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地公证书

土地公证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地公证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地公证书

土地公证书范文第1篇

发达国家的土地整治技术比较成熟,土地整治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主要包括生态工程技术、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信息技术、规划技术、乡村景观保护与重建技术等。德国的土地工程始于13世纪,在土地整治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的巴伐利亚州现已普遍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土地整治信息系统(LE-GIS),将土地整治的各种数据、图件和权属状况等资料储存于该系统中。俄罗斯的土地工程技术可追溯到15世纪,1996年12月,在莫斯科通过成立“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土地关系与土地整理问题国际研究会”,提出了统一进行研究和判定土地利用与土地整理的理论与标准,研究景观的、生态的土地整理设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澳大利亚的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重点是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复垦问题,在土地复垦整治的计算机模拟方面取得了大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重视土地生态系统重建研究。Caya等将模糊专家系统模型(FuzzyEx-pertSystem)应用于土地整治后的土地重新安排中,使土地权属分配得到更多农户满意。使整治前后的所有地块总价值相等,是成功的土地整治工程,因而必须要对地块的价值进行评估,GIS技术在价值评估中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国外土地整治的上述技术已经比较科学、系统、规范,适应了土地整治实践的要求。我国土地整治起步较晚,有关土地整治技术的研究甚少,土地整治实践中非常缺乏技术支撑。我国急需从土地整治技术的工程化、标准化、信息化和系统化等方面构建土地综合整治技术支撑体系,我国土地整治技术的核心是景观设计与生态化整治技术。胡静等为实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预警,对提高项目管理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对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监测管理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从建设一体化监管信息平台出发,构建了“中央—省级—县(区)级”三级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王金满等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原理,借助GIS软件的统计功能,研究了山地丘陵区坡式梯田土地整治工程量测算方法和流程,并为测算土地整治量提供了方法借鉴;叶艳妹等设计了农地整治中急需解决的路沟渠生态化技术和灌排沟渠生态化设计技术。2008年“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了首个土地工程研究项目“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技术、土地整理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土地整理质量与生态监测关键技术、土地整理实施信息化管理技术、东部基本农田优质精细型土地整理技术、中部粮食主产区增量经济型土地整理技术以及西部生态脆弱区保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这也充分说明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适应了时展的需要和趋势。

2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目前,土地综合整治包括:

①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如根据需求和现状将未利用地改良为农地或建设用地;

②对已利用地的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值,如对农地的改良、配套,进行集约化利用,建设高标准农田;

③对现状土地进行土地市场一级开发支持经济建设,对污染、灾毁及破损土地的整治利用等。笔者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以下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2.1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工程

非农用地是指农业用地和暂时难于利用的土地(如戈壁、沙漠、高寒山地、裸岩、裸土等)以外的土地,通常包括农村聚落,大、中、小城镇,工矿区,交通运输、名胜古迹、旅游、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等占用的土地。我国非农业用地约占国土中面积的22.9%。农业用地又称农用地,指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所利用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养捕水面、农田水利设施用地(如水库、闸坝、堤埝、排灌沟渠等),以及田间道路和其他一切农业生产性建筑物占用的土地等。非农用地转变为农用地具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功能,有利于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下,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田、水、路、林、村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整治,对土地资源重新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积极整合、有效利用以及资源集中集约化发展,有效地改善土地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非农用地转化为农用地的工程措施主要是土地工程。土地工程是对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进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动。在工程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系统性、整体性和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成土、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及水利配套、电力、林业、道路等内容。在土地开发工程中应兼顾国家惠农政策,结合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因地制宜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如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等。

2.2建设用地整备工程

建设用地,是指付出一定投资(土地开发建设费用)、通过工程手段为城镇村及工矿等各项建设提供的土地。它是利用土地的承载能力或建筑空间,不以取得生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用地。据土地所用权特点,建设用地整备工程,是指由政府或其授权委托企业,对一定范围内的现状土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及未利用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清表、整治、平整并进行适度市政配套设施建设,使之达到“三通一平”(通路、通水、通电和土地平整)、“五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气和土地平整)或“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热力、燃气和土地平整),从而符合建设用地标准的过程。建设用地整备工程中的整治工程,主要指通过一定工程、生物或技术手段,使海域、沼泽或土质难以为建设用地所利用的土地达到建设用地的标准。例如,荷兰、日本、中国香港等地的填海造地工程,将原有的海域、湖区或河岸转变为陆地作为建设用地,需要围堰、基槽清淤、基坑填沙、填砂等工程;沼泽地区的地基承载力较低,当作为建设用地开发时,要注意采取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等措施,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2.3污损土地改良改造工程

