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就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就业规划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职业生涯规划 自我定位 综合素质 竞争力

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上升较快,就业的总体形势持续看紧。2005年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为280万,2006年普通高校毕业生为338万,2007年为495万,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水平一直保持在70%左右。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每年都有几十万毕业生不能在当年找到合适的工作。从总体上看,就业压力是比较大的。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04年我国高校的本科毕业生中约75万处于待业状态,2005年上升到95万,2006年上升到106万,呈现出年年递增的趋势。与此同时,近年来出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用人单位招人难的矛盾现象,导致“有人无事干”和“有事无人干”的局面。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本身职业生涯规划处于薄弱状态,缺乏高水平的教师,缺乏科学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尚不能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规划服务,社会也缺乏相应的服务机构。由于缺乏足够的指导,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想法和文字层面,大部分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自我发展规划,对自己的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能准确的定位自己。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其实就是“人生战略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战略选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的整个时期,是在他们最重要的黄金时代所做的全面系统的人生规划。毫无疑问,这一规划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确定奋斗目标;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1.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指导大学生的职业定向,明确奋斗目标。

职业选择是人生价值的初步定位,能够选择一个理想的职业,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一进校门就能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科学地评价与认识自我,合理地选择职业方向,瞄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的职业方向,有意识地锻炼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的职业生涯才有可能是精彩的。

2.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的青春期,各种心理矛盾冲突相互交织,是一个迅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现代教育理念,实际上就是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第一要务。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注重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落脚点,以一种长远的发展眼光指导生涯规划,使学生终身受益,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3.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单一专业倾向的人才培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是否善于与人沟通和交往,是否对工作倾注激情与责任等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关注。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强调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设计未来,并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立足当前,形成个性化的自我培养与锻炼的教育方案。

三、加强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

1.学生自身要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1)了解市场变化,转变就业观念。

如何应对就业压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针对我国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到今天的毕业生市场化就业,在这历史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在形成,国民经济在发展,这要求我们不能用计划经济只有几十万毕业生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现在毕业生碰到的问题。大学生需要正确处理好职业生涯理性设计与就业盲目从众的矛盾、求职的高薪期望与就业岗位低报酬现实之间的矛盾、社会就业大众化趋势与大学生精英意识之间的矛盾,重新调整就业思路,降低择业时的高期望值,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的观念,辩证看待沿海与内地、城市与农村、机关和基层、外企与民营、事业与企业等用人单位,把目光锁定在能充分发挥自己才干的各种领域、各种所有制、各种层次的单位。

(2)了解职业需要,准确自我定位。

在正确对待职业分工和职业差别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准确定位,选择工作和职业。了解职业的内涵和职业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明确目前的专业学习与未来所从事职业的关系。全方位地获取职业需求的动态信息,详细了解各种职业的性质、任务、待遇以及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条件、要求。对于职业内容进行研究并了解各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发展前景。在对自我的学习能力、职业兴趣、能力倾向和个性特征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职业定位,从而使自己有的放矢地学习,充分挖掘自身的学习潜力,为今后职业理想的实现做好准备。对大学生求职而言,文凭固然重要,但不是求职的惟一条件,知识最新化、能力综合化、身心素质并重化才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深化知识、转化知识、更新知识、重组知识、提升能力、重构能力,以适应工作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长处,只要给自己找准恰当的定位,制订适合自己的长期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不懈的努力去争取,那么成功一定属于自己。

(3)切合自身实际,制订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特色研究方向与重要内容,是指导对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和职业发展道路所进行的设计和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确立阶段性或长期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发展道路、方式方法;明确将要进行的调整和各项准备、具体步骤。学生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立行动方向、行动时间、行动方案的具体步骤分四步:一是评估自我。学生需依据自我和他人的评价,借助职业兴趣测试、职业能力测试、性格气质测试,加上自我探索和多方面的分析,从而对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类型、职业能力有较正确的认识。二是确定目标。学生要从自身个性特征、所学专业性质、职业社会需求、家庭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及短期、中期目标。三是拟定规划。根据总体目标所要求的素质和能力,分阶段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制订出发展计划和实施措施。四是调整规划。大学生在实施具体计划的过程中,针对社会环境和自身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奋斗目标及其实施措施。

