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20__年我所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圆满完成06年维修检测企业规范达标活动目标任务。

我所严格按照市处的工作总要求,结合我所辖区内维修检测企业数量多、档次高、经营范围广等特点,确定了“深入宣传,现场督办,严格把关,动态监管”的工作思路,按时按质稳步推进工作进程。我所通过一系列扎实缜密的工作,培育了一大批信誉高、服务好、质量优的维修检测企业,并将其推上了“达标活动”的平台。06年我所共有一类企业7家,二类10家,累加上05年的达标企业数后的达标率分别为96.77和60.71,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二、行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并重,当好维修检测服务质量纠纷的调解人。

维修检测服务质量纠纷的调解是运管部门服务职能的一种表现。我所20__年共调解了5次维修检测服务质量纠纷,调解涉及维修费用为7万余元,对两家违规的企业下发了整改通知书。我所在维修质量纠纷的调解过程中,严格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注意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让承托双方气愤而来,满意而归,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配合市处完成对所辖一、二类维修企业和检测企业06年度审验换证工作。

我所于06年4月组织辖区内维修检测企业负责人召开06年工作会议,会上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表彰05年先进,布置06年工作,在介绍今年的年审换证工作内容时,具体到企业申报资料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我所为及时完整地向市处上报所辖企业的申报资料,经常深入到企业内部,进行现场办公,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规范申报资料。我所06年有31家一类维修企业、28家二类维修企业和1家检测企业年审合格,年审换证结束后,由专人对一、二类维修企业的各类档案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共新建企业档案60余件,各类台帐清晰明了。

四、通过组织工作专班明查暗访,不断规范维修企业经营行为。

我所组织专班明查维修企业的竣工出厂合格证、三级检验单、维修合同等凭证依法使用情况,以及按规定进行维修作业的情况,同时还通过暗访托修方当事人了解承修企业的维修作业质量和服务态度。工作专班将明查暗访的情况及时通报给企业负责人,对情况较差的企业进行严肃警告,并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改正,否则依照《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进行相应处罚。接到整改通知书的企业在限期内都进行了认真整改,整改成效显著。

五、严审资质,把好市场准入关。

对06年新申报的德龙、翔龙等维修企业,我所组织专人按照新的国家标准对其经营资质进行了严格审查,不仅严把厂房、设备等硬件设施关,在企业内部技术力量等软件上也严格要求,确保其完全达到国家标准。今年我所上报的新申请开业的维修企业均通过市处终审,已经开始挂牌营业。我所在20__年的年审工作中严格审查企业资质,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予以降类或注销,一类维修企业降为二类2家,注销一类企业1家,二类维修企业降为三类5家,注销二类企业1家,同时对在年审中发现伪造和不符合要求的检测报告所涉及的检测企业进行了严肃处理,不仅要求车主重新检测,还将检测企业的违规行为形成文字材料向市处报告。

六、广纳谏言,为07年的维修检测行业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我所于06年底走访了几十多家有代表性的企业,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请企业负责人对我所在宣传政策法规、行业管理、廉政等方面写出客观的书面材料,企业在对我们的成绩作出充分肯定的同时,也实事求是的指出了我们的不足之处,这些不无裨益的良言为我们07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工作经验

我所06年的维修行业管理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积极肯定,也受到了广大企业和有关单位的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运管部门在维修检测行业中的地位和威信。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我们始终将“实事求是,坚持三勤”八个字作为行业管理工作的座右铭。

一、是要“实事求是”。就是注重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用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实问题,不盲目照抄一些条条框框。例如我们在调解维修检测质量纠纷中,针对纠纷产生的不同原因和调解相对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操作办法。

二、是要“腿勤”。就要经常深入到维修检测企业一线,多听一听企业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作好企业的知音,随时掌握维修检测行业的总体情况和市场动态,发现存在地问题及时解决,这样才能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行业管理工作目标,这一点在06年的规范达标活动中体现的尤为充分。

