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留守儿童工作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二、实施范围
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乡镇中学或小学建97所;在经济条件比较好、学龄前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小学或幼儿园建3所。
三、实施要求
(一)提供符合安全要求的活动场所。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幼儿园)要具备不低于40平方米的教室一间,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地。
(二)统一配备硬件设施。为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脑2台,配备电视机、DVD机、电子钢琴各1台,亲情电话1部;选配符合儿童阅读需求的书刊、电子出版物300种左右;并配备适量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跳棋、象棋等文体器材(由省妇联、省财政厅负责配送)。书架2个、课桌10张、凳子20把(由县区配套解决)。
村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配备电子钢琴1台,室外活动器械和适量的玩具、幼儿读物、桌凳及幼儿安全防护设施(由省妇联、省财政厅负责配送)。
(三)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各县(区)要成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协调解决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有关事宜。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长由乡镇分管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乡镇妇联主席和学校负责人担任;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组长由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担任,副组长由村妇代会主任和幼儿园园长担任。
建立完善涉及学习、活动、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建立详实的反映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的工作档案;建立反映儿童进步成长的记录薄(册)。同时,保证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能上网,每县(区)至少有一所留守儿童之家能开展视频亲子交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电子档案。使留守儿童之家规范化、制度化。
(四)教师配备到位。实施留守儿童之家的学校和幼儿园分别确定1—2名教师兼任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开展具体的管护和指导工作。县(区)妇联要发动教育、卫生、共青团等单位以及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兼职教师,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社会责任心、具备一定管护能力、相对稳定的管护和志愿者队伍,辅助学校和幼儿园开展关爱活动。
(五)布点科学合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遵循普惠原则,尽可能选在本县(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有建设需求、有管理能力的中小学或村幼儿园进行建设,力争惠及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之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四、工作进度
5月,召开全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联席会议暨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启动仪式,安排部署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任务,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与县(区)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市妇联与各县(区)妇联分别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6月,制定下发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管理办法和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办法;各县区上报申请建议书;编制全市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计划;县、乡逐级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
7—9月,协调落实留守儿童之家的硬件设施,做好配送工作,保证各县(区)留守儿童之家配套设施按时到位。
10—11月,市、县(区)妇联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并及时总结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12月,召开全市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竣工大会。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站在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高度,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各县(区)要分别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或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统一思想,科学部署,靠实责任,切实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抓好抓实。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牵头单位为各县(区)妇联,协作单位为财政、教育等部门。
(二)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工作部署和职责任务,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分工合作,各尽其职,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市妇联在建设工作中主要负责确定建设计划,会同市教育部门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并与市财政部门共同协调落实省上集中采购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硬件设施的配送工作。各县(区)妇联、教育等部门,会同乡镇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三)科学有序,规范运行。留守儿童之家建成后,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原则。配备的硬件设施属国有资产,由各县(区)妇联负责监护,统一造册登记、统一配发到学校(幼儿园),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帮助和督促学校(幼儿园)定期开展关爱活动。同时,要坚持民办公助和市场化运行的原则,由受益单位—学校(幼儿园)具体负责各种硬件设施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用在留守儿童身上、用于正常的教学活动,并对本校(幼儿园)留守儿童进行日常监护、教育和管理。
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教师由本校老师兼任,不另行支付教师工资;村级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教师报酬通过幼儿园正常收费解决。
(四)强化管理,建立健全考评机制。留守儿童之家的管理采用一级抓一级、分级考核的办法进行管理。各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机构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考评机制、督查机制、激励机制,每年对留守儿童之家运行情况进行考评。市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抽样检查,对考评优秀的给予表彰奖励,不符合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和调整。
六、验收标准和办法
(一)检查验收标准(100分制)。
1.各县(区)政府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机构,建立健全考评、督查、激励机制,并结合实际,制定本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10分)
2.各县(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责任书》。(10分)
3.对留守儿童进行详细调查摸底,本县(区)、乡(镇)留守儿童底数清楚。留守儿童之家选址合理,建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或幼儿园,受益留守儿童较多。(10分)
4.落实不低于40平方米的教室一间,100平方米以上的室外活动场地,且环境优美、舒适,符合安全标准。(15分)
