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二生物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注重建设,明确任务
在学期之初,我们就依据学校制定的《备课组教学进度计划表》,确立了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备课组成员具体的工作任务和备课组的目标。
二、潜心钻研,搞好教学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时时刻刻注意修正、提高、完善我们的计划和目标,并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非常的努力,发挥了集体和个人的多重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备课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生物学科在本学期开设《选修1》专题一、二、四、六、和专题五课题3的新课学习以及《必修1》前五章一轮复习的教学内容,为了保证教学工作, 使学生能达到要求 , 本备课组能齐心协力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有关教学、教研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顺利开展。
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和备课组的分工,我们积极编写《暑假作业》、《生物知识点归纳》等材料,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认真备课,集思广益
执行本备课组计划,本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教研活动,以及每周三下午的集体备课活动,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存在有争议的地方,不断查阅资料,进行及时充分讨论。研究进度、教法、学法,然后进行实施,进行听课、点评公开课,在评课中大家畅听欲言,相互指出优缺点,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期间,我们还参加了教科室组织的自信课堂教学大比武,并深刻思考,积极探讨观摩体会,在备课组内进行深入讨论,促进和提升本组的教学教研水平。
四、先进引领、更新理念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虽然有四个老师,但有两个跨高一,所以我们备课组教师工作量较大,任务重,但各位老师备课、批改作业从不马虎,认真学习七中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然后结合自己学生实际制作精品课件,毫不松懈,认真学习教学理论,以达到促进提高。在做到统一备课、统一进度、统一课件的前提下,提倡“特色”教学,努力使每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五、积极研讨,创新工作
教学上的合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支撑。突出体现了生物学科的育人价值、学科价值和社会价值,展示了生物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下阶段我们准备以此为契机,继续研讨,同时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质,提高备课组的内涵和备课组成员的能力。
另外,我们在备课组内开展了组内听评课活动,而且每个人都进行讲课,利用听课、评课等形式,开展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六、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生物的学习好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生物观察方法学习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而感性认识主要靠观察来获得,所以观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学习方法。观察方法主要包括顺序观察、对比观察、动态观察和边思考边观察。
(1)顺序观察顺序观察包括两层意思。从观察方式上来说,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镜、最后用显微镜。用显微镜观察也是先低倍,后高倍。例如,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就是先用肉眼观察幼根,根据颜色和透明程度区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报尖的根毛,最后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的纵切片,认识根尖各区的细胞特点。从观察方位上来说,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例如对一朵花的观察,就要先从整体上观察花形、花色,然后从外到内依次观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对比观察对比观察有利于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如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时,就要先异中求同:它们都有双层膜,都含有基粒、基质、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后再同中求异:线粒体的内膜折叠成崎,叶绿体的内膜不向内折叠;线粒体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且酶分布在内膜、基粒、基质中;而叶绿体内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层和基质中;叶绿体中有叶绿素,而线粒体中没有。
(3)动态观察对生物生活习性、生长过程、生殖发育的观察都属于动态观察。动态观察的关键是把握观察对象的发展变化。例如观察根的生长,在幼根上等距画墨线后的继续培养过程中,重点就是观察各条墨线间距离的变化,从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长的结论。
(4)边思考边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思维可促进观察的深入,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带着问题观察,边思考、边观察。\
高二生物做笔记的方法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阅读笔记、听讲笔记和观察笔记三种。
(1)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卡片笔记,卡片内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应具有资料类别、编号、出处、著者姓名,正文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张卡片写一个内容,并及时进行分类归档或装订成册。③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④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一是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二是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⑤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2)听讲笔记
即听报告、听讲座和课堂听课的笔记,做这种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为此要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3)观察笔记
即在生物课内外对生物形态和生命现象进行观察时所作的记录。做这种笔记要注意细节,注意前后比较和过程变化,并要抓住特征。
高二生物思维方法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思维方法在学习方法中占有核心的位置。在生物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有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比较和归类的方法、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及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1)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分析就是把知识的一个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综合是把知识的各个部分联合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考察的一种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是生物学学习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方法,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只分析不综合,就会见木而不见林;只综合不分析,又会只见林而不见木。在实际运用时,既可先分析后综合,也可先综合后分析,还可以边分析边综合。
(2)比较和归类的方法
比较是把有关的知识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比较一般遵循两条途径进行:一是寻找出知识之间的相同之处,即异中求同;二是在寻找出了事物之间相同之处的基础上找出不同之处,即同中求异。
归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思维方法。生物学习中常采用两种归类法:一是科学归类法,即从科学性出发,按照生物的本质特性进行归类;二是实用归类法,即从实用性出发,按生物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归类。
比较和归类互为前提,一方面只有通过比较,认识生物的异同点之后,才好进行归类;另一方面,只有把生物进行归类,才好进行比较。因此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系统化和具体化的方法
