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安全管理

建筑安全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安全管理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 相关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如今人们对身边的高楼大厦和那些正在建设中的建筑工程早就习以为常并为之兴奋激动,但与此同时,走在街头的人们头顶上却时刻感受到来自上方的安全威胁,近年来,媒体所报道的因为高空施工坠落物导致行人受伤或在高空进行作业的工人坠楼丧命的新闻屡见不鲜,偷工减料、建筑质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报道也时常可见,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建筑安全管理,把损失降到最低。

一、建筑施工的特点

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现场的复杂性。施工现场的安全不但要靠施工人员的循章操作,还要取决于各种机具、材料以及建筑物品的安全状态,同时在施工现场又往往有多方的参与,包括业主、承包商、监理、分包商等等,管理层次多,关系复杂,不同的施工队也可能交叉作业,这些都加剧了施工现场的复杂程度,从而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一方面是建筑产品的单一性。对于建筑施工来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建筑项目,对于不同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事故风险的多少和种类都是不同的,而对于同一建设项目每一天所面临的情况也都是不同的,所以施工人员每天都面临太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从而使得风险也是难以预料的;一方面是生产的流动性。一是施工机构会随着建筑物或构筑物坐落位置变化而整个地转移生产地点容易造成高处坠落、起重伤害、触电、坍塌和物体打击等事故;二是在一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和各种机械、电气设备随着施工部位的不同而沿着施工对象上下左右流动,不断转移操作场所;一方面是施工人员离散作业。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是分散在各个部位的,在操作过程中,除了遵守规章和计划,在遇到突然出现的问题时,需要个人根据以往经验做出决定,而这种决定的正确性却是难以保证的,这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率;一方面是施工技术复杂。建筑施工的季节性和人员的流动性,决定了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季节工、临时工和劳务人员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另外建筑施工常需要根据建筑结构情况进行多工种配合作业,多单位(土石方、土建、吊装、安装、运输等)交叉配合施工,所用的物资和设备种类繁多,因而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还有一方面是施工条件恶劣。建筑施工大多在露天环境中进行,受气候、自然条件等的影响比较大,施工现场的气温高低、照明、风雨等都会使施工人员注意力不集中,造成事故。

二、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建筑工程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建设企业只追求眼前利益,不科学的缩短工期,迫使承包企业日夜赶工,施工人员超负荷工作,疲劳工作,机械未能及时维护保养,工人带病工作,从而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2、安全教育严重滞后,未进行安全培训就上岗

施工企业招收的大部分工人都没有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以致使这些人严重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水平低,自我防护能力差。

3、市场竞争不规范,安全投入不足

当前建筑市场仍然是买方市场,建设单位利用市场中的优势,排斥投标人,或是私招监雇,指定分包,肢解分包,随意降低造价、压缩工期现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企业被迫低价中标,甚至垫资施工,其后果是建筑企业不得不把安全措施费以让利的形式让掉了,以致安排到安全名下的资金不足,致使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偏低,许多使用多年的陈旧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改造,设备带“病”运行现象频频出现,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除此之外,还存在挂靠、非法转包、违法层层分包等种种情形,导致管理失控,安全隐患逐步增加。

4、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工作职责不清

目前,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插手的部门有安全生产监督局、建设行政主管安全生产部门、劳动部门、卫生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多头管理和重复检查违背了管理学中的统一管理的原理,这样不仅浪费管理资源,而且也给企业增加了负担,而各部门并没有明确的责任界线,出了安全事故时,却相互推脱责任,最后将责任全部推到企业头上。

5、为求效益,重生产、轻安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但目前建筑业仍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在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仍然有一些企业只注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把安全工作当作陪衬,他们重生产、轻安全。 6、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

目前政府的安全管理人员到施工现场实行检查时,没能针对建筑业的多发事故进行专项性的检查,安全检测仪器配置不全,检查手段落后,专业水平及现场施工安全经验不足,检查方式主要也只是看资料、查外表、看资质、查手续,而没有实质性的检查,这些方式未能触及安全管理的根本。三、建筑安全管理的相关措施