5.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配套书架2个、课桌10张、凳子20把;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能上网,每县(区)至少有一所留守儿童之家能开展视频亲子交流。(15分)
6.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管理、运行电子档案;中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人员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幼儿园留守儿童之家管理人员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10分)
7.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爱心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有社会爱心人士、“爱心妈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之家的兼职教师。(10分)
8.有详实的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基本情况档案(包括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父母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有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健康成长及开展活动等档案;制定了学习、活动、管理制度或工作方案,各项制度并悬挂在墙上。(10分)
9.留守儿童之家布置温馨、舒适、色彩明快;统一配送的电脑、电视、电子钢琴、电话、图书以及文体器材等一应俱全,摆放整齐有序。悬挂省妇联统一制作的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标识牌。(10分)
(二)检查验收办法
1.组织领导。检查验收由各级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抽调有关成员单位人员,深入留守儿童之家实地进行检查验收。
2.检查验收方法。检查验收自下而上进行,先由县级按照本地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实施方案入家实地逐一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率要达到100%;市级进行随机抽查,抽查率不低于50%。抽查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确保做到随机抽查,凡抽必看,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校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数以千万计的父母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离,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或他人照管。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儿童群体――留守儿童。在我国贫困山区,留守少年的数量逐年增多,这些学生大部分缺少父母的关爱,心理往往是抑郁的、封闭的,且自律性差,自尊心强,学习生活遇到困难就中途辍学。面对此时学生复杂多样的生理特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共性问题
1.留守儿童个性心理问题。由于孩子的监护人大多是老人,老年人唠唠叨叨,亲友、邻居、自己家务繁多,有时无暇顾及,导致留守儿童与监护人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心里有苦无处诉说,有困惑无法得到解答,思想偏差无法得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自暴自弃、不求上进,对监护人的劝告和老师的教诲听而不闻,脾气暴躁,易冲动发怒,攻击性强,以伤害他人来寻求心理上的发泄等。
2.留守儿童修养问题。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时间照料孩子,为弥补自己的愧疚,就想方设法给孩子以经济补偿或物质补偿,导致部分孩子好逸恶劳,行为习惯差,喜欢说谎,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电脑游戏,并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影响性。留守儿童表现为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缺乏良好的情感。一些留守儿童自我管束不严,沾染恶习,趁机进网吧,进游戏厅,甚至欺骗爷爷、奶奶,以学校要缴名目繁多的费用为由,在家骗钱,拿到钱后聚众赌博,模仿社会上的“帅哥”,出口成“脏”,语言很不规范,极易伤害他人,导致矛盾激发,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留守儿童学业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束,祖辈缺少文化,回到家里无人指导作业,导致成绩不好,对学习丧失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甚至有些学生根本不做作业,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久而久之,厌恶学习,有的甚至产生辍学的念头。这样的学生几乎每班都有,可别看只有少数几个,致使整个班级的学风、班风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让老师们很无奈。
二、做好留守儿童工作的几点建议
1.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机制。把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做到远期有目标、近期有计划、活动有措施、阶段有总结,并把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计划之中,把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联系起来,逐步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为他们设置家庭背景档案,落实好他们的监护人,将他们及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的有关信息做详实全面的记载,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和教育。
2.要加强以心理教育为主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特别要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心理课程,引导留守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应配备一定数量的心理教育教师,设置心理辅导室,指导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另外,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养成健康的学习生活习惯,形成全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局面。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孩子在丰富的学习生活中淡忘亲情的欠缺,以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与一位老师结对,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进行“一对一”帮扶,实行“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关心、活动上优先参与),畅通“四个渠道”(谈心活动、家访活动、建立家长学校、通讯),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每学期要召开一到两次留守儿童家长会,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科学指导家长或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法,探讨教育的途径,交流教育的经验,充分发挥家、校的联谊功能和作用。家长与学校共同负责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知识传授和素质教育,让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4.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农村留守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些孩子虽然不能长期和父母在一起,但父母不能推卸教育的责任。因此,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父母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的方式多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积极倾听子女的心声。安排好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选择合适的监护人。家长还应保持与老师的联系和交流,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使子女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健康成长。
总之,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积极寻求新的办法和思路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健康成长,为祖国的未来和社会的和谐奉献出自己的一份智慧与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宝峰.农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J].教育探索,2005(05).
