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分析检验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环境库兹涅茨假说,污染天堂假说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环境的承载压力越来越大。经济学家也密切关注环境质量变化。Grossman和Krueger(1991)提出Envieonment Kuznets Curve(EKC)假说,即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大后缩小的关系,即呈倒U型曲线关系,[1]。
环境竟次理论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对待环境政策强度和实施环境标准的行为类似于“公共地悲剧”的发生过程,每个国家都担心他国采取比本国更低的环境标准而使本国的工业失去竞争优势。因而,国家之间会竟相采取比他国更低的环境标准和次优的环境政策项目管理论文,结果是每个国家都会采取比没有国际经济竞争时更低的环境标准,从而加剧全球环境恶化。
“污染天堂假说”认为在一国单方提高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和环境标准低的外国企业相比失去其竞争优势,从而使高环境标准国家的企业将生产转向低环境标准国家。若在实行不同环境政策强度和环境标准的国家间存在自由贸易,实行低环境政策强度和低环境标准的国家,因外部性内部化的差异而使该国企业所承受的环境成本相对要低。在该国进行生产时,其产品价格就会比在母国生产出同样产品的价格相应要低。因此,该国在投资和生产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由成本差异所产生的“拉力”会吸引国外的企业到该国安家落户。
Eskeland 和 Harrison (2003)认为污染密集型的外资企业运用的生产和污染消除技术通常比东道国本地的企业更先进和更有利于改善环境。如果这些企业能够替代部分东道国同行业低效生产的企业, 则东道国的整个污染状况将有可能好转[2]。郭红燕和韩立岩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FDI存量与环境管制变量呈正相关,表明中国宽松的环境管制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现出 “污染避难所”效应 [3]。
二、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一)东部和中部的FDI区域分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增长迅速。1979-1984年总计41.04亿美元,而后从1985年的19.56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923.95亿美元,1979-2008年累计达8526.13亿美元。2007年东部和中部地区利用FDI所占比重分别为78.27%、15.30%。[4] 2008年中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为923.95亿美元, FDI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项目管理论文,东部地区主要集中于江苏、广东、山东、浙江、上海、福建和辽宁,2008年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的FDI的总额为543.7104亿美元。东部地区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江苏为251.2亿美元、广东为191.27亿美元、辽宁为120.2亿美元,上海、浙江、福建分别为100.84亿美元、100.729亿美元、100.256亿美元(见图1-图3),江苏和广东占2008年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47.93%。中部地区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和湖北。但2007年以来,安徽和河南的外商直接投资增长迅速。2008年中部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河南为40.327亿美元、湖南为40.052亿美元、江西为36.037亿美元、安徽为34.9亿美元、湖北为32.45亿美元,中部五省占中国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的19.89%。
图1中国东部和中部2003~2008年FDI区域分布(亿美元)
图2中国东部十一省(市)2003~2008年FDI区域分布(亿美元)
图3中国中部八省2003~2008年FDI区域分布(亿美元)
(二)变量选取
考虑统计口径一致和数据的连续性,选取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工业烟尘排放量(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和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为环境污染指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作为经济增长指标,此外,考虑国际贸易因素中污染的可输出性,用FDI作为污染的输出指标(万美元)。SO2、FS、FQ、GYYC、GYFC、GTCS、GTPF分别表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工业粉尘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Y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万美元)。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根据1986至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项目管理论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根据1986至2009年省(市)统计年鉴相关数据整理。LNSO2、LNFS、LNFQ、LNGYYC、LNGYFC、LNGTCS、LNGTPF分别表示污染指标的自然对数,LNY、LNFDI分别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外商直接投资的自然对数。本文中东部十一个省(市)为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北京、辽宁、海南、山东、福建、河北、天津;中部八省为湖南、湖北、安徽、山西、江西、黑龙江、吉林、河南。通过东部和中部的数据研究中国东部和中部省(市)FDI的对环境影响的差异。
(三)模型设定形式
由于面板数据模型同时具有截面、时序的两维特性,模型中参数在不同截面、时序样本点上是否相同,直接决定模型参数估计的有效性。根据截距向量和系数向量中各分量限制要求的不同,面板数据模型可分为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变系数模型三种形式。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之前,需要检验样本数据适合上述哪种形式,避免模型设定的偏差,提高参数估计的有效性。设有因变量与1×k维解释变量向量,满足线性关系:
,=1,2,…,N,=1项目管理论文,2,…,T
其中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察时期总数,参数表示模型的常数项,表示对应于解释变量的k×1维系数向量,k表示解释变量个数。随机误差项相互独立,且满足零均值、同方差假设。采用F-test检验如下两个假设:
H1:个体变量系数相等;H2:截距项和个体变量系数都相等。
如果H2被接受,则属于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混合估计;如果H2被拒绝,则检验假设H1,如果H1被接受,则属于变截距,否则属于变系数。变系数、变截距和混合估计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S1、S2、S3,面板个体数量为N,面板时间跨度为T,根据Wald定理在H2假设条件下构建统计量F2项目管理论文,在H1假设条件下构建统计量F1,其中:
~F[(N-1)(K+1),N(T-K-1)]
~ F[(N-1)K,N(T-K-1)]
若计算得到的统计量F2的值不小于给定置信度下的相应临界值,则拒绝假设H2,继续检验假设H1。反之,则认为样本数据符合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若计算得到的统计量F1的值不小于给定置信度下的相应临界值,则拒绝假设H1,用变系数模型拟合,反之,则用变截距模型拟合。
三、东部和中部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利用东部十一省(市)和中部八省的相关数据,借助Eviews6.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七个环境污染指标分别进行回归。采用Pooled EGLS(Cross-section weights) 消除异方差,采用广义差分法消除自相关,回归后的残差是平稳序列。回归结果见表1-表8
(一)东部和中部地区FDI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影响差异分析
表1 东部地区 LNFS、LNFQ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LnFS
LnFQ
变量
参数
固定效应
参数
固定效应
α
24.7998(1.8722***)
49.3840(4.0923*)
-3.6806(-1.4613***)
-13.1905(-3.2263*)
0.4188(1.4567***)
1.3574 (2.9634*)
-0.0158(-1.4541***)
-0.0440 (-2.5825*)
AR(1)
0.9958(42.3684*)
0.8089 (24.7612*)
海南--LNFDI
0.1027(1.2365)
-8.0449
0.1302 (0.9513)
-3.7321
河北--LNFDI
-0.0088(-0.1280)
3.8736
0.0835 (1.1098)
0.0014
上海--LNFDI
0.0259(1.0531)
-15.5458
-0.1318(-0.9580)
1.1533
浙江--LNFDI
-0.0384(-0.5847)
10.5687
0.0745 (1.3692)
-0.4913
辽宁--LNFDI
-0.0835(-1.6476***)
-5.4319
0.0426(0.3272)
0.1718
广东--LNFDI
-0.0392(-0.3555)
6.3472
-0.0459 (-0.3756)
0.9825
北京--LNFDI
0.0135(0.3381)
-21.1233
-0.0295(-0.4951)
-0.8745
天津--LNFDI
-0.0078(-0.1072)
-5.6961
-0.0204(-0.1636)
-1.0105
江苏--LNFDI
-0.0415(-0.7790)
7.6127
-0.1504(-2.2292**)
2.7120
福建--LNFDI
-0.0955(-0.7093)
12.4942
-0.0186 (-0.2712)
-0.2444
山东--LNFDI
-0.0727(-2.1787*)
11.0165
0.0366 (0.7316)
0.3737
R2
0.9996
0.9985
F
21721.19
5607.094
D-W
论文关键词:R&,D投资,技术改造,技术购买,企业注册类型
1. 引言
企业的科技活动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实现技术进步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与购买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达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率,促进企业产出增长的目的。因此,从实证角度来研究R&D投资、技术改造、技术购买与企业产出的关系,对于了解我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推动企业产出增长的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内外学者就R&D投资、技术购买与企业产出关系已作了较多的研究。Hall和Mairesse(1995)和Keller(2002)等,他们的研究结果均表明R&D投入产出或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Jefferson andHu (2004)利用总量生产函数从企业层面对北京市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R&D收益率的估计,发现在1991到1997年间,R&D投入显著促进产出增长,R&D收益率在1.21—1.07之间。Jeffersonet al. (2006)从R&D决策过程、知识生产过程和创新过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三个方面考察了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全部创新过程对经济业绩的影响,认为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增长作用显著,R&D收益率至少是固定资产收益率的3—4倍。吴延兵(2008)根据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