1、建立健全的安全组织机构。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项目安全组织机构,确定安全生产目标,明确参与各方对安全管理的具体分工,做到安全岗位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要根据项目性质规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而且对大型项目必须安排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并配以合理的班子共同进行安全管理,还要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

2、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项目要充分重视文明施工的管理,狠抓现场场容场貌,精心做好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场、临时给排水和道路布场等,做到作业区与生活区分离,优化美化施工作业环境,施工项目还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警示标志。

3、做好建筑安全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劳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内容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前的教育培训,同时各级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也必须严格执法,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民工的培训进行监督,以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这样才能确保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才能够实现安全生产,除此之外还应设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安全施工、文明施工工作实施到位的班组或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

4、加强现场安全监督工作。企业应加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对违章指挥、操作,冒险作业等要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并规范项目的施工安全行为,安全人员还要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设备的检查,杜绝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对人员的伤害,要加大对安全工作的投人,完善各种安全设施,在施工作业面上要设固定的安全管理员,对危险性大的脚手架,起重机搭设和拆除,机械设备吊装,用电设备工作,基础土方开挖等进行监督和控制。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安全施工管理安全意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说道安全防护与安全事故就不得不从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特点说起,众所周知施工项目安全生产具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

一是施工作业场所的固化使安全生产环境受到局限。

二是建筑产品体积的庞大性。

三是施工周期长和露天的作业使劳动者作业条件十分恶劣。这个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带有普遍性,都是安全生产需要克服的难题。

四是生产工艺的复杂多变,要求有配套和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予以保证。

五是施工生产的流动性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

六是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和劳动强度大。

七是施工场地窄小,对于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的安全防护提出较高要求。

上述这些安全特点使项目施工不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及使用电气工具上,发生在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等方面的伤亡事故占安全事故总数的75%.因此,施工项目流动资源和动态生产要素的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点和关键点。

1、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形成

通过对大量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事故发生的原因。其主要取决于人、物和环境和管理4个方面。

1.1人的原因

所谓人的原因,就是指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类事故。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的行为。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有统计资料表明,具体的不安全行为有:操作错误(启动操作不给信号、忘记关设备)、奔跑作业、送料过快、以不安全的速度作业;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代替工具操作;物体的摆放不安全;冒险进入危险场所;在起吊物下停留作业;机器运转时加油、清洁、修理;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必须使用防护用品时未使用;不安全着装;工作时说笑打闹、带电作业等。人的失误有2种类型,即随机失误和系统失误。随机失误是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而引起的,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它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出现的。系统失误是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次出现或重复发生。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疲劳、疾病时的超负荷工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负荷,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由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楚,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都能引发不安全行为。另外,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也是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之一。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占很大比重。冒险蛮干、麻痹大意等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逆反、惰性、逞能、凑趣、从众等不良心理所支配。

1.2物的原因

物的原因是指物的不安全状态。这里的物是指生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据统计资料表明,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状态,就是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指:防护、保险、信号装置的缺乏或有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缺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对建筑行业来说,“物”包括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设备、材料、半成品、燃料、施工机械、机具、设施、能源等。通常,事故涉及的物要比人复杂得多,其形态多种多样,其所拥有的能量的状态更是千差万别。一方面,在生产活动中一刻也未间断过能量的利用,人们给以能量种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和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另一方面,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出现能量的突然释放。突放的能量如果涉及人的身体并且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酿成伤害事故。

1.3环境的原因

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引起的。但不考虑客观的情况而一概指责施工人员的“粗心大意”、“疏忽”却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还应当进一步研究造成人的过失的背景条件,即不安全环境,如照明光线过暗、作业现场视物不清;光线过强;作业场所狭窄、杂乱;地面有油或其他影响环境的东西等。与建筑行业紧密相关的环境,就是施工现场。整洁、有序、精心布置的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率肯定较之杂乱的现场低。到处是施工材料、机具乱摆放、生产及生活用电私拉乱扯,不但给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便,而且会引起人的烦躁情绪,从而增加事故隐患。

