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村文化产业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新农合组织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必须不断加强社员的服务意识,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的要求,对每一位组织成员的生产提供“产销一体化”的服务,以生产的规模化、经营的品牌化,增强组织开拓农业市场的能力。只有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有利平台,才能更好为社员服务。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时期,为了全面提升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经营管理职业人才。
(二)乡镇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城市化的全面推进,不仅有效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促进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农民企业家的产生。然而,当面我国大部分的乡镇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管理仍然比较落后,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方面有待提高。随着乡镇企业模式的多样化发展,创业就业型乡镇企业、产业集群型乡镇企业、科技创新型乡镇企业等模式的乡镇企业,若想提升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必须依靠大批的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知识的经济管理类高端人才,无私的投入到乡镇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
(三)创业型的现代化农业经营者近几年来,农业多功能的全面发挥,使得一些农业经营户从过去的养殖种植行业脱离出来,以地方性、区域性的自然资源及环境优势作为条件,进一步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将农业经营者的职业进行了细化。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能力,在充分的掌握农业生产技术的同时,还必须对安全生产和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有深入的研究,了解农产品成本核算知识与市场信息收集处理技术等多方面的经营管理内容。
二、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培养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三农”服务的作用从当前我国国情上看,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方面是为了将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化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在我国全面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新型农民。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农业发展一直都面临者严峻的挑战,而若想从整体上提升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则需要将农村职业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此增强职业农民的经营决策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的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明确自身对服务“三农”的本质内涵与作用,以培养新型农民为主要任务,造就一批“懂技术、懂经营”的复合型农村职业人才,从而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更好的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二)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培养农村经济管理人才首先,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职业教育,增加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充分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尽可能地改善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从而为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的建立提供教育基础。其次,通过“百万中专生计划”的项目平台,增强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各个地区通过这一计划项目,借助各类中、高等农业职业学校的教学条件,系统、全面的对新型农村经济管理职业人才进行培训,以社会实践、产研结合等方式,增强学员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培训目标。
(三)建立以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对农村职业人才进行培养时,应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尽可能的走出传统学校教育的阴影,把知识技能培训、职业资格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互挂钩,从而实现职业教育互补的人才培养策略,确保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持续发展壮大。首先,各个农村职业学校应加强与有关行业协会、区域性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企业以及各农民合作组织的协作交流,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为农业职业人才的就业提供导向,从而使这些职业人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其次,农村职业学校还可以创办校办产业、构建农业产业化实习实践基地等,主动地参与到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中,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重庆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一、研究意义
作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地区,重庆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其文化产业在过去五年以年均28%的速度快速增长,为同期重庆市GDP增速的两倍。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146.46亿元,占全市GDP的2.87%。从重庆文化产业结构可以看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出版发行为代表的传统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以数字传媒、动漫、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市场份额也有所提升。
现阶段对重庆文化产业的学术探讨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如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文化产业集群研究等,而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较少。由于重庆文化产业发展起步晚,数据不甚完整,口径亦不统一,缺乏使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需要的大样本数据。比较而言,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它通过对“小样本”、“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的研究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鉴于文化产业客观条件的制约及灰色系统理论的特点,本文将文化产业和影响其增长的因素视作两个灰色系统,考察两者之间的灰映射关系,从而得出影响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因素的相关顺序,以此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相关参考。
二、研究方法
