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包申报材料

分包申报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分包申报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分包申报材料

分包申报材料范文第1篇

    县就业办部署,城关镇建南社区以“充分就业社区”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大力开展了创建就业社区工作。社区基本情况,创建工作情况如下:

一、  社区基本情况

占地面积0.58千米,常住居民1608户,总人口3733人,其中就业困难人数160人,残疾人数150人。截至目前就业人数860人,毕业大学生未就业35人。

二、  创建工作情况

1、公面积116平方米,7名工作人员。下设3个居民小组,积极的开展就业服务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当地政府和上级劳动保障部门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建立了详细的城镇失业人员台帐,对本辖区的求职(失业,就业)登记统计和管理服务工作,详细的掌握了本辖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的情况并建立的对应的台帐。

2、为了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实际困难,全面落实再业的优惠政策,我们按照上级部署,在辖区内开展了以就业困难对象为重点,以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为突破口,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为主要内容“就业困难对象帮扶”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采取宣传入户、调查摸底等形式,使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成效显著,共解决本辖区困难就业残疾人就业人数约300余人。

分包申报材料范文第2篇

xx县地处豫西边陲,黄土高原边缘,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典型的经济欠发达的旱作农业县。xx县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分局通过创建“青年文明号”,推动x县的经济发展,推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自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以来,连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记大功单位”,集体和个人屡获市级以上荣誉80多项。在“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中所探索总结的“个体建帐”经验,先后被省局和国家税务总局推广。《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税务报》及省、市、县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多次对我们的事迹进行报道。XX年8月被共青团x省委授予xx省“青年文明号”。

x县地方税务局征收管理分局现有干部职工32名,平均年龄28岁,其中党、团员占91%,大专以上学历占86%,管辖企业102户,个体工商户1 261户,征管面积达300多平方公里,年税收任务4 000万元,占全局任务的65%。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使我们这个普通的青年群体,从精神风貌、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到工作业绩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行业标兵、地方榜样、青年模范、集体先进。局党组一班人感慨地认为,“青年文明号”是号角、是旗帜,时刻并永远激励、凝聚着我们青年奋发向前!

一、用“青年文明号”激励、教育、凝聚、鼓舞青年税务干部。

(一)把“青年文明号”叫响、叫热、叫红。青年激情洋溢、斗志昂扬、热情大方,同时也脆弱、波动、欠恒,但荣誉感很强。局领导班子针对青年的特点,紧紧抓住“青年文明号”这一极具荣誉感和光荣感的活动,大力营造氛围,激发了青年税务干部空前的“建功立业”热情。首先,县局成立了专门的“青年文明号”创建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亲自任组长,并以团小组为单位建立创建分组,从组织上保证创建活动的扎实开展。其次,创建领导小组结合税务工作制订了可以定量考核的创建实施细则,保证创建活动有效稳妥进行。同时着意选拔、培养、宣传“青年文明号”典型,把榜样树在青年税务干部身边,使青年们感到学得了、学得到、学得好。一石激起千层浪,全局呈现出空前的“比、学、赶、帮、超”气氛。各种读书比赛、业务演讲、技术比武、文明服务、形象塑造等活动形式,纷纷涌现,层出不穷。“青年文明号”一下子成为青年们响亮的称号,心热的荣誉,向往的集体。“青春献税收,文明建功业”,迅速表现为各种实际活动,各级领导和各地、各部门参观学习的同志共同感到,“青年文明号”真是开展青年活动的最佳载体。

分包申报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优质工程;工程质量;市场竞争;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工程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既有一般产品质量概念所具备的内容,又因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有更为广泛和特殊的内容,其影响力比较深远。通过参加公司项目创优的组织和申报工作,笔者认为创建优质工程需要从以下几个相关因素着手努力。

1企业整体素质是基础

1.1决策层重视是工程创优的先决条件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产品质量就是市场的通行证,尤其是建设工程质量,无论从安全性能、使用功能、建筑环境等方面,还是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的角度,质量始终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决策层必须充分认识到项目创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对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的影响。从客观角度,创优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项目管理的必要手段,通过工程创优,可以带动企业整体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达到用户满意、占领市场的目的。

