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联达实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黄山(1980-),女,湖南长沙人,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甘肃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0916RJZA052)、兰州交通大学网络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154-02
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过程来完成,“建筑工程概算”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解和掌握工程概预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运用工程概预算软件进行各种工程建设投资项目的造价编制、理解大工程项目管理本质是该课程对培养高素质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定位。[1]
通过多年的努力,兰州交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发展和优化对学生就业及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和广联达、鲁班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多次在我校举办“甘肃省高校广联达杯算量大赛”和“西部高校工程管理论坛”,提高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知名度,反过来也促进了工程管理专业的就业和人才培养。
在调研各高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对管理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对课程建设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梳理,提出“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突出特色”的建设思路,依据“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和总结,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形成系统化课程教学资源,突出课程工程特色。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合理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把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融入到课程建设之中。
一、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本专业开设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区域性、技术性、专业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课程,是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而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咨询单位等。因此,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定额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与审查方法,掌握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掌握计算机在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中的应用,使学生具备进行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和造价咨询的基本能力,是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
近年来,我们积极开展“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师资方面,形成了老、中、青的合理梯队,主讲教师都在职攻读了博、硕士学位,且都参加了广联达等专业软件的培训,并在设计院等单位参与众多的实际工程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教材方面,编写了多部高质量教材。课件和教辅建设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初步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实践教学方面,每年都邀请广联达、鲁班等企业讲师进校讲授实训课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和实习,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2]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没有一个合适的网络平台展示这些教学成果。其次是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系统化整合教学资源。最后是学生实践能力还需要继续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优化。[3]
二、课程建设思路
结合“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实际现状,按照精品课程要求及内涵,借鉴国内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以及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从顶层进行设计和规划,着眼于课程的整体优化,反映我校“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特色。在组织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将授课、讨论、实践、考核、教材等教学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式,将基础课程教材、专业课程教材配套建设,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多媒体软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积极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和成果,补充不完善的教学资源和薄弱环节,将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形成系统化的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建设。
三、课程建设实践
1.系统设计、整体优化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
(1)“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已形成众多的教学资源和成果,形成了“重实践、求创新”的课程特色。但这些教学成果比较零散,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优化。所以我们拟对课程的教学资源和成果进行分类,按照顶层设计、整体优化的思想,构建系统化的教学资源框架,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和丰富。
(2)课堂采用教学—建模—教学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在进行理论教学时,用软件建模形成工程实体。一方面,学生在建模过程中能不断充实专业知识,理解工程构造原理,通过直观效果图、算量步骤等帮助学生理解计量规则等。另一方面,用专业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软件操作过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这样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也能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