一、成立留守儿童管护小组。
新学期一开学,学校迅速成立留守儿童管护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生活老师任副组长,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为成员。利用报名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摸底,对班级中的留守儿童开展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家庭、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和成长需要,建立档案。我校共有在校学生685人,其中留守儿童363人,占53%。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在各班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学校及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姓名、家长姓名、外出地点、经济收入、家庭住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监护人、监护人联系电话、学生主要表现等,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要求生活老师和班主任能“一口清”,说出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便遇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与相关人联系。
三、完善沟通渠道。
各班通过班会的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相互交流,融洽师生、学生之间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拉近相互距离,增加彼此信任。同时学校提供电话,设立“亲情专线”,让留守儿童能够随时与家长联系,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老师之间的联系,督促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学校以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着力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班内学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特别是对住校的留守儿童更要关心,因其长期没在父母及监护人身边,老师要充当起父母的角色,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让其感觉到父母就在他们身边。在教学工作中,班主任要制定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视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住校的留守儿童免费提供脸盆、毛巾、饭盒,安排专人管理,深入宿舍指导学生妥善安排一周生活,随时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实际困难。并在社会中广泛宣传,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留守儿童,形成关爱的工作合力,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五、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留守儿童的根本问题是心理问题,学校要求教师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施以更多的爱,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充分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留意每个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进行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辅导,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教师在和留守儿童交流时,要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珍惜现在难得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增强他们的是非观、判断力和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六、启动关爱工程,结成帮扶对子。
发挥镇、村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选择文化程度较高、社会责任心较强、家庭经济条件教好的党员干部作为“家长”人选。同时,发动农村、社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人员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伍,采取“五老”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组建“留守儿童之家示范点”等方式,切实关爱“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七、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监护能力。
按照XX办发【2011】15号文件的相关要求,现对全区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工作进行梳理和自查,现形成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各级联动,大力推进行动实施
“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载体, 是新格局下提升青年志愿者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 是活跃团的基层组织、扩大共青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十分重视此项行动的开展,特别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各县区团委书记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及时下发《***地区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方案》,将志愿者来源、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对象、工作目标等基础信息具体化,明确领导责任、落实工作任务,要求各地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活动,做到活动前有方案、有计划,活动后有信息、有小结、有佐证材料,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区共青团组织年终考核项目之一,使各级团干部在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的同时,确保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在2012年全区共青团工作上,地委副书记XX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区共青团组织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作为共青团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在全区共青团干部座谈会上,再次突出强调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做好工作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具体要求。带领全区各级团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志愿者爱心结对、走访慰问、手拉手共度六一儿童节等方式,广泛开展了以“心手相牵,快乐成长”为主题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
二、突出特色,积极行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在此项行动中,我区各级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和农民工子女的确实需求,以“一助一”、“多助一”为主要形式,围绕学业辅导、感受城市、亲情陪伴、自护教育、爱心捐助等5项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六一节前夕,***全体党员干部,走进加北乡中心校,作为爱心家长,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了节日礼物和学习用品,与他们共度六一儿童节,并深入到留守儿童家中慰问,在节日来临之际,送上共青团组织的温暖和祝福。几年来,***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共青团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全区弱势青少年群体资料库,为有效服务留守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完善了基础信息。同时依托信息库,以加强亲子沟通,强化监护职责为重点,组织全区广大团干部为农村留守未成年人联系配备一名爱心家长,通过开展城乡少年儿童“手拉手”、“感恩父母”主题队会、“鸿雁传情”少儿书信大赛等活动,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此次活动也是***机关12355青少年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举措。此外,在结对帮扶活动中,***、***等地的志愿者们分别深入到了周边村镇小学校,为那里的孩子送去了关爱和温暖,漠河县组织基层团委深入学校与农民工子女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与他们共同做游戏,帮他们辅导功课,丰富他们业余文化生活。
