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1篇

1现场组织标准

市政道路工程同其它建筑业一样,现场施工组织是其至关重要的一环。施工过程中不仅受内外许多条件的制约,同时还受到时间,空间等诸多因素影响。此外,因为施工是一个将设计意图转变为现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劳动力,设备,经济,天气而改变原本的设计方向。因此,在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组织就变得格外重要。

1.1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评估各个企业的商品造价,选择造价合理的企业,并从中获得利润,提高现实生活里的施工现场的管理效率,让企业能够提升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全面科学的发展。所以,在日常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准备好所有的前期工作,整理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技术性文件,依据施工的性质,施工有关规模,施工整体结构,工期需要多久,施工的难易程度等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条件来确定方案。只有做好资源的优化,方案设计的制作,才能对工程的造价带来好的影响。

1.2解决施工安全隐患

在进行施工时,一定要进行合理的组织工作,达到降低施工事故发生的几率,在现场施工中,人员流动性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因此,在现场工作中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措施,避免出现安全问题,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缩短工期,提高效率。在整个过程中,基本原则是保障安全,预防施工安全隐患,做好施工安全的工作,加强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措施,并且确保设备的安全性。

2工艺流程标准

在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提高施工质量的方法是正确的使用工程施工工艺以及学习新的施工技术,这一方法可以增加道路的使用年限,并且提高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其次,选择新工艺的原因还有一点便是传统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选择缺乏针对性、对施工技术的认知不深刻,这些都有可能导致最后施工的失败。

2.1优化施工工艺

道路施工过程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工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继续进一步的工作。因此,在选择合适的道路设施时,务必要选择高质量的铺平道路工艺,为了优化整个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和曲面处理以满足路面涉及标准,我们要应用高精度机械摊铺机熨平,提升预加载处理密实度。从源头消灭安全隐患,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按照不同的建筑结构和地质条件出现的问题,利用新的设备、新的技术、新的工艺解决问题,并且邀请专家对这些工艺和技术进行解读,以便在施工的现场有效处理存在的安全问题[1]。

2.2健全技术建设策略

根据材料的强度对高质量的承载比,剪切强度,回弹模量和压缩级别进行升级,我们要确保符合道路基础,技术标准所需的厚度,同时,基层刚度应与路面保持良好的匹配。而在潮湿的土壤下,我们则要选取施工工艺较好的水稳定性性能,像水泥颗粒等,作为建筑路面的基层,其拥有较高质量的水稳定性,如果经济情况不支持,我们也可以选择石灰和粉煤灰,所以在选择承包的建筑公司时要选择处理能力水平较高的建筑公司。

3材料设备管理标准

市政道路路面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材料与设备[2],而其因为量大且种类众多,因此,对其的管理也存在着非常大的难度。不当的对公路路面工程施工的材料与设备管理会导致材料的浪费和损坏,同时还会导致施工的设备受损严重,以及施工的设备不够用或过多导致闲置等问题,导致企业的施工成本增加并产生浪费,对于企业获取更高的经济收益极其不利,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公路路面施工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工作,并且提升材料与设备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实现对材料与设备的高效管理。施工前并未针对材料与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制定明确的计划是我国道路施工材料与设备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在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材料与设备都是被临时调配的,在施工后大量的零件也未收回,导致材料的损失,而管理人员也未对此作出相应的措施,对企业内部也会造成损失。为了避免施工人员与管理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疏忽而对材料与设备的管理出现问题,因此需要企业健全管理制度。在健全管理制度时,需要明确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对材料与设备所具有的责任,从而提升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材料与设备管理的效率。

4项目管理标准

在建设市政道路的工程项目时,起到主要作用的是施工组织的管理,属于市政道路工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有效落实市政道路的组织管理工作,才可以保证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市政建设工程项目的稳定发展。

4.1编制科学的施工方案

一般来说,组织设计是施工的前期工作和操作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性文件,它依据的是施工的性质,施工有关规模,施工整体结构,工期需要多久,施工的难易程度以及现场的实际条件。设计一份全面的施工计划或方案,所涵盖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要相互配合,才能优化资源配置,做好编制工作,影响工程报价等工作。

