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esp理论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是会计学的一门专业课,主要是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提高阅读会计英文文献、了解中外会计差异和使用英语处理常规会计业务的能力。“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因此,针对现阶段我国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1.教师方面
①教学目标不确定,根据对湖南省内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研发现,“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已成为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但由于各高校的学生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和对未来职业规划的不同,不同的高校会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分别设置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在制定“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时会不一致。一种观点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大学基础英语的一种简单延伸,因此,该课程应仍以“英语”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而对其会计专业内容只是一带而过,在学习中主要学习对会计专业词汇及句子的简单翻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应该注重“会计”,英语只是作为一种语言进行交流,因此,该课程应该主要讲的是会计专业内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如国际会计准则、国外常规会计账务处理和国外财务报表分析等,课堂上讲解则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这两种不同观点的存在,导致了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无法有统一规范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和高质量的教学大纲,从而无法有权威的教材,影响教学效果。②教学方法单一,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模式就是“翻译+词汇学习”,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一样。“会计专业英语”课堂上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对课本进行逐字逐句地进行精讲,大量的课堂时间侧重于对语法的讲解和对课文内容的翻译。因此,教与学常常呈现出一个“口头授予”的过程,无案例分析,无团队讨论,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很少,其主体性难以发挥,各种现代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没有得到恰当的应用,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好。③师资队伍不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谁”来讲授,一直是该门课程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高校普遍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应该由既具备丰富的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的教师担任。但从高校的调研现状来看,会计专业的老师上课,英语基本功欠缺,教授过程就是把课文翻译一遍,词汇中文解释一遍;英语专业的老师上课,其会计专业知识也欠缺,由于会计学有很强的专业性,英语教师教会计专业英语时往往会显得词不达意,无法正确理解和表述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等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因此,无论哪一种现象,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效果都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方面
经过调研发现,在本科院校中,许多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对会计专业英语课并不重视,有学生认为,会计专业英语就是“会计+英语”,简单地把会计科目由中文变英文;也有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根本不会有机会用到会计专业英语,因此他们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实际用处不大;更有同学为了毕业,只注重四六级的英语学习,完全认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不必开设。因此,由于学生本身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该课程不够重视,从而导致本课程的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esp理念下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引入ESP理念到“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优化,能让学生在大学学习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未来工作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因此,针对目前会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1.明确教学目标
语言学家Strevens提出,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别要求而设计的课程,因此,课程内容必须要与通用英语有所区别,是为了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而设计。基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特点,会计专业英语教学目标应培养学生了解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国际会计理论、处理涉外会计实务的能力,从而构建起“会计”知识与“英语”语言之间的桥梁。因此,会计专业英语应是为使会计专业学生掌握西方会计的专业知识,加强英语语言与会计专业之间的整体联系,从而能够在英语中体会和理解会计,在会计中学习掌握英语,达到能够熟练阅读英文会计文献和使用英语处理会计工作的目的而开设的一门课程。
2.教学方法多样化
基于人们开始强调学习者个人的需求和兴趣,良好的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引入ESP教学理念的会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需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方法还是需以讲授法为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堂上对一些高难度的专业词汇及句子予以解释和翻译。同时,每堂课开始时,老师设计好问题进行上次课的复习提问,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工作,达到学生熟悉记住会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和了解国外会计理论及实务的目标,使学生能认真对待会计专业英语课程。另一方面,采用讨论法和任务驱动法加以辅助教学,如在一学期的授课中,应至少安排一次全英文的案例讨论,要求学生查找最新的会计专业的英文文献进行团队分析讨论,然后,由各团队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进行该案例的英文分析总结,从而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同时也可促使学生了解最新的会计专业领域研究动态,以及了解国内外会计处理差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达到ESP教学目的。