Hu等(2005)运用中国1995—1999年每年约10000个大中型制造企业数据,研究表明R&D对产出的影响作用显著。把所有企业划分为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两个样本后,高科技企业的R&D产出弹性为0.064,非高科技企业中R&D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金雪军、欧朝敏等(2006)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技术引进和R&D投入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引进和R&D投入虽增加了我国技术知识存量,但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李小平(2007)运用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从1996到2003年的面板数据,就自主R&D、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产出回报率和生产率回报率进行了分析,他发现R&D投资的增加不但不能带来产出的增长,反而会导致产出的减少,并且高R&D投资行业所导致的产出减少的最多,同时,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产出的影响都不显著,而且R&D投资、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生产率的提高也不显著。
根据以上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各学者研究的层面并不相同,有的是地区的国有工业企业、有的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有的是仅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的则是高科技工业企业等等,不同层面的研究及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尚未发现从注册类型层面来研究所有工业企业的R&D投资、技术购买及技术改造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从工业企业注册类型层面,运用经验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企业技术投入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来源渠道的不同,分别考察直接R&D投资、技术改造和技术购买对企业产出的影响作用。
2. 计量模型与数据
2.1. 计量模型
研究各类科技活动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一般利用生产函数的方法。现假定工业企业的各项科技活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技术水平而作用于企业产出。于是企业产出增长由资本、劳动和技术推动,我们根据CD生产函数:
(1)
其中,为企业产出;和分别为企业投入的资本与劳动现代企业管理论文,A为技术水平,它是企业科技活动T的函数;、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考虑到人类知识的自动积累,技术水平存在自然增长,我们假设,q为一常数,是非体现型的“外生的”技术进步,由此可见,技术水平A不仅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受到科技活动的影响。当不考虑“外生”技术进步,即为零时,技术水平完全由科技活动。将代入式(1),对式(1)取对数,并引入企业类型i和时间t,以及随机扰动项后,得到如下的基本计量模型:
(2)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所收集的数据,科技活动主要包括R&D投资、技术改造与技术获取。技术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国外技术购买和国内技术购买两种方式。然而,当技术引进企业与被引进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大时,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在模仿和引进其他先进企业技术,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用于人员培训、相关工艺的开发、以及必备配套设施的购买等,形成了消化吸收的费用支出。因此,本研究中的科技活动T包括了R&D投资、技术改造、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以及用于消化吸收所支付的经费。
2.2. 数据
由于本文把研究层面定在不同注册类型的工业企业,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注册类型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共10类;而国家统计局关于我国不同注册类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是从2000年开始的,因此,我们所能收集到的数据是从2000年到2007年八年十个不同注册类型的面板数据。
原始数据全部来源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06、2007、2008)和《中国统计年鉴》(2008)。产出用工业增加值表示,用工业增加值指数缩减为2000年的不变价。资本用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表示,为了便于处理,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原价平减为2000年的不变价。标准的劳动投入应该利用劳动时间投入,由于缺乏资料,劳动投入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减去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后的数值反映小论文。R&D投资用R&D经费内部经费支出表示,消化吸收投入用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表示,这两个经费支出包括了相关设备购买和相关人员的工资支出,所以R&D经费内部经费支出额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额用加权价格指数折算为2000年的不变价格,加权价格指数我们借鉴朱平芳与徐伟民(2003)的方法,以当期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加权平均表示,权重分别为0.55和0.45。企业的技术改造、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分别用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表示,同时都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为2000年的不变价格。由于其他内资企业在某些年度缺少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国外技术购买经费支出、国外技术购买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数据,于是得到一个关于十个类型企业的从2000年到2007年的不平行面板数据。
3. 估计结果分析
