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师德总结

中学师德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师德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师德总结

中学师德总结范文第1篇

一、宣传学习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了《蒙城县教育局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要求教师对照自己的工作与表现,深刻地剖析自己。为做到考核工作深入人心,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人人皆知,还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考核文件,宣传考核目的,明确考核时间和步骤。

二、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

组长: (校长)

副组长: (教务主任)

成员:(党支部书记)(总务主任)(教师)

(教师)(教师)(教师)

三、考核办法:

1、学生评价。每班下发5张评价表,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进行作出评价,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对教师的评价,允许学生将表格带回家同监护人共同完成,收集后,作为考核的参考资料。

2、家长评价。每班下发5张评价表,要求学生家长对孩子的任课教师作出评价。

3、教师互评和师德师风考核小组评分,每位教师对本校全体教师进行评分,要求做到严肃、认真、客观、公正,不打击报复。学校师德师风考核小组评分同时进行,及时收集评分表,过期交表作弃权处理。这样教师之间的评分相对保密,以免出现“人情分”和教师之间互相猜疑、影响团结的现象。

四、统计成绩

1、将所有教师的互评分、学生和家长评价表等录入电脑,算出参评人数的均分,工作组评分累计相加。

2、将每位教师的四项评分相加。

五、考核结果

根据我校实际,本次应考核人数31人,实际考核31人,无未考核人数,没有不合格人数。通过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价,加强了师德建设的力度,提高了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学校重视了师德师风建设,从教师个人师德考核分数来看教师队伍整体风貌是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很强。另外一年来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及师德师风水平提高的很快,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

总之我们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评价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制度完善、加强过程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师德建设有成效。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

中学师德总结范文第2篇

根据新的形势与要求,对广大教师不断加强师德教育已是一项深入持久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我们袁花镇中心小学在坚持完善教师暑期师德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继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师德教育的成果,今年暑期,在国家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市教育局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精神的指导下,我校组织全体101名教师参加了为期二天的暑期师德专题培训。与往年相比,此次师德培训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现将这次暑期师德专题培训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过程落实,成效显著。

1、形式多样,过程落实。这次师德培训,我校坚持重点突出、务求实效、不走过场。培训采取了大会学习(包括集中学习文件,观看录像片等)和小组座谈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学习。为人师表、爱生如子的优良师德;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园丁品质;淡泊名利、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实现最伟大的人生价值。对学业有困难、行为有偏差学生的转化工作,老师们讨论认为:作为教师要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对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及教师参与赌博等的看法是要极力遏止,要率先垂范,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等等。老师们推心置腹坦诚交流个人的实践经验,畅谈体会,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了教师加强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自觉性,明确努力方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在集中学习和讨论的基础上,我镇101名教师都撰写了学习体会文章。教师把此次学习同自己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老师们表示:要全心全意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严格考勤,强调会风。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严格考勤,采取了点到签名的方式,如没有参加学习必须出示相关的证明。两天的培训,老师们都能准时参加学习。这二天正值高温天气。在培训期间,虽然老师们大汗淋漓,但都能坚持学习,认真听取,是本次培训在会风、学风等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师德师风状态。

3、注重评价,落实行动。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我校采取了过程评价与终端评价相结合。并把这次培训例如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年度考核中。确实,在这2天中,老师们认真学习,认真总结经验,查找自身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方法,使这次师德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1、成立师德领导小组。为了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我校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孙校长为组长、由支部委员、教导主任陆国良、人事干部张同志为组员的“师德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培训工作会议,制定计划,研究方案,从而切实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同时将职业道德建设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从而确保此次培训顺利开展,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2、制订培训计划。为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小组成员学习了有关“师德”培训的具体文件精神,经过反复研究与修改,并紧密结合本校教师实际需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制定了本镇小学教师暑期师德专题培训工作的计划。在计划中,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及考核评价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组织管理中明确各级职责,在培训过程中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使整个培训过程做到可操作性强,以确保培训质量。

三、内容丰富,注重实效。

1、学习文件,明确目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首先孙校长作了动员宣传,随后组织老师们集中学习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1号)》和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通知》两个文件,同时每位教师人手一册《年市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辅导材料汇编》。通过学习,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

2、听取报告,感人肺腑。两天来,全体教师听取了三位优秀教师的典型报告,分别是开县优秀教师群体事迹报告会专辑——《一切为了学生》、郑同志事迹介绍——《向山区孩子播洒阳光》、殷同志事迹介绍——《舍身救学生,梅馨映师德》。老师们被三位老师的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其中有在突如其来的井喷事故和洪灾考验面前,开县优秀教师群体把学生的安危放在首位,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抢险救灾,保护学生,谱写了一曲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的感人事迹,再现了他们保护学生、无私奉献、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他们的事迹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许多老师都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中学师德总结范文第3篇