4.2加强对施工项目部的管理

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的质量工作直接决定了施工建设的结果[3]。因此,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设计好可行性高的施工计划与方案,保证计划与方案可以落实到位,保障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的发展,确保施工措施有效执行,以此控制施工存在的风险。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江苏省;电网;500kV;标准化设计;环保评价

1 概述

江苏电网是华东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东联上海、南邻浙江、西接安徽,现有10条500kV省际联络线分别与上海、浙江、安徽相联,3条500kV线路与山西阳城电厂相联,通过1回±500kV龙政直流、1回±800kV锦苏直流与华中电网相联。

至2013年底,江苏电网拥有500kV变电站、开关站(含东明站,不含政平换流站)41座,变压器93台(组),主变压器总容量80750MVA(不含换流变容量);500kV线路160条,总长度10675km(含省际联络全线)。根据《江苏电网“十二五”主网架发展规划》(2011~2017年),2015年~2017年,江苏电网将分别建设区外电源500kV配套工程(包括锡盟直流落点江苏500千伏配套送出输变电工程等3项)、区内电源点500kV配套工程(包括溧阳抽水蓄能电站50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等5项)、500kV电网工程(包括500千伏姚湖开关站扩建主变工程等37项)。

随着江苏经济的不断发展,电网建设呈现出以下特征:(1)变电站远景规模越来越大,但占地面积缺变得越来越小;(2)由于输电线路通道资源的限制,线路从原单一电压等级向混压架设的方式转变;(3)沿线居民的居民住宅由一层向多层发展。在以往的工程建设中,通常由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此时变电站总平布置、线路路径、线路塔型基本选定,环评单位只能针对已经确定的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文章通过梳理江苏省内典型的500kV输电线路工程标准化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环保评价,得出典型设计中较优的设计方案,并考虑到周边居民民房的特征提出相应的导线对地最低高度要求,为后续工程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将极大的提高电网前期工作的效率。同时,在电网建设中更深入的考虑环保方面的问题,也更适应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了5C1、5C3、5C5、5/2H等13种500kV架空线路塔型,其中双回路角钢塔10种(5C1、5C3、5C5、5E1、5K0、5K1、SZT36C、SZV26、5D2、5E3)、双回路钢管杆1种(5GE3)、单回路角钢塔1种(ZM14)、混压四回路角钢塔1种(5/2H,500kV/220kV混压),每种塔型按照同相序(ABC/ABC)、逆相序(ABC/CBA)、异相序(ABC/CAB、ABC/ACB、ABC/BAC、ABC/BCA)6种排列方式进行预测。考虑到输电线路的工频磁感应强度通常不可能会超过0.1mT的推荐标准限值,因此只对各种模块典型塔型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进行预测,主要计算参数见表1、表1续。

2.2 研究方法

预测采用等效电荷法[1]计算输电线路的工频电场强度, 设输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 地面可视为良导体, 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

2.2.1 单位长度导线下等效电荷的计算

高压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是线电荷,由于输电线半径r远小于架设高度h,因此等效电荷的位置可以认为是在送电导线的几何中心。

设送电线路为无限长并且平行于地面,地面可视为良导体,利用镜像法计算送电线上的等效电荷。

2.2.2 计算由等效电荷产生的电场

为计算地面电场强度的最大值,通常取夏天满负荷有最大孤垂时导线的最小对地高度。

3 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的典型塔型在经过非居民区时,按照最不利的架设方式,即对地高度为11m,不同相序排列下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见表2。经过居民区时,按照14m架设,不同相序排列下边导线地面投影外5m处的工频电场强度预测结果见表3。

