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水准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改革

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设计、施工到管理等技术的进步和日趋完善以及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工程测量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我院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资源的整合,实践教学的内容有所变动。目前,实践教学任务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平板仪、全站仪等的结构和使用。测量实训项目包括:普通水准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角度观测,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导线测量,小平板仪测图,测定建筑物高度,极坐标法放样点位,建筑物放样,曲线测设,沉降观测,全站仪综合实训等。

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校内实训项目与企业需求脱轨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主要讲授测绘的内容和技能,而建筑企业需要的是学生施工放样的技能,这与教学要求相反、与工程实际需求相反。但这并没有引起制订教学计划和任课教师的重视,他们现在仍然用以往的教学大纲内容授课,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而现阶段并没有改进实训项目。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关的,现阶段教师在上课时以完成实训项目为目的,没有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实际任务,实训项目枯燥乏味,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3.考核重结果,轻过程

本课程在我院以试卷考试评定成绩为主,综合成绩偏重于理论,操作能力重视不够,实训只注重于成果的提交,而忽略了学生的操作过程,这使得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过分重视实训数据的计算,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现象。

4.仪器设备需进行更新

工程测量实训室部分旧仪器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施工需要,如:DS3型手动水准仪与DJ6型光学经纬仪,在对点、读数与记录时特别容易出错,现在的施工现场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仪器,随着科技的发展,施工中常用的先进仪器应进入课堂,这些仪器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

1.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新旧仪器的更换,虽然及时调整实训项目,但与企业所需有一定差距,针对这些差距,学院组织专业教师编制符合人才市场要求的实训项目,主要增加全站仪施工放样、工程识图放样、沉降观测、GPS项目等项目,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轨。

2.加强校企合作

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场所,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学生,师生共同参与到工程实践中,消除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脱节。同时,校企合作开发实训项目,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这样对学院仪器设备的引进也起到了导向作用。

3.建立稳定、规范的实训场地

为检验学生的实训成果,建立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建筑物定位放样、曲线施工放样、土石方计算等符合测量规范的校内、外实训场地,既保证了学生的安全,也保证了实训的效果。

4.改革考核方法

针对工程测量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我院应对该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以下调整:平时成绩占20%,实训成绩占50%,笔试占30%,在考试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应用测量知识的能力。这样的考试方式,即注重了学习的过程,又考虑了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教师应是双师型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即高学历和高技能。

以上是我对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探讨。实践教学改革最终目标,必须以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通过艰苦努力,不断创新,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玉国,海然.“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国电力教育,2010(3).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测量;实训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228-01

《工程测量》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理论知识,又要求学生掌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各项操作技能。特别是近年来,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探索工程测量实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工程测量实训教学体系的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将工程测量实训教学分为:

课堂实习、课程实习、技能强化训练及顶岗实习四大块。课堂实习是指结合课程所讲内容进行的实习。如:讲完往返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计算后,就要进行往返水准测量的实训,实习一般为三人一组,香菇协作,轮流观测。课程实习主要是在课程结束后所进行的实习,包括普通水准测量实习2周和施工测量实习2周。测量技能强化训练,是在校内测量实习基地进行为期4-6周的综合实习,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当中,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实习,要求学生到用人单位,在用人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从事技术员的外业及内业测量工作,以实现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零距离结合。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工作做好准备。

二、工程测量实训环境的建设与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院骨干院校的建设与发展,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被评为中央财政重点扶持

专业,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境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训条件、实训设施得到了根本改善。工程测量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包括测量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三个方面。

2.1 测量实训室建设

在实训室建设中,走“校企合作”之路,由中铁三局、山西天测绘有限公司、黑龙经

省地质勘察所、南方测绘有限公司捐资和学院自筹共同建设有“常规测量仪器室”和“数字一体化室”。常规测量仪器室拥有经纬仪、水准仪、罗盘仪等常规测量仪器百十台套;数字一体化实训室拥有全站仪20台套、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双频实时动态测量仪GPS RTK5台套、精密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扫描仪、绘图仪及各种数据处理软件等先进的实训设备。实训室建设保证了高水平创新型实训项目的开设。

