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量房实训总结

量房实训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量房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量房实训总结

量房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房维护,问题,解决方法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机房都存在许多的问题,没有完全发挥其作用,有的甚至还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工作,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机房运行维护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电脑物理损坏问题。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机房大部分都是满负荷运行,因此机器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计算机的硬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如:接插件接触不良,键盘、鼠标等易耗品损坏显得更为突,更有部分机房出现鼠咬线路等问题。

2.电脑软件更新及系统损坏问题。任课教师经常在上课过程中要求增加或更新某个软件,而机房的教学任务较重,正常教学时间又找不出空闲时间来安装新软件,只有利用晚上或周末的时间进行安装及更新。同时计算机系统也经常出现人为损坏,极其容易发生文件被破坏而导致系统崩溃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考试任务。

3.感染计算机病毒的问题。高职院校中计算机机房一般都通过校园网连接到Internet,互联网上大量的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时刻威胁着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使得网络中一台计算机感染病毒便可以迅速地在整个网络中蔓延,使计算机现各种各样的软件故障,严重的可以造成硬件的损坏。这样对于计算机病毒的查杀,任务繁重且经常反复,严重影响着教学工作和考试任务。

以上诸多问题不但影响实验实训教学和考试任务的正常进行,还给维护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保证正常的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及考试任务。

1.建立故障机学生报修制度和任课老师软件使用情况登记制度。在以前的计算机机房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故障机不能得到及时维护,针对这个问题,学生实验实训时如发现自己使用的计算机有故障要及时报修,尤其最容易坏的鼠标和键盘的故障率明显降低。同时,任课老师也根据自己所使用的教学软件情况,及时汇报教学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以便及时排错及更新。

3.建立故障机维修登记制度及定时维护制度

我系机房有专门的实验实训教师,根据每天的学生报修登记表,进行有针对性的维护,节省了检查计算机故障的时间。实验实训教师对自己维护的计算机进行故障记录,故障现象及处理方法以及解决后的状况记录,这样可以总结故障维护经验。同时,规定每周五的下午为计算机机房定时维护时间,这时实验实训教师,能针对本周机房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护和安装、更新教学软件。

4.使用Windows Server中的组策略。用Windows 2003 Server建立域控制器,为本系的每一个学生都以学号建立一个域用户帐号,学生上机时必须以自己的学号登录到域中,这样机房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加入并登录到域中,所有的工作站都是域的客户端。这样就可以用组策略的方式,对客户端的计算机进行用户桌面禁止改动、U盘的禁用、防止用户访问所选驱动器、禁止运行指定程序、禁止更改IP地址、自动更新软件等功能配置,达到更好的保护计算机系统。

5.使用硬盘保护技术。要保证良好的计算机运行状态,保护硬盘的数据成为计算机管理中的最重要的任务,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硬盘中的数据不被破坏。硬盘保护主要分为软保护和硬保护。可以对硬盘采用软保护,即使用还原精灵来进行保护,在系统需要增加新的软件时只要增加还原点即可完成;硬保护通常使用硬盘保护卡,数据出现问题后硬盘保护卡在快速恢复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部分硬盘保护卡还有网络克隆功能,这样对软件的安装及更新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

6.应用防病毒技术。计算机机房连入互联网后,由于单机版的杀毒软件不能及时更新,目前我系采用功能强大网络版杀毒软件。其特点是:首先在服务器中安装服务器端,机房计算机上安装客户端;然后实验实训教师通过服务器的中心控制台集中管理、监控机房所有计算机客户端的防毒、杀毒工作;最后机房所有计算机杀毒软件的病毒定义随服务器端升级,不需要每台单独升级。另外还要以使用NAP服务,实现网络环境健康。

7.学生参与机房维护。针对目前机房现状,每年新生入学我系都会在新生班级中选拔出2至3名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又有一定计算机维护知识的学生参与机房维护。一方面,培养了学生,提高了学生素质,锻炼了学生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实验实训教师的工作负担。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学生不但能够胜任一般的维护工作,且在学生当中也起到了模范带头的作用。而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以后计算机技能及工作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计算机资源,只有高效的管理、维护好计算机机房,保证计算机的完好率,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基础。机房管理、维护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工作,总结管理、维护的经验,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计算机教学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廖信斌,浅谈高校计算机公共机房管理与维护[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刘丹,马同伟,孙冬,计算机机房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