关于产业增长的影响因素,目前尚无经典理论加以诠释,但中观层次的产业是宏观经济的组成元素,可依循宏观经济增长理论来分析文化产业的影响因素。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以哈罗德、多马、索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指出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假设下,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中具有决定作用;以卢卡斯、罗默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则认为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结合产业兴衰转化规律,主导产业的形成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市场与政府政策的共同作用和影响,政府对新兴产业进行培育、资助、扶持和保护的各项政策,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与导向作用。此外,任何产业的形成都离不开市场需求的拉动,市场空间大小及其市场需求前景,对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劳动生产力、资金、技术、财政拨款、消费需求、投资、重大项目带动几个方面为数据指标分析其对重庆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指标选取及灰色关联模型构建
灰色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进行灰色管理链分析,首先要选准系统行为特征的映射量,本文将重庆文化产业增长和影响其增长的因素视作两个灰色系统,随后进一步明确影响系统行为的有效因素,即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及比较序列,设系统行为序列:
X={x(1),x(2),…,x(n)}
X={x(1),x(2),…,x(n)}
………………………
X={x(1),x(2),…,x(n)}
………………………
X={x(1),x(2),…,x(n)},i=1,2,.....,m
基于文化产业相关评价模型的建立原则及数据的可得性和可量化的原则,采集2005年至2008年的《重庆市统计年鉴》及重庆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中选取数据,(重庆统计局2009年文化产业数据仍在整理中,本文的研究数据最新截止到2008年。)选取重庆文化产业增加值构成系统特征数列X,人均生产总值X;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纯收入定为X及X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为X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X;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X;科技经费支出X;文化体育传媒财政拨款X;公共教育经费财政支出X见表1。
表12005~2008年重庆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数据
年 份
指 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重庆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X
39.80
52.41
66.66
88.57
114.16
146.46
人均生产总值(元)X
8075
9608
10978
12437
14622
17575.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
8093.67
9220.96
10243.99
13715.3
12590.78
14367.5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X
2214.55
2510.41
2809.32
2873.83
3509.29
4126.2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文教娱乐文化服务消费(元)X
1025.99
1200.52
1391.11
1449.49
1237.35
1498.95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年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元)X
180.28
198.65
249.71
189.73
195.97
211.83
文化、体育、娱乐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重庆GDP比重X
4.21%
4.53%
6.27%
5.63%
6.11%
7.11%
文化体育传媒财政拨款占重庆GDP比重X
1.93%
1.98%
2.03%
1.97%
2.57%
3.25%
公共教育经费财政支出占重庆GDP比重X
1.91%
1.87%
1.98%
2.56%
一、抓规划,促长远发展。
今年年初,修改完善了《__市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确立了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发展思路、发展重点、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为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抓项目,促整体发展。今年以来,市文化局坚持以抓龙头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加强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通过各方努力、积极筹备,极力促成了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这一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三、抓调研,促深度发展。为深入了解农村文化发展的现实情况,更好地推动和促进我市农村文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市文化馆组织力量对全市农村文化设施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掌握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同时,为促进全市文化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参与市委办的课题调研;走访临近县市;形成了5000字的《关于我市文化旅游现状的思考》调研论文。
四、抓合作,促品牌挖掘。
上半年,我局通过市民论坛文化知识课堂这一平台,与电视台合作,重点策划了《孟姜女民俗文化讲座》、《品读__文物》、《车胤文化导读》、《文化旅游在__》四大讲座活动,现已制作出第一期节目。与外侨旅办密切合作,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旅游资源,筹备拍摄专题片《文化旅游在__》,为__文化旅游一日行的早日实现服务导向。
五、抓活动,促事业建设。
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文化活动的支撑和推动。上半年,市文化局以节庆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工作和各类文艺活动。
一是节庆活动多姿多彩。年初,春节系列文化活动拉开节庆活动序幕,20__年党政军民春节文艺晚会、民间龙狮舞拜年表演、灯谜一条街活动,丰富了我市春节期间市民的文艺生活。
二是围绕企事业、机关单位宣传活动(如总工会的5.1演出、城管局的节目调演、职教集团的节目创编等)开展的节目创编或调演活动。4.23日市图书馆开展了世界读书日街头阅活动,5.18世界博物馆日的开馆活动均得到市民好评。
三是实施惠民工程。市民论坛文化知识课堂的组织实施,免费数码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97个基层网点的设备配套、15个农家书屋各类图书的计划配送等奉献给了城乡人民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是拓宽服务渠道,走市场化路子。市青年艺术团3月份印制了500份精美的宣传册,深入到学校、厂矿、机关、乡镇发放,推介宣传艺术团取得的艺术成果,利用舞台形象宣传各行各业新风新貌。为李家铺乡、职教集团、总工会等单位进行节目创编演出;打造排练精品音乐剧《囊萤照读》参加《沅澧风情》大型演出,为演出市场的定位夯实了基础。
五是整章建制,规范执法。坚持以依法行政为手段,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促进发展为主题,以诚信服务为主线,认真管好管活文化市场,强力查处违规网吧和取缔违规经营户。经初步摸底,全市现拥有正规网吧城区经营户48家,印刷业4家,打字复印店17 家,书刊音像店12家,卡拉ok等歌舞娱乐场所27家,并重新建立台帐,跟踪服务,动员其成立行业协会组织,以协会工作促产业发展。
通过这些举措,使文化市场、文博、图书、电影、演出均得到向前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市场的培植和产业氛围逐渐形成。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全力推进我市文化产业项目的整合实施;
一、我县文化事业单位及文化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县文化系统共有在职职工52人。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歌舞团、文物管理所5个事业单位。
全县社会办的文化产业较为繁荣,书报刊市场、音像、网络、印刷、娱乐休闲市场发展较快,有的已形成规模。据统计,全县书报刊摊点16家,印刷厂5家,音像制品出售16家,打字复印7家,网络经营户11家,电子游戏室6家,桌球3家,娱乐休闲业6家。
二、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对文化的产业化存在错误的认识。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过分强调,没有把文化真正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这种观念导致对文化产业的政策理解不透。同时,文化产业市场管理婆婆多,有利益多头管理,无利益没人管理,文化法规侧重于规范、控制,强调"禁止性"、"惩罚性"。