1.2员工素质是工程创优的基本条件

项目创优需要全过程控制,而全程控制必然要求全员参与,这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因此需将创新及创优的意识灌输给每位员工,充分发挥项目团队每位员工的潜能,把过程控制变成每位员工的自觉行动。当然这是一个强化的过程,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同时根据员工队伍实际状况,制订科学实用的培训计划并有效地实施,分层次、分对象进行培训,包括业务技能、质量和安全意识、项目管理以及各种专业资质等方面的培训,从而使质量意识和创优目标真正变成公司的理念,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和工作目标,而不仅仅局限于决策层和管理层的口号。

1.3事先策划是工程创优的必要条件

公司决策层应在工程还没有实施之前就开始思考如何创优,而不是等到项目已经建成才想到创优。只有带着强烈的创优理念去设计、施工、管理,追求高质量的项目目标,才能促进技术的不断创新,才能挖掘项目的新、奇、特。创优意识是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在项目策划之初,首先要了解技术现状,通过分析对比产生创新的思维,这样在工程伊始就确定创优目标,并围绕目标制订创优规划、编制创优计划,明确指导方针、目标,分解创优活动。创优计划应明确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时间节点,分节点、分步骤策划,把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编制统一创优表格,把创优工作贯穿到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2过程控制是保障

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是在“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指导思想下实施的,这就意味着实施工程必须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体系,项目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创优”为核心,强化过程控制。

2.1创新思维、优化设计

按照规定,申报评选国家优质工程的工程项目必须已获得本地区或本行业最高工程质量奖,并已同时获得国家级或省、部级的优秀设计奖。申报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项目,应已获得国家级优秀设计奖。争创优秀设计奖也应做好事前策划,客观判断项目难度,评估创优创新潜力,确定创优目标,用创新的思想开展方案设计,并在缩短加工流程、优化总平面布置等各个方面多下功夫。

2.2严把设备材料采购质量关采购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

采购工作不仅具有专业种类繁多、技术要求严格、专业接口复杂等特征,而且还具有周期短、业主要求严、控制环节多、采购干预大等特点,所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首先,要制订系统的管理制度,对采购模式、采购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保证项目采购的顺利进行。其次,应建立采购管理的专业化机构,挑选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政治素质较高和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担任采购工作,同时要严格选择和评价供货厂商。拥有完善的采购制度、专业化的采购机构和适合的供应商等“硬件”之后,还要对采购主要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纠正或预防干扰采购活动正常进行的人为的或突发的事项,其中包括监造、催交催运、包装、运输、货物检验、交接及收尾服务等环节。每个环节的工作需要按计划有序地进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采购质量。因此,要切实加强管理,对关键环节实施有效的控制。

2.3以科技创新为亮点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在加快把现有成熟设计、施工技术集成升级为专利、专有技术和工法的同时,坚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采取自主研发、合作研发等方式并举,积极突破短板技术,攻克急缺技术,储备未来技术,以强大的技术实力提升项目创优的竞争力。

2.4质量与工期的平衡

达到符合要求的质量标准是项目创优的先决条件。在施工过程中“保质量、促进度”是工程建设公司永恒的主题。进度和质量是工程的一个矛盾统一体,不能分割开来。当质量与进度发生冲突时,进度必须服从质量。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促进进度。工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工程进度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努力目标。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合理的施工计划,就无法保证按期完成合格的工程;相反如果盲目追求工期,质量难以控制,就难免会产生施工质量问题。因此在施工高峰阶段,或工期要求紧的情况下,仍要继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决不能以降低质量标准去抢工期,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工期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发展。在工程施工中要做到以质量促进度,以进度创效益,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例如工程建设公司通过推行“图说质量”、 “首件样板制度”等活动,在每项工作开始前,制订该项工作的模板实例,此后的工作按照同样的标准和要求执行。对于关键点严格控制,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通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成功率、合格率,减少或避免返工,达到保质量促进度的目的,确保工程总体质量符合创优标准要求。

2.5注重分包管控

对分包单位实施管控,注重对其企业资质、项目执行能力、信用评价、关键岗位人员(

如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等)资格的验证,确认其是否能满足项目创优的基本要求。

严格落实人员与设备进场审查、方案与计划审查、进度控制、质量与HSE等管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创优目标需及时向各分包方传递,并要求工程分包单位将创优目标具体分解到单位、分部及分项工程。加强与分包方的沟通和反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考核评比,建立分包单位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促使分包方自觉执行项目管理要求和创优计划,全面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和执行能力。

3申报资料是关键

俗话说“编筐窝篓,全在收口”。评委组对于参评项目的直观认识尤其是第一印象通常来自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的质量,往往在创优项目的评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佐证作用,

