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1篇

洪泽二中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成就斐然。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它以30%低于全市三星级学校最低控制线的生源,创造出高考达线率连年跨越,成功突围“应试教育”的实绩。我感悟的启示不在于此,因为成功突围“应试教育”的前提,只能是囿于“应试教育”,这多少有些局限。我更看重它主张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有机融合”,它实施的多元发展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差异教学,我认为它的“突围”,突破了简单化的“转轨”说,其实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实现的“突围”。

一、实施素质教育无须回避考试竞争

在那些说起“应试教育”就讳莫如深的人看来,洪泽二中的业绩很平常,它未能超越“应试”的功利性,甚至还有些保守。但改变是个过程,冷峻的现实并非是不“说”就可以改变,不“说”就可能超脱的。洪泽二中不附庸简单化的“转轨”说,不搞既轰轰烈烈也扎扎实实的两套车,而是坦率地说它要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扬眉吐气,还认为这是回归教育教学的本真。它创造的业绩的确重在“高考”,但它认为教育的关键不在“高考本身”,而在关注“人的发展性向的选择”、促进“适合个性的发展”,它是要突破单一文化课的比拼,超越滋生“考奴”的狭隘处境。它说的“基于应试教育的突围”很现实,我宁可认为它是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间突围,它是在寻求能实践的办学之路。

到底是否真有一种素质教育,它可以超越社会评价,超越考试竞争,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初中不问能否考上高中、高中不问能否考上大学)而享有高质量教育的声望?是否真有一种“应试教育”,它可以全然超越人的素质发展,把人培养成简单的考试机器?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偏要与考试竞争划清界线,应对考试竞争偏要以素质教育百般遮掩,却不能实事求是地承认它们的必然联系,这是否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种两难困境?我们把素质教育描绘得不食人间烟火,让误解它的人敬而远之,把考试竞争都说成极端化的“应试教育”,让误解它的人愈加误解,这究竟能有多少实事求是的可行性?

我认为只认定如此泾渭分明的两种“教育”,可能是用形而上学的办法独撰的,在这样的前提下讨论的问题,有可能不是真问题。所谓“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提法,其实也不合逻辑,它把教育评价和教育目标弄成非此即彼的关系,让人们误解为要考试竞争就不能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不能要考试竞争,这如果不是想要抵制实施素质教育的话,就只能是有些迂腐吧?“应试教育”只能是教育考试竞争的一种极端形式,而超越教育考试竞争的“素质教育”是另一种极端,许多教育事实是在它们中间发生的,有意义的教育思考,也应该关注它们中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旨在促进教育和教学的评价不冲突,也与高层次人才的选拔不冲突,任何意义上的评价和选拔都不会拒绝高素质的人才。

二、以兜底为重心才能普适全体学生

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但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我认为,只有以“兜底”而不是“拔高”为重心,才可能普惠也普适全体学生,否则谈均衡就可能是个永远的乌托邦。洪泽二中没有“第一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却选择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它想要帮助全体学生突围“应试教育”,显然是以兜底为重心的选择。它的朴素的设想,是让文化上有基础的走文考之路进高校,让专长上有潜能的走特色之路殊途同归,让其他学生也能夯实基础健全人格练就技能,同样造福社会。它的普适的愿望,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选择中挖掘潜能,在有兴趣的学习中快乐成长,所以主张“不以文化课优劣分层次,不以分数高低定班级,不以损伤自尊为代价排定学生”。

洪泽二中曾经把学生走向成功的渠道概括为三条大道:它把为学业基础优秀的学生铺设的、通往名牌本科院校的称为“金光大道”,把为学业基础平平的学生铺设的、通往各类高校的称为“银光大道”,把为学业基础薄弱的学生铺设的、通往高薪就业岗位的称为“阳光大道”,这些“道路”的名称显然有些附庸“社会上最看好的”之嫌,但这毕竟还是让“阳光”普照到了每一个学生。而在学校发展的进一步思考中,它又把这三条大道拓展成“五大特色工程”,这种拓展主要是让“阳光大道”拥有了职业教育、国外大学课程预备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三种特色工程的保障,这依然是为着每一个学生。它如此设计的成功渠道,因此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中所要求的“全面推动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一致起来。