一、师德为本,注重修养: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爱岗敬业,廉洁从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具有良好师德风范和教师素养。深入学习了一系列文件精神,坚定了对事业和中央的信任;继续学习师德的先进事迹,日常生活中,能规范自己的言行,发扬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关心群众生活,关爱每一位学生,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中注意渗透德育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坚持学习,提高业务:

1、教学方面:更新教学理念,把握教学方向。

听专家的讲座,学习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理论,深刻领会到新课标精神,也认真反思了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实践教学活动,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一次展示,重要的不是展示的那节课,而是准备的过程。在专家和同行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你对课堂的理解,对教学的认识也会随之升华。而这些是我们在别人身上搬不来也学不会的。

2、继续参加各项岗位培训,为下一步人事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关爱学生,勤勉教学。

认真备课,不拘泥于教材,广泛查找资料,积极动手制作课件,教学中力求趣味性、教育性、针对性、实用性,为切实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文明礼仪习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着眼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培训中学到的理论、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如建立互助监督学习小组网络,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作业分层,并通过“自读作业本”来提供学生的预习、质疑、探究、感悟能力;初步掌握在预习、上课、复习阶段所应达到的自主学习要求。

学生基础知识仍较薄弱,从这次期末考试第一块题目“积累与运用”看,失分严重,日后还应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

中学师德总结范文第4篇

在一学年里,本人在学校的工作安排下,担任了**教学工作。一学年以来,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尽职尽责做好各项工作。现具体总结如下:一、班主任工作在担任*班班主任工作中,做到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重视班风、学风的培养,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严格管理,积极与家长配合,研究教育学生的有效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担任班主任工作期间,针对学生常规工作常抓不懈,实施制度量化制度的管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清洁卫生等良好的习惯。努力创造一个团结向上,富有朝气的班集体。该班在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并在体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

二、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让学生学好知识是老师的职责。因此,在教学之前,贯彻《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的精神,认真细致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通过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探索,尝试各种教学的方法,以如何培养中学生创造能力教学实验专题。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参加市教研室、及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通过参观学习,外出听课,等教学活动,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教育的动向,开拓教学视野和思维。艺术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中学**教育中,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充分得以自由地运用。

三、第二课堂的开展,因材施教,做好培优工作。抓好第二课堂,实施素质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基础,发掘有**兴趣、特长的学生组织他们在第二课堂进行培养,并按年龄、基础等情况分为**兴趣小组初级班和创作班。按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计划、步骤,方法,进行有效的培训教学。学生经过一个学年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校的支持下建成本校特色的**,各方来宾对我校学生的**有着较高的评价。并在精神上支持我们的做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校的文化氛围。四、其它工作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负责校内大部分的宣传工作,为了能做好学校的宣传工作,不计酬劳,任劳任怨、加班加点,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如……在这一学年的工作中,通过和同事共同的努力,提高了我校的**水平,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在教学工作中,自身尚有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寄望于下一学年度为提高我校学生的**水平,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作更大的努力!

中学师德总结范文第5篇

诺贝尔奖获得者艾略特在论教育时说过:“人的头脑可以通过任何学科都能训练得同样好,而且选择获得无论有关哪一类事实的知识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是训练方法。”以此观点来反观当今教育界的新课程改革,便可看出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尤其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更是对传统教学法的挑战和革新。本文站在高中化学学科的立场上,对“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其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规律和意义。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活动。在化学教学的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深入地理解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研讨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丰富的情感,端正态度,建立恰当的价值观。师生之间始终保持平等的“你-我”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及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追求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在教学效果评价上也不只是注重成绩结果,而是更加看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标准的这一强调,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和革新面貌。因为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培养”的活动,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者、管理者,本应是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共同体被瓦解。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在讲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座位上看实验;教师得出结论,学生记住结论;最后学生再做练习、背概念、记实验过程。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和被裁判的位置上,教学关系被固定成了单项的、权威的灌输,教学评价也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这种单项灌输、单项考核的教与学关系,让教师成为了知识的代言人,学生成了没有自我判断意识的个体,鲜活的知识也在这种呆板固定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高中教师要想真正的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并把这种新课程改革的精髓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便需要有极大的勇气和反思自己过往教学行为的自觉性。首先要转变角色和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只有转变角色和观念,才可能改变教学方式,才能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要求的教学工作。同时,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也给所有高中化学教师开辟了一个新的展示和挑战自己机会,面对新课程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的角色和观念转变得快,谁能快速领悟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在教学实践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谁就能够在这个新的领域当中尽早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探究式”教学法,着重在于探究前人的理论、经验、发明创造和科学思维的同时学习其科学研究的方法以及科学品质,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收集和处理信息,实证和解释存在,发现规律和形成系统学科知识的能力。深究“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核,便可发现其同样遵循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育思想。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教师在教学中要实行“探究式”教学法,应突破教材的局限,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变传递结论为引导学生发现真知。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尝试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并进行大胆实践,颇有收获。现就此作一番简述,诚与同行探讨。

