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班教师论文

小班教师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当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时间越来越少,沟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第一,迫于升学的压力,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生活的情况、心理的变化不闻不问;第二,时代在不停变化,但一些班主任的思维却停滞不前,因而无法理解现在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因此当学生做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他们不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只是一味指责;第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严重的偏心心理,就算交流,他们也只是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交流,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很少会有交流。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班主任要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首先,教师要关心热爱学生,建立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机制,不仅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一种舒畅的心情;其次,教师要注重在生活中对学生的观察,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好家访工作,借此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并从家长那儿对学生做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对症下药地对其进行管理;再次,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了解每位学生,教师既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评价来了解,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来了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兴趣爱好,从而更好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来建立一个先进的班集体,最后教师要达到一种一站到讲台上往下一看就知道哪个学生心里有事的状态,并且一旦发现学生有不好的状况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事态严重化。

二、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心理

处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班主任要利用小学生表现欲强的心理,在班级管理中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借此来加强班级的管理。例如在开学初就提出班干部会在一个月后通过学生选举的形式产生,这样就促进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按时值日、不迟到早退、好好学习、与学生友好相处;如果每个学生都这样做,那么就极其有利于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另外,教师要在赞扬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每个孩子都有虚荣心,因此,当学生在某个方面取得一点成就时教师就要积极进行表扬,通过正强化作用促进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加强班级的管理。例如对于一个月中每天都不迟到的学生给予小红花的奖励,一年下来以后看谁得到的小红花最多,借此激励作用来使学生不迟到。

三、小结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社会的舆论导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的生活趋势。因此,社会往往容易对人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小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多,又没有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在这一阶段接受的社会信息会对他们以后的心理状态造成很大的影响。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与社会契合起来,很容易使小学生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侵蚀,造成小学生的扭曲心理,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伤害。

二、小学班主任实施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改良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班主任把大部分的教学重点都放在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上面,并没有认真思考采用何种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的教师在学生犯错后多采用说服式的教育方法,告诉学生错在哪里,要怎么做,或者把班级中表现好的学生作为榜样,告诉犯错误的学生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种事后教育的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小学生树立是非观,但是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来讲是远远不足的。因此,小学班主任开展渗透式心理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在心理上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体现基础性的渗透原则。在课堂教学时,小学班主任要把自己的教学技能与心理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老师对自己心理品质的教育。

(二)营造民主平等,师生和谐相处的班级氛围

在班集体中,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大多数学生也因此遭到了班主任的忽视,然而这种做法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每个学生的心里都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要站在每一位学生的角度上想问题,尽量给予每一个学生关心与爱护,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生生关系的民主平等,体会到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班主任也要及时给予学生赞扬,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也会带给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教师要积极通过这种方法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学习,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地心理环境,从而健康成长。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首先需要厘定的是学生班主任并不同于辅导员,他们的工作有重合,但实质上有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工作的侧重点不同。辅导员主要辅导的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班主任侧重于班级的整体管理,包括学生干部的任免、班级活动的开展、班风的建设、学生心理辅导等,相比辅导员的工作更细化。作为一名学生班主任最主要应该具备的素质即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学生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要时时刻刻把学生放在心里。另外,需要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修养,要真诚的服务学生,班主任不应该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而应该走进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班主任也应该在工作闲暇时不断学习和提高职业水平,能够更好的给予学生帮助和引导。总的来说,班主任面对的管理对象是学生,更应该有耐心和责任心,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班主任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前文提到的因为很多班主任都是教师兼任的,就导致教师一方面要给学生上课,另一方面又要抽出时间处理班级其他事物,这常常把班主任弄得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来管理学生,更别说创新管理工作方法了。另外,笔者发现一些高校班主任教育管理学生时常常并未能注意严宽的适度性把握,有的班主任只是一味的批评学生,看到学生课堂纪律不好、出勤率不高、活动表现欠佳时,未能及时的和学生沟通交流,而只是劈头盖脸的一顿骂,看上去班主任是管理严格,但实际上这并未能达到有效的学生管理,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害怕班主任,有问题不敢说,长期以往对班级建设、学生发展都不好。

三、高校学生班主任管理工作方法创新

首先,在当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运用如此普遍的今天,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利用学生们经常使用的媒介及时与学生互动和交流,比如可以公开自己的微信、微博帐号或其他联系方式,同时收集班级学生的微信、微博,在微信群或qq群里公布出来,便于大家沟通联络。各种各样的公共交流平台不仅可以增加班级学生交流的频率,也更增加了交流的娱乐性或话题性。过去qq群里只是单纯的用于通知的告知,但有了微信群,学生可以在群里分享自己看到的文章、视频、音乐等,同学们可以进行讨论,互动性有了明显的增强。

其次,现在的班主任面对的大多是90后的群体,他们的主体意识更强,个性凸显,大多集体观念淡泊,同时他们接收信息的渠道更多,知识量激增,受到外来信息的影响很大。面对这样的群体,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摒弃过去一味说教的方法,转为在情感上、心理上让学生接纳自己,做到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班主任应该放下“架子”,主动深入学生群体,亲近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思考问题,同时真诚、平等地与他们交流沟通。