量房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本课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刺激控制教学模式下存在两种性质实训课堂,分别为:机房实训课和机床实训课。机房实训课主要目的是仿真模拟,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在CAD/CAM中心机房实施探究式教学;而机床实训课则在校内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真实地加工出零件,并逐步达到精度要求,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现场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这两个性质的课堂从而也实现了整个项目加工实训的“六步”。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力图将教师技能原型传授给学生,形成他们头脑中的心智技能。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一些抽象、枯燥难理解的加工工艺和走刀轨迹,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则能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借助网络平台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二、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前先把每班学生按照每组4~5人和成绩优劣合理搭配分组,以便于学生学习、讨论。由专职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2~3名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某一个实训项目采用六步教学法来组织和实施教学。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项目任务所需理论知识点、项目中的疑点和难点、关键点;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内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决策: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填写相应的工艺、刀具卡片,并编写好数控加工程序;实施: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开始仿真加工,没有语法错误后再到真实机床当中输入程序,在单段校验程序后,再自动循环加工,进行首件试切;检查:首件试切好以后,进行工件检测,并进行工艺总结与改进,改进程序,缩短时间,检查改进加工后工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评估:通过个人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得到学生此项目单项得分,并现场展示出做得比较好的零部件作品。

三、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

1.教材选用本课程教材选用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岱力主编的《数控加工实训教程》。该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一个“用”字,但本教材仍然是作为一个参考书,以便于学生自学。除了自选教材外,教学团队及校企合作专家合作编写了校企合作校本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技术项目化教程》,教学内容及进程基本上与此教材同步。2.教辅材料本课程除了教材外还建设了丰富且精良的教辅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讲义、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任务书、引导文、评价表、案例库、项目库、试题库、试卷库、视频库、实训图纸、技能竞赛图纸、企业实际生产零部件图纸等。3.网络资源本门课程作为学院精品课程已建成精品课程网站,除此以外教师还提供信息,鼓励学生经常上其他专业数控加工网站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扩展思维。4.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多个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如表3所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保障。(五)校外实训基地根据数控专业培养计划及相关核心课程教学需要,我院与深圳富士康、鸿超准、奇瑞汽车、惠州华通、樟树金虎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为课程的教学创建了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完成职业素质培养、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四、课程改革

量房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机房管理;旧计算机管理;高职院校;三三制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数次的评估与检查、招生规模的逐步扩大与稳定,大多高校计算机在数量上不少,在配置上也呈现出“高、中、低”分布、且每个档次的配置相同、数量很多。由于计算机的软件版本不断更新升级,它对学生机的要求也在稳步提高。而高校计算机配置不高的机房就不能完全满足专业课上机的需求。目前,部分高校对设备陈旧、配置不高等问题机房是带病工作,“无为而治”,能有几台工作就几台工作。因为这些计算机的配件在市场上买不到,要是能有,价格奇高,维修性价高很低。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部分教学的效果。现就旧计算机机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加强该机房管理提出一些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一、旧机房面临问题的情况分析

(一)计算机制造成本下降快

随着中国制造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制造成本下降、人民富裕程度上升,学校新买的计算机在配置升级的基础上,价格也从原来的五千多降到不足三千元一台。另根据对本校学生的调查,现在学生80%以上的都拥有个人笔记本计算机,且他们的计算机配置都比学校现有的机器配置高。

(二)教学软件对硬件要求高

计算机的升级换代很快,相关的软硬件也在不断提升其性能,学校过去购买的台式计算机不能满足新购买软件配置。因为很多软件,尤其多媒体教学软件更新极快,而每次更新又需要更高的计算机配置才能运作,久而久之,计算机的更替速度远远赶不上软件的更新速度,所以需要及时投入新设备支撑教学。