三、是要“嘴勤”。就是要广泛深入的搞好宣传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宣传方法。我所管辖的企业多,范围广,我们采取了以集中召开会议为主要宣传方式,以宣传信、横幅等方式为辅助,在宣传内容上要详尽具体,不能照搬原文,要进行释义和结合实际举例说明,作到通俗易懂。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为了实现管理会计的可复制和广泛应用推广,可以采取质量管理、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等体系建设的类似做法,成立专家团队,做好管理会计的顶层规划设计,制定能形成体系的管理会计应用标准,划分行业、层级、管理类别,制定配套指引。该体系标准既要包括通用管理体系的要素,例如:管理目标、组织机构及职责、配套规章制度、管理流程、评价指标及标准等,又要包括管理会计体系的标准要素,例如:会计信息支持或共享、工具手段、改进与创新、管理人员素质等。同时,基于企业成功经验或按标准要素的重要程度,可对管理会计体系标准要素设置权重分值,通过独立、客观的中介评价机构,对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进行达标评级认证。

二、制作企业成功实践案例集

先进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来自于经济活动实践,可操作性强,对其他企业的借鉴参考价值较高。因此可以搜集选取企业优秀管理会计实践经验,包括实践中出现的失败教训或曲折过程,将其归纳总结、分门别类,形成典型案例集。同时,为了增强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总结管理经验之前,可以先对经验总结的整体框架和要素进行规范,包括:管理背景、基本的理论思想、主要做法、取得的经济效果、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配套的规章制度、建设过程及里程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未来改进方向等。在案例集形成后,通过视频、文字及表单等媒介和培训、宣传、研讨等形式将企业管理会计的优秀经验进行推广,以逐步提高我国企业管理会计整体应用水平。

三、加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管理会计对岗位人员素质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既懂管理会计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为了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才,可以考虑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对优秀的财务人员实行多岗位培养锻炼,不局限于财务审计相关岗位,可以适当选取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管理创新、质量管理等非会计的管理岗位上短期任职;二是选派优秀的技术工艺、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学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融入管理会计理念;三是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也能锻炼人才,企业可分批选派管理人员去先进企业接受中短期培训,或直接从事管理会计具体岗位工作,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来发掘培养人才;四是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将管理会计专业的授课和企业工作实践结合,这样既能解决企业人才短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促进学员知行结合,获得更为具体、直观的实践经验。

四、努力推进管理会计语言的通俗化

与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更多是企业内部机构和人员,相对而言,使用者对会计专业知识了解较少,尤其是制造企业中生产一线的工人。管理会计要想富有成效地付诸企业实践,获得企业各方面的广泛认同接受和支持配合非常重要,而管理会计理念要植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管理会计信息能够被各责任单位听懂和理解才是关键。因此,应将管理会计的专业语言“翻译”成通俗易懂的管理语言,使管理会计的语言通俗化。

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现有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大多来源于经济社会的具体实践,例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罗伯特·卡普兰的作业成本法和平衡计分卡管理等。我国管理会计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应从长期所处的“象牙塔”中走出来。可选取3~5家典型企业并与其进行长期合作,开展管理会计实践研究。最好同时选取具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企业和正在建设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的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定期开展现场调研,带着问题和研究课题在企业实地观察、访谈、调查、测试等。运用理论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同时把企业典型的实践活动形成教学案例,从中逐渐提炼出管理会计理论并不断将其完善。

六、注重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生产模式不同,管理会计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也存在差异,管理是有成本的,不能完全照搬照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要与企业实际情况相适应,尤其是在将管理体系嵌入信息化系统的过程中,要综合权衡信息产品的性价比。国内ERP、BI等管理会计软件的价格相对较低,但功能上有较大局限性,国外软件功能强大,产品和实施费用相对较高。企业不能盲目地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要在管理效率效益、信息系统适用性和建设支出中进行权衡,分阶段地建设管理会计信息系统。

七、倡导实践应用中的理论思想适度融合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ERP系统 实施 策略 方法

