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教育实践

幼儿教育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教育实践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教育活动;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是不同于其它教育的,他有着其特殊性,在工作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对幼儿进行培养的: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得幼儿身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容易的多。

二、组织幼儿集体教育活动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多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岁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这样整个过程显得呆板,幼儿没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采,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于是,我做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作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的指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做简单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区描述。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学习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

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他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到预想不到得效果,而这一方法本身也为今后的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要知道,孩子才是活动的主体,要玩什么怎么玩,做什么怎么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应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况且,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模式已基本定型,而几岁的孩子好像是一块未开垦的土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他们敢想成人没想到的东西,他们敢做成人不敢做的事情,他们从中获得了无限的乐趣,个性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兴趣和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通常,幼儿园都进行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的孩子不跟着做或逃离了教师视线,教师就会反复提醒,甚至训斥,惟恐孩子们离开视线会出什么差错,教师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责任心强,才是常规好。其实不然,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幼儿围在教师周围,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任何出格行为都会被及时制止,这种过度的关注与呵护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有害的。教师出于保护意识而不让幼儿做这做那,不让幼儿说这儿说那儿,这样就不可能学会自我保护,也得不到自我锻炼和体验的机会。再有孩子稍遇到一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就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助。孩子们遇到一点点不明白的问题,老师们立刻慷慨解囊,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直白的答案等等。结果孩子不用动脑,无须思考就顺利地解决了问题。众所周知,小树在大树的隐蔽下长不成参天大树,同理孩子在成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也不会有所作为。试想孩子的难题都被老师率先解决了,孩子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战胜困难的体验,只能坐享其成,是一个完全被动的接受者,那么,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何处培养呢?是成人轻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扼制了他们探索的欲望。

当然,幼儿园生活也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一种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系列良好行为习惯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生活教育 幼儿教育 实践

中国的教育发展受到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影响,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深入研究并实践。生活教育是教育融入生活当中,用生活教育。从教育和生活关系上说,教育是由生活决定的。从它们的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每个国家的教育水平都大相径庭,在美国,教育学家主张教育即生活,而在中国,陶行知先生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状况,将其改为生活即教育。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地基没有打好,那么高楼建得再高也经不起风吹雨打。所以在教育中,陶先生主张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我们在进行教育时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亲身实践,只有教师掌握了生活的真理后,才能将相关教育思想融入教学活动中,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教育是存在于我们的各个年龄阶段的,而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育不仅包括了学校的教育,还包括了生活中的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存在于生活当中的,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教育题材,教育脱离了生活便不是真正的教育,而生活脱离了教育便不是有意义的生活。

二、陶行知思想对于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幼儿独立意识的培养。

独立习惯的培养有多种途径,例如在儿歌和故事中渗透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的养成是需要慢慢渗透的,幼儿在开始上学时大都有抵抗心理,他们离开了爸爸妈妈,会有害怕心理。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温和的劝导代替严厉的责骂,要让教育和孩子的实际年龄相符合,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极不成熟,因此我们要注意将教育方式和幼儿的年龄相结合,要注意教育的科学性。在教育幼儿时,应该采取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散性的思维需要老师的鼓励,老师应该将课堂交给幼儿,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赞赏有创新思维的孩子。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也就不同,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领悟了因材施教这个道理。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的强项,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习惯就是在引导中渐渐养成的,老师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

三、如何将陶行知思想融入幼儿教育中

(一)教学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将教育和生活有机结合,教育才是有灵魂、有力量的,否则教育将成为枯燥、乏味的机械教育,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教育离开了生活便会索然无味,幼儿正处于思想萌芽的阶段,他们对于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如果将他们的思维局限于课本之中,可想而知会多么抑制他们的成长。幼儿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往往掌握得更牢靠,所以贴近生活的教育会使他们更加感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提高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幼儿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才不会抗拒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幼儿阶段就应该开始渗透,一个人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便可能会运用这种方法不断探索知识,探求解决各种新问题的方法。将教育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元素使幼儿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二)教学场地要走出教室,走向社会。

好奇心是幼儿的通性,周遭世界的任何新奇事物都可以让他们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由此看来,大自然便是最好的课堂。如果教师能够将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紧密联系在一起,则不仅可以大大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于幼儿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大有益处。大自然是个神奇的地方,它能够激发幼儿情感,让幼儿对生活、对未知产生浓厚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他们便会自主探索求知,这正是当前教育理念所倡导的。

(三)开放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在陶行知先生的著作中我曾看到这样一句话:“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性格也就不同,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领悟了因材施教这个道理。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他的发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鼓励他们的强项,让他们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中。习惯就是在引导中渐渐养成的,老师应尽可能调动每一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鼓励中、期待中慢慢长大。

在对幼儿教学时,我们不应该被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应该采取开放性、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给孩子提供更多教学资源,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幼儿天性活泼,他们勤快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感,因此,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从多角度领悟知识,认知知识。在教学中你会发现,幼儿对于知识的感受通常是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这是因为生活中的孩子们总是喜欢动来动去。因此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将其天性释放出来,教师便要将生活气息融入教学中,让课堂成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给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资源;互动模式;快乐互动

