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动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范文第1篇

母婴健康安全行动计划

为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自2018年起,在全国组织实施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为核心,以落实母婴安全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抓手,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为保障,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便捷、温馨的妇幼健康服务,全力维护妇女儿童健康。

二、行动目标

自2018至2020年,通过开展母婴安全行动,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到202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8/10万,全国婴儿死亡率下降到7.5‰。在此基础上,树立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

三、行动范围

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以下简称助产机构),重点是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

四、行动内容

(一)妊娠风险防范行动。

1.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以科学备孕、孕产期保健、安全分娩为重点,制订孕产妇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开发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材料。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媒体,制作参与科普节目,积极撰写科普文章,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普及孕育健康知识,提升群众健康素养,使每个孕产妇成为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积极参与配合医疗保健活动,提升自我保健和风险防范意识。

2.做好备孕咨询指导。将妊娠风险教育作为孕妇学校开班第一课。设立生育服务咨询室,汇集妇科、产科、生殖、遗传、心理、中医等专业力量开展多学科协作诊疗,规范提供生育力评估和备孕指导。综合评估妇女基础健康状况、生育能力和年龄等因素,客观告知妊娠几率和风险,引导群众正确认识高龄高危妊娠风险。

3.开展妊娠风险评估。按照《妊娠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开展孕产妇妊娠风险筛查和评估,对孕产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母子健康手册》及相应信息系统作出明显标注。对于妊娠风险分级为“黄色(一般风险)”、“橙色(较高风险)”、“红色(高风险)”和“紫色(传染病)”的孕产妇,应当建议其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对患有疾病可能危及生命不宜继续妊娠的孕产妇,由副主任以上任职资格的医师进行评估和确诊,告知继续妊娠风险,提出科学严谨的医学建议。

4.提供生育全程服务。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产后避孕、儿童保健等内容,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打造无缝连接“一条龙”服务链。规范有序开展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服务,严格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综合防控措施。指导产妇分娩后及时采取避孕措施,减少非意愿妊娠,合理控制生育间隔。

(二)危急重症救治行动。

5.加强高危人群管理。筛查妊娠危险因素,识别高危孕产妇,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色”、“红色”和“紫色”的孕产妇严格实行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密切监测、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根据病情需要及时转诊。

6.查找救治薄弱环节。每半年组织产科、儿科、重症医学等业务科室和医务科等职能部门召开至少1次联席会议,梳理在危重孕产妇和危重新生儿救治方面存在的管理、技术问题,完善诊疗预案和管理制度,建立孕产妇用血、转运等保障机制。积极探索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

7.针对死因完善预案。结合区域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以及本机构实际,针对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主要死因建立抢救流程与规范,明确相关科室和人员职责任务,确保急救设备和药品随时处于功能状态。建立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医患沟通和媒体沟通机制。

8.建立救治协调机制。设立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分管院长具体负责,协调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会诊、转诊等机制。建立院内多学科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小组。完善产科、儿科协作机制,鼓励产科与儿科共同确定分娩时机,儿科医师按照院内会诊时限要求准时到达。

(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

9.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产科、儿科应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质量管理工作。每年开展不少于1次医疗质量安全案例警示教育。

10.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强化产科探视管理,新生儿在院期间佩戴身份识别腕带,完善新生儿出入管理制度和交接流程,做到身份有识别、交接有登记。规范处理医疗废物,依法依规妥善处理胎盘和死胎(死婴)。加强新生儿病房、临床检验实验室、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等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有效防范医院感染。

11.促进质量持续改进。针对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围绕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制定质量评价标准,建立相应的质量安全考核指标。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应当每月开展自我评估与分析,制订并落实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医疗质量安全信息。

12.定期报送母婴安全信息。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定期报送住院分娩、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出生缺陷等个案数据以及服务资源数据,发生孕产妇死亡后第一时间通报辖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

(四)专科能力建设行动。

13.加强临床专科建设。以各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提升产科、儿科专科诊疗水平。综合性医院着力加强妊娠合并症处置、危重孕产妇多学科联合救治,重点提升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分娩量较大的妇幼保健院、妇产医院着力加强产科亚专科和新生儿科建设,逐步建立产科重点专病医疗组。积极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和方法,开展中成药合理使用培训,促进孕产妇和婴幼儿安全应用中药。加强危急重症中西医临床协作,提升诊疗救治能力。

14.促进保健专科发展。开展妇幼保健专科示范单位建设,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加强人才建设,促进预防保健与临床医疗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后保健、儿童眼保健、儿童听力保健等保健专科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推广应用中医防病保健方法,扩大中医药在孕育调养、产后保健等方面的作用。

15.强化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辖区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评审情况,确定技能培训主题。每季度开展不少于1次专项技能培训和快速反应团队急救演练,提升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紧急剖宫产自决定手术至胎儿娩出时间(DDI)应当努力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并逐步缩短。保障产科医师、助产士、新生儿科医师每年至少参加1次针对性继续医学教育。

16.推进科研攻关和临床转化。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在产后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等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处理及出生缺陷防治、早产风险提示、早产儿救治等方面组织开展科研攻关。加快推进产后出血防治、新生儿复苏等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