我认为,以兜底为重心普适全体学生,这是基础教育中的高中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中的“第二中学”的觉悟。它超越了简单地鼓励拔高、追求卓越的取向,超越了单向度关注优质,试图以优质拉动薄弱的取向,体现的是优先考虑一切学生、优先考虑被薄弱群体。这样的觉悟,让“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再是一句动人的口号,而是成了一份办学的责任,它把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心,与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继续教育联系起来了。这样的觉悟,也让被优质教育与被薄弱教育并存的现实,不再是“第二中学”发展的困境,而是成了它崛起、复兴的前提,它让“第二中学”清楚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可行性路径。它因此不再盲目地与“优质教育学校”比肩,也不再以“薄弱学校”妄自菲薄,而是优先考虑一所被薄弱的学校究竟能够承担什么,被薄弱的学生们究竟需要什么。它宣示“走进来的是基础薄弱的中学生,走出去的是德艺双馨的本科生”,这虽然有些坦率,但谁能否认这是一种责任担当?

三、以多元为特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以“全面发展加特长”解释素质教育,这的确有些简单化。但学生的健康成长既需要完整性的学业质量,也需要支持个性化发展的土壤。人的发展性向有区别,人的潜能展现有先后,教育培养人因此需要发现这种区别,理解这种潜能。贝校长说他觉得学生就像是还没有切割的玉石,切割开之后才能判断出它适合做什么,才能决定教育如何帮助他。洪泽二中既关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也认为“适合个性的发展是素质发展的乐土”,所以想方设法地引领学生有特色地发展,并为此创设了以多元为特色的教育模式、课程设置、差异教学。这与其说是为着成功突围“应试教育”,毋宁说是借助“应试教育”帮助被弱势群体的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因为它理解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不冲突,还因为它不只是发现了被弱势群体的学生们在现行的考试竞争中处境不利,他们够不到那些竞争的课程,而是还发现了他们人人都有潜能,都有优势,都能学好,他们是因为得不到他们能学好的课程,才无辜地成了高考竞争教育的陪衬人。它因此选择关注人的发展性向,促进适合个性的发展,并以此来突破“应试教育”的重围,这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素质教育的“突围”?

洪泽二中的一些作法,都是为了践行它主张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升学有机融合”,所以是在素质教育与考试竞争之间作出的选择,它提供给我们的,是实践的启示。

它采取基于学生成长的教育模式,主张尊重差异、发展个性、激发潜能。通过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帮助他们弄清楚“我的优势,我的特长”,梳理自己发展的兴趣,寻找个人发展的自信,研制“以特长求发展,为发展挖潜力”的个人发展规划。它在这样的前提下实施关照差异的分层教学,与旨在选拔高低、区分优劣的分层教学、分层评价不同,它要求不以损伤人的自尊自信为代价,不以考试分数为依据进行分层,它认为向“优秀生”倾注优质教育资源的做法,是对大多数学生的戕害!这与其说是分层教学,不如说是一种尊重差异的分类教育,这样的教育朴素而且也能普适。

它认为教育模式的生命在于课程设置,为此设置了多样化的校本、生本特色课程,使灵活自主的选课成为可能。它既鼓励学生各取所好、各得其所,自主自由地发展,寻求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途径,同时也要求选课与高考吻合,还要适应地方的统测检查和评估。它认为只有这样既能释放也能规约、既能学得好又能考得好的选课才“有一定的生命力”。这样的生命力或许不是最理想的,这对所谓的“转轨”说而言,几乎就是附庸“应试教育”,但就一所生存困境中的“第二中学”而言,至少是比较优化的合适选择。何况它一直在研究“大班化背景下的个性化、个别化教学”,一直都在尝试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量体裁衣的合适课程,创设多元化有差异的教学模式。更何况它的一支教师队伍,为了实施如此的课程和教学,一直都在“力求做到一人一案,起码做到一类一策”。