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有关知识纳入一定顺序或体系的思维方法。系统化不单纯是知识的分门别类,而且是把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使其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采用编写提纲、列出表解、绘制图表等方式,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
具体化是把理论知识用于具体、个别场合的思维方法。在生物学学习中,适用具体化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分析和解释一些生命现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生物学理论知识。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抽象是抽取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可以有两种水平层次的抽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抽象;二是本质属性的抽象。
概括是将有关知识的非本质属性或本质属性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方法,它也有两种水平层次:一是非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感性概括;另一种是本质属性的概括,叫做理性概括。
抽象和概括也是互为前提的,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抽象中以概括,概括中以抽象,以达到对知识正确、深入的掌握。
高二生物记忆方法记忆是学习的基础,是知识的仓库,是思维的伴侣,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学习中依据不同知识的特点,配以适宜的记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记忆方法很多,下面仅举生物学学习中最常用的几种。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此法是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另外,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一要联系自然实际;二要联系生产实际;三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物;自然学科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78-01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现行的教学大纲和将实施的中学生物教学课程标准对中学生物实验均有明确的教学要求。但从多年高三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实验类试题普遍感觉难度很大,有的同学思路不清,有的是无从下手,更有部分学生甚至对实验类试题产生畏难情绪。这也导致高考中得分不理想。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难题,仅靠高三的专题复习和训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应该在开始的生物教学中就加强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使学生从高中接触生物这门学科开始就逐步理解生物学科中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常用的手段。形成初步的实验探究思维。从而为高三的进一步提高和形成系统的实验探究思维打下基础。
一、认真落实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规定的分组实验
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也就是高考考试说明“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实验。教材中这些实验的设置,对学生牢固掌握生物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生物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从实验类型看,既有观察类的,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也有验证类的,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还有少数探究类的,如“探索淀粉酶对淀粉蔗糖的作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分组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 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之中和在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上实验课都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只要组织得当,引导得法,学生就能在完成实验的同时,从中感受到教材中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谨性,从而逐步构建实验的基本框架和形成基本的实验探究思路。这对高三复习教学过程来说,无疑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习、研究性课题、课外读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
由于课程设置的需要,教材中许多实验探究类问题,都设置在教材中的实习、研究性课题、课外读和课外生物科技活动中。这一类的问题的确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一一完成。但是在这些材料中有许多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是非常有用的。如课外生物科技活动“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植物”,研究性课题“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实习“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这些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一一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将这一类问题转化为就象掌握教材中的分组实验一样。此外,还可以从生产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引出实验课题,不断明确实验目的意义,不断提出有趣而又有思考性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很好的完成这个过程,那么教材中的这些材料就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学生的实验探究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教材中隐含的实验素材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是不多,老师应通过实验的演示,让学生体会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同时,应对演示实验进行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如“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教师完成实验后应该让学生明白渗透装置是如何与植物细胞的结构联系起来的。使他们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得出自己完成实验的感受。此外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实验素材,如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等。在这些素材中如恩格尔曼的水绵实验、达尔文的胚芽鞘实验和艾弗里的转化因子实验设计都是非常巧妙的。通过对这些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学生可以明确生物实验的基本过程,即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程序。如果教学中我们注重对这些素材的分析,学生就能从科学家们巧妙构思的实验中学到实验设计探究的真谛,这对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思维是必不可少的。
四、注重在考试、练习试题的设置中加大实验问题的比例,引导学生实验探究思维的发展
过去许多教师的教学计划中,总把实验探究类问题安排在高三来复习,而在高二的考试练习中回避这类问题。这实际上是很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思维培养的。对学生来说,考试练习是他们平时学习的风向标,考试试题对他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导向作用。我们在高二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试题中,加大实验探究类试题的设置,既有利于固巩高二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实验探究思维的培养。更能通过考试使学生不断弥补缺陷,总结提高。同时实验探究类试题的设置,本身也是对实验探究思维的的一种训练。一个具体的实验探究类问题的解决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也为高三的专题复习作好了准备。
五、恰当的引用经典的高考试验类试题,增强学生解决此类试题的自信心
对一些经典试题一开始便进行讲解,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无疑是高效的,但学生同时也就失去了抽象思维的过程,失去了发现错误的机会。对于实验性的内容,如果一开始就将其操作过程及结果进行清晰的展示,学生的实验就会成为照方抓药,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就成了一种形式,这对实验的顺利完成无疑是十分有帮助的,但学生失去了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尝试,在观察结果中进行真伪辨别的机会。因此,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
