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障碍跑教案

障碍跑教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障碍跑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障碍跑教案

障碍跑教案范文第1篇

活动目标

1.练习往返跑,发展腿部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2. 能积极参与游戏,并体验游戏带来来的快乐。

3. 培养勇于争先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活动准备

单元简8个、双单元砖8个、百变绳1套;音乐。

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一路纵队沿着塑胶跑道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2.幼儿站成四路纵队,教师和幼儿一起在音乐的伴奏下做热身运动:原地摆臂、原地前脚掌跑、原地后踢小腿跑、原地高抬腿跑等,充分活动四肢。

探索体验

1.通过儿歌,引出身体练习的内容。

教师说儿歌“小马小马真爱玩,摸摸小树(操场上的某一物体)快快跑回来”,幼儿分散自由往返跑。

2.动作指导:往返跑。

(1)幼儿扮演“小马”,教师介绍活动内容。

教师:小马们,我们要进行比赛了!为了在赛场上有好的表现,你们要好好练习往返跑哦。

(2)将百变绳拉直摆放在地面上,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幼儿自由探索往返跑。

(3)幼儿站成两路纵队,教师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往返跑在往返转弯时一定要提前减速,降低重心,蹬地快速、有力,迅速转身,然后借用转身的蹬力来作为转身后起跑的辅助力量。

(4)幼儿再次分组练习往返跑,每名幼儿练习2-3次,教师巡回指导。

集体游戏

游戏:赛马。

1.布置场地,创设游戏情境。

将两根百变绳拉直摆放于地面设置为起点线和终点线,相距15-20米,中间用单元简或双单元砖相隔定距离直线摆放于地面设置成两条平行行的障碍路线。

2.幼儿分组进行小组竞赛游戏。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两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第一名幼儿"S"形跑过单元简或双单元砖,继续往前跑,。脚踩到终点线后迅速转身,再快速原路跑回起点处与第二名幼儿击掌后站到队尾。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先跑完全程的小组为胜。

提示:绕障碍跑时要注意上体的前倾侧体,以及重心的曲线运动,同时运动的外侧脚前掌用力外蹬变方向,外侧手臂摆动幅度增大。

3.教师进行评价和小结,使幼儿获得成就感。

障碍跑教案范文第2篇

一、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三、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

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2、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4、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5、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

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5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7、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障碍跑教案范文第3篇

针对跑步的不同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在短跑教学中,笔者感到,虽然短跑的运动强度在跑步运动中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成绩提高十分艰难,使一部分学生对短跑失去信心。因此,学生不断地突破自己短跑成绩,提高运动素质成为短跑教学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据人体协调性设计教学方案,即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注重加强学生下肢力量,尤其注重下肢爆发力的练习。采用了各种跨步跳、多级跳、提踵跳、高抬收腿跳、短距离快速蛙跳等形式练习。另一方面,注意加大上肢练习的比重,如利用各种形式的俯卧撑练习、举重物练习、哑铃操、徒手或持拿轻器械的快速摆臂模仿练习等,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及摆臂频率,促进两腿的交替频率和步幅。另外,短跑要求学生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因此,又增加了伸展性练习,如摆腿动作、俯卧撑时高抬腿动作、原地或行进间做交叉步转髋、原地触胸跳、分腿跳、前后弓箭步跳、压腿、提踵、跪坐向后倒体或做负重伸展练习。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学生短跑速度及运动水平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耐久跑教学中,笔者感到学生对耐久跑的畏难情绪更大。耐久跑的运动量大。持续时间长,又必须有一定的速度,因此,运动难度确实很大,为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笔者从多角度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第一,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利用板报、校园广播等形式宣传耐久跑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认识耐力素质对其身体、学习、生活、事业的近期作用和长远作用。

