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实习生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调查研究对象与内容
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中职学校的实际现状为案例进行分析,以会计专业实习班学生为样本研究对象,调查内容为在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设置及内容、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的场所是什么样的、老师的个人能力有没有达标、学生个人成绩的测试会用什么方式等等。
2.调查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探索目标的指导下,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阅海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在学校论坛等地方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听取别人的意见,再整理总结,做好分析工作。
(2)问卷调查法。遵循着基本探索线路,按照调查的规则,制定出调查问卷的题目,设定参与调查的学生是浙江省嘉兴市中职院校的会计实习班学生。首先是发放问卷,作者利用网络、电话等媒介向被调查者们发放问卷。其次是回收问卷,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是分析总结。
(3)访谈法。针对论文当中要研究但是不能通过问卷得到很好答案的问题,要换一种方式进行研究。
二、调查研究结果与分析
为了能够得到充足的论据,一共做了200份实际调研的问卷,调研结束后收回了190份,能够用来做数据用的一共有1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是94.7%。从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无疑会对笔者本次的研究提供很重要的依据。
1.中职实训教学内容
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实习生对会计实训教学较为满意,而不满意的学生认为实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之处:实训内容与岗位需求不对接,实训内容较难,实训教学课时少,实训教学设备落后。
2.中职实训教学方式
经过笔者的调查统计,发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方法主要有传统教学、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以及情景模拟。
中职学校对于所开设的专业课程必须要考虑好授课对象自身具有的特点以及空缺岗位有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教学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将有效问卷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后发现,大多数被调查的对象觉得对学会计的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没有实际的效果,起不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这个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学生对学校提出的实训不是很满意,希望实践教学的形式能够不断创新。此外,还能够说明本校的学生现在还没有达到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所以专业课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能力。
另外,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学校现在对会计专业学生所设置的实训,老师大部分只是选择案例教学法;其中被调查的教师中,有60%会在上课时选择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但是依然有49%的专业老师在上课时选择以往的陈旧教学方法,大约有41%的学生在问卷中说其任课教师会在课堂上选择情景模拟的方法来激励他们,还有20%的学生说自己的老师会在课堂上选择项目法,有10%的实习生不确定教师用的教学方式。
3.中职实训教学场所
通过实际调研数据发现,调查问卷的对象大部分是学生,占有81%的比例,他们中很多学生对学校提供给他们的实训地点不满意,其中63%会计专业的学生觉得学校提供的实训场地不够正规,氛围也不好,不能够达到实训的目的,有大约13%的学生指出,学校安排的实训中没有提供先进的设备,还有12%的学生觉得进行实训的场地太小。对于学生进行实训练习来说,要想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就必须引进一些比较先进的设备、有足够的场地甚至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因为企业更愿意招聘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学生。
4.任课教师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会计实训教学任课教师的满意度是不高的,有60%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和实操能力都不强,有12%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理论水平不强,有2%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实操能力不强。只有26%的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理论和实操能力是同时肯定的。调查对象普遍反映目前本校会计任课教师大多缺乏实训教学能力,要想能蚪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水平提高,那么学生的专业教师就应该具有高水平的技能。
关键词:活动引领 写作教学 资源整合
2009年9月,笔者所在学校的21家校企合作单位的无限定内容调研表明,企业对中职实习生、毕业生多项能力素养的满意度排序如下:遵章守纪、团队协作、组织管理(事务管理)、口语表达、学习创新、书面表达、耐挫能力。可见,提高中职生的写作素养迫在眉睫。
写作教学应给予高度的重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中在“过程与方法”部分提出,“重视课堂内外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语言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求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创造机会”,写“广阔的社会生活”,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写,是提高写作教学绩效的途径。而活动引领教学模式是提高写作教学绩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借鉴吸收活动理论的理念,以构建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模式为目标,“注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多侧面的主体性活动去变革教材”,注重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整合把握。为避免陷入理论讨论的泥淖,文本所指的活动为狭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尤指校园实践活动。
一、活动引领写作教学资源的解析
1.教材写作任务分析
从中职校《语文》教材写作训练的设置情况来看,它们大多注重读写结合和活动引领。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中职《语文》教材一、二册为例,写作内容有:网页、黑板报、小报、剪贴簿制作,主题征文,朗诵会,故事会,演讲比赛,文艺表演,电影秀,话剧展,参观访问,公益活动(2010年世博志愿活动)等。
现实问题是,在有限的课时内(通常中职校为每周2~4节《语文》),活动任务无法进行,写作变成了无的放矢;中职生缺少自律意识,课下也无法保证写作训练的顺利开展。为此,《语文》教材基于活动的写作训练,需要在课后的实践活动中延续。
2.学校适用写作引领的活动资源分析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校园文化活动主题和形式,活动的组织机构也不尽相同。根据上海市闵行区两所职业学校的校园网,写作教学适用的活动资源占全部活动比例的70%强,活动任务有如下特点:(1)任务难易适中,适合教学要求;(2)应用文(狭义)写作任务较多,符合面向未来的就业要求;(3)文学体裁写作任务量适中,以剧本写作为例,每学年1次;(4)活动主题较为狭窄,有功利化之嫌。
整合学校教学资源,构建一个系统的写作训练活动引领模式,对教师来说,有助于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来说,有助于体验写作的成就感。
二、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1.教学资源整合条件
(1)学校行为