(三)旧有计算机维护成本高

计算机的生命周期一般是5年,对已经超过5年以上的计算机进行维修成本高,性价比不高,且配件也不找。对于原有根据班级招生人数来设定的实训室规模,部分实训室已经出现了“上课时实训室计算机不能满足学生”的情况。即使上课前好好的计算机,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常常出现“蓝屏”,导致实训数据不能保存下来。

(四)软件大多是“B-S”架构

幸运的是,现在购买的软件大多是“B-S”架构。这种架构不需要对学生机有专门的安装软件要求,只有能上网就可以了。这种架构要求学校服务器运行正常就可以了。

基于以上原因,教师、学生都不太愿意用这样的实训室。这样的实训室也不能满足正常教学需求。但作为大多像学校这样的单位(国有事业单位)对旧资产(计算机)是不会轻易处理的。针对这样的问题?怎么样呢?在现有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本人的解决方案是“有为而治”。

二、旧机房创新解决方案与实践

国有事业单位对旧资产的处理是必须得到所属国资委的核准才可以报废的。这一流程走完是非常困难的。机会也是很难得的。笔者的解决方案的主导思想是实行“三三制”。第一,好的计算机放在一边集中使用,不影响正常教学;第二,有功能缺陷的计算机进行诊断并记录下来,并登记入册,如表1所示,对于少部分功能有问题计算机换上其它有功能缺陷的计算机的这块功能好的配件,以整合达到使用标准,投入正常教学,并更新表1的相应内容;第三,没法使用的部件组装成计算机准备报废,同时在表1中进行统计说明,并放置在仓库,准备国资委的报废。这种“三三制”的管理模式解决了以上难题,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的教学正常进行,并使得国有资产最大化使用;又保证了国有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理合法进行。

这种“三三制”管理模式具体操作是这样的。

第一,将学院原有相同规格的旧机房计算机(计算机是一批次的,型号与规格一样)进行整合配置一下,保证一个机房的计算机达到标准配置数。这就是第一种归类。它保证已有的教学正常进行。

第二,把剩下的计算机放在另一个机房,并对这些有问题的计算机进行统计,没有大问题的计算机换用另一计算机的好的配件,这样针对可以用的计算机进行重新有序布置,使得国有资产最大化使用。

第三,最后将有问题、不能使用的计算机暂时放在机房内,并标上问题及好的配件,同时在表1当中注意,准备给其它计算机提供配件。

第四,最后实在不能用的计算机(各个配件都是坏的)放到仓库进行资产核查,保证了国有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理合法进行。

第五,将机房内空下来的位置(第三、第四部分淘汰下来不能使用的计算机)将网线和电源准备好留给带笔记本的同学,给他们上网设置(按位置来定IP及DNS)。

第六,最理想的情况是,再给每位来上课的同学的笔记本,安排机房教学管理系统的客户端程序。

第七,最后一点,不可能每位学生都有笔记本,为了保证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各个学校可以结合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个机房留上部分数量的计算机供学生使用。

经过“三三制”管理模式调整后的旧机房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的教学正常进行,并使得国有资产最大化使用;又保证了国有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理合法进行。它很好的解决了以上类似国有事业单位的学校针对旧机房的改造问题。为了进一步使得高校旧机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也可以在具体管理模式上动点技巧、出点花样。

三、旧机房管理模式的相关技巧

(一)关闭徒劳无功的“自动更新”

由于有数据还原功能,在学生上机期间通过网上自动更新、自动升级或者自动打“补丁”等方式安装到本地计算机中的程序不能被保存下来。如果这些普通计算机所需要的功能不关闭,机房中一台计算机每天至小可能有1次会从网上下载升级数据或者“补丁”数据的行为,整个机房有数百台、数千台计算机都如此的话,每天网络上为了重复地下载这些数据,将会极大地浪费网络带宽资源。因此,机房安装的系统和相关软件都取消了“升级”和“云XX”功能,其中包括XP 和IE8 的“自动更新功能”,杀病毒软件、360 安全卫士、搜狗输入法的“自动升级”功能。由于不断会发现一些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漏洞”,因此还要取消360的“漏洞”自动扫描和“下载补丁”提示和“自动下载补丁”功能[1]。

