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第1篇

1.1“去中心”平等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理念就是提倡“公平、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营造这样的教学氛围,建立公平、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自主钻研的学习动力。反对老师的“个人主义”,反对教师的“一言堂”行为,要让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形成默契的工作模式,积极提高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关系,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互动。现代教育思想背景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作为辅导的角色,而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1.2“公平对话”教学方式

“公平对话”的教学方式是提供给现代教育理念一种直接对话的教学参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保持一种公平地位进行交流,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正确理解。利用“公平对话”的模式开展教学,学生可以更顺利的求证各类理论知识和相关汉语言文学内容,保证自身学习的深入性和自主性。“公平对话”追求的是以平等的教学观念进行教书育人,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1.3阐释教学方法

阐释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创新,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要利用阐述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学习状态,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乐观、积极的学习状态,不断提高学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阐述教学方法不同于学生陈述这样的简单教学思路,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环境,融入情景之中去学习和掌握真正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思路。阐释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教条主义去粗取精运用在后现代化的教学过程中,在一边阐述,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模式中,让学生学会在文化背景中解读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学文本,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的创造性,同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4灵活的教学评价

现代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评价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评估必须体现出现代化教育教学的灵活性。因此,灵活的教学评价方式更适合传统的以分数为标准的判定方式,很多学生可以展现出自我的汉语言天赋与才华,让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得到开发。

1.5教学实践与互动

教学实践增强学生交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互动的最原始解释就是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老师可以开放、平等、灵活的沟通,取得相互信任,提高学习积极性,加强教学实践,增进彼此之间的关系。现论要求我们的教育从业者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工作,尤其是在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工作上,要积极开展教学主导的定位,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规划能力,科学定位现代教育方式,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能力,处理一系列学生存在的疑惑与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鼓励学生的语言艺术、文学、科学和社会学实现全面的提高,与此同时,实现学生与文中的内容进行“对话”。这就要求我们的后现代教育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对话中的语言运用、达成理解、思想观点的融合,这样的教育成果就是使我们的教育体现了教育人、民主平等、因材施教的后现代的思想理念。

1.6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

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最新的理论要求我们采取讲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很多的优点,其优越性在于这种教育模式不仅采用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实现新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正确轨道。消除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在现代教育上进行批判继承。利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有效结合,改善传统教学思路,在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出积极调整和工作改进方案。注重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应用能力,尤其是在生活中,提高应用的次数与应用的有效性。在教育方法上要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的差异化。让更多的理论教学与学生知识教学融合在一起,让理论与实际行动相互结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注重教育成果的同时,也需要把重点放在教育的实现过程。所以,我们要重视教育评价体系的动态性以及复杂性。

2现代教育思想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

2.1改革传统的教学计划

传统的教学计划强调在教学行动之前制定教学计划,且不能更改计划。这是一种对教学和课堂的独断控制,它迫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汉语言文学教师应借鉴后现代教育思想中“去中心”的教学引导模式。让学生在教学内容的学习上有一种前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方法,利用自由和灵活掌握学生学习规划的方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出自我潜能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灵活性,改善学习动力,让汉语言文学的应用在社会中发挥价值。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强调实践应用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2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

师生互动的课堂应体现其多维性,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单一化的互动格局,积极倡导形成教师与学生个人或群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格局。教师不应以教授者、提问者、阐述者、指导者自居,而是应将自己定位于学习者、思考者和聆听者,也是教学活动的灵活调度者以及学习障碍的排除者,做好汉语言文学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学生也应摒弃“问”者、“听”者的学习身份,进入思考者、议论者、提问者的主动学习的角色,同时还应承担组织部分学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的责任。在汉语言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积极掌握学生的不同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根据师生沟通和彼此的了解,教师可以更高效地为学生讲解汉语言文学课程的一些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明确的学习观点与方法。

2.3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为学生引导一个具体的教学方向,然后只带领学生进入方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提问,自由学习,根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规律,判断汉语言教学的下一步方法与理论内容。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习,深入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精髓,了解具体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中,学生要注意自身学习方法的改进,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上,要注重学习的创新性与灵活性结合。教师要不断引导,为学生指点迷津,给学生提供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

