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基础知识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第1篇

一、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泵血量,等于每搏输出量×心率。

心脏的舒缩力是血液流动的原动力。由于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压力环,根据流体连续性原理,左心每分钟泵血量应当等于右心的回心血量[1]。左心室的泵血是血液循环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而决定左心室泵血能力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前负荷,2.后负荷,3.心肌收缩力。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上述三者对心脏泵血能力的影响。

1.前负荷

定义:肌肉收缩前遇到的负荷。对心脏而言,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就是它的前负荷。在心脏生理中有一条十分重要的规律,称为Frank-Starling定律(见图1)。许多因素可以引起心室顺应性变差,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包括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室顺应性变差也可引起心力衰竭,这与后负荷过大引起的收缩性心力衰竭不同,我们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主要机理是由于心室顺应性变差,导致心室舒张期充盈不够,引起心输出量下降。

说明:图中纵坐标为心脏每搏输出量,横坐标为心室舒张末期容量,最高的那条曲线为正常人交感兴奋状态下的Starling曲线,中间那条曲线为正常人安静状态下Starling曲线,最下面那条曲线为心力衰竭患者的Starling曲线。

2.后负荷

后负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参数,生理学告诉我们,心室在收缩期所做的功分为两部分:1.大动脉的弹性势能,2.血液的动能[2]。弹性势能使动脉扩张而容纳更多血液,血液动能使血流克服血管阻力而向前流动。其中弹性势能是主要部分,约占心室做功的2/3,血液的动能约占心室做功的1/3。以上是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分析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胸内压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在正常人,胸内压均为负值,根据Laplace公式可知,负的胸内压将增加P,导致心室后负荷增加,从而不利于心功能;正的胸腔内压将减少P,导致心室后负荷减少,从而改善心功能。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机械通气均为正压通气,因此机械通气可以起到心脏辅助支持作用,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当使用正压通气。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机械通气对心室后负荷的影响,机械通气对心室前负荷的影响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正压通气对胸腔静脉的回流会有阻碍作用,但是这种阻碍在血容量充足的患者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3.心肌收缩力

在剔除前负荷及后负荷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之后,决定心肌收缩力的因素就是心肌细胞本身的结构和功能状态了。一般来说,素有锻炼者心肌细胞比较发达,收缩力较强。当心肌细胞发生炎症、缺血缺氧、中毒等病变时会影响其收缩能力。另外,心肌收缩力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心交感神经,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使之增强;迷走神经,乙酰胆碱使之减弱。在临床上,超声心动图是一个比较好的检测心肌收缩力的手段。

二、血管阻力

血管阻力即血液在血管系统中流动时所受到的总的阻力,大部分发生在小动脉。在物理学上有一个Hagen-Poisseuille方程可以描述管道的阻力:R=8μL/ πr4

公式中R代表血管阻力,μ代表血液的粘滞度,L代表血管的长度,r代表血管的半径。由上式可以看出,阻力的大小主要决定于血管的半径。

三、血压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3]。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在人体,动脉血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变量,最大值出现在心动周期的收缩期,称为收缩压,最小值出现在心动周期的舒张期,称为舒张压[4]。通常以平均动脉压作为心动周期中的平均血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差。

影响血压的因素有两个:心输出量和血管阻力。在电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欧姆定律,描叙的是电压、电阻和电流的关系,即电压=电流×电阻。其实这条定律在流体力学中一样成立,即:管道两端压力差=管道内流量×管道阻力。

我们将人体全身的血管网络看成一个管道,主动脉为流入端,右心房为流出端,以一分钟为单位时间,那么根据欧姆定律,(流入端压力-流出端压力)=分钟血流量×全身血管阻力。

流入端压力即动脉压,流出端压力等于右心房压(一般情况下接近于0),1分钟内的血流量就是心输出量。

替换后可得出:血压(Bp)=心输出量(CO)×全身血管阻力(SVR)。

根据上式可知,一个正常的血压值可以存在三种情况:1.正常心输出量和正常血管阻力;2.高心输出量和低外周阻力;3.低心输出量和高外周阻力。因此,当我们看到一个正常的血压值时并不意味着病人处于循环稳定的状态。

公式中的全身血管阻力(SVR)是一个ICU常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用来反映心脏后负荷的情况。但实际上这是有一定偏差的。原因如下:

1.小动脉的阻力是心室后负荷的一小部分,主要部分在大动脉的顺应性(弹性)上;

2.SVR反映的是全身动脉和静脉的平均阻力。由于血管阻力主要部分都集中在小动脉,静脉系统的阻力明显小于动脉系统阻力,因此SVR会低于小动脉系统的阻力。

研究血流动力学对于正确指导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晓曦, 刘宏斌, 胡小忠, 等. 以CT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狭窄处血流动力学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09): 1682-1686.