3.提高教师水平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授课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ESP教学理念实施的保障。作为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讲教师,他们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会计理论与实务处理的异同,同时,又能流利地使用英语。经过对师资现状调研发现,会计专业的老师上“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比例居多,因此,加强会计老师的英语培训是改善会计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利用假期让英语基础较好的会计专业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大学进行针对性英语强化培训,主要学习国外会计理论与实务,以及了解会计方面的最新研究趋势;另一方面,可以直接聘请外教,同时配备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进行跟班听课,这样,对本校的会计专业老师而言,既可提高专业英语水平,也可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学方法,开拓视野。随着CPA(注册会计师)考试中的专门英语测试考试的增加,以及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考试在我国的不断扩展,高端领域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工作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
三、结语
关键词:国内ESP研究,国外ESP研究,ESP实证研究,ESP理论研究
一、高校ESP转型及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纯外语专业教学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多数用人单位迫切需要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市场需求迫使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下称北外)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下称上外)在内的各高校纷纷向ESP方向转型。论文参考。北外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动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先后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外交、国际新闻、法律、对外汉语、计算机等专业,培养全球化时代国家急需的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上外自1993年秋季起即把全院的专业结构开始向ESP人才培养方向转型:1.复合型,由外语十专业构成(如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新闻等);2.方向型,由外语十专业方向型课程构成(如英语旅游管理、英语涉外秘书、英语涉外公关等);3.双语型,由少数语种十英语构成。为了满足人才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 除北外、上外以外的其他众多重点高校、普通高校、以及各高职院校,也在纷纷探索ESP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参考。以ESP分支中的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 又称EBP,即English for BusinessPurposes)为例。论文参考。据《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国独立设置的1168所高职院校中,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共789所,开设率达67%,成为高职英语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也是高职英语专业中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可见,目前我国ESP中最活跃的分支当属商务英语。
二、高校ESP教学和发展的相关保障
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高等专科英语教学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指导性文件:《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其中规定:“普通高等专科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需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以必需、够用为基准的“专业英语”理念在专科学校初现头角。2003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对课程设置进行了专门描述,建议各高校设计包括专业英语(即ESP)在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这标志着ESP教学的发展有了可靠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在2010年1月7日,北外专门用途英语学院联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召开了《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这标志着中国ESP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作为英语语言教学的一个分支,ESP正是满足学习者特殊需要的英语,最能体现“个性化”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一个方向。
三、高校ESP研究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国内各普通高校和高职院校的ESP研究水平、发展情况以及研究重心因学校性质、办学层次、办学方向、以及英语的学科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在非英语专业教学领域(公共英语教学),ESP一般尚在探讨和论证阶段,以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为主,在尝试建立“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 普通本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对ESP的研究情形也大致如此,尽管较非英语专业在ESP研究和应用上略有进步,不过其研究方向往往以 “英语+专项”为主 ;对于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来说,ESP实践研究和实际操作上相对较为成熟,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各专业对高职教育理念的重视程度较高,往往因偏重其“职业教育”属性,过于强调企业需求和社会需求,而导致了对商务英语的“语言学属性”的淡化,以至于对教学主体的需求(尤其是主观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而“以学习者为中心”是ESP教学的根本理念。