2.2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建成有校园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平面控制网按照“从高

级到低级”的原则,布设一级导线网,在此基础上加密形成图根级导线网;高程控制网亦分以及布设,首级为四等闭合水准路线,在首级的基础上内插形成等外水准路线。网形的设计和网点的布设可以满足学生模拟工程实际进行实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与省内外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和合作,以签订协议

的形式,在全国各地建成一批满足教学和生产、科研需要的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如:中铁三局集团有限、中国铁建、哈尔滨铁路局、黑龙江省地质勘查院、南方测绘有限公司、山西天测绘有限公司等。遍布全国各地的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满足了历届学生毕业综合生产实习的需要,同时也为工程测量顶岗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要提高实训教学质量,仅仅靠先进仪器设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高素质的、创新型的实训教学队伍,因此要将实训教学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聘请或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师傅”,来改善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高素质的实训队伍,除了具备优良的业务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如事业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等。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对我院工程测量实训的教学研究水平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工程测量实训考核的改革---量化评分

实训成绩的评定不像理论考试那样有标准答案和严密的评定标准,难以量化评价。目前许多教师评定学生实训成绩,还停留在定性评价上,及时给出定量分数,也多半是主观评价,存在难以避免的弊病。如何公正客观地评价和反映学生测量实训课程成绩,是老师和学生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我院在总结历年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实训成绩的量化评分。

4.1 量化评分指标的建立

工程测量实训教学量化评分指标的建立,是实现实训量化考核的基础,量化评分指标共有四大项:实习表现、完成任务情况、实习报告、技能考核。每一大项再细分,涉及到出勤、安全、纪律、组员合作、工作进度、技术方案、数据处理、图纸绘制、成果精度、仪器维护与保养、实训日志、各项操作技能等。

4.2 量化评分方法

在评分过程中,让学生参与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实训评分时指导教师先根据各组组长任务完成情况和实习报告情况各占50%的评分方法,得各组组长分值,然后各组组长之间按照上述内容进行互评,最后得出各组组长的最后成绩;然后由各组组长对本组各组员进行评分,接着由非本组长对该组各成员评分,得出每个组员的评分成绩。整个评分过程,本着民主、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始终跟踪监督指导。

此外,技能考核也与职业技能鉴定与考证制度接轨,我校将高级工程测量工的考核标准作为学生实训技能考核的标准,对学生逐一进行考核,得实训技能考核分数。考核合格者,发给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合格证书。对于考试不合格的学生,继续安排补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种考核办法,给学生创造了较为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能力训练创造更多机会。

总之,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实训教学改革,必须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提高学生就业率。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2] 王汉雄,王嘉慧.《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J].矿山测量,2007,(3).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工程开工前,踏勘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合同、各种工程施工图纸、规范等,认真审查图纸,编制施工测量方案,进行施工区域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将有关控制点及资料向作业班组进行书面技术交底。进行基础开挖前的原始地面高程测量,以便在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土石方工程量的计算。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物定位测量、轴线和高程放样及传递、基础施工测量、墙体施工测量、竣工测量,同时在各测量工序间及时进行班组验收及监理报验,并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及时进行工程测量资料归档,确保安全、文明、环保施工。为此,课程考核应该紧紧围绕完成上述典型工作任务所须的测量技能,以技能培养为目标,将技能培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充分发挥考试在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导向作用。同时在考核过程中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充分调动测量教研室十余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刻苦认真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

本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职业岗位平台课程,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大一下学期进行,采用我院自编教材,96学时,采用理论讲授与课内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其中理论讲授一般安排56学时左右,按顺序讲授初识测量工作、场区控制测量、施工场区测量、定位测量、施工测量、变形测量、竣工测量等7个单元。课内实践紧随理论教学,主要安排了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闭合路线水准测量、场地原始地表标高测量及土方量计算、微倾式水准仪检验与校正、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DJ6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DJ2测回法观测竖直角、DJ6经纬仪检验与校正、直线定线及钢尺量距、光电测距仪量距、全站仪闭合路线导线测量、使用经纬仪、钢尺进行点位放样、使用全站仪进行点位放样、建筑物定位与轴线放样、点位高程放样等项目,课时在40学时左右。测绘技能的培养,应贯穿于上述课程教学活动中。理论讲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自编教材、工作单和教学资源库实施教学,课内实践项目应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测量实训室、风雨实训室、测绘工学结合电教室和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室、工程实际现场进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真实的任务及作业现场进行测量施工方案编制以及工序质量验收检查,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改革也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结合近两年来在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的教学实践总结出“理论+技能”,日常仪器技能与期末结业技能考核相结合,理论统一命题、集体流水评卷的教考分离模式。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分为以下两部分。