(二)增加视频监控设备参与管理

原有的旧计算机在使用价值上,其功能不一定强大。但其当时价值高,目前市场缺少,一些好的配件可能还具体一定的市场空间。不过,最最主要的是,这些旧计算机使用时间比较长,整体机器非常脆弱,特别容易出现意外,从而影响正常的上课教学效果。

通过增加视频监控设备,加强管理意识,督促实训指导教师与机房管理人员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也可以从心理上让学生与任课教师加强对这些旧计算机的爱护,保证教学效果。这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课堂秩序的维持不但涉及到机房管理人员,也涉及到授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学校增加视频监控设备就是重视目前上机课堂秩序松散的状况,使机房管理人员和实训指导教师分工合作、责权分明,共同维护机房课堂秩序,以保证计算机正常使用,保证机房上课的效果。

(三)合理创建磁盘分区备份母机

由于学校计算机机房面向广大教师、学生,上机操作人员多而复杂,软件需求繁多,因此安装的软件多样化,相对于硬件维护工作更为频繁和重要。

进行软件维护应备有操作系统软件、各种工具软件、常用应用软件和程序设计语言软件。计算机安装各种软件前应合理创建磁盘分区,然后安装适合的操作系统软件,如:WINDOWSXP(教学)、WINDOWS 2000(考试)、WINDOWS 2003 Server(部分好计算机实训室教学用)等,将不同功能用的常用软件安装在同一分区内,这样可以方便保护、备份和恢复,提高维护效率。

在机房备份一台装好系统和软件的主机,平时不使用它,等机房的机器出现严重的问题时使用备份的主机作为母机,在进行必要的升级更新后,利用硬盘保护卡的网络复制功能来对各个被破坏的主机进行全盘刻录。如果机房机器的硬盘容量不大时,30分钟就可以完成刻录工作。刻录完成以后,通过保护卡自动分配计算机名和IP 地址,并重新启动所有接收端主机,接收端主机重启2次后就可以恢复正常。这样既简化了机房管理工作又提高了管理员维护机器的效率和质量[2]。

四、旧机房计算机最后使用价值

随着教学内容所需要软件的更新与升级,旧计算机将来会不能胜任全部的实验项目,但却可能用以开展某些“设计与开发型”实验和“研究与创新型”实验。因此,我们今后将探讨如何发挥旧计算机机房的余热,进一步开展一些旧机器“力所能及”的“研究与创新型”实验项目。将来的另一个工作是优化软件配置,我们认为目前的系统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只有对计算机机房实施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计算机实践教学环境,保证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利用率,为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机房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也要不断探索、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更好地为教学服务。高校机房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得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的高度重视,通过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解决,这样才能让机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

五、结束语

高校机房的管理与维护是一门综合的技术,作为机房管理人员,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大胆创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不断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应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办法取长补短,不断吸收、消化和运用新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才能加强机房维护力度,提高机器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保证机房管理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量房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 课程设计 教学组织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39-02

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建设评估中,教师的课程说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通过说课可以考察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程开发、设计与实施的能力水平。本人拟结合多年的企业数控加工经验及教学经验,探讨《数控加工实训技术》这门全实践性课程的说课设计。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课程

1.课程定位

《数控加工实训技术》是数控技术专业核心实践课程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培养能够从事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数控机床组装与维修等岗位,且能在校期间通过相应工种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高技能型人才。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机械制图》、《金属工艺学》、《公差与互换》、《CAD》、《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等,同步课程有《机械设计》、《液压传动》等,后续课程有《机床结构与维修》、《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能在看懂图纸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加工工艺,编制出合格的数控程序后,操作机床加工出合格零件。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工作作风和规范操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等素质。