(五)便民优质服务行动。

17.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按照开放床位和配置标准,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确保服务资源与服务量相匹配。在门诊合理安排B超等设备,增加胎心监护等可穿戴设备,逐步缩短检查等候时间。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集中产科门诊、超声检查、胎心监护、采血、尿检、缴费等环节,努力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自助服务设备,提供便民服务设施,在儿科和儿童保健门诊设立母乳喂养室。

18.推进全面预约诊疗。三级综合医院和三级妇幼保健院的产科预约诊疗率≥70%,产前检查复诊预约率≥90%。在保障危重孕产妇救治的前提下,推广预约住院分娩,对预约孕产妇优先安排住院床位。

19.提供便民利民服务。通过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方式,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挂号、缴费、取药排队等候时间。提供自助打印、网络查询、手机信息等多种形式的检查检验结果查询服务。规范落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惠民利民政策和措施。

20.倡导温馨舒适分娩。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积极开展专业陪伴分娩等非药物镇痛服务,鼓励开展药物分娩镇痛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

五、行动步骤

(一)2018年工作安排。

1.2018年1-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母婴安全行动计划》部署相关工作。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行动计划和当地实际,制订本省(区、市)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做好动员部署、宣传发动工作,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各省(区、市)的实施方案要对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较高的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重点区域制订针对性的策略措施。

2.2018年6-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二)2019年工作安排。

1.2019年1月,总结2018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19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8年度情况,部署2019年工作。对2018年度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19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三)2020年工作安排。

1.2020年1月,总结2019年度行动计划落实情况。

2.2020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2019年度情况,部署2020年工作。对2019年度示范母婴安全示范单位进行表扬,在全国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3.2020年3-12月,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督导检查,推动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发现先进典型,挖掘一批母婴安全示范单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对示范单位进行宣传报道。

4.2020年10-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母婴安全行动计划3年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推进母婴安全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六、行动要求

(一)细化落实行动措施。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确定部分重点联系医院,强化督促指导,定期了解工作进展。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也要建立重点联系单位制度,督促医疗机构采取措施切实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

(二)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属委管医院要发挥“国家队”表率作用,省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要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深入挖掘、树立先进典型,通过示范引领,带动辖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落实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根据各地推荐的示范单位,遴选出一批全国示范单位组织系列报道,供各地交流学习。

(三)加强舆论宣传引导。

行动计划范文第2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提高基层防艾工作能力,深入开展农村宣传干预工作,探索解决基层防艾工作难点问题,推广镇、村适宜工作经验,努力遏制艾滋病传播蔓延,到2015年底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建立健全镇级艾滋病防治工作制度,培训一支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工作队伍,探索适合紫帽镇艾滋病防治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方式。

2、农村居民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100%以上,校内青少年达100%以上,流动人口达100%以上,各类高危人群达100%以上。

3、开展村居宣传活动覆盖率达100%,村民张贴宣传海报覆盖率达100%,娱乐场所干预覆盖率达到100%、提供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达到100%,为孕产妇提供咨询检测率达到100%,青年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覆盖率达到100%,进企业宣传覆盖率达100%。

二、紫帽镇性病艾滋病宣传工作小组的确定

根据《晋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和本镇艾滋病流行情况以及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分布情况,成立以院领导为组长的艾滋病宣传工作小组,负责开展本镇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三、主要措施

1、掌握分析基本信息

收集基本资料:包括紫帽镇人口和经济发展数据、医疗卫生资源、在校学生、高危人群和流动人群等有关信息,分析各种可利用资源和工作重点难点问题。

开展知晓率调查:2015年11月底前,组织对紫帽镇农村居民、14-49岁妇女、外来务工人员、青年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做好相关资料收集录入、整理分析工作。

2、落实宣传干预措施

强化农村防艾宣传:在各卫生所室、村委会、老人会、菜市场等场所张贴防艾宣传海报,在各村居分别刷写防艾宣传标语6条,在紫帽镇主要路口设置防艾宣传牌。加强媒体防艾宣传力度,镇有线电视和镇、村广播站要3套以上录音材料,每周播出防艾公益广告不少于2次。组织开展老年人防艾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逐步构建老年人防艾志愿者队伍。镇直各有关部门和各村居,将防艾宣传与日常工作有效结合,利用农贸集市、新农合宣传等活动时机,通过分发防艾宣传材料等形式加强农村防艾宣传。

加强进企业专项宣传:在工会组织协作下,镇卫生院定期深入企业通过开展防艾知识讲座、卫生防病展板宣传、义诊咨询等活动,加强企业员工防艾宣传教育,提高卫生防病意识。另外,选择5-10家企业开展同伴教育,每个企业挑选20-40名同伴教育宣传员,定期组织培训教育,逐步构建企业人同伴教育宣传员队伍。

全面开展宣传月活动:由镇政府牵头每年下发12月份防艾宣传月活动通知,发动镇卫生、计生、妇联、团委、工会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现场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防艾宣传氛围。同时,挖掘其他有效宣传资源,通过手机短信、电话铃声等形式提高宣传实效。