第二,注意学生的心理训练。速度、力量、耐力三种素质的发展都必须经过不断突破个人的能力极限,而不断提高。训练极限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但却是提高成绩的必经之路,因此在耐久跑教学的同时,笔者注意结合心理训练。笔者经常带领学生一起跑完全程,学生的反应是热情高涨,积极性大大的提高,而且学生对教师产生浓厚情谊和依赖感。在这种良好的关系和情绪下,讲解训练极限的意义及克服方法,激励学生在耐久跑中磨炼自己,培养不畏艰难、勇于挑战困难的心理和敢于战胜自我的勇气;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提高其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从苦和累中找到乐趣,从成绩不断提高中找到自信,从而增强对跑步训练的热爱。学生开始努力适应训练极限的生理反应,并主动追求、迎接这必然的生理反应,随着反应强度的不断提高,不断地进行由不适应到适应的反复训练,学生的顽强意识也不断提高。

在心理训练的同时,还采取更多科学的而又有趣的训练形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完成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在可适应的运动强度下实行训练,笔者对素质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在训练形式方面,采用定时跑、追逐跑、接力跑、各种变换路线跑,蛇形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花瓣形跑、多角跑、对角线跑、变换动作跑: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前后摆腿跑、并腿跳、单换跳、跨步跳、深蹲跳;各种障碍跑:跨越跑、跳越跑、翻越跑、绕越跑、钻越跑;折返跑、变速跑、让距跑、放松跑、越野跑和与游戏相结合的跑,如运球跑、换物跑、模仿鸟飞、兔跳、游泳、划船等动作跑。这些灵活多变的训练形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另外,笔者还尝试把节奏明快、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音乐用于耐久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优美、雄劲的乐曲中,忘却疲劳,达到训练目的。

在训练结束时,还要注意学生运动负荷后的放松,尽可能减少剧烈运动后的不适应,以免影响以后的训练情绪。

障碍跑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全过程动态备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51-03

一、新课标下的全过程体育动态备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都在不断改变和发展,浙江省教研员余立峰提出了一个新的单元构建的思维方式,即“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视角下的单元构建思想。这间接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要求。全过程体育动态备课是适应时展需求,在体育动态备课的基础上,以新课改理念为大方向,提出的贯穿教学始终的备课方法。它更多地注重在变化中因势利导,在尊重学生学情、场地、天气以及教师本身的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培养方案、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计划、课堂教学以及教学完成的过程上,随着时间以及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地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实现调整、改进和完善,具体表现为围绕一个教学内容展开的一节或多节课的备课过程,要求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二、全过程动态备课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一个传导机理

备课本身是一项计划,计划是思路性的,属于意识范畴,而具体的实践却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仅仅按照计划实施课堂教学而不重视具体实践的变化来应对,那么有可能使得计划与实际相违背,而如果以具体实践的变化为因由而轻视了备课,那么从长远来看,就容易使得课堂教学偏离教学目标,或者因为无法满足阶段性的教学目的而降低教学效果。全过程动态备课讲究的就是计划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全过程动态备课所遵循的一条基本哲理就是,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在计划指导下开展实践,在实践应用下改善计划。

一般以为,备课仅仅是课前的准备工作。从字面看,备课即准备课堂教学,但在全过程动态备课的视野下,这个层次的备课偏于狭义,全过程动态备课贯穿了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大过程。课前需要充分的准备,课中需要精心的实施和调整,课后则需要及时地总结和反思。

首先,课前的备课是基础性的工作,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安排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这是一项思路性的工作,为后面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大框架。脱离了这项工作,后面的教学实践将失去准绳、无据可依,就容易使得课堂教学无的放矢、缺乏效率以至于偏离教学目标。

其次,课中的教学实践需要因变而变。拘泥于一成不变的备课内容将使得课堂变得僵硬、缺乏生趣,严重的甚至可能与事先制定的教学目标相违背。其原因在于,受体育课程的教学特性影响,学生是活的,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场地虽然是死的,但也容易受到季节、天气、施工等影响,因此也容易变成活的,而教师当然也是动态的个体,也受到个人的情绪、身体条件等影响。因此,在大框架不变的前提下,需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因时易势,以变制变,遇到未料情况发生时,需要适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最大化达到教学目的。

