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741.2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0.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55-02

一、我国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

1、技术性贸易壁垒数量增速明显

2009年,我国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数量为489起,大幅超过了以往发生最多的反倾销案件,比2008年的429起增加了60起,增幅为14%;2010年,中国出口贸易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事件共518起,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29起,增幅为6%。

近几年,美国、欧盟和日本仍是我国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最主要的国家和地区。其中欧盟在2008―2010年3年间共发起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205起、228起和151起。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加拿大的发起数量增速明显,由2008年的2起迅速增为2009年的44起,2010年则高达63起。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高标准、严要求”

随着我国出口的增长,各国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也在增多,针对我国产品所采取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也在增加。各国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采用“高标准、严要求”的做法,严格细致地将标准进行分类,并且不断地增加和变化。由于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在制定时,手续相对简便,伸缩性较大,所以可以针对不同的进口商品,随时改变标准的要求。如果我国的厂商根据其变化的标准进行更改生产工艺,往往会付出较大代价和生产成本,这样使得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减弱,利润较小甚至无力可图。有的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按照原来进口国的标准生产,往往会因技术等原因被进口国拒之门外。

3、涵盖范围广泛

我国遭受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涉及的行业广泛,产品品种较多。无论是常规的贸易品种,还是新开发的贸易品种都不同程度面临着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从行业分析,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技术性壁垒主要集中在机电产品和其他产品,而2010年则集中在动植物产品和其他产品上,其中动植物产品最多,为138起,占到整体的27%,机电产品、纺织产品和食品次之。总体来说,动植物、纺织品、机电产品和其他产品是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影响最大的4个行业。一方面,由于我国在这4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出口地区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地区);另一方面,这些行业生产的产品不是中间环节的投入品,而多为消费品,所以出口国的消费者对于消费品的安全要求较高。在农产品与食品方面,检验检疫制度非常严格,对农产品和食品的加工、保护特定动植物品种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与要求。在纺织业方面我国也受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纺织品出口每年有近30亿美元受到影响。

4、以绿色、环保为由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许多发达国家在产品的包装材料、可回收率、标签制度、条形码等方面有着严格的规定,例如我国出口商品包装落后、不易回收等非环保原因都是最终造成无法出口的原因,部分产品的包装使用大量木材,外观设计缺乏创意,甚至容易含有病虫害,这些都为进口国设置技术壁垒提供了机会。发达国家在标签方面,内容、文字、图形、编码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是造成我国出口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我国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1、管理监测手段落后

我国在商品技术方面的法规数量较少,涵盖面也相对较窄,缺乏统一的管理部门,而且技术法规也没有形成体系,技术标准水平较低,检测手段缺乏相应的硬件管理。

2、企业对标准重视不够,技术水平较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技术、研发水平比较落后,客观上制约了我国企业向发达国家出口符合国际技术标准的产品的能力。加之缺乏一定的宏观指导,企业本身对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

3、贸易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出口货物中,劳动密集型商品所占比重高,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出口比重偏低,这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凸显的备受关注的问题。我国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由于本身技术含量低,很难达到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标准和检测水平,从而更容易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中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选择

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单凭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要建立以企业、政府、行业协会三方力量为一体的模式,三方各自管理,分工明确,取长补短,通力合作,形成三位一体的战略联盟。

1、政府应加强管理,加强对企业的引导

要加强技术保护的宏观管理,建立技术保护的统一协调机制,设立地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协调机构。另外,政府还要加强对政策的引导与宣传,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预警机制,提高我国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2、企业要加强标准化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方面,企业在重视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发展自有技术;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健全和完善标准化管理,就国际市场竞争而言,只有靠“标准化管理”才能赢得市场。

3、行业协会要继续发挥协调、服务功能,组织制定和执行技术性的贸易措施,代表行业与政府对话,参与解决贸易争端等等。

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政府方面:行业协会要常倾听企业的声音,分析市场动态,将收集到的信息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提出进一步改变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合理化建议;二是对企业方面:对企业开展调查,将收集到的本行业的国际市场信息、需求、技术水平等及时传递给企业,组织他们进行技术交流,找出差距,以此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李轩.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宋明顺、杨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07.