四、小结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博弈论 大学英语 教学互动 文化导入

根据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要求,民办高校英语教学要符合民办高校自身的特色,以面向社会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跟上全球化的步伐为目标。要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但在我们重视各式英语教学方法的研究以达到使用目的的同时,不能忽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否则会导致学生既无法像在传统教学方法中那样学习掌握牢固的语法结构知识,又无法充分吸收语言的文化内容,不能真正地认识英美文化的本质,最终难以达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提高的目的,因此从博弈论的思维和策略分析方式研究目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1.浅谈博弈论

博弈论是由美国数学家摩根斯顿和范纽曼在二十世纪初创立的,约翰?纳什等人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博弈论是专门研究众多理性个体间的相互冲突、相互合作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不仅有着非常强大的诠释理论的能力,而且有着跨学科的生命力。博弈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渗透和扩张,语言博弈论就是该理论在语言文字领域的发展所产生的。哲学家、逻辑学家辛提卡在二十世纪90年代提出了“语言博弈”,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学博弈论。“语言博弈”的提出引发了众多学者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英语教学以及课程设置上的一些问题。

2.博弈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导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要学会重视英语教学中文化内容的扩充。而在文化导入的过程中如果善用博弈游戏规则,依靠理性的思维和双赢的策略在均衡中求发展,就是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的捷径。博弈是一种日常现象,适用于生活学习中的各个领域,也可用于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就是博弈的主要参与人,文化导入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博弈过程。

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缺失

3.1跨文化教学内容上的欠缺

许多学生通过之前的英语学习能够背出或者说出简单的英语交际用语,却不能在实际语言环境中使用,这实际上是因为缺乏跨文化交际的内容或者没有语境意识。很多情况下民办高校大学生只能生搬硬套,无法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沟通。目前的大学生对于英语国家的人日常交流的普及性文化知识所知甚少,知识面比较窄,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3.2文化教学内容缺失原因浅析

有些教育者认为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实用为准则,课堂上就应只教授专业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专业文章,而且认为这些跟文化、文学等毫无关系,因此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应舍去文化类不必要的知识。通常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也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他们认为自己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识记专业词汇,翻译专业篇章,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只涉及专业、行业知识,而不会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文化差异,造成了学生文化意识的淡薄。

4.文化导入在策略上的优势

博弈是以游戏的方式在规则中探求利益。英语学习需激发好奇心, 如能在教学过程以博弈游戏的紧张感和幽默性的方式进行语言文化内容的导入,教师和学生的所得收益将颇丰。

4.1文化导入活动中所存在的师生之间合作博弈

博弈论又译为对策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教师和学生作为博弈主体,在文化导入过程中形成双向互动博弈。民办高校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积极通过教材和各种渠道充分挖掘文化信息,充分备课,同时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充分理解教学改革的本意,注重内涵,力求摆脱应试教育,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博弈中的另一主体学生作为理性参与人,在接收到积极文化内容的同时理性水平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变被动为主动地参与教学和讨论。教学过程随着文化导入渐入合作型良性博弈状态。

4.2文化导入方式

教师应把学生看作博弈主体而非被动学习者,通过分析学生的信息特征掌握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文化缺失问题,通过扩大信息量,学生有意识地吸取和拓展相关信息。比如丰富教学的中英文化对比内容,使其熟识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异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追溯词语起源,让学生把词汇具体形象化,同时也理解其实英语单词不是单调的死记硬背。告诉学生单词也有文化、有历史、有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和。

博弈论的“游戏”性就是在假设条件和规范中主动思考获取所得,如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情境设置和角色扮演。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语言文化的交际氛围。教师可以简单地把英语的自我介绍作为引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进入一个英语交流环境,以朋友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没有尴尬感也会很积极地投入,打破沉默,在自然的对话交流中学习,教师可在旁倾听,稍作提示或修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了解和体验跨文化差异,接触不同社会文化背景,这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5. 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用积极的方式导入文化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博弈论中可透析教学智慧和策略。为了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类似博弈游戏这种较有趣的方式自然进入反复练习和操作的过程,并及时纠正错误,在语言学习和掌握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而这种把博弈论和文化导入同时引进到英语教学中的方法再民办高校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而且起效。

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1

[2] 楼荷英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 束定芳 我看外语教学改革[J].国外外语教学,2001

[4] 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小班教师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课改 教师 困惑 理性思考

一、角色的困惑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其实,越来越多的教师明白不能再只是知识的“搬运工”,也深知不能将教学工作视为简单的重复,开始探索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面对如此沉重的角色转变任务,教师能否完全胜任,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再者,大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受原有观念中师道尊严的权威性和威严性的影响,还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放下“身段”,重建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仍然是家长的人、知识的传授者、纪律的执行者。

长久以来,课程问题一直都是相关部门、学科专家需要关注的,教师无权也无从过问。而此次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这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虽然这种变化的意义值得肯定,但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职工作已经相当繁忙的中小学教师而言,在如何提高课程质量、创新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等方面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困惑与困难。这种复杂的角色转变,让人不禁产生了疑问:教师是人,还是神?教师的核心角色到底是什么?教师能否承受住这些新角色带来的压力?