由于本文数据量较小,而且,若某一类型企业在某一年度缺失数据,那么数据量就会更少,出于自由度的考虑,本文采用静态面板数据中的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和混合OSL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再利用Breusch and Pagan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来选择是采用混合OSL模型还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在不加入时间趋势和加入时间趋势两种情况下,分别用混合OSL方法和随机效应方法,进行估计基本模型(2)。估计结果见表1。
表1 模型估计结果
模型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PLS
RE
PLS
RE
PLS
RE
PLS
RE
资本
0.4309***
0.3998***
0.4384***
0.4342***
0.4718***
0.6022***
0.4820***
0.4820***
(0.1112)
(0.1127)
(0.1101)
(0.1095)
(0.0633)
(0.1186)
(0.0556)
(0.0556)
劳动
0.2436***
0.2335***
0.2318**
0.2313***
0.3807***
0.2567**
0.3658***
0.3658***
(0.0739)
(0.0703)
(0.0746)
(0.0742)
(0.0734)
(0.1076)
(0.0718)
(0.0718)
R&D投资
0.3531***
0.3668***
0.3569***
0.3592***
0.1268**
0.0783**
0.1307**
0.1307***
(0.1014)
(0.1130)
(0.1022)
(0.1035)
(0.0423)
(0.0359)
(0.0403)
(0.0403)
技术改造
0.0148
0.0448
0.0164
0.0191
-0.0579*
-0.0056
-0.0562
-0.0562*
(0.0572)
(0.0583)
(0.0581)
(0.0582)
(0.0306)
(0.0183)
(0.0330)
(0.0330)
国内技术购买
-0.0610
-0.0156
-0.0637
-0.0581
-0.0502
-0.0116
-0.0536
-0.0536
(0.0498)
(0.0465)
(0.0489)
(0.0493)
(0.0389)
(0.0289)
(0.0408)
(0.0408)
国外技术购买
-0.1765**
-0.2111***
-0.0849
-0.0971
0.0088
-0.0696
0.1306
0.1306
(0.0572)
(0.0588)
(0.1521)
(0.1480)
(0.0409)
(0.0454)
(0.0913)
(0.0913)
消化吸收
0.1972**
0.1913***
0.3178
0.3071
0.0853**
0.0920***
0.2439*
0.2439**
(0.0624)
(0.0621)
(0.2098)
(0.2002)
(0.0323)
(0.0313)
(0.1132)
(0.1132)
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购买
-0.0101
-0.0092
-0.0133
-0.0133
(0.0186)
(0.0180)
(0.0095)
(0.0095)
时间趋势
0.1271***
0.1286***
0.1277***
0.1277***
(0.0240)
(0.0132)
(0.0232)
(0.0232)
常数
1.8679***
1.9679***
0.7948
0.8964
1.4648***
1.4032***
0.0467
0.0467
(0.5460)
(0.5505)
(1.8330)
(1.7798)
(0.2799)
(0.3632)
(0.9388)
(0.9388)
观测数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F值
2237.0***
13646.0***
2993.3***
764.9***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卡方值
35625.0***
126173.8***
8459.4***
117076***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随机效应检验(卡方值)
12.62
11.33
24.92***
26.81***
[0.0004]
[0.0008]
[0.0000]
[0.0000]
注:表中第二行的PLS和RE表示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别混合普通最小乘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圆括号中给出系数估计值的群组稳健标准误(cluster-robust standard errors);F值、卡方值分别是PLS模型和RE模型的模型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与卡方统计量,方括号是其对应的P值;随机效应检验为Breusch and Pagan随机效应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方括号中为相应检验卡方值的P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下显著。
在估计模型过程中发现存在群组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因此给出群组稳健标准误用于回归系数推断。在混合OLS估计模型中,模型显著性检验的F统计量所对应的伴随概率都小于0.001,在随机效应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卡方统计量对应的P值也小于0.001,因此所有估计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由于不管是引入还是未引入时间虚拟变量,BP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结果均支持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因而,下面将根据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在无时间趋势,即不考虑技术水平自然增长情况下的模型(m2)和模型(m4)中,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3998和0.4342,劳动产出弹性分别为0.2335和0.2313,均在5%水平下显著。根据模型(m2)和模型(m4),对资本与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进行稳健的沃尔德检验,检验结果分别为chi2(1)= 11.58,相应伴随概率为0.0007,chi2(1) =11.37,相应伴随概率为0.0007,在5%水平下,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均被拒绝,再根据双侧假设检验与单侧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直接拒绝规模报酬非递减的假设,说明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减阶段。R&D投资的系数为0.36左右,也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R&D投资有利于促进企业产出增长。