污损土地是指由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造成的土地污染和损毁,使土地完全或部分失去原来的使用价值和建设功能,包括污染土地和损毁土地。对污损土地进行改良改造区别于其他废弃地的改良改造,需要根据“因地制宜”原则,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去除污染物、恢复损毁土地,并通过污损土地利用评价,使其达到农用地或建设用地的使用标准。

2.3.1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是指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对空气、生物、水体或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使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受到影响的土地。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措施,对污染土地进行改造使其恢复到未污染的水平。污染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按地点可分为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和异位改良改造技术。原位改良改造技术即对未挖掘的土壤进行改良改造;异位改良改造技术指对挖掘后的土壤进行处理的过程。土地污染改良改造按操作原理主要分为物理改良改造技术、化学改良改造技术和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污染土地的物理改良改造是指通过物理过程的调节或控制,改变土壤的物理性状,使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将污染物与土壤分离或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物的改良改造过程。主要的物理改良改造技术有客土和换土技术、蒸汽浸提技术、玻璃化技术、固化/稳定化技术、电动力学技术、热处理等。污染土地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是指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使其与土壤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如氧化、还原、酸碱、中和、聚合、沉淀等反应,从而使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转化、降解成无毒或低毒性物质。典型的化学改良改造技术有化学淋洗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溶剂浸提技术、施入改良剂或抑制剂等。污染土地的生物改良改造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和发展起来的,主要是指依靠某些生物的活动和具有某些特的微生物,使土壤或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得以清除或降解,使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的过程。它主要是利用土壤特定的微生物、根系分泌物、菌根和超富集植物等降解、吸收或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从而实现污染土壤改良改造的目的。狭义的生物改良改造仅指微生物改良改造,广义的生物改良改造包括微生物改良改造和植物改良改造,有时也包括动物改良改造。

2.3.2损毁土地改良改造技术。损毁土地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土地表土丧失或整个土地毁坏而造成土地第一生产力的丧失。损毁土地改良改造工程是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损毁土地进行改良改造使其恢复成可利用的有效土地,包括生境建设和群落建设两大内容。生境建设是对地貌的重塑和土壤改良培肥,其核心在于“造地”,为生物群落建造一个良好的生境。群落建设则包括植被重建和引入土壤微生物及动物,其核心内容是植被。对于凹型地貌的重塑,通常采用填充和客土的方式。对于凸型地貌重塑则采用土地平整、建梯田的方式。目前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地损毁较为严重,对于矿山损毁土地的地貌重塑一般采用“剥离—采矿—复垦”一体化工程技术,实现“边开采,边复垦”的良性循环。

2.4低标准用地提升工程

2.4.1低标准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高标准农业用地可定义为:一定时期内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形成的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耕地,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其他高标准农用地。低标准农业用地变为高标准农业用地工程是通过对山、水、田、林、路的综合治理,使项目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达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使其能达到或基本达到:水源覆盖实现方田化,灌溉实现节水化,秸秆实现还田化,耕作实现机械化,施肥实现配方化,种子实现良种化,田间道路实现沙石化,农田林网实现网格化,田间种植实现规范化,农产品实现无公害化。

2.4.2低标准建设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建设用地工程。高标准建设用地可概括为: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现有土地利用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合理布局各业用地,调整优化用地结构,加强监管,通过科学技术增加对存量土地的各种投入,实现边际投入等于边际收入时土地使用价值最大化的利用状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促使土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高标准建设用地建设最终是为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而土地集约利用的前提是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优化完善。高标准城市建设要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城市各业占地布局,严格控制大面积囤地现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标准农村建设可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对原有农村建设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减少或消除农村大片闲置地,消除空心村,做好土地复垦工作。对旧工矿用地进行考证,对废弃区进行生态修复,拆并不合理采矿区,做好原矿用地生态修复工作。