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第2篇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集成在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中的应用,实质是国际贸易发展标准化背景下的技术垄断,将严重压制我国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我国的科技安全。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与准备。

我国正处于新的历史时期,已将自主创新确立为国家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历史使命,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技术标准的问题不单是科学技术的问题,而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社会发展的问题。核心的技术是买不来的,而没有自主标准的创新不是本质的创新,不是根本的转变。在新的贸易条件下,科技工作已从面向科研和生产领域扩大到贸易领域,成为科技发展与经济贸易发展的深层结合点。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集成在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中的应用,实质是国际贸易发展标准化背景下的技术垄断,将严重压制我国相关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影响我国的科技安全。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认识与准备。

通过总结与分析近年来标准化领域的最新趋势,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案例特点,tbt和sps通报的数据统计及其类型归纳,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不仅对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而且将长期存在并成为新时期战略型的竞争手段。

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标准战略,标准作为竞争手段成为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是产业现代化、规范化与专业化的基础,也是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在新的国际经济竞争环境下,技术标准作为产业利益获得的重要竞争手段,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发达国家都确立了各自的标准战略:1999年欧盟通过欧洲标准战略决议;2000年美国制定了标准发展战略;2000年加拿大标准战略;2001年日本制定了标准发展战略。

这些国家标准战略的共同点是: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努力使与本国产业相关的技术要求转化为国际标准,注重建立区域标准联盟,选择信息、环保、制造技术等领域作为标准战略重点,强调科技开发和标准战略的协调统一与标准的市场适应性。标准作为竞争手段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性贸易措施是这种竞争在国际贸易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势必将长期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和石油化工产品是近几年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集中的领域,保护人类、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国家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由于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新产品不断产生,新技术和新产品对环境和人类发展带来了新型的社会风险,对于高新产品、传统产品的限制也同时随着人类健康、环保、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与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增多。农产品和食品、机电产品、石化产品是tbt通报的重点行业(表1)。1999至2005年的3515项tbt通报中,涉及机电产品的通报共计1066项,占通报总数的30.3%,涉及农产品和食品的通报共计762项,占通报总数的21.7%,涉及石油、化工的通报共计408项,占通报总数的11.6%。

自1995年至2005年6月,wto成员的tbt通报量总计7050项,sps通报量总计5830项,通报总量稳定增长。sps通报量增长迅速,2004年达到926件,比1995年增长了4.7倍,突出显现了它在维护食品安全、人类和动植物健康方面的独特作用。

如上图所示,世界tbt通报量1995年到2002年增长了65%,sps通报量增长了3.2倍,以人类健康和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为主的sps通报量2002年在数量上已超过了tbt通报量。进入新世纪,近四年来的sps通报量达到平均每年869件,平均每个工作日3件以上。此外,tbt通报中的大多数技术法规也主要都是有关安全方面、环保方面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要求。

知识生产、标准化生产为主的模式下,技术标准和专利合作起来,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领域在不断扩大,成为战略型竞争资源

我们注意到,国际贸易发展标准化条件下,更多专利技术被引用到产品的技术标准中,标准的使用与专利的许可捆绑在一起,使原本在wto分属不同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知识产权保护出现交叉,致使wto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tbt)和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条约(trips)的有关内容要求出现了矛盾,专利壁垒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主要表现形式。标准化条件下的专利保护已经改变了标准技术的原有属性,国际贸易中的标准化使专利权人的权益扩大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知识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里,形成一个新的路线图,使标准所起的作用位置前移。原本在产品领域里大多数产品标准都是经过长期使用之后自然形成的,但对于高技术产品,往往产品还没有进入市场前,标准的争夺已经展开,产品在研发的时候就需要考虑市场接受的标准,而技术标准恰恰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核心内容,技术标准和专利合作起来,使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领域在不断扩大。

此外,发达国家通过推动wto各成员达成《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条约》(trips),形成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规则,促使发达国家及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特别是通过制定包含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作为保持其技术垄断利益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化成为一种贸易制度趋势,成为国家的战略型竞争资源。欧盟化学品reach制度把知识产权保护范围扩大到3万种化学物质的试验数据,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