3结束语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第2篇

一、教师要顺应时展潮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与最基本的要求。所谓“爱岗敬业”就是要视责任为生命,“师之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教书育人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视责任为生命就能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把岗位责任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孜孜不倦地做出成绩,就能把岗位责任和社会责任感融合在一起,把为国家培养人才作为我们追求的崇高而伟大的人生价值目标,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有了责任心就会自觉地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来对待。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把敬业精神升华为事业精神,自觉地把培养和教育好下一代当作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和神圣的天职。

根据我校现有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加强师德建设应首先抓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的学习、执行、检查。事实上,社会各界对师德的意见,大多数都属于教育教学的常规问题。如体罚学生,不遵守劳动纪律,不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对自己教的学生搞有偿家教等问题,都是教育教学常规所不允许的。

(二)加强对教师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师德的方方面面,当然具体操作起来可以各有侧重。当前特别要加强对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教育,向优秀模范教师学习,学习他们那种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不断的自我潜能开发,逐步掌握高超的教书育人技艺,从成功中真正体会到教师职业的快乐,完成从爱业向乐业的过渡,进而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立辉煌的业绩。

(三)要建立师德水平考核制度。对那些没有敬业精神,教育教学水平低下,人品低劣的教师,应调离其工作岗位,直至淘汰出教师队伍,从而促使整个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优化提高。

(四)在教师中树立师德典型,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注重师德典型的带头作用。要坚持每年一度的“首席教师”“首席班主任”的评选活动,让那些真正爱岗敬业,作出贡献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师们学习的楷模。“修师德,树标兵”,大张旗鼓地弘扬正气,歌颂先进,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五)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新课程的全面推行下,教师要准确、全面理解新课程的要求,摒弃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思想,领会新课程精神,用新课程精神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只有经常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教师,才会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面,成为这个时代的优秀弄潮儿。

二、教师要努力学习各种现代先进的技术教育手段,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教育教学服务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与途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将对学校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产生巨大的影响,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不仅可以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将不仅使学生而且也能使教师在全方位地接触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增强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从而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培训。为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一方面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每一位教师不仅会懂计算机,而且会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本校现有的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老师等资源对教师们进行培训,通过培训,要求每位教师会制作powerpoint,会进行简单的flash制作,会进行熟练的文字处理,通过这些,提高教师运用计算机的能力,从而实现备课、上课、辅导的高效益。

(二)建立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建立校园网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基础。学校可以成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专门负责教育信息网络的规划管理和学校教学资料库、教育信息资料库的工作,为老师们备课提供方便,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我校已建设开发了湘南中学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提高自己的备课能力、上课效果、辅导效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我校目前购进了一批电脑,设置了备课一室、备课二室,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从而为自己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帮助。学校也建立了湘南中学校园网站,为展示学校形象,彰显教师风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今后,我校将进一步优化校园网建设,开展诸如远程教育等方式,让教师能学习到更多、更好的资源,也为提高教师的学历与水平提供帮助。另外,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主张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软件工具、课件开发平台、多媒体课件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并强调“情境创设”“协作学习”的学习环境和“发现式”“探索式”学习策略,校园网的建立为这一切提供了有力保证。

(三)重视课件建设。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教务处可以要求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每学期上交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教务处统一组织交流评比。对那些优秀课件由学校组织送交上一级教育部门,获取更大荣誉,以激发全校教师制作课件的兴趣,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教研中去,通过教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

教师不仅要会教书,教好书,而且要会教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校要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研,成为新时代的优秀教师。通过教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年轻教师的培养相结合。在时间安排上可以规定各个学科的学习时间,并使之固定下来,使校本培训工作日常化、制度化。校本培训的内容应包括新课程培训、高考考试大纲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学习、实验教材培训、教科研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等。培训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专家讲座、也可以是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形式。学校还可与一些名校建立联系,邀请名校有关专家、学者、教师来传经送宝,为教师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依托。我校目前与长沙市一中、宁乡市一中、湘潭市一中等三湘名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往来,在教师培训上进行互助,共同成长。

(二)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实行集体备课制,给每个学科每个备课组规定集体备课的时间,事先由教师分块备课,然后是备课组集体评议。在这个基础上教师根据个人上课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把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二次教学的建议等记录下来,录入电脑收藏到校园网上的教学资源库上。这样做既加强了教师间的交流,又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做到资源共享。此外,提倡办公桌旁的交流,各年级安排办公室时应有意把同学科教师的办公桌安排在一块,方便老师们在每节课下课后及时就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交流。这种办公桌旁的交流往往是最及时、最有效的。

