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以互联网为主要平台,我们可以收集到大量有价值的资源,并且还可以借助相机、录影机、手机等现代信息采集设备,采集身边的优质资源然后经过计算机加工将其应用于课堂。这种便利条件的生成,有效提高了教师教育思想与教学实施之间的保真度,使得教师能够将自己天马行空的教学设想变为现实,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学生角度来说,来源于经典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渐次步入美学的殿堂,来源于生活的优质资源可以引领他们打开发现美的眼睛,学会从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进而创造生活的美,装点美的生活。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看花灯》的教学,教师课前采集了有关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图片、文字介绍、范作等几种资料整合在教学课件当中。在上课之初就利用其中的视频、图片和学生一起回忆生活中看到的花灯,并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自己感受到的花灯特色,将学生已然发散开去的思维凝聚在美术课堂当中。随着讨论的深入,教师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发现花灯制作中所用到的美学元素。学生根据自己眼前展示的丰富材料,开始了发现和总结概括的学习探究。最终总结道“花灯形态丰富多样,但基本上都是生活物像的衍生和变体;花灯的色彩艳丽,以暖色调为主;其装饰可以是剪纸、挂坠等具有民俗特色的元素”。没有丰富的资源,就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眼睛,让他们拥有审美情趣,更不能引导学生感悟美学创造的基本原理。信息技术,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方便的资源展示平台,也不失为学生不断跃升的跳板。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也能帮助教师更加有效地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能够将形、色、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我们需要的气氛,结合教师的语言引导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有趣的“服饰”》的教学,教师设置了时装设计大赛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先采用多媒体展示了时装表演的片段,让学生感受时装设计艺术的特点,并将学生带入了“设计师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探讨时装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素。随着学生津津有味地探讨,他们基本形成了时装设计的理念——“采用色彩、质料、突出的形态等元素设计出有鲜明特征的服饰,夸张一点也无所谓”。随后,教师又出示了一些时装展览的情境图,引领学生“穿越”于世界各地的大型时装盛会,“取经”、“深造”、“寻找灵感”。之后,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创造。整个情境创设以一贯之,大量依靠了信息技术设备的展示功能和信息采集功能,将学生需要的信息整合到课堂当中,使学生情绪高涨的同时也树立了自主设计的信心。

3运用计算机绘画,培养创新精神

计算机绘画,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全新的美术创作形式,这也是将来美术创作行业发展的新的生力点。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计算机绘画活动,方便学生实现自己的创意,当然也方便了学生创新精神的生成和成长。一方面,计算机绘画软件操作简易,所见即所得;另一方面,计算机绘图拥有更加灵活的处理过程,便于学生修改画作。一些电脑制图软件还具备图片合成的巨大功能,如果将学生不同时段的画作或者照片等资源灵活组合,可以创造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比如,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九册《渐变的形》的教学,教师采用Flash软件教育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先通过教师机演示了一个圆形渐变为金鱼的绘画过程,以便学生掌握关键的技巧。随后,便让学生开始自己的创作活动。学生经过自己的摸索,绘制了非常丰富的渐变动画,比如“日升日落”、“花开花谢”、“哪吒出生”等,而且绘画所用的时间也不多。接着,教师又将学生能力拓向场景制作方面,还是借助教师机演示了使用图层功能的技巧,学生马上明白了自己可以在渐变绘画的背面绘制一幅场景,于是他们的绘画又活了起来。一堂课结束,学生不仅感悟了渐变的形一步步渐变的过程,而且过了一把动画制作的瘾。计算机绘图,可以创生无限的创造机缘,大大开阔了学生创造美的视野和能力,为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1如何将信息教育融入幼儿教育

教育的初衷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在这个环境中,身体、心灵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处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她们更多的是参与各种游戏和有益的活动,使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融合在一起,就相当于把学习、游戏、活动等等形式融合在一起,一定会使学前教育卓有成效。对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对世界和生活的认知很有限,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这样才会使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后取得预期的效果。

1.2信息教育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特点

将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融合在一起,有很多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首要的一点,我们一定要从幼儿的视角来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因为他们才是教育的主体。其次,信息技术本身是有一定优势和特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优势,使其以一种简洁易懂、容易为幼儿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策略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校一定要注重方法和策略。

2.1信息技术提高儿童的能力

对于新鲜事物,孩子会表现出比大人更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据此开发孩子的想象力,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具体做法是将信息以声音、图片等形式呈现在孩子面前,更加便于孩子接受。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孩子叠纸青蛙,将折叠步骤通过多媒体放大,展示给孩子们,教师在一旁讲解,之后再做具体演示,手把手地教授孩子。这样孩子学习起来会容易很多,也会乐于学习。通过这种小活动,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会得到开发。

2.2信息技术使课堂更生动

对于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应用。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也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若运用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所以,教师一定要灵活、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使教授的内容妙趣横生。这样一来,孩子在课堂上会更加活跃,乐于学习和参加各种活动。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使教授过程更加富于魅力,也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方式,使孩子成了教学的主体。