转贴于

欧盟化学品reach制度、电子电气两指令和日本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等重大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范围涉及化工、纺织、医药、轻工、电子电气、农产品、食品及检验检疫等广泛技术领域,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全面影响,对整个行业的技术竞争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领域的重点问题

reach制度要求,所有需要注册的化学物质的试验数据必须符合欧盟glp(良好实验室规范)标准。迄今为止,我国尚无达到glp认证标准的实验室。因此,出口欧盟产品的中国企业首先要到国外符合glp标准的实验室取得产品试验数据,然后才可通过欧盟的进口商进行注册。欧盟化学品政策和reach制度对广泛应用化学品的纺织、服装、鞋、玩具、家具、家电等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产生广泛影响。

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第3篇

各种贸易措施的不断演变和发展对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州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据海关数据,2011年广州市出口总额达5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6.8%,占广东省出口总额的10.6%,但各大出口行业增幅均略低于全国水平。出口增幅放缓的原因,除受制于国际债务危机的大环境外,在国际市场日益彰显的TBT影响力不容忽视。为此,积极开展TBT应对工作,是在复杂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维护自身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更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一、 国际市场TBT发展趋势

(一)由设置单一产品壁垒向针对大类产品采取系统性的综合措施发展

比较典型的是2009年期间欧盟ErP指令对EuP指令的取代过程。EuP指令原仅针对单件需靠能量输入完成其预定工作的耗能产品,主要强调用于电能和燃料消耗的产品;而ErP指令扩大了EuP指令范围,除原EuP涵盖的耗能产品外,原则上涵盖所有对能源消耗带来影响的能源相关产品。受此绿色指令影响冲击最直接的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据《2010年度电子信息产业损害预警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下降19.3%。

又如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不仅引用了ASTM的标准,还在法规里规定了检测方法和设备,引入了第三方检测和认证制度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不仅要求日益增高,更不断把具体的标准要求纳入技术法规,上升为系统性监管,从制度层面赋予标准指标法律上的强制性。

(二)受损影响面由产品的单项某环节向产业链延伸扩大

近年TBT影响涵盖行业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无疑加速扩大了产业整体受损面。“碳标签”就是一个典型案例。日前法国开始试行的“新环保法案”要求市场上的产品须被强制性披露环境信息,标示从原料、制造、储运、废弃到回收全过程及其包装的碳含量,这意味着今后中国出口法国的鞋服箱包都必须贴上“碳标签”接受过程监控。

HACCP管理体系在全球推广应用的发展史也从侧面反映了国外标准覆盖面的延伸度,HACCP最初源于美国航空航天局专门为宇航员提供食品的一项标准,但随着40多年的发展,该体系已广泛应用于从食品产出到食用的全过程,控制“从农场到餐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成为国际上检验和控制食品安全卫生和质量的共同准则。

(三)发展中国家对TBT的重视程度逐渐向发达国家靠拢

一是发达国家TBT数量优势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方面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但自1999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的TBT通报量已经超过发达国家,2010年通报数量位列前十的成员国就包括乌干达、以色列、肯尼亚、卡塔尔、巴西等多个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发生贸易顺差的国家正在从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逐渐转向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相近且比较优势趋同的发展中国家。

二是发展中国家通过不断修定和完善本国技术标准,逐步与国际水平接轨。如1998年多米尼加通过《114-98号法令》,废除一系列被认为是外贸障碍的行政手续,使之同WTO的有关规定接轨。多米尼加迄今的500多个标准和技术规范中50个标准跟ISO/IEC标准保持一致。

(四)对安全、质量、环保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进一步提高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发达国家地区对产品的环保、安全与健康标准也进一步提高,以绿色壁垒、生态标签、安全要求、合格评定程序、包装标签和标志要求等不同形式的TBT层出不穷。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对2010年各成员国TBT通报情况统计,通报理由集中反映在:保护人类健康或安全(占45.5%)、防止欺诈行为和消费者保护(占13.6%)、质量要求(占10.2%)、保护环境(占9.4%);涉及通报产品类别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食品及相关产品(占24.9%),电气、电子、电气工程(占11.7%),道路车辆工程(占10.2%),农产品(占7%),环保保健产品(占6.4)。可见,各国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修订目的、涉及领域、性能要求方面越来越重视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安全和环保等的要求。