笔者在化学教学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运用的“探究式”教学思路,具体方法,以及对思维的作用和能力效果的分析流程如下图所示。

按上述流程框架,笔者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些相关活动,制造探究氛围,使“教”与“学”状态相互联系并得到统一,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

1 质疑——双向质疑法

学会发现问题是“探究式教学法”首先要训练的素质,也是探究科学形成和科学思维的突破口,正如美国科学家史蒂文·温博格说的“学生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向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往往是区别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标准”。在化学教学中为了创设疑问情景,找好探究内容来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在教学中要有如下双向质疑:

(1)学生质疑。在上新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有关内容时提出疑问,并将其疑问作分类:

知识型:“是什么?”

疑问分类挑战型:“为什么?”

探索型:“怎么样?”

在“是什么?”知识型的提问中,学生经常会将化学课本中的结论编成疑问,例如: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内容时,学生会问:①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性质是怎样递变的?②周期表有几个周期、几个族?③什么是放射性元素?学生在“是什么?”方面所发出疑问差异:一般发出①问者总是挑选课本中的重点的,有概括性的内容发问;发出②问者属于见问题就问,属于泛泛而问,问得再多意义都不大;发出③问者属于找着该教材内容中还未作结论,可在其它学科书和资料上已有过的结论问。

在“为什么?”挑战型的寻理问题中,学生提问有:①门捷列夫采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元素周期律?②预测117号、118号元素存在的可能性?③利用元素周期律推测Na的金属性比Ca的金属性强。单质分别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及现象的原因又怎么解释?这些问题用基本现成的迁移是不能全面、系统、准确的作出解释的。要经过信息处理,寻找事实,观察实证,推理分析与具体辨别方可探究到并形成自己的答案。探究挑战型的疑问,一方面要具备理性,另一方面又不能将理性绝对化和机械化。

在“怎么样?”探索型发问中,学生同样会发出疑问:①人类发现的元素之间都能发生反应吗?②物质世界的“引力”“斥力”“化学键”等是否有一定的联系和相关性?构成物质的微粒无限分解后能得到什么?该类疑问与“已知”的有联系,但又是人类认知进程中亟待解决的疑点。

(2)教师质疑。教师补充、挖掘教材隐含的内容,促进学生思维严谨、激发调动求知欲。

教师备课时,首先收集学生的疑问作业,认真分析疑问内容,归纳总结,再抓住学生发出的疑问,有针对性的补充,供课堂教学备用。还是以元素周期表为例:在对铝的“两性”概念与它具有的金属性和一定的非金属性描述中,教材中写有“铝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表现出两性,这就说明铝已经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如果简单的逆向推导,会误认为非金属性就是两性中的一性,那么要证明铝的非金属性就可以通过它与强碱反应生成对应的偏铝酸盐,这样就出现了严重的误区,铝与强碱溶液反应只是它“两性”中的其一表现,不是非金属性的表现,也就混淆了概念的普遍性中包含的特定性。铝是既有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这是对它的普遍性描述,其中它的“两性”问题,是特指它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两种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两性”。就此,学生一般不提问,当然便属于教师质疑范畴。

在对学生疑问,教师设疑归纳整理后,引入课堂教学进行探究和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发挥内在潜力,调动思维活度的兴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破疑——课堂教学中的破疑法

破疑过程主要完成在课堂教学双边动态活动的反馈中,这个过程正好是“探究式”的具体体现。

3 变通与质疑

在探究中获得有关许多事实的知识,同时头脑又得到训练后,就能应付任何种类的事实,就能推理,就能把一个领域中所受到的训练运用到对付不同的新领域中去,这就是变通。有了变通能力,知识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积累,生命在有序的思维运动中才能得到提升,心灵和思维的开发才能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在一定高度上的重新质疑便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为了发现‘事实’才进行‘思维’的训练。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把化学这门从事自然科学的教学活动变为一个不断探索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的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教师自身的思维修炼、调试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去探究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不能长期坚持自我矫正和认定,一旦思维误区出现就会对学生产生误导现象。高中生的思维可塑性大,利用教学活动将潜在的可能优势变为实际才智,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开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