因此申报资料的准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分析工程项目的执行难度,让评委了解到工程的执行难度,为评委提供推荐项目获奖的理由,这是获奖的前提。

二是要总结工程的亮点和创新点,这是国优工程评审组最关注的内容,也是获奖的关键。创新成果总结,包括工程项目建设、咨询、设计、监理、施工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管理、技术、质量等方面的内容。上述内容应区别于竣工资料里所要求的工程总结,注重突出“创新”二字,阐述工程中所采用的设计方法、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措施等,以及解决或突破了何种关键技术难题,该技术在国际上处于何种领先地位,取得了何种实质性创新成果,该技术是否完全属于自行开发研究,是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对投资效益、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三是申报材料中还应该包含必要的证明材料如竣工验收资料、专利证书、获奖证书、科学技术研究报告、图纸、图片等相关的证明材料,包括在各种评审过程中获得的评价、上级部门的认可等。同时,申报材料做到“四个齐全”,即项目建设合法性确认资料等项目批复文件、项目验收资料、各项专项验收资料、项目审计提出的问题和可追踪的落实资料齐全。

四是应注意申报材料外观质量,按标准装订文字排版风格统一,没有错别字,叙述内容和相关的证明材料应前后一致。

五是申报参评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项目所提供的工程简介DVD光盘内容应涵盖工程简介、立项、可研性报告批复、合法性证明介绍、工程概况、工程质量控制措施与方案、主要施工过程介绍、工程主要特色部位介绍、隐蔽部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介绍、节能环保措施介绍、业主、社会效益及满意度等内容,并紧紧围绕工程质量这个主题,避免拍成使用浮夸广告词的宣传片。应特别注意解说词和镜头画面相对应,避免出现指东说西的情况。

4结束语

优质工程体现的是项目团队所承担的工程建设质量的整体水平,要想使项目成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提前策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认真总结,在勘察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中实行切实有效的控制,时刻体现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才能创建优质工程,展现出公司的综合实力,从而不断提高公司的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分包申报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纳税筹划;原则;方法;内部税收管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分工和进行国际化经营。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和法律环境,各国政府也对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带来的税收征管方式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了解和把握国际税收体制,加强税收管理。进行必要的纳税筹划。对于维护企业信誉、减少法律风险,降低税务成本。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地位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就国际化经营涉及的纳税筹划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科学的纳税筹划观念,依法开展税收管理工作

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遵照税收法律法规,利用税法提供的优惠条件,通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和筹划。达到依法纳税、合法减轻税务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管理活动。

纳税筹划是公司管控和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企业和政府的利益分配,涉及相关法律责任和权利义务。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和现金流量。纳税筹划在公司管控和财务管理中的地位日益显著和突出。

随着国际交流、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企业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税务体制,了解相关国家税法。依法纳税,科学开展纳税筹划。规避税务法律风险,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立足、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二、正确把握纳税筹划的原则,积极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

正确把握纳税筹划原则。科学认识纳税筹划在生产经营中的地位,积极发挥纳税筹划的作用。可以规避法律风险,降低税务成本,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严格守法原则

税法是纳税筹划的法律依据,纳税筹划是企业在税法框架内对各类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的安排和筹划。了解国际税务管理体制,严格遵守经营和投资所在国有关税务管理的法律法规。厦定税法提供的筹划空间。是开展纳税筹划工作的前提。

(二)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

纳税筹划是公司管控和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在法律框架内服务于企业整体经营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双边税收协定。对投资地点、注册类别、组织结构、经营规模、购销活动、服务类型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等环节进行必要的筹划,使经营活动适合优惠的税收征管办法,可以减少整体税负,争取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跨国经营。形成多层次的组织结构,从事多样的经济活动。适用不同的税收征管方式方法。纳税筹划体系的制定和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应有利于企业整体利益和现金流量。模拟计算不同组织结构和经济交易对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整体影响,避免因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

(三)前瞻性原则

纳税筹划是对未来经济活动和应纳税事项的规划和安排,应提前做好相关调研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纳税筹划体系。科学地确立纳税筹划目标,细致地制定纳税筹划方案,合理安排经营、投资和融资活动。防患于未然。