3未来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是使规划、设计、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信息、监测及标准规范等不同领域进行有效交叉和融合,通过系统集成与自主创新,使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得到全面提升。未来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以提高土地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实现从注重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并重的方向转变。具体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技术将向的综合化和集成化发展;土地整治工程技术将全面和深入的应用信息化;利用计算机仿真和模拟土地整治生态变迁;土地整治多源异构数据整合与互操作技术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和工程化研究;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向生态化、智能化、节水节地型和可视化发展;质量型和生态型土地整治技术将实现针对性、高效性和最优化;土地整治的景观重塑和恢复工程技术;土地整治监测将从注重数量监测向数量、质量、生态和效益监测发展;土地整治的施工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3.1农田建设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传统的土地整治因缺少先进的工程技术支撑,导致农田路沟渠使用寿命短,土地平整质量难以满足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部分耕地生态环境质量退化。再加上因不同地区、不同土地类型和不同利用方式对于诸如沟渠、道路设计强度、建设材料、成分配比、施工工艺、使用周期等要求均有明显差异,对一些关键景观断裂点的修复也缺少精细化的工程技术支撑,这些均影响土地整治的可持续性和工程效益的发挥。因此,研发新的适应农田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技术,提出专门的精细化土地平整工程技术,应用激光技术进行土地精细平整作业,自主研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材料、新产品与施工工艺,增强高标准基本农田保育工程能力等领域将是未来农田建设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2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把复垦工程作为矿区开采的一部分,十分重视矿区生态恢复、景观重塑、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土地复垦、复垦工程与周边景观协调以及复垦土地的跟踪监测与评价。因此,矿区复垦土壤的地表稳定与侵蚀控制技术、土壤结构破坏与污染的重构与修复技术、防治矿山生态灾害技术、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技术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集成技术等是未来矿区土地复垦工程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

3.3污染土地修复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污染土地修复工程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中试或现场试验研究—大规模工程应用的基本模式,修复基质由单一的土壤修复过渡为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治理,修复技术涵盖了物理、化学及其生物修复类型。因此,研发绿色可持续单一修复工程技术、多种修复方法耦合联用技术、研制专用修复设备和药剂产品是污染土地修复未来发展的趋势。

3.4土地整治工程技术标准发展趋势

土地公证书范文第2篇

关健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U471.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市政工程日益增加,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基类型。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也成为道路工程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市政道路工程工期紧、施工场地通常又比较狭窄,有时还需要维持既有道路的正常交通。虽然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和方法很多,但是如何在的市政道路工程中选择合适、合理的处理技术非常关键。本文将要论述的重点问题就是软处路基的几种常见处理技术,并对具体的技术方法进行探讨。

1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点和破坏

1.1软土地基的特点

软土地基通常指物理特性大部分是饱和的,含有机质,天然水的含量大于液限,且孔隙率和压缩率较大的细粒土。软土地基通常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1.1含水量高:由于软土地基的主要成分是粘土粒和粉土粒,其中含有少量的有机质。粘土粒中的主要矿物质为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此类矿物颗粒细小,能够与周围的水相互作用,使水被吸附于土粒表面,在沉积以后形成各种软弱土层。

1.1.2透水性较差:如果地基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大,土中便容易产生气泡,进而将土层中的渗流通道堵塞,使其渗透性降低。因此在同样的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比其它地基的沉降时间要长。

1.1.3压缩性高:通常在正常状态下的软土层处于固结状态,只有少部分属于超固结状态。在地基处于超固结状态时,如果压缩应力不能超过原来的固结压力时,地基的沉降往往很小。

1.1.4流变性较强:在荷载作用下,软土在剪应力的作用下,会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进而导致抗剪强度的消弱,在地基固结沉降完成之后,还有可能产生继续固结现象。

1.2软土地基的工程破坏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非常必要。由于地基的抗剪力强度较差,比较容易引起路堤侧向整体滑动,边坡的外侧土体便会隆起。造成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使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进而引起跳车等质量问题;另外,地下水位长期过高,容易导致路面受到水的侵害产生坑槽、裂缝、沉陷等破坏。

2粉喷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

2.1粉喷桩技术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技术应用比较广泛。粉喷桩技术主要通过搅拌桩机对软土地基进行深层搅拌,并沿深度将水泥或者石灰粉等固化剂边搅拌、边喷射到土体中,使其与软土地基进行强制搅拌,从而形成水泥土桩。在粉喷桩技术中,使用的固化剂为干粉,这种干粉能够充分吸收软土中的水分,使土体的强度得到有效提高,这种技术对含水量较高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比较显著;另外,粉喷桩所使用的固化剂较少,对于地表的影响也较小,不容易出现地表隆起等现象。

2.2粉喷桩技术流程

粉喷桩施工工艺比较简单,容易操作,施工之前需要对场地进行清理,将低洼处填平,之后便可施工。粉喷桩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2.2.1桩机就位:对粉喷桩的定位进行精确测量,将桩机设置平稳,保证安装牢固,就位时桩机的水平位置要严格控制,从而预防桩径倾斜。