(三)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一个途径。在工作中除了鼓励教师写教学日记、教学反思外,还可以将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甚至常规课的情况进行课堂实录,刻成光盘。这样做,既可以让教研组的老师们在评议研讨的时候再次观看,也可以让执教教师自己反复观看反思本堂课的得失。这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极大的帮助。

(四)参与课题研究。学校要鼓教师在教学之外从事课题研究,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研究、探索能力,另一方面能带动全校教师兴起教研的,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对于课题研究,学校应从资金等各方面给予支持,让教师们安心于研究,安心于探索,实现本学科教学教研的发展。目前,我校国家级课题“教师成长中的自我反思”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已顺利结题,并荣获全国二等奖,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另一国家级课题“高中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模式探究”也已处于攻坚阶段。此外还有两个关于电教与体育器材的课题研究也已处于开题阶段。课题研究,让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了更好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学校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这一点上应大开方便之门,让教师成为专家型与学者型的教师,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五)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多写论文,多发论文,并且想方设想为教师论文的发表提供有益的平台。学校可每期组织一次论文评比,对那些获奖论文,学校为其免费发表。教研室应制定相关措施,激发教师撰写论文的兴趣,对教师获奖或发表的论文,学校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这些措施的实施下,我校教师撰写论文呈现了可喜的局面,教师们兴起了写作论文的,有不少教师的论文获得国家级奖项,也有不少教师的在全国一些报刊杂志上。这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为教师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在教师撰写论文方面,学校还应出台一些更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措施,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整个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让全校教师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合格而优秀的教师。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位教师理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掌握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进行教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让自己顺应时展的潮流,成为专家型、学者型的优秀教师,为新课程的实施与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 终身 素质

论文摘要:运剧文献法研究学校体育传统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著异。探讨了传统教育的根源:对现代教育思想的进行了界定。认为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是学校体育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有利于校正片面的体育教学观念。总结了素质教育指导F的学校体育现代教育思想的特征。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地深入,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别。如何理解学校体育的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呢?这一问题涉及到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贯彻;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学校体育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辨析,着眼于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在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比较中进行思考,澄清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以便更好地实现新世纪的学校体育任务。

一、现代教育思想概述

现代教育理论可以说是起始于美国教育家杜威(1859 ——1952),他在自己的著作中批判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时率先使用“现代教育”一词,他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和教育》。其理论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中心概念是“经验”,超越了唯心和唯物的斗争,只把经验看作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对与教育的本质可以用三句话概括: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造。1919年4月至1921年7月,杜威对中国进行访问和讲学。在北京、上海、辽宁、江西、福建等十三个省市传播实用主义哲学。杜威在中国最人的影响是教育方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晏阳初的平民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杜威的影响。杜威的著作有近百种译本流传(3)。此外,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其代表作是《教育过程》;提倡:“发现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其代表作是《教育与发展》;针对传统教学论提出了五条原则:即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二、现代教育思想的意指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假定: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西方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德国赫尔巴特运用“心理学”和“伦理学”作为方法论基础来研究教育问题,基本奠定了学校教育的模式理论。而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批批判赫尔马巴特的理论时,称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为“传统教育”,而称自己的理论为“进步教育”、“新教育”,后义称“现代教育”。因此,有了“传统教育论”和“现代教育论”的对立和争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教育家对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理解和论述是不完全一样的,但基本意指是围绕着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问题上,也是培养人才质量规格的模式上。换句话说,形成人才质量规格的因素主要是什么?终身体育观念的确立,是学校体育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就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而论,它必须是为全民服务的,即应该适当满足和促进所有人的体质的增强和提高,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能实现的程度有所不同,但它最终必将实现这一根本的任务和宗旨。这也是学校体育培养人才质量规格的主要因素。 转贴于

三、学校体育现代教育思想

运片j亚里十多德的“四冈说”,能清晰地阐明素质教育指导F的学校体育教育思想的本意。弧里士多德讲的四原闪是:形式因、质料因、动力因、目的因。“四因”中最重要的是“形式因”与“质料冈”,形式因加上质料因就成为一个具体的事或物;再加上动力因、目的因就成为一个发展的过程。就学校体育教育思想而言.体育课程构成它的质料因:教学活动是它的基本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加上质料因成为学校体育,但这是静态的。终身体育是它的动力因:素质教育是它的目的因。静态的学校体育再加上动力因与目的因,就在了一个动态过程,一个现实的过程,是一个目的成为的过程,使学生的潜能状态变成一个现实状态的过程。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目的,终身体育是动力,改革的学校体育课程是材质,多种教学模式是形式。