(3)根据课程特性,确立以“教为主导,学为主题”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上台用专业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工程,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以课程建设为中心,构建开放、系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对整个资源进行优化,建设“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及时将取得的教学成果展示给学生,构建起开放的、系统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同时,提供课程建议和教学资源补充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该课程已进入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第一批名单。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依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整合已有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资料,形成分层次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教育课程。
目前,我校已经搭建好了全校网络课程教学综合平台(如图1所示),首批资助40门课程进行网络课程的建设。“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课程已获批复,进行了专门的师资培训和实践,这为构建开放、系统的“建筑工程概预算”网络教学资源课程解决了技术和资金上的问题,能充分保证网络课程的建设,促进学生“随时、随地、随愿”的个性化学习。
3.重能力、求创新,构建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改变以往理论课时过多、实践课时偏少、实践体系单一的情况。以核心课程群建设为中心,构建课堂实验、专题实验、创新实验、项目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企业实习、竞赛等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培养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企业赠送与购买的方式,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安装业内知名的正版专业软件,如广联达造价软件、鲁班算量软件、PKPM造价软件、神机妙算软件等。让学生参加广联达等公司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进行的各种培训,并为他们提供参与广联达软件全国算量大赛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4.深化教学,构建全面、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为了对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多因素的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种全面的、科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1)评价形式多样化。采用“开卷、闭卷相结合,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每次考试采用闭卷理论考试和开卷上机考试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式。
(2)评价内容多元化。包括对出勤、独立完成作业、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教学互动的状态、小组中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3)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只有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的方法,形成综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的多元化主体评价方法。
根据研究和实践,建立了课程合理、多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信息熵和粗糙集的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了动态、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总结
通过课程建设的不断实践和发展,促进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具有鲜明铁路交通、大工程应用特色的课程建设体系,培养了一批批基础理论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踏实实干的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充分得到铁路工程、建筑工程等大型企业的认可和青睐。反过来,人才培养的认可提高了我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知名度,促进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投入,不断完善了课程的建设,在课程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在今后的课程建设中,将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参考文献:
[1]鲍学英,等.兰州交通大学工程管理省级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关键词:中职;建筑预算教学;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TU20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预算专业在中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教学与实践环节相对独立,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不足
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教师先是讲授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在剩余课时内安排一个综合课程实训。有时候由于某些原因存在理论课时挤压实践课时的现象,教学和实践环节的相对独立使得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时因缺乏对工程案例的感性认识而失去兴趣,后期实践时难以入手,且时间紧迫,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教学效果不理想,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足的训练。
2课程教学的理论化
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专业所有课程中属于实践性较高的一门课程,然而,很多学校忽视这一点,大大降低教学效率。当学生完成学业时,到建筑场地工作,往往会造成束手无策,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很差,这也就是大多数企业招聘时,希望找有工作经验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3教学设施配备不足
建筑预算工程教学的设施非常重要,对图纸的理解度要求很高,仅依靠视频或者建筑模型不能向学生讲授深入的知识。计算机软件关于间相互预算的功能的知识产权有的过高,学校没有提供此方面软件的学习,不能满足现代建筑教学的需要,学校应当引进这些设备,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只有在设施和学习资料全的前提下,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观念,制定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加大设备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
4建筑学的专业课程联系不紧密
建筑工程相关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复杂,涵盖的知识很多。大部分中职学校不重视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把统一性问题分解化,造成学生没有统一性的概念,学习起来会产生盲目的心里。不能将知识形成统一的锁链,降低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能力逐步下滑。如果教师给学生全面的教学课程讲解,那么会形成一定的学习模式,这样学习起来精力投入会增多。
5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废除
由于中职建筑学科的编写内容不经常更新,导致教师无论相关预算的现实问题有无改变,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教学,很多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合现代建筑学,甚至在实际操作中,已经被淘汰。即使教师认真讲解,学生掌握牢固,落伍的技术已经没有意义,工作时,根本涉及不到,浪费教师的精力和学生的时间。学习内容必须更新。