2.2.2搅拌下沉:搅拌下沉时,必须保证钻杆的垂直度和钻进的速度。

2.2.3钻头反转喷粉:钻头下钻到设计深度时,反转喷粉,边喷粉、边提升,提升的速度和喷射的压力是控制的重点。当提升到距地面30cm处时应该停喷。

2.2.4复搅:需要进行复搅时,同样要注意复搅速度,时同控制好复搅的深度和时间。

2.2.5关闭桩机:当复搅操作完成并提升到地面之后,便可关闭桩机、移动位置,准备下一桩点的作业。

3强夯法地基处理技术

强夯法对软土地基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强夯法是指利用重锤夯击土层,使软土层迅速达到固结目标。强夯法通常利用起吊设备,将具有一定重量的重锤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其下落,利用重锤强大的冲击力将土层夯实。强夯法通常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以及杂填土的路基工程中。强夯法具有良好的加固效果,且适用的土类较广。这种方法采用的设备比较简单、施工也比较方便,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费用、缩短工期。所以在一些市政道路工程中应用也较为广泛。目前,通过施工经验来看,强夯法除了不适用于厚层淤泥质和淤泥土层外,对于其它类型的软土应用效果均比较明显。另外,强夯法的处理效果,通常会受到地基土的含水量以及土粒的孔隙比影响。

4挤淤法地基处理技术

抛石挤淤法适用于常年积水的洼地。由于洼地等软土地基的排水施工比较困难,且表面土通常为流动状态,采用片石挤淤的方法,能够使片石沉在淤积层的底部。采用抛石挤淤法处理软土地基时,片石的粒径应该大于30cm。施工时,应该先从路堤的中部开始,先向前突进,然后再逐渐向两侧展开,进而将淤泥从两侧排挤出,在片石抛出水面以后,需要采用重型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直至密实,并在上面铺设一层反滤层,最后进行填土压实。如果需要可先将原来的淤泥层挖除一定深度,留有一定的淤泥层,再进行抛石挤淤施工。这种方法最好进行一年的自然碾压,使其沉降稳固,然后再进行路面施工。

5垫层换土法地基处理技术

对于路堤不高,土层较薄且两面的排水能力较强的软土地基,可以采用垫层施工技术和置换填土的处理技术。此类施工技术能够在填土与基底土层之间形成一个排水层。当软土地基受到负载作用时,能够迅速将软土地基中的孔隙水排除路基以外,从而加快了软土的固结速度,使其压缩性降低,承受力提高。垫层法是一种浅层的地基处理技术,这种技术包括加筋碎石垫层技术、换土加筋垫层技术以及换土垫层法。垫层法通常是采用机械或者人工将路基中的软土挖除,并换填上强度较高的砂砾、卵石或者粘性土等材料。在市政道路工程中,如果换填的深度超过1米,则应该每隔0.5米设置一层土工布或者土工布格栅,使垫层换填法的效果更加明显。采用垫层法处理的软土地基,可有效的将上部荷载传递并扩散到下承层,从而使上层路基的承载力达到要求,不但可以有效减少路基的沉降量,也提高了地基的固结速度和强度,同时,还可以提高路基的排水能力,防止了冻胀问题的发生,使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得到有效控制。

6排水固结法地基处理技术

排水固结技术通常应用在有机质粘土地基、饱和粘土地基的施工处理中。排水固结技术的排水系统通常由竖向排水体和水平排水砂垫层组成,这种技术能够加速软土地基的固结进程,缩短地基孔隙水的排水距离,进而改变了原来地基的排水边界条件。当土层的渗透性能较好或者软土的厚度较低且接近地表时,只需要在地面铺设一层砂垫层即可,可以不设置竖向排水结构。砂垫层的厚度通常在50cm左右,可采用粗砂或者中砂来作为垫层材料,水平的砂垫层应该比路基两边宽出1m以上,并且保证排水的通畅;对于竖向排水结构,可采用塑料排水板或者袋装的砂井。水平砂垫层与竖向排水结构应该相互连通,施工前需要先铺设一层厚砂垫层,并设好横坡,然后再进行竖向排水体的施工。

7结论

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工程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对软弱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比较多。尤其是近年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不断提升。但是在处理软土地基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科学、有效的技术方法来加以施用。进而保证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爱阅,市政公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93~94.

