术的具体操作运用呢?情境教学法可解决这一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讲解了正常分娩期的临床经过及相关护理后,就可以安排一次情境教学,具体要求及操作规程如下。

1.1.1准备及引导阶段

在授课前,教师要先布置好模拟产房、模拟待产室;在授课中,教师创设情境:一位接近预产期的孕妇以“见红”收入院,但由于恐惧分娩而紧张不已,其家属也很焦虑,害怕孕妇和胎儿有生命危险,从而不停地催促医护人员检查孕妇和胎儿的情况,要求尽快进产房或手术室。接诊的医护人员十分气愤,大声训斥该孕妇及其家属。

1.1.2情境教学实施阶段

说明具体情境后,选出4~5名学生自由分工,分别扮演接诊医生、护士或助产士、患者及患者家属。“护士”或“助产士”首先进行护理评估,包括询问“患者”健康史、推算其预产期、给“患者”进行身体状况评估及心理社会评估,还包括全身检查,重点测量其血压和体重,尤其注意下肢有无水肿;腹部检查:测量宫高、腹围,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测髂棘间径、髂嵴间径、骶耻外径、坐骨结节间径;肛查:胎先露下降情况、宫口扩张情况。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护理诊断、制订基本护理措施。“接诊医生”需要详细进行问诊和查体,做出临床诊断,对护理评估结果做出判断,确定“患者”预产期;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做出判断,并判断胎心率是否正常,骨盆外测量结果是否正常“,患者”是否进入产程等。“患者家属”向“接诊医生”及“护士”或“助产士”提出一些疑问,进行健康知识咨询。然后展示矛盾发生的过程。

1.1.3讨论点评升华阶段

在角色扮演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医护人员”的行为是否恰当?如果自己是医护人员应该怎样对待患者及其家属?如果自己是患者和患者家属,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反应?“医护人员”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何种情况是将孕妇送进产房的指征?何种情况是进行剖宫产的指征?讨论过后,选出4~5名学生,按照讨论结果重新表演,然后让“演员”说出自身感受,其余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最后教师点评。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继续安排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2cm,由于逐渐加强的宫缩痛而哭闹不止,产妇家属不知所措,产程进展缓慢;医护人员进行监测、给予安慰,让产妇放松。再次选出4~5名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让其自由发挥,余下学生从表演中发现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接着教师点评。还可以继续增加情境:该产妇宫口开大5cm时出现胎心率异常、宫口开全但没有正确使用腹压等,仍找学生表演,然后讨论、教师点评。最后进行综合实践能力评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数占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1.2应用特点

1.2.1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真实地再现了临床护理工作中评估、检查、分析、护理、保健指导及医护患沟通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了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中常见疾病的表现,了解了临床中在遇到具体妇产科疾病时,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将平时枯燥乏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情境演绎的方式展现,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快乐而主动地学习妇产科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投入医疗事业的信心。

1.2.2变被动为主动

情境教学法摒弃了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以及临床实践能力,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因产生浓厚兴趣而主动探索、求知更多知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运用该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全体学生几乎都融入其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角,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与此同时,在情境中,学生会发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很重要,这样可以赢得患者的信任,自觉自愿地让医护人员检查操作。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即使是理论基础较薄弱的学生,也能主动认识和领悟到医护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良好的沟通与应变能力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

2结语

妇产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51.2±2.3)岁;其中手术患者47例,妇科肿瘤患者54例,其他疾病患者39例,并且已经将精神类疾病排除在外。其中冠心病32例、合并糖尿病36例、高血压27例。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两组的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模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应急措施。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具体如下。

1.2.1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技能的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使护理人员深入了解病区的环境和妇科的相关制度、职责和工作流程,掌握妇科病的相关特点,能够熟练地使用相关仪器,熟悉保养仪器的方法。完善和规范化相关妇科疾病的护理方法,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灵活地处理护理风险,正确地评估已经或潜在的风险。

1.2.2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

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患者解释术中的注意事项,倾听患者的和想法,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真诚地和患者沟通,多向患者提起此类疾病顺利完成手术后治愈出院的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治疗。使收费工作规范化,及时地进行欠款催缴,使用温和的表情,耐心做好向患者和家属的解释工作。

1.2.3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

向患者灌输相关疾病的知识,增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树立起患者的信心。以患者为中心,在进行每一项护理前都要耐心地解释治疗的目的、使用此药物的作用和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相关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护理失误率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4例)、护理失误率为0.00%(0例),患者满意度为95.71%(67例),住院费用为(0.6±0.2)万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29%(17例)、护理失误率为17.14%(12例),患者满意度为77.14%(54例),住院费用为(1.3±0.4)万元,分析结果可以发现,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失误率、患者满意度和住院费用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