二、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的教研课题
要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教研组的作用之一是组织生物教师开展高效课堂的教学科研,使生物教师掌握有生物学科教学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我们学校生物教研组在2013~2017年五年发展规划中的教学研究活动,包括10项教研课题。
1.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以导学案为载体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
3.如何构建师生互动的生物课堂。
4.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最近发展区”。
5.高二生物的有效备考。
6.高考生物复习课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
7.合理应用记忆规律,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从反思中收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9.提高生物试卷讲评课实效性的策略。
10.高中生物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三、教研组在构建生物学科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关键词]主动性 参与 学会学习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已是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几年来,我们结合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自身的特点,着力于在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教会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做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带领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
1.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用投影片亮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这节课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哪些需要识记,哪些需要理解,哪些还需要进一步应用。这样,学生便可有目的地循标进行探索,而不致于盲目和被动地去接受知识。有时,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目标精心编制《阅读与思考》来帮助学生有兴趣的自学教材。
2.引导学生用“一览表”列出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学教材后能积极主动参与独立编制图表,从整体和系统化的角度去主动感知教材。
二、引导学生质疑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思维
3.提倡学生提异议求异同。教学中,我提倡学生在学习时提出异议,思维不拘泥于现成的教材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区分异同,并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对学生在学习中提出的不同看法,要积极鼓励,切不可挫伤其自尊心。学生能提出多种不同的想法,说明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往往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4.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师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懂,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其中的规律,进而获得对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例如,在进行“遗传的基本规律”教学中,学生能认识到后代性状中的分离现象和不同性状间的自由组合现象,但对其分离比3︰1或9︰3︰3︰1是怎么得出的往往难以理解,此时,教师要充分向学生展示教学挂图,或遗传规律的示意模型,或自制复合动态投影片以及学生感兴趣的磁性染色体剪贴卡等多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参与讨论,参与思维。必要时,教师作精讲和点拨,帮助学生揭示出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三、训练学生巩固练习,让学生主动参与自我评价
1.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小结。一堂课学生所学知识有其内在必然联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小结,明确重点和难点,并对知识的各种联系进行综合,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学会将知识综合成系统。
2.加强学生的“眼、脑、口、手”的并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挂图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自己描述和讲解,利用磁性卡片让学生上黑板进行板演,以此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效果。
3.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不断完善自我。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目标,通过精心编制《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进行自评,或者让学生相互提问,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从而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效果测试与分析
我们对所教2005届高二6个班303名学生做了有关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对学生参加市统考的成绩作了统计分析。
转贴于
1.问卷调查情况的统计与分析
表1分析:大多数学生是渴望课堂上给时间让他们自学教材内容的,而且希望老师为他们揭示教学目标或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自学教材,认为这样做对培养自学能力是有好处的。但也反映出有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很适应自学,还受传统的教学思想所束缚。
表2分析:对课堂上质疑讨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多数学生持乐观态度,但他们的心里也存在着矛盾,他们担心对有些问题回答得不好,而“难为情”、“有失面子”(学生语)。看来,教师在这方面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讨论,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表3分析:多数学生希望课堂上能动手演示操作或作常演讲,认为有利于“提高兴趣”(学生语),他们也愿意在上完一节课下来能有时间及时巩固,并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以便能了解自己学习上哪些方面已理解和掌握,哪些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
2.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采用对比的方法对所教2005届高二⑴实验班和高二⑵对照班的会考成绩进行统计。实验班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述法教学。实验前,检验两班无显著差异。
表4分析:p<0.05,说明两个对比班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其结果差异非常显著,实验班比对照班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结论:教学实践证明,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无可非议的。
五、几点体会
1.对高中生来说,他们对知识的获取正由“依赖型”向“探索型”转变,他们的思维也正由“形象性”向“抽象性”发展,他们渴望自己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希望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让他们主动地去参与学习也正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2.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较之传统地把书本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这样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3.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注重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去实现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从而使学生真正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