多数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先后开展了人才市场调研、专业论证、专业剖析等研究,明确了本专业的学科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奠定了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基础。这些前期工作对于本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和不断完善起了铺垫性作用,但是这些前期研究主要依托高职教育“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从满足人才市场和企业需求的角度(而非学生需求的角度)来研究专业建设内容,对于教学主体本身的需求研究重视不够。ESP教学理论要求以学习主体为中心,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通过进行实证性的需求分析来设计或者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在特殊领域的语言需求。
四、高校ESP教学的思考和讨论
Hutchinson&Waters (1989,P53)认为需求分析是ESP教学的起点。各院校有必要结合办学实际,借鉴ESP理论的需求分析思想,以及国内外ESP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在充分调查了解各专业学生学习需求和实践岗位技能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探讨ESP教学中涉及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材建设等主要问题,扭转需求目标与教学计划、课程目标以及实施情况之间的错位现象。 这对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高校ESP教学需要彰显ESP的目标导向特色,以目标情境下的英语应用目的和应用需求为出发点,以满足学习者未来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分析并缓解当前英语教学与学生需求和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以任务教学为载体,把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进行合理设计,使工作情境和教学情境有机融合,并结合ESP理论探讨本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所存在的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期达到改进教学效果,促进ESP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黛琳. 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2] 吴亚. 英语专业设立商务英语课程的需求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1.医学英语中模糊语的功能与翻译
2.ESP还是EGP——普通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医学英语教学看法的调查研究
3.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4.中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探讨
5.医学英语的特点剖析
6.加强医学英语教材建设 推进医学双语教学
7.浅析医学英语的文体特点及翻译(英文)
8.医学英语教学改革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
9.医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
10.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探索
11.医学英语翻译特色及实例分析(英文)
12.七年制医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和引导应用型教学模式的初探
13.基于翻转课堂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14.医学英语与英语医学
15.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16.医学英语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17.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课程设置及其教学探索——基于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分析
18.从医学英语词汇的词源及构词特点谈医学英语词汇的教学方法
19.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
20.日本医学英语教育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21.基于科技文体特征的医学英语翻译目的论探究
22.ESP教学一体化——医学英语课程双向教学
23.医学英语的语用翻译
24.略论医学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方法
25.从翻译标准和医学英语特点的角度论述医学英语翻译
26.医学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策略
27.文化缺失对医学生医学英语翻译技能的影响
28.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设想和探讨
29.从英语词源角度分析医学英语词汇特点
30.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和微社区的医学英语阅读翻转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31.医学英语教学的特点分析和策略探讨
32.医学英语特点及翻译
33.计算机辅助医学英语翻译及其教学
34.医学英语词汇教学策略的探讨
35.论加强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术语教学的重要性
36.教材使用与医学英语教材建设
37.试论医学英语专业词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38.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改革研究暨全国医学英语研讨会内容
39.生物医学英语翻译的得体性处理
40.我校医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41.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42.目的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翻译及解读策略探究
43.医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44.医学英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
45.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医学英语的翻译
46.医学英语的词法特征
47.本科护生对医学英语角色扮演教学体验的质性研究
48.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医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述评
49.教学型医学英语语料库的应用研究
50.ESP理论视角下医学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51.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
52.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与翻译
53.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增译与省译
54.浅析医学英语常见的文体特征及其汉译
55.医学英语语料库在ESP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56.生物医学英语词汇翻译难点
57.医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探究
