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字:自动化;应用型人才;改革;实践教学

自动化专业涉及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作用,既离不开机械、电气、自动控制及其他信息技术,同时也紧密依托于数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学科,而且还需要结合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南昌工学院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南昌工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自踊专业本科阶段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我们的学生较一些重点高校来说基础还是薄弱,为此,结合江西地方经济发展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我校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模块作出了深入的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确定自动化专业教改思路和培养目标

我校自动化专业主要面向汽车控制行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特色。随着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动化的理念也在进一步的拓展与创新,尤其智能控制技术在自动化行业的不断更新,为适应发展的趋势,提高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及适应岗位的能力,我校自动化教改的基本思路是:从行业发展对该专业毕业生人才需求为目标,分别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为改革重点,增强毕业生适应性和创新能力为改革方向,全面建设实验实训中心以培养学生工程实际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前进入工程实验,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确定我校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政治合格,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面向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行业,重点瞄准汽车装配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掌握自动检测与仪表、自动控制理论、控制系统设计知识,具备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技能,理论到位、技术技能系统实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自动化专业课程设置改革

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综合考虑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多样化及多变性,整个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六大模块:思想政治课程群、身心健康课程群、理论知识课程群、技术技能课程群、综合实践课程群、素质拓展课程群。各模块课程群由相关课程系列组成。

3 加强专业课程的改革

从专业基础课到专业课、专业实践类课程进行努力加强课程方面的改革建设,建立教学团队制,深入企业调研学习,对接生产企业产业链,在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提炼教学内容,制定适合我校学生的课程改革方案,实施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填充式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互助协作、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以转变学习方式为契机,在主动学习并有竞争的环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对教师而言,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对专业建设和长期发展来说,建立全新的教学课程体系,推进学校改革的步伐,通过项目式教学的进行,不断探索组织形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管理方法、考评体系等的改革,随着专业实验实训中心的不断完善,项目式教学也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 加强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生产实习方式

过去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重理论轻实践是学科教育培养中的弊端,而应用型本科必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通过改革实践性环节入手,形成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验课是学生实践环节中的主要部分之一,过去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而创新性的实验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程设置中逐步将主要的实验从课程中剥离出来,开设独立的实验课。在实验单独设课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增加了系统性综合实验,学生在完成指定性目标之后,能独立完成设计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利用现有实验条件进行制作和调试,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学校也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陈旧的设备已基本更新,为保障实践环节的运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必不可少的环节。我校和江铃等自动化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生在实习中能了解生产管理的规范和严格,掌握自动化生产的整个过程。为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学校也在着手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如:我校的柔性生产线、西门子PLC综合实训室等。在学生走向实习企业之前,先在校内微企业实训室实习,在实习中学生会经历设计、安装、调试到维护的全过程。例如在西门子PLC综合实训室学生也可以在线编写程序,控制电机的起、停、调速,模拟炉膛上料、加热炉的温度控制等过程。校内实习基地在理论上也改变了校外实习的不足,解决了校内与企业生产现场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实习的效果。真正意义上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现在高校扩招,企业生产任务与效益紧密挂钩,对于实多数也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为此,我们对传统的实习模式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到企业“蹲点”式方式。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观看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的录像片,使学生对现场有一个基本概念,再请工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到课堂里,进行整套生产过程、设备配置与维护、控制方法等进行专业的介绍,最后到企业实习。

随着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自动化控制已经不是以往的单一设备为控制对象,而是形成了大规模的可以互相通信的智能设备控制网,而且在自动化领域,以工业PC为单位,可以组成各种复杂控制系统,在工控界,利用PC监控的组态软件也在大量使用并层出不穷。为了使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能接触工控组态软件,在实践教学环节我们也安排了相关综合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了解组态软件,熟悉主要功能,初步掌握在工控界较为前沿的组态软件使用及组态方法,为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

5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工作力度

以往学生最后一个学期在校外实习阶段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与指导老师之间不能实时紧密联系,甚至出现指导老师联系不上学生的现象,部分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而做,论文的质量无法保障。为改变各种不良现象,切实让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真正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现将毕业设计工作提前一个学期进行,并专门开设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切实保障该环节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自动化专业人才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周竞 《科技创新导报》 2012

[2]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杨兆华《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

[3]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裴素萍 《第四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2010

自动化控制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智慧物流;物流管理;教学改革

1智慧物流时代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提升智慧物流配送水平、营造开放共赢的物流发展环境,2016年7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文件,提出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引导物流活动数据化、加强物流信息标准化、推动物流数据开放化、促进物流信息平台协同化等要求[1]。智慧物流时代,先进信息技术将在物流领域广泛应用,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新动力。智慧物流时代对物流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为:①首先必须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企业物流业务流程与企业资源组织方式,掌握物流信息管理、仓储管理、配送优化、实时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处理方法;②能有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重塑企业智慧物流业务流程、创新企业资源组织方式,采用信息技术精准对接供应商、分销商、合作商、配送车辆、配送网点、配送客户等各环节信息,并建立深度感知智能仓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存、取、管全程智能化;③具备建设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的能力,能有效构建适应“互联网+”大规模定制的智能集成式物流模式,同时也能为具有小批量、多品类、快速交货和连续补货等需求特征的企业提供全程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

2我国高校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是企业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来源之一。几十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效果比较好,为企业提供了许多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与此同时,还存在如下一些主要问题:①师资力量来源过于单一。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较,由于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相对比较晚,许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老师大都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与经济专业转变过来,不太了解物流行业,难以提供真实的物流教学案例与最新的物流操作方法[2]。而且,由于高校引进师资时,非常注重学历,许多引进的博士师资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工作,没有在物流企业工作的经历,没有实际操作经验,仅仅具有相关理论,难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够吻合。绝大多数高校都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环节。有一些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没有凸显地方特色。许多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趋同,难以满足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多样化需要。③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尽管许多高校建立了一些实训实验室,但与物流实践操作还存在一定距离。有一些高校与物流企业合作设立了物流实训基地,但大多仅仅只提供观摩功能,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物流操作。使得许多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实践能力薄弱。

3智慧物流时代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实现路径

智慧物流时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素质“智慧+应用”型物流人才,物流人才培养面临更大的挑战。智慧物流人才首先需要掌握企业物流管理的基本方法,还要掌握智能物流流程设计、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与自动化控制方法,更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为有效培养智慧物流人才,我国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合理制定符合智慧物流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智慧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智慧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归纳物流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的职业素养与技能要求,据此制定智慧物流环境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构建智慧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购置相关物流教学设备设施与仿真软件、申报智慧物流创新计划训练项目[3]。②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优化物流管理教学团队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来源结构。邀请国内外物流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培训,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如高级物流师等。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物流行业、企业高管来校兼任教师,让他们真正下课堂,传授物流实际操作与项目管理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通过挂职、下企业锻炼等形式,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与物流企业共同合作进行科研攻关、项目合作,一起解决物流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有效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能力[4]。③搭建信息化数字化智慧物流协同教学平台。采用校企合作方法,将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标准相互参照,将专业能力标准与专业素质模块相对照,搭建高校智慧教学资源数据库、企业实习基地资源数据库与社会培训资源数据库。采用情境化数字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为目标,实现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企业实践操作、职业资格证书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④落实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毕业实践、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切实参与现代物流环节的基本流程,了解物流企业不同岗位的操作方法与职责。让学生学习物流相关软件与设施设备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物流设备与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将毕业论文与物流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采用物流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设计物流方案的综合能力[5]。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的通知[Z].发改经贸〔2016〕1647号,2016.

[2]李健.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的分析及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2):248.

[3]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价值工程,2018(5):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