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插入法;近似直边三角形;相似三角形

时间价值原理正确地揭示了不同时点上资金之间的换算。是财务决策的基本依据。为此,财务人员必须了解时间价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多数教材插值法(也叫插入法)是用下述方法来进行的。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财务管理学》P62对贴现期的。

事实上,这样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最直观的判断是:系数与期数成正向关系。而4.000更接近于3.791。那么最后的期数n应该更接近于5,而不是6。正确结果是:n=6-0.6=5.4(年)。由此可见,这种插入法比较麻烦,不小心时还容易出现上述错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用公式法来进行插值法演算,效果很好,现分以下几种情况介绍其原理。

一、已知系数F和计息期n。求利息率i

这里的系数F不外乎是现值系数(如:复利现值系数PVIF年金现值系数PVIFA)和终值系数(如:复利终值系数FVIF、年金终值系数FVIFA)。

(一)已知的是现值系数

那么系数与利息率(也即贴现率)之间是反向关系:贴现率越大系数反而越小,可用图1表示。

图1中。F表示根据题意计算出来的年金现值系数(复利现值系数的图示略有不同,在于i可以等于0,此时纵轴上的系数F等于1),F为在相应系数表中查到的略大于F的那个系数,F对应的利息率即为i。查表所得的另一个比F略小的系数记作F,其对应的利息率为i。

(二)已知的是终值系数

那么系数与利息率之间是正向关系:利息率越大系数也越大。其关系可用图2表示。

图2中,F表示根据题意计算出来的某种终值系数。F为在相应系数表中查到的略小于F的那个系数。F对应的利息率仍记作i,查表所得的另一个比F略大的系数记作F,其对应的利息率即为i。

上面两图中,二者往往相差1%,最多也不超过5%,故曲边三角形ABC和ADE可近似地看作直边三角形。

二、已知系数F和利息率i。求计息期n

(一)已知的是终值系数和年金现值系数

那么系数与计息期间是正向关系:计息期越大系数也越大。可用图3表示。

图3中。F表示根据题意计算出来的终值系数或年金现值系数,F为在相应系数表中查到的略小于F的那个系数。F对应的计息期即为n,查表所得的另一个比F略大的系数即记作F。其对应的计息期为n。

(二)已知的是复利现值系数

那么系数与计息期间是反向关系:计息期越大系数反而越小。可用图4表示。

图4中,F表不根据题意计算出来的复利现系数。F1为在相应系数表中查到的略大于F的那个系数,F1对应的计息期即为n1,那么还有另一个比F略小的系数即记作F2,其对应的计息期为n2。

同理,当n1和n2无限接近时,近似直边三角形ABC、ADE为相似三角形,则有:BC/DE=AB/AD

在图3中即有:F-F1/F2-F1=n-n1/n2-n1

在图4中则有:n-n1/n2-n1=F1-F/F1-F2

据上面两式均可求得:

n=n1+F1-F/F2-F1(n2-n1)…………………………公式2

三、内部报酬率IRR的计算

内部报酬率(或叫内部收益率)IRR是投资决策常用指标之一,也采用插值法来计算,其原理等同于时间价值中利息率的计算,只是因变量由终值、现值系数转变为净现值NPV。其计算原理可在图5中得到反映。

这里,i1<i2,且二者之差不超过5%,这是在实际计算中很多人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在测算净现值时。先试用一个较小的贴现率,求得的NPV远大于零,于是就再选用一个大得多的贴现率让NPV小于0,之后也直接套用公式3来计算IRR,这样虽然省事。但误差较大,有时候会影响决策。因为此时曲边三角形不可以近似看作直边三角形,后面的推导也就不成立了。理解了这一原理,一般就会注意两次试用的贴现率之间差距不要太大。其标准就是不超过5%。

以上三个公式均是以较小的变量(i1、n1)加上插入值。可以称为加法公式。公式中分式部分即插入值。其分子、分母的被减项都是较小变量对应的系数或净现值,这样对应记忆快捷准确。加上三者结构一致,记住一个即可举一反三,非常方便。

这三个公式均是以较大的一项(i2、n2)为起点,减去插入值,可以称为减法公式。分式中分子、分母的被减项均是较大变量对应的系数或净现值,也是对应关系。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目标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从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看,有些院校目标定位较高,以课程整体建设和长远的发展为宗旨。如山东财经大学《财务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以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为根本,以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循环为教学模式,以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为突破口,以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产学研’相结合为有效途径,以建立多功能的网络模拟实验室为努力方向,不断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此类教学目标不仅对学生培养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和教学制定了方向,较为全面。有些院校定位较具体,如上海财经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将其实践教学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有关成本会计的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二)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分析