从表2可以看出,按照同相序排列时,11种双回路塔型(含钢管塔)的工频电场基本均不能满足国家规定的农田区域10kV/m的标准,各种相序组合中,逆相序(ABC/CBA)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小,同相序(ABC/ABC)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异相序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则全部位于两者之间[2]。不等相序(同相、逆相、异相)排列情况下,5C5、5GE3、5GE3、5C3、5E3、5GE3模块塔型相对最优,5GE3、5E3、5E3、5K1、5GE3、5E3模块塔型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相对最大。相对于同塔双回路而言,单回路ZM14、混压5/2H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均小于农田区域10kV/m的标准要求。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相序排列时,除了混压5/2H塔型在边导线地面投影外5m的工频电场强度可以满足居民区4kV/m的标准限值外[2],其他均超出了标准要求。因此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均需要提高导线对地高度。如果考虑边导线地面投影外5m处的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以满足居民区4kV/m的标准时,此时不同模块塔型对应的导线对地高度见表4;考虑边导线地面投影外5m处的地面4.5m/7.5m高处(2层或者3层房屋)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4kV/m时,不同模块塔型对应的导线对地高度见表5。各模块典型杆塔走廊宽度(边导线两侧各外延5m)见表6。

从表4可以看出,线路在经过居民区时,如果边导线地面投影外5m处为1层民房,需要提高导线对地高度到15~24m;如果边导线5m处为2层或者3层民房时,需要提高导线对地高度到16~24m、18~26m。

综合考虑线路走廊宽度,在不同相序排列情况下,相对较优的双回路模块为5GE3、5C1、5C3、SZT36C、SZV26。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设同塔四回混压线路可以有效降低工频电场强度,同时也可以节约线路走廊。

4 展望

目前,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已经开展了“十二五”电网规划环评工作[3],对电网规划的资源环境的可承载能力进行了科学评价,从宏观角度重点关注实施方案与环境因素的协调性[4]。但所有的建设项目均以设计为基础,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5,6,7]。针对不同的区域,研究适宜的模块塔型,相序排列,提出不同的环保标准化设计方案,从源头控制,减少和预防电磁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J24-20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S].

[2]齐建召,张国华.50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电力技术,2011,30(3):32-34.

[3]杨凯,杨光俊,刘红志,等.江苏省电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实践与思考[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3,29(4):1-4.

[4]罗嘉佳,吴仁海,林海健,等.国规划环评中协调性分析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191-194.

[5]薛辰东,瞿雪弟,韩辉.不同塔型交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分析[J].电力环境保护,2007,23(4):12-15.

[6]窦飞,李树森.500kV同塔四回架空送电线路电场分布的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2004,23(1):11-16.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3篇

(一)在公路工程施工中,确定路线交岔口是一个极其繁琐的过程,需要通过道路网规划、道路性质和行车速度等众多因素来决定。

近年来,公路出现岔口和开口现象较多,这都是由于不规范的操作和不精准的计算导致的。在很多地区都存在类似的安全隐患。

(二)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公路分车带的安全功能和围绕山水的路段交通安全设施两个方面。

第一,分车带有中间分车带和两侧分车带,分类依据是横断面的位置和功能。一般,分隔带都要高出路面10到20厘米。但是随着机动车性能的不断提高,车速也比以前快很多,因此,以往的高度已经不能阻止车辆越过中心了。第二,围绕山水的公路上大多都没有健全的设施,例如防撞护栏和危险标志等。

(三)公路路面不平整。

受到部分路段沉陷的影响,导致公路的路面不平整。目前,越来越多的路段都出现路基沉降的现象,给车辆行驶造成了很多阻碍,特别是对于夜间行驶的车辆,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四)公路的设计时速不符合车辆实际运行车速。

一方面是设计时速与车辆的实际运行时速的差异较大,主要是因为在设计公路时速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线型又多是长直型,导致公路设计时速偏低,与实际运行车速形成巨大反差。另一方面是公路交叉口的限速标志设置的不科学,设置时,没有考虑实际车辆的时速,进行盲目设置。

(五)公路街道化现象突出。

由于目前出现很多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改建成新公路的现象,给道路安全带来了很多不利因素。改建原有公路时,一般都会扩宽路段,这就拉近了公路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使得当地居民的活动范围大大减少,增加横过马路的危险。

