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教师评语

小学教师评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教师评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教师评语

小学教师评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堂评价;教师语言;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元化的评价,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就感,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山区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现状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尤如一把钥匙,它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尤其重要,它是沟通师生情感、智慧、兴趣、态度的桥梁,对课堂的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通常是:“是的”、“回答正确”、“你真棒”、“不错”、“好极了”、“很好”、“是吗”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教师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作为新课程的一名普通实践者,本人认为在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也该有新的变化,以适应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二、课堂评价语言的基本要求

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激励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它是学习的营养剂和催化剂。课堂上学生有了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了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就是“激励”。《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求:教学评价语言应该充满激励,充满爱心、充满人文关怀。教师的一句激励性语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茅塞顿开,调动学生学习信的心。而一句伤害性的语言能使学生消极沮丧。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课堂上,应不吝言辞地给予真诚地鼓励。如:对于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可以给予这样的赞赏:“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不错!敢于大胆想象,继续发扬!”“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你的知识很丰富,知道的比老师还多啊!”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卡壳时,可以给予这样的鼓励:“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开动你的小脑筋去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孩子!”这些富有激励性的话语能让孩子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殷切希望,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命主体,都是一个完善的人,具有丰富的个性。在教师活动中,作为完善的人存在的学生,不仅具备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体验着全部的教育生命,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同时,每个人由于遗传的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也有侧重。因此,对他们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方式评价。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对所有学生的表现都进行评价,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与众不同的表现、洞察学生思想情绪变化,有针对性地运用评价语言,以达到“因材施言”的教育效果。我听过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这样进行评价:“你读得正确、流利,但不够自信,若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读课文姿势应大方,别弯着腰驼着背呀!”“这句话读得不够流利,再试一次,老师相信你能读得更好。”“你读得非常响亮,如果速度再放慢些,并掌握语气,一定更好!”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使学生知道了朗读的基本要求:快慢适度、富有节奏、态度大方、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

3.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有多样性

应变语是教师“应急”的必备武器。它是教师渊博、机知识、幽默的教学风格和热情、专注、求实的教学态度的凝聚点,是教师自觉发挥口语优势的着力点,更是教师启发学生顿悟,激发他们求知欲的临界点。教师在运用口头评价的同时,结合自己丰富的体态语,也会起到“点石成金”的评价效果。老师在课堂上的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诚挚的目光,都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整个课堂气氛显得活泼、融洽。比如:当学生有独特见解时,老师在口头表扬的同时竖起一个大拇指,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赞赏;当学生搞小动作时,老师适时给他一个提醒的眼神或皱眉微微摇头,就可以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比大声的训斥更有效;当学生回答不出或答错问题时,教师给以宽容的一笑,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从容地思考回答;当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完课文时,老师报以热情的掌声,这能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成就感;当学生回答问题非常有趣,引起笑声时,老师也和大家一起笑,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倍感亲切。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学生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将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知识殿堂的奥秘。

总之,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多元化评价,会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句看似平常的评价语言,会给学生很大的启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以激励评价为主,敏锐地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而又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小学教师评语范文第2篇

教学策略: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节课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凌乱的小动物中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整理、比较,在“公平”与“不公平”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而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每桌两人准备4只兔子、4只小羊、5只小熊、3只小猴的图片以及一张粘贴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物体多少

1.看一看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今天森林里要举行拔河比赛,大家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家庭来了?

生:兔子家。

生:小羊家。

生:小熊家。

生:小猴家。

2.数一数

师:各个家庭来了几只呢?

3.理一理

师:现在这些小动物就在小朋友的桌子上,想请大家帮忙把每个家庭的运动员们整整齐齐排好队伍,也就是把动物头像粘贴在下图中。(同桌发一张粘贴表,下图。学生活动。)

评析: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创设森林拔河比赛让学生备感亲切,同时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数数、整理出需要比较大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说一说

师:请整理又对又好的小组介绍自己的经验。(学生用的是图片。)

生1: 生2: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有条理!

评析:比较两个物体数量上的多少,最基本的方法是一一对应,让学生通过整理既复习了前单元“比多少”的基本方法,又为下面教学比大小做好铺垫。

二、 合作操作,感知数的大小

1.同桌设计比赛方案

师:刚才我们已经整理出了4个家庭,那么哪个家庭和哪个家庭比呢?请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来说说谁和谁比。(同桌商量)

2.反馈汇报,教师板书

方案一:小兔家――小羊家

方案二:小兔家――小熊家

方案三:小兔家――小猴家

方案四:小羊家――小熊家

方案五:小羊家――小猴家

方案六:小熊家――小猴家

3.认识“=”

师:在这么多种方案中,你觉得哪一种最公平?为什么?