中图分类号:B026文献标识码: A

ERP指的是把企业的内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管理系统,对企业的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化管理,全部采用在线处理的方式。从技术的角度来看,ERP是通过使用信息技术成果,规划、统筹与整合企业内部所拥有的各类资源,这样可以减少工作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管理的角度来看,ERP是一个比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其中包括设备、财务、运行等管理系统。当前,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管理能力成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活动。一些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促使企业在管理模式、企业品牌等各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企业ERP系统实施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求,有效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使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更加迅速,为企业赢得市场奠定了管理基础。对于企业来讲,ERP系统实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项目,而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的管理改进与创新的活动,这样才能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与提高企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1 企业的ERP系统实施与管理改进创新的良性互动

企业的ERP系统实施就是为企业创造信息管理的平台,将系统化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的管理中,重视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然而,ERP系统实施效果离不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经营现状,将ERP系统灵活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ERP系统对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推动作用。

一方面,ERP系统对企业管理的有效促进作用。ERP系统的实施能够促使企业完善管理机制。ERP系统能够提升企业员工的管理能力,为企业培养管理人才。企业各部门通过ERP系统的使用,使员工的管理思想得到了转变,也促使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提高。而企业整体上对ERP系统实施效果的评估与监督,还能增强企业各级管理层的紧密协调与配合能力。这对企业管理层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技术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企业管理层将对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出改进,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创造优良的管理环境。

另一方面,企业创新活动促进了ERP系统的优化。ERP系统在企业中的实施,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各种资源与因素,在ERP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与原有的管理模式进行碰撞,会产生很多问题。例如,ERP系统的实施存在着不能使企业信息进行有效共享,一些技术支持服务缺乏,一些员工不会使用信息技术的软件,这些都阻碍了ERP系统实施。因此,企业为了配合ERP系统的实施,也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不断地开展了创新的活动。企业在管理模式的改进、员工素质的提高、工艺流程以及服务水平方面,都在持续进行着管理创新活动。这为ERP系统的实施和优化创造了良好的企业基础环境,能够更好地构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信息技术的实际价值。

2 企业ERP系统实施评估与改善措施

由于企业ERP系统实施会产生不同的实际效果,这样就需要对其进行实施效果的评估,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进行改善,这样才能发挥ERP系统实施价值。因此,企业要对ERP系统实施成熟度与适宜性进行评估。企业ERP系统实施要进行全过程的定期检查和改进,重视每个环节的实施情况。要重点把握企业核心业务的信息技术需求情况,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ERP系统实施的方向,降低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建立企业持续创新的管理机制,更好地完成企业ERP系统评估,包括评估信息化应用阶段、评估与改进现有系统、规划未来的新系统实施范围等三个方面内容,促进ERP系统更好地在企业实施和得到深化应用。首先,在评估企业信息化应用阶段,要从系统应用、ROI分析、管理提升等三个方面对管理ERP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比较实施ERP系统前后的经济损益情况、管理决策能力以及执行力情况。其次,在改进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阶段,要找出业务发展所需的最为迫切的系统改进点,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增加和完善提供指导意见。最后,在规划未来的新系统实施范围阶段,要重视对ERP系统实施后,企业信息化整体操作、使用能力的提高,促使企业管理层重视信息化管理的价值,引导企业资源投放。

3 ERP系统实施的策略和方法

企业的ERP系统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

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由于ERP系统的实施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效实施ERP系统的前提之一,就是要让企业管理层能够清晰和明确地认识到企业目前的管理现状和缺陷,有针对性地提出整合方法,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型和业务操作流程。这样才能够为ERP系统实施和创建企业良好的管理模式奠定基础。

其次,确定ERP系统实施的目标与关键要素。企业为了保障ERP系统实施的效果,要组建具有管理经验与软件应用操作能力的团队,要明确ERP系统实施范围与目标,并将其进行分解,使企业各个部门都能够进行ERP管理模型和业务流程的确认,制定ERP系统实施的详细策略。