加强多部门防艾宣传:镇卫生院和各村卫生所设置防艾宣传栏,结合日常诊疗活动和新农合窗口通过分发材料等形式进行宣传。镇流动人口服务站要结合办理暂住证等时机加强流动人口防艾宣传,镇计生办结合计生两查等时机开展各种形式的防艾宣传,镇妇联组织要组织深入开展妇女预防艾滋病“面对面”宣传活动,工会组织要组织开展企业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共青团组织要推动“青春红丝带”青少年防艾宣传活动,农业等部门结合各自活动开展防艾宣传。

落实艾滋病预防母婴传播工作: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孕产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对孕产妇进行防艾宣传,免费提供艾滋病抗体初筛检测,及时抽检标本送市疾控中心初筛实验室检测,做好检测结果保密和信息管理工作。组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全员培训,强化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意识,加强对可能造成医源性感染环节管理,防止医源性感染发生。

3、着力推进基层特色试点项目

组织镇村干部和医务人员全员培训:由镇政府牵头组织召开由镇政府和各村居干部工作会议和全员培训工作,并部署镇村落实防艾工作。组织对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和职业暴露防护知识、宣传干预工作技巧培训。在培训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培训效果。

开展旅游景点专项宣传活动:在紫帽山脚和山顶设置防艾宣传广告牌、刷写防艾宣传标语,在紫帽山腰设置防艾果皮箱,加强广大登山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开展紫帽高尔夫球场工作人员防艾知识讲座。

提升劳动教育基地宣传成效:完善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宣教课程,组织基地防艾师资培训,依托晋江市劳动技术社会实践基地,加强青年学生防艾宣传教育。同时,各学校要落实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教学课程工作,并充分利用学校资源,组织学生开展“防艾禁毒遍万家”等活动,对家庭和社区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行动计划范文第3篇

(一)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1.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我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为目标,逐步改善信号覆盖薄弱区域信息通信能力,力争在2015年末使我区的通信服务能力达到中心城区平均水平,为“智慧”建设提供基础保障。2013年,完成“区信息基础设施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信息基础设施全程信息化管理。(牵头单位:区科委。责任单位: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管线公司。配合单位:区规划土地局、绿化市容局、公安分局、水务局、建设交通委、环保局、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2.基本建成城市光网。2012年,已完成区所有城镇小区的光网改造工作,累计FTTH小区覆盖到达29万户。2013年起,逐步开展农村自然村的光网覆盖建设,并结合区域发展,同步实施泗泾南拓展大型居住社区、新城南部区域(高铁片区)、茸北生态园区等新开发区域的光网建设工作。积极落实新建住宅小区光纤到户第三方建设工作。(牵头单位:区科委。责任单位: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3.实现无线城市全覆盖。逐步形成布局科学、覆盖全区的3G移动通信网络,配合重点工程、重点区域以及楼宇建设推进我区公共场所、服务场所的WLAN场点覆盖,覆盖率超过80%,接入能力达20Mbps。2015年末基本实现全区范围无线宽带连续覆盖和无缝衔接。(牵头单位:区科委。责任单位: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4.积极促进三网融合。大力发展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业务,将区的有线电视网络建成可承载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的高性能接入网。至2015年底,模拟电视关闭之前,完成有线电视数字整体转换工作,全面实现我区三网融合的工作目标。(牵头单位:区文广影视局。责任单位:东方有线公司)

(二)发挥信息化助推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和提升创新服务能力

1.产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2012起,启动我区的工业区、中山工业园、张江高新区漕河泾园3个产业园区信息基础设施优化建设工作,对上述产业园区内公共移动通信基站、通信机房、基础通信管线、室内覆盖系统等信息基础设施的优化整合,建立全业务、全覆盖、大容量、高速度的信息通信网络,达到“移动通信网络无缝衔接、WiFi热点区域全覆盖、百兆宽带到桌面”的信息通信服务指标,全面提升我区产业园区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产业园区发展需求。(牵头单位:区科委。责任单位: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市管线公司、建通公司、东方有线公司。配合单位:相关产业园区)2.努力推进两化融合。进一步营造区域企业信息化建设氛围,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提升企业“两化融合”意识。对于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IT企业开发和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息化产品;对于大型企业,鼓励企业实施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规划(ERP)、数据挖掘系统、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先进信息系统,加快集团管控、系统集成、业务协同和流程再造;对于行业龙头企业,推动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协同研发设计制造系统和跨地域经营管理系统。引导发挥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鼓励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节能减排,优化企业能源管理,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工业生产效益。(牵头单位:区科委、区经委。责任单位:各相关企业。配合单位:各相关产业园区)3.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行业。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经济变得更有效率。在电子商务、物流等方面进行探索。加强现代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国际电子商务集聚区建设。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聚焦7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依托四个产业基地,增强产业集中度,利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技术支撑,打造一批联结产业链上下游、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新能源接入与控制、电力电子逆变技术、电力储能、智能变电站、智能用户端、智能芯片、特高压输电、分布式微网、管理系统与软件等九个相关产业。(牵头单位:区经委。配合单位:各有关街镇,产业园区)4.进一步发展农业信息化。建成覆盖全区的为农服务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主要包括区农用土地管理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综合管理数据库、农村“三资”监管平台、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和假日乡村网。加快实施市科技兴农项目。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农民中的普及和应用,提高农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牵头单位:区农委。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监察局,各有关镇、园区)