58.ESP理论视角下的医学英语教学
59.交际翻译理论与动态功能对等理论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60.医学英语术语的构词特点和方法
61.首都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62.浅谈医学英语的翻译技巧
63.高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与医学英语相融合的改革与实践
64.医学英语的教学难点及改进建议
65.浅谈医学英语翻译
66.基于语料库的医学英语基础词汇遴选及其教学
67.基于“组块理论”的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的实验研究
68.医学英语翻译中的文化阐释
69.从翻译标准和医学英语的特点论医学英语翻译
70.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英语必修课教学初探
71.论医学英语中人名冠名术语的汉译
72.医学英语词汇习得策略
73.TED医学演讲视频在研究生医学英语翻转课程中的应用
74.医学英语教材编写的实践
75.探索医学英语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技巧
76.医学英语的词汇特点及翻译微探
77.提高基础医学英语阅读能力探讨
78.运用PBL将医学英语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实践
79.中日医学英语教育的比较及中国医学英语教育改革的思路
80.浅谈医学英语词汇特点与翻译技巧
81.基于语料库的医学英语词块研究及其教学
82.浅谈医学英语长句的翻译
83.医学英语文章定语从句和同位语的翻译
84.医学英语“自主学习+应用导向”教学模式探索
85.关于医学英语专业定位的思考
86.影响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因素初探
87.医学院校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88.医学生医学英语素质培养探讨
89.关于改革医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初步探讨
90.对医学英语教学影响因素的探讨
91.医学英语的翻译方法及技巧研究
92.提高医学英语教学实效性的分析与探讨
93.医学英语中长句与复杂句的重组与翻译
94.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95.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及翻译
96.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必要性
97.语料库辅助医学英语教材编写
98.《医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设置及师资建设
99.论医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00.医学英语词汇-词源与特点
101.医学英语的文体特征和翻译技巧
102.略论医学英语翻译的特点
103.医学英语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初探
104.浅析医学英语的文体特征与翻译方法
105.加强中医药院校医学英语学科建设的思考
106.医学英语缩略语的特点
107.论医学英语学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和教材建设
108.《医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初探
109.医学英语学习中导致焦虑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110.从语篇体裁角度谈医学英语写作教学
111.试谈医学英语的特点和教学语料库的构建
112.移动学习背景下医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113.以“实用性”医学英语教学为基点促进医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
114.医学英语教学中几个重要因素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115.高职院校医学英语的特点及其学习策略的探讨
116.浅谈ESP医学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117.拉丁语对医学英语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18.从医学英语词源的角度探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词义辨析
119.医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科研读写能力的培养
120.探索新世纪医学英语教学之路
【关键词】ESP 需求分析 大学英语 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交流工具也越来越普及,随之对英语使用者的水平也逐渐提高。然而,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依然存停留在基础英语语言知识即通用英语(EGP)教学阶段。在毕业生实际的工作中除了需要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外,还特别需要能够熟练运用所从事行业(职业)的专业英语。作为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民办高校,应根据社会、行业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英语应用能力。根据目前的情况,本研究建议把ESP(专门用途英语)需求分析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
一、当前民办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差距大的问题。大多数的英语教学是按照行政班级为单位实施的,每个班级成员之间的学英语水平差距大是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客观问题。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已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要求,并且有牢固的听说读写译基础,然而有些学生什么还没有达到中学的英语水平要求,什么连基本的字母音标都不会。
2.教材方面的问题。教材或者是教学资料不适合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首先,大学英语教材和他们的专业联系很少;其次,教材里的内容很枯燥,不感兴趣。所以,不难发现学生需要ESP教学,并且他们认为学习内容应该和他们的专业领域相关。
3.教学方法的问题。目前很多的大学英语课堂依然采用语法翻译法,课堂活动也仅限于读课文,翻译,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的参考并解释句子结构和意思,学生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被动机械的练习。
4.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他们对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综合能力也不甚满意。在听说方面,有的学生听不懂国际会议上的演说,有的在商务会谈中不能有效的交流,有的不能胜任商务谈判工作。在写作能力方面,一个猎头公司的经理曾抱怨,有大量学习英语的学习者,但他们当中很少有很擅长英语的工程师。就业市场缺少的是那些专业是机械、化工、科技与软件,同时又精通英语的工程师,目前企业很难找到符合公司岗位需求的既有专业又懂得专业英语知识的人才。除了工科行业,金融贸易、IT、电子通讯等行业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
(二)问题的原因
综合以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没有综合考虑学生和市场的需求。