当然,人文环境也是不能忽略的。如果某企业从领导到职工,人人讲安全、重视安全,逐渐形成安全氛围,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形成了企业安全文化,那么这个企业的安全状况肯定良好。反之亦然。

1.4管理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都与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因此,管理不善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安全生产责任制以及安全奖惩机制等措施减少甚至杜绝。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科技含量、建立完善的设备保养制度、推行文明施工和安全达标等活动予以控制。对作业现场加强安全检查,就可以发现并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常见的管理缺陷有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分明、有法不依、违章指挥、安全教育不够、处罚不严、安全技术措施不全面、安全检查不够等

2、安全事故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

为了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首先必须了解事故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孕育阶段。事故的形成必然有其基础原因,如不考虑客观条件,搞献礼工程和首长工程,盲目指定工期;施工企业安全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设备、机具及劳动防护用品存在质量缺陷等等。这类隐患出现就使事故处于孕育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他的存在,估计到事故可能会出现,但无法肯定会出现或者无法得知事故发生的确切时间和具体形式。

(2)发展阶段。由于上述基础原因的存在,再加上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导致了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出现,就构成了生产中的事故隐患,即“事故苗子”。此时事故已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预测到它发生的形式和时间。

(3)发生阶段。生产中的事故隐患被某些偶然事件触发时,事故就发生了。这些偶然事件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事故的发生必然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的损失,阻碍生产的正常进行。

3、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就是对于形形的事故以及人、物环境等要素之间的无穷变化进行研究,从而找到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和对策的理论。根据参考文献我们得知的最重要的两个理论是:

3.1多米诺骨牌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下述A-E因素按一定顺序发生而造成的。社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A促使人为过失B的发生,又造成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质及机械危险C的发生,C导致意外事件(包括险肇事故)D的发生,并因而产生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E的发生。这5个因素是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果关系,5个因素的连锁反应就构成了事故。

把A-E因素看成5张竖立的骨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5个因素以一定的因果关系依次发生。前面的骨牌倒下,则后面的骨牌也随之倒下。如果是排除了触发危险的因素A,B,C中一个或多个,就会出现避免骨牌D和E倒下的空档,从而防止了事故的发生,不会引起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E的发生。由此可知,只要使事故发生的连锁系列中断,即清除D前面任一个或多个因素,就可以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研究如何采用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的连锁中断,如特殊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可以杜绝不具有一定安全技术的人员从事危险工种;安全检查制度可以及早发现隐患等。

3.2综合模型理论

综合模型理论认为,在分析事故原因、研究事故发生机理时,必须充分了解构成事故的基本要素。研究的方法是从事故的直接原因入手,找出事故的间接原因,并分清其主次地位。

直接原因是指最接近事故发生的时刻,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物质技术的(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为的(即人的不安全的行为)2个方面。间接原因指管理上的缺陷,它使直接原因得以产生和存在。管理缺陷与不安全状态的结合,就构成了事故隐患。当事故隐患形成并偶然被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时,就必然发生事故。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剖析,可以发现事故发生的一些规律,据此得出了事故发生的综合模型理论。可见,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里的“管理”是狭义的管理,仅指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广义上来说,人、物、环境都是管理对象。本文的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是基于广义上的,是研究如何对人、物、环境等诸要素施加有效的管理,从而达到施工安全生产的目的。

4、强化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必须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施工项目作为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载体,必须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不仅仅是保障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的必备条件。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利益。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经济建设能否顺利进行。同时,安全生产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安全生产是精神文明在生产中具体体现,而精神文明在经济建设中具体表现就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关系千万人的安危,是广泛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的国家算不上是文明的国家;伤亡事故多,职业病严重的企业,也算不上是文明的企业。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3篇

(1)科技手段

科技手段是指运用科学技术对工作条件进行改善,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建筑安全科学与技术的进步可以促进政府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减少建筑建设过程中出现损害的几率。

(2)经济手段

政府对建筑中的经济属性和经济规律进行综合考虑,运用价格、信贷、税费等经济杠杆以实现建筑安全目标的手段成为经济手段。此手段目前在建筑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体现在建筑业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方面。