终身体育只是描述和说明一种体育观念,而不是一种直接教学的思想或理论模式。“增强体质”、“技术教育”等教学思想,可以通过终身体育观念充实自己,达成改良后的教学思想。然而,目前对终身体育的认识产生了种种偏差。如强调培养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一两种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作为主要任务。终身体育指的是自然生命的自然现象,是自然生命的个体之性。是描述和说明自然的自然特征。如同生理欲望的自然欲求一样。进一步讲,终身体育类属于生命的自然本能的范畴。从“终身”二字点破了体育运动是人的生命现象,是发展体育的动力。这种动力发展了一面行动一面自我反省的能力,不仅能边做边想,也能边想边做。如同爵+乐名家在一起即兴演奏的时候,在体会出合奏中所发展出来的方向时,仍然能不断调整新方向一样。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实现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超越地、静态地、形式地说明学校体育要达到的目的。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理由及要求。拿动、静来讲,素质教育有动、静之理。对静而言,素质教育有静的理由,使其成为静:对动而言,因为有动的事实而界定出动的理由。种种理由都收摄于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乔克勤关文明.中圈体育思想史【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3,340

(2)曲宗湖主编顾渊彦著.体育课程的约束力与灵活性(M).北京:人民体育H{版社。2002,40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重视,现状,认识,更新观念,改革

 

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为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教育的实质就是要育人,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发展,并在从事一定职业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这育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恰是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教育,因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文教育的特点和功能就是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等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成为人的稳定的内在品质。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素质是语文素质,语文教学是实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可见高职开设语文课的意义重大,关系到完成教育任务与否的大事。于是多数高职院校都在开设大学语文课,纳入基础课程或设置了语文教研室,要求理科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文科课程,以起到文理渗透、文化与科技交融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尽管如此改革,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仍处于一种缩头缩脑、有待改进的徘徊状况。

1.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现状

学校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重理轻文是高职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为适应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理工科专业较多,多数院校不重视文科教学,尤其是将语文学科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对语文的多功能性认识不足,具体表现在课时越来越少,教研活动少,教学投入少等方面,使语文教学失去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论文格式范文。

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是高中毕业生、职高生和中专生,他们的语文学习现状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文史知识了解不够,文学鉴赏能力较低,文言文知识贫乏,写作能力较差。

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不适应高职教学及社会的需求。很多语文老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受升学率指挥棒的引导,教学方法单一,甚至还沿袭着“黑板﹢教材﹢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讲得累,教学效果差,学生素质得不到提高。

这种不良现状的扭转,有待各院校教学职能部门不断进行改革,老师与同学都要明确语文地位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学会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

2.重视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是明确思想认识,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技术人才,以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办学宗旨,它与简单的专业技术培训有着天壤之别,后者只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高职教育若等同于专业技术培训,那就无法显示自己的优势、特色,无法经受住时间和社会的考验的,语文学习是其他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它的作用是隐性的、间接的。扎实的语文功底包括观察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能力都会对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日后就业产生积极作用。

二是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正确认识语文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正确的行为源于正确的认识。要端正和调整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态度,首先要认识到语文的多功能性。语文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们处理好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的需要,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尤其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教育必须坚持其基础性。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很少接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很少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少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知之甚少,对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特别是缺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艺术和情操品格的熏陶,致使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下降。许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可以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学生不管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文学素质,高雅的审美情趣都对他的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文课程在这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在学生专业课学习之余,应多开设一些诸如演讲、辩论、口语与表达、文学名著欣赏、诗词欣赏、电影欣赏、中国文化等选修课和讲座,并运用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学出兴趣,学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课堂教学信息。首先用文字描述声音不如直接播放声音更为直观,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在传统教学中,有许多动态的过程也都是由静止的图像来表示,这就需要学生进行想象;而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来说,它采用了动画,用动态来表示全过程,使教学中许多讲不清、不易讲的内容能在几分钟内由动画形式表现出来,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论文格式范文。再次,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使用不同色彩、字体、形状来表示不同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时一目了然。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知识转化为声、光、色、动静转换的动态,让抽象,静止的知识概念“活”起来,引起学生的兴奋改革,把课堂教学激活,从而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是双边活动,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而我们的传统教学颠倒了这种关系。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联系在一起,对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的强烈刺激,调动了学生内心深处隐伏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形象思维的情感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更好的理解和感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挖掘课文中潜藏的情感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促进教育公平[N]. 中国教育报,2006-12-01.