2.学校要加强师资建设,提供专业化指导。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高校一般都设立专门机构,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呈现职业化、专门化、高素质的特点,学生一进校,就接受了较为系统和严谨的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也日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高校指导不能仅仅停留在毕业前夕开设几节就业指导课、组织几次招聘活动等,而应从学生入学起就进行职业规划的具体辅导与咨询。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学校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

(1)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全程的规范化的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队伍。美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成功的特点之一就是教育内容的规范化。因此,开发与完善小学、中学和大学不同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是我国学校职业生涯教育急需跟进的工作。国内的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在师资队伍不健全的情况下可以聘请专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此外,就业指导应贯穿大学学习全过程,从新生入学开始,按照认识自己、认识职业、人职配备的原则进行分级指导。

(2)学校要尽量创造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团队训练。团队训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等。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者应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团队训练,学生团体活动以及一些讲求团队协作的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使学生明确个人分工,了解共同目标,齐心协力完成既定任务。

3.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职业生涯指导已经成为一个专门职业,从业人员都是持证上岗。而在我国,由于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生涯设计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相当多的理论还采取拿来主义,没有创新和改进,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工作效率不理想。因此,我们国家也要大力推行和建立职业生涯指导职业的认证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指导的服务机构,完善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体系。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处于个体成长的特殊发展阶段,是一生中变化最激烈的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为大学生的终生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切实的贡献。大学生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才能在以后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贾金玲.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第15卷第4期,2005.12.

[2]王官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用教程[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3]王荣发.职业发展导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规划;意义;措施

1 大学生就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就业规划的特点就是高校从大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并以大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作为落脚点,进行就业方面的指导、计划,从而将更多的大学生人才输送到社会,通过参与社会效益的合理性分配,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首先,通过就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撇开私心杂念,扔掉外界不良干扰因素,对自己进行一次彻头彻尾的客观评价,当然,这种个人评价也可以融入大学生对社会的评价后加以做出,这样,在对外界社会有一个大体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评价,会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及教育形势的需求。自我评价客观,才能实现自身价值定位准确,不高估自己,也不小看自己,为自己运用才能提供一个理性的事前剖析。

其次,就业规划敦促大学生进行客观自我剖析后,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拟定一个自己能力所能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可能不是很重大,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突破就业形势带给他们的思想束缚,便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形成高度的责任感。

再次,就业规划可以让大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形势及就业形势,让他们静下心来,查找自身的不足。

2 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具体措施

大学生就业规划不是简单的事情。因此,在明确就业规划重要性的前提下,就应当积极寻求可行措施,保障大学生就业规划的良性运转,使规划具备真正的人文关怀,使规划带给学生惊喜,使就业规划不只是规划。

2.1高校给予就业规划应有地位,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惠及学生

大学生就业规划是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道有力屏障。因此,高校应当客观认识就业规划的重要性,将其放在较为客观的位置。一旦高校给予应有的重视,大学生才不会产生“被忽视被抛弃”的心理,为他们寻找工作圆满就业拾起信心。当然,高校也应当组建相应的就业规划指导部门,使其职能作用尽情发挥,在大力宣传就业规划的同时,注意学生心理素质的调节和提升,让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开外界的干扰因素,用平常心来理性的看待将来的工作问题。

2.2描绘大学生在就业规划中的主要角色,实现企业的友好参与

高校通过优质的就业规划为企业运输量很多人才,那么,高校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企业提前参与到大学生就业规划中来。大学生是高校里的学生,最终还要努力成为企业单位的所需人才。因此,高校可以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让企业为吸纳大学生人才做出应有的准备。比如,企业可以及时完善自身的企业文化,让初就业的大学生融入一种轻松人文的文化氛围中,为今后工作积极性的激发打好提前量;其次,企业也要将“以人为本、公平竞争”的理念体现得更加明显,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放下新人所惯有的思想包袱,轻松面对工作,逐渐实现企业内部的公平竞争,当然,这本身也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2.3科学设置就业规划培训课程,为就业规划提供理论保障

大学生就业规划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相反,需要通过规划指导老师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科学的培训讲解。因此,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能力和现状,立足社会发展形势、经济发展状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就业规划培训。当然,学生可以对就业相关问题向老师提问,老师也应当予以耐心全面的解答。如果有能力,高校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编写培训教材,使大学生就业规划充分具备前瞻,缩小学生对社会经济的认知距离。