技术改造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对提高企业产出的作用不显著。国内技术购买的系数为负,说明国内技术购买对企业产出具有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总体上不显著。在模型(m2)中,国外技术购买的系数为负,且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购买国外技术对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模型(m4)中国外技术购买及其与消化吸收交互项的系数都是负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而且系数的联合显著性检验表明在5%的水平显著[①],因此认为国外技术购买能显著的抑制产出增长。在不考虑国外技术购买与消化吸收的交互作用时,根据模型(m2)中消化吸收系数及其显著性,可以看出增加消化吸收费用支出能显著地促进企业产出增长。根据模型(m4)中消化吸收系数及国外技术购买与消化吸收的交互项系数进行的联合检验[②]结果表明消化吸收对产出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但至于是正面还是负面作用,由购买国外技术的支出是否达到临界值决定。根据模型(m4)的估计结果,可以求得国外技术购买的临界值为33.38[③],当国外技术购买小于此临界值时消化吸收的系数符号为正,大于此临界值时系数符号为负,由于在样本数据中,国外技术购买的平均值为11.42,最大值为14.24,因此在考虑国外技术购买与消化吸收的交互时,消化吸收的支出对企业产出具有促进作用。购买国外技术与消化吸收的交互项系数为负,说明专门用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投入不但不能有效提高企业产出,反而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尽管这种负面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在加入时间趋势,即考虑技术水平自然增长的情况下(见表1中的模型(m6)与模型(m8)),结论基本与无时间趋势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经以上分析发现,不管是否考虑技术水平具有自然增长的特性,R&D投资与消化吸收如同资本(生产经营设备)投入一样对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比较同是经费投入的资本投入、R&D投资和消化吸收投入的产出弹性是否存在差异,在两两之间进行稳健沃尔德检验(Robust-Wald tes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资本、R&D投资与消化吸收间产出弹性的显著性检验
模型
变量
资本
R&D投资
消化吸收
卡方值
P值
卡方值
P值
卡方值
P值
资本
0.03
0.8676
3.61
0.0573
(m2)
R&D投资
0.03
0.8676
1.17
0.2787
消化吸收
3.61
0.0573
1.17
0.2787
资本
0.18
0.6686
4.48
0.0343
(m4)
R&D投资
0.18
0.6686
1.05
0.3062
消化吸收
4.48
0.0343
1.05
0.3062
资本
14.57
0.0001
22.46
0.0000
(m6)
R&D投资
14.57
0.0001
0.06
0.8081
消化吸收
22.46
0.0000
0.06
0.8081
资本
24.51
0.0000
53.27
0.0000
(m8)
R&D投资
24.51
0.0000
0.54
0.4643
消化吸收
53.27
0.0000
0.54
0.4643
注:检验方法为稳健沃尔德检验法(Robust-Wald test),自由度均为1;检验的假设是两都之间的产出弹性相等;模型(m4)与模型(m8)中的消化吸收的产出弹性是在国外技术购买的均值水平(11.42)下计算的。
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在给定5%的水平下,资本与R&D投资的产出弹性在模型(m2)和模型(m4)中,即不考虑技术水平自然增长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在模型(m6)和模型(m8),即在认为技术水平存在自然增长的情况下,这两个产出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模型(m2)中资本的产出弹性与消化吸收的产出弹性不显著外,在其余的模型中均显著,而且在模型(m2)中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57,与选定的显著性水平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近似认为资本与消化吸收间的产出弹性存在显著差异;而R&D投资与消化吸收的产出弹性在四个模型中均不显著。
4. 结论
本文利用2000年到2007年间我国不同注册类型的工业企业数据,从企业类型层面分析了企业R&D投资、技术改造及技术购买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样本期间, R&D投资与消化吸收的投入能显著地促进企业产出增长,而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的产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购买不仅不能促进我国企业产出的增长,反而有可能对企业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同时还发现,我国工业企业的资本与劳动的规模报酬目前尚处于递减阶段。
参考文献
[1]金雪军、欧朝敏、李杨,2006,“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引进与R&D投入”,科学学研究,第5期。
[2]李小平,2007,“自主R&D、技术引进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7期。
[3]吴延兵,2008,“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8期。
[4]朱平芳、李磊,2006.“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经济研究,第3期。
[5]Hu, Albert, G..Z., Jefferson, G.H. and Qian Jinchang, 2005, “R&D and TechnologyTransfe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Review of Economics andStatistics, 87(4), 780—786·
[6]Haddad, M. and A. Harrison, 1993, “Are There Spillovers from Direct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Morocc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2(1) ,51~74..