最后,课后的教学总结与反思是教学提升的关键。在将计划应用到实践中时,或许会感到有那么些闪光点,或许也会感到有那么些瑕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地总结和反思,把好的做法或想法及时保存下来,把遇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那么在以后的备课中就可以得以更好地完善。

在这样一个自我修复式的全过程动态备课中,备课的成熟度将越来越高,而课堂实践经验也将越来越多地反映到备课之中,问题也将随之减少。假设完全达到教学目标为100分,那么随着螺旋式上升的全过程动态备课,实践教学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将不断趋近于100分。

图1 全过程动态备课

三、全过程动态备课在体育课实践中的运用

1.“动”在课前,考虑全面,制定合理教案

相较于其它学科,体育与健康的教材省内外不统一、参考教材少,室外活动课易受天气、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制约,需教师备课具有更强的灵机应变能力。

第一、教案要考虑天气情况。一节室外广播体操课在温度20°左右的天气和在寒冬里上课,其在教案的准备活动教学环节设计上要存在区别。前者,教师可以低强度运动作为课前活动,就能达到让学生热身、舒活经脉的作用,而在寒冬里,就需要安排趣味跑等运动强度大的热身活动,达到热身效果。

第二、教案还要考虑场地、器材。以 “奔跑吧,兄弟”里的撕名牌游戏环节为例,改编并设计一节体育追逐课。在操场人不多、场地宽阔的情况下,即使大量学生自由奔跑,也可以确保安全,开展效果也不错,但如操场已是人山人海,这样的练习活动就存在安全隐患甚至无法开展,因此教师就必须调整教学环节,甚至改变教学内容。同样的,排球课若没有充足的排球,羽毛球课无充足的球拍和羽毛球,也都无法开展正常的体育教学。因此,场地、器材对一节体育课的备课都非常重要,教师应将其考虑其中。

2.“动”在课中,“案”随课改,打造适宜教案

体育实践课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学生课堂表现、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个体差异等都会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最后的呈现形式。以浙教版水平二《跪跳起》一课为例。

课前、课中的案例:

(1)备课教案

(1)热身激趣,语言导入

①垫上操,引入脚背拍垫 ;

②游戏:红绿灯(利用膝盖进行红灯停、绿灯行的四面转发,让生体会腿部离垫,腿部发力)

(2)技能掌握,体验乐趣

①无臂起跳练习

②带臂起跳练习

③起跳摘物

④完整跪跳起练习

⑤组合练习:跪跳起+燕式平衡,跪跳起+挺身跳(选择其一)

(3)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问题一:原以为游戏红绿灯比较具有趣味性,却在实施中发现学生在转至身后时,看不见教师的红绿灯牌,而转身会影响腿部发力和起跳。

改进措施:练习一次后,立刻改“红绿灯”游戏为“撑垫跪跳起”。

问题二:原想通过有无手臂练习让生体验手臂制动用力的作用,而课堂实践证明,无臂练习,学生根本无法单单靠腿部发力,而且导致学生身体重心不稳。

改进措施:不再进行无臂练习环节,而是通过尝试―集体练习等形式增加摆臂起跳的练习次数。

问题三:组合练习安排了跪跳起+挺身跳,发现这个练习相对更受男生喜欢,女生不但不好完成这个练习,也不喜欢。

改进措施:增加一项组合练习,并让男女生自由选择其中一项练习练习,让学生在对比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组合项目。相对来说燕式平衡更适合平衡性好的人练习,而挺身跳更适合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好的学生选择。

(2)课中教案

(1)热身激趣,语言导入

①垫上操,引入脚背拍垫

②游戏:撑垫跪跳起

(2)技能掌握,体验乐趣

①弹弹弹练习

②起跳摘物

③完整跪跳起练习

④拓展组合:跪跳起+燕式平衡,跪跳起+挺身跳(选择其一)