早于学期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工作计划,是实现有效整合的做法之一。学校管理层在整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时,应充分考虑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以相应的制度或考核机制,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活动主题来看,实现学校活动主题的宽泛化、生活化、去功利化,可保证活动引领写作训练的有效进行。宽泛化有助于实现多类型文章的写作训练;生活化有利于把握教学难易度,增强教学效果;去功利化有助于帮助学生塑造批判性思维。
(2)教师行为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强调师生共同在社会活动实践中体验写作。体验是教师实现有效的写作指导的前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包括学校活动、社校联系活动、家校联系活动、企业调研、社会实践。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激励教师投身实践活动的措施之一。
2.教学资源整合方式
梳理学校的活动任务发现,活动实践类型按是否定期分类,大体分为:定期――课堂教学、班会、日常宣传活动(载体有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电子小报、广播等)、社团活动等,不定期――大型比赛、家校会议、社会实践等。定期活动项目应作为全员训练的载体,并采取分层、分批训练的方式;不定期活动项目可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兴趣爱好加以引导,尤其重视利用特色、特殊活动实现独特的教育功能,如同情心、责任感的教育。同时,为充分挖掘活动资源,可进行同主题多文种的连环写作训练。
3.教学资源整合例析
随文写作训练通常可挖掘定期活动资源,如板报、主题班会、电子小报;单元写作可挖掘定期和不定期两类活动的资源,其中应用文写作训练既可在课内集中新授(如条据类、书信类),利用不定期的活动资源进行巩固练习,也可分散于全学期结合课外活动实践进行。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流程是灵活多样的,可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如,从教材单次训练出发,确定单次写作训练类型及拟结合的活动形式―结合学校《工作计划》(《工作安排》),制定系统地《写作教学计划》―解析活动资源,包括可选主题、文种―制定授课计划―活动引领写作训练―多途径评价反馈、评价。教学资源整合例析如下:
第三周写作任务:“家信”拟结合活动:“家长会”(主题:亲自沟通)/活动类型;不定期/任务解析:课后作业“给家长的一封信”,要求回信谈谈“他们眼中的你”评价反馈;评价1可为教师制定评价要求、标准(格式)――同学互评(修改后入写作档案袋),评价2可为结合家长会进行内容评价――家长评价。
4.写作考核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写作的考核从单一的教师行为发展为社会行为。评价实施者包括教师、写作者本人、写作者伙伴(如同学)、实践活动组织方(如团委、学生会)、实践活动受众(如演讲听众)等。为此,需要建立更加灵活的考核机制。
为实现过程性考核与结果考核严格挂钩,最终实现过程就是结果的评价目标,可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建立学生个人写作文件夹,将学期作品放入班级写作角的文件夹内,供平时交流。文件夹内除作品外,还包括平时评价,含教师评价、个人自评、同学互评、活动评比结果、奖状等。
在施行学分制的学校中,理想化的做法是借鉴美国语文教学单独评估写作成绩的做法。也可提高写作的成绩比重,尤其是平时参与实践活动的成绩比重,并将实践活动成绩计入学分。
三、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中,无论从制订写作教学计划,到灵活安排多文种的写作训练,至在开放性的写作教学体系中进行评价考核,都对教师的写作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在汉语写作教学科研成果相对英美等国比较贫乏,最新写作研究成果在教学领域得不到有效转化的情况下,教师的自主科研能力更显重要。
从中职校师资队伍结构来看,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现有的语文教师队伍高、中级职称比例分别为6%、50%,研究生比例为25%,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较为薄弱。这种情况绝非个例。为此,有必要转变传统的“被动”和“单打独斗”的科研模式,主动借助各种科研力量(教科所、高校等),在教学一线开展科研活动。
中职教育领域,目前已有多位教师尝试在实践活动的引领下教学,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上海信息技术学校的祝纪景老师。因此,我们需要在整合经验的同时形成理性思考,同时又要结合具体校情,形成独特的教学模式。活动引领写作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路虽漫漫,吾辈愿求索!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已经被普遍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培养模式为就业指导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挑战。本文分析了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影响,并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就业指导通常理解为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职业的过程,狭义上是指择业期的选择过程,广义上是指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它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自学、自主、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①。就业指导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意识、求职方法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就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中,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②。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通过课堂讲授、模拟招聘等形式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学习就业政策,掌握必要的求职方法,提高求职能力。这些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因学生缺乏体验而导致指导效果大打折扣。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等特点,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③。顶岗实习的推进,让就业指导有了真实情境,增强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工作实践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指导方法
顶岗实习贴近生产实践的第一线,很多工作方法都是学科发展的前沿。比较而言,教师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但缺乏紧贴生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就业指导容易脱离实际。顶岗实习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企业新信息,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工艺方法及企业文化、用人需求等,对指导教师更新人才观念和指导方法具有促进作用。
2.工作岗位的真实性有利于端正学生的择业意识
当前,高职毕业生择业意识不强,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他们就业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工资待遇成为历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关注焦点,也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选择矛盾。通过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客观认识社会,自觉调整就业期望,缩小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较务实的择业观。另一方面,毕业生存在频繁跳槽的情况。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身处工作中的真实场景,认识工作岗位的实际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行业和岗位的深入考虑,做好职业规划。如机械专业的毕业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熟悉工作岗位的职责,认识到设计、生产、管理、市场等不同工作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实际要求,获得从事本专业各项相关工作的客观认识。