[2]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

现代教育思想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管理 研究热点 可视化 图谱

[中图分类号]G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01-05

[作者简介]团云庆,李国良,吉林大学行政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吉林长春130022)

通过对《现代教育管理》2009年以来(截至2013年第5期)刊文情况的关键词、作者及作者所在机构的可视化研究,能够建立起该期刊的研究热点、核心作者及所在机构的可视化图谱,从而准确反映这一时期所刊文献的共现情况与发展趋势。

一、刊文基本情况

1.刊文数量

2009年1月至2013年5月,《现代教育管理》共刊发论文1806篇。其中,2009年462篇,2010年440篇,2011年426篇,2012年343篇,2013年135篇。

2.主要作者情况

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在《现代教育管理》上数量超过3篇的作者有21个。其中,葛继平和邓晓春最多,分别为13篇、12篇。葛继平曾任大连交通大学校长6年,2011年6月开始任该校党委书记,不再兼任校长;邓晓春曾任辽宁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出版著作《高等教育管理学》,现为《现代教育管理》副主编。此外,林莉(大连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和吴伟(浙江大学科教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各发表9篇,蒋园园(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讲师)发表8篇,刘伟(东北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发表7篇,其他较多的有陶青(6篇)等人。这些作者都是教育管理、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方面的新兴中坚力量,刊载他们的文章,对未来教育管理方向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测功用。

3.作者所在机构情况

表1是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在该刊超过10篇的机构统计情况。通过表1可以发现,超过10篇的36所院校中有12所是师范类高校(排名前五的机构全是师范类院校),即从《现代教育管理》的稿源来看,中国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范类院校;除辽宁教育研究院外,其他35所院校都为国家公办高校;除“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外,还有一些并不为人所熟知的院校也在现代教育管理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这表明,公办院校是现代教育管理研究的主体,师范类院校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主力军与学术基地,普通院校在高校办学自逐渐下放的过程中同样能在现代教育管理研究领域博得一席之地,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再是重点大学的垄断产业。

二、刊文关键词分析

在运用Citespace II进行资料分析之前,需要对统计数据进行转换,同时还需要对软件的一些操作键进行设置(如时间段选择为“2009到2013”,时间分区为“一年”,剪切连线选择“不剪切”等等)。

将Citespace II软件的阈值c/cc/CCV分别设置为(3、2、20)、(3、2、20)与(3、2、20),表示关键词满足出现次数大于3次、共现次数大于2次、之间相似系数大于0.20这三个条件。通过前、中、后这三个时区的阈值设置,由软件选择出了175个关键词和373条关键词之间的连线,构成了图1所示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谱中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共现的频率,节点越大则共现率越高。从图1可知,“高等教育”是共现率最高的关键词,达到116次,说明高等教育是《现代教育管理》期刊关注的热点领域之首。其他如“高校”的共现率达61次,“大学生”达49次,“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公平”各达29次,“教育政策”达27次,“职业教育”达24次,“高职院校”、“大学”、“影响因素”各达23次,“教师”、“民办高校”、“高职教育”各达21次,“校企合作”达20次。这些关键词同样支持了高等教育是该刊关注主体的结论。

另一方面,通过Citespace II计算节点的中介中心度,可以反应这个关键词节点在整个知识图谱中作为“媒介”的能力,即占据其他两个节点之间最短路径的能力。中心度在整个网络中起着战略性的中介作用,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度越强,意味着其控制的关键词之间的信息流越多。从表2和图2可以看出,“辽宁省”的中介中心度为0.30,位居第一,说明在2009-2013年5月之间《现代教育管理》的关注主体虽然是高等教育,但在高等教育这个主题里研究最多最相关的却是辽宁省当地的高等教育。同时,“民办高校”是《现代教育管理》关注的第二大研究领域,而“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也是该期刊研究热点的集中之处。