2.1理论考核

理论统考试卷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统一命题。理论试卷的命题前三题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注重对测量基本概念的考查,后面三题简答、计算、实践操作题则注重对测量原理及方法的理解,测量数据的内业处理、测量仪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理论考核安排在学期末统一进行,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0%。试卷由教研室老师集体流水评卷,共六大题,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大题的批卷。

2.2技能考核

技能考核实行日常考核和课程结业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2.2.1日常技能考核

日常考核的项目结合平时课内实践项目进行,考核项目及分值见表1。日常技能考核占总成绩15%,主要以平时学生工作单完成的质量和对自己成果的答辩结果作为考核依据,结合学生日常出勤、学习态度和主动性给出日常考核成绩。日常考核的真正目的是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实行日常考核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业余时间结合课程进度随时向测量实训室借取仪器进行练习,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日常考核还结合学校、学院每年的测量技能大赛,“鲁班杯”技能比武等活动展开,真正实现职业教育有大赛的生动局面,在竞赛中不断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素养。

2.2.2期末结业技能考核

期末结业技能考核是对学生一学期以来课内实践及平时练习的检验,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的两周内进行。期末技能考核共分三项:DS3微倾式水准仪闭合路线水准测量;DJ6光学经纬仪闭合路线角度测量;拓普康全站仪平面点位放样。技能统考分数占总成绩45%。

(1)技能考核组织及考场、时间轮次安排。

水准仪场地、经纬仪场地、全站仪场地各由测量教研室3名教师负责组织考试,共9人,编号为T1、T2、T3等。同时对建工学院13级应参加考试的700多名学生按班级抽签顺序重新分组编号,以字母A、B、C等分为考试大组,每个场地由一组36名学生同时考试,又分为3个小组(例如A组学生又按小图1考场布置组编号为A1、A2、A3等),对应三位监考老师。每位老师每一轮负责本场地本组内12名学生的监考,其中学生按3人一组。每项比赛时间均按30分钟计,到时应立即停止考试,换下一个人进行操作。每位老师所监考的12名学生本项目的考试应控制在2小时能完成,之后再进行转场进行下一项目的考试。每位考生按小组号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找自己的监考老师进行三个项目的考试,三个科目均考完之后方可离场。

(2)技能考试题目。

由教研室专门编写“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电子稿提前一个月发给各个班级,并督促学生提前向测量实训室借仪器,严格按照考试标准练习仪器操作。学生平时练习时按照考试科目内容每三人一组领取所需仪器及记录表格。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按小组可分别领取:水准仪(及1架腿、2水准尺)一套;经纬仪(及1架腿、2测钎)一套;全站仪(及1架腿、1带尖棱镜头、4木桩、1手锤、另带1单棱镜组及架腿)一套。平时练习为不影响正常教学鼓励学生周末借,下周一提前向实训室还仪器。

(3)技能考试阅卷及评分标准。

技能考试作业内容及限差的规定由“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能考试大纲”给出。监考老师依据标准答案及限差要求现场阅卷给出分数,具体量化打分按下述标准执行:①水准仪科目。双仪高法共3段线路,每测段观测方法正确,测段高差符合限差规定得3分,求得线路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各测段闭合差平差分配改正正确得1分,求出各待定点平差后高程得1分。即3测段每段按5分计,总分15分。②经纬仪科目。一测回闭合路线角度观测,共三个测站,每测站所测角度观测方法正确,测站角度值符合限差规定得4分,角度闭合差符合限差规定,平差计算结果正确得3分,共计15分。③全站仪科目。极坐标法平面点位放样,放样方法正确,点位精度符合限差规定,在规定时间内放出4个点得15分、3个点得12分、2个点得9分,1个点及以下得0分。最终成绩按班级统计成《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成绩统计表。成绩表中分项给出日常技能成绩、期末三项技能成绩、理论成绩五部分。除日常技能成绩外,其余四个分项哪项成绩不超过及格分,均必须进行补考,补考可以进行多次,直至每项均及格为止。最终给出每位同学的综合成绩评定。