以德国《第18次修订商品法的法令》(G/TBT/N/DEU/11号通报)实施为例,该法令以人体健康和生态环保为由对皮革制品提出六价铬含量的限定,直接波及广州市狮岭镇7200家皮革生产企业,30万人从业人员,逾4亿元出口产值的皮革制品。

(五) TBT带来连锁反应的未来持续影响进一步加深

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贸易壁垒 猪肉 出口 措施 研究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的国际经贸环境下,我国也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成功加入了WTO。经过WTO的多轮贸易谈判,各国关税已得到了大幅度下降,世界贸易保护已从传统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而在非关税壁垒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各国进行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影响21世纪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

加入WTO为扩大我国肉类产品的出口带来了极大机遇。一方面,肉类产品在我国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世界肉类进口大国如日本、俄罗斯等国家均是我国的近邻,为我国肉类出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此外,我国一些先进的肉类产品生产企业正在全球竞争中逐步成长壮大,同时也对国内的同行企业产生了竞争性示范效应。但是,能否把机遇变成现实,客观上取决于我国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面对提高肉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除了提高技术和降低成本外,关键要处理好肉类产品出口所遇到的各类技术性贸易壁垒,化不利因素为真正的竞争优势。

加入WTO给我国猪肉生产企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从目前看,我国的一些有价格竞争优势的猪肉出口屡屡受阻,困难重重,除了自身产品的标准偏低外,发达国家对我国的肉类产品实行名目繁多的技术贸易壁垒是主要原因。“十二五”期间我国猪肉出口仍面临多重障碍:一是我国猪肉卫生在国际上总体信誉度低;二是国际上对猪肉食品安全高度关注,致使各类技术性壁垒不断强化。因此,在全球猪肉生产和贸易快速增长的前提下,查找制约我国猪肉出口的根源,探索如何应对国外技术壁垒,扩大猪肉出口,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猪肉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产品。2011年,我国加工猪肉出口量为10.7万吨,同比增加3.4%,出口额为4.03亿美元,同比增加17.8%。多年来,猪肉的出口贸易对拉动我国畜牧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自加入WTO以来,农产品出口便一直受到国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制的诸多影响。据商务部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了我国90%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每年造成的损失约90亿美元。对中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是欧盟、美国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复杂的食品安全、动植物检验检疫、药物残留、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苛刻的标签制度和包装要求,增加了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成本,降低了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严重影响到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国际上,已多年占据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国的地位,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左右。2008―2010年,全国猪肉总产量连续三年回升,2011年出现小幅下跌,为5053万吨,较2010年下跌0.34%,但仍高于2009年总产量(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http://.cn)。

2012年,中国全年猪肉产量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于2月25日公布《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年肉类总产量8384万吨,同比增长5.4%。其中,猪肉产量5335 万吨,增长5.6%。业的发展对世界肉类产业及贸易的平稳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合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农业展望报告指出,全球猪肉消费量正在以每年近2%的速度增长,到2018年将全球猪肉消费或可增长至3.2亿吨,其中猪肉消费量占37.5%,由此可见,肉产业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2012年1―11月,中国出口猪肉数量为59853.9吨,同比下降20.0%,金额为2.7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同时,通过分析近年来肉的出口情况,发现肉的出口量仅占其总产量中的很小部分,究其原因主要与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对中国农产品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规制有关。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已成为制约肉出口的最大障碍之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肉的出口销量,影响到中国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进而影响到肉产业的平稳发展,因此,研究技术性贸易壁垒对肉出口的影响机理具有深刻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面对WTO其他140多个成员国的庞大市场,走国际化经营发展道路将是肉产业的重大选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规定,为应对出口猪肉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国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指导出口猪肉质量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欠缺。从查阅相关资料来看,国内外系统地从农业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的角度研究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几乎属于空白,因此,系统地开展出口猪肉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措施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有力地增强出口猪肉国际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开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的影响研究,在对猪肉出口提出相关建议的同时,在实践上可以为猪肉产品生产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一些可利用的对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国外学者近年来围绕产品标准和贸易技术壁垒的有关政策争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他们总结了对产品标准和技术壁垒研究的几个有益进展:第一,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进行了相关调查;第二,设计出产品标准对贸易限制作用的估计方法;第三,建立了一种可以应用调查数据和微观数据对出口动态系统中的标准进行研究的经济学方法(Keith E.Maskus和John S.Wilson,2000)。Ronald Fischer和Pablo Serra的“标准与保护”(2000)研究了标准的贸易保护效果,结论是政府制定的最小标准即使表面非歧视,也是贸易保护的。他们认为,TBT就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即标准、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