(三)加强“电子政务”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1.深化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智能化建设与应用,推进“审批云”建设。围绕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深化网上行政审批平台智能化建设与应用,通过市区两级平台的对接,运用智能化手段,为实现跨部门协同审批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审批流程,整合现有资源,提高行政效能提供支持;完善“一站式企业服务与管理系统”功能,拓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功能,实现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全程监控,提高行政审批服务质量和效率。(牵头单位:区监察局。配合单位:区企业服务中心,区科委)2.完善电子政务建设。继续推进办公门户建设,提升平台的整体沟通协作能力;进一步推进整合更多现有的业务系统;完善法人领域政务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建设;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配合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化项目全过程管理的能力。推进重点领域政务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应用,大力发展跨部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集成,促进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加快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建立统计数据仓库。(牵头单位:区科委、区统计局。配合单位:各相关单位)3.开展电子政务云试点应用。初步完成部分服务器虚拟化及应用虚拟化建设。通过电子政务虚拟化,实现各应用系统的之间的硬件共享、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实现应用系统按需分配资源,既确保了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又起到了节能环保、降低财政支出,并有效提高我区现有应用系统的性能及稳定性,以达到增强基础构架的目的。(牵头单位:区科委。配合单位:各相关单位)

(四)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营造生态宜居绿色家园

1.开发“大联动”信息平台。2013年基本建成“区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信息平台”,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水平,形成区指挥中心、街镇指挥分中心、村居工作站的“区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信息平台”三级运行模式,并在各区内联动职能部门实现单点或整机构接入,为“大联动”不同参与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智能化支撑。(牵头单位:区科委。配合单位:区“大联动”办公室,各区职能部门)2.建成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到2014年底,全区城市图像监控系统实现整体布局网络化、区际卡口全覆盖、局部区域闭合化、重要部位不遗漏的目标,基本建成“区视频图像监控系统”,实现应急处置、警卫工作、治安管控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复查的智能化应用。确立“社会建设、政府租赁、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制定各类操作性保障文件,实现视频图像资源共建共享。(牵头单位:区科委。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3.开展智能交通建设。不断提升城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大公交行业信息化建设力度,重点建设公交车辆、车站、营运场站等感知层系统、公交与出租运营调度监控系统,构建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陆上水上安全监控系统、应急处置系统及完善交通监控中心等,切实发挥信息化技术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支撑作用,提高公交行业科学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区交通局。责任单位:区公交公司、电信)4.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化监管。在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以总体规划、分步推进、逐步完善为原则,在市级部门信息化技术应用基础上,研究和拓展各种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研发区域食品安全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及其子系统,继续推进食品安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及执法平台建设管理,以信息化促进区域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在食品流通环节,按照市统一部署,做好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配合推进,继续加强市消费市场快速反应系统区子系统建设,健全消费运行监测机制。(牵头单位:区食安办。责任单位:区食药监局、区商旅委、区农委、区质监局、区工商局)5.探索数字环保。一是建成重点污染源管理系统和环境监察信息管理2大系统,着力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二是建成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管理三大职能的信息监控集成系统,着力提高实时监控能力。三是积极探索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提升环境科技水平,切实提升监管效能。(牵头单位:区环保局)6.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一是建立区域住宅小区信息和相关社会经济信息在内的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已建住宅小区信息查询系统”,参与完善建设市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项目全覆盖、管理全过程、部门全参与、服务全方位”的管理目标。筹建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为我区的建筑节能工作纵深发展打下基础。(牵头单位:区建设交通委。责任单位:区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民防办)二是参与市级网格化管理拓展工作,实施街镇网格化管理拓展,逐步打造“数字城管”基础平台;以“数字环卫”为目标,建立全区环境卫生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质量监督,实现问题处置的数字化流程。2013年,进行绿化市容局门户网站升级改版;开发城管大队门户网站,构建“数字城管”基础平台。(牵头单位:区绿化市容局)三是推动数字水务建设。应用物联网等先进适用技术建设水文数据采集、水文监测、智能决策和辅助调度系统,实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的系统化管理,逐步启动防汛信息中心、泵站管理信息系统等项目建设。2013年建成水务综合信息系统。(牵头单位:区水务局)四是加快数字民防建设。2013年,建设公用民防工程视频预警系统、地下空间网格化(一期)系统,继续做好民防政务网站维护工作。“十二五”期间,在已建成的2家街镇指挥所基础上,继续完善市、区、街镇三级人防指挥网络,2016年前目标完成10家以上。(牵头单位:区民防办)