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育系统的开放性和教育资源的整合性。近年来,我园坚持“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不断树立大教育观,努力抢占幼儿发展的“多通道”,即打开视野并主动融入社会,从封闭型转向开发型,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对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尽最大的努力优化幼儿教育实践。在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

一、统整幼儿教育资源的几种模式

(一)多通道的信息互动模式

1.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幼儿园教师要与家长建立一种新型的家园合作关系。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如:在家园联系中增设“您来谈谈”栏目、组织家长参与育儿知识经验交流的讲座等系列活动。

2.幼儿园与社会的互动模式。作为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幼儿园应实行门户开放政策,发挥正规教育的主导作用,大力向全社会宣传幼儿教育。如:通过我们的园报《杜鹃小世界》向整个社会宣传我们幼儿园;组织幼儿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二)全方位的资源共享模式

1.社区显性资源的有效利用。社区的自然环境是幼儿的活教材,它向孩子们展示了具体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和趣味的活动场所。

2.社区潜在教育资源的充分挖掘。社区的人文资源、环境资源等具有很大的可挖掘性,我们应该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组织开展丰富的教育活动,从而深入地挖掘其潜在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3.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开发。现在的家长都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育儿经验,这也应该是我们幼儿园有效的教育经验来源和开发的对象。

二、优化幼儿教育资源。

(一)拓展幼儿教育空间

丰富园内活动环境。我园以体育活动为发展特色,因而首先我们在挖掘和开发园内环境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突破。为了让园内的所有建筑和区域都发挥出体育特色,实现“物尽其用”的最佳效果,我们让孩子在沙池边的轮胎上和花坛边的小台阶上练习平衡,小朋友亲切的称它们为“飞机游乐场”。而小石桥和桥洞则成了孩子们“奥特曼大战怪兽”的战场。

通过对园内环境进行区域划分和科学整合,现在我园的体育活动环境呈现了层次性和立体性,更突出了教育性。

拓展园外活动空间。我园地处小区,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完善,于是我们将教育的目光向小区拓展,让小区资源为我们服务。如:利用园所周边的铁栅栏开展“小勇士攀爬大赛”,不仅挑战了幼儿的体能,更磨练了幼儿的意志;在小区休闲长廊中开展的“小战士 大练兵”活动,将长廊下的“长凳”变“活”了,甚至还有往大树上“摘金夺银”的游戏,都让孩子们留恋忘返。

在实践中,我们还努力尝试着向更广阔的社会大环境迈进。由于场地的限制,很多幼儿园的大型活动都无法开展,于是我们变将大班亲子活动“超级野战军”的活动场地移到了比较近的泗洲公园。希望将公园里变化的地理环境以闯关的形式加以合理应用。

(二)丰富幼儿教育活动

1.丰富日常教学活动,形成同伴间的快乐互动

混龄段的快乐互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儿童面临的将是一个更加开放、竞争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更趋多元化的社会。我园从实际出发,结合健康教育特色,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和体育游戏等,尝试开展了有特色的混龄教学。在这些活动中,不同年龄间的孩子学会了相处,学会了与人分享,助人为乐的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城乡同伴间的快乐互动。城乡之间有着太多的不同,为了促进城乡互动,进一步激发我园孩子与乡镇孩子交往的热情,培养良好的社会情感,同时也更好地让孩子们了解农村资源,我园特别和姚庄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城乡娃娃手拉手”的一系列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接触到了很多农村的劳动工具,如:草席、箩筐,扁担,亲眼目睹了蘑菇的种植过程,还和农村的孩子们一起在桃园中玩耍,感受农村的丰收景象,与乡村的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我园经常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使家委会成员明确我园发展现状与规划,并商讨设计幼儿园大活动的组织与落实。在几年的工作中,家长委员会的家长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为幼儿园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提供各种资源。如:我园的“幸福童年委员会”、“安全教育宣传周”、“卫生保健讲座”上都有我们家委会成员的身影。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第4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建立互动合作机制,首先体现在资源共享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理论资源优势,不仅能够接触最前沿幼儿教育理念,还具有深厚的教师资源,专家学者汇集,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撑;而幼儿园方面,具有教育教学最真实实践信息,这些信息自然成为课程开发的实践验证依据。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形成强强联合,为幼儿课程开发创造有利条件。其次是实习合作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实习场所,并通过实习实践经历,总结学前教育经验感知,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信息支持;幼儿园方面,亟须眉引入新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力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给幼儿教学带来多元变化,促生幼儿课程开发新诉求。幼儿园自身掌握课程信息有限,需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支援。如幼儿课程实施需要凸显课程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而幼儿生活实践活动正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活动非常了解,但理论支撑不够,难以形成课程改革行动。幼儿园利用网络信息共享技术,将幼儿生活情境活动传递到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方面负责课程改革方案的制定,这样的课程开发呈现高度契合性。