(3)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3.“动”在课后,多次打磨,形成优质教案

课后动态调整的案例:

全过程动态备课不仅要求在课前精备课,根据课中生成调整教案,还要在课后不断磨课改进,最后形成优质教案。以笔者参加台州体育教学大比武《体育与健康》水平二的跳跃单元第四课时为例,立定跳远是主教材,重点为双脚用力蹬地,难点是摆臂与蹬地协调一致。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围绕重难点,进行了体育教案的设计,并对这一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形成了一次体育课的动态备课,呈现的教学课堂广受好评。

(1)课后教案一

(1)快乐热身

①图形跑,边跑边模仿边做伸摆练习

②热身操

(2)游戏引导

①顶绳比远:直体顶绳比远、半蹲顶绳比远

②手摘仙绳:直体顶绳比远、半蹲顶绳比远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向前跳起轻落

④双跳双落

(3)探索合作:飞越彩绳

(4)收获喜悦:小组比赛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教案一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在跑动中做伸展练习出现断续性,笔者将其改为提示中的图形跑,为下面的队形变化作铺垫。

问题二:第一次试上课后就明显感觉这套操对学生有点难,动作不够简单。而作为比赛课,没有学生的提前接触,操一定要编排得易操作又能与立定跳远相关联。

问题三:对于顶绳比远环节,发现绳子难放置,但又一时找不到更好方法。同时发现直体顶绳根本无法发力,改为取消这一教学环节。

问题四:看似形式多样,但立定跳远完整练习的教学环节缺失,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够好。

问题五:第二块副教材缺失。

一节课中出现这么多的问题,课堂效果是不会好的,教案一的实施没有能完成教学目标。发现问题,及时修改调整教案并将其再实践运用。

(2)二度调整教案

教案二:

(1)快乐热身

①图形跑,跟随师跑出L型、S型、O型和三角形

②热身操,音乐舞曲 - Rise And Fall(ClubMix)

(2)游戏引导:

①半蹲顶绳比远

②手摘仙绳:直体上摆摘绳、半蹲上摆摘绳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向前跳起轻落

④双跳双落

(3)探索合作:

①立定跳远完整练习 ②飞越彩绳 ③小组比赛

(4)收获喜悦:趣味爬行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

实施二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热身操音乐过于成人化,动作及音乐无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怎样挑选合适的歌曲,并结合音乐编排动作是急需改进的关键。

问题二:在顶绳比远环节,无论学生怎么用力顶,还是顶不远。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双脚用力蹬地发力的感觉,为何不考虑蹬地比高?

问题三:在向前跳起轻落环节,由于没有目标,学生也失去动力,这一环节仅仅比轻而没有在此基础上的比远,因此在下一教案里要设置目标物。

问题四:双跳双落与完整立定跳远有类似,这一双跳双落可以有机结合到完整的立定跳远中,让教学环节变得更加紧凑。

问题五:副教材不够有新意,也不适宜四年级学生,思考一个既有合作性又锻炼学生双臂、腰腹力量的练习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针对以上不断出现的问题,笔者再次对教案进行修改调整。

(3)三度调整教案

教案三:

(1)快乐热身

热身操,音乐舞曲 - Rise And Fall(ClubMix)改为音乐舞曲 《小苹果》,动作里饱含立定跳远的蹬摆动作

(2)游戏引导

①顶绳比远改为弹簧发射:原地屈腿蹬伸跳、半蹲顶物比高

②手摘仙绳

方法:前后两人一组,一人作持桃者,一人作摘桃者,相互交换(举挑者可根同伴水平调整桃子的远度和高度),增加学生的选择度和灵活度,去除多余的直体上摆摘绳

③悄悄落地:原地跳起轻落(听声音辨轻) 、向前跳起轻落(前方设置1、2、3分数线)