在研究方法上,西方学者也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实证研究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0ECD)1999年的调研收集了大量的行业数据来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贸易成本的程度,结论是达到0ECD成员国不同的技术标准与技术法规要求的成本,加上测试与认证成本,占到全部生产成本的2%―10%。Calvin Linda和Barry Krissof等(1997)分析了美国苹果在日本、韩国和墨西哥市场面临的关税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三个出口市场分别建立了部分均衡模型,计算了进口国卫生检疫措施的等量关税,并据以计算在关税之外有多少贸易受卫生检疫措施的影响。DaVid Orden等(1996)就美国对墨西哥水果鳄梨的进口禁令建立了美国鳄梨市场模型,分析当进口引进病虫害时对国内生产的影响,结论是在某些情况下,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与进口贸易有关的病虫害流行的可能性而采取的限制性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产生的福利损失将超过病虫害流行本身引起的国内成本增加。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分析

理论方面致力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问题研究的学者大都是基于概述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举例的形式阐述了这些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的制约,认为造成壁垒的原因是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盟这三个贸易技术壁垒的发源地;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系之外;出口产业具有弱质性;不能娴熟地运用“WTO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问题;对技术壁垒重视不够。

赵禹铭(2002),使用局部均衡的分析工具,借鉴关税的分析方法,假定技术性贸易壁垒是类似于关税的贸易政策,因而用成本―收益的福利变化来探究该政策对进口国和出口国的影响。分析得出,实施TBT对贸易额变化量的影响不确定,具体要根据国际市场对本国该产品的需求弹性而定,若需求富于弹性,则贸易额将缩小;反之在需求缺乏弹性的情况下,贸易额将增加。

吴秀敏、林坚(2004)运用模型分析农产品贸易得出,假定在进口国TBT设限后,生产成本提高,供给弹性变小,供给曲线内移,若技术等因素制约使得出口方无法短期内达到相应限定标准,则供给弹性进一步减小,结果是国际市场价格上升,贸易流量下降。由此会产生贸易限制、贸易禁止和贸易转移三种效应。

李春顶(2005)运用模型分析指出,对出口国而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会导致贸易抑制效应,相关的研究还区分了短期和中长期条件下TBT对贸易量的不同效应,短期的抑制效应通过倒逼机制,推动出口国加快技术创新,产生贸易促进效应。

王志明、袁建新(2003)运用数学方法并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贸易效应,认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使得受限国的福利水平降低,指出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制约我国利用国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使我国的贸易条件趋向恶化,贸易得益减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在短期效应方面,潘菁(2004)利用Panal模型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出口贸易进行计量分析,显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额、出口量有很强的负相关性。

我国学者在有关TBT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法和思路的新颖度同国外相比并不是很突出。最早是从对WTO规则的研究来理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如叶柏林和陈志田从标准化的角度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金祥荣等(2001)的《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着重研究了非关税壁垒作为一个系统的模式特征及其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新贸易保护主义常用的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制度运作机制及其经济效应,以及中国经济转型中所形成的贸易保护制度及其功效。国内对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方面的研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落后了很多,缺乏系统性研究和预测,只粗略研究环保法规、标准、环境成本内部化对国际贸易和国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等。