再次,企业各部门要对ERP系统实施进行具体与灵活地调整。企业要通过ERP系统实施解决面临的管理问题,但是,企业仍然要依靠自身的管理体系,对ERP系统实施应用范围应有清醒的认识。因此,企业各部门要对ERP系统实施进行具体与灵活地调整,各部门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ERP系统实施的工作方案与目标,其中包括了企业部门能够实现的目标;对于ERP系统实施后,企业所采取的创新的管理模式;不同部门应确定个性化的需求与解决方案;促使ERP系统实施在企业的不同部门中更加顺畅。

最后,编写ERP系统实施任务书,总结实施经验。在企业的ERP系统实施团队的指导下,各部门应将ERP系统实施目标与自身部门的管理工作进行结合,以此来编写出ERP系统实施工作任务书,并将此汇报给企业管理层,由其进行审核,形成企业完整的ERP系统实施任务书。该项任务书包括了企业管理制度变革的内容、ERP项目的实施内容。由此,可以得出企业实施ERP系统所能够获得的管理效能。同时,企业要对ERP系统实施进行管理总结,以减少成本支出,简化系统的操作流程。企业要增强ERP系统实施的个性化要求,严格控制ERP系统实施的时间与成本,建立分级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行的实施目标。

ERP系统集合了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是一个比较先进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应用ERP系统有很有的优点,例如,有利于提高企业对库存管理的水平,能够减少库存占用的资金,从而不断的提高物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陈本,这样会提高物资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应用ERP系统之后,能够把企业的资本、生产、与营销等职能形成一个价值链。企业应用了ERP系统后,可以更方便财务人员查询企业的成本构成以及影响企业成本的成因,能够确认在物流流程中可以降低成本的各种高价值的活动,还能为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结语

通过对企业ERP系统实施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究,得出不同企业具有不尽相同的管理模式,这就限制了ERP系统的实施。因此,企业要结合与创新ERP管理模型,提高管理层对ERP系统实施的策略与方法的认识与掌握,高度重视其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的ERP系统实施策略要分层次与分阶段地渐进式进行,不能够一蹴而成,那样只会给企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企业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组织的执行力,优化工艺流程,这样能够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而付出的管理成本比较小。而ERP系统的实施带动了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使企业形成了管理创新机制。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创新能够提高ERP系统在企业实施的成熟度与适宜性,推动企业ERP系统实施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铁;成本管理;资产管理;技术创新;标准成本;节能降耗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2

地铁L线全长约42公里,车站30座。2010年底高架段开通试运营,2011年中全线开通试运营。地铁L线运营分公司全面负责地铁L线的运营管理、客运服务、列车运行组织以及土建设施、车辆和运营系统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工作,直接面向社会公众,为乘客提供安全、高效的客运服务。L线运营分公司作为集团内重要的生产性单位之一,在保证地铁L线运营安全正点、服务热情周到的同时,特别重视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创新创造效益,以扎实的实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分公司班子及各级管理人员在工程介入与运营筹备期向正式运营期转换过程中注重管理理念由建设向经营的转变,模拟法人管理,狠抓企业经营效益关键——成本管理,在2009年筹备之初即大力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持续深化成本管理精细化程度及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过程中以财务管理为抓手,结合全面预算、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节能降耗工作,全面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深化。现将成本管理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一、班子重视、组织保障,以财务管理为龙头全面推行成本管理

分公司班子自筹备伊始即特别重视成本管理工作,将成本控制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级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经济指标始终作为企业各项决策的重要参考。分公司上至班子、中层管理者,下至基层工班,成本控制意识培育较好,成本管理主动性强,多有自发性创新。分公司将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注重发挥财务部在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由财务部全面负责成本控制工作,并由财务部负责人兼任信息与资产管理部部长,以财务管理为龙头结合信息化手段,持续完善企业资产管理、节能降耗工作。由财务部牵头召开经济分析会,深入剖析汇报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部门群策群力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及整改措施。分公司班子要求成本管理人员注重对地铁运营专业知识的掌握,将财务管理、生产实际以及技术管理相结合,形成跨职能团队,不断提高成本管控能力,探索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取得初步成效。