二、课程内容设计及学时

本课程我院教学团队在仔细分析、研究了相应工种的国家职业标准和岗位任职所需技能后,开发出三个工作领域七个项目,共64学时的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教学内容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在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刺激控制教学模式下存在两种性质实训课堂,分别为:机房实训课和机床实训课。机房实训课主要目的是仿真模拟,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解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方法在CAD/CAM中心机房实施探究式教学;而机床实训课则在校内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真实地加工出零件,并逐步达到精度要求,这个课堂主要采用讲授法、演示法、现场操作法等教学方法。这两个性质的课堂从而也实现了整个项目加工实训的“六步”。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力图将教师技能原型传授给学生,形成他们头脑中的心智技能。

在教学手段上,强调多媒体,网络资源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一些抽象、枯燥难理解的加工工艺和走刀轨迹,如果在课堂上直接讲授,学生将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手段则能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借助网络平台能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和质量。

四、教学单元设计

教学前先把每班学生按照每组4~5人和成绩优劣合理搭配分组,以便于学生学习、讨论。由专职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2~3名实验指导教师针对某一个实训项目采用六步教学法来组织和实施教学。

资讯:教师下发项目任务书,讲解项目任务所需理论知识点、项目中的疑点和难点、关键点;

计划: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组内讨论零件的加工工艺方案,教师巡回指导;

决策:学生根据讨论的结果填写相应的工艺、刀具卡片,并编写好数控加工程序;

实施:学生运用仿真软件开始仿真加工,没有语法错误后再到真实机床当中输入程序,在单段校验程序后,再自动循环加工,进行首件试切;

检查:首件试切好以后,进行工件检测,并进行工艺总结与改进,改进程序,缩短时间,检查改进加工后工件精度及表面粗糙度;

评估:通过个人自评和小组之间的互评与教师评价,得到学生此项目单项得分,并现场展示出做得比较好的零部件作品。

五、课程考核设计

表2 课程考核表

六、课程资源建设与利用情况

1.教材选用

本课程教材选用了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朱岱力主编的《数控加工实训教程》。该教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一个“用”字,但本教材仍然是作为一个参考书,以便于学生自学。

除了自选教材外,教学团队及校企合作专家合作编写了校企合作校本教材《数控加工实训技术项目化教程》,教学内容及进程基本上与此教材同步。

2.教辅材料

本课程除了教材外还建设了丰富且精良的教辅材料,包括:多媒体课件、教案讲义、职业标准、课程标准、任务书、引导文、评价表、案例库、项目库、试题库、试卷库、视频库、实训图纸、技能竞赛图纸、企业实际生产零部件图纸等。

3.网络资源

本门课程作为学院精品课程已建成精品课程网站,除此以外教师还提供信息,鼓励学生经常上其他专业数控加工网站汲取营养,开阔眼界,扩展思维。

4.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本专业已建成与数控技术相关的多个实训室和实训中心,如表3所示。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确保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供了保障。

表3 校内实训基地表

(五)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数控专业培养计划及相关核心课程教学需要,我院与深圳富士康、鸿超准、奇瑞汽车、惠州华通、樟树金虎等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为课程的教学创建了产、学、研平台。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可完成职业素质培养、生产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网的形成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七、课程改革

1.拟在数控加工中心新建数控模拟与加工专业机房一个,这样就没有了课时的限制,仿真模拟加工好了的话就可立即上真实机床加工,缩短了准备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拟在数控加工中心再购买多台数控设备,改变现在的平均6~7人一台机床设备的现状,达到3~4人一台机床设备,从而提高学生的平均操作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3.拟再聘用、引进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4.拟再培训与进修现任教师。虽然我院数控技术专业专任教师皆来自于生产一线,且都有本科以上学历,皆为双师型教师,但在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机床改造上仍然有许多不足。

《数控加工实训技术》这门课程实现了课程设计岗位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方法与手段多样化、灵活化,教学单元程序化,教学资源丰富化,教学评价过程化、多元化。

[ 参 考 文 献 ]

[1] 邹完全.谈“说课”必备的五要素[J].内江科技,2010(9):190.

[2] 王艳莉,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说课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2(10):92-94.