(3)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政府对于建筑安全管理活动,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建筑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在法律手段中,采取的措施体现出政府的意志,具体体现在法律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个方面。要求政府和建筑企业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二、安全管理手段的重要性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效合理的安全管理方法能够使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同时提升公司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资金不足,投入回收的时间较长。但是从公司短期发展的角度来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需要投入的资金和精力是巨大的,因此,有部分开发商为了节省短期的经济开支,而忽视了施工安全性的重视,最终会导致更大的损失。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人们出于爱、团结或其他,受到胁迫,明智的自利动机这三种情况下会为他人利益作出努力。而其中,出于爱、团结的方式能够对于小范围的家庭和团体比较有优势,而采取胁迫的方式则需要在惩罚和监督上面投入更大的精力。相比较而言,自利的方式则能够在给自身带来好处的同时,还能够方便他人。在四种安全管理手段中,法规手段相当于一种胁迫方式,文化手段是通过出于爱、团结的方式,经济手段是一种自利方式,科技手段能够在其他三种手段的使用过程中发挥辅助作用,使它们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在现实生活中,自利的想法能够使人们为了他人的利益而付出努力,经济手段作为自利方式是在进行安全管理时最主要和有效的手段。因此,在政府和企业的日常工作中,经济手段成为了安全管理最常用和有效的手段。

三、建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

(1)对建筑市场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规整。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因素要和相关的水平等级相符合,而且必须在企业的水平等级所能承载的能力内进行工程包揽,从而更加高效地把企业的安全性控制、项目招标的规整以及企业的水平管理结合在一起,简历健全的奖惩制度,把安全放在首位,创立自己的安全评论条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去完善改革,有效地规整个人和集体的相关信用文档,依照制度去制裁那些违反法律和相关规定的个人和集体,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督促相关单位去按照制度规定进行企业安全生产。经由这种严密的法律以及相关制度去规整市场的行为风气,才会致使在企业建设中出现尽可能少的弊端。

(2)加强企业安全过程中的监督措施和方法。尽可能的对企业生产中的每个流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强化生产进程中的排查和巡视,当察觉比较恶劣的安全隐患时,必须立刻执行相关规定制度:即可通知相关企业,促使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顿,而且要监督企业安全整顿的过程,验收整顿后的成果,对不安全因素的整顿和巡查任务进行有效的管理;按照制度法规上报此安全事故中的有关的集体和个人,而且要提出处置建议;对那些违反法律规定并且拒绝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顿的,依照相关法律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要求相关的违规企业进行安全整顿,决对不能用严肃处理代替安全整顿排查。比如,即可吊销此过程中相关责任企业的许可证书或者迫使其停止生产进行安全整顿,对相关责任监督单位以及监督人员提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意见,如果是有关建设单位的过错,要没收此单位的相关许可证书。

(3)完善监督管理工作方法。在建筑工程项目中要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对于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施工现场进行整改并停工,对于存在安全问题较多的工程项目进行限期整改,确保对重点监控区域、企业和项目的监督管理。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由传统的对现场进行监督转变为对企业进行监督,对现场的监督作为辅助,同时将传统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将对企业和现场的监督偏重于事先的预防和时候的考核。此外,在监督管理方面,需要将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与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进行结合,文明施工效果与安全生产达标相结合,严格执法与典型引路相结合,日常规范性巡查与突击性检查抽查相结合。在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中不断地对监督管理方法进行完善和升级,以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高效的进行。

(4)实施现场工程安全监理为了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稳定的施工,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工程安全进行监理。施工企业在监理阶段需要指定专业的监理工程师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应的工程建设标准,对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进行监理并承担建立责任。在监理过程中,监理单位一旦发现安全事故隐患,需要及时上报并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若施工单位拒绝整改或拒绝停工,监理单位则需要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汇报。在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理的过程中,往往要引入社会监理的力量,使建筑安全监督管理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四、结语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 安全管理 现状 对策