1.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方式的总体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有多种,通过对三门课程资料的整理归类,可以把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分为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和其他4类。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财务软件按照实验要求进行EXCLE训练、财务模型的验证或综合模拟实验。实验一般有电算化实验和手工实验两种方式,各院校基本都具备电算化条件,因此电算化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主要方式。实训教学是具有自主性、创新性、仿真模拟度较高的校内实践,包括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实训。实习则是在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让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或参与实际工作,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进一步掌握财务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和方法。其他包括有关财务内容的课余活动,如社会调查、证券竞赛、创业大赛和专题讲座等学术活动。四种教学方式中,实验教学、实习的使用频率较高,很多院校使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如东北农业大学的《成本会计》课程运用了所有4种形式来开展实践环节。

2.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对采用了实验教学形式的课程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实验的具体内容细分为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发设计型实验。基础实验主要针对Excel在财务成本管理应用中的基本操作而设计;单项实验则是对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主要知识模块进行训练;综合实验将财务成本管理与会计学各板块的知识融为一体进行分析研究,多以案例的形式体现,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项专业知识的能力;研究设计型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财务管理》课程中,基础实验、专项实验、综合性实验运用较多,研究设计型实验少。《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课程多为基础实验。

3.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调查,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训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课程设计和沙盘模拟两种。课程设计主要是完成大型案例分析、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分析或理财能力分析,案例由教师统一安排或学生自行搜集,按照既定的指导方案和实训要求进行团队分析,该环节具有较强的自主性。沙盘模拟实训包括手工沙盘模拟和基于ERP企业管理软件的电子沙盘模拟,这种仿真实训利用ERP企业管理软件或沙盘实验室模拟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仿真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和管理。

4.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实习教学方式的分析。

根据实习中学生对真实工作环境的参与程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的实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参观了解实际工作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的认识实习,另一类是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实习。在被调查的课程中,有19门课程有实习环节。但前一种实习方式居多,只有5门课程安排学生进行工作实习,并且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

(三)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学时安排的分析

一门课程学时的安排可以反映出课程的侧重点。67门课程中有23门课程披露了其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通过对23门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学时安排存在下列问题:1.有些院校的学时安排过少,只有4学时,这必然导致实验内容不能覆盖全部知识点。2.不同院校同一知识点的学时安排差别较大,有些院校学时安排过少,使学生无法获得深入细致的训练,实践环节浮于表面形式,达不到实践效果。3.有些院校的实践环节学时挤占了理论教学时间,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理论课无法讲完,或本该深入的问题变得浅层,本该重点的问题压缩时间等问题。

(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的分析

对于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条件,我们从是否有实验室、是否有实习基地、是否有配套的实践教材以及是否有相应的指导教师这四方面来进行分析。

1.实验室条件分析。

实验室配备相较其他教学条件稍好,超过了一半的课程配备了实验室,并且很多没开设实验课程的院校逐步重视校内实验以及实验室的建设。实验室规模有所不同,规模较大的实验室一般均含手工实验室和电算化实验室,实验室具备相应的金蝶、用友等财务软件。但也有院校的实验室规模较小,实验室规模应根据专业人数课程内容来定,并非规模越大越好。

2.实习基地条件分析。

调查显示,有32门课程有相关的校外实习基地,占所有精品课程的47.76%。实习基地为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不同院校实习基地情况不同,像知名院校或者财务根基较深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专业则实习基地数量较多,实习企业规模较大,可供选择性也较大。但总体看来校外实习很不理想,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

3.配套教材条件分析。

财务成本管理实践环节配套教材是指能够引导实践环节并提出教学要求和实践步骤的实践大纲、实践指导书或者整套的实践教材。完善的实践教学大纲或指导书应包括授课对象、课程性质和地位、教学目标、学时分配、实践内容与实践要求、考核办法及主要参考书。67门课程中,有35门课程有配套的实践教材,占52.24%。做得较好的学校如湖南商学院课程组编写了《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实务设计》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分别应用于单项实验教学和综合模拟实验教学,并对教材进行了两次修订。而有较多课程的实践大纲、指导书不够完善,只简单说明了实践内容和要求。没有详细的实践指导,就无法使学生明确实践目的和注重的要点,使得学生的实践很盲目,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4.指导教师条件分析。

67门课程中有27门课程说明有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占40.30%,所占比重较小,且多为兼职,学历普遍低于理论教学的教师。

(五)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考核制度的分析

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否将大大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67门课程中有24门课程披露了自己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经分析,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制度存在下列问题:

1.考核制度传统单一。

大多数院校通过出勤考核或报告考核,或二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至于学生的操作过程则没有具体的衡量措施。考核办法单一、不全面,学生只在乎实习报告等考核环节,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则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不能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

2.无具体考评标准。

此类有具体考评标准的课程极少,大部分课程在实践教学环节缺少科学合理详细的考核测评指标体系,不利于准确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3.实践环节分值占课程总分比重少。

由于大多数实践环节穿插在理论课程中,因此有些院校将实践环节作为课程一部分进行考核评价,实践环节占课程总分的比重较少,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考核制度是实践环节高质量完成的保证,没有考核制度的把关,尽管实践环节设计得很完整,但无论从教师还是学生都不会足够重视。健全的考核制度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取得效果的保证,无论任何学科课程的开设应制定合理完备的实践考核制度。