量房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软件;项目实训;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1019102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西华大学软件工程特色专业项目(10TSZY317)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唐剑梅(1975-),女,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信息检索技术。

0 引言

作为校级特色专业,笔者所在学院的软件工程系近年来积极推进特色专业建设进程,设有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及移动软件开发3个专业方向。在西华大学特色专业建设基金的资助下,各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日趋完善。由于实践教学贯穿于高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1],软件工程学科和软件产业不断发展,以及全国对高素质软件人才需求量激增的形势下,针对软件工程学科实践性极强的特点,学校较大幅度地增加了实践类课程和环节所占的比例。“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近年来新开设的移动软件开发方向学生必修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实践课程,这门课将为培养更加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移动软件开发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更有效的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分组安排与项目选题、教师课堂讲授环节、学生实践实施环节、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

1 合理分组,严格筛选项目选题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此时学生已经学完了大多数基础及专业课程,移动软件开发方面也已经具备了Android平台下的开发基础。对于该阶段的学生来说,急需在大四的专业实习及毕业设计到来之前做好更充分的实战准备。因此,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移动软件开发项目的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及测试相关技术,能将之前学到的点状知识和技能集结到面,同时整合训练各种移动软件开发所涉及到的主要技能点,为学生将来从事实际的移动软件开发工作做好技术准备。本课程不再采用前期程序设计语言实训课所采用的单元式训练为主、综合训练为辅的方式,而是采用实战项目的方式,让学生完整地实现一个综合性的中小型项目。

在该课程的第一堂课上,由教师对整个课程的概况和目标进行介绍,并给出该门课程的进度安排,让学生了解整个项目实训流程。接着进行分组安排,采用自由组合的分组原则,要求每组2~3人,并推选一个技术和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为小组长。相对教师直接指派而言,自由组合的好处是各小组成员配合更加默契,课后的交流合作更易展开。而且学生中已有自发组织的软件开发兴趣小组,这样他们可以保持兴趣小组的组合来进行实训,更易于出成果。分组结果可能存在某些小组成员开发能力都较强,但某些小组成员开发能力都较弱的情况。对于较强的小组,可鼓励他们发挥创新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多在设计方面出新点子,在项目中大量使用新技术。课程结束后可鼓励其将成果用于参加一些竞赛,如Android平台软件开发大赛等。对于较弱的小组,则可降低对创新性的要求,建议他们选择一些注重基本技术的项目,即适于边学边练进而对技术的应用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项目,这样能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学生对移动软件开发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以便更好地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战经验。教师对移动软件开发中的几大技术进行介绍,提出实训项目选题要求(如要求不重题、要具备实用价值、要涉及不少于3个较大的技术面的综合应用等),并安排各小组根据自身的兴趣进行课后选题调研。

第二次课则由各小组作选题报告,汇报选题背景及意义,阐述项目涉及的主要技术面,其余各小组可给出建议和意见。这样既可集思广益,又避免了小组选题内容过于雷同。由教师进行审核和点评,工作量或涉及的技术面达不到要求的小组需重新选题,直至题目通过为止。教师要严把选题关,避免出现小组找寻现成源码项目抄袭的现象。

2 学生分阶段提交项目文档,进行阶段汇报

实训项目在规模和技术上应是企业实际开发项目的浓缩,因此要求是一个完整的项目。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规范,至少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编码实现、软件测试、进度控制、项目成果这6个工作过程,再根据具体情况,添加版本控制、文档书写、项目等工作过程,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企业项目[2]。结合移动软件开发项目的特点,以及各小组题目涉及的主要技术面,各小组可根据自身项目情况对项目进展进行阶段规划和裁剪。教师则按照所有小组都会经历的开发阶段收取小组提交的阶段项目文档,听取小组的阶段汇报,进而评估其开发进展情况。

题目确定后,课程内容分阶段完成,各小组需按阶段要求提交相关文档,主要阶段包括:

第一阶段:在完成系统背景及功能概述和需求分析后,提交需求规格说明书。

第二阶段:进行软件系统功能界面规划及总体架构设计,提交软件设计文档。

这两个阶段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完成。学生在这两个阶段同步进行开发前的技术准备工作,包括Android平台及Eclipse工具的使用,以及相关技术知识的复习等。

第三阶段:小组长分配开发任务,各成员分别进行自己所负责模块的实现与测试。此阶段持续时间较长,过程中要经历期中检查,各组需提交各模块的开发文档及已完成部分的代码。

第四阶段:进行集成测试,提交测试报告。

第五阶段:进行系统优化与改进。

第六阶段:程序打包。

第七阶段:教师验收项目,检查实训报告。

第八阶段:期末项目验收答辩,答辩通过后整理提交相关文档及代码。

教师事先通过学校的课程中心网络平台建好“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网站,将编制好的课程阶段进度表上传提供给学生下载使用,以便学生对整个课程安排心中有数。学生提交阶段成果也通过课程网站进行。

3 教师及时进行阶段总结及讲评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在3个阶段集中进行阶段总结及讲评。课程第一阶段完成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进行一次集中讲评,及时发现问题并要求小组整改,避免因需求分析阶段的失误而导致最终软件不合要求的情况发生。

第二阶段完成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提交的软件设计文档再进行一次集中讲评,以便及时纠正小组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

第三次阶段总结安排在期中检查后,在各组提交部分模块开发文档及代码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技术上的问题,对各小组项目开发中的典型性技术问题进行汇总及解答。虽然各组开发设计的主要技术面不完全一样,但仍采用集中讲评,目的是对用到相关技术的小组起到引导和提升作用,同时让未使用到该项技术的学生学习借鉴。毕竟各组项目涉及的技术面有限,因此应尽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和技术面。

4 强调课后不断线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课程总共只有48个学时,每周3学时,共16周,因此要想学生在如此有限的课时内通过这门课能有更多的收获,课后的继续学习必不可少。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各小组提出项目开发课后不断线的要求,对于各自完成的部分,各小组成员要尽量抽出共同的课余时间聚在一起继续完成。笔者所在学院的实验中心未被上课占用的机房对本院学生是免费开放的,这为各小组课余在机房继续进行项目开发提供了平台。

移动软件开发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更新很快,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采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术进行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也要在课后随时关注行业最新进展,保持对新技术的敏锐触角,也即课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了解和学习要不断线。

5 强调过程考核,注重答辩环节

为了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定规模难度软件的开发,除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个人授课能力和改进实训方案之外,还要有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和成绩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及时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3]。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通过任务来驱动学习的,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熟悉和掌握最主流的技术,因此有必要通过阶段性考核,给学生定期施加压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完成最终的实训任务。

在课程进行的一、二、三、四阶段,学生均要提交相关的阶段文档材料;在课程的第七、八阶段,学生将提交实训报告、最终的源码及相关文档。这些可作为教师进行过程考核的依据,教师可据此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考核。同时,为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操守的软件从业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纪律性也要严格要求并纳入考核范围,所以教师每次课上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考核。同一小组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其表现和承担的开发任务量给予不同的成绩评定。

6 结语

“移动软件开发项目实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集中训练和提高学生进行移动软件项目开发和设计的实际技能,是移动开发方向的核心专业实践课程。根据该课程的实际实施情况来看,本文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动手兴趣和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热情。但由于该课程为近年新开实践类课程,其教学内容也应紧随移动软件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所以其教学方法和措施目前还处于初探阶段,尚需持续不断地总结、改进、探索和创新。后续可考虑从两方面着手改进:一是与企业合作,引进真实项目进行实训[4];二是设计开发一个基于软件交付过程的平台,以便在软件交付过程的各个阶段,由教师设定学习任务、考核指标,通过学生提交的成果, 教师输入判定的各个项目成绩,然后由系统自动生成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从而改进实训教学手段[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王皖陵,吴光龙.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8587.

[2] 黄能耿.基于工作过程的软件实训项目设计[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2): 5961.

[3] 张必英,胡文.计算机软件校内实训过程的管理[J].实 验 室 科 学,2011,14(1):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