(五)推动公共服务领域信息化,全面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1.积极推进“教育云”建设。一是初步建立“教育云”基础体系。二是启动教育数据中心建设,为全区学校提供应用统一部署和数据集中存储的基础环境。三是统一建设信息化系统平台,推进在公共服务、管理信息化、教育资源和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数字化学习等方面系列应用。(牵头单位:区教育局)2.进一步提升卫生智能化水平。建成覆盖全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与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相适应、高效便捷的卫生信息系统,使全区卫生系统信息化在“基础网络全面覆盖、业务应用特色拓展、行业管理便捷高效、卫生服务群众满意”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到2015年全面实现全区实有人口人人拥有电子化居民健康档案,享有信息化医疗卫生服务,并具有数字化全程健康管理的发展目标,使本区卫生信息化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市前列。(牵头单位:区卫生局)3.大力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大旅游信息化发展,一是通过微博等新媒体互动模式,全力打造商旅政务网和旅游网。二是提升咨询服务信息化水平,推进旅游电子触摸屏进社区、进大学城。三是积极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提升商旅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区商旅委。配合单位:佘山镇)4.积极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各街镇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加强一门式平台系统的运用。二是完善街道基础信息的数据建设,实现对社区的精细化和空间化管理,完善街道原有的“一门式”服务平台、志愿者服务工作站等功能,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一站式”事务处理平台。三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面向社区居民开设各类便民服务项目、添置便民服务设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供。四是推进岳阳街道“智慧社区”试点工作,2013年底有比较明确、直观的效果显现。(牵头单位:区科委、区社区办。配合单位:区民政局、相关街镇)

(六)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营造可信、可靠、可管的信息化网络环境

1.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成立区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综合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对“预防、检测、预警、预控、应急、恢复”等工作环节进行指导、检查监督。(牵头单位:区府办。责任单位:区科委、保密办、公安分局)2.提升政务网络管理能力。加大政务网络维护管理力度,对全区政务外网用户进行域控部署,通过统一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方便用户使用。建立统一的网络用户管理机制,制订统一管理策略,提高政务外网的管理能力,增强政府信息系统防病毒、防攻击、防泄密和反窃密能力。(牵头单位:区科委)3.加强政府网站安全防护。认真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网站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市网安办下发的市政府网站安全保障指南的要求,积极开展区政府门户网站的安全管理工作。从管理机制、技术防护和运行维护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政府网站安全防护和管理水平。逐步建立门户网站群,以区门户网站为母网站,各工作部门为子网站,形成统一平台、分权管理、共享数据的理念,从而提高政府网站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牵头单位:区科委。责任单位:区门户网站。配合单位:区各相关部门,各街道镇)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区“智慧”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各委办局、镇、街道、园区主要领导为小组成员,负责“智慧”建设的总体规划及阶段目标制定等。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科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区府办副主任和科委分管副主任兼任,负责日常协调推进工作。计划每年度召开一次“智慧”建设推进大会,总结上年度建设推进情况,布置下阶段重点工作任务。各委办局、镇、街道、园区成立“智慧”推进工作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公室有关人员及信息主管任组员,负责本部门、本区域信息化建设计划的制订、上级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及相关项目的配合等。

(二)成立专家委员会

建立“智慧”专家咨询决策机制,做好“智慧”的顶层设计,结合地方特色,作好“智慧”规划方案,在发展目标、重点方向和整体构架上进行总体把握,按照“统一规划、分类部署、阶段推进”的原则,有步骤、有目的地稳步推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完善系统接口规范、明确数据标准,以促进资源整合共享、提高系统整体效益。

(三)加大资金投入和监管

要逐步探索形成“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多元操作”的“智慧”投入机制,每年设立一定额度专项资金,以大力支持具有前瞻性、公共性、示范性、协同型、创新型的项目,按轻重、分缓急,确定年度重点推进项目,集中财力,干大事、干好事;加大“两化融合”资助力度,吸引集聚民资、外资等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建设。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化项目和专项资金管理体制,规范项目操作和资金监管,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一是在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区各委办局,各镇、街道、园区的信息主管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岗位职级,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信息主管队伍在“智慧”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进一步普及信息化基础知识,加强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开展各类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活动;规范化信息技术培训市场,切实提高现有的社会培训质量。三是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引进培养一批领军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形成支持“智慧”建设的智力保障。

行动计划范文第4篇

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根据金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专项督导检查的通知》(金政教督〔20**〕15号)精神,我市对全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本次督查的重点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义乌市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发展基本概况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行政区域面积1105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6个建制镇,及其下属行政村716个、居民委员会(撤村建居)61个和城镇社区(居委会)36个。全市常住人口123万人,2019年义乌地区生产总值726.1亿元,同比增长10.5%,人均98121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0.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分别增长17.2%和18.0%。产业结构合理,2019年,义乌三产比重优化为2.7∶42.8∶54.5,成为全省三产比重最高的城市。

我市现有幼儿园328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幼儿园18所,其他公办幼儿园3所,省三级以上幼儿园148所,一级园9所,二级园23所,三级园116所。幼儿专任教师总数4107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数1250人,具有教师资格证2644人,持证教师比例为64.5%。在园幼儿数69427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65%,学前教育先进(达标)乡镇(街道)数2个。