二、预算为纲、精细为本,以全面预算管理为基础开展标准成本管理创新

分公司在运营筹备初期即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克服无历史数据、无预算管理经验、筹备期业务不稳定等困难因素,建立了包括预算决策机构、预算管理机构、预算执行单位三级完善的预算管理运作组织体系。预算编制规范精细、日臻准确;预算执行控制得当,及时预警;预算分析深入生产,注重动态;预算考核挂钩绩效,奖惩分明。预算管理在规划企业成本目标、深化部门间成本控制协作,督促企业各层级执行成本目标,建立成本控制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成本管理精细化水平,分公司根据地铁运营成本固定成本率高的成本属性和成本波动性规律可循的特点开展标准成本管理探索,建立了标准成本指标体系。运营标准成本指标体系的建立以企业标准化管理为基础,与预算体系对应,与成本动因相结合,与责任体系相匹配,有效细分成本,明确成本标准,落实成本责任。分公司以标准成本指标体系为总纲,完成了标准成本汇编,其内容涵盖年度标准成本指标,能耗定额、计划修消耗定额及工时定额、故障修劳动定额、站务消耗定额、办公消耗定额、保安保洁人员配置标准、办公家具及设备配置标准、工器具及仪器仪表配置标准、劳保配置标准等内容。其中较为成熟的能耗定额、站务消耗定额、保安保洁定额,各类配置标准定额下达并严格执行,成本控制精细化程度明显加强。维修消耗定额、工时消耗定额还需进一步积累数据,持续完善。

三、全面掌握、优化配置,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地铁运营企业是资产密集型企业,L线总投资超过170亿,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方面,分公司专门成立了信息与资产管理部,结合信息化手段做好资产管理工作。EAM作为地铁运营企业信息化核心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特别是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成本控制方面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分公司在筹备期即上马EAM资产管理系统,在业务流程尚未完全定型,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系统开发工作确实困难重重,但各部门攻坚克难,坚定系统成功应用的信心,系统建设与管理流程的完善同步进行,相互促进,目前以实现系统核心功能,并完成项目预验收,系统在维修管理、仓存管理、资产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等方面发挥平台作用。

分公司在试运营初期通过实地盘点、系统编码、EAM登记的方法对管理范围内实物资产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资产范围包含生产类固定资产、行政办公类资产、工程移交物资(合同内备品备件、工具、材料等)、自行采购物资、工器具及仪器仪表,运用完善的编码体系,逐步完成资产条码的粘贴工作,实现资产信息全掌握,资产管理透明化,为企业资产配置优化,减少重复投资、防止采购浪费奠定了基础。

注重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线部从工可研开始介入新线建设,运营分公司作为未来接管新线的真正“业主”,从源头在设计中充分考虑节能降耗、设备设施的可维护性等因素,做好新线运营成本筹划。

企业管理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要素之一,以项目为主的组织形式的建筑工程中,技术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最普通的活动之一。有效的技术管理,能够帮组建筑工程施工顺利的实现质量控制和成本节约的目标,实现工程施工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内,按照业主和设计合同的要求按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技术管理就是要对企业施工技术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技术配置方式,促进施工建设中各种资源的高效协同运作。建筑企业在进行技术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点关注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以及配置,关注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施工的综合管理水平,保障工程各项目标的实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技术管理分析

由于建筑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每个工序的施工都离不开施工技术,技术施工的每个操作的不当都可能会造成工程成本的增加或者工程质量的隐患,因此,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应当是全面的、全程的管理。全面的管理是指技术管理工作应当覆盖工程施工的每个参与者的技术操作质量、覆盖施工工序的每个环节,从操作和工序的技术操作质量上进行达标性管理。全程的管理是指工程技术管理应当涵盖建筑工程施工的每个阶段,包括工程投资决策,方案设计、施工前准备、具体施工以及竣工阶段技术的组合以及运用质量管理。技术遍布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每个工序,总是和其他施工要素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工程技术管理不应当被单独分隔开来进行管理,而应当置于工程项目建设之中,在与其他方面的管理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中进行管理效用研究。技术管理一个突出的要点就是能够从技术的角度为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质量、成本、安全等保证。这种保证主要是通过前期工程投资决策的分析研究、工程图纸资料的审核、施工计划与施工方案的落实监督等,通过全程的技术审核与实施监督,保证工程建设的一次成功性,降低工程修补、返修和工程施工方案变更带来的损失。技术管理的有效性需要与工程其他管理结合起来才可能得到实现,因此必须将项目技术管理与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合同管理等其他方面同等重视起来,相互配合协调,才可能实现优化的项目管理过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目标和主要作用