2、对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没有规划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上规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约大部分经营项目规模小,市场整体档次不高,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方法不活、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时开时停,造成了文化资源极大的浪费。
3、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滞后,财政投入力度不大,公办文化产业没有起到主导地位。引导民意资本投入的办法不多,文化基础设施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
4、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需要高素质人才,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
1、营造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宽松环境。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又是一个特殊产业,需要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综合手段来支持它的发展,要尽快制定适合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包括产业组织、投资融资、财政税收、分配激励等措施,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用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的门槛。
2、加强总体发展战略,要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要在保证党委总揽全局和最后决策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加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和领导,要在制定文化产业各个门类的专项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
3、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合理布局文化基础设施。目前我县文化基础建设薄弱,文化阵地少,不利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4、造就一大批"文化商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构筑人才高地。文化产业能否快速发展,归根结底是人才,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造就一大批既有开拓能力又有经营能力,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运作企业的文化经营者。
5、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现实,抓住机遇,还要充分利用文化自身资源,利用现有的阵地,改扩、新建的文化设施。
四、解放思想,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增强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1、创新文化发展机制。创新是文化的灵魂,文化创新是增强文化活力、彰显文化魅力、永葆文化生命力的根本所在,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创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利用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反映时代风貌,有较高影响力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呈现文化建设新的亮点。积极推动文化体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发展文化,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积极推动文化主体创新,通过完善文化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有知名文化品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提升文化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要积极发现、大胆启用文化创新人才,牢固树立文化人才是文化创新之本的思想,培养造就一批文化创新的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使之成为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2、积极扶持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们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设时,始终强调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把文化发展的着眼点放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积极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实现文化权益的共享,推动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免费或优惠向弱势群体开放,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文化权益。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先安排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设项目。努力创造文化精品,传播先进文化 ,塑造美好心灵,弘扬民族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今后几年,我们应以扎实推进以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群众文化设施网络,提高文化设施覆盖率、设施面积人均拥有量和设施档次。与此同时,我们要围绕丰富__特色文化内涵,发展特色艺术,打造文化精品,培育特色品牌,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加强思想舆论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打造__山歌等文化品牌。
3、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举世公认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要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逐步形成以传媒、文化旅游、体育、文艺演出和文化娱乐、信息网络为重点的文化产业格局。要做大做强优势文化产业,大力提升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开发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好我县文化资源的优势,突出我县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深入挖掘我县文化、人文历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科学制定我县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规划,建立衡量文化产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打造__特色文化品牌,全面提升我县的文化品位,塑造我县的优秀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尽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为我县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4、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作为基层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发挥群众文化创新精神、增强文化创新活力的需要,是推进改革,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现代文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载体。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和和谐社区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精神境界,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坚持群众自发与精心组织相结合,专业文化与业余文化相结合,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结合,城市文化活动与乡村文化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的普及率和组织化程度,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品位和档次,深化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形式,使我县群众文化活动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有力地推动我省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组织送戏、送图书、送电影、送文化到基层社区和农村,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并积极探索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文化三下乡新方式和新形式。