2.3信息技术提升课堂质量

提到幼儿教育课程,不外乎以下几种:健康课、社会课、语言课以及科学课和艺术课。这几门课程有着各自的特点,在内容上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选取合适的教授方式和教学媒体。如果是语言课,教师可以选择电视媒体,电视媒体的呈现方式更生动形象,也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此外,在熟悉所学内容的同时,也有利于幼儿将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4善于利用校园资源

学校有很多可利用的资源,比如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和广播站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使幼儿活动充满乐趣,更加丰富。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平时,教师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轻音乐,使幼儿的身心放松下来,或者播放一些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新的知识。利用好这些校园内的资源,可以增长幼儿的知识,开拓幼儿的视野。2.5实现联动教育教师和学校可以对校内各种资源进行整合,最终使校园广播可以实时在线收听,并建设校园电视台节目的视频点击。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比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联动的实践平台便会发挥出其自身的巨大优势。此外,如果学校需要推广眼保健操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宣传,再辅以一系列的小活动,比如分组竞赛等,这种方式会更加有利于儿童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3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第一课就是《生活中的信息技术》,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信息技术”,为建构儿童的技术生活做铺垫。从了解信息的概念开始,认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教师了解到语文课程中学到了《北大荒的秋天》,要想了解“北大荒”的风土人情,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的同学说到图书室查阅资料,有的同学说听爷爷奶奶讲,当然也有的同学知道可以上网搜索,到图书室查阅和向前辈咨询所得到的信息是有局限性的,信息量小,而且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教师演示上网搜索的效果,只要把课题《北大荒的秋天》输入百度,立马出现上百条与“北大荒”有关的信息,而且图文并茂,全面有趣,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2.借助生活学习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不容易被理解的地方,尤其是在信息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抽象名词,小学生用自己的感性认识很难理解到位。这就需要教师从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概念用生动的比喻来阐述,以便学生容易理解。比如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建立文件夹”时,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而且一个个黄色的小图标都很相似,学生感到无所适从。电脑的硬盘容量特别大,就像我们的校园,功能不一的文件夹就像各个“年级”一样,而零零碎碎的文件就像校园里年龄不一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年级和班级。文件夹就类。如果你要在找文件的时候就可以直接找到,你就要给每个文件夹起相应的名字,这个名字可以由你来起,根据文件夹内的文件类别可以随便命名,然后点击,所要的文件就找到了。经过这一番比喻,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有了清晰的了解。所以,教师要随时收集信息,只要生活中与信息技术类似的事例就可以拿来类比,便于小学生的理解。

3.在生活中应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教师要教给学生简单基本的应用技术。像上文提到的百度搜索,可以帮助我们查找资料,积累知识,还可以编辑文档、绘制图画、播放视频音乐等。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带有驱动性的任务,促使学生运用教师所教的信息技术,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的强大功能。

二、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改变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也拓展了学生了解世界的途径,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培养探索能力,训练思维灵活性。学习信息技术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摄取、分析、整合、处理、应用等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用基本的信息技能进行读、写、算、制作,还应该保持对信息技术博大精深的好奇与探索,主动思考质疑,并可以运用已学的信息技能去解决新的问题。学生的探索欲望要与其已经具备的知识相匹配,不能好高骛远,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第七课“复制、剪切、粘贴”的时候,按照步骤教给学生,先选定文字,然后到“编辑”里去找相应的选项,在粘贴的位置上点左键即可;或者是在选定的文字上右键单击一次即可出现带有相应功能的对话框,左键单击即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练习,一会有同学举手发言:我发现复制、剪切、粘贴的时候,可以不用鼠标操作,直接用键盘上的两个键就可以完成,复制用Ctrl+C、剪切用Ctrl+X、粘贴用Ctrl+V。我对他的这一发现给予高度赞扬,表扬他善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其他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很快发现Ctrl+F是“查找”,Ctrl+H是“替换”,思维的灵活性可见一斑。

2.综合技能运用,训练思维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体现的是思维过程中的速度表现。信息技术教学中训练学生思维敏捷性的主要途径是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不断加大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新问题,实现自我突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现在网络技术的渗透,更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的有趣。像四年级上册的“画规则图形”“画不规则图形”“图形的复制、旋转”,对于喜欢用绘画来表达自己内心意思的小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学习完这几课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一个“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相结合的图片,训练对画图软件的应用。通过学生图画的创作,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的敏捷程度。

3.先学后教模式,训练思维创新性。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带有触类旁通的特点,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的创新性提供了机会。学生在“先学”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根据教材讲解,自己动手操作,如果能够成功完成任务,就算是达到思维创新的第一步。学生在“先学”的时候,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有目的地质疑,这样便可以在学习的时候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先学”的过程正是思维创新的过程。如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海龟作图”以后,下面的几课都是用“海龟作图”工具进行画图。像“海龟画旗帜”“海龟画粮仓”“海龟画多边形”“海龟画‘田’字图”“海龟画车轮”“海龟画彩色图形”等,学生都可以根据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下一课的“先学”,很多同学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学习和创新。