[2]李昂. 危重病医学临床教学经验交流[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05): 400-401.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第2篇

 

当前高职院校关于基础医学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学生听讲、记录,然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一线教师在授课时,经常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讲授,学生要做的就是被动的接受要讲授的知识点,死记硬背,以求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分。这种教学模式长期实行下来,导致学生成为机械的学习记忆机器,缺乏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高职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逻辑思维、抽象判断能力相对本科院校学生较差,在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后,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普遍感到之前学到的理论基础医学知识缺乏实践操作运用能力。长期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使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感到学习十分吃力,继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陷入恶性循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的反馈也是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较差,实际应用能力不足。这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战略目标中注重应用性、实用性不符。因此,为使高职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基础医学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更好的广泛运用,高职院校改进基础医学教学模式已迫在眉睫。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以其新颖的教学思路,为改进高职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模式提供新的方法和路径。下文将着重从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方面论述该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

 

一、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初探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念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提出。2000年,美国迈阿密大学教授就如何激活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风格展开研究,提出了“颠倒教学”的概念,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萌芽。2007年,美国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铂尔曼和亚伦萨姆斯采用录制讲课视频的方法帮助缺课的同学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雏形。2011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际上被誉为颠覆性的伟大教育技术革命。基于这种教学模式,当前很多美国著名高校推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公开课程。目前我国教育学界也开始了对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主要应用于中小学阶段,高等职业院校开展较少。

 

翻转课堂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指教师先将原本课堂上要讲授的内容以课件、讲义、视频等形式传到网上,学生通过网络提前学习这些课堂上要讲授的知识点,上课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多的进行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活动,注重相互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讨论,交换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看法。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掌控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一言堂”形式,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教学内容,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在观看教学视频时,学生可以对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对懂的知识点快速带过,学生自主“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和进度,查漏补缺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体现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理论依据中的掌控学习理论。掌控学习理论就是指在“所有学生都是好学生”的思想宗旨下,通过对学生提供其所需要的差异化帮助和额外的学习时间,大多数学生都可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掌控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能决定该学生是否能学会相关知识点,只是学生在学习时间上根据自身情况花费不同长的时间就能“掌控”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掌控学习理论不但是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提示教育者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节奏,掌控自己的学习。

 

(2)构建学习理论

 

掌控学习理论着重介绍了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时是如何掌控自己的学习节奏的,属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的初级阶段。掌控学习理论并不足以支持翻转课堂式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依据,这时需要第二个理论依据,即构建学习理论。

 

构建学习理论就是指每个人所被要求学的知识内容是一致的,但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同,主要是指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的“构建”不同。我们每个人的头脑、经验以及认知能力不同,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有差异。因此,学习并不只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的过程,而是自己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认知体系的过程。

 

从构建学习理论来看翻转课堂式教学,会发现其解决了学生个体差异的问题,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中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部分学生认为学习进度过于浪费时间的现象。学生通过看教学视频以自己的节奏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翻转课堂上和老师同学的互动使这种“构建”更加主动和全面。

 

(3)自主学习理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就是学生可以不依靠老师的讲授,而是通过网络教学视频的支持,自学知识。这个理论就是自主学习理论。自主学习理论表明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主行为,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持,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教会自己和同伴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自主学习理论进一步验证了构建学习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从网络上可以越来越方便的获取各方面的学习资源。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必然向自主学习方向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质上就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学习资源的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在翻转课堂上结成学习小组,协作交流和讨论,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

 