生:小兔家和小羊家一样多,都是4,最公平。

师:你怎么知道小兔家和小羊家一样多呢?(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生:因为它们都有4只。

师:像这样两个物体一样多,在比较的时候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

生:等于号。(教师板书“=”,并跟读“4=4”。)

师:读一读“=”,说一说“=”样子,上下两条一样长的直线。写一写“=”。

师:在本子上用格尺写一个“=”。(学生在本上写,师指导)

师:比一比,同桌之间比一比谁写得好。

师:谁也能用“=”来说一说?

生1:1=1、2=2……

生2:1+1=2。

生3:5-2=3。

生4:学边拿出自己的手,边做手势边说,一只手+一只手=一双小手。

生5:老师说过:努力+聪明=成功。

…………

师:小朋友们真是善于发现。

评析:让学生说一说哪里见过“=”,不仅巩固了“=”的意义,而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关注学生现实学习起点。

4.认识“”

师:除了“=”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些数学符号是比较大小的?

生1:“>”“

生2:“+”“-”。

生1:“+”“-”不是比大小。“>”“

师:说的很好,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还可以用“>”“”或者“

生3:小兔和小熊家比赛,小熊家多1只,所以小熊家赢了。

师:你怎么知道小熊家多呢?怎么看出来的?

师: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卡片动手摆一摆、比一比。(学生活动。)

生1: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小熊家有5只,小兔家有4只,5大于4,所以小熊家多。

生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小熊家摆了5只,小兔家摆了4只,小熊和小兔一一对应,小熊比小兔多了1只,所以小熊家多。

师:这两个小组的同学,方法真不错。用的是一一对应方法的小组,请举手,很好,这是一种很好的比较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用1只小熊对应1只小兔的方法,一一对应着比较,发现小熊多,小兔少,所以我们说5>4。(教师板书。)

师:还有谁想说,哪两个家庭比赛,能用上“>”或者“

生1:小熊和小猴家比赛,也是小熊家赢。5>3

师:那么谁输了?为什么?

生(齐):小猴家输了,它家少一些。(教师引导出3

生2:老师我觉得4只小兔和3只猴子比赛,不一定小兔赢,因为小兔子太小没力气,小猴有力气。

生3(很兴奋):小兔子力气小。那它就输了。4

师:刚才,这两名小朋友考虑很全面,不仅想到个数还想到谁重一点,很厉害。(教师竖起大拇指表扬。)如果比较谁多谁少,看数量,4还是大于3。(学生点头。)

师:大家开动你聪明伶俐的小脑袋,说说“”的形状各像什么呢?

生1:大于号像小燕子的嘴巴。

生2:大于号像小鸡的嘴巴。

生3:小于号像我的手的形状。(学生做手的形状。)

生4:两个符号组合在一起像个笑脸。

…………

师:(为学生鼓掌)你们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我们怎么用手势表示“”呢?(学生和老师一起做动作。)

5.进一步认识“=”“”

师:下面请大家观察黑板的算式,小组讨论发现了什么。(学生汇报。)

生1:大于号的左边开口大,右边尖尖的。

生2:大于号的左边是大的数,右边是小的数。

生3:大于号的开口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开口大,朝大数。

生1:小于号的左边尖尖的,右边开口大。

生2:小于号的形状正好与大于号相反。

生3:小于号的左边是小的数,右边是大的数。

生4:小于号的开口也是对着大的数,尖尖角对着小的数。

师:所以我们可以说:尖头小,对小数。

(课件出示)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边读边做动作。)

(师指导书写“”。)

讨论:假如你是小羊家的一员,你希望和哪个家庭进行比赛?为什么?

生:我希望和小兔家比赛,因为我们两家都是4只,比较公平。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大小,接下来,老师想检验小朋友们掌握的情况,你们有信心去迎接挑战吗?

生(齐):有!

评析:“”的区分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理解它们含义的基础上,进行区别并加以概括。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识

1.画一画、填一填

画的和同样多。

画的比多一些。

画的比和少一些。

2.5>()

3.在方框中画圆圈

4.这里有1、1、2、3、4、5、=、>、

评析:开放题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去想,不要求学生找出所有的答案,只要正确的即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结论的不确定性。

四、课堂总结

师:小朋友们,一节愉快的数学课就要结束了,谁想说说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吗?都学到了什么?