3《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课程考核改革效果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施工测量 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高速铁路因其安全、舒适、快捷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大多数中国居民远足的首选交通方式。高速铁路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驰骋于华夏大地,修建高速度、高精度、高平顺性的中国高铁,是我们铁路一线建设者执着追求的目标。《高速铁路施工测量》 课程作为交通类高职院校高速铁路技术专业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在校学生的主修科目之一,该课程是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高铁铁路迅猛发展和高铁施工测量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的社会背景下,根据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一门实用型及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课程。结合本人近几年对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的教学实践,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2 更新课程内容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蓬勃发展的新世纪。随着高速铁路速度的一次次提升,高铁测量新技术和新仪器的不断涌现,这就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极强的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因此,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现代化人才。

课程内容是落实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已有的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教材,要么针对本科教育编写,要么内容有很多跟不上目前高铁测量技术的发展状况。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钻研教材和认真备课的同时不断加以完善,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我国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是按照切线上的转点和曲线上的交点、副交点来控制线路线,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桩点主要有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副交点。这种采用定测中线控制桩作为施工单位的线路平面测量控制基准,存在极大弊端。一是实际工作中,由于设计单位线路定测的测量精度很低,施工单位要对误差的调整、曲线的调整等做大量工作。二是工程开工后,这些中线控制桩均不复存在,铁路的平面测量控制基准也就不复存在,这为后续的测量工作及线路竣工和运营阶段的线路复测造成极大麻烦。现在铁路设计不再采用传统的铁路测量方法,设计和施工单位普遍采用全站仪或GPS测量技术进行线路的定测和施工复测。勘测、施工放线均使用CP I、CP II平面控制点或加密控制点来测设理论中线,中线控制桩已不再作为勘测、施工放线的控制基准。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或GPS_RTK进行放线,中线桩是从CP I或CP II控制点上用极坐标法放线,现场放出交点或副交点对施工测量已经没有作用。极坐标法放线的误差不会积累,中线桩的误差不影响中线测量的精度,不必进行中线桩的贯通测量。为了验证中线桩的可靠性,采用不同控制点用极坐标法放线进行验证。因此,任课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重点讲述极坐标法或GPS_RTK放线的原理并安排实训课程加深学生对此原理的理解。

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要求高、轨道平顺性要求高、运营检测周期长,因此采用勘测设计控制网、施工控制网、运营维护控制网合为一体的“三网合一”

控制测量技术。任课教师在讲授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内容时应按照高速铁路测量新标准执行。

3)高速铁路线路变得更直、曲线长度变得更长 高铁相对于普铁速度快了好几倍,所以曲线半径加大,缓和曲线加长。普铁的曲线测量由于误差会很大,将不能再适应高铁的需要。我们知道,曲线外矢距F=C2/8R式中C为弦长,R为半径。若按10m弦长3mm的轨向偏差(即用20m弦长的外矢距偏差)的轨向偏差来控制曲线,则铺轨时一个大弯道由几个不同半径的曲线组成,且半径相差几百米。由此可见,只采用10m弦长3mm(有碴)/10m弦长2mm(无砟)的轨向偏差来控制轨道的平顺性或许不构严密的,因此有人提出采用相对控制与坐标绝对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轨道铺轨控制。绝对坐标的应用涉及到全站仪坐标放样及GPS定点的大规模使用,我们将课程内容及训练方式进行调整,加强了全站仪和GPS的学习和使用。