(四)动态管理原则

国际经营环境风云变幻,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交流形式多样,各国税收征管体制和政策不断变化,跨国经营应充分考虑经济、政治、跨国投资和税收征管等经营环境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制定和适时调整纳税筹划方案,进行动态的纳税筹划管理。实时跟踪税收政策法规变动。及时做出适当调整。确保纳税筹划目标的实现。

三、比选纳税筹划方法,降低整体税负

企业开展纳税筹划,应在严格守法和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下,前瞻和动态地对于投资、融资和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和纳税行为进行必要的安排和筹划,模拟计算,最终确定纳税筹划方案和方法,降低税务成本。

(一)税收环境调研

跨国经营应做好纳税筹划方案的前期调研工作,收集经营投资所在地和关联方所在地的相关政治、经济、法律以及行业状况等与投资经营有关信息,模拟计算综合税负。分析税务风险,为设计纳税筹划方案做好准备工作。调研内容主要包括:税收征管体系、税法及变化趋势;税收优惠政策及各类减免税措施;税种、税率、课税对象、税基和征收方法;鼓励投资和再投资政策;避免双重征收协定。

(二)利用税收政策

跨国经营应了解和掌握目标市场和经营投资所在国的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利用减免税、成本扣除、流转税抵扣以及亏损弥补等税收政策。分析税收政策之间存在的差异。评估差异对税负的综合影响。税收政策差异主要表现为:不同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差异;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不同经营模式适用的法规政策的差异;同一经营主体对同一经济行为适用法规政策的差异。

(三)利用避税地

避税地是指为了吸引外国资本流入,在一定区域和范围内,允许和鼓励国际投资,给予投资企业税收减免待遇的国家或地区。

通过在避税地注册公司,签署有关经济合同。进行中转销售、提供劳务或委托贷款等(转移定价)。可以降低税负或延迟纳税。在避税地注册公司前。应充分考虑企业长远规划、各类业务流程的配套。特别要深入评估避税地公司不再享受其它双(多)边税收优惠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可通过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协助设计实施方案。

(四)转移定价

转移定价是指关联企业按内部协定价格相互提品、劳务或财产,通过影响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降低整体税负。

转移定价有利于控制资金流动方向和速度、税款交纳时间、实现利润转移。转移定价应参考经营和投资所在地市场价格,研究经营和投资所在地有关转移定价的法律法规,调整幅度应适当。避免关联交易审查风险。

转移定价具体形式包括:

1 采购定价:经营和投资所在地经营主体按内部协议价格向关联公司采购设备、机具和材料。通过影响关税、增值税,反向影响所得税,降低整体税负。

2 租赁定价:经营和投资所在地经营主体按内部协议价格租赁关联公司设备。避免或降低关税、增值税,通过调整租金价格,加快收回设备投资。

3 总机构管理费分摊:公司总部分摊总机构管理费用,境外机构按照所在国的有关总机构管理费扣除的规定和程序,争取税前扣除。

4 特许权和技术服务定价:通过签署许可或技术服务协议,确定内部特许权和技术服务价格,比较所得税与预扣所得税率差。降低整体税负。

5 委托贷款:将自有资金或金融机构借款。按照适当的利率委托金融机构贷给境外机构。实现利息费用的税前扣除。

6 资产投资定价:以有价证券、实物资产、无形资产方式出资,在取得共同出资人、评估机构认可的前提下,通过适度价格调整,提前收回投资。

四、针对不同经济活动,制定相应的纳税筹划方案

(一)投资活动的纳税筹划

企业在跨国投资时,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投资所在国家的投资法律法规、税法和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投资方案,确定居民和非居民身份。选择投资地点,确定注册类别,改造组织结构,进行税收成本的模拟计算。权衡综合税负。选择常设机构或非常设机构形式开展经营活动。

常设机构主要有代表处(办事处)、项目部、分公司、子公司、合资公司等形式。非常设机构主要有项目部形式。常设机构和非常设机构在经营地均需适用流转税法律。非常设机构需要通过预扣方式清缴所得税;常设机构需要在经营和投资所在地进行所得税申报,―般在年度内预交所得税,年末进行汇算清缴。进行机构形式选择时应综合考虑投标主体和资质要求、市场战略和经营风险、结算货币和资金流动、纳税方式和综合税负等。

一般而言,如果投资适用优惠税率,设立子公司进行独立纳税将会减轻税负;如果投资适用较高税率。设立分公司进行汇总纳税将减少所得税。投资企业开办初期可能发生亏损,设立分公司与总公司汇总纳税可减少应税所得。