2.4全方位提升指导人员素质,进行有效的信息跟踪工作

老师是大学生就业规划的动态参与因素之一。因此,就业规划老师队伍应当得到高校高度重视。如此,大学生就业规划问题才能得以妥善的解决。高校可以出资为老师提供再深造再学习的机会,使老师参加实用性较高的培训活动,老师也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自学一些就业规划知识,在对学生进行培训讲解时,向学生传达现有就业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是大学生就业规划有一个制度政策上的保障。另外,针对就业规划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学生向老师发问的问题,老师应当做好记录工作,对那些比较实际的问题予以整理,并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形成有效的经验;还有,高校也应当格外注重大学生的实习环节,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对企业进行及时的回访,都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规划水平的基本方法。

2.5培养大学生理性心态,克服从众心理

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是随波逐流,将别人的爱好特长当作自己的爱好特长,这样的想法是对自己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因此,老师应当通过努力让学生摆脱这种不良的盲从心理。清楚自己的想法,才能制定相应的目标,而不是糊里糊涂的进行就业规划,如此,克服大学生的错误心理,引导他们形成理性健康的就业心理十分关键。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第3篇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目前,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一方面来自于扩招带来的大学生毕业数量的绝对增长,一方面来自学校就业指导部门指导滞后,停留在只为毕业生提供单一的就业指导,缺乏全面的系统指导三是大学生对个人和职业了解不够,没有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据中国人民大学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目前52.9%的高校在大四才进行就业指导,只有17.6%的高校从大一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仅为就业准备的就业指导显然不能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要。由于大学生很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也很难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用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上。问卷调查显示,205位大学生中不知道、不了解职业规划理论的有125位,占61.3%。这种状况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2.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西方国家的就业指导从学生上小学开始,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完全意义上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应是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中心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即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与社会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其对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了解自我及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以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传统的就业指导限于就业服务,侧重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等,强调就业观的重要性,属于被动的感知,很难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远离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应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咨询服务。职业生涯咨询是学生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解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站,提供求职、择业信息,论坛交流等,引导学生根据职业规划的需要,有选择地利用网络资源。

(二)规范就业指导的内容

常规的就业指导内容局限在政策性的指导,缺乏深入的人力资源开发和职业生涯规划,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发展”教育理念, 也不可能实施科学的就业指导。因此,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基础上, 积极创造条件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知识与策略。

(三)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1.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目前,大多数就业指导只针对毕业生,对非毕业生以及就业之外的环节缺乏指导与帮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着重就业形势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认识和规划,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应着重基本技能的培养,让他们对涉及就业方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同时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接触社会。对于毕业生,侧重就业形势、政策、方针的宣传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做好就业前的心理调适,从容面对挑战。

2.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大学生只有对自我进行科学的测评、客观的评价,才能冷静地设计自己的职业,确立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因此,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国外通行的某些测评项目和方法,再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教育和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找出自己的优势,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3.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理论和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这需要学校培养一支专业化和专家化的队伍,为学生提供符合个性发展需要的职业规划。一方面,要加强对就业指导中心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程序,使其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引进心理学或从事职业研究的专业人士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这些专业人士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指导,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制定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找工作,而是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个人特性进行职业选择,更注重帮助学生发现、培养自我潜能与创造力。因此,在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应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使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学习,在顺利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后,能持续稳定的发展自己,贡献社会。

参考文献

[1]徐献红,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经济师,2007.8

[2]赖新华,加强和改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第,茂名学院学报,2007.5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第4篇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出现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综合性能力的体现,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或实践而获得用人单位认可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人格品质、学习能力、专业技能、实践能力、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交往能力等。

(一)职业目标不明确

就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与其说他就业困难,不如说他就业迷茫。因为他根本没有真正的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业观念淡薄,不清楚自己的特长与不足,不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不清楚毕业后从事的职业需要;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方向和目标。2008年我校对应届毕业生行了一项有关目标的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10%的学生确认有目标,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目标写下来,两年后,我校的研究人员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结果显示,当年写下目标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获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大学生从入大学以后就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大学所学的知识和能力,结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二)就业竞争力优势不明显