2、开展爱心捐助活动。5月28日是全区各级团组织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统一行动日,***联合地区教育局、少工委联合举办了红领巾爱心大集活动,地区育才小学、加格达奇区一小等八所小学的3500多名小学生青少年儿童参与其中,募集爱心基金8005元。为确保红领巾爱心基金的规范使用,***特别出台了《***地区红领巾爱心基金管理办法》,各学校可结合本校实际用来捐助或奖励本校的留守儿童,此项管理办法的出台,为关爱农民工子女提供了可靠保证和有力支持。***、***等地也通过组织志愿者捐赠学习、生活用品等方式为当地的农民工子女献上一份爱心。
3、开展健康自护帮扶活动。***组织地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单位在新世纪文化广场集中开展了以“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要内容的12355维权宣传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儿童发放自护宣传材料共6000多份,自护手册3500余份,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专家就青少年具体个案进行了面对面咨询,帮助家长及青少年解答了青少年法律、维权、心理、成长指导等相关问题。地区医院志愿者小分队还来到了XX乡希望小学,为那里的农民工子女做了健康体检。
4、开展感受城市活动。6月1日,***组织农民工子女参观了地区资源观,充分发挥青少年宫的阵地作用,利用青少年影院这一平台,为农民工子女播放了迎庆“六一”儿童节专场电影,让农村儿童切身感受城市,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各地结对的志愿者也分别带领农民工子女到展馆、儿童公园等进行参观、游乐活动,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创造美好生活。
三、创建阵地,建立档案,加强长效机制建设
此项行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组织化动员、社会化运作、项目化实施的方式,动员全区各级志愿服务力量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志愿服务,更好地服务和谐兴安建设。全区各级团组织按照“青年志愿者小分队+农民工子女”的模式,充分利用社区活动中心、青年志愿者服务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宫等现有阵地开展活动,面向社会多渠道募集资金,尝试建立关爱农民工子女专项志愿服务基金。2011年3月1日——15日,***各地团组织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对属地农民工子女的基本情况重新进行摸底调查,分别通过学校、社区进行详细的统计和登记,对学生家庭状况、需要帮扶的项目进行深入了解,建立全区各地农民工子女信息档案,以此推动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覆盖更加广泛和深入。截止到目前,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营造关爱行动的良好氛围
为扩大此项行动的社会影响力,在行动开展过程中,全区各级团组织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团属网站等媒体报道各地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开展情况,与地区广播电视台《关注》栏目联合制作了以关爱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节目,呼吁全区广大群众都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生活。***还通过《团的情况》、及时介绍全区各地团组织开展此项活动的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同时,在***网站中集中刊登了各地活动信息。整个活动过程中,全区共在地级媒体播发稿件7篇,制作专题节目1期,全区共有45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结成帮扶对子340多个,帮扶农民工子女420多人,共募集爱心基金 元,在全区掀起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共建和谐美好兴安的良好氛围。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走出误区,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改革和创新也是亮点不断,家长委员会作为一个相对新生的事物,各校纷纷成立,但是客观的说,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有人认为,家长委员会只是形式,委员们无须有真正的“话语权”,否则学校置于家长的监督之下,“很不自在”,甚至会给学校的工作“添乱”。其实这很片面,甚至说是走入了误区。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同盟军,与学校目标一致,利益相关,责任相同,能同心同力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小学,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周边农村和矿区,大多数家长也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学生的成长,他们认为教育学生就应该是学校的事情,家长不会教育学生,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学生和家长之间在生活和学习上交流的时间也比较少,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缺乏社会实践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思想品德也没有得到和谐的发展。面对这一现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关心和理解,而家长委员会是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交流的纽带。它提高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网络化教育体系。
实践证明,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不仅没给学校“添乱”,反而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健全体系,完善制度保障
学校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临城实验小学关于成立家长委员会的方案》,并依据《方案》,通过聘请不同职业、关心教育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且在家长中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并定期充实部分新生家长。经过不断调整、充实,学校成立了三级家长委员会,即:学校家长委员会、级部家长委员会和班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少先队、级部主任、班主任分别负责本级家长委员会的组织协调。
经过层层推荐,学校聘请了58名家长代表成立了校级家长委员会,并于2010年12月30日召开了第一届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家长委员会章程》,实行定期议事制度,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工作规程,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会议,听取学校工作通报,研家校合作事宜,制订家长委员会工作计划等。通过交流,委员们与学校在工作目标上达成了共识,站在为学校发展负责,为孩子成长负责的高度,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工作,及时收集反馈广大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真心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还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尽自己所能调动社会资源,为学校提供发展助力。
三、多措并举,丰富活动载体
(一)开展家长培训。“推动民族发展的手,是推动摇篮的手”,学校采取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家长的素质和水平:2008年5月,邀请教育部“智慧家庭”教育研究会家庭教育专家仝慧琪教授来校与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让家长与专家对话;由家长委员会成员进行成功育子经验交流,让广大家长向身边的优秀家长学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每学年开展“教子经验论文”评比活动,全校家长们积极参与活动……一系列做法给家长们带来深深思考,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在一次次聆听与交流中得以更新。