目前的研究往往是针对农产品在出口时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现状来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其中大部分研究还是围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些基本特征来进行的研究,很少有结合农业生产特征和针对农产品特性深入研究的。在农产品TBT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少、很难把农产品的特殊性与实际技术性贸易壁垒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分析。关于中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论述,近几年才刚刚开始,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乔娟(2003)所做的《中国肉类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利用产业竞争力理论来分析肉类产业竞争力现状,为研究中国肉类产品国际贸易提供了研究支撑。中国肉类协会(2003)综合世界统计年鉴的资料和统计分析整理指出,中国肉类行业的振兴需要培育名牌肉类产品,走品牌发展战略,肉类生产企业要尽快增强自身实力。

三、总体评价与对策建议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学术界对肉类产品出口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才刚刚开始,专家学者尚未对猪肉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和量化研究,大多数研究只是笼统简单的比较,没有具体的指标,或者只给出一个定性的结论,目前,很少有学者对猪肉出口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因此,探寻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的影响及提出相关对策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研究要着力于通过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影响的研究进展,应用经济学等相关理论探寻技术性贸易壁垒对猪肉出口的影响,以猪肉出口为例建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以实证分析的结论为依据,提出应对猪肉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这才能对更好地促进我国猪肉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不断拓展海外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我国猪肉出口。

技术性贸易措施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WTO各成员保护其产业的王要手段,1995年以来WTO成员共了万余件TBT通报。通过对2009年TBT通报的情况和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分析了机电等产业TBT通报对我国产业出口的影响,旨在使相关方及时了解和应对此类通报。最后结合我院的实践提出应对TBT通报的思路和建议。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WTO/TBT协定)要求,各成员应当通过WTO秘书处向其他成员通报其拟采用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并给予合理时间,允许其他成员提出意见。通报既是防止对国际贸易构成不必要的限制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各成员制定技术性措施的风向标。为此,对通报进行跟踪和研究将有助于相关方更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

一、下BT通报总体情况

(一)通报数量再创新高

2009年,WTO成员共了1 470件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通报,是历年来WTO成员此类通报最多的一年,充分体现了目前非关税措施,尤其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由于其所特有的技术性、针对性等特点,作为保护各成员产业的手段被越来越广泛运用。自1995年TBT协定实施起到2009年12月31日止,共有92个成员了11 510件此类通报。

(二)通报成员范围扩大

2009年共有76个成员了TBT通报,是TBT通报成员数量较多的一年,占全部成员的49.7%。其中,发达成员21个,464件通报,占总数的31.7%;除挪威和冰岛未通报之外,其他发达成员均有涉及。马其顿、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等四个成员首次通报。2009年通报数量位列前十位的成员是中国、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美国、肯尼亚、欧盟、韩国和泰国。前十位成员的通报总数为888项,占总数的60.4%,与2008年相比,上升5.6个百分点。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我国主要贸易伙伴近年来加大制修订其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力度,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和市场份额都产生重要影响,其数量从2001年的80件上升到2009年的220余件,占当年总量的百分比保持在15%以上。

(三)通报涉及产品及特点

从通报所涉及的产品来看,覆盖的产品范围包括农业食品、机电产品、轻工业、交通道路、建筑建材、医疗药品、石油化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等,几乎涵盖了主要产品领域;其中,通报数量最多的是农业食品,约占总数的36.5%;其次是机电产品,约占总数的16.1%。与2008年通报涉及产品相比,石油化工和电子信息领域的通报数量增长较快,分别达到151%和103.2%。

二、TBT通报对我国产业影响分析

欧盟、美国和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出口目的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出口到欧美日的总金额占全年出口总额的49.85%。同时,欧美日等发达成员在TBT通报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方面其的通报要求高、难度大,另一方面对其他成员有重大的影响力,其通报要求经常被其他成员采用。因此,下文重点对欧美日2009年的TBT通报作重点分析。