(二)资本并购中的纳税筹划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国际资本并购来加速发展,扩大经营规模。并购环节主要涉及所得税、流转税、资本税。通过并购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取得税收优惠;通过并购累计亏损的企业,可降低整体应税所得;在一国范围内。通过被兼并企业增值税进项税额抵减并购后企业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可降低增值税税负。

(三)经营活动中的纳税筹划

1 合同签订环节的纳税筹划。在合同中约定税收条款,可以规避税收政策变动风险;将一个整体项目按实施的业务环节、工作内容进行分割,拆分合同可实现预期利润在不同含同之间分配,降低整体税负。

2 志行出口环节的纳税筹划。出口环节主蔓涉及出口关税和增值税、出口退税。出口企业应跟踪出口退税等政策变化。合理申报物资类别,取得必要的退税申报材料,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3 志行进口环节的纳税筹划。进口分为。永久进口。和临时进口,“永久进口”适用于商品购销、生产耗用、不再出关的自用设备等情况,主要涉及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临时进口适用于高价值成套设备、短期租用、采用永久进口税费较高、需要加速收回设备投资等情况,主要涉及进口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和预扣税。临时进口可采用转移定价中租赁定价形式,通过调整租金价格。提前收回设备投资。

4 项目分包环节的纳税筹划。分包形式分为对内分包和对外分包。对内分包指分包商在经营和投资所在地以总包商内部单位的名义完成分包工作;对外分包指分包商在经营和投资所在地以独立经营主体身份开展经营活动,完成分包工作。分包主要涉及关税、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

对外分包,分包费可税前列支,并可取得进项增值税用于抵扣;对内分包,可避免分包环节重复纳税,但首先应考虑分包费在经营和投资所在地税前列支途径和其他税收成本。其次应考虑分包商境外所得在中国境内纳税问题。对内分包,分包商应积极配合总包商,共同做好纳税筹划工作。

5 特许权和技术服务环节的纳税筹划。特许权和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专利、商标、版权、专有技术、特许经营、工程设计和专家咨询等,主要涉及预扣所得税和所得税。特许权和技术服务―般需要提供许可或服务协议、发票或结算单据、必要的资质证明等支持文件。签署许可或技术服务协议,应规定许可或服务事项、期限、收费标准、工作量确认方法、结算币种、支付方式等内容。

6 列支总机构管理费环节的纳税筹划。部分国家允许列支总机构管理费。列支总机构管理费―般应确定总机构管理费分摊依据。―般按境外机构营业收入占营业收总额的一定比例分摊。列支总机构管理费―般应提供总机构管理费分摊表和计算依据、会计师事务所鉴证报告等,部分国家还要求提供公证书、所在国驻华使馆认证书等。

7 利润分配环节的纳税筹划。税后利润形成后,在分配环节主要涉及红利税。可以利用鼓励再投资优惠政策。进行利润再投资,避免红利税;或通过其他适当的形式转移利润,减少可供分配利润。

8 会计核算活动的纳税筹划。企业跨国经营。应充分了解投资所在国家的税收法律和会计准则,遵循投资所在国的收入成本确认、资产计价折旧和费用预提摊销的处理惯例,根据生产经营特点以及利润和现金流量预测情况,选择确定收入成本、资产计价、资产折旧、费用预提和费用摊销的方法,合理合法地归集所属期间的成本费用,控制收入和费用确认的时间,调整应税所得。

9 存货计价方法的筹划。存货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不同的方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不同,对应税所得的影响不同。

10 资产折旧方法的筹划。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有直线折旧法和加速折旧法等。由于计算方法和折旧期限不同,对应税所得的影响不同。

11 合同结算方式的筹划。通过购销结算方式的选择,控制成本和收入确认时间,合理归属财政年度,调节应税所得。

税法规定有扣除限额的成本费用,应准确掌握其允许列支的限额,通过成本控制和会计科目选择,争取全额扣除。

(四)融资环节的纳税筹划

融资分为内部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主要涉及预扣所得税和所得税。一般来说,一定比例的负债支付的利息在一定的标准内,可作为费用列支,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予以扣除;权益资本筹资支付的股息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和税前扣除。

如果允许内部融资利息税前扣除,优先考虑总机构与境外分支机构直接签署贷款协议;债权融资可采用转移定价中委托贷款形式,委托贷款协议应明确规定委托期限、金额、利率、资金结算程序和费率,贷款利率应参照经营和投资所在地利率水平;股权融资应考虑相关资本税、支付的股息不能税前扣除。