它认为课程实施的关键在于有效教学,为此它的教师团队自“十五”起,就致力于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他们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个转换”的教学思想,还概括出了“四步转换教学法”。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为着“以多元为特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实践中历经不断尝试、反复推敲概括出来的,没有高深理论的支撑,也说不上严格的科学“范式”,但是能操作、讲实用、有实效。譬如为了给学生提供初始的启动和长效的内驱力,他们提出由“带着问题学”转换为“学出问题来”,这个“转换”就是一种很实在的教学思想。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是凭着一支教师团队的事业良心和集体智慧,在长期的坚韧的追寻中生长出来的,它不是哪一个人的奇思妙想,也不是哪一方的灵丹妙药,而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牵动着教师的教育情怀,逐渐完善的,因此称得上是草根化的、本土化的、洪泽县第二中学的。

四、基础教育只是人的终身教育的基础

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应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不为被尊重或者被歧视所累,享有平等的人格尊严,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公平起点。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所“第二中学”,洪泽二中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走进未来社会的通行证,选择了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之间“突围”,它作出的努力让人欣慰。但基础教育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人的终身教育的基础,如果以这样的认识来讨论它的未来发展,应该还可以有更多的思考。

有人把“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称为世纪之问,但基础教育究竟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时代,依然坚持基础教育的精英化,还是为培养杰出人才打好负责国民的素质基础?有人把向高等教育“输送人才”认定为基础教育的一种责任,但这是否正是导致基础教育恶性竞争的一个原因?如果把越俎代庖的“输送”改为实事求是的“提供”,把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选拔”学生的权力和责任还给高校,基础教育只承担为社会培养负责国民的“有限责任”,它是否会从根本上获得宽松?如果能对基础教育实施培养负责国民的合格性评价,让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及其结果不再成为评价基础教育的指标,我们今天的优质教育和薄弱学校,它们是否还能有雄辩的说服力?如果基础教育不再受进名校、进名牌的考试比拼所困,被优质教育学校和被薄弱学校的学生,不再受被尊重或被歧视所累,它是否就可以坦然地坚守自己的本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了?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平衡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一味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升学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逐渐养成“重成绩,轻能力”的错误观念。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若一味的注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及能力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的成长。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在两者间寻求合适的平衡点,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充分的结合。在此,本文从两者的价值取向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等方面出发,针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探索,做以下几方面的论述。

1 素质教育

在我国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乃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要责任在政府,在教育部门的最高层。因为改革是一个从上到下、循序渐进的过程,上层的行政措施不够强劲,下层的局面必然也无法根本扭转。从课程选择和设定上来说,就必须权力下放,应当以教师、家长、学生和专家为核心,共同来选择和设计每个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教育格局。

素质教育的实施,不再以单纯的升学考试为主,相对应试教育而言,素质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素质提高以及道德塑造,因而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然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具体行之可效的模式,只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培养。

2 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送进高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由于应试教育较片面地注重知识以及重点的记忆和灌输,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日益显现,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占用了学生大量精力。

除此之外,受我国传统教育“学而优则仕”的教学理念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道德培养以及人格塑造。由此,“填鸭式”的应试教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由此可见,应试教育以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教育。

3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

在教学评价上,素质教育要求从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则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教育结果上,素质教育“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应试教育则只有少数人升学,获得成功,而大多数学生的才能被忽略,以失败者的心态走向社会。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素质教育属于一种理论式教学,它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以及素质培养,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应试教育,如:重要考试,而应试教育在实施时,离不开素质教育的完善,而如何在两者间寻找平衡点,则成为诸多教育学家至今仍在探索的问题。在此,针对两者的平衡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