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前一直采用传统的“三教”方法,即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一堂课所讲内容非常有限,讲课效率不高。即使使用多媒体,有些内容还是不能清楚地表达出来。通常在讲课时都是授课教师先讲解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再进行例题讲解以便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规则。然而学生听多了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就会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机械化,丧失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计算速度快,界面人性化、计算方法智能的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的出现及发展使得传统手工编制概预算的方法几近淘汰。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没能紧跟专业软件的发展,仍然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和落后的计算机软件教学方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
二、加强中职建筑预算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措施
1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主旨,以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采用“教学+实践+企业培训+实训+企业实习”的培养模式和模块式的教学模式。教改前,理论课和实践课程完全阶段性脱离,存在明显的分界。学时分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改后,实践教学、企业培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适当增加实践性教学课时,并利用周末邀请广联达、鲁班等建筑公司讲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教学,采用教学-建模的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即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用软件建模形成工程实体。一方面使学生在建模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解工程构造原理,主动寻找学习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软件中直观的三维效果图、算量步骤,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计量规则。另一方面用专业软件操作实际案例工程,可以熟悉软件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带入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而且,利用算量软件可以实现手工算量和软件算量结果的对比,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分析两者存在差异的原因,为学生进一步的工程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其能逐步过渡到实际工程项目的实践上去。
2多组织学生到现场参观学习,利用现场的建筑实施教学
学生到现场学习、可以将图纸与实物进行对照,增强识读能力,还可以了解相关项目的施工工艺,工作内容等,增强感性认识,例如:在讲土石方和基础工程工程量计算时,先带学生到学校建筑实训场地参观,学生对土方开挖工程量,基础工程量,及填土工程量的计算就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在讲解时就会非常轻松。实地参观有助于学生对定额的理解,定额的单价不仅与材料的品种规格有关,而且月施工方法和工作内容有关。
3加强学生识读施工图能力
我们通常所说的预算主要指施工图预算,即根据施工图纸来计算工程的造价。如果一个连施工图纸都看不懂的人,他是无法正确做好预算,当然,中职学生在学习预算时,已经完成祥相关学科的学习,但从我所任教的学生来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识图方面存在着困难,特别是平法钢筋图,很多学生存在着问题。因此,教师在实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快速识读图纸,有必要时,可以让学生到工地上参观,图纸与实物进行对照,加强学生的识图能力。或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帮助学生识图,图纸能够正确快速识读,学生的预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都将提高。
4注重预算实训期间的指导
一般在预算教学过程中,前阶段主要是讲解单个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及套价,这样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孤立,不能连贯起来,理论和实际容易脱节。只有通过一个或几个完整施工图预算编制学生才会对前面所学知识应用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和应用,成就感也会增强,另外,学生在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时,常会暴露出前面所学知识的不足或漏洞,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解决,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
5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拓展、引申,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
预算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实习练习,学生初步掌握了预算编制的流程和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比较复杂的情况,因为实际工程的复杂性。教师不可能全部讲到,如何让学生在今后的预算工作中,对遇到的不同情况灵活应用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归纳。对所知识拓展、引申。根据定额、清单其他文件所规定的精神加以灵活应用。
6充分利用互联网
笔者认为互联网是现在最方便,知识最丰富的老师,许许多多的难题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解决的方法。笔者有很多预算问题都是借助互联网解决的。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如果遇到什么难题。在不方便找老师的情况下,不妨先在网络中查找一下。或许能给你带来惊喜。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自己积累丰富的经验
7对建筑工程概预算进行项目化教学
根据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课程组提出了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知名企业培训和工程项目实践为突破口,以参加算量大赛为抓手的教学改革新思路,建立项目化教学模式,通过编写能反映最新施工技术和当地实际的高质量教材,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新型教学手段和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8合理师资配备,增强师资力量
如今建筑软件的应用很广泛,它能轻松解决建筑计算中很多的问题,既保证了计算的准确率又节省了时间。例如我校已经开始了广联达、鲁班、神机妙算、品茗等相关建筑软件的教学,效果很好,但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力量不足,对教学效率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保证中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合理配备专业教师。
9推行教师半工半教模式
中职院校是以教授专业技术为主,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填充式教育,没有实际工作方面的相关内容,学生是很难学通专业操作技能的。多数中高职院校可以已经启动教师边教学边工作的模式,让教师在工作中亲身体会,熟悉实际工作中对操作技能的要求,通过这条途径。教师将课堂与工作紧密的联系起来,教学效果也就变得更好。
三、结束语
对于中职学生建筑预算的教学,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重要任务,是中职生独立完成建筑预算的基础。因此,各中职院校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改革,为中职生提高建筑预算综合能力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刘云.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建筑,2008(12):194-195.
