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千古风流人物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看刘邦
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项羽是英雄;一心为国却不得重用的屈原是英雄;在我看来,开创汉朝,能屈能伸的刘邦也是英雄。
我欣赏他英雄的性格。他可以在项羽把他独自放在南边时欣然前往,他可以在鸿门宴中安然脱身,他也可以在占领城池时与百姓约法三章,他还可以在入关后不称王,对后来的项羽毕恭毕敬。
也许,没有几个是他心甘情愿的,但他可以为了大业着想,而把自己的本藏。他用张良而不疑,坦诚相待才会使那么多人效忠他。
人无完人,这样的刘邦也会有缺点,他好酒及色,不事生产,他的嗜酒,无赖,都让人所不喜欢,但他知错就改,知道顾全大局。
你在那遥远的古国,而我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你是那伟大的而才溢横华的诗人,而我是那渺小而平凡无其的小学生;你是那一颗闪亮的夜明珠,而我却是那普通的小石子。你就是大家崇拜的诗人----苏轼,我就是仰慕你而渺小的孩子。
当初,我的班主任——刘老师给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宋词,《声声慢》、《卜算子·咏梅》、《浣溪沙》等等。但我情有独钟的是那首你苏轼写的《水调歌头》。因为这首词意境优美,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让我回味无穷!于是,放学后,我赶紧上网查有关你的资料,知道了你不仅写了《水调歌头》,还有许多的诗,知道了你为何又叫“坡”,知道了你的伤心事……从此以后,我便经常去读你的词。逐渐的,我便崇拜上你了。你,苏轼,不仅才高八斗,而且情深意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你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你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它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它也有它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就像你想念你的弟弟苏辙一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是你表达了对弟弟苏辙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你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你那“风飘飘,水??,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让我仿佛目睹你傲骨风采……。《赤壁》记载了你的崛起;赤壁沉淀了你的不屈;赤壁诉说着你的豪迈与诗情不朽;赤壁只因你而光芒四射;赤壁,只属于你苏轼。赤壁让我对你更加敬佩!你的那首“风雨任平生”记载了你一生风雨,一生坎坷;你的“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让人懂得用开朗、宽容、豁达的心去面对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和物,让人知道用感激、豁达的心境去挑战人生。你让我走进了宋词的海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你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 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你的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你的风采和才能。你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你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但你并未沉沦。我想说,“你,苏轼不也很伟大吗?你写的这首诗,不也流芳百世,万世不朽了吗?
我,在此许下诺言,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你一样成为有用的人。
我,虽然有点聪明,但却总不能静心学习。 成绩也不突出但看了你的词后,我就变坚强起来了,我的字开始漂亮起来,清晰起来,老师也表扬了我;我的作文原来就像流水帐一样, 但在我用心去写,多看课外书,多积累好词、佳句;我的作文也慢慢的生动起来。现在的我,已经爱上文学,虽然,我的作文不是班里最好的,我依然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关键词:作文教学;文品和人品的结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01-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的有效途径。作文与德育结合,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遵循叶圣陶先生的“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的教学思想,坚持文品和人品的结合,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素质。
一、结合作文计划,明确德育目标
作文教学既是作文知识的传授,又可以是语言艺术的演示,同时亦是渗透德育教育的载体。教师要依据课标对各年级作文的要求,在学期初制定作文教学计划时,明确每次作文的德育要求,实现作文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作文教学中只要教师恰如其分地启发学生思考习作训练题的思想性,就能达到“传道”的目的,学生就会受到德育教育。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作文训练的主题是“话说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内容跟学生生活很贴近,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在历史上建功立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教师引导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的“风流人物”,讲一讲他们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创造了哪些伟大的业绩,哪些品质最值得你学习。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不仅明确了作文的主旨和内容,也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总之,习作指导时,教师要把握题目的德育导向,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内容,弄清写作目的,实现“文道合一”的教育。
二、关注社会生活,积累德育素材
生活实践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源泉,教师只要留心观察,作文和德育素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人类社会中去,充分的体验生活的世界,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从品德行为的养成、基本观点的确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是基础,对教育内容的领会、接受、内化起关键作用,是实践、认识不断反复由量变到质变是过程。引导学生平时注意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贯穿着对学生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事物审美鉴赏能力的塑造及对学生品质、意志、修养的熏陶。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生活,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感性知识,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感染和熏陶,并在学习运用和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化。这样,就实现了德育以知识为载体,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