4)由于高速铁路线路变直,曲线变长,同时为了保护有限的土地。在客运专线、高铁的建设中,桥梁和隧道所占的全线比重在加大。京津城际铁路有86%的线路建在桥梁上;武广高铁全线共有桥梁648座,总长度468公里,几乎占到线路总里程的一半,全线有隧道226座,总长度177公里。同时高铁的路基横断面加大,也使得桥梁和隧道的横断面尺寸加大。为满足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空气动力效应要求及旅客舒适度的要求,隧道断面净空有效面积达到100平方米,施工开挖断面达到160平方米。这些要求我们高职铁道工程类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桥梁和隧道的施工测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都是我们要更新和关注的问题。

5)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定位基本位于施工一线,因此,在加强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制定同步的实训计划,如平面控制测量实训、电子水准仪二等水准测量实训、智能型全站仪实训、GPS测量实训等与本课程理论内容和高铁施工一线所用测量技术紧密联系的新仪器操作课程。

3 改革教学方法

教育是一种充满了辩证法的科学,又是一种带创造性、艺术性的事业。一所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主要决定于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方法的水平。

为了提高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多媒体课件、现场演示、观看视屏等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高速铁路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是按照CPI、CPII、CPIII的顺序分级布网测量的,其控制网的布设、测量、数据处理等既相互联系有各有特点,采用多媒体手段能展现其测量过程中的前后联系,是现场需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过程在较短时间展示出来;又如。CPIII测量是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的新技术,无论使用现场演示或教学录像都不能准确突出放映其测量细节和关键步骤,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清楚地将其测量的原理、方法、过程和细节叙述清楚。

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有些内容不仅需要讲述其原理和方法,还需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其要点。例如高速铁路轨道施工和轨道精密测量交替进行的现场实况录像,才能直观地认识到轨道精密测量时配合轨道精调施工的关键所在。

4 体会与建议

中国已经进入高铁时代,一方面,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持续进行,我们正在面临又一次新的变革,从事高速铁路施工测量课程教学的任课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及时关注高铁发展最新动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才能在教学中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随着高铁测量新仪器的出现,任课教师还需将GPS接收机、自动测量全站仪、电子水准仪等新仪器的使用及其数据处理作为重点内容,同时新增轨道精密测量的内容。高速铁路施工测量是一门要求任课教师对测量学基础知识掌握既深又广的一门学科,想要教好这样一门课程,任课教师还需传授坐标系转换,高程归化等属于大地测量学的知识,以便学生更深入的对此课程进行系统认知。

[参考文献]:

1.《新建时速度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下),铁建设[2007]47号,铁道部,中国,2007.

水准测量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测量学;实践教学;行业需求;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42.3;P2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150-02

测量学是规划设计类、土建工程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些非测绘类专业的学生后期专业课程学习中,所掌握的测绘技能将成为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的有力辅助工具。测量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决定了除讲授必要的理论外,教学上更应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与技能的熟练性。测量学的实践教学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巩固课堂理论教学成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在测绘技术、设备快速更新换代的今天,提高测量学实践教学效果,很多教学一线的教师进行了总结和创新[1-3]。其中,教学与行业需求关系的研究是热点之一[4]。根据近年来在测量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改革实践,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特点,本文总结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联系、结合形式与存在问题,希望为测量学课程标准的制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以及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提供借鉴。

1 教学内容应与行业需求结合

测量学作为部分非测绘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其知识技能的基础性,而忽视其专业的方向性[5]。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决定了测量学课程对不同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测绘理论及实践能力要求不一样。测量学课程如果按照相同课程标准来培养学生,显然不能满足各专业后期专业课程的要求,测量学也就起不到专业基础课程对核心专业课程的支撑作用。因此,测量学课程在教授通用性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增加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的教学内容,在测绘基础与专业应用之间搭建通道。搭建通道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测量学教学与这些专业所属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起来,让行业需求来指导教学的方向和深度,而不是站在远离社会行业需求的角度上臆断人才培养的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们在测量学教学内容上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构建。在讲授传统测量学内容,如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导线测量等基础模块后,根据行业不同,构建了不同的专业模块。比如,对规划设计类的专业,规划设计的对象是土地,学生掌握的测绘知识与实践技能是为了解土地的地形地貌特征服务的。因此,学生重在制图用图,需重点掌握小区域大比例的地形图测图,以及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景观分析。土建工程类专业的测绘对象主要是建筑、桥梁等工程实体,如果还是以测图作为其学习的重点的话,将会严重阻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6]。因此,土建工程类专业在测量技能训练上侧重于坐标放样、土方计算、变形监测与竣工测量等内容。