[2]刘晓周.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在高职教育中的改革.科技创新导报,2010
1、能否在内容上更深入些,
2、我们学校在进行教材的课改,对预算课程准备进行项目化教学,进而教材进行整合,编一本适合本省的教材。
【关键词】安装工程 学情分析 学习情景 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52-02
一、课程性质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是高职高专学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技术性、经济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内容多、涉及的知识面广,以建筑施工图识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为专业基础,重点研究如何确定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以及合理计价[1]。
该课程是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造价咨询单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建设项目招标标底的编制、工程预算、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等造价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
二、教学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从事工程造价员岗位的工作。企业在招聘时会从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态度上来考查。因此,为了使学生们在毕业时能够更快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要,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的综合培养。具体的培养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安装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掌握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以及相关费用的计算规定;掌握建筑工程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步骤。
能力目标:既能手算也能电算。手算,能正确识读水、电、暖、通设备施工图图纸;能准确计算出各分项工程量;能套取相应定额进行计价,编制施工图预算书,进行投标报价。电算,能熟练应用广联达安装算量软件及广联达计价软件,运用计算机编制投标书。
素质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状态和创造性工作能力;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学情分析
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是以教学对象学生为基础。认真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情况和认知倾向,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为他们而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2]。因此,学情分析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教学主要面向大二的学生,在此,仅对本校大二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行分析。现在在校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个性张扬,容易接受新思想新文化,追求自我价值,思维发散不局限于常规,自我意识强。大二的学生经过大一的适应期后,成长更加迅速。在他们身上既有优势的存在,一些缺点也随之产生。
优点:在生活上,能够照顾自己,照顾同学;在知识上,有一定的基础,知道自己对哪部分知识感兴趣以及如何补充知识,自学能力提高;在思想上,独立意识和想法更加鲜明;在人际关系上,交际圈扩大,结识的朋友增多;在自我发展上,更有自信,能够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缺点:经过一年时间对大学校园生活的了解熟悉,部分学生出现学习松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养成不良习惯。
同样是大二的学生,每个班级所呈现出的状态也有所不同。有的班级学生活跃,老师在提问时,积极主动配合;有的班级学生腼腆,不善于表达,课堂气氛有些压抑。学情分析就是要对授课对象进行全面剖析,分析他们的特点,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四、教学组织安排
(一)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以建筑行业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为目标,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的理念,如图1-1所示。
在课程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教学项目,确定课程内容。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目的,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课程内容按照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由掌握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到逐步掌握综合知识和技能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了按章教学的传统授课方式,而是把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情景,每个学习情景里又布置了若干个工作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将知识点贯穿其中。本课程一共设置5个学习情景,17个工作任务。重点学习给排水工程计量与计价,电气照明工程计量与计价。这两个部分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手算原理也要学会应用软件完成工作任务。具体的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如表1-1所示。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结合本课程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为出发点,综合采用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
1.课堂讲授。讲授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3],在高职学院,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然,传统的讲授法与高职学院的教学目标脱离。但是,传统的讲授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任何教学方法都离不开老师的讲解。老师的讲授能将深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具体,可以直接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2.任务驱动。根据安装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学习新单元的开始,先布置一项简单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们思考如何完成该项任务。以探索问题来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以任务为线索,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任务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找到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实施,学生在边学边做的过程中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并完成了任务。之后布置一项稍有难度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4]。
3.直观演示。《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在学习时,最基本的就是施工图纸识读。看不懂图纸,就不能清晰的列项,影响工程量的准确性,影响最后的总价。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实体效果,笔者采用广联达安装算量软件构建模型,呈现三维立体效果。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工程形成的过程,便于理解、记忆深刻。
(四)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取。结合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目标,选择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现在市面上的教材很多,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和到达预期教学目标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笔者采用的是2012年9月第1版,由温艳芳主编的《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化学工业出版社)。该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体系进行教材编制的模式,采用学习情景与学习单元组织教学内容,以任务描述任务资讯任务实施为主线,坚持理实一体,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5]。
2.辅助教材。《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作为一门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相关的定额规范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材料,如与本课程紧密联系的重庆市安装工程计价定额、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给水排水标准图集等。
3.其他教学资源。教材由编写到出版总要经历一段时间,教材内容有一定的滞后性。为了使教学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要不断地了解行业的动态发展,及时补充教学内容。笔者通过互联网搜集的视频、图片等资源作为教学的补充。
(五)考核方法
考核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考核结果信息的反馈,一方面检验了老师的教学水平,一方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对教师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提供了参考。针对课程特点,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核:1.卷纸。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40%,重点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实训作业。分小组完成,占总成绩的40%,重点考核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3.平时表现。包括出勤和课堂提问,占总成绩的20%。
五、总结
高职高专学院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毕业之后能直接定岗工作。学校更像是一个大型专业的培训机构,通过三年的专业训练,学生能够自信的从校园走向社会。因此,课程的设置要紧紧围绕高职学院的教学培养目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参考文献:
[1]刘春花.“安装工程造价”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6):61-62.