我国建筑业每年的安全事故造成数千从业人员丧生和百亿元经济损失,这些事故的发生多由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所以,提高建筑安全水平的关键是加强建筑安全管理。

一、建筑安全管理的含义

建筑的安全管理指的是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在建筑领域,它由宏观上的建筑安全及微观上的建筑安全两方面组成。宏观上的建筑安全管理不是直接的管理,但它是微观管理操作的行动纲领。微观上的建筑安全管理指的是直接对建设项目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业主、监理组织和中介机构等对施工项目进行安全操作的策划、施工、控制、调解、监控及管理[1]。微观的管理是具体和直接的,它反映了安全管理的理念、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二、建筑安全施工的特点

(一)施工现场空间不足增加了危险因素

建筑物的固定位置导致大批人力、原材料和机器设备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内,由于主体空间的多层次交叉作业,场地太小时,易出现物体坠落等导致伤亡。而且由于建筑物的巨大体积和多种多样的外形,加上施工类型变化及工程进展,安全管理规定和安全保护措施要不断调整。

(二)施工单位和项目部分离使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

一个施工单位通常承担多个项目的施工工作,单位和项目部经常处于分离状况。这就造成安全管理基本上由项目部实施。可是由于项目的临时性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施工单位经常不重视安全措施。

(三)流水施工作业使施工人员常变换工作环境

工程施工的作业地点及工作项目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随着施工类型变化及工程进展,施工人员的工作地点、作业形式、操作技术等不断变化,这些变化都会给施工单位带来安全隐患[2]。

(四)施工作业没有标准化的操作规程使危险因素增多

工程施工是有多方参与,需要各种专业知识;施工单位数量多,操作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能力、资金状况存在很大差异。这增加了建筑安全管理的难度,造成层次混乱,管理复杂。

三、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法律和监管部门方面的问题

1.法律法规落后,执法的力度不大

建筑活动重视“环境及健康”己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话题。建设项目的体系结构已由传统的“成本-造价-质量-工期”体系转为“成本—造价—质量—工期—环境及健康”体系[3]。我国在“环境及健康”方面的立法严重滞后。

2.没有合理的安全管理机制

传统的建筑安全管理形式己经不适应目前的建筑施工方式,所以政府主导的安全管理工作存在很多漏洞,加上建筑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工作效率低,社会监督不足,导致安全管理落后,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手段结合的建筑安全管理机制还未成熟。

3.管理部门的改革和职能转变缓慢

国家机构的改革和企业的改制逐步脱离了行政管理的约束,成为市场上自主的行为主体。建设部和地方建设主管部门也成了国家建设安全专门监督管理职能的实施者。

(二)施工单位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1.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问题

一些施工单位把建筑项目的勘查、规划、施工和监理外包给资质或能力不够的惬意甚至不合法的承包商。这种一层层的外包造成施工项目的管理松懈、安全培训不足以及安全投入不到位甚至没有。

2.勘查、设计、监理等单位的安全问题

勘查、设计单位不按规定进行勘查和设计,或者随意更改勘查设计文件、法规、规定或强制性标准,导致勘察设计结果存在问题,无法保障建筑物质量和作业人员安全;监理单位不对施工单位的安全保障措施及专项施工安全方案进行仔细审核,在施工过程中也未对施工单位是否认真落实安全措施进行认真监理。

3.施工单位自身的问题

随着我国不断加大基建投资以及建筑行业准入门槛的调整,建筑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施工人员队伍也逐渐扩大。但是,鉴于施工单位在建筑安全管理中处于核心和主体的位置,建筑的安全问题出在施工单位自身的占绝大多数。

四、加强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严格按照安全管理标准,加大处罚力度

制定和实施安全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施工安全管理水准、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最有效方式,制度起作用的关键是选择建筑安全管理标准。如果标准太低,处罚力度对建筑企业不能起到处罚和警示的作用,企业就可能选择缴罚款而不是积极加强建筑的安全管理措施,不能从源头消除隐患[4];如果标准太高,超过了企业的能力和技术范围,也会削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而不愿加强安全管理。所以,建筑安全管理的控制标准既要与企业的技术能力相适应,又要考虑社会对安全事故发生的接受能力。