[2]唐永龙,道路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民营科技,2011,9:288.

土地公证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进展;不同类型土地;发展趋势

前言:土地资源在人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其利用与开发的水平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镇中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利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使得土地利用缺乏合理性,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这样才能提高土地利用与规划的效益。

一、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分析

空间布局.根据项目区景观格局和限制性因素分析结果,对项目区的各地类进行综合调整和布局,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要工程的布局,最终确定项目区的总体布局与工程布局。空间布局的具体方法如下。(1)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强项目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结合项目区内的土壤、水文、社会经济情况等条件,确定项目区土地整治方向。(2)结合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提升项目区景观功能,进行格局优化调整,调整耕地、园地、林地布局和规模,提高景观连通度,修复热带台地地区典型的“田、水、路、林、园”的传统景观特色。(3)保留形状规则、面积较大的林地、园地地块,同时将零散分布于田间或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园地、林地、坟地及荒草地等整治成耕地。(4)结合项目区景观分析结果及土地整治限制性情况,进行整治工程布局,土地平整工程结合项目区土地整治分区图,同时考虑田块的破碎度进行布局;灌溉排水工程结合项目区土地整治主导工程分区图,并应充分利用项目区内原有的灌排设施,尽量利用原有沟渠或对其进行整修,并根据地形规划新的沟渠,以满足灌溉排水要求。(5)结合项目区道路的连通度情况,进行田间道路布局,增强景观连通度,在项目区原有田间道路的基础上调整布置田间道路,减少原有田间道路的占地面积,间道、生产路交错布置,增加道路之间的连通性。(6)其他工程结合主导工程的布局进行布局,并充分考虑项目区的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

二、推动土地整治发展

1、强化土地整治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是各国推进土地整治的主要做法,也是落实党的全面依法治国决定的必然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依法推进土地整治有助于规范实施主体行为,平衡不同主体利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当前,土地整治应以组织制定《土地整治条例》为契机,推动建立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解决土地整治立法有效性不足的问题;依法全面履行管理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以及建后的管护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拓宽法律援助渠道和途径,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坚持以法治思维推进土地整治,加快树立土地整治法治意识,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

2、创新土地整治基本理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基于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科学判断,提出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和修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土地整治应坚持不损害农民利益、不破坏农耕文明和不浪费土地资源的基本原则,按照“全域规划、精细设计、综合整治”的要求,将田水路林村等土地整治要素有机结合,以耕地面积增加、耕地质量提高、建设用地总量减少、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统筹安排农田整治、村庄整治和废弃土地复垦等活动,统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保护和恢复自然山水格局,维护土地生态系统整体特征,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3、土地整治目标的综合化。从国外土地整治的实践可见,土地整治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追求的是目标效益最大化。土地整治目标的多元化是土地整治的发展方向,即土地整治目标构成了一个综合的整体,包括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为国家用地进行储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区域发展等。我国开展的土地整治要着眼于长远:一是不能单纯追求数量,要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数量与质量并重,实现农地数量、质量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二是土地整治要与乡村建设相结合,土地整治不单单是为了城市建设,更多地是为了发展农村社会经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效率。推动土地整治公众参与,一是要扩大公众参与群体,二是公众参与要延伸到土地整治的全过程,三要明确公众参与土地整治的参与主体、参与形式、公众参与权限与职责等内容。现阶段农民参与土地整治的主要群体为行政村书记、社长、村民代表,参与形式主要以分散的个体为主,农民参与效率较低,应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农民自发成立农民协会,形成以协会主席为中心,会员为主体的参与机制,规范公众参与方式,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提高农民参与效率。

5、重视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构建区域效益评价体系。随着我国土地整治项目的大量开展和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态、景观效益的重要性,土地整治项目应更加强调土地整治项目的综合效益。积极探索我国不同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点,加紧建设区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如平原区土地整治和丘陵区土地整治,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土地整治等,进行指标体系等级划分标准研究,为土地整治项目后效益评价提供依据。由于土地整治效益发挥缓慢,需要时间长,应建立完善的土地整治项目监测体系,摈弃传统的重工程轻管理、重建设轻养护错误思维,准确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带来的各项效益。

三、土地整治景观美学

土地整治作为调整土地结构、统筹资源配置的方法,对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集约利用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不可忽视的是,土地整治工程对农业景观有着双重的效应:一方面它可以提升农业景观的整洁度;另一方面,在缺乏生态景观理论和技术指导的时候,土地整治对农业景观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土地整治中,对生态景观建设加以重视是非常必要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供视觉美感也是土地整治的目标之一。