1.需求缺乏。由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不同,对教学难点的需求也不同;学生专业不同,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也不同;学生性格不同,对教学方法的使用要求也不同;学生毕业最终是要进入社会,所以市场的需求也应考虑在内。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需求缺乏体现在以上所有方面:(1)没有考虑到学生现有的英语水平(2)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目标需求(3)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
2.需求矛盾。如果学校需求可以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又与市场需求一致,那无论学校、教师、学生还是企业都会很满意。然而,实际上他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需求矛盾存在学校与市场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
二、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一)实行分级教学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实施分级教学是必要的,分级教学也是国家教育部推荐使用的英语教学方式,同时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有效的。实施分级教学的步骤如下:首先,学生入学时进行分级测试或者根据学生入学的英语成绩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次,每个英语班级里的学生英语水平都在一个等级或层次;最后,每学期或者每学年,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际语言能力调整到相应水平的班级。
(二)开展ESP教学
多学科人才要求学生不但要精通英语还有掌握其它相关学科知识,大学英语教学既要满足学生把英语与相关学科结合的需求,也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样既可以保障学生在学校所学与将来工作和专业需求的一致性,其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促进其学习英语的积极主动性。因此,ESP教学是满足学生和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学以致用,只有在学习和工作环境中有机会接触并使用的语言,人们才更有兴趣学习,而ESP教学恰恰如此,学习者在其工作中和学习深造中挖掘兴趣,学习者对所学语言的意义关注越多,他们就越成功,反之他们越是集中于语言输入或者单个语言结构的学习,那么上课的动力就越小。
(三)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新的教学模式应该是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对于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依然担任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得。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从而分析他们的共性和差别,选择并设计恰当的课堂活动。英语听、说问题的解决可以依赖电脑教学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需求和时间,有目的和选择的通过网络练习听说。
(四)改革考试内容
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同的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不同的专业技能,因此考试要联系学生的专业英语。例如,设置中英文互译题目,考查学生专业术语或者句子和片段;也可以提供一些科技文章, 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特点,获得信息,或者学习撰写科学报告。
(五)培养和完善ESP老师
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学校需要大量高质量的ESP教师,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培训。通过培训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成为ESP教师。第二,进修。ESP教师的培训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ESP教师要选择听一或两门专业课程,并和学生一起参加专业课考试,这样才有可能达到ESP的水平要求。第三,合作。除了培训和进修外,ESP教师应和专业课教师协作,在专业课老师的帮助下,ESP教师可以充分认知学生的目标场所,专业课老师在ESP教师的帮助下可以很轻松的提高英语。
作者简介:
马利娜(1982-),女,河南新郑人,讲师,硕士,郑州华信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论文关键词】 ESP教学 教学模式 现状 对策
【论文摘 要】 本文以大学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理论依据为出发点,调查分析了这一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重点从课程设置、师资、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改革方案,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是指与某种特定学科或职业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培养目标或特殊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ESP教学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英语教学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同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和经济国际化和信息化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开始关注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这意味着当前外语教学的重心将转向ESP教学。
ESP教学属于一种高级外语教学。大学英语的教学也正在实现从单纯的语言知识的输入到全面地培养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转变。ESP的学习者一般已经掌握一定的外语语言基础知识,在理解一般的外语文本方面已不存在障碍。他们学习ESP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在这方面,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需求,只有在ESP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有效引导和培训,才能使学习者掌握综合英语能力。
一、ESP教学理论依据
ESP教学主张最早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域理论,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理论内涵包括:语域分析目标环境分析、语篇分析、技能与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五个方面[1]。ESP教学不仅探讨语言的表层形式,语言使用中的思维过程,而且聚焦于如何高效地将语言运用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关于ESP,研究者们首先都强调了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在ESP教学中的首要地位,即ESP就是一种建立在“强调学习者需求的首要地位,并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上的英语语言教学活动。ESP教学理念及方法在上世纪70年代就被引入国内,并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较快发展。虽然我国ESP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二、ESP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目前的高校ESP教学仍然是考试制度制约下的教学模式,目前在进行学习者需求分析时却往往局限于考试、升学等的需求,局限于学习者语言需求的范围,这使得ESP教学中选用教学材料的重要标准放在那些句法、语法、语篇结构以及与特定用途相适应的语言材料,导致ESP教学过分注重语言内在的因素而忽视了语言的外在因素尚处于单纯的语言教学状态,没有重视学生接受ESP教学的真实需求和充分认识ESP教学过程的特殊性,课程仍然以词汇和语法为主。缺乏跨文化意识,导致语言学习与文化教育的脱节,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满足于简单的语言知识传授而忽视学习者文化知识的培养。