(五)汇总纳税环节的纳税筹划

汇总纳税可分为在同一国家内分支机构的汇总纳税和跨国汇总纳税。同一国家内跨区经营需要设立机构时,在分析税收连带责任可控的基础上,应考虑汇算清缴,实现盈亏抵补,降低整体所得税税基。跨国汇算清缴时,境外缴纳的所得税可选择“分国不分项”或“定率抵扣”的方法进行抵扣。“分国不分项”方法进行抵扣,应分国核算,及时取得境外完税凭证,以便办理国内抵扣手续。

纳税筹划贯穿经营活动全过程,各经营环节和经济行为涉及的税负相互影响,不能孤立地追求单一经营环节、单一税种的税负最低,应统筹经营活动和总体经营计划,权衡各税种的综合影响,争取整体税负最低。

有效的纳税筹划,需要健全的内部税收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设立税务管理岗位,明确税务管理的权限,规范税务管理流程,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对于防范税务法律风险,进行科学的纳税筹划至关重要。应从公司整体综合风险控制的角度进行纳税筹划风险控制。坚持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估,加强内部税务管理,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严格遵照有关税务管理的法律法规,正确计算各项应纳税额,规范使用和保管各类申报表、缴款书、发票,妥善准备申报材料、税务申请和税务批复,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税务登记和纳税申报。

二是建立内部纳税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发票管理、合同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税收文件管理等办法,规范办税程序和涉税事项处理流程。

三是做好税务信息管理,建立税务政策信息数据库,及时更新税务信息,并向有关职能部门和运营项目通报。

四是参与生产经营决策,提供相关税务咨询、建议和支持,进行必要的税务成本预测和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五是税务人员应和会计人员充分沟通,分析税收敏感费用和纳税筹划事项的核算方法,确保正确纳入相应的会计核算科目,减少成本费用核算中的税务风险。

六是建立与税收管理机构的有效沟通机制,加强业务联系与咨询,积极争取和企业相关的税收优惠,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和办税成本。

分包申报材料范文第5篇

摘?要: 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反思与重建对实现中国教育学的独立有重要意义。他国导向型、他学科导向型、政府规划导向型和社会需要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并不能实现中国教育学的独立。应从知识生产者个人、社会组织和制度安排等方面着手重建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社会组织和制度;知识生产方式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8381(2012)06—0043—07

一???? 生产方式是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马克思那里,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获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尽管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明确把知识生产问题纳入到“生产方式”的分析范畴,但马克思唯物史观对“生产方式”这一概念的分析和界定,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知识生产方式这一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参照。???? 何谓知识生产方式?知识生产方式是指人们从事知识生产活动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国内曾有学者研究科学知识生产方式,认为它是一个系统结构,由这几个方面(层面)组成:第一,科学知识生产的认知方法和技术手段;第二,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知识生产者与知识生产资料结合的方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方式;第三,与科学知识生产相关联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安排。这几个层面并不是孤立的,它们经常相互关联、相互作用。据此,笔者认为,知识生产方式要回答的根本问题就是,知识是如何被生产出来的,又是如何得到更新、发展的。进一步,我们可以把知识生产方式的系统结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包括知识生产者自身的认知方法和技术手段,他们处理知识生产资料的方式,其别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论;另一部分包括不同知识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知识生产的社会组织和制度安排,如学术评价与管理制度、职称晋升制度、课题评审和经费分配制度、制度、学位授予程序和制度等。???? 知识生产方式的核心是从事知识生产活动的人。在现代社会,专业研究者逐渐成为知识生产的主力军,因此,中国教育学的独立自主首先依靠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研究者。只有当专业研究者生产出丰富的、高质量的、有足够解释力和公信力的知识,中国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才成为可能。专业研究者处于一定的社会之中,处于特定的学术组织之中,其知识生产活动就必然会和他人发生关系,也会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组织和制度,这些从外部为专业研究者独立的知识生产活动提供可能。