二、义乌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2019年8月我市下发了《义乌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年)》。一年多来,我市确立了“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强化政府责任,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高品质民办幼儿园,致力构建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公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体系。2019年4月,市政府在大陈镇召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会,各镇街、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进一步明确了目标任务,推动了三年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

1.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

义乌市委、市政府于2019年下发了《义乌市委市政府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市委发〔2019〕23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教育行政部门要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列为重点工作,根据我市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会同财政部门提出骨干园建设项目和资金预算,每年安排专项财政经费用于国有幼儿园的建设”。2019年义乌市人民政府又印发了《义乌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9-2019年)》(义政发〔2019〕58号)和《义乌市财政扶持民办教育发展试行办法的通知》(义政办发〔2019〕104号),严格保障学前教育的教育经费。2019年学前教育专项2123.9万元(含学前教育奖励123.9万元,三元公司建设资金2019万元),学前教育事业费3197.4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合计5321.3万元,全市教育总经费151667.8万元,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为3.51 %。2019年学前教育专项2413.55万元(含2019年民办幼儿园奖补资金407.62万元,困难学生资助5.93万元,三元公司建设资金2019万元),学前教育经费事业费2793.80万元(预算),学前教育经费合计5207.3万元(预算),全市教育总经费134632.7万元(预算),学前教育经费(预算)占教育总经费(预算)的比例为3.87%,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2.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

我市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到2019年底,十三个镇街都建有一所硬件标准达省一级的国有中心幼儿园。市财政每年投资2019万元,各镇街落实土地,三元教育集团具体建设,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到目前为止,全市十三个镇街,已建成中心幼儿园6所:稠城中心幼儿园、江东中心幼儿园、稠江中心幼儿园、廿三里中心幼儿园、大陈中心中心幼儿园、赤岸中心幼儿园,达到三级以上幼儿园标准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数13所。在建中心幼儿园3所:北苑中心幼儿园、佛堂中心幼儿园、苏溪中心幼儿园。年内开工的中心幼儿园2所:义亭中心幼儿园、城西中心幼儿园。已落实规划的2所:后宅中心幼儿园、上溪中心幼儿园。为到2019年底,全面完成镇街国有中心幼儿园建设奠定了基础。

国有中心幼儿园充分发挥中心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组织送教下乡、结对帮扶、发展共同体等对口支援活动,通过开展幼儿园半日保教活动评比展示、研讨活动和主题教学活动展示,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3.城市配套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建设

义乌市城市配套幼儿园已列入城市建设规划和学校布局建设规划。在《若干意见》中规定新住宅小区开发配套幼儿园,由开发商建成后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由于土地招投标时未设前置条件等原因,到目前为止开发商建成的配套幼儿园尚无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而由开发商向社会招标落实承办人。最近,经教育局、国土局、住建局、财政局等部门共同协商,市政府将于近日下发《义乌市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出台,使小区配套幼儿园的顺利建设和移交有了保障。老住宅区配套幼儿园统一由义乌市三元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国有全资公司)负责建设,建成后实行“园舍国有、园长公派、教师民聘、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有民营模式运作,到目前为止,已建成8所国有民营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已有城市配套幼儿园22所,规划配套幼儿园35所。

4.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若干意见》明确了有关公立幼儿园事业编制、幼儿教师养老保险等政策。2019学年我市事业编制幼儿教师为220人,2019年和2019年新补充进编幼儿教师分别为29人和30人,公办幼儿教师派到乡镇中心幼儿园66人,非事业编制的合格幼儿园教师有487人参加了各类社会保险。教育主管部门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对学前教育的全体教师开展培训,2019年以来,我市有496名幼儿教师新取得教师资格证,持证教师比例达64.5%。培训教师人数2019年和2019年分别为3926人和4107人。

5.鼓励支持民办幼儿园的政策措施

《若干意见》明确:“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种形式举办上规模、上档次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和土地使用政策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

一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做好指导和管理。在经费补助上,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局下发了《义乌市关于申报发放2019年学前教育扶持资金的通知》(义学前〔2019〕2号)。奖励补助包括升等奖励、低收费补助、社会保险费用补助、基本建设投资补助。升等奖励资金由受奖励幼儿园自行添置设施设备,改善办园条件。低收费补助资金由受补助幼儿园在不降低教师原有工资待遇的条件下,用于提高教师工资或自行添置图书、玩具。社会保险费用补助资金用于下一年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基本建设投资补助用于进一步改善办园条件。近两年来,发放升等奖励、低收费补助、非在编合格教师社会保险补助、困难儿童求助等各项资金530万元。