综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高等教育”作为图1中的最大节点,表明《现代教育管理》刊文高度集中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这也与其1980年创刊时名为《辽宁高等教育研究》相关,说明该刊的高教专业特色明显。从“高等教育”这个节点来看,与其直接相连的“国际化”、“入学机会”、“特色”、“公平”、“教育模式”等是该刊在高等教育这个主题之下深入关注的高教具体问题。另外,围绕“高等教育”节点的“内涵”、“价值取向”、“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等关键词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近年来该刊栏目设置的理论与现实基础。结合关键词共现图(图1)、关键词中心度图(图2)、关键词聚类时区图(图3)可以基本判定,2009年至2013年5月,《现代教育管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辽宁省”、“民办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等五个方面。

第二,“辽宁省”这个聚类周围会聚了“大学生”、“高校”、“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学学科”、“博士生导师”等关键词,而且与“规划纲要”、“基层学术组织”、“高等教育管理学”、“现代大学制度”等关键词直接相连,反映出了《现代教育管理》期刊在“辽宁省”这个研究领域所关注的一些主题和重点:(1)“大学生”、“高校”是辽宁省在研究并实践现代教育管理过程中关注的对象主体,虽然也偶尔提及普通教育,但其比例无法与高等教育相提并论。(2)在辽宁省具体的现代教育管理操作中,教育学学科建设、规划纲要的制定、基层学术组织的设计等都成为其实践层面的重要支撑点。(3)除了对大学生与高校有所关注,辽宁省还将现代教育管理的对象延伸到准毕业生、毕业生及民办高校,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技能培训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入的探讨。(4)虽然“辽宁省”是《现代教育管理》期刊中最为重要的连接词,但可以通过其引用历史曲线图(图3)得知,“辽宁省”这个聚类的共现率随时间延伸呈现减弱趋势,尤其是在2011年之后。这显示了该期刊的地方特色在逐步淡化,正在从地方性的精品期刊向国家性的主流期刊转型。

第三,在“民办高校”这个聚类下汇集了“高校”、“大学生就业”、“职业教育”、“教育公平”、“地方高校”、“调查研究”、“教育管理”等关键词,并且直接与“困境”、“政府”、“指标体系”、“路径选择”、“高等教育研究”、“实证研究”、“教育政策执行”等关键词相连,显示该刊在“民办高校”这个重点关注领域所涉及的具体研究问题:(1)民办高校作为打破国家垄断高等教育的顶层缺口,对于推动国内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毫无疑问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2)地方高校与职业教育在紧随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其学生就业具有技术与技能方面的优势,同样可以促使政府与相关高校通过实证调查研究来反思教育管理的政策执行与发展困境,为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找到可供选择的路径。(3)将民办高校作为该刊对现代教育管理的研究重点,是其转型并走向国家主流期刊的有力工具,凸突显了该刊的研究方向与热点领域的走势。由图4中的历史引用折线可以看出,若去掉2013年的不完全统计,“民办高校”这个主题的影响是稳中渐强的,中介中心度也达到了0.24,成为该刊的一个王牌栏目。

第四,在“教师专业发展”这个聚类节点下,周围聚集了“教师教育”、“农村教师”、“教师进修学校”、“教育资源”、“教师角色”、“创新人才”等关键词,另外还与“高校”、“高职院校”、“研究型大学”、“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高职毕业生”、“评价指标体系”等关键词直接相连,显示了该刊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中的一些关注重点与热点领域:(1)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类型上涉及到各个层面的教师,包括研究型大学、地方性高校、高职院校,甚至把从事普通教育的教师也纳入到了研究范围。(2)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层面上涵盖了“教师的角色”、“资源分配”、“创新培养”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等方面,在教师的“专业”维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介绍。(3)作为该刊的另一重点栏目,教师专业发展同样可以给现代教育管理这个主题内涵的发展增添稳固的支持平台。

第五,从图1、图2、图5可以观察到,除前述一大重点、三大热点研究领域之外,

“影响因素”、“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美国”、“国际化”、“路径选择”、“困境”等等关键词都是该刊重点研究的内容,它们的中介功用表现在为期刊的栏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并将期刊的研究内容进行集中化的聚类,为期刊走向国家性刊物提供了支持。

三、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