二、科研的困惑

首先,科研目的上的困惑。对大部分教师来说,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职称评定,论文撰写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原本集中在教学和管理上的精力,造成科研和教学本职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的矛盾,这也让部分教师变得更加急功近利,以致出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空空”的糟糕局面。因此,教师搞科研到底是为了教学还是荣誉?其次,评价制度上的困惑。学校往往是以数量为衡量科研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而学校间进行评比时,该校教师论文的多少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现在社会上各种论文大赛、报刊征稿不计其数,它们的资质是否合格?在审稿上能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这些问题都值得考量。因此,科研到底是重数量还是质量呢?最后,科研方法上的困惑。教育科学研究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一门学问,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胜任的科研工作,何况是未受过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及方法专业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关专家的指导,科研手段仅仅是“凭经验”,“摸着石头过河”,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成果的有效性。那么教师搞科研究竟是凭经验,还是再学习?

三、新技术的困惑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教师开始接触现代教育技术,并且逐渐接受并认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来说,具有更便捷、更多元等优势,由此,一些教师对其产生了依赖感,忽视了其工具性、技术性的本质,不但没能对教学效果产生有益的影响,反而造成了新的问题。此时,教师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新技术产生了疑问。事实上,新课改中提出的要求是以保质量和重效益为前提的,借此达到转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与促进其综合发展的目的。因此,新技术的应用不应是盲目的,而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项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并且不应完全摒弃传统教学手段。事实上没有无价值的技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不是一定要抛弃原有的教学技术,而是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优势,共同为优质的教学服务。

四、实际操作的困惑

新课改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单凭教师队伍的力量是没办法完成的,还需要社会的关注、家长的配合、学校的支持。事实上,学术界和教育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新课程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对新课改的实质精神和目标任务有较清晰的了解,但是落在实处却似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首先,社会对于教师的关注度还远不如对政府官员、富二代、娱乐人物等的关注,而且他们更关注的是教育的最终结果,这使得教师在舆论的压力下,无法自由地施展拳脚,新课改也很可能沦落到“穿新鞋走老路”的悲惨境地。其次,多数家长不了解课程改革,在习惯了原有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后,害怕课程改革影响到孩子的学业和升学,对教学改革加以阻碍。最后,面对升学率和社会期望的压力,一些学校对课程改革并没有投入太大的热情,他们所关注的依然是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新课改设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以往设置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在部分学校中依旧被忽视。[1]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承载了众多的期望,其中也包含着对自我的期许,但是在一片“支持改革”的声浪中,却得不到外部的实质帮助和支持,这大大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班级教学的困惑

班级教学注重实效、统一,但新课改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师为每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关注与空间。在这样的形势下,小班教学再次成为热议话题。但目前多数学校人满为患,教师根本没有足够精力照顾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虽然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努力推行和倡导班级小型化,但是以现在中国的国情看,要实现小班化教学还需时日。

此外,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是该让学生不加约束,完全自由地表现,还是依照往常加强管理,维护统一和纪律?怎样把握这之间的度?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教师们的思考。毫无疑问,教学秩序必须由教师来维持,但是面对一个大容量的班级,教师更难进行操作。教师要始终维持全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营造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一方面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顾及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2]这些始终在阻碍着教师展开教学革新。

六、困惑后的思考

目前,教师的工作负担及精神压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界的注意。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教师实际存在的困难,保护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有教师全身心投入,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成功。

1.积极采取措施,使课程改革深入人心。

除了颁发有关新课改的官方文件以外,还可以在广播、电视、报刊新闻道中加大对于新课程实施的宣传,以及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定期出版,让广大教师和普通公民了解新课程的基本精神和目标任务。

2.加大对于教师培训的力度与广度,保证师资水平与新课改要求相持平。

在实施过程中,增加培训经费投入,进行教师在职培训,为其提供学习的设备和场地,聘请熟知新课改的专家,特别是发挥师范大学的作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教师解答教学、科研过程中的疑问,指导教师正确地掌握新课程的知识、方法、技能。

3.改革落后评价制度,将新课改的实效性落到实处。

要落实课程改革,评价改革是重要一环。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老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改革实施的效果优劣。当一切都以升学率为中心时,课程改革就只能是在学校外徘徊,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变革。当前,要促进课程改革,国家应出台与新课程理念相应的考试政策,建立一个多元性的考试模式,全方位地考查学生。

4.树立严谨的科研精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出发点。

在基础教育阶段,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强调教学的核心地位,而科研作为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新任务,应该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作,两者虽互相促进,但绝不能混为一谈,不分主次。教育科研应该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生更好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5.逐步推行小班教学,以保证整体质量与个体发展之间的和谐稳定。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喜欢采用小班教学模式。为减少教师在日常教学与管理上消耗的精力,提高整体与个体教育效率,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合理规划学校分布及规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逐步推行小班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