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

生2:我知道了比较物体时,要一个对着一个。

生3:这节课我学得很轻松很愉快。

师:小朋友们有了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

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为学生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做数学、用数学,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在这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素材,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家庭拔河比赛。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进入有趣的情境,展开了 “数一数”“理一理”“摆一摆”“比一比”活动,将“=”“>”“

2.保留更大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这节课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在课堂实践中,加强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说和做的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还能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为此,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开放的课堂氛围,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积极地探索知识海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当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比较两种动物的多少时,给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充分相信学生能力,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3.建立对话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这节课中我和学生的交流自然和谐,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实现平等对话。如:让学生说说,你还知道哪里用到“=”吗?学生的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并没有阻止学生有创意的回答,而是建立对话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

从练习题中可以看出,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走过场,而是互相探讨着、交流着。对于“5>”,学生刚开始答得比较散,后来有学生就说:我能一次说几个答案。还有学生说:我能全说出来。于是学生开始交流、讨论、总结。然后:“1

4.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教学时间显得比较紧张,原因是学生在动物的体重上停留一段时间。比如有部分学生觉得拔河不仅和动物的个数有关,而且和动物本身的重量也有关。4只小兔有可能小于3只猴子,4

评课:

本节课金老师在学生能够初步比较物体的多少,以及部分学生已经模糊地知道“=”“>”“”“”“

教材中提供的“猴子分水果”的情境过于简单,比较大小的素材过于单一。所以金老师大胆舍弃原主题图,创设了森林里4个家庭拔河比赛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让学生备感亲切,教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数数、整理出需要比较大小的素材,使学生充分感受比较“大小”的存在。

小学教师评语范文第3篇

七年级下册,主题二任务三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看报说话,说出小报要素。

师:同学们,你们能说出我们生活周围都有哪些报纸吗?

生:广西日报、南宁晚报、英语报、南宁早报……

师:那大家看看这张报纸是什么报?

生:南国早报。

师:那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这种报纸吗?

生:看!

师:这是我们南宁百姓生活的报纸,说明我们同学平时都能注意了解我们的情况,那你们能说出这张南国早报都有哪些基本元素组成吗?

生:报头、标题、插图、文本框、艺术字。

[评析: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来进行复习,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巩固了旧知,为评价电子小报埋下伏笔。]

二、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评价

(一)总体观察作品,最后再提问题。

(老师展示材料作品:三张电子报作品,并通过电子教室软件将材料作品及素材发送到学生机端。)

师:今天我们来看“聪明小同学”的三张电子报,从电子报的基本元素和设计的美观来看这三张电子报的都有哪些优缺点?同时参照我们的评价表看观察。

生:报头的艺术很好,边框花纹美观,图文并茂,图片好看…….

师:好,说明我们同学已经掌握最基本的评价方法。那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对“聪明小同学”的三张电子报进行评价,并进行一些完善,使电子报更加完美。

(二)引导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具体观察作品,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们按平时分组情况,各组的组长要组织好本组成员,每个组员都要对每张作品分别说出它的优缺点,大家互相讨论。各组组长负责收集组员对基本一张作品的优缺点的评价,并填写到我们的评价表中。一会要进行汇报。

(学生打开并观察老师发到桌面上的三张作品,同时与周围的组员进行讨论。老师把电子报的基本要素投影到屏幕,然后巡视并向学生了解情况、个别点拨。)

2、解决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围在一起进行激烈的讨论,那我们来看看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那我们看哪一组比较踊跃,先来回答?

师:第三组的组长,你先来说说你们组,选择的是哪一张电子报?

生:我们第三组选择的是第二张电子报。

师:好,我把第三组修改的电子报转播给大家,看看第三组是怎样评价这张电子报的?(老师把第三组评价的第二张作品演示给所有学生,第三组组长表述自己组的评价意见。)

生:我们觉得这张的内容很好,很适合我们中学生,有报头、标题、插图、文本框、艺术字等,在设计版面上觉得好,就是文字小、颜色不好看,还有有个标题弄错了,本来是春节的内容,但标题却是中秋节的,要改过来。标题的颜色也不好看。段落之间的太密。

师:好,很好!第三组说的很好,说明他们组成员很认真团结,并围绕着电子报的基本元素和评价表进行思考问题,并学会了评价的一些方法。

…………………

[评析:此处用分组教学,让学生之间交流,说出自己的意见是非常有必要。通过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找到评价电子报的方法,体现出主动探究、合作协作的精神。再通过各小组的评价意见的反馈,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掌握评价作品的基本方法。为完善作品做铺垫。]