[2]朱郁华.学情分析是教师教学新基本功[J].现代教学,2013(Z1):51-52.
[3]杜成仁.《安装工程造价》课程改革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3):184-189.
[4]吴静.项目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异同比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85-88.
[5]温艳芳.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实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关键词: BIM大赛 实训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比起传统的现场式的施工管理,网络化的施工项目管理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此开发的清华斯维尔BIM软件抢先步入市场,成为施工项目管理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笔者通过参与BIM的培训和比赛的体会,结合对大赛的理解,提出对比赛的一些指导性建议。
1.BIM的发展情况
作为施工管理“新生代”的标志,BIM以AUTOCAD为基础共开发12款软件,分别是: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节能设计、设备设计、暖通负荷、日照分析、三维算量、安装算量、清单计价、项目管理、平面布图、标书编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BIM牵涉政府主管部门、开发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物业等多个参与方。其应用范围包括铁路建设、房屋建设、桥梁设施等多方面。此外,BIM采用先进的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房地产业的各参与方能进行高效、无缝的信息交流,其发展前景相当可观。
由中国建筑协会主办的全国BIM软件建模大赛共经历5个春秋,参赛学校数量已从最开始的几十个发展到230多个,参赛人数达1400余人。此外,使用此建模信息软件的人数逐年增长,在从学校走出的毕业生中,在建筑行业的用人单位几乎人人会使用BIM软件,其在社会的和学校的影响力逐步扩大,由此可见,BIM在施工管理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BIM比赛前的准备工作
2.1 熟悉比赛评分规则
每组参赛队员每答完一道题,大屏幕便显示各队的实时排名,这就需要每位队员保持微紧张状态,同时需要足够强大的抗压能力,以免因为实时结果影响后面答题的思路和速度。在全能比拼环节中,比分是进行加权取平均数的,权重系数的把握就变得尤为重要,这时需要大家仔细考虑,充分作答权重比较大的项目。此外,每道题有2次修改机会,这帮助大家更加认真审视题目,以减少错误的发生。如果两队队伍在题目全部答完后比分相同,则需计算各队所用时间,用时短的队伍排名靠前,这就需要大家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多练习放掉小分抓大分这种模式,以免在比赛中吃亏。
2.2充分搜索学习资料
BIM比赛每年的考题都保存在官网里,下载里面的真题并多加练习会有助于大家建立在BIM方面的一种学习模式,同时提高对软件的熟练程度,以免比赛现场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此外,如果能进入到BIM公司实习并充分学习,相信收获到的东西就不仅仅是用于比赛,更是对自己技能的升华,对以后工作能力的一种提升。当然,向老师不断询问和团队成员摸索后的彼此交流能充分弥补自身的不足。最后,要定期去图书馆搜索相关资料,充分提高自身能力。
2.3模块化的学习
比赛共八个项目,比赛前的准备时间也有限,要事先分工明确,每个成员负责其中的几个项目,这样大家才能在各自模块中充分发挥水平,更加深入地了解BIM施工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运转。例如:负责清单计价的同学要充分掌握其精确的计价模式,其是按照定额计算还是按照定量计算,而负责标书编制的同学就要充分了解其施工程序的先后和横道图中的自由时差所产生的施工周期的伸缩范围,只有充分掌握各项内容的细节,才能创造出10个10%之和大于1的情况,否则,团队成绩不会很理想。
3.参赛感悟
3.1注意事项
比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系统页面进不去的情况,这时要及时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此外,还要牢记学校代码,否则出现问题时系统不能确定其分数为哪一所学校。比赛时的参赛证件要准备齐全,并做到提前15分钟入场,切勿有抄袭行为,否则一经发现,此成绩按作废处理。
考虑到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课业负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BIM技能培训,我们每周组织一次对于BIM工程项目管理的培训,每次3到4小时。这样不至于使同学过于疲惫,也不会使同学对BIM的学习过于生分。
3.2具体经历
第一次教学,培训教师给每对成员进行软件的网络讲解,并不断演示其操作程序和各个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开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于新鲜的事物及其模型的三维呈现接连赞叹并认真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疲倦感不断上升,而且由于讲解内容的理解难度加大,同学开始出现躁动,老师选择开始下发简单的工程项目,让同学自己操作,同学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大家纷纷完成任务,并总结此次培训中的不足,以便下次培训时更好地发挥。
第二次教学,教师回顾第一节的BIM工程项目,并让大家再进行一次熟练工作。结束了第一个工程项目后,团队间的合作能力和信任能力都有所提高,由于第一个项目相对容易,大家便开始出现得意洋洋的状态,而此时老师改变任务,开始了对三维算量的学习,这个学习瞬间改变了大家的自满状态,由于三维算量的钢筋识别及转换、各种图形的隐藏与显示,以及工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连接,让大家不得不陷入思考,但此时也给大家带来隐藏的积极性,同学之间都觉得自己最先能够学会,并能进行优化分析,此阶段在经历一段时间,大家均有本质上的提升。