三、激发作文兴趣,陶冶学生情感
学生作文训练不应拘泥于教材中作文训练的内容,要提倡我手写我心。应多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生活作文训练,并力求与学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相结合、社会生活相结合,如口语训练、写日记、片段训练等。通过天长日久的训练,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做生活的主人。凡是学生能参与的事,都要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围绕当前实际,如卫生、纪律、健康等主题开展口头作文,举行演讲比赛。特别是抓住本班典型的人、事、物为题材,指导学生作文,引导学生做人,这对于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积极向上、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竞争进取,严格要求,不骄不馁的精神及自我锻炼和自我管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这样的训练,有效地克服了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只注重空讲大道理,忽视了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缺陷,使学生在进行作文训练,感知生活的同时,情感得到陶冶。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如此,其起源于课内,延伸于生活。
高一下半年开始,作文开始侧重于议论文的写作,对于议论文来说,素材积累尤为重要。课堂上,师生在分析鉴赏课本上的精读文章时,分析人物形象时,就是在积累写作素材。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的爱国、正直、坦诚,蔺相如的睿智、机敏、不畏强权、顾全大局,可以用到“宽容”“知错就改”类主题的文章中。《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离骚》中屈原的“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陈情表》中李密的“纯孝感恩”,《赤壁赋》中苏轼的“旷达自知”,《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的“怡然自适”,《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坚守隐忍”,等等,都是极好的素材。现代文《小狗包弟》里巴金的“真诚忏悔”,《我有一个梦想》中马丁・路德金的“坚定执著”,《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不向命运屈服”,等等,都会对写作有帮助。诗词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缠绵,“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萧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愁绪,等等,这些都是可以提升学生写作层次的佳例。
此外,做题时,遇到的诗歌鉴赏、仿写句子、现代文阅读,也都可以引导学生作为素材进行积累;阅读课时,自行对阅读材料进行积累、摘抄与交流;晚饭时,播放《电视诗歌散文》《百家讲坛》及新闻节目,增加积累;周末时,印发《每周文萃》,内容涉及作文范文(高考作文及评析,平时作文学生佳作及教师评语)、美文赏读(名家美文佳作)、课文相关内容补充(如,《读柳永》《坡突围》等),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资料可读,读过之后有词可用,有句可仿,有例可引;定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共享自己读过的好文好书,共享自己的读书经验和读书心得,做到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此活动初期可指定某些喜欢阅读、文字功底好的学生做“托儿”,然后可以指定篇目,慢慢地可以逐渐放开,让学生自行选择)。
语言动人点之一:生动鲜活,充满生活气息。
欣喜产生于一瞬间,坐在摇篮车里,望着呢喃的燕子,于是爷爷教她背“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哦,宋词是会飞的;趴在窗前大圆桌上,指着映红的荷花,于是爷爷摇头晃脑地读“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哦,古乐府是有颜色的,还散发着淡淡香味儿。 (选自湖南考生《追忆似水流年》)
作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生活的鲜活性、生活的原生态需要通过语言来展示。在考场作文中,生动鲜活的语言能迅速唤醒阅卷老师的生活记忆,并进而产生相似联想,引发大脑深处的情感共鸣,产生情绪的波动。
语言动人点之二:古朴文雅,富有凝炼之美。
长江颔首道:“秦兄言之有理。想当年,当中原的文明已繁荣之时,荆楚大地还未褪尽野蛮的外衣,仍是一片荒原。哪里有如今的灵动飘逸?金陵之地。怕仍是一座荒城吧!那时的我,仍只是日夜没心没肺地流淌,许是在孕育着惊天巨变的暗流吧!” (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西安与南京——山与水的对话》)
语言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凝炼美是其一。高考作文一般要求为800字左右,用800字叙好一件事,议好一件事,抒好一段情,没有凝炼的语言是不行的。语言的凝炼性体现在语言有力度、简洁、明快、不繁琐。若叙事则叙事有条理,描写传神;若议论则用词准确到位,耐人寻味;若抒情则情随意到,字字含情。
句子要短小精悍,承转圆和。上面一段文字,借鉴古白话语言,以山水对话为中心突出主题。语言精辟,凝炼。
语言动人点之三:’幽默风趣,独具个性特征。
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天然是个性,轻灵是个性,绚丽是个性,深邃是个性,质朴是个性,清新是个性,犀利是个性,幽默还是个性。想起阅卷老师的茫茫阅卷过程。每天面对那么多的文字,你要没有个性怎能脱颖而出?
于是就有了“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语,却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忧伤;于是就有了“山高月小,水露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悠闲,然而又有谁能了解东坡那无奈而游山乐水的郁结;于是就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狂放,只是谁又会去注意“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自嘲呢? (2004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穷则独善其身》
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对于阅卷老师而言,判断你有没有文采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最直接最常规的方法仍然是:诗文名句。你能引用说明你胸中有积淀,你引用的贴切恰当,说明你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
语言动人点之五:对称结构,富有音韵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花有它的情韵,白雪也有它的风采。杨柳之婀娜、翠竹之秀丽、兰草之清幽、青松之壮美,任何事物都在大自然中展示着自己的个性,不是吗?“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物各有自己的锋芒。泰山雄、华山险、黄山奇、峨眉秀,牡丹雍容、荷花冰清、梅花傲骨、兰花素雅,北国万里飘雪、江南草长莺飞、塞外驼铃声声、水乡牧笛袅袅。你能说泰山不如峨眉。牡丹胜过兰花,北国不比江南?你不能。 (河南省2004年高考优秀作文《你就是一道风景》)
语言为什么要对称?对称才和谐,对称才能丰富,对称才有美感。上面文段所写内容若不讲对称,减去一半,会怎样?干瘪、枯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大多数的考生语言的最大问题就是做不到“丰富”,只有皮骨,没有血肉。
语言动人点六:词语恳切,充满雕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