在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取得好的就业机会就必须拥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更强的就业竞争力。但现如今大部分大学生竞争优势不明显,自身并不具备特色优势,具体来说:专业技能不突出,在校期间只注重英语、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对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对自身专业相对应的社会要求不明晰;实践能力欠缺,即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在步入社会后,不能及时适应社会的节奏以及处理好人际关系,适应工作岗位的速度较慢;创新能力不够,即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创新不足,达不到社会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面对市场就业的竞争力不强。以本校审计专业为例,每年入知名审计机构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着明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各方面都具备相当强的竞争力。

(三)人格品质不完善

人格品质是指大学生的个人素养,即良好的敬业精神、高尚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责任心等,这些都是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现阶段用人单位除注重专业技能外,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个人品质,他们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完善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企业中去,而这也往往是大学生所欠缺的。很多大学生更多地注重科学素质和智力因素而忽视人文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在求职过程中,诚信度不够,随意毁约,职业道德欠缺,敬业精神不足。有些学生在实习期间,与人相处困难,很难融入到团队中去,表现出沟通能力较差等问题。据调查,我校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因学生个人素养问题,在工作不到半年就被辞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四)就业准备不充分

大学生就业是关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键问题,在就业中要求掌握一定的技能。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却表现得不尽人意。一是就业观念陈旧,择业期望值过高,过分看重工作单位、岗位、工作待遇、工作环境等条件,未看清国家就业形势的严峻。二是就业过程不熟练,不能及时了解国家就业政策以及对自身的了解,自我定位不准,盲目从众。三是对就业指导课不重视,求职训练不到位,未掌握求职就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是心理素质不佳,在求职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即怨天尤人、萎靡不振。据统计,我校2010届毕业生中有2.3%的未就业学生在毕业一年内未找到合适的工作,此类学生大多是在校期间未完成指定学业或本身对就业无意识,对各种笔试面试从未加以准备,带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想法,就业就成了难上加难的负担。

二.大学期间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或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价值观等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社会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

教育部规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与个人志愿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正确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和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正视就业问题。从高中步入大学阶段,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目标转化。高中的学习目标是如何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大学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很多大一新生迷茫困惑了。在此时适时地行大学教育和适应性强的职业生涯指导才能使绝大多数学生及时认识自我,努力向新生活奋。

第二,有助于高校辅导员丰富工作内容,发挥“引路人”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时至今日,辅导员工作不再是过去的“保姆”式而是“引导”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直接成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引导学生科学地规划人生,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三,有助于提高学校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向社会输送所需要的有个性的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等学校的就业率是各个学校培养成果的展示。大学四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直接与毕业生就业情况挂钩。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能够使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与知名度,从而促高校可持续发展。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大一阶段:重基础

学生应该学会了解自我,学会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探索职业兴趣,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此阶段也可称为探索阶段,具体说:初步了解专业知识和专业前景,大致了解每学年应该学习哪些专业知识,多利用学生手册,了解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与高年级同学的沟通,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较轻,可以多参加一些学生素质拓展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大二阶段:重技能

学生应该围绕职业目标,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重点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塑造职业品质,奠定职业发展基

础;此阶段也可称为定向、规划阶段: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未来究竟做什么,是继续深造学习,还是毕业工作?要去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或者出国留学。同时,一步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可以开始尝试兼职、社会实践活动,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增强英语口语能力,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的相关证书考试,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三)大三阶段:重定位

学生应该围绕职业目标,跟踪目标企业,强化人职匹配;根据职业和行业人才要求,加大职业技能培养力度,通过企业见习,强化执行能力,并修正和完善职业生涯设计;此阶段也可称为冲刺、强化阶段: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在自己是否要考研上、。在撰写专业学术文章时,可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希望出国留学的学生,可多接触留学顾问,参与留学系列活动,准备TOEFL、GRE、注意留学考试资讯,向相关教育部门索取简章参考。

(四)大四阶段:重实战

大学生就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观念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是一个新生的学科,是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伴随就业指导而生的一门课程。实际上,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认识自我、尊重个性的基础上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从这个角度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起点是就业主体本身,因此对于解决因为大学生本身就业观念误区造成的就业困难有其根源性意义。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次就业质量差虽然很多高校官方公布的就业率全线飘红,但初次就业率仍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每年统计初次就业率期间,是大学班主任和辅导员最头疼的时候,要去一个一个追毕业生及时就业。可想而知,一定会存在部分学生为了完成老师任务随便先找一个工作应付了事,这也随之造成了另外一个问题———离职率高。