三、完善作品,再次评价作品。

师:刚才听取各组的评价意见,说明我们每组都发挥组员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并且团队合作精神可佳,那么我们进行下一个环节,就是以本组的评价意见对作品进行完善,然后还要再次对作品进行评价打分,并填写评价表,一会就以评价表最高分的前3名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其他组来评评。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对作品进行加工完善工作。

(学生按组进行合作,每一组根据刚才分析的情况来修改完善小报。老师在屏幕上投影“学习助手小册”内容,然后巡堂,并指点学生,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以及了解学生对作品的完善情况以便下个环节掌握情况)

[评析:本环节教学中,老师没有采用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简单教学方法,而是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相互找出问题,共同合作努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之后再通过评价参照,从而论证疑惑,达到解惑的方法。通过此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再现欲和探究欲,同时又巩固了旧知识。提高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品展示,共同赏析。

师: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完成本组的作品,群策群力,我发现有几个组的同学完善作品的效果很好,下面我们来看看哪个组给自己完善之后的作品打的分数是最高的?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们组90分。

生:我们组92分。

生:我们组95分

……………….

(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学生报出的分数)

师:好,很好,同学们都对自己完善的作品给予很高的评价,下面我们就请 95分的这两个组还有94分的这一组来演示一下他们的完善的作品。首先第一个95分的这组先来,演示的同时要说出本组的设计加工的意图。让我们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同学要仔细观察他们作品完善的效果怎样?能不能跟他们所打的分相符?。

小学教师评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师 教学效果 评价方式

语文作为工具型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性毋庸多言,每个人的情绪、思想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共同,协调社会性活动;传承人类的文明都需要语文。人的一生从最基本的使用到高深的思考都离不开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理解力和表现力是学好其它学科和进行学术研究的基础。

和其他学科相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质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反馈。为了让教学能够及时根据问题、评价进行调整和控制。使之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以往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学先行,后期评价制约教学,而且后期评价和前期教学衔接并不紧密。

一、实践层面出现的问题

第一,评价功能未能完全发挥。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过于强调选拨功能,忽视激励、改进的功能。所有的教学评价都归结到考试成绩,考试似乎成了教学评价的代名词,甚至主导了整个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涉及的方面不仅仅是考试,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师生关系、沟通理解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前的问题就突出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考试意义的歪曲认识。

第二,自我评价和互评流于形式,缺少实际效果。教师同行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情况比较了解,所以教师的民主测评都是能够最迅速发现问题,进行反馈的评价。但是整体教学环境的不重视,还有人际关系的制约,教师互评往往都是走形式,说好话,说彼此爱听的话。褒词赞誉、轻描淡写成为互评的主题。其实每所学校关于互评的机制都有很多,比如集体调研、探讨、小组了解、成员互相总结等等形式。教室之间私交比较好,虽然都知道彼此的情况,甚至都了解备课的程度但是也不愿意实事求是。

第三,评价语言缺乏情感;没有人性化因素。俗话说:欲知心中事,且听口中言。所以的思想和情感都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很可能几句教学评价就表达了教师关于整个教学过程最为真实的反映,甚至还有关于整个学科教学的改革理念存在其中。口头评价是公认的最直接、最能够体现内心的评价。只是口头评价有其随机性、瞬时性和评价标准无法固定的因素,对于评价者来说要求很高,这使得人们逐渐弱化了其功能。

最后,评价方法单一、不科学,没有人性关怀。一谈到评价我们常常都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行量化的方法,比如对教师的评价就有成绩法、听课打分法,将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处理。量化的东西虽然精确但是缺乏了语文学科的特性,那就是情感、交流、人性化的东西在里面。简化后的凭评价程序,评价者只需要根据一张评价表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教学评价,制约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工作的很多方面是难以量化的。语文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性化色彩很丰富,有些教学知识点是否讲到位可以当作评价的标准,但是全部量化是不科学的,这本是一个语言、文字、情感交流最多的学科,如果硬要变成条条框框的数据来套用,学生的个性被埋没,教师人性的光芒也难以发挥除了,对学生心底学习兴趣的唤醒也被忽略,

二、实践操作的相关建议

首先,激发师生的自主意识,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完整的教学评价还应该有备课评价,提高教的备课质量,促进教师精心钻研教材。

