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区工作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总共六课时的培训课程在上周结束了,在整个培训中我学到了包括社交礼仪、团队精神、做好社区慈善等许多作为社区工作者应具备的知识。
首先,在社交礼仪方面,原先我认为在工作当中只要问声你好、谢谢、再见就可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这一课,让我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在社区工作中良好的社交礼仪更是必不可少,所以应该通过社交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我们社区工作者的礼仪修养,培养我们应对酬答的实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教养。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区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其次,是在团队精神方面。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譬如,我们社区在采集人口信息的工作中,大家面临人员少,时间紧,缺少办公设备、任务重等诸多困难,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更多的是交流经验,团结协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以期做到录入的准确、全面。经过大家共同努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也更好地扎实了社区基础工作。可见,在社区工作中团队精神尤其重要。
最后,是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工作方面。社区有各种人才,蕴藏着极大的创造力,对社区慈善事业、社区公益乃至社区建设,都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在社区要为百姓搭起一座爱心桥梁,方便人们随时把不用的物资捐助给需要的人,让公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种习惯,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慈善不仅仅是出钱,还有志愿者也是慈善的行为,在这次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中也迸发出志愿者的热情,奥运会志愿者超过了100万,地震灾区救灾志愿者超过了300多万。通过培训使我懂得了,捐赠万元是慈善,捐出零用的一分钱也是慈善,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同样是慈善。无论企业精英,还是社会公民,无论耄耋老人还是学龄儿童,“人人参与慈善,人人皆可慈善。”让我们都来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分享慈善带来的快乐。
在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社区工作不再是鸡毛蒜皮,社区工作者也不再是简单的“居委会大妈”。新时代的社区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工作能力,能够应对处理各种繁琐但重要的问题。因此,像这样全方面的培训,我们社区工作者非常受用,让我们能够纠正错误,完善自己。
今天有幸参加“争先创优”表彰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我就社区工作谈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真正把工作做好,做实,我们不但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还必须全身心投入,以社区为家,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真诚服务。
因为社区工作任重道远,上联上级党委,下系居民群众家家户户。要服务号居民群众,搭好连心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难。社区工作涉及面广、疑难杂事多。用我们自己的话说:社区居委会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五保四属、优抚救济、计划生育、卫生治安等上百项工作。真是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苦差事。此话也不假,六年前的邓山坡和白龙坡村卫生脏乱差老大难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当时的状况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远看青山绿树,近看垃圾成堆,居民群众怨声载道”。邓山坡曾经被开远电视台报道批评过,白龙坡村有60多名群众准备联名上访,面对这样的困难和压力,有好心的人劝道:“算了,别自找麻烦,万事尽力就行,白龙坡本来就不是你们的辖区,别人管不了,何必为难自己。”可当我看到居民们求助的目光时,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没有退缩的理由,我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条件地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为此我和我的同事以及党员同志们一起努力,走家串户,深入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虽然我们跑痛了腿,磨破了嘴,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居民群众和东风村民小组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出动了共青团员、党员、群众100多人次,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清除近200吨垃圾,彻底改变两坡脏乱差的卫生面貌。一场即将集体上访事件得到平息,事后居民群众感动地对记者说:“过去我们是孤儿,现在我们终于找到娘家人了。”又如:特困居民王金明病故在家中,是我们像亲人一样的为其处理后事,此举深深感动了殡葬管理服务中心,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感人至深的“聚源社区抚危难,殡葬服务谱真情”的字句。
社区组织,是党和政府重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干部,是最贴近老百姓的“官”,是政府与人民的“连心桥”,一言一行都代表党和人民政府的形象,在新的时代,社区工作要顺应时代要求,社区工作者更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把“一切为了居民、为了居民的一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新时代社区工作的重要性
这些年,随着我县“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城市化脚步加速推进,在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如此次“村改居”工程的实施,就存在着城中村功能区和城乡两种体制分割的矛盾,城郊村一些土地被大量征用,“村改居”规划调整、城市建设、管理与整个整体布局不协调等问题,有些村民担心村改社区后,相关身份、福利待遇会被取消,面对这些问题,由县民政局牵头,协调各社区组织,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将相关政策及时送达,消除了村民的顾虑,使得我县“村改居”调整平稳实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因此,社区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新时代社区干部的新姿态
今年,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经过全县各部门一个多月的连续奋战,《云和县行政村(社区)规模调整方案》顺利通过法定程序,初步实现了“并建制、并三资、并人心、促发展、促民生、促振兴”的目标。我县由原来9个城市社区增加到15个和1个居民委员会,并对城市社区的四至范围进行科学划分,有效拓展了城市社区范围,较好优化了城市功能布局,从而,为打造全国山区新型城镇化样板县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社区工作者
想要成为一名受居民欢迎的社区工作者,就应扎扎实实做好服务群众和各项管理工作,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浓厚感情,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社区是一个整体,想要和谐的社区环境仅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行的,需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平时要和同事及邻里之间要多交流,多走动,脸上要常挂笑容,遇到困难,要主要伸手,努力营造出良好的社区工作氛围。