(3)探索合作

①立定跳远完整练习:一步立定跳远、连续跳两步

②飞越彩绳(四人一组,其中两人用彩绳设置一掌高的障碍线,另两人进行练习,依次):自我调整、挑战同伴

③摆设造型

(4)收获喜悦

①素质练习:“一秒钟马路变拱桥”:第一人做仰卧成拱桥,另一人钻爬;第一人做俯卧于地面,另一人则跨过

(5)恢复身心,放松结束:《荷塘月色》放松操

实施三度调整教案出现的问题:

到此刻,教案已经进入细节的修改中,如何让教案更加完美,让问题考虑更全面,是最后阶段需考虑的,也因此有了最后的教案定稿诞生。

(4)四度调整教案

对于“弹簧发射”环节,头顶跳绳始终觉得不够理想,因此改跳绳为带有摩擦性的特制小竖条。同时将素质练习从简单的学练到1分钟计时,以钻爬、跳跃数量多者为胜,这大大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和队员间的合作性,进一步考验同伴间的配合能力。

四、结语

在这种全过程动态备课的模式下,可归纳出三大特点:

一是对于学生。在“学为主体”思想的引领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动态备课围绕学生转,有利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改进教学实施,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是对于教师。教师对教学全过程的思考与探索有利于锻炼教师的总结归纳能力,也有利于教师积累课堂实践教学经验。

三是对于课堂教学效果。动态的根本目的是因变而变,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在全过程动态备课模式下,有利于不断趋近于100%的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余立峰.“技术・体能・运用”视角下的单元构建研究[J].体育教学,2014(06).

[2]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07):114-116.

[3]周慧.以“动”制“动”――浅谈营销专业课教师的动态备课[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3(04).

障碍跑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教法 有效性

体育课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没有教师的教,就无法引出学生的学。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通过对一堂七年级“肩肘倒立”技巧课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了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教法,积极内化为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教材背景分析

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肩肘倒立是一项技巧性非常强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怎样把髋伸起来和控制住身体平衡是需要学生自己实践与感知的,也是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肩肘倒立的练习可以增加学生上下肢、腹背、腰部肌肉的力量,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本课主要以学生自主练习及同伴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共同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性参与为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七年级学生由于身心特点,对体育运动充满好奇,有较强的表现欲和求知欲。这个时期是锻炼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的最佳时期,学生的模仿能力较强,接受新事物快,肌肉关节柔韧性较强,敢于尝试,但力量不够。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容易转移,合作能力不强,且很多学生之前接触的垫上运动较少,基础较低。让学生粗略地做出动作不难,但要让学生掌握精准的技术技能却并非易事。

二、“肩肘倒立”课堂教学过程描述

本堂课的授课教师是学校体育学科的一位骨干教师,具有十年的教学经验,平常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教学细节的掌控,善于突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统一的教学思想,力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差异化发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下是对整个授课过程的详细描述与分析:

(一)收心热身、激发兴趣阶段

1.课堂安全常规:学生自查和互查不安全因素,妥善保管危险物品,灌输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

2.课的导入:①围绕垫子做慢跑。②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垫子做各种活动操,充分活动各个关节和肌肉,为下面的肩肘倒立做好身体准备工作。

3.设计意图:围绕垫子做各种准备活动,既起到热身作用,又激发学生学习垫上技巧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二)尝试体验、循序渐进、层层深入阶段

1.学习内容的导入:以举例提问方式(怎样构成一个稳定的平面?)导入主教材肩肘倒立的学习,使学生明白肩肘倒立动作的基本原理。

2.循序渐进、学习“肩肘倒立”技巧:通过学习内容的层层深入和练习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让学生明白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然后巩固和提高动作质量,最后能够独立完成动作。

学练步骤:夹肘挺立的练习――后倒仰卧举腿练习――后倒仰卧举腿脚尖绷直,两肘内夹支撑练习――屈腿的肩肘倒立练习――展髋挺腹立腰的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完成练习――独立完成肩肘倒立的练习――肩肘倒立课堂展示。