(一)机电产业

2009年,ErP指令全面进人实施阶段,先后出台12件有关ErP指令实施措施的TBT通报,除了关于洗衣机生态要求的实施措施仍处于草案阶段外,其余实施措施均已正式。同时,欧盟又对指令进行修订,公布了新的ErP指令(2009/125/EC ),所覆盖的产品范围从直接用能产品扩展到窗户、淋浴喷头等间接用能产品。2009年,美国对能源节约计划作出重要调整,了十余项耗能产品的能效性能及测试方法标准。最值得关注的是测试方法标准中新增产品待机能耗的测试方法,这反映了美国已受欧盟ErP指令的扩散影响。总体而言,ErP指令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设计意识和能力缺乏、制造成本提高、应对要求和难度不断提高等方面。美国节能法规对我国机电产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能效要求更严,如,美国小型电动机通报,其能效转换率要求比我国标准高3-8个百分点;其次,美国能效测试方法与我国通用方法有所区别,如,美国照明测试方法参考的ANSI和IESNA相关标准体系,与我国采用的IEC标准体系存在一些差别,这些差别将影响产品的性能测试结果。 (二)玩具产业

2009年,欧盟颁布新的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取代之前的指令88/378/EEC。新指令更新了玩具的定义,将溜冰鞋、儿童运动器材等产品纳人到玩具范畴当中,指明了用于节日或庆典的装饰性物品、仿真模型等19种产品不属于玩具;进一步明确了“制造商”、“进口商”和“分销商”的职责和义务;加强了玩具化学安全要求,将受限化学元素从8种增加到了19种,首次提出禁用66种过敏性香味剂;对玩具的机械、物理和卫生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2009年2月生效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 CPSIA)规定:永久禁止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含有浓度超过0.1%的邻苯二甲酸酷(DEHP,DBP,BBP,DINP,DIDP,DNOP),铅含量上限自2009年2月10日起为600ppm ,自2009年8月14日起为300ppm,到2011年应降至技术上可行的的最低限值。欧盟和美国两项玩具法规的实施将大大增加我国玩具生产企业的制造和检测成本,提高出口的风险,使得玩具出口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三)农产品

2009年7月,美国通过了《2009年食品安全加强法案》,该法案是近七十年来对现行的《食品药品化妆品法》中食品安全相关内容的最为重大的修汀举措,立法之严前所未有。该法案生效后将赋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食品供应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更大的权力,提高供应链追溯能力,要求企业制定危机应对措施,授权FDA无须提供任何证据即可对进口食品实施单方面扣检等。2009年10月,日本厚生劳动省医药食品局修订杀虫剂等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在拟定修订的五种农药中,茹虫威、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等农药修订幅度较大,将会对今后我国输日的相关农产品造成技术性的贸易壁垒。

三、应对思路和建议

笔者针对全省经济特点,以促进转型升级、帮助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为目标,围绕预警、评议、研究和服务,以应对措施与实现为重点,逐渐摸索和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体系。具体应对TBT通报的思路和建议包括:

(一)不断完善预警机制

2009年,专门修订《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工作实施细则》,明确通报咨询中心(分中心、工作站)的职责,建立定期反馈机制和要情专报制度,形成预警工作的闭环系统。升级“应对国外贸易性技术壁垒信息平台”,新增了五类出口受阻数据,收录了3 500多家注册资金超过500万以上的出口企业,向企业发送各类预警短信9万多条,同比增加20%。积极构建全省出口产品风险评估和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运用信息雷达技术实时追踪国内外网站最新的技术壁垒信息动态,将所有的信息整合到系统信息收集单元,并按照统一的数据结构建立分类数据库,为我省的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和产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持续抓紧专题研究

根据我省企业出口受阻实际困难,组织成立省ErP指令研究课题组,开展研究攻关与帮扶。组建我省ErP生态评估解决中心,联合中标院、合肥工业大学攻克了生态评估这一应对ErP指令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机构的垄断,首批为我省电机、水泵、家电、电动工具等12家企业提供了符合欧盟要求的生态评估报告。积极配合省局快速响应省政府专报《三大质量安全风险将影响温州鞋类产品出口》,对将鞋类产品相关的国内外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汇编,提出并出版了应对国外鞋类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指南,受到出口企业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