针对教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额外的提高评价分数,或者提供给教师一个展示自己特点的平台,比如专项备课比赛,就是针对教师如何对教材之外的文章进行备课,提供自己个性化的解读,设计出富有个性的环节。比赛后将每位老师的备课教学设计制定成册,目的是让每个教师都能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差距与不同,一方面教师没有因为评价丢面子,另一方面激发教师自主探索精神,不再盲目参考资料,依靠自身理解力来提升备课能力。

其次,过程评价,方式方法机动灵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过程,如语言的活动和交往、语言的运用和实践,离开了这个过程,语文知识就难以内化为语文能力,就更别提文化的熏陶了。对于小学语文,学生从内心的理解和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有效正确的交流和运用言语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环节,这就是一个师生教与学的过程,这是不能量化的,一个学生和教师对话可能就是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纳入教学评价当中。如工作量、学生考试成绩、课堂提问次数这是量化数据,但是这都是结果性数据,过程性的东西无法体现出来。学生的情绪、思维都是一个过程,所以在评价小学语文教学时候应该加一个过程性评价,不需要时时跟踪,阶段性了解学生和教师的状态就可以感受到是否有差别,因此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教学评价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将小学语文的学科特点发挥出来,提升学生语文的理解、运用能力。通过评价激励教师提升自身理解力和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在师生之间“活”起来,逐步形成关注学生成功体验的开放性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程婷.略论评价语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4,(S1).

[2]林珊.论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几对关系[J].全球教育展望,2014,(04).

[3]王晓芳.在新课改下如何渗透形成性评价优化高效语文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小学教师评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

为增强备课者的目的性、授课者的实效性、说课者的层次性、评课者的针对性,笔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标准,供授课者、听课者、说课者、评课者共同探讨。

一、教学“三维”目标的确立与达成

教学“三维”目标即教学目标。它包含了三个维度: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体现;二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重构和提升;三是习惯与方法目标的培养和养成。这三个维度的确立与达成,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重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即: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和体现。教师的备课、上课,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读书学习的目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注意挖掘教材内涵的思想性,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形成文道统一,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注重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二是知识与能力目标的重构和提升。教师上课能全面揭示课文的知识点,无知识性、科学性的错误;注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进行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智力训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是方法与习惯目标的培养和养成。教师要重在学生自学、认真读书、认真思考问题、认真预习和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勤动笔等习惯的培养;形成动脑、动口、动手和学习卫生的好习惯、好方法。

二、教学“过程”实施的情景与效率

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师生共同参与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效学习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其本质就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语文学习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有效训练和合理的情感熏陶,从而使学生重构知识,形成和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教者备课、上课及说课者、评课者要把握以下几个关键。

(1) 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师能正确理解教材,善于利用、活用和开发教材,体现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教材处理恰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体现经典精华精彩、揭示主题内涵。

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做到“三要”:一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二要适宜于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三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具体的说,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性,教师要向学生准确无误地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挖掘教材中素质教育的因素,在教学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内容要具有人文性、教育性,能针对儿童、少年的不同特点和思想实际,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进行思想教育;教育方式要具有训练性和综合性,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形成能力。

(2)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热爱学生的情感、愉快的心境、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语言来创设轻松、活跃、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和学习氛围,创设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体作用发挥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要和求知动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问题设计新颖、开放;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新意和挑战性,答案不唯一;问题呈现形式多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和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师从语文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恰当地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应用于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感悟积累、语言交流能学以致用,有序进行。

(4)对学生的关注与评价。

教师的每一堂授课,都要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参与教学活动的广阔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教学、提问、指导要分层进行,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反映及需要,适当调整教学的难易度,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质疑探究,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5)教学技能的展示。

教师讲授正确;语言风格良好:即语言准确、清晰,语速适中,语调适宜;教态自然大方,仪表端庄,举止得体;善于驾驭课堂,做到活而不乱,有序而不呆板,教学机智灵活,处理突发事件有效。

三、教学“效果”检测的要素与特色

一是情感、思维、活动的参与。指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兴趣浓郁;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能提出独到见解,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是师生、生生互动。指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交往技能得到增强,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

三是各层次学生的发展。指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创造力、实践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学有所得,同时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四是教学有特色。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同时也表现出所教对象的特点。

从以上内容可以知道,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包含着“三性”:即教学的目标性、过程性、效能性。如果说掌握了以上评价标准,并且把定量与定性评价、教师自评、学生及他人的多元评价、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使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有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漪.让课堂精彩起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2):44-47.

[2]程翔.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J].中学课堂,2000,(3):4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