教育行政部门同时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指导民办幼儿园提高质量,近年来,我们严格按照省定等级标准和评估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工作,使达标升等成为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的有力抓手,促进了全市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做法是:①资金奖励,正面激励。去年以来,在省厅升等奖励政策的基础,加大了奖励力度,即“凡民办幼儿园升等成为省一级、二级、三级幼儿园的财政分别按每班2万、1.5万、1万元标准予以奖励”。2019-2019年共发放升等奖励资金800余万元。资金奖励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民办幼儿园达标升等的积极性,目前,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园条件,配齐配好教师,提高保教水平,实现达标升等目标已成为广大民办幼儿园的实际行动。2019年,我市有35个准办园通过努力,基本达到省三级的标准,进一步扩大了省等级幼儿园覆盖面。②提高准入,竞争推动。为推动民办园争创等级,严把审批关,提高准入标准,凡新批办的幼儿园都要达到省三级及以上的标准,使那些不思进取的准办园感受到“不进则退”的形势,主动要求达标升等,积极改善办园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求得生存发展。而公办国有幼儿园的不断增多,又推动着那些二级、三级民办幼儿园的进一步提高。③过程充分,程序规范。为真正促进幼儿园通过升等得到提高,我们改变过去在6月份开始等级申报的做法,将申报时间提前到每年的1月份,在长达9个月的过程中,通过“宣传发动、自查申报、中心校初报、局组织逐个察看、督促整改、6月初评、暑期整改、正式评估、局里复查、最后认定”等10个环节,使这些幼儿园有了很大的变化提高。许多幼儿园室外铺设了塑胶跑道,按每班6件配足桌面玩具,改善午睡条件,达到一人一床一被的标准。评估工作从申报、初评、正式评估到公示、认定、复评等环节,程序规范,公开透明。④结对帮扶,切实指导。在整个申报评估过程中,我们采取多项措施帮助指导申报幼儿园提高。一是组成发展共同体,结对帮扶。全市21个公办国有部门办的骨干园与申报园分别结成共同体,通过开展各种工作活动,在环境布置、园务管理以及保教工作等方面帮助申报园改进提高。二是举办申报园园长培训班,2019年初50名申报省三级的园长参加了近一个月的培训,通过24个专题和12节课堂教学的专题培训,参观12所优质幼儿园,园长们在课程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家长工作、卫生健康等方面受到很大启发和提高,为升等提高提供了思路方法。三是开展教师培训近年来,我们充分运用公民骨干园优质师资资源,成立民办幼儿园教师培训讲师团,以镇街为单位,根据幼儿园的需求,免费为民办园教师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近100期,受益教师达10000多人次,取得明显效果。

6.科学保教提高办学质量

近年来,我们把幼儿园内涵发展作为教育教学指导管理的重点,全面落实《新课程纲要》、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幼儿园一日保教工作的提升和主题课程实施与推进为主线,强化一日常规管理的规范化、丰富化,坚持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教学,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一是积极开展公民办幼儿园半日保教评比和展示活动,开展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讨,每年举办全市性教学研讨10多次,加强教学游戏化的研究,引导幼儿园科学施教。二是全面推进幼儿园文化建设。鼓励幼儿园举办各具特色的体育、艺术和幼儿园文化活动,创建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让孩童在快乐、多彩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涌现了宾王幼儿园丫丫文化、稠州幼儿园“灵动个性培养”、胜利幼儿园“画话”活动等特色文化项目。三是加强纠正“小学化”工作。推广正确的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禁止幼儿园开展写字教学,加强对幼小衔接的研究,开展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课堂对比观摩活动;加强对纠正“小学化”工作的督导和评价,组织纠正“小学化”工作专项督导(两年来共开展三次专项检查),检查幼儿园设备配备、活动组织、教学设计等,以多种形式规范幼儿园教育行为。

7.加强幼儿园规范管理和动态监管

2019年《若干意见》明确:“合理设置新设立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标准,严格审批制度。”我局现设有行政审批科和学前教育科,下设教育监察大队,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制度,对新设置的幼儿园进行严格的察看、申批,加强已办幼儿园的日常监督。认真开展年检工作,对一些办园条件差、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通过年检手段促进改进提高。加强等级评估、管理工作。对申报省等级的幼儿园通过申报初评、帮助整改、镇街评估、市组织复评等程序进行认真评估,以评估为手段促进幼儿园投入、改进,达到提高的目的。对已评的省等级幼儿园,严格按要求开展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对有问题的幼儿园给予发放整改通知书、通报批评、暂时摘牌等处理,促使幼儿园始终保持相应等级标准要求。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2019年秋季起我市全面禁止幼儿园车辆接送幼儿,消除了安全隐患和恶性竞争,取得了预期效果。2019以来,立案查处了非法举办的稠江杨帆幼儿园;稠江育深儿童发展中心;廿三里何店幼儿园;廿三里华溪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持证上岗问题:目前我市幼儿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共有2644人,持证率为64.5%,离我市制订三年行动计划80%的比例还差15.5%,今年起又提高了学前教育教师资格的准入门槛,学历由原来的中专提高到大专,使得获取学前教育教师资格证的难度加大。

2.等级幼儿园建设问题:目前我市幼儿园328所,其中一级园9所,二级园23所,三级园116所,三级园以上在园儿童数48000多名,比例为69.6%,离三年行动计划85%比例还差15.4%。