3.设计意图:①针对性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高练习兴趣。②依据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通过不同辅助练习的层层递进,从而使学生了解动作的要领,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循序渐进地掌握动作。同时,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及评价动作完成质量的方法。

(三)挑战自我、拓展能力阶段

1.障碍跑练习:结合垫子创设障碍跑练习。学生先按照教师要求尝试练习,然后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在场地内讨论:如何在跑动过程中快速变向。接着继续尝试练习,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障碍跑接力。

2.学练步骤:①教师提出练习要求(重心侧倾、摆臂、步幅、呼吸等)。②指导学生按照规定尝试练习。③教师提示障碍跑要领,启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练习。④学生分组讨论,积极进行思考和尝试。⑤教师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意图:①通过改变跑的形式激发学生练习快速跑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②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四)放松身心、兴趣延续阶段

1.小结与评价:师生共同小结与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相互交流体会与感受。

2.放松――垫上拉伸:要求:学生聆听舒缓的音乐,跟随教师一起调整呼吸,运用意念和拉伸动作放松身心。

3.设计意图:通过拉伸练习使收缩紧张的肌肉得以缓解和放松,同时降低神经和肌肉兴奋性,调整气血的运行,恢复体内的正常循环。

4.整理器材、师生再见。

三、关于体育课堂教师教法有效性的反思

体育课的教法一般包括讲解示范法、指导练习法、安全防范与保护帮助法、反馈评价法等,广大体育教师对此并不陌生。然而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方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这堂课体现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课程理念,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都以体现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学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动作到形态,从动作步骤到方法练习的形式,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动脑学习习惯的养成。

笔者全程观摩了这堂课,深有感触。从这堂课看到授课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特色,呈献许多亮点。在此,希望通过这堂课深层次的分析,提高大家对常态体育课教法有效性的理性认识,并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一)有效具体的安全防范法

课开始之前,老师检查了学生的服装、眼镜及身上所佩戴的饰物等。凡是在学习肩肘倒立时有可能发生伤害事故的东西都被收起来,暂时存放在练习场地的某一位置。从课前对学生的安全检查可以看出,老师对安全防范工作十分重视,防范措施不但有效,而且具体。这给我们一定的启发,体育课上的安全防范一定要既有想法,又有做法,不能只是在教案上写上“检查服装”,还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只有安全防范措施具体,才能做到有效防范。又如老师示范完肩肘倒立动作后,在让学生练习之前,老师说:“倒立结束屈膝放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控制,这样不至于碰到你的脸。”这样的安全提示,学生很容易理解,清楚该如何做才能有效防范事故。

(二)灵活多样的课堂评价法

该课带来的一个亮点是授课教师对评价方式的把握较灵活。其灵活性表现在对评价时机的把握非常到位,语言评价能够合理有效地贯穿整个教学环节。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的是表扬激励的形式。如学生在障碍跑的环节中,教师一方面提示学生应该如何调整呼吸,脚如何落地、臂如何摆等,另一方面老师不时地采用口头形式表扬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如“某某同学的摆臂非常漂亮”等。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得到教师的赞许,对学生的行为会起到强化作用,从而提高练习的积极性,表现得更好。