5、大力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主干、以小城镇文化设施建设为中心点,覆盖全县的文化设施网络。一要整合全县资源,集中在县城建设集艺术性、标志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文化基础设施,发挥中心城市的文化辐射功能。二要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布局上以小城镇文化设施建设为中心点,以点辐射面。加强中心点的图书馆、文化馆、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以中心点文化设施为载体,为周边区域提供文化服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基层群众文化生活。
河南省商丘市是一个民间艺术大市,拥有众多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构成中原地区文化母体的重要分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商丘市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民间艺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在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亦暴露出传承体系不健全、产业运行不规范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审慎对待。笔者在几次走访王公庄画虎村时,除了对其发展的速度、现有规模及运营模式等产业发展核心问题表示赞叹,另一方面也考虑其将来的发展趋势,作为文化艺术产业,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继承与创新,画虎村目前的现状为大力开拓虎画及相关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来说对于该产业所依托的民间艺术门类本身艺术价值的进一步发掘和提高所做出的“软投入”相形见绌。
关键词:中原地区;民间艺术;产业化;现实意义
民间艺术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化创造的源泉。我国的民间艺术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和全人类的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是民间艺术大省,民权王公庄画虎是全省有影响和地位,产业化有一定成效的民间艺术门类。本文选择王公庄画虎村作为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访谈、实践探索等方式,访谈了包括民权县北关镇政府工作人员、专家和画家艺人,基本摸清了民权虎画的资源价值、传承传播与产业化现状、面临的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根据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消费的变化,提出一系列思考及新的发展方式。以期以民权虎为典型案例,寻找和探索商丘地区民间艺术产业化提供可操作和可借鉴的产业化发展方向和模式。
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劳动、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并且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广大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是一个民族情感和理想的载体,是和民众生活融为一体的。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其中,不仅有大量的有形文化遗产,也有斑斓多姿的无形文化遗产,神话、歌谣、谚语、音乐、舞蹈、戏曲、皮影、剪纸、绘画、雕刻、刺绣、印染等艺术和技艺以及各种礼仪、风俗、民族体育活动等,犹如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仅成为各民族赖以绵延发展、增加凝聚力的纽带,也成为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以及联系世界的桥梁。尤其在中原及广大的西北地区,得以保留下来并持续发挥价值的民间文化形式多样品类齐全,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转向城市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力的单纯追求逐步转变为对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方式的追求,民间艺术的受众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民间艺术的传统功能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建设而变得模糊化、边缘化,呈现出新的意识形态。农村民间艺术的需求由个体转向共求,其作用也由单纯的精神生活抒发转向运用民间艺术观念思想的表达转为艺术形式的多维性表现。当地的农村文化建设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功能特征发生了新的方向,从单纯的农民精神生活抒发转向市场化、产业化。民间艺术充当起农村娱乐产业制造的推手,其特殊的形式语言、表达方式为农村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鲜明地确立了不同地域农村的文化特征。在当前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被各种媒体广泛传播。此时的地方民间艺术在农村产业化建设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方式。
也有人认为,能实现经济价值的民间艺术固然是好,但是一味追求民间艺术产业化,很容易将那些比较难实现经济价值但同样珍贵的民间艺术逼入死胡同,反而不利于民间艺术的整体发展。如今的民间艺术主要是缺少一种氛围,民间艺术要生存和发展,主要还是靠政府的支持和民间组织的重视才能支撑下去,产业化的各方条件都尚未成熟,言之过早。针对这种观点,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艺术门类的确随着时代的发展失去了生存空间,但大部分民间艺术还有着深厚的土壤,能够在农村产业结构市场化的背景下谋求新的发展。
当历史进入到20世纪,民间艺术受到其从属性的制约,逐渐失去活力,面临着生存困境,民间文化正受到来自商业社会外束文化的冲击。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许多人脱离了维系生活的土地到城市中谋求发展,生活环境的改变,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审美观的变化;尤其是工业化带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的快速传播,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原有的艺术理念和艺术方式很难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可以说,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不相适应,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脱离导致其加速衰落。
通过对王公庄画虎产业发展个案进行探究,进而联合商丘地区其他的民间艺术门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虞城县的花木兰传说、柘城县的大仵民间舞蹈和李秀山泥塑、商丘市的四平调、睢阳区的火神祭祀、睢县的二夹弦等。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实施品牌战略,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品牌优势,要重点打造“华商之都”文化品牌,围绕“商”字做文章、谋发展、求振兴,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梁江认为:“艺术作品毫无疑义应走近普通大众,他们有这样的文化权利也有这些需求。但现在的艺术创作,似乎还没有把面向普通百姓、进入寻常人家作为目标或方向。出现在展览会、博览会、画廊等场合的作品,大都指向特定受众。进入市场领域的作品,主要是按商品的游戏规则在流动。”因此,民间艺术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该艺术门类本身的传承与发展,而且也极大地丰富并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发展传统艺术文化,首先是这种文化对于接受者是否有价值。目前不少地方采取了多种措施希望能够保护传统文化,但是能够真正发展传统文化的就没有多少。文化的传承很大的程度上属于说教,没有实质内容。而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结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成为一个产业的保护促进方式,渐渐成为共识。当代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民间艺术产业化提供了良好契机,也为民间艺术指明了产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参考文献:
[1] 庞向辉.“画虎村”的变与不变[J].农家参谋,2010(07).
[2] 郭俊华.小画笔画出大产业[J].村委主任,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