土地整治美学评价的内涵:作为土地整治对象,农业景观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风景和人类改造自然形成的景象,是人工自然复合系统,因而土地整治评价需同时考虑自然风景评价和人工风景评价。农业景观的美体现在生产性与审美性的结合,农业景观的生产能力是使人产生美感的前提。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和水网密布的桑基鱼塘使人感受到强烈的美感,与其基于农业的生产性和可持续性共同造就的地方特色和地理个性密不可分。农业景观是自然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丰富的季相变化、生机勃勃的田园景象无不彰显着自然魅力,而自然美又以形式美为基础,可抽象成为农田的色彩、肌理、质地和线条等基础构成要素。

土地整治美学评价对象是农业景观的美学表现形式。对于农业景观而言,除了大众眼里垃圾遍地、水质浑浊、恶臭熏天、喧闹或是杂乱无章等普遍意义的丑陋景观外,并没有绝对的美或不美之分,只是表现形式各有千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要根据各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整理的各项技术标准,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实施与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探索建立土地整治数据库和土地整治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刘海楠.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冯应斌,杨庆媛.转型期中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领域与基本方向[J].农业工程学报,2014,01:175-182.

土地公证书范文第4篇

【关健词】场地平整;土方量测算;技术要点

引言

2011年10月中旬,陇南地区西和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我测绘院工程测绘中心就该县拟建的物流仓储果蔬中药材批发市场(以下简称中药材批发市场)工程中,场地平整,填、挖方土方量测算工作,进行现场实地测量。为中药材批发市场即将开始的基础设施建设作好“三通一平”基础工作,为该工程竣工后的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经营条件和生活环境。

1 工作区域的基本情况

此次测量工作分两个地块进行土方量测算。经过实地踏勘和现场指界,中药材批发市场工作区域位于西和县北商场木材市场东北方向,地势南高北低,相对比高2米左右。两地块中间有漾水河经县城自南向北从项目工作区中部穿流而过。第一地块东侧紧邻县城建局规化的滨河大道,该大道目前正在路基施工建设, 西南方向有少量耕地,菜地和零星树林,通视条件较为困难。西侧紧邻西和县汉源镇崆峒村,中部有多处当地村民开挖取土区域,地形较为破碎,零乱。第二地块西侧紧邻正在运营的伏羲大道,相比较而言第二地块地形比较整齐,通视条件良好,有利于外业测绘工作的展开。

2 外业测量工作的实施

软件自动化施工场地平整填、挖方土方量测算工作,在作者的记忆中,以前很少接触到这方面的工作,虽然以前有传统的手工计算工作方法,但已不能满足甲方要求提供电子版数据的工作需要,更谈不上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为此,测绘院主管生产的副院长连夜组织工程测绘中心技术人员研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准备仪器设备。第二天,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施工现场。根据国土部门提出的具体工作要求和测绘技术要求。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工作区域现有测绘资料的收集。从县国土局规划股收集到项目工作区1:1000纸质地形图一张。该地形图图面上绘有项目区工作范围界线和多条城市规化道路红线。是西和县城建局2008 年委托其它测绘单位所测。从县地籍股收集到2008年国家第二次土地调查期间,所测绘的1:500城镇电子版地籍图。纸质图件与电子版图件均为西和县城建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在精度上完全满足土方量测算工作的要求。

2.2 外业数据的采集。外业采集数据所使用的仪器是拓普康GTS-336型号全站仪。技术人员三名,观测者、主、付司尺各一名。主司尺是外业工作的核心成员。高程点数据的采集按照1:500地形图和土方量测算的具体要求采集,土方量计算中方格网长度是实地20m的规格要求。每隔10米左右,在地形变化处、坡度变换处、土坎上 、土坎下、独立的小土堆上和土堆下采集高程点位。项目区内的乱挖地段,积水区域边缘,界线范围边缘,几小块耕地中间位置、边缘位置更是认真地按工作要求采集其相应的高程点。正在施工的滨河路以当时地形现状,按要求采集高程点。为保证精度和土方量计算的合理。按国土部门要求分别在已建成运营的伏羲大道,正在路基建设的滨河路南、北、中三处适当的位置,各采集相应的高程点以推算其相应的道路坡度。为内业土方量计算工作,作好外业数据的采集。