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是指教育要确定学生成长进步的的两种区间,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区间,另一种是学生最可能达到的成长进步区间。把握好这两种区间之间的距离,能加快学生的成长。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之一,它阐明了个体发展的起源,强调了教学的作用,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表明了同伴影响与协作学习对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意义。最近成长进步区理论体现着教育应当走在成长进步前面这一重要教育理念。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应落脚于学生通过视频自我学习后所达到的“最近成长进步区”,翻转课堂上的教学必须在课前自学视频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拓展。通过课堂上教学和讨论,让学生达到最近成长进步区。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学习,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发现问题并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对知识要点的机械性记忆转化为有意记忆,学习效果将会大大增强,经过后期课堂讨论和教师点拨,达到学生发展的最近成长进步区,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三、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高等职业医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突出技能、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的人才,高职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教育要求“够用”即可。在人才培养就业目标上,高职院校医学专业学生定位于广大农村和社区的基础医疗岗位上。既然如此,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要选取最为实用的知识,要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另外,考虑到高职学生相对较弱的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当前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容易,后劲不够,技能优势不够突出的现状,传统的侧重于老师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应考虑采取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以其自身的特点符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需求。高职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知识点逻辑清晰完整,术语表述规范,但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靠在课堂上讲述传授知识,高职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难懂。如果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医学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知识转化率,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将来走向医疗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四、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基础医学教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使教师从传统教学方式中不断的讲解和重复中解放出来,将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更多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但与此同时,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从另一个方面提高了对教师的要求。例如在此模式下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和设计。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后,课堂上学生特殊状况增多,这对教师如何更好的加强对课堂的把控和对学生的引导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养提出了挑战、还有如何保证特殊状况不断发生下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有些高职医学专业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如何有效督促他们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下自我学习,这些难点相关教育学者都必须着重考虑。

 

相比于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传统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控制高职基础医学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一些传统知识点将手上,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也不可忽视。因此,在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上,如何针对高职院校本身的状况,有效结合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也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五、结束语

 

高职基础医学的教学要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基础医学教学,在教学中要更多考虑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和目的,结合高职医学专业学生现状。翻转课堂式教学充分利用了当今时代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主地完成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之间更多的互动,提高了他们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更好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策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重点依据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高职基础医学教师的实际情况,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更好的完成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知识储备

课?题: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立项课题成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改变了枯燥的知识灌输,将知识融于工作实际中,提高了学生的技能素养和职业成长性。根据医学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改革,使高职医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改革的热点所在。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的涵义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是这样论述的: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要改变学习模式,改变后的学习模式要和具体工作相结合,即高等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学生的工作需要为准绳,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将学习过程穿插在工作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

该教学模式已经进入各种类型的高职院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高职医学院校的改革不能生搬硬套。

二、高职医学院校的特点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实践能力较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注重一线岗位能力的培养。例如,高职工科院校培养的是面对生产线的技工人才,他们只要能够熟练操作这个流程就可以了。而高职医学生面对的是卫生工作岗位,这种岗位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作为医务工作者,高职医学生将来的工作对象是病人,而现在的病人都很注重健康,也了解一些健康理念和医学常识,这就要求医生要有一定的医学内涵,能为病人提供较好的服务。

第二,医生岗位是在准确把握病情的基础上提供技能服务,对病情的诊断尤其重要,考验的是医生的知识储备,只有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治病的过程是医生的技能服务能力的体现。在医生岗位上,知识储备和技能服务能力并重,知识储备对技能服务起到支撑作用,甚至知识储备对从医人员的影响更大,因为这决定了他们的服务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对高职医学生知识储备的相关思考

高职医学院校的改革由于忽视了卫生职业教育的特色,导致在高职医学生在知识储备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将来工作的基础认识不足。有些学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流于形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强调的是知识的选择性和传授方式,它也强调内涵,只有在注重内涵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而现在很多改革过多地强调技术服务,而对知识储备的教育不足,把高职医学生培养成了技工。

二是对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整合缺乏科学性。有的学校把基础课程一刀切,或是缩减基础课程学时,只上专业课程并且多数是练习操作。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如果把基础课程砍掉,学生将来从事医学工作时,没有知识储备,就无法正确诊断疾病,更谈不上治疗了。

四、对高职医学课程改革的建议

1.清醒地认识医学生的工作岗位

医学生将来从事的医务工作要求医学知识与技能综合应用,高职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