社区工作的范围广、涉及面大,包揽了事无巨细的“繁”“杂”“锁”“混”等众多社会矛盾,俗话讲“一人难顺百人意”,本文针对这些繁琐复杂的工作现状,提出业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能力七要素,供大家探讨参考。
一“真”:“真”相对于“假”而言,则是辩“真”事、用“真”情、讲“真”话
在讲“真”话的问题上要讲究“讲”的艺术。讲“真”话的底线是:“骗”人话不能讲,骗人即骗己;“套”话不要讲,不能解决问题,讲了白讲;“官”话要少讲,装腔作势令人讨厌听不进去。讲“真”话的原则是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在言到和做到之间要留有余地。不讲“过头话”“活络话”,实在不能直截了当讲真话时,宁可不讲,也不要讲“假”话。
二“净”:“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做事的标准
行事必须要做到“趋利要洁身自净,干事要透明干净”。所谓趋利要洁身自净则是公私分明,既不能为显自净,把本来合法、合理、合规的个人利益随意弃置,也不能在干事中为趋小团体、小圈子的私利而做得欲盖弥障不干净。
所谓的干净,第一点是办事讲究透明,原委透明、过程透明、结果透明,因为透明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不透明则不公,这是在社会工作中的第一条准则。第二点在于凡事要有个“了结”,不能虎头蛇尾或者没完没了。即使是没有结果也要把没有结果的结果,作个交代,不能随意的不了了之。
四“会”:会学习、会沟通、会组织、会开会
会学习是指在工作中既要勤于学,更要善于学,委员会作为业主大会的常设机构,会学习是一个最起码的基本功,要先学、勤学、学对、学全,努力使之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机构。从委员会的实践出发,要讲究基础知识系统学、政策法规经常学、专业技能随时学、公关心理干中学。简单来说,学是先知先学的基础,在委员会工作中,“带着问题学”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会沟通是指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含情、识、言、行、礼、视、声、容、听、问、闻、记等要素。会沟通应立足于沟通者自己,而不能转置于被沟通对象。在众多的沟通要素中,作为沟通者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沟通之“情”。
会组织是指为了推进小区业主自主、自管、自治工作,有序有效地为业主大会能够充分和尽量准确表达业主“团体意思”提供组织设计。在这里提出一种业主大会“二、八、三、四”组织模式供大家参考。
“二、八”――即参引经济学的“二、八”定律,按照群体中20%原动力,能对80%起带动和影响作用的一般性规律。用2:8的结构比设计区域功能,责任传递,循环运行。
“三”――在“二、八”设计的基础上,以分析目标为标志设计递阶式“三”个功能层,每个功能层又以“二、八”方式设计组织管理的整体模式。
“四”――引入管理学“有效管理幅度”理念,取有效管理幅的50%功能,以1:4为范围值(即1个人能对4个人实施信息运行的有效管理)在各个层面开展幅射面相对稳定的动态运行,实现管理的有效、有序循环。
会开会是指召开会议、组织会议、会议决议是所有业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的重要业务,学习开会应是一门必修课。
开会是现代社会沟通最主要的形式。人类通过会议来商讨和决定群体的事务和行动,若要持续有效,必须靠适当的机制来平衡和协调群体与个人之间的权责关系。以明确的规范和程序作为工具,会议才能真正集思广益、拓宽言路、凝聚共识,才能导致行动,产生实效。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通用会议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凸显三个特性,即约定性、工具性和价值中性。约定性,即规则明示在前,对事不对人;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来解决的绝不无端拔高和指控;价值中性,旨在凝聚组织认同,提高运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通过文明议事来说服、辩论、妥协,从而形成有效行动。
召开会议的目的是要在不同的利益方之间求得持续的合作,参会者的立场越是多元,诉求越有差异,所涉及的利益分配越是复杂,议事规则的执行就越倾向于严格。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原则是“权利公正、充分讨论、一时一件、一事一议、多数裁决”。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操作,笔者将《罗伯特议事规则》精炼为以下12条原则。
第1条,动议中心原则: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动议者,行动的提议也。”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它们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动建议。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第2条,主持中立原则:会议“主持人”的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倾向(主持人若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代行主持之责,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3条,机会均等原则: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后方可发言。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4条,立场明确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对当前待决动议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说明理由。
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发言要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之间不得直接辩论。
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分钟);每人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次数也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次)。
第8条,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得偏离当前待决的问题。只有在一个动议处理完毕后,才能引入或讨论另外一个动议(主持人对跑题行为应予制止)。
第9条,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制止违反议事规则的行为,这类行为者应立即接受主持人的裁判。
第10条,文明表达原则: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辩论应就事论事,以当前待决问题为限。
一、处理好社区工作与其他警务工作的关系
众所周知,社区民警确实很辛苦,虽然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不同程度上采取了为基层民警减负的各种措施,使社区民警相对单一地承担基础工作任务,专业性有所增强,但社区民警专属社区警务工作是绝大多数单位难以办到的。所以,社区民警要正确处理干好社区工作与完成非社区工作任务的关系,正确定位,找好角色,将主要精力用在社区工作上,轻视自己的主业。同时,派出所的领导要科学整合警力,合理部署任务,最大限度地把社区民警从非社区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使社区民警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下社区工作,真正解决好社区民警“下不去”的问题。
二、处理好下社区与上平台的关系
随着警务工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各类警务信息平台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社区民警的工作更加便捷,案头台帐性工作明显减少,查阅相关信息上网可见,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然而有些社区民警实际下社区工作的时间并不多,警务室“有室无人”现象和社区见警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主观上一些社区民警不愿意在闲暇时间投进社区,存在一定的贪享清闲的个人惰性,也不善于合理充分利用时间;客观上作为采集源头信息和承担接处警任务的第一线,社区民警承担了不少平台基础信息的编辑录入、报送维护和各类案事件的处理任务,占用了社区民警的大量时间。对此,广大社区民警应调整工作思路,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计算机应用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并统筹安排时间,将上平台穿插于值班备勤、下完社区回所和日常处理案事件的间隙等时段,切实做到扑下身子沉入社区和抽挤时间登上平台两不误。
三、处理好干工作与打基础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