(二)组织家长评教。学校定期向家长发放《家长问卷反馈表》,了解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学校整理后的家长意见及时反馈给教师,指导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把每周三定为学校开放日,家长可以到校了解学校的管理、就餐、住宿、活动、教学等各项工作,在开放日里,家长可以随班听课并在课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启发家长委员会成员发现学校工作的优点和不足,如在家长委员会成员的建议和帮助下,学校先后整治了校门口摊点、双休日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在餐厅洗手处配备洗手液……这些问题,无不体现出家委会成员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他们积极向社会各界宣传学校,树立学校的良好社会形象,打造学校品牌。
(三)参与校园活动。参与校园文化体育活动是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沟通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家长委员会积极为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提供帮助与支持。在学校举行的“阳光体育系列活动”中,有家委会委员担任评委,共同感受学生的飒爽英姿;在学校田径运动会上,组织家长前来观摩,为学生加油助威,积极参与亲子项目比赛并一显身手;学校的《太极功夫扇》就是在家长委员们的热情指导下,排练成功的,2010年10月,在全区第五届校园体育艺术节大赛中,我校的《太极功夫扇》获得特等奖;在学生的社团活动中,家长与孩子一起编排情景剧,制作手工艺品;安全教育讲座、新生入队仪式、经典诵读比赛……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中,都能看到家长参与的身影,在亲子的互动中,增进了父母与学生的感情,营造了家校共育的和谐氛围。
(四)深化感恩教育。结合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开展了“我为父母端杯水”、“我与父母一起做饭”、“帮父母洗衣服”等活动,开展感恩教育,缩小代沟,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活动中,家长享受到孩子的孝心和爱心,学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理解了父母的苦心,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
(五)请家长进课堂。家长群体中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学校充分挖掘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请在医院做医生的家长委员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结合“安全教育日”,请交警队的家长委员进行“安全教育伴我行”的主题教育……六年级八班学生王鹤翔的家长王晓香做的冬季预防流感讲座,四年级四班学生单子丞的家长单峰做的安全自护知识讲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多样,赢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受到了教育,家长得到启发,学校拓展了教育内容,丰富了课程资源,有利于构建家校一体的立体教育网络,一举多得,效果显著。
(六)邀家长做顾问。为了解决农村小学艺体教师数量少的困难,同时为了充分挖掘乡村教育资源,聘请了一批有艺体特长的家长,担任学校的兼职顾问。学校的剪纸指导、太极功夫扇的孟庆荣、郑曦兰教练、器乐演奏的顾问……家长的特艺得到了发挥,学生们也学到了一技之长,同时解决了学校艺体教师短缺的问题。
(七)参与社会实践。由家长委员会发起“家长义工行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热烈响应,大家本着自发自愿与量力而行的原则,或主动帮助联系有技艺的人担任学校艺术指导,或带领学生进工厂、进社区、进乡村,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实践活动。家长义工们与学生一起开展环保宣传、维护学校路通秩序、到敬老院“送温暖”、组织图书义卖等,在共同参与中全面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去年,在家长委员会的协助下,学校开辟了机械加工厂、铁道游击队影视城等社会实践基地,成为学校师生体验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感受电影拍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带领学生走进张范汽车4s店,体验家乡汽车文化,活动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了家乡汽车文化的氛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有力的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八)评选书香家庭。学校自2004年就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近年来,在家长委员会的帮助下,我们组织开展了创建“书香家庭”活动,通过举办“经典诵读”、“亲子共读”以及家庭读书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促进家长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目前,“书香家庭”活动已经评选了三届,共有30个家庭获得这一殊荣。通过评选活动,家长和学生们拓展了知识视野、增强了自身素质、也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九)关爱留守儿童。“打工”与“留守”是农村社会的一大现象。这种普遍而特殊的家庭环境,对一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深远影响。作为寄宿制学校,全校2173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占347名,这些孩子,他们比别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关爱留守儿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学校和家委会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留守儿童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通过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要求外出务工的父母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子女的情感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开展“代管家长”与留守儿童结对等系列活动。在校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开设了心理辅导室和亲情聊天室,由家长委员会的义工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我校马立老师因配合家委会成员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于今年2月被评选为首届十大“感动枣庄教育人物”。
芝兰得气一庭秀。几年来,学校家长委员会的队伍不断扩大,内涵不断延伸,机制不断完善。从家长委员会成员的鼎力支持,到普通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再到一些非学生家长的社会人士的热情相助,学校家长委员会在开门办学、参与督导、沟通体验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学校教育的强大合力,促进了学校的飞速发展。学校也先后被授予“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枣庄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等100多项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辅导员》杂志、《语言文字报》、《山东教育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工作经验给予报道。2008年4月,学校孝德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交流,2008年10月,学校被教育部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同时,学校家长委员会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2011年5月,我们的家长学校被市妇联和市教育局联合命名为“枣庄市示范家长学校”;2011年12月3日的《枣庄日报》和2012年2月17日的《枣庄教育报》,分别以《家校合力育新人》、《家校携手促发展,和谐共赢育新人》为题,对学校家长委员会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