2.3 项目工作区现状图的测绘。根据国土部门要求,项目工作区的现状图按1:500地形图要求、假定坐标高程系统、代码测图法测绘 。高程点除满足土方量计算外,还要满足地形图的测绘的要求。为统一坐标,高程系统,最少测记了4个公共点坐标、高程数据。为把假定坐标高程系统测绘的地形图和高程数据转换到西和县城建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上作好外业数据采集工作。

3 内业数据处理。

3.1 矢量化1:1000纸质地形图,使之成为电子版(主要是项目工作区界线范围和相关部分),利用该电子版图和1:500 地籍图上无变化的公共点,将矢量化好的地形图纳入统一的西和县城建坐标系统高程系统。 采用同样的方法将外业实测数据同样纳入本系统。利用公共点高程的差值,作好高程数据的整体改算工作。

3.2 图形数据的编绘。 在Cass7.1的绘图环境下,将转化过来代有编码的数据展绘到图形处理环境下,按照《规范》和《地形图图式》要求,利用软件提供的强大图形编辑功能编绘出1:500项目区的现状图。为保证土方量计算的正确与合理。切记一点:高程点数据不能移动和变动。

3.3 土方量的测算工作。由于项目区的范围界线是国土局测绘人员实地测定的,不能变动,也就是说测算土方量的面积是事先确定好的。要测算出较为真实的实际土方量数据,根据软件要求,计算标高的取舍龙其重要。根据实地情况,我们作了以如下两方面的测算:

3.3.1 取测区范围内的较为合理的一个高程点(该点由县国土局技术人员现场指定),作为计算标高。通过软件测算,其土方量数据为:第一地块:14.62万方,第二地块5.75万方。两地块共计填挖土方量20.37万方。按每方土15元计算,共计需要施工款约300余万元。

3.3.2 由于第一地块东侧正在修建滨河路,其路基正在施工阶段。第二地块西侧已有正在运行营的伏羲大道。经过与县国土部门协商,参考两条道路的设计标高,并计算出其相应的坡度。利用计算标高和两条道路的坡度,再次进行土方量测算,计算其结果数据如下:第一地块13.63万方,第二地块4.55万方。两地块共计填挖土方量18.13万方。按每方土15元计算,共计需要施工款约272余万元。比第一种测算方法节经费约30余万元。

上述两组数据经测绘院质检部门审核,认定,并将其计算经过和结果通报西和县国土资源局相关业务部门。双方共同认为:第二种测算方法,计算标高取值合理,利用计算标高和坡度,计算土方量的工作方法得当,科学合理。数据真实、可靠。既满足工作需要,又节约经费。该项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到此时间较为紧迫的西和县中药材批发市场场地平整土方量测算工作园满完成,内外业工作全部结束。

土地公证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田土地;整治;施工要点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规模也在不断的变大,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耕地和农田亟需进行土地整治改革的运动。加强土地整治工程的施工管理,对资源整合、资金引导都是一种促进作用;然而资源和资金的有效利用很快就会被反馈到推进土地整治进程、提高耕地质量和建设高标准的基本农田上来。农田土地的整治不仅仅是资源上的高效集约化,更是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新农村有序发展上起到了响应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这无疑对于生活在广大农村的绝大部分农民来说是一件切身民意的创造性举动。

2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的内容及目的

2.1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的内容

农田土地整治内容包括平整田块以及填满坑塘、废弃沟渠等。田块平整作用是有利于机械耕作,且平整后的局部高地更利于田块的灌溉,保证田地灌溉供给量。田块被废弃沟塘和坑塘分割,布局零散。在农田土地整治过程中根据实际项目需要,对无灌溉作用的沟渠、坑塘进行填埋。一般具体包括表土剥离、推土、碾压、表土还原、翻耕等。

2.2 农田整治工程目的

农田土地平整治的目的是便于项目的机械化耕作,提高机械效率、提升机耕质量,便于农田灌溉,满足农作物对水分及土质的需求以期达到高产、稳产、良产的要求。农田土地整治是一个土方填挖和调配的过程,作为土地整理的最基本工程,是实现其他工程的先决条件。