二???? 知识生产方式可能因学科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因学科的发展成熟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也可能因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不同。知识生产方式具有潜在性、隐蔽性,知识生产者常常不能明确意识到它的存在。基于上文对知识生产方式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将目前中国的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侧重于研究者个人;一类侧重于社会组织和制度安排。前者包括他国导向型和他学科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后者包括政府规划导向型和社会需要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 (一) 他国导向型???? 他国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是指一些中国教育学者从西方教育学,特别是现当代西方教育学那里简单移植、套用或演绎而生产出教育学知识的方式。纵观近些年来我国教育学研究领域就不难发现,很多西方的概念、术语频频出现,一旦西方某位教育学者提出了什么教育思想,我们就迅速能够在期刊杂志上看到个别中国教育学者有关述评、启示的研究成果出现。甚至在我们还没有怎么搞清西方教育学者某个概念、思想的真实含义时,有关在中国教育中应用推广的“研究成果”就已出现。这就是我们一些教育学者的知识生产方式,在产生了一大批专著论文的同时,并没有增加、丰富多少教育学知识。???? 中国教育学的后发性直接导致其“移植品格”甚至是“奴隶品格”。西方教育学产生于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条件之中,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往往不同于中国的教育问题,因而他们解决问题的概念或理论框架也往往很难适合于中国。在教育学场域中,西方教育学者掌握着绝对的支配权,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将适用于西方世界的问题解决思路或概念、理论框架普遍化,要求非西方国家也依照他们制定的标准去做。西方教育学者是知识生产者,而中国教育学者是知识消费者。西方教育学者掌握着教育知识的生产程序、标准,控制着教育学的话语权、支配权,而一些中国教育学者却只知道如何更多、更快地移植知识,如何在西方教育学中简单地加上“中国”二字,而不是去思考“何为中国”、“何为中国教育”、“中国教育自己的问题或发展道路”是什么。若长此以往,中国教育学的独立定难以实现。好在我国一些教育学者对此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认识,并开始致力于中国教育学派的创生。???? (二) 他学科导向型???? 他学科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是指一些中国教育学者从其他学科,如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中简单移植、套用或演绎而生产出教育学知识。教育学者时常依赖于相关学科的研究,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其他学科领域的概念、术语乃至思想直接搬到教育学中来,或者将其他学科存在的问题引入到教育学中来,当做教育领域也存在的问题,并借用其他学科的方法、理论来解决此类教育问题。教育学成了其他学科的“跑马场”、“试验场”。以这种方式从事教育学知识生产,我们可能取得很多知识成果,但它们却是没有什么特色的“劣等”、“低级”知识,这种知识根本无法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平起平坐,更不用说去解释或解决实际的教育问题了。我们甚至完全有理由怀疑,这种方式生产出来的东西是不是知识。???? 在教育学边界不甚清晰的情况下,其他学科的学者也时常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携带着他们学科的专业工具和视角来到其中,与那些教育学专业出身的研究者争夺着这个场域中的资本。既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是,教育学者常常处于劣势。其实,这也不能把责任推到其他学科研究者身上,用布迪厄的话来说,作为“场域”的参与主体,教育学者的科学“惯习”,主要是他们自己通过转化、吸收相关科学场域的规则、制度实现的,因而也是教育学者与其他学科专业制度和规范“契合”、“共谋”的结果。教育学者不对其他学科的概念、范畴乃至范式进行必要的反思,或进行创造性的综合、转化,进而确立教育学的学科立场。换言之,其他学科并没有强迫教育学者采用与他们一样的知识生产方式,并没有强迫他们在从事教育学研究时也遵循同样的规则、制度,而是教育学者不愿意去探索本学科的独特性,不仅如此,他们还津津乐道于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式、方法、规则等,帮助他人建立和巩固对教育学科领域的统治地位。长此以往,教育学者就很可能会忘记自己学科发展的使命,也不会去努力探寻学科独立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因而就更难生产出令人信服的“教育学”知识。???? (三) 政府规划导向型???? 政府规划导向型生产方式,是指一些中国教育学者们不是根据教育学理论脉络和知识发展范式,而是仅仅依靠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等制定的教育发展和教育科学发展规划而生产知识。国内知名学者邓正来教授认为,目前中国社会科学场域中主要存在着这样两大知识生产方式以及相应的两大“类型知识”:一种是以某种“自上而下”的规划为根据的知识生产方式,另一种是以其他各种需要(比如说社会需要、经济需要和政治需要)为根据的知识生产方式以及与之相应的“类型知识”。