(二)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

行政部门可能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忽略甚至没有对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监管,当建筑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带给他们利益时,为求得罚金收入行政部门有可能对企业的安全管理不达标视而不见,这就使法规没有了意义。所以,一方面要改革管理制度,把行政部门对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和监督情况与业绩挂钩,综合考核;另外,必须要对政策执行部门实施再监督,严格监控执行部门的活动。

(三)强化政府监管能力和公信力

企业和政府在建筑的安全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由于他们的利益取向迥异,他们之间易出现矛盾,安全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二者之间的博弈。一方面,在政府的监管之下,企业会采取一些安全管理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对利益的追逐是企业的本性,企业会尽可能逃避责任。如果政府具有较强的技术条件,完成检查的成本较低,或政府能够让企业相信政府必然采取行动检查建筑的安全施工情况,企业为免受处罚而遭到巨大损失,就会主动进行技术升级,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外部负效应。

(四)提高人员建筑安全意识,重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

强化建筑安全的管理工作和一系列保障安全的措施实施的理想结果是政府和企业双赢,即随着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施工企业的利润和建筑安全的社会效益同步增长。现代建筑安全管理理论要求理性地认识安全管理工作,认为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增加企业投入、减少利润是不对的。通过开展各种安全教育,逐渐实现由“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再进一步提升至“我会安全”的境界[5]。综合治理,重在预防,保障安全措施到位。

五、小结

“安全施工”是建筑施工企业要大力倡导的生产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是工程项目进行阶段管理的重中之重,努力开展安全管理工作能够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以免发生施工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对于施工企业,在编制安全管理制度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内容认真制定施工计划,严格监控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危险点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王勇胜.当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若干问题浅析[J].建筑安全,2008(01):10~11.

[2]朱晓雯,郭琦.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03):175~177.

建筑安全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管理理念;施工管理体系;建筑行业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10-026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10.131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在当今建筑施工行业中的竞争也越来越大,而在这激烈的竞争过程中经济效益则是企业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所以尽可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已是企业最主要的施工目标。目前,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施工中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才能保证工程项目的建设。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往往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高,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 建筑行业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建筑行业中,工程建设施工人员在作业中与其他行业相比,其人身受到伤害的概率要高出将近一倍,而严重的导致身亡的概率则要比其他行业高出两倍。另外,在我国由于安全因素而引发的施工事故每年高达500多起,造成1500多人伤亡。建筑施工事故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而且还给整个建筑领域造成了不好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能有一个安全的施工作业环境,能够进一步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人身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中一定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把好安全关。

2 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意义

2.1 提高生产安全规范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日趋成熟,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规范施工单位的行为,最大限度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出现不正当的行为时,也有权利责令其整改或制止。工程O理单位作为监督整个工程的委托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安全控制,发现参建单位的错误并能够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2 提高生产水平,保证施工安全

在整个安全生产进行过程中,承建企业负有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在施工中的每个安全环节中更是安全责任的第一负责人,而且还承担着大多数安全责任事故。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作用,通过现场抽查、施工监督等方式,加强对承建企业的监管力度,从而促进施工单位加大安全管理的投入,完善施工现场的作业环境,不断提升施工技艺水平,从而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2.3 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不断增多,施工规模更是发展迅速。其中,在安全管理方面,监理单位的监督管理方法是最有效、最直接的,尤其是监理工程师发挥的作用更重要。监理工程师专业工程技术水平高,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法律、经济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因此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安全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此外,还可以责令施工单位对不当的施工操作进行整改,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所以监理人员的配置可以提高工程建设施工中的作业质量,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3 目前建筑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贯彻落实到施工中

在施工单位中都有相关的施工作业规范,安全生产责任制也有制定,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章制度往往得不到落实,在施工现场的一些环节仍存在着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在企业中,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造成了管理的弱化,使得施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因素。对于这些因素,工程安全管理人员不能进行及时的管理,未能制止违规操作,也不能很好地消除安全隐患。由此可见,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必将会扰乱正常的管理秩序,从而造成许多潜在安全问题的出现。