2 测量学实践教学中行业与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2.1 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方案都是由教学方来制定的,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的联系度不够,培养出的人才难以直接满足企业的需要。应用型的本科院校应改变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模式,将人才培养规格的决定权归还给企业。对于非测绘类的专业的学生,今后在本行业中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测绘技能,企业最具有发言权。组建由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教师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一起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一起制定课程标准,以明确通过教学过程后,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将具体的行业要求与教学过程相统一起来,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2.2 校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通常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实践教学场所多限于校园。由于校园地形简单,建筑布局工整,与城市、乡村的实际地物地貌有较大差距。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学的实习实训并不能达到效果。但是,仅依靠学校在校外建立固定的测量学实习实训场所,对于一门课程而言,从成本和效率的角度而言是不合算的。近年来,我们通过与当地测绘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既解决了学校测绘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的问题,又帮助企业解决了测绘人员不足的问题。对测绘企业而言,由于某项工程的需要,在特定时间段内需要大量的具有一定测绘技能的工作人员,难度较大。这个时候可以利用学生实习实训的时段,让其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去,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在帮助企业完成测绘项目的同时,学生得到了锻炼,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校企双方实现共赢。

2.3 校企合作举办测绘技能竞赛 通过测绘技能竞赛,可以提升学生参与测绘工作的兴趣,获得成就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的目的。在竞赛组织上,企业的参与不仅是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最重要的是可以把先进的测绘技术手段传递给高校。对于学校而言,技能竞赛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有益的补充。一方面是对学生测绘技能的检验,提升了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另外也为行业与学校之间搭建了教学交流平台。

2.4 将教学与学生创业培训结合 测量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绘项目中,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激发。他们不仅提高了运用测绘理论的能力,也提高了操作技术及解决测绘问题的能力。同时,测绘项目管理能力也有了显著提高。在此基础上,部分学生开始转变就业观念。有一些学生在毕业后选择自己创业,开办测绘公司。目前,安徽科技学院已经有学生成立了自己的企业,并申请测绘资质,开展测绘业务。在开展业务的同时,开始为低年级的学生提供培训实习的机会。这种“传帮带”的形式要比形式单一的创业培训生动得多,有更好的说服力。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认识上的问题 “应用型”的本质就是职业,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7]。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必然刻上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的烙印。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坚持需求导向,推进需求传导式的改革,深化校企合作,促进高校科学定位,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这就要求我们摆脱过去那种定势思维,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理念,将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从传统的本科学术型人才培养,转变为高素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

3.2 实习计划安排上的问题 工程项目在时间安排上,通常具有急迫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项目少则几周,多则1~2个月,而且项目工期不确定。因此,学生参与到企业项目中,势必会造成工程项目时段与教学时间相冲突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制定动态的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习周的办法予以解决。将多门课程的实习加以集中,形成具有1~2个月的综合实习期。根据学生在企业从事实际工程项目的时间长短,在校内实习任务的安排上提供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构建企业实际工程项目与校内实习相结合的,具有动态特性的,内容上互补的实习实训方案。

3.3 实践教学考核问题 实习实训效果的考核是测量学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实验课程的考核不同,实习实训更贴近实际工程项目。因此,实验课程注重的是过程性考核,实习实训则是要注重成果性考核。在企业中完成的实际工程项目,可以将工程验收的情况与企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标准。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操守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教授,而只能通过自身参与体会的“软”知识技能。

参考文献

[1]马俊海,李秀海,冯守良,等.测绘工程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0,19(6):73-74,78.

[2]雷勇,王泽成.非测绘专业测绘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6):95-97.

[3]董春来,焦明连,周立,等.基于卓越测绘工程师培养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测绘通报,2013(11):117-120.

[4]李莉,强跃.校企合作模式下《工程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J].科学咨询,2014(1):104-104,105.

[5]简兴,张远兵.关于规划设计类专业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