二、改进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一)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独立的实践课程

《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在理论知识中存在内容的交叉重复,致使实践环节也有此现象。如东北财经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和《管理会计》课程同时存在全面预算实验和长期投资决策实验。甚至于有些院校的课程中含有会计手工模拟做账、电算化做账等财务会计实验的内容。内容的交叉重复,使得课程特色不突出,实践环节不能体现课程特点,还浪费了资源。已有很多学者提出对《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三门课程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构建《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框架,解决教学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随着理论课程的整合,实践环节也应保留各自独有的内容,融合三门学科相通的部分,整合成一个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应独立于理论教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教材等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料,保证课时,并建立专门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科学完善的实践课程配合日常的理论教学,不仅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锻炼了综合应用能力。

(二)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形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根据上述分析,大多数院校财务成本管理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形式较单一。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实践环节的训练应循序渐进,应包括强化知识的操作性训练、锻炼综合能力的综合训练、实际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作业。因此,各院校应构建包括实验教学、实训教学、实习教学的全面的教学体系,各实践环节训练目标明确、难度递进、并能很好地相互衔接。实验教学要尽可能地覆盖理论教学中的知识点。实训教学要注重教学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工作实习必然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去,就需要院校要有良好的校企合作伙伴,与高校共同设计实习环节的教学内容,建立长久、稳定的实践基地,确保学生的实习质量。

(三)改善实践条件,为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实践教材的编写是完善教学体系的保障,需要符合课程及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其他院校课程的实践教材,但不能盲目套用,各院校应尽可能开发符合自身办学定位的原创性实践教材,教材体系要完整,最重要的是要能及时更新。院校应通过多种途径打造稳定的实习基地。例如,现在许多企业都通过招募实习生来选拔人才,学校可以争取与之建立稳定的实习关系,使之能接纳整班学生进行实习,成为稳定的实习基地。学校可通过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组织有关教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培训讲座等服务、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联系,使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使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基地。除此之外,各高校也可借助国家政策积极创建校外实践基地。如2012年10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做好地方所属高校“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就为校企合作创造了平台,实行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方式,鼓励高校创建校外实习基地。而校外资源较匮乏院校就可以将国家政策作为契机,积极联合企事业单位,为高校学生创造实习机会。

(四)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的要求更高,实践环节的指导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理论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院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践环节指导教师的培养,积极为其提供各种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的机会,促进其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聘请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一定专业理论修养的专家作为实践环节的兼职指导教师。

(五)构建完善健全的考评机制

财务管理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财务管理专业亟须清晰定位。

由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较为接近,因此在专业定位上,既要突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又要与会计学和金融学有所区别。就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财,着重资金的规划、筹措与运用分析;后者重点则是会计实务,着重企业经营的数据核算。就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比较,前者的重点是企业金融,后者的重点则是面向金融市场。各地方高校在对本专业进行定位的时候,应借鉴成功高校的经验,立足于自身,在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省属地方高校应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为以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将会计学、金融学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服务于公司理财和企业金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适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的,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力求培养出具备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投融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和税收筹划能力,能为各类组织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战略方向及工具应用指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做了大量人才需求调查后结合社会对财会类人才技能需要而开设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积极建设优质课程,并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着重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目前,我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高校越来越多,但由于许多地方高校财管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甚至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财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省属高校财管专业应在提升办学层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开拓实践环节方面下工夫,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即创新我国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据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高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类型、地域性特征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出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加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其中本科层次教育应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省属地方高校应按照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研究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的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和财会工作组织能力等较强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合理构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应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实用技能,必须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省属地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加速财务管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财务管理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五)狠抓实验室和实训建设。

省属地方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师生科研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通过3D实训平台进行财务经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财务沙盘实训,按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及真实企业职业环境和岗位设置组成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独立和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和任务,让学生真刀真枪演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近年来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正在大力开展,一些地方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社会认可度,进行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大量研究和大胆尝试。因此,围绕三峡大学应用型本科建设目标,2000年至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团队多次到企业进行毕业生的需求量、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的满意情况、需开设课程的建议等方面的调研,并积极地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讨、论证、改革和实践。

(一)宏观上更新培养理念,明晰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定位。

依据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地域特点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进行明晰定位非常重要。由于人才需求的实际,决定着专业选择、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的理念,从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当地财会人员需求的现状,有侧重地进行专业及方向的选择。一是就业区域定位:2009年坐落在宜昌市的三峡大学作为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求索”校训和“双服务”发展战略(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三峡区域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域之一。随着宜昌市建设特大城市以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需要,宜昌本地各行各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因此,作为省属地方高校的三峡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去向应立足宜昌,服务湖北,辐射三峡,面向全国。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在宜昌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具体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管理及资产评估等实务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二是就业层次定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有别于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学术型教育,又有别于注重实操,而缺乏理论根源的技术型教育。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既懂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又懂现代财务管理实操技能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三是就业岗位定位: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岗位群,包括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岗位的需求。

(二)微观上适应学科发展,重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