2.改革现有课程

公共素质课在保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人格品质和专业品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公共素质课的学时。

基础课程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明确基础课为专业课程提供的理论支撑,可将目标不明确和只提供少量基础知识的课程去掉或融在后续课程中。

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删减不能仅从工作过程来考虑,专业知识的传授应该考虑医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专业课改革除了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外,还要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开发新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工作任务,有些课程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开发新的课程。在课程开发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选择,二是内容的优化组合。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和操作两类,理论教学要考虑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即按照学习规律来整合、序化;操作教学要考虑实际应用和学生的习得。这样开发出来的课程才能满足市场和学生的需求。

五、小结

总之,高职医学院校的改革要按照医学职业的特点进行,绝不能照搬工科院校的模式,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职业医学教育才会越办越好。

参考文献:

[1]王媛.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模式建构的新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4(8).

[2]宋丽花.高校学生知识管理现况及改善策略[J].甘肃科技纵横,2014(11).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第4篇

PBL 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真实工作情境为背景,通过在“问题中学”,使学习者习得理论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培养合作精神。PBL一?提出,就受到了西方学者和教育界人士的青睐。20世纪90年代,我国引入了PBL教学理论并将其应用在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领域,但PBL在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还在探索中。

1高职国际贸易实务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1推进PBL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国际贸易实务通常开设在高职院校商贸类专业的第二学年,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主要讲述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流程和一般规律,侧重于学生对已学国际贸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其前期基础理论课是国际贸易理论、国际市场调研、国际商法、商务英语谈判等专业基础课程,这表示学生已经具备了在课堂讨论中所需要的商贸专业基础知识;其后续衔接课程是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单证制作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这意味着学生需要进行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PBL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搜集资料、处理问题、操作业务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熟练掌握外贸业务操作技能。

1.2推进PBL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所对接的职业岗位有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报关员、外贸报检员等等,这些工作岗位要求相应的毕业生必须具备高度专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严谨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超强的业务处理能力。但高职学生由于长期处于 LBL传统教学环境中,习惯了教师一言堂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严重缺乏学习自主性,懒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惰性和操作能力的钝性势必必将对其步入社会后的职场生涯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引进 PBL 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高职国际贸易实务PBL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明确教学任务,做好PBL教学问题设计

为了能够较好的解决课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目标,做好教学任务书,使学生能按进度完成教学任务,使教师能及时参与和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PBL教学任务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问题题目。包含本次课程内容名称、学习目的、待解决的问题等。

(2)公司信息。本次课程模拟交易的进出口公司双方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贸易商品名称、数量、包装、贸易条件、运输方式等等。

(3)师生信息。指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和学号。

(4)解决问题的方案。

(5)主要参考依据。主要指所搜集的资料和可供参考的资料。

(6)学生总结。由学生自己总结本次业务操作,分析处理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及需要改进的意见。

(7)教师评价。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

2.2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PBL教学过程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以进出口业务流程为线索,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和操作,根据外贸业务流程,可以将教学内容细分为国际市场调研工作、营销策划寻找和瞄准目标客户、交易磋商确立贸易合同、准备货物、租船订舱、报检报关、办理保险、制作单证、结算货款、核销退税等。

医学基础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口诀;记忆;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虽然是理科科目,但是其纷繁复杂的基础知识不仅需要准确的理解,还需要大量的记忆。就初中学生而言,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化学基础知识一直是化学学习的难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巧用口诀能很好的帮助初中学生记忆化学基础知识。

一、巧用口诀记忆催化剂、还原剂、氧化剂

首先是记忆催化剂的口诀:“催化剂,有多种。初中所学只一剂,二氧化锰制氧气。”通过这句简单的口诀,就可以记住几个关键知识:①催化剂有很多种,如二氧化锰(MnO2)、氧化铜(CuO)等;②初中化学阶段常考的催化剂主要是――二氧化锰(MnO2);③二氧化锰(MnO2)作为催化剂在初中阶段主要是在加热氯酸钾制作氧气的过程中。