3.1 学习行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应试教育压得透不过气,以至于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而素质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今后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中。

然而,在素质教学中,注重的是整体提高。由此,在两者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结合,在日常教学中,既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例如:在期末考试的测评中,教师除了看考试卷面外,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日常表现。设置相应的班级模范奖、优秀榜样等奖项。

3.2 价值互补。在我国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应试教育的实施,往往将重点放在个别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以学生的升学率为中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性格培养及道德培养。而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素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由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还,可以将两者结合,充分的利用两种教学方式中的价值优势,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而在培训学生道德素质的同时,将学习渗入进去,以此来达到教学目的。

4 总结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创新,因而在我国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抓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平衡点,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思想道德,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陈泽龙,罗海丰.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策略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11)

[2] 于华梅,陈蕾.20世纪我国高教管理体制两次重大改革的对比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J].辽宁教育研究,2007,(01)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关系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89-01

素质教育是指以个体兴趣为基础,进行广泛的兴趣开发和能力培养,发展不以特定职业或技术技能为目标的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即“通才教育”。学校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使学生能成为未来世界新事物、新技术、新知识的探索者、引领者、开创者,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

我们现在审视一下应试教育的端倪:社会的压力加给学校;学校只能将压力加给教师;教师,除了自己担负一部分压力以外,只能将其不能承受之重加给学生。此外,应试教育也加重了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影响了教师素质的提高,甚至阻碍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如今,素质教育可谓是众望所归。为何在这两者之间会存在如此大的反差呢?素质教育,受教育者的潜能有机会得到充分挖掘,自由发展,选择的空间比较大,广泛的兴趣能获得足够重视并有意识地对其展开,有利于其终身发展的教育,并且会很重视自身的发展。要想“为人师表”,就要尽可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如此一来,终生学习将不再是一句空谈,而是落实到行动中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文化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进,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精神的建设中。

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宋代程颐、朱熹曾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应试教育也并非是完全不可取的。以素质教育来审视应试教育的话,中国各方面正处于上升时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国民需要具备适当的竞争意识,一定的危机感,“有压力才有动力”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调整和分清手段与目的;用长远的眼光对待学生,给学生一定发展的空间,他们会用好的心态,好的姿态对待,最终以“事半功倍”的效果展现给大家。如此一来,素质教育不会是梦,也不是一个空口号,而是变得实实在在了。

作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是急切盼望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的,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心理存在着一种压力和困惑,我们期望在目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矛盾凸显的时刻可以找出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大家都在期待得到一种扎扎实实、真真切切的素质教育操作模式,而不希望看到现实中出现“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4篇

张德文同志的新作《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以自己三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为基础。从办学理念的层面上。为我们展示了探索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相契合的新视角。作者把成功和幸福的人生界定为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的以能够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为成功和幸福标准的人生,正确地把握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把为未来国家建设做准备视为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正确地把握了素质教育的目的;以能不能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为标准,衡量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教育行为,正确地把握了素质教育的方法。这可以说是《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核心和亮点。

《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以“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为主线贯穿全书,对这一办学理念从本体论到价值论,再到方法论进行了完整的阐述,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体系。对“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办学理念引领下的学校管理、教师教育教学、学生学习成长、家庭教育合作等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既有特色办学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实践探索,又有对这些实践探索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既阐明了教育参与者们各自在教育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强调了教育参与者们在教育活动中相互合作的重要性;既有对我国基础教育热点问题的关注,又着眼于推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既有践行特色办学理念的理性认识,又有践行特色办学理念的方法指导;既结合了学校教育的实际,又应对了学生成长的需求;既突出了国家的教育利益,又兼顾了学生受教育的利益;既展示了多彩的教育实践,又折射出丰富的教育思想。本书系统展示了“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实践与探索历程,是具有教育思想的丰富性、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学生发展的针对性的办学理念,是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契合的有益探索,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阅读这本书,对我们至少有这样几点启示:

――校长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是能不能生成特色办学理念的前提。学校教育的成功需要诸多因素,其中必有成功的特色教育理念。校长特色教育理念的差距是产生学校之间教育实践差距的重要原因。只埋头实践而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的校长,只能是校务管理者,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的学校,只能是教书的地方;而既有特色教育理念又注重实践的校长,才能成为教育家,在这样的校长领导下的学校,才能成为育人的摇篮。“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就是校长在自己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特色办学理念。

――只要善于思考研究,总会产生新理念的火花。校长的成功不仅需要知识素养、专业水平、管理能力,更需要理念智慧。理念智慧的差距是产生教育实践差距的重要原因。任何具有特色的教育理念都是在校长的理念智慧中产生的,而提升理念智慧的方式,就是善于思考研究,即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加强校长之间的交流,不断总结自身的办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校长持续不断地思考研究,总会产生特色教育理念的萌芽,闪烁出特色理念的火花。“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就是在善于思考研究中开出的一朵鲜艳的花。

――只要善于实践探索,总会结出汗水浇灌的果实。校长的成功不仅需要具有特色的办学理念,更需要特色办学理念引领下的教育实践。教育实践的差距是产生教育结果差距的重要原因。实践出真知,教育实践是特色教育理念的源泉、动力和检验标准,只有勇于实践探索,善于实践探索,才能形成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特色教育理念,而特色教育理念的果实是校长的实践探索浇灌出来的。“为成功和幸福的人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就是在实践探索中结出的甜美果实。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范文第5篇

那么,如何成功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笔者以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明确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手段,有本质的区别。“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两种教育模式在观念和实践上的差别构成了一对矛盾。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整体素质的教育,它包含着思想、文化、心理、体、美、劳等方面的教育。而应试教育强调的是单一地传授知识,培养应付考试的能力,目前的状况是过多地、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笔试能力,集中强化学生对语法知识、语言形式的掌握,而淡化了听、说、读能力的培养。

二、明确高中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及教学原则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英语教学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三方面。其中语言知识是形成语言技能的基本条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的基础,它们的总和便是语言交际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就是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

为达到上述目标,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必须贯彻素质教学四项原则,即:

第一,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中心。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二,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为主线。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高中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教学方法等,以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在于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所谓主体性是指在有客体的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既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应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为基本思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始至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主动发展,完成从认识到技能的转化。

第四,以教师为主导。新课标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三、实施英语素质教育三个重要环节

1.将德育贯穿于英语教学之中,使学生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道德培养。如北师版高一《National Heroes》这篇文章介绍了我们国家的航天英雄的情况,教师可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恒心、毅力以及把国家和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的爱祖国、爱科学、爱集体的思想品德教育。

2.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心理品质。高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强、精力旺盛的青春期,要引导他们多记单词、词组、习惯用语,引导他们做到单词不欠账,加大阅读量,努力做到准确记忆和有意记忆;同时注意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他们具有强烈的用英语交际的欲望,强烈的愿望是学习的前提。引导他们抓住英语实践机会,积极主动进行英语交际。

3.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事实证明,一些高分低能的学子很难适应千变万化的今天。教师应摆脱中、高考的指挥棒,从应试教育的误区走出来,从培养学生的能力着手,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平时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主动预习,发现问题;课堂上专心听讲,解决问题;课后主动复习,总结归纳加强记忆。培养学习的能力还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趣着手,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浓厚、轻松的气氛,让他们乐意、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如:课前不妨让唱一首英语歌曲,讲一个幽默或进行一个头脑风暴。

有人担心英语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会影响教学质量,降低学生的成绩。其实这是不必要担心的。素质教育的本身就是文化教育,是潜能开发教育,是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