3 农田土地整治的施工要点

3.1 农田土地整治步骤

农田土地平整的主要工作是在平整区挖填方并将它压实。这一过程直接影响着田块的质量。

其步骤主要分为两大部分:(1)施工单位必须在监理田块平整前,依据相关规划设计和田块现状,制定挖填方施工计划并提交给监理项目部审核。并估算挖填方量,尽量做到同一块田地挖填方综合平衡。挖方及土方运移前,为了保证技术过关,施工技术人员会向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并依次检查土方运移计划及行走路线、施工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以及资质、安全措施、现场警示标志设置等。(2)实施过程监理就地平整施工程序是高挖低填、边填边压、分层碾压。在平整与碾压的同时进行平整度、高程校核,确保格田最大高差比平均高差小±50毫米。

3.2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要点1、施工基本程序:先对地上附着物如宅基地、牲口棚、井房、晒场、农机具棚、砂石路等进行清除;其次对表土进行剥离;再次进行客土回填;最终完成土方平整、工程施工。

要点2、土地整治前期准备工作:使用大型机械以翻一遍、重耙三遍、轻耙三遍的作业方式进行耕地,同时旋犁深松耕作层,把地块分隔开来进行规整,以期达到播种状态。

要点3、施工测量:测量作为施工的前提条件,能够保证那些范围较大的、结构较复杂的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作为精确布置平面位置和量测结构尺寸的唯一方法,保证测量点线的准确性就是施工工作安全进行的一种保障。

要点4、土地平整: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填土平沟,要点是要分层填。原因是用来填的土质有机含量低,一般是宅基地的废弃土,没有营养且不利于作物生长。二是坑洼地排水,要点是明沟排水、水泵抽水,用挖沟机挖排水沟,把水排到已经挖好的排水渠内,或者用污水泵把水抽干,然后再进行填土平沟。

要点5、机械翻耕:机械翻耕原理是使用重耙疏松已经板结的土壤。经过几十年的自身压力,土地早已使土壤板结,使得耕作难以进行、作物难以生长。具体操作方法是用东方红802推土机带五骅犁一起作业,翻土深度达到20到25厘米,为防止跑墒,深松后及时进行起垅,达到压后10厘米深土层土壤容重为1.3g/平方厘米。

4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措施

农田土地整治工程的施行必须重新认识政府、农民的角色。传统的政府做法是利用行政手段组织农民搞农田水利,现今政府应该改变手段把抓规划、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等作为重点;作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主角,农民应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响应项目申报、建设和管理。

4.1 加大小型农田的建设力度,同时投入更多人力物力

农田水利设施是一个需要大量的资金与技术的庞大系统工程,在一些贫困山区、经济条件较弱的村庄,由于当地政府无法承担水利建设的资金,这就要求国家采取水利工程扶助资金的形式来保证农村水利的建设。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代表的是农业的命脉,是改善农民生活和保障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国家和各级政府应积极把资金用于改善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基础上来。

4.2 利用民间融资力度来吸引社会资本用于农田水利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仅需要政府投入,更要向民营资本开放,拓宽投资融资渠道。首要的是按照“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民营资本参股的混合所有制农田水利工程。制定减免税费、投资融资和财政扶持政策来保护社会投资的合法权益,为民营资本进入农田水利建设市场创造公平优惠的投资环境。

4.3 在监理水利工程施工上引入多方质量监督机制

对所需重要节水灌溉设备与材料进行质量监督,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工程建设环节。选取责任心强、办事公道、威信高的干部或村民作为农民监督员。

4.4 建立农民自主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良性

充分发挥农民自主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改进技术手段,对项目区灌溉井加防盗工程。

4.5 加强建设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

科技的发展推动水利建设,完好体系保证科技推行。在实地项目中,除了要认真做好节水灌溉,更要积极做好有限灌溉技术的研究,加大严重超产区部分水浇地改为半旱地或旱地的技术储备,减少对灌溉依赖。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要达到管控耕地的数量、施行对质量监督和生态管护的目标,促进粮食、经济和生态安全,需大力推进农地整治、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本文以农田土地整治要点出发,重点论述在施工中该如何保证项目在利民基础上安全施行。事实中,任何一项工程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质量的优劣,农田土地整治也一样。要确保修建一个优质工程就必须具备一套健全合理的建设监督管理体制。农田土地整治作为一项服务于农民的人造工程,其具有一般建设工程的属性,也具备了一般建设工程容易出现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农村土地整治的建设与管理,先规划后施工,从施工管理的观念、模式以及具体的实施措施入手,不断地提高项目施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使农村基层土地整治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有效保证。我们只有了解了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问题才能找到措施进而能够合理的安排和布局,为未来城市规划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张伟.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管理[J].世界家苑,2012.

[2]詹云鹏.农田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要点[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