二、公路工程技术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减少群死群伤事故。

公路安全设施的不完善与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违法行为都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公路工程技术,采取设置防护栏和隔离栏在危险路段、公路中心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有利于控制道路交通事故。

保证公路的安全度是保证整个道路安全的重要环节,而公路安全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求工程技术达到规定标准。所以公路工程技术的完善和改进可以控制道路交通事故。

(三)有利于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很多地方都存在警力不足的现状,特别是一些乡镇地区,对道路设施管理相对薄弱,人们又缺少安全意识,使得警力得不到释放。如果加强对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实施,就可以通过减少道路交通事故,解决地区警力不足的问题。

三、提高公路工程安全技术标准的相关措施

(一)改善公路开口问题。

在规划公路建设工程前,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要求来设置平面交叉口。在设置过程中,加强对增设公路开口的管理,严禁对已经验收的公路增设路口,必须依法封闭,保证主干线的安全。

(二)加强对公路的防护,完善隔离设施。

对围绕山水的公路,必须设置路测防护栏和相关危险标志说明。如果限于条件无法立刻改善,应该先列入规划,根据实际情况来完善公路的设施;对于城市快速路和一级公路,一定要设置隔离防护栏或加高中心隔离带的宽度,保证车辆的安全运行。在整个改善过程中,对所有的工作都有进行系统的安排,坚持“先主后次”的原则。

(三)保证公路的线形、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的合理性。

车辆超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而导致车辆超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公路的线性和设计时速。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在设计时,需要结合车辆实际运行时速来设计公路时速和公路的线性,当公路设计时速和运行时速不统一时,要及时改变公路线性,保证设置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此外,在设置限速标志时要按照《公路限速标志设置参考意见》的标准来设置。(四)完善公路的亮灯及信号灯的设置。为了保证夜间行车的安全,必须对设施不完善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公路进行亮灯,减少因夜间行驶而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在路况比较复杂或交通流量较大的公路上设置信号灯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高行车视线,改善交通拥挤出现事故的情况。

(五)重视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总结。

不管是新建的还是改建的公路,相关部门都要对验收工作严格监管,特别是公安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权,对不合格的公路予以否决,按照交通安全设施的标准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最大程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对于验收成功的公路,如果发现交通事故常发地段,应该及时重新检查路段,分析原因,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整改。

(六)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制定合理方案

定期将交通事故发生率进行公告,让人们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对于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采取针对性的计划整治交通秩序。

四、结束语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空心板;斜向裂缝;单板受力;桥梁加固

1 桥梁概况

该桥建成于2002年9月,桥梁全长280.273m,跨径布置为16×16.0m。桥面净宽为10.5m,左右侧各设置0.5m防撞墙,交角120°。上部结构为普通钢筋混凝土带翼缘简支空心板,每孔9块板。下部结构为重力式桥台、扩大基础,双柱式桥墩,桩基础。球冠圆形板式橡胶支座,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7道型钢伸缩缝。设计荷载等级:汽车-20级,挂车-100。

2 加固前主要病害

2.1 全桥空心板板端腹板均有斜向裂缝,分布在距板端1.0~3.8m范围内,为箍筋非加密段,6块板裂缝宽度≥0.3mm,超过规范限值。

2.2 共计5孔铰缝均有不同程度漏空,对应桥面铺装严重开裂、破损,漏空铰缝两侧空心板均单板受力。

3 设计规范及依据

3.1 设计规范

(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5)交通部《路桥用材料标准九项》(JT/T 531~538、589-2004)

(6)交通部《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JTG/T J22-2008)

(7)交通部《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

(8)交通部《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 663-2006)

(9)交通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

(10)交通部《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11)交通部《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12)交通部《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 B07-01-2006)

3.2 设计参考规范

(1)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97)

(2)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 021-89)

(3)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023-85)

(4)交通部《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24-85)

(5)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2006)