2.“人找岗位”和“岗位找人”现象并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到了每年的秋季或年后,就会有很多学生到处寻求招聘信息,请求老师同学提供就业信息、介绍工作。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就业单位招聘信息,甚至托自己认识的老师推荐、找人。看起来好像没问题呀,人需要工作,工作就来了。事实却是需要工作的人和需要人的工作并不能一一对应。这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岗位对人的要求与求职者对工作的期望不相适应,二者的对口性存在偏差。

3.离职率高很多学生刚走出校门,基本上处于一种懵懂、茫然的状态,完全对社会和自己的未来一头雾水,搞不清状况。有的是迫于学校压力随便就业,有的呢则是出于“自己长大了,不能再靠父母养着”的朴素观念先随便找一份工打着;在校期间老师出于就业率的考虑一般也会强调“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总而言之,他们对于所谓“职业生涯”不说一无所知,也是一知半解,大多数人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打算。

二.就业困难背后凸显的大学生就业观念误区

1.专业选择盲从,随大流大学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并未仔细考虑自己的性格、志趣,只要找到能录取的学校、科系,便草草地签下了自己的一生。这种方法省时省力,不用花费太多心神,在短时期内的效率很好。缺点是无法根据个人的能力、特性作长远的规划。这种以进入能录取自己的学校、科系为目标的自然发生法,能暂时解除烦恼,但是在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性向、能力、个性与就业条件等因素之下,将来所面对的职业风险就比较高。许多大学生进入二、三年级后,要求改专业或者完全没有学习积极性,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因为没有进行自我分析和科学规划,大学生在专业选择、未来的职业导向、岗位要求等方面都没有深刻的认识和准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些学生完全无心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稍作了解就会表露出对专业不感兴趣,只是按照家长意愿做出的选择;有一些学生要求要转专业,但让他谈谈对两个专业的认识,却不知所云,甚至仅仅因为专业名称听着顺耳就要转过去,更遑论进一步对专业未来职业要求的了解了。2.就业主观性强,盲目随意(1)盲目跟风引发频跳槽正因为在专业选择上的随意性,进入专业后又没有端正态度,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学习和规划,认为毕业后自然应该有工作在等着自己,就会造成到虽然毕业但是并不能成为有效的“产品”,不符合行业要求,自然找不到工作。勉强进入工作岗位以后因为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喜欢怨天尤人,对将要遭遇的种种困难没有心理准备,工作流动性大,这对个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十分不利,对社会的教育投资也是一种浪费。(2)追求高薪四处碰壁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机会”和“选择”的时代,大学生如果没有周全考虑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定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找工作时就会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哪儿热闹往哪儿挤,有一种随波逐流的趋势,没有紧迫感。甚至把“工作报酬”作为就业时最重要的参数。而没有认真思考自己到底能为企业、单位提供什么,自己到底值不值自己期望的那个薪酬标准。在四处碰壁中也很少进行自我反省,长此以往,还会对人生失去信心,甚至对社会产生消极不良情绪。3.职业期待和定位过高或过低(1)盲目自信、胃口高吊导致巨大落差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自身的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盲目地追求大的自我发展空问、高的薪酬、好的工作地点等,其功利性明显,对就业抱有很高的期望值,这使得很多大学生择业都集中到经济发达地区及前景看好的行业,而艰苦行业和边远地区则少有人问津,人为造成僧多粥少,就业困难。(2)自卑畏怯、信心不足带来的心理障碍信心不足产生的原因很多,有生理的、环境的、家庭的或社会的等原因,但主要还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的同学大学四年顺利地走过来了,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梦寐以求的企业对自己的简历一点儿回音都没有,也许是发了无数份简历都没有下文,开始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如别人,如果从更深一层来讲,就是不敢面对机遇、迎接挑战。归根结底也是没有深刻的认识和分析自己,不知道自己其实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能力。总而言之,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就算在外力因素下勉强就业,也会有较高的离职率。

三.怎样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解决上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