二、多元结合,强化知识实践整合共融

幼儿园课程有自身特点,在具体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幼儿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和启蒙性,课程内容的生活性和浅显性,课程结构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课程实施的活动性和经验性,课程评价的多元性和人文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实现合作开发幼儿课程,需要针对幼儿课程的具体要求展开。要集合所有积极因素,对幼儿课程进行全面衡量、分析、比对、矫正,形成改革共识。为提升幼儿课程开发维度,掌握更详细幼儿教学实践信息,幼儿园在幼儿入学时,就让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进入幼儿园,开始接触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实际需求进行探索,特别是课程实践内容的设置运用,需要校园双方展开多层次调研,从制定教学计划到课程实施效果,从实践活动到理论研究,都需要展开多边设计协商,全面提升双方合作品质,为改革幼儿课程做好铺垫。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高职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交流合作,为幼儿实践课程开发创造良好环境。在教学设计中,高职教师、实习生与幼儿教师展开多元合作,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还要对幼儿教学过程出现的教学生成进行整合评价,为课程改革提供最有价值参考信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提升了实际教育教学水平,在与幼儿教师的合作探索中,也能够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这都为幼儿课程开发提供便利条件。

三、师生合作,建立新型课程开发团队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践;思考;温馨;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4-139-01

上世纪初,随着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逐渐被我国教育界所认识和接纳,并对中国学前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人们的学前教育观念冲击很大,从而吹响了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号角。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对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进行了认真的践行,并对此进行了探索和反思。

一、创造类似于“家”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教育中,教师为幼儿所创设的环境不仅温馨、美观,而且给幼儿以“家”的感觉,可以自由选择活动时间、地点、材料,真正成为家的小主人。这样种环境使幼儿减轻了分离焦虑,增加了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也为他们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蒙台梭利教育环境中,幼儿是自己的主人,教育是跟随着幼儿的发展而安排的,一切的学习与生活设施均与幼儿的需要而设置,一切顺乎幼儿的自然发展法则进行,教师在此环境中所担任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不干扰幼儿专注工作的原则及尊重幼儿自由选择的立场上,与幼儿建立和谐而积极的互动关系。在这样环境中,教学教育符合幼儿的需要,日常生活符合幼儿的需求,两者都容许幼儿的个别差异发展,让幼儿的智能伴随着生活操作经验一起成长,这些不同程度上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立、运动、作业、交往、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国普通幼儿教育的目标非常明确,对小、中、大各年龄阶段的幼儿必须完成什么样的生活技能训练非常有计划性,往往是将生活教育的内容分解至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日计划中,非常详尽地制订出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样的能力培养。自然而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的发展会受到影响甚至受到限制,显然很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混龄班级设置形式有利于幼儿心智的发展

“垂直式” 的完全混龄班级是蒙台梭利教育中班级组织的主要形式。混龄班为幼儿创造了一种具有层次的交往气氛,这对幼儿交往技能的更好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这种班级组织形式更接近于真实社会生活的环境,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在混龄班中,不同年龄段幼儿各占1/3,将年龄作为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并得以充分利用,创设了一个生态化的交往环境,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混龄班级组织形式中,年长幼儿在教别人时他必须对他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重新安排,同时年幼的幼儿的羡慕促进了他们自信心的发展,整个过程中幼儿更多的是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帮助年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了先前学到的知识。而对于年幼幼儿,则不会因为年长幼儿懂得的东西比他们多而产生自卑心理,因为他们明白他们长大后也会如此能干,相应的会激发他们更积极的学习欲望。 通过模仿年龄、能力与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两者之间存在着保护、爱和羡慕,这是一种真正的兄弟关系。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年长幼儿的同情心,形成关心他人的社会倾向;同时年幼的幼儿则能学会如何寻求帮助,如何很好地遵从年长幼儿的愿望和要求。这种混龄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将更有助于幼儿由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为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和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转变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定位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让我们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将教师从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变成了内心的辅导者,让儿童通过自由选择且愉快的工作来达到教学目的,而教师则以一名观察者、指导者、准备者的身份,与孩子们共融在轻松、愉快、温馨的环境中。转变了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定位后,作为“导师”的教师,最为重要的就是尊重儿童和热爱儿童,用平等的、谦逊的态度去看待儿童;同时,作为“导师”的教师,应该特别重视观察儿童和了解儿童,能够真实、准确地把握儿童的内心世界。目前,学前教育领域内的共识是儿童在前,教师在后,以儿童活动为中心,要求教师观察和研究儿童的心理,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根据教师对儿童的了解,确定正确的教育方式、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四、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的消极因素

1、让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本土化

任何教育理论皆有不足之处。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是舶来品,必然与我们的国情有所不适用。另外,接受过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专业培训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缺口,教师供求矛盾使得许多蒙台梭利幼儿园不得不选择一些未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作为教师,这些都会影响蒙台梭利教育的质量。因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蒙台梭利学前教育思想在我们国情下的实践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