4 加固方案

4.1 设计标准

(1)设计荷载标准:公路-Ⅱ级。

(2)维持原桥面净宽10.5m,保留原防撞墙。

(3)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4)环境类别:Ⅱ类。

4.2 设计要点

(1)本桥加固设计空心板采用先简支,后普通钢筋连续的结构体系,4孔1联,共4联。

(2)为了加强桥面板横向联结刚度,空心板间翼缘铰接改为刚性连接;空心板增设横隔梁。

(3)采用在空心板连续墩顶增设普通钢筋承担墩顶负弯矩。

(4)空心板连续端及简支端均加大断面,提高抗剪能力。

(5)桥梁纵坡为2.0%,当桥梁纵坡大于1%时,在所有橡胶支座顶垫一块楔形钢板,使支座保持水平。

4.3 主要加固项目

(1)拆除全桥的桥面铺装砼,重新浇筑100mmC40混凝土,摊铺10mm橡胶沥青碎石封层+40mmAC-13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2)对空心板在连续墩顶处增设普通钢筋现浇段进行结构连续。

(3)为提高空心板间力的横向传递能力,凿除全部铰缝处翼缘,现浇为湿接缝处理;每孔空心板均增设2道横隔梁。

(4)空心板连续端单侧4m范围内及简支端3m范围内外包混凝土,加大断面,提高抗剪能力。

(5)更换所有的空心板球冠式橡胶支座,所有橡胶支座顶均需垫一块楔形钢板。

参考文献

[1]JTG H11-2004.公路桥涵养护规范[S].

[2]范立础.桥梁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4]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路;施工;完善措施

引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亦变得越来越重要,交通运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支柱行业,而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建造一流的公路来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一流的公路如何形成,就要靠在施工过程中,抓好施工技术这项工作。

1、概述公路施工的前提准备

1.1施工现场准备

一是复查和了解现场的地形、地质、文化、气象、水源、电源、料源或料场、交通运输、通信联络以及城镇建设规划、农田水利设施、环境保护等有关情况。 对于扩改建工程应将拟保留的原有通信、供电、供水、供暖、供油、排水沟管等地下设施复查清楚在施工中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损坏。

二是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图纸和施工临时需要确定工程用地范围及在此范围内有多少土地哪些是永久占地、哪些是临时占地并与地方有关人员到现场一一核实是荒地或是良 、绘出地界、设立标志。

三是施工现场范围内的障碍如建筑物、水井、各种管线、道路、灌溉渠道、民房等必须拆除或改建以利施工的全面展开。四是道路施工需要许多大型的车辆机械和设备原有道路及桥涵能否承受此种重载需要进行调查、验算不合要求的应作加宽或加固处理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1.2合理配置劳动力

开工前落实劳动力来源按计划适时组织进退场是顺利开展施工、按期完成任务、避免停工或窝工浪费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一支能吃苦耐劳、有组织、守纪律、过得硬、有领导的队伍身体条件好的,道路工程施工劳动强度很大作业时间长有时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没有健康的体格是难以完成任务的故要选身强力壮以中青年为主的队伍技术水平应选择参加过公路工程施工的队伍他们中有相对稳定的作业手、泥瓦工、木工、电工等技术工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施工能力。

1.3有计划地组织配置机具设备

公路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其中大、中型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更是施工的主力。在以往施工时常因某一关键机械或设备、车辆跟不上而严重影响施工造成很大浪费。这种现象多为准备工作不充分或计划不落实所致。因此施工单位根据现有装备的数量、质量情况和周密的计划分期分批地组织进场。其中需要维修、租赁和购置的应按计划落实并要适当留有备份以保证施工的需要。

1.4逐步做好技术准备

施工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施工图纸和资料进行学习和自审做到心中有数如有疑问或发现差错应在设计交底和图纸汇审中提出请上级给予解答。根据设计文件、现场条件各单位工程的施工程序及相互关系工期要求以及有关定额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逐级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先由施工单位总工程师负责向有关大队或工区领导、技术干部及职能部门有关人员交底最后由单位工程负责人向参加施工的班组长和作业人员交底并认真讨论贯彻落实。

2、浅述我国公路施工技术现存的问题

我国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屡屡出现各种问题,所以研究和发展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大工程。