邓教授所说的前一种知识生产方式就是笔者认为的政府规划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而后一种则是本文后面要论述的社会需要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 在我们国家,每年都会有教育部、其他国家部委,还有省、市、地方政府部门的教育规划课题,以“课题指南”的形式出现。申报人主要是大专院校的专门研究人员,当然还有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这些课题还分为一定的等级或级别,有的还明确规定什么职称的人员、什么单位的人员、什么学科的人员可以申报,从申报主体资格上选择乃至决定什么人可以生产知识,生产怎样的知识,什么机构组织的人可以生产知识。在具体申报材料中,一般都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研究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也正是知识生产方式的重要构成部分。课题评审专家代表政府规划部门评定、审核上述材料,判断哪种知识生产方式更可行、更合理、更具有创新性,进而予以立项,并予以经费支持。政府部门确立申报课题指南,再借助专家评审课题,从诸多方面制约专业研究者生产教育知识的方式。???? 如果政府规划导向型成为教育学者们一种主要的知识生产方式,那么它所蕴含的价值观就会逐渐被教育学者个体所接受,内化为个人的“价值判准、知识规范和积习心态”。换言之,教育学者们就可能会认为,只有国家规定的课题才是有价值的课题,而课题的主管审批部门级别越高,则课题级别也越高,相应地,围绕这种课题生产出来的知识才是更高级的知识,做这种课题的研究者的水平就会更高,只有按照这种课题所要求的方式生产知识才是规范的,才能够得到认同(才能够获奖、评职称)。国家关心的重大或重要教育问题,就是研究者应该关注的问题,这些教育问题在社会、经济或政治方面的重要意义就足以确保对它们的研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专业研究者们随时可能改变他们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旨趣。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一些教育研究者对国家规划导向型课题趋之若鹜,同时也急功近利,生产出大量“劣质”知识。???? (四) 社会需要导向型???? 如果说,上述政府规划导向型的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是一种“纵向”、“自上而下”的方式,那么社会需要导向型就是一种“横向”、“平行”的方式。教育学知识生产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体现在教育学者个人与社会合作,或者教育学者所在单位(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社会合作。这里的社会主要是指中小学校,有时也包括一些企事业单位,他们会委托专业的教育学者一些教育管理和培训方面的课题。中小学校、社会企事业单位一般都会与教育学者或其所在单位签订协议,确定所生产知识成果的所有权、使用权等问题,当然作为回报,教育学者或其单位也会获得一定数额的项目经费。在此协议框架下,教育学者首先展开内部分工合作,根据知识享用或消费部门的实际需要,生产出浅显易懂而又具有很强实用价值的知识。为了生产出这样的知识,教育学者往往会深入一线调查,了解学校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有时也会与该校教育教学人员开展合作研究。???? 社会需要导向型的知识生产方式,既可能是教育学者对自身以往知识生产无法满足社会需要的一种积极的行动,是对自身知识生产方式的反思和批判,也可能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他们可能出于经济、社会原因,即政府规划的课题申请难度较大,经费也不多,而且所在单位薪水也不高,于是不得不在自己平时的知识生产活动之余,和社会企事业单位(主要是学校)合作,从事直接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生产活动。况且,后者所产生的知识成果经常可以丰富前者,使前者的知识生产成果更有说服力。这也可能是我国近年来有更多教育学者走向实践,与中小学合作研究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时候,中小学校与教育学者合作并不全是为了解决学校某方面的问题,或者改善某方面的工作,而是带有包装、宣传的功利主义色彩。学校需要申报课题,需要评奖,甚至需要公开发表文章,他们想借助教育学者及其单位的学术力量、社会资源来宣传自己,包装自己,提高自己在同类学校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时候教育学者在经费的“支持”下,只需走马观花地去学校进行几次所谓的调研,再根据学校所提供的材料,运用他们驾轻就熟的知识生产方式,迅速生产出一些看起来有新意的、花哨的,甚至带有轰动性的知识成果。???? 政府规划和社会需要导向型知识生产方式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在中国目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若希望取消它们,却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应该的。从全世界范围看,国家、社会层面发起的知识生产活动,往往也很有针对性、现实性,因而有其必然性、合理性。在现代西方国家,以国家政府、社会招标课题的方式吸引学者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和知识生产活动,是十分常见的,而且确实也为学科知识和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契机。因此,笔者并不否认教育学知识的生产必须满足国家、社会的发展需要,也不否认可能恰恰是这些外部的需要(以相关的教育课题表现出来)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而是认为外部需要必须与教育学发展有内在的契合,在考虑外部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科知识内在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