3.2 安全重要性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程负责人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施工观念,而存在严重侥幸心理,在进行作业时忽视安全生产,只关注生产效益,这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忽视管理,被动应付。一些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障体制不完善,在工程建设中也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进行管理;还有一些企业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是专职管理人员数量缺乏,配置不合理,而且在企业中管理人员多为兼职,这使得不能在组织方面保障生产的安全。

3.3 安全投入满足不了实际需求

在安全投入力度方面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提高生产效益,建筑企业肆意压低造价,减少施工工期;第二,工程建设主要负责人生产观念不正确,侥幸心理严重存在;第三,在施工中只看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而忽略了施工生产安全;第四,工程款拖欠现象存在严重。

3.4 安全培训教育有所欠缺

工程施工一线作业员工大多为农民工,他们受教育时间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整体综合素质也不高,他们在施工过程中遵循规章制度的思想意识不高,违规操作行为比较严重,而且自我安全防护意识也比较差。比如:施工中不按严格的流程进行;也没有良好的佩戴安全帽的习惯等。出现这类现象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严格的安全教育培训,大多规章制度没有落实到生产中;另一方面,需要培训的员工未得到全面的安全培训,尤其是一些安全意识比较低的新员工,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进行过全面的安全学习,施工前也没有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都很容易造成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

4 建筑安全管理的解决措施

4.1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机制

如果建筑安全生产只是依靠法律法规进行制约,效果非常有限。要改变安全生产管理被动的局面,可借助市场经济的调控作用,使被动为主动。利用企业追逐利益的行为,充分调动建筑业主自发追求良好安全业绩的动力。将企业资质、招投标与安全生产业绩进行挂钩,并且可以作为保险公司根据安全生产业绩上下浮动保险利率的重要参评因素,使安全业绩良好的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利益,让安全业绩不好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慢慢给淘汰出去。

4.2 建立建筑安全业绩评估指标

大多数发达的国家都建立了权威的建筑企业信誉和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还专门设立了一系列企业安全量化的评估指标,包括劳工索赔率、损失时间事故率、经验调整系数、伤害事故率等,这些指标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完整地反映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建筑企业提供了安全状况的可比量化数据,并作为保险公司、业主、政府部门、考察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重要依据,因此被称之为建筑施工单位的重要安全指示器。

4.3 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个合格的安全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例如具备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政策法规和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规章规程;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安全文化知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劳动卫生知识。熟悉工伤保险的法律、劳动保护法知识;掌握应急处理措施事故、现场勘验报告及调查处理方、伤死亡事故以及职业病统计技术;应急救援预案编制与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法;学习先进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心理学、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等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敬业精神,还需具备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4.4 建筑安全责任需要重新进行划分

因为建设单位无须承担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所以导致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项目上随意降低工程造价,将工程项目违法发包给了低资质或无资质的企业,在施工过程中随意改变图纸,随意改变工期,拖欠工程款、垫资工程更是经常发生。而让建设单位承担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的法律责任,也是符合国际惯例。很多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建筑单位对工地所有人员的安全责任。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建设单位须承担相当大的安全责任,因而业主或业主代表直接参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经济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经济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也在进行一定程度的建设转型,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加大管控度,以此来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生产安全是建筑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和核心宗旨,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提升工程施工建设的水平,从而提高项目投资的效益水平。另外,监理企业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监管职责,并对建设过程中常出现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全面的把握,从教育培养、监督管理、风险管控、安全思想认识等方面入手,对安全管理改革策略不断进行完善,从而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时连彬.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安全,2012,(5).

[2] 杨令杰,魏吴晋,翟成.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问题[J].安全,2007,(4).

[3] 蔡娟.浅析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2,(17).

[4] 娄晔.论建筑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城市建设,2010,(31).

[5] 那俊杰.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山西建筑,2017,(2).

[6] 马永飞,曹俊林.浅析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科技资讯,2017,(2).

[7] 张彩彦.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