工程技术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把工程技术与管理职能结合起来,组织、协调、控制技术因素在施工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质量,通过全程控制和全面管理以保证工程施工能够严格的按照国家相关建筑技术标准和政策、管理部门相关对顶在工程建设期内陆续的开展,通过质量把关,进度控制和造价规划确保整个工程最终能够在最短的期限内以最高的质量完工。这里技术管理目标的实现强调的是与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和造价管理以及其他几个方面的企业管理相互配合,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动态、协调、统一。

技术管理工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工程施工环节能够遵循技术质量要求和施工技术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进行,保证施工工序的常态运转。2.运用技术管理合理配置工程施工技术人员,提升工程施工管理的科学性,提高对技术质量问题的预见性和前瞻性,通过具体管理监督机制,及时发现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及时解决,防止问题发展壮大,引起重大损失。3.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资源配置,挖掘技术、材料、员工的最大潜力,在完成各项非经济指标的同时,实现最大的企业效益。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程中常见的问题

既定技术管理措施落实力度不足

既定技术管理措施落实力度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相关安全技术方案与质量技术方案不能够被认真严格的在实际施工活动中被执行下去,致使施工的质量存在偏差,给工程留下质量隐患,工程安全措施不到位,使得员工施工处于安全隐患中。有关必须的施工技术备案记录不及时或者记录不完整,致使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能跟上工程建设的步伐,为后期工程检测与维修带来诸多困难。施工技术方案不能够被正确的传达给施工人员或者传达过程中存在信息偏差,致使工程建设偏离设计方向,造成后期返工等重大工程事故产生。这些问题的出现归结起来都源自于施工企业对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不够重视,没有明确施工中每个员工的技术管理责任,致使他们责任感不足,工作不够认真。

技术管理人员经验欠缺

近年来由于工程建设项目不断的发展,各种建筑项目不断上马,建筑规模的快速膨胀,公司处于弥补人员缺口的目的,不断引进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过多的人员招聘致使这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经验欠缺的现象。处于技术管理人员的充分利用,有些资历较高的技术管理人员甚至负责多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这无疑分散了他们工作的精力,造成无法专心从事某项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现象出现。

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和提升工作不到位

技术管理经验积累和提升工作需要通过对工程建设后期的总结学习进行夯实。但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对这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总结程序不能落实到实地。当一个工程项目完工之后,项目的技术管理部门相对比较成功技术管理经验不能够被完整的保存下来并传递下去。

提高技术管理的措施

工程技术管理和技术水平的重视

以制度治理企业,强调制度的落实。

通过建立层次分明的技术管理和技术工作责任机制,用制度明确各级施工机构人员相应的权力和责任,重点关注技术人员在施工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明确每道施工工序中各小组,个部门的技术管理责任,倡导正确施工方法、严格工程技术施工质量,用制度的强制力有效落实技术管理规范和要求。

注重经验的交流和先进经验的学习与引进

技术是一项不断变化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工程技术人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用新的技术经验和知识来充实自己,才能够在实际的施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强化内部技术员工的技术交流提升前提技术人员的施工水平,提高工程施工过程中操作的正确性和问题发现的预见性。

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力度

技术的取得一方面是靠外部引进,另一方面是靠内部研发的投入,工程施工技术的研发更多的是对实践的尝试。企业应当加大工程施工技术研究、探索与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研发更加适合自己企业,作用更大的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