最后一次培训,老师让大家进行各个项目的真题模拟演练,当然,难度有所加大,这时,大家不仅学习软件施工项目管理,而且包括理论更加深入,因为其中的理论考题大部分来自于一级建造师的考试内容,理解得更加费劲,更需要理论与实践的贯通,而在一次箍筋的量的计算时,很多同学忘记了箍筋的定义,在此问题上的用量算错,大家纷纷拿出书研读,并加深理解,使思路更加清晰,学习方式更加明确。在最后的比赛中,我和我的团队获得了两项全国二等奖及全能三等奖。
4.通过参赛加深了对专业课程的理解
4.1理论指导实践
在整个BIM的培训过程中,同学会经常翻书上网对已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深究,以便于对BIM软件中各种图形构造和相应构件名称的准确认识,从而充分提高对BIM软件的操作能力。如:《房屋建筑学》提高了对建筑设计尺寸的把控能力,以及如何使楼梯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尺寸,大家突然想起楼梯的高宽比之和要小于450mm且宽不应小于260mm,如果同学忘记这部分的知识,那么做出来的楼梯就与实际工程不符,失去了其应用的意义。《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能提高大家对地基的设计能力,记得当时的题目中地基要设计成扩展式基础,虽然我们知道怎样布置,却忘记了什么是扩展式基础,便开始重读教材,这才知道其包括柱下独立式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这帮助我们很快地解决了地基设计的问题。所以,只有补充理论知识,才能在BIM比赛中有所收获。
4.2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整个BIM软件建模设计中,同学们所了解到的各种配筋图和电算面积的计算法则,有助于提高大家对《建筑结构》构造要求的熟记能力和手算法则的精准能力,标书编制与投标工具箱充分提高了后期对招投标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学会了招标书的整个编制及其程序的先后处理问题。此外,对《混凝土材料》中的各项配比的把握能力和各种材料的属性熟记能力也有显著帮助,记得当时的题目是配置高强混凝土,也就是题目给的C60以上的混凝土,我们在提前了解并学会后在后来的理论配比时,明显提高了配置速度,使材料用量达到最优,可见BIM实践环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5.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5.1学习能力
通过对比赛软件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了解了软件运行的整个流程和工程施工管理的原理,对于学生学习同行业的其他软件时也会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有的同学在后期又学习了广联达的各个软件,此时因为有了BIM软件的基础,确实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广联达的软件操作。同时,源自一级建造师的理论部分考题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工程素质,便于他们工作后的深造,参加一级建造师考试时也会更容易,再加上同学工作后实践能力与其理论知识的融合,很容易理解其建造师考题的动向和问题。
5.2工程实践能力
当时一同参与比赛的同学现在在BIM公司做起了BIM工程项目,正是由于之前的培训和比赛所学习的东西,使其在与BIM公司同期培训的员工更加熟练应用,并不断挑战自己,开始尝试更难的项目,随着能力的提高,其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最后同期员工中,其被老板看中,并继续此类工程项目。可见,实践的能力提高相当大,希望此引例能帮助大家提高在BIM培训及比赛中的能力。
5.3团队协作能力
在整个准备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团队内部的矛盾,因此耽误的时间数不胜数,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大家越发紧张和躁动,此时便出现了“社会懈怠”的现象,我开始主动调节氛围,切忌和别人讲道理,主动做出一些东西并不断激励大家,当然不是虚伪的激励,而是发自内心的鼓励,此时的冷静是最重要的,因为彼此抱怨的时候会很容易造成整个团队,平静后大家便开始重振旗鼓,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最后取得了满意的成绩。
6.结语
BIM大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工程模型,也会给每位学生带来不小的挑战,BIM真正需要做的是让大家从简单模型入手,并逐步深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虽然真正的施工管理现场会更复杂,但是BIM的仿真系统和完全依据现场的全生命周期流程图把学生带到了一个较高的平台,从而使学生创造了更大的价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同学们的经济意识、数据意识,是仅靠文字叙述的理论知识所得不到的。
通过BIM培训和比赛,让学生能更早地熟悉专业知识,在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其最大意义就在于为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差异进行了一定补充,搭建起了这座脱节的桥梁。相信随着网络时代的继续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规范越来越严格,BIM的发展必将突飞猛进,各高校和建筑行业会越来越重视BIM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维东,王劲羽.浅议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沙盘拟大赛训练的效果[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