三、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1.体验成功喜悦。信息技术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因素,这是信息技术的“人文性”特点。小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时要有相应的载体承载。四年级下册开始认识“Word”的软件,并且会用Word功能对文字进行处理。如“用Word记日记“”制作学习摘录卡“”用Word排诗集“”给诗集配图”等。学生在学习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到五年级时,学生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表格、修剪图片;学完“补修照片”和“制作特效照片”后,对自己的照片进行模糊和高斯模糊处理,得出美化效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课程目标理论性倾向严重

现代的中学教育以课堂教育为主,计算机学科的教育方式也是如此,而在课堂上,仅仅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掌握理论知识是一切实践发展的基础,也只有基于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学生才能够拥有长远的眼光,正确作出关于学科发展的决定。在理论教育的地位如此之高的同时,实践教育由于它的难操作性,很难被广泛地应用到学生教学上,使得理论教育拥有了更容易开展的优势。因此,教学的天平自然而然就向理论教育倾斜了,在高校教育中,培养计划主要围绕着理论教育开展,而实践教育只是理论教育的一种“附属品”。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忽视教学实践环节

由于课程目标的倾斜,高校里的课程以理论课程为主,实践课程只占了总学分的很小一部分。并且在这为数不多的实践课程中,绝大多数实践实验的内容是去验证某一规律或定律,以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从头到尾走完整个实验流程,很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实验、创新实验。现在的中学教育里,实践教育还处于一个落后的状态,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从中获得应该获得的能力。从这种环境走出去的学生,从近处说,无法创造出优秀的,让人能够耳目一新的毕业设计作品;从远处说,难以于真正了解社会市场需求,无法参加公司里的创新设计开发,综合素质不高,终究不能被社会真正接纳。

(三)实践教学受滞后的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

由于教学的重心并不是实践教育,因此参与到实践教学中的师资力量远没有理论教学的师资力量那么强大。实践教学课程学时少,过程固定而简单,因此对老师的要求并不是很高。被安排来做实践教学的老师有可能是先上岗,后学习,自己都没有弄懂的情况下就去教了学生,并且这样的老师只会固守陈理,不会想着创新,改变实践教育,而进行理论教学的老师,不仅很有可能也不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而且更不会去改变实践教育模式。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个死循环。师资力量的落后,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低下。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实践问题对策

(一)创新课程目标,把实践能力强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追求

目前的社会形态要求我们必须培养出新型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无法平衡实践和理论教育关系的尴尬时期。我们希望培养出的学生能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终身受用。然而,市场期望我们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对工作快速上手,实战能力强,为了使学生更受市场青睐,我们不得不加强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满足市场和社会所提出的要求。这样混乱无序的教学方式终将同时失去两个方面的优势,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都处于不高不低的尴尬状态。

(二)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要确定实践教育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实践教育的学时,以求优化课程结构。将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实践教育中学习、熟悉理论知识。将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消除传统教学中实验室对学生的“神秘感”。和企业合作,给学生进企业参观、实习的机会,实行上课实习穿行的体制,让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要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穿插到教学的方方面面,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三)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信息技术与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1.1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模式

美术课程是一门视觉艺术,而传统的美术课程是以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一味地灌输知识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其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有效地传递相关知识,完善美术知识结构,改变了传统的美术教学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同时,还丰富了美术教案,让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把各种美术资源整合起来,优化美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营造出一种比较自由、开放的美术教学环境,便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形成多种形式的美术反馈信息机制,以弥补传统美术教学课堂的不足。

1.2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也走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直截了当、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客观演示模式,它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逐渐加深对美术知识的认识,大大提高了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内容,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了更多学生的注意。

2网络信息技术推动美术教学发展进步

2.1优化美术教学过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操作让美术教师掌握了美术教学的主导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有层次、有内涵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实现了美术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努力完成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整合美术信息的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整体效益。美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相关的审美体验。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最直观的演示和最真实的视觉享受,比如将文字、图像、色彩、动画和视频图像等多媒体连接在一起,把曾经枯燥、抽象的美术课堂转化为生动、形象,集趣味性、功能性、演示性于一体的视觉盛宴,让学生完全置身于美术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冲破地域格局,在绘画的艺术长廊中自由飞翔,更好地实现优化美术教学的功能。

2.2充分促进师生的良性互动

网络信息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加强了师生之间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促进了师生之间的良性循环。这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主动探索、体验,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打破传统学习空间的限制,实现美术信息最直接的交换、思考和优化配置,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作潜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才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让每一个学生在个体差异的映衬下,思维变得更加顺畅、灵活、独特;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潜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这对学习美术内容、掌握美术知识、拥有美术技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美术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就必须为学生提供最富吸引力的图形材料,营造优美的意境或为他们创造最强的视觉冲击。在整个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主导权演变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内在求知欲,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优化美术教学的过程。美术与其他学科相比,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随处都可以看到美术的影子。在这种极具艺术性的氛围中学习美术,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