3.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每个具体工作岗位都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组织中,需要处理团队中的各种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可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能了解企业用人制度、招聘要求等,对学生完善自身的求职方法与策略也是极为有利的。
4.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缺乏职业素养的人不可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更谈不上有所作为。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亲身感受企业需求和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这有利于促使其不断总结提高,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他们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勇于吃苦的精神④。
二、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带来的挑战
顶岗实习的推进,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师资力量薄弱与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矛盾
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师生比不同程度地出现失调情况,直接增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当前就业工作队伍主要为班主任、辅导员等,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为高职的,生产实习教师数量偏少,且很多是缺乏企业经验的年轻教师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针对每个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难以适应顶岗实习中学生就业指导的需求,就业指导工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2.地理位置分散与就业指导沟通的矛盾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每个单位相对人数较少,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也很少,指导教师很难同时指导分散在各地许多实习点的学生,实习学生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非常有限。同时,实习地点的分散,造成顶岗实习期间师生之间的沟通遭遇障碍,师生之间直接见面机会非常有限,这使师生之间无法面对面地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与交流信息的误解。
3.学生准备不足与完成实习任务的矛盾
顶岗实习虽然让就业指导有了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就业指导内容,但由于不少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就业指导面临困境,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有些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对学业毫无帮助;或者认为顶岗实习不配大学生的形象,定岗实习是到企业去充当“廉价劳动力”;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报酬过低、上班时间太长,感觉到太辛苦而无法忍受。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态度,导致对实习缺乏兴趣与责任感,不能主动投入到顶岗实习中,无法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强化职业素养的目的。
4.职业素养欠缺与企业岗位要求的矛盾
当前,一些大学生缺少生活磨练,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愿做具体细致的基层工作。顶岗实习过程中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班迟到,眼高手低,实习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感,工作消极,在企业生产任务需要加班时无法满足要求。还有的工作粗心、缺乏团队意识、态度不诚实,这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相适应。三、顶岗实习中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推进顶岗实习,需要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形势需要。
1.增加人力配备,不断深化就业指导
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要切实加强人力配备。一方面,学校要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工作小组,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对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实习现场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可以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在校内指导教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积极与企业协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教育,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双导师”指导。要深化就业指导,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现场指导等,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职业素养、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尤其是企业兼职教师,需要通过明确指导内容,将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落到实处。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对决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力不足和实习位置分散带来的困难,是极为有益的。QQ、飞信、邮件等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以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为例,作为实现电脑与手机互发短信的实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单独聊天或群组交流,还可以群发短信,既是师生间交流极为方便的一种工具,也是就业指导信息的良好工具,为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通过QQ、飞信、电话、邮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实习指导中常用的各种通讯联系手段及特点如表1所示。
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实现大学生校内教育与企业指导的统一,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工具的特点是否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非常必要在低年级学生班级中开展班级博客、QQ群等的建设,夯实信息化平台的基础。
3.做好实习准备,加强高职教育理念认同
解决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问题,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实习前应召开实习动员会,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与要求,使广大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专业的重要途径,是从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要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人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⑨。要通过日常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学生积极投入顶岗实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