[关键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 实践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123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就业导向的课程体系。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规范教学。对于中职土建类专业而言,专业课程内容是否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所承载的专业技术是否先进,课程体系是否科学、规范,如何去粗取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课程建设中且行且思,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加强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实践,不断总结与验收课程建设成效。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参照行业中施工员、质检员、工程测量工等关键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将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证制度相结合,建筑测量放线工、制图员、一级BIM建模师作为职业资格必考项目,造价员、施工员、安全员等作为教学参考,将考证所涉及的知识与技能融合到相应的课程教学中,完善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以考取资格证书为抓手,发展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校企共同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与推行“教师与工程师(双师)育人制”教学,如建筑CAD课程教学中引入中望企业的前沿技术与专家力量,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引入广联达算量、钢筋抽量等技术与专家力量。引入企业元素,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使岗位人才培养规模化、制度化,实现学历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对接、毕业与上岗就业的对接。
二、打造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围绕建筑CAD、工程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四个关键领域进行优质课程开发,建设以能力培养、任务引领的专业核心课程,形成规范可行的课程教学大纲。使用翻转课堂与微课、慕课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以增加课程引力、引领专业发展,并发挥优质课程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发展专业实践教学课程
所谓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专业技术理论知识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本专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的实际操作活动。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专业实践的兴趣很高,实践课的教学效率一般比理论课和文化课的教学效率高,加大实践教学的课程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程教学具有鲜明的职业教育特征。
首先,建设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条件,根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积极推进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校内外结合、仿真性生产环境与真实生产氛围相结合的课程实践教学环境。其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课程实践教学设计,制定目标,严密组织,有序开展课程实践教学。
四、再开发新技术课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维模型信息集成技术,是继“甩图板”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又一次技术革命。BIM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能,有着越来越大的社会需求,正在成为我国就业中的新亮点。为引领中职教育,提高BIM技术在土建类专业中的普及与应用,校企合作再开发核心建模课程,展现BIM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丰富的建筑表现力,有效填补了已有课程体系中BIM技术的空白,为课程结构注入新的职业内涵色彩。
五、构建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有效的课程评价是教学效果的推手,是课程教学目标的“回头看”,应完善课堂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和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多维度、评价环节多重性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能充分发挥激励、鉴定、反馈等功能,规范课程教学过程,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突破传统相对固化的课程实施方案,捕捉职业内涵变化的新信息,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大胆开发新课程,淘汰旧课程,不断优化、创新专业课程结构,促成职业标准、岗位规范进入课程内容。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岗位发展方向,一专多能,有效提升职业能力及其在不同职业岗位之间的转换能力,增强就业优势。
[ 参 考 文 献 ]
[1]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筑业企业关键岗位继续教育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