记忆氧化剂、氧化物、还原剂的口诀是:“氢气常作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物,无它便会不成立。还原反应还原剂,初中只学两种气,氢气(H2)还原氧化铜,一氧化碳(CO)也能替,冶炼工业也需要,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通过这些口诀,可以记住以下知识:①氢气是一种常用还原剂;②氧化物一般由氧化反应生成,是指氧元素与另外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氧化钙(CaO)、一氧化碳(CO)等;③还原剂是在氧化还原反应里,失去电子或有电子偏离的物质;④初中阶段常考还原剂是氢气(H2)和一氧化碳(CO),主要用于氢气(H2)还原氧化铜(CuO)和工业冶炼。

二、巧用口诀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口诀是:“参加反应各物质,反应前后量不变。原因其实很简单,构成物质之原子,数目质量与种类,反应前后都不变。”通过口诀,能准确把握质量守恒定律的以下要素:①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和核反应都不能消除物质,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②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③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④任何一种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会变的。

三、巧用口诀记忆原子量和核外电子的排布

记忆原子量的口诀是:“原子量,记忆繁,找到规律便不难。二倍序数碳氧氮,硫硅氦氖加镁钙。二倍多一锂铍硼,铁钠铝磷钾氩氯。氢之为一不改变。另外还有特殊数,64为铜锌65。”通过这段口诀,可以记住:①氢的原子量为1,铜为64,锌为65;②碳氧氮硫硅等的原子量是原子序数的两倍;③铁钠铝磷等的原子量为原子序数的两倍加一。

核外电子的排布口诀是:“核外电子等质子,分层排布有规律。七六五四三二一,能量由高降到低。每层二N平方个,外层最多为8个。外层电子定类别,稀有气体等于8,小4榻鹨资去,大4非金易夺得,得失电子显性质。”这段口诀包括以下知识:①核外电子数一般情况下等于质子数;②核外电子是按照由内到外的顺序分层排布,每层电子数为2n个,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8个;③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的是稀有气体,小于4的是金属,大于4的是非金属。

四、巧用口诀记忆化学实验的相关知识

化学实验口诀一:“化学实验需药品,取用规则记在心。不摸不闻不品尝,保证安全利健康。药品也许重节约,若未说明使用量,12毫升是液体,盖满底部是固体。剩余药品人定器,不能放回原瓶内,更勿拿出实验室。取用固体用药匙,夹取块状用镊子,重块侧滑入底部,以免容器弄破烂。”这段口诀主要与化学药品有关,包括以下知识:①药品取用的注意事项;②化学药品的使用量;③化学药品的取用方法等。

化学实验口诀二:“导管一端浸入水,管口有无气泡出,表明装置气密性。加热常用酒精灯,灯内酒精二三分,灯芯须平不须焦。酒精洒出若燃烧,湿布盖灭即可行。熄灭用帽勿用嘴,燃时添酒易失火,绝对禁止灯点灯。加热之时用外焰,预热之后再加热。管内液体持三一,管口倾斜勿向人。”这段口诀主要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及酒精灯的使用。

化学实验口诀三:“酸碱若入眼睛内,用水冲洗手勿揉,洗时眨眼洗后医。大量酸碱流上台,先用药品再水冲,稀醋酸液用于碱,碳酸氢钠仍是酸。天平用前须调零,物左砝右牢记清。干燥固体纸上放,易潮物品杯里装。连接仪器须小心,水湿轻旋动作轻,以免容器换作新,检查装置气密性,两手紧贴容器壁。”本段口诀主要有以下知识:①酸性、碱性的化学物品在化学实验中的使用注意事项;②天平的使用方法;③干燥、潮湿物品的取用与保存;④化学仪器连接的注意事项。

化学实验口诀四:“纸槽送粉防乱粘。液体倾倒口对口,瓶塞倒放签向手。滴管滴取是少量,用过之后竖立状。如需读出使用量,量具必须水平放,接近刻线用滴管,竖直对准管上方,读数视线平凹点,严肃认真仔细量。腐蚀药品需慎用,如若溅在衣肤上,高浓硫酸先擦拭,其余用水先冲洗,然后再将药涂上。碳酸氢钠用于酸,硼酸溶液用于碱。”本段口诀主要有以下知识:①粉末状药品的取用;②液体倾倒的注意事项;③量具的使用及读数;④腐蚀性药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