又如,当老师做完肩肘倒立的完整示范后,让学生体验动作。这时发现有一名学生已经能够做出比较标准的肩肘倒立,老师走到他跟前说:“李伟同学真的很棒!”得到这样的表扬,这名学生倒立的动作更标准了。然后,老师让这位同学给大家做一次示范,让全班同学都向他学习。老师说:“李明是我们班第一个能够独立完成动作的,下面让他表演给大家看看。”当李明把动作稳稳地做起来后,老师带头和学生一起给李明鼓起了掌,并说“非常好”以示鼓励。这种展示方式实际上起到及时评价的作用,不但鼓励展示者更积极地练习,而且激励其他学生向榜样学习,提高练习的积极性。然后,老师找了一个动作完成地不太标准的学生做了一遍,给其他学生指明存在的问题后,老师接着告诉学生如何帮助这位学生完成动作,巧妙介绍保护与帮助的方法。这种既有对比展示和评价的作用,又讲明如何保护与帮助,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三)课堂练习及时提示法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会经常给予动作提示,而把握提示的时机非常重要。如果教师给予及时的提示,就能让学生更明确练习的方法,提高练习的有效性。本节课,学生在障碍跑练习过程中,老师不断提示学生“体会摆臂对加快速度的作用”等。这样学生就能在加强摆臂的同时,有意体验加快跑速与加大摆臂幅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跑步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做任何语言提示,或仅仅提示说“跑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摆臂”或“加快速度,加大摆臂”等,很难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体验练习的效果。另外,在该课障碍跑练习结束后,老师让学生围着练习场地放松调整呼吸自然摆臂走一圈,并提示“自然摆臂、调整呼吸、均匀呼吸”等,学生按照老师的有效提示,达到放松调整的目的。当两人一组进行夹肘练习的时候,老师说“顺势稍稍用力”,等于让学生明白,不要用蛮力。实际上,还体现出一种安全防范意识,假如用力过猛,可能会引起拉伤现象。老师让学生做肩肘倒立辅助练习,体会手按压垫子的时候,提示大家“两只手一定要按压垫子,不要用手拽垫子”。由于学生对按压和拽这两种方法有了明确的区分,因此就不至于在练习过程中把“按压”当做“拽”。这种及时的提示,能够很快让学生掌握动作方法。

(四)观察示范明确指导法

教会学生如何有效观察示范是提高课堂教法有效性的又一途径。一般情况下,在做示范动作的时候,并非所有教师都会告诉学生如何观察,而是说:“同学们,下面我给大家做一下示范,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观察。”究竟该如何观察,实际上并没有交代清楚。学生听到这样的语言要求,往往仍旧不会观察,不知观察的重点在哪里?也不知道该从哪些角度观察。但是该节课老师在给学生做屈腿肩肘倒立示范前,却交代得非常清楚:“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第一,我压垫了没有?第二,手指尖是向哪个方向的?第三,在还原的时候,我做的是什么动作?看完以后我要提问。”这一番话说明了老师告诉学生该如何观察,不但要带着问题观察,而且要认真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提问。因此,这一环节就足以证明教师会教。在老师有效教法和指导下,学生很快就掌握了屈腿肩肘倒立的动作方法。

有效指导法的应用说明,无论是讲解、示范,还是学生做练习,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做学法的指导,告诉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观察、如何练习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教师讲解什么是肩肘倒立时,可以说:“肩肘倒立,就是用你的肩和肘支撑住你的身体,呈倒立姿势。”学生一听就明白肩肘倒立的含义。

(五)学生练习准确观察法

在教法中,实际上有一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方法就是观察法。一提到观察法,大多数教师就会联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的观察行为,实际上教师在教学中认真有效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十分重要。因为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假如给予及时的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就能很快改正过来。该节课,在学生的练习环节,教师做到认真准确地观察,如当学生做肩肘倒立辅助练习时,发现一名学生的手扶腰的动作反了,老师及时发现并做了纠正。当老师讲解完帮助方法,学生两人之间体会如何帮助,老师通过巡回指导,及时发现了有的学生未掌握帮助方法,站在了做动作学生的前面,很难起到帮助的作用,于是老师就上前对其进行了纠正。

参考文献:

[1]赵岩英,刘茂祥.素质教育北京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外延浅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04).

[2]张克裘.关于“有效教学”若干问题之浅见[J].江苏教育研究,2006(8).

[3]栾启海.提升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金色年华,2010,10.

[4]陈志丹.体育有效教学的理念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