教育部新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这预示着大学英语教学的中心逐渐向ESP方向转移。课程要求给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基本的框架,强调了大学英语教学向专业化发展和实用性。梁俭在他的“国外ESP发展与现状”一文中就指出:“传统的通过日常普通英语或文学英语的教授方法既费时又不能针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并满足他们的实际需求,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ESP教学的普及能促使学生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个人的潜力、个人的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充分的机会和条件。
2、由于大多数ESP学习者已经在学校或培训班经过数年的普通英语教学并曾经较广泛接触过英语国家文化,已具备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文化基础,ESP作为一种高级的专业语言教学,其目标就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语言教育,也不能仅是泛泛的文化知识普及,而是要将语言和文化教育融入到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之中,使ESP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有不少学校采取语言与专业分离授课的方式,将专业知识交给专业教师以中文讲授,而英语应用部分由英语教师完成。这种做法违背了语言作为载体应与所承载信息同步输入的自然属性,实践也证明,分开授课减少了语言实践机会,是与ESP课程目标相背离的。还有的学校采用跨系选修的方式,让学生去相关专业修习相应的课程,以学分制作为控制手段,这样做会导致教学效果难以控制。
为了对ESP英语课程的开设和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我们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某2009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班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75.23%的学生希望通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和熟练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的能力;68.26%的同学认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应开设ESP课程。从学生的需求来看,在通过四级考试的基础上,为学生开设ESP课程,既为他们以后成为应用型人才,也为他们毕业后能应用英语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1、开设大学ESP教学的时间
尽管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大幅提高,但普通院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不能与重点院校相提并论。这类院校目前不可能学生一进校就大规模开展ESP教学。但随着学生入学英语水平的逐渐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肯定是“较高要求”而非目前的“一般要求”。因此,比较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将ESP教学放在第四学期进行。假如允许学生在进校后的第一学期参加四级考试,第二学期参加六级考试,那么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就可以开设大学ESP课程。
2、课程设置
根据不同类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结合专业与语言两方面来分级别、分层次进行课程设置。基础好的学生若通过英语水平考试或四、六级考试可送学分,并且只要一个或两个学期学习基础英语课程,剩余学分可通过选修课程获得。积极开设一些适用面较广、带有共性的选修课程,如中高级口语、时事英语、应用文写作等,作为过渡性课程为专业英语课程做好准备。
3、改变教学模式
ESP课程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一个新领域的专家,而是要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有机会了解不同专业或职业背景下如何能运用其掌握的语言技能最有效地传递信息,完成沟通和交流。尽管ESP教学要尽可能突出语言应用实践,但以语言课形式出现的ESP教学很难做到与专业场景的完全吻合或高度相仿,此时有必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保证教学目的的贯彻和教学内容的实施。计算机网络为专业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渠道和空间。借助计算机网络,学生可以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联系起来,教、学与用做到连接不间断,这样也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网络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动态的资源,它的时时更新和内容的丰富与全面是课本教学所无法相比的。
任务型教学在ESP课程中的应用会给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个好的任务可以启动学习者自然真实的语言互动,注重话题引入、交流互动、案例分析等环节,课内开展专题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组织相关实践,创设真实语境和设计真实任务,增强学生对专门用途语言的语域、语体、专业知识、语言技能的感知和内化。学生能充分利用教材,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积极思考,学会与人沟通,与同伴能合作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四、结语
ESP作为一种高级的专业语言教学,其目标是要将语言和文化教育融入到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之中,使ESP成为高级专业人才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掌握相关领域国际教育动态,借鉴有益经验,将文化能力的教育内容纳入ESP课程体系之中。只有严格按照国际教育标准,才有可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 A K,Mc Intosh A and Strevens P.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 Longman,1964.
[2] 杨惠中.国外科技英语教学和研究动态[J].外国语,1978(3) : 48-51.
[3] 范谊.ESP存在的理据[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4] 伍谦光.介绍国外ESP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兼谈如何改进我们的英语教学[J].现代外语,1980(4) : 55 -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