2.1公路路面不平整的问题也较严重

由于公路修建年代比较久,路基发生了沉降造成路面不平整;修建时没有保证平整度造成路面起伏很大, 给车辆安全行驶带来了障碍, 在平直路面与起伏路面的交汇处往往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2.2公路工程技术的应用不能适用于所有地区

2.2.1在沙漠地区,因缺乏砂石、黏土等常用筑路材料,再加上水资源严重缺乏,所以要达到就地取材、降低成本的目的非常困难,这就需要强有力的公路工程技术来指导完成工程。

2.2.2在黄土地区,由于长期经流水冲刷、侵蚀而形成的特殊的地理环境,滑坡、湿陷等严重影响着路基的稳定性能,要保障交通行驶安全通畅,就必须应用公路工程技术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路基的稳定性。

2.2.3在内蒙古地区等高寒干旱、高寒半湿润、 半干旱的特殊气候环境下,公路建设经常遇到风积沙的路段, 利用风积沙填筑路基施工技术还有待研究, 同时应提高工程机械设备的耐寒性能。

2.2.4在中低等级的公路上,公路与桥梁过渡段的桥头跳车病害对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影响并不明显,主要是因为中低等级公路上车速慢、桥梁数量较少、道路路面平整度相对较差,人们对行车的舒适性要求一般也较低,但是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上这种现象就非常明显,由于施工现场狭窄不利于操作以及人为的疏忽,过渡段与路基衔接处往往是桥头的薄弱环节,容易发生裂缝和桥头沉陷现象,在实际施工中有可能因为路面结构层和桥面结构层的施工不同步,在标高控制上产生误差。

3、完善公路施工技术的措施

3.1对于已建公路,特别是已出现沉降、裂缝造成路面不平整等问题的公路,需要有一套公路工程技术体系对其进行养护处理,以保障车辆安全通行,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

3.2严格按照《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安全技术标准施工,我国的技术标准已较为完善,要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公路工程技术问题,就要依靠建设者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施工。

3.3在公路与桥梁过渡段施工过程中,应使台背回填压实度、灰剂量达到设计要求,提高整体强度, 防止桥头跳车现象产生, 应适当加长过渡路段的长度以缓解刚性桥面与柔性路面衔接处的沉陷变化,台背回填最好与相邻路基同体施工,若条件不允许同体施工,则必须逐层加宽至少10cm成阶施工,严禁直上直下填筑台背填土。

3.4公路工程的施工设备以及选用的材料要适应特殊的地理和地质水文环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发展创新,上文提到的特殊地理环境中,如果没有适应环境的设备和材料不可能完成公路的施工,虽然不能就地取材,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设备创新和材料创新,创造出适应某个地区的设备和材料,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5在桥粱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张拉、压浆等施工工艺的技术质量管理,创新工艺、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现有施工水平。

4、公路施工技术的发展

4.1桥梁伸缩缝病害处理施工新技术

新型混凝土技术比以往传统技术大大缩减了修复时间,相较于以前1至2天的封闭交通时间,新技术使用下只需1个小时。同时,该新型混凝土耐久性更长,粘结强度是传统水泥2倍。新型混凝土的使用,既增强了伸缩缝病害处置强度,又节省了大量交通管制时间和养护费用。

4.2TRURAVE施工新技术

TRURAVE是从美国引进的先进道路施工及养护材料,也称为“非加筋型聚酯玻纤布”,它具有延缓反射裂缝、防水、防止深层结构破坏,易于施工等特点。TRURAVE材料外观雪白,极似宣纸,但同时有玻纤和聚酯纤维组成的混合物又具有很强的柔韧性。原来进行道路施工时在路面铣刨后都是直接铺洒沥青,而现在是先铺TRURAVE,再在其表面上铺洒沥青,TRURAVE就从“一张宣纸”变成了“黑色的毡”,令路面在各方面功能上得到提高,从而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它还可以在铣刨时易被粉碎成细小的纤维,再利用性价值相当高”。

5、总结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繁荣发展,我国对于公路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只有施工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