(二)下一步打算

1.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学前教育教学质量。

①合理确定公办、国有民营幼儿园的教职工编制。市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义乌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探索支持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②加大招考录用幼儿教师、保健人员的力度。机构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幼儿园保教人员编制标准,满足公办、国有民营幼儿园用人和扶持民办幼儿园的需求。拓宽视野,引进省内外优秀幼教人才来我市从事学前教育事业。加强与全日制高等师范院校合作,提升我市职校幼师专业办学水平,为幼儿园提供合格人才。卫生部门要继续负责认真做好幼儿园保健和保育人员的培训和任职资格认定发证工作。③严格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根据国家颁布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幼儿教师由幼儿园自主聘用,教育局给予注册登记。把幼儿教师持教师资格证情况作为幼儿园办园审批、等级评定、评优评先等的重要指标,实行与财政经费补助直接挂钩。新进专任教师必须符合国家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不符合任职资格的在职园长和保教人员限期202019年底内80%取得任职资格。④全面实施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把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整体规划,市财政按民办幼儿园现任在职教师每人每年100元安排培训经费。逐步建立起幼儿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三年内对全部在职幼儿教师开展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全部在职幼儿教师(含民办幼儿园)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不少于72学时,培训成绩作为教师晋级、聘任、续聘、职称评定、奖励的重要依据之一,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实施“名师名园长”工程,通过特级教师培养、名师名园长培养、教坛新秀评比、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园长和教师。

行动计划范文第5篇

一、创建了三个科普服务平台

在县科协的牵头和大力的支持下,这些受表彰企业、单位和个积极参予了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一是在县涉农、涉科部门及协会中抽调、聘请二十余名食用菌、茶叶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农业专家服务团”,面向全县广大农村,根据农民技术需求常年提供“菜单式”科技服务。二是充分发挥和利用骨干会员的技术优势和县乡(镇)农技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做到县有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乡镇有农业科技服务站、重点村有农业技术服务组,为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结合农村科技信息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加强整合我县有关涉农涉科网络资源,开发科技服务网络平台,为此县科协配备了7台电脑,开通了宽带网络,与县科技局、县农委、相关部门、农技协、合作社、龙头企业及省内外的相关网站实行了链接,可全天候的向广大农民提供便捷、高效、实时的特色农业产业科技与市场信息服务。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

三年来,县科协带领这些科普带头人、农技协、示范基地围绕农民科技需求,紧紧抓住“技术培训”这根主线,充分用足用好三个科普平台资源,开展一系列科技培训工作。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以及科普画廊、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开展大型科技宣传活动60余次,开展科技咨询260余次,受益群众达6000人次;先后聘请省内外专家教授22人次、组织专家服务团180余人次,深入村组、田间地头,采取理论授课和科技示范基地示范展示等形式,多批次对广大会员及其周边农民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310次,共40000人次,累计发放科普图书3200册、相关技术资料3000册。同时,扶持建立了20个不同栽培模式、不同技术、不同品种的科技示范基地和200个科技示范户,并注重利用科技示范户的榜样作用,对周围的群众进行“传、帮、带”,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辐射效应,引导示范,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由于教与学相得益彰,大大激励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

三、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

围绕食用菌、茶叶、畜牧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由县科技局、县科协牵头实施“县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选派39名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科技特派员进驻到特色产业聚集度高的乡镇、村、龙头企业、农技协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转化、推广新成果,推动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据统计,三年来有2000多户农民直接参与了创业项目,吸纳劳动力30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近3600多户,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2项,引进新品种18个,开展各类科技培训24场次,培训农民3920人次,发放科普资料4000份,创业行动产生的经济效益达5亿多元。

四、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依托“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扩建、新建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一是依托县食用菌产业协会,等县市菌业龙头企业共新建、扩建良种繁育基地6000㎡,年菌种繁育能力达到一级菌种(母种)4000支、二级菌种(原种)10万瓶(袋)、三级菌种(栽培种)280万袋,既填补了我县食用菌一级菌种(母种)生产的空白,又可在本土繁育母种的情况下从源头上确保菌种的质量提高和适应性增强,可满足全县年栽培2亿袋食用菌生产规模对菌种的需求,食用菌菌种的繁育体系趋于科学、合理、完善。其中,兴农菌业公司还依托项目实施契机建成了1600㎡规范化、标准化、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并已投入运营,该基地满负荷生产年规模可达200万袋,年产鲜菇将达到700吨,产值将达到350万元。此工厂化周年生产基地的建成投产填补了我市的空白,也有力地推进了我县食用菌产业集约化、工厂化、现代化进程。二是依托县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科普基地,茶树良种示范场累计投入70多万元创建标准化茶园,建成面积1200亩,主要茶树品种有舒茶早、龙井长叶、福鼎大毫等,通过改善茶园环境、引进优良珍贵的无性良种进行改植工程、推广应用高产生态栽培新技术等措施,实现了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加工和管理,每亩产值达6500元,亩纯利润达3200元,收益比普通茶园高出30%以上。三是依托全国科普带头人、驻场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洋湖镇天野特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500亩标准化皖南特种野猪养殖基地,基地拥有完善的标准化猪舍、种、仔猪繁育、饲料加工、冻库、办公室、宿舍等生产、生活、科研设施。2012年,该基地积极开展野猪的生态高效循环标准化养殖技术模式及特种野猪繁育等技术研究,在特种野猪的人工繁育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已经申请专利10多项,制定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企业标准、特种野猪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五、组织参加省内外的科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