[7]Jefferson, G., and A. Hu, 2004, “Returns to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in Chinese Industry: Evidence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Beijing”, ChinaEconomic Review,15(4), 86—107.
论文关键词:贸易结构,实际有效汇率,协整检验
一、引言
2010年福建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087.8亿美元,年均增长21.13%,总体规模比1985年扩大了121倍。其中出口额达到714.93亿美元,年均增长21.43%,扩大128倍;进口额372.87亿美元,年均增长20.62%,扩大109倍;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从1985年的1.3%上升为2010年的3.7%,2010年进出口总值位居全国第七位,其中出口名列第六,在全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①进出口贸易是福建省经济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变动会对全省经贸产生较大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断升值,从汇改前的1:8.2765到2011年9月30日的1:6.3549,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30.24%。②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我国外贸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企业本来就很低的利润率被汇率升值侵蚀殆尽;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国外需求的锐减更使这些企业雪上加霜,出口企业面临整体“洗牌”。但人民币汇率升值也降低了我国进口的成本协整检验,强势的人民币增强了我国企业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其带给我们的增强的国际购买力如果利用得当,也许能够成为我国贸易结构升级的动力。在这种形势下,福建省出口贸易结构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关系如何,人民币汇率变动特别是人民币持续升值究竟会对福建省的出口贸易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这些问题,无论是从现实意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都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
二、相关文献综述
汇率是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是一个国家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时最重要的综
合性价格指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它的变动对一国对外贸易的平衡与国内经济活动的波动都具有深刻的影响,它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相互联系起来,使得世界经济贸易发展顺利进行论文服务。目前国际上检验一国和地区的汇率波动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是运用“弹性分析法”——马歇尔一勒纳条件是否成立,即进出口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则本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大部分学者以此条件为基础,进行研究。
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贸易结构取决于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产出结构变动,在产出水平受制于贸易竞争力的状况下,贸易竞争力成为推动贸易结构调整的根本力量,如果汇率变动对经济体内部各种贸易产业或贸易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就会带来贸易结构的变动。目前国内学者对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关系影响的研究存在着三种观点:第一,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刘传哲、陈寒凝和贾彦利(2004) [1]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江苏省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与汇率变动明显正相关。沈丹红、寿志敏(2007) [2]认为人民币升值将激励出口企业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附加价值,一些只靠低成本竞争,技术含量低,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可能因为人民币升值被挤出市场,从长远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我国外贸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转向高质量和高效益的集约型,这会带来出口结构的改善。第二,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马丹、许少强(2005) [3]认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贬值能够改善中国贸易收支;而中国贸易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化。郭晶、洪诗茜和应汇康然(2010)[4]通过Granger 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等计量分析方法,发现人民币汇率与浙江出口贸易为负向关系。第三,一些学者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不显著。欧元明、王少平(2005)[5]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多元回归模型等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对中国内资企业出口与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企业内资出口间没有因果关系, 并且无论在长期和短期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都不能有效地解释内资出口的变动,说明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内资出口影响非常小。林筱文、黄劫、宋保庆(2010)[6]在对汇率的基本概念、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影响关键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协整检验,对福建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和福建外贸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较大分歧,且大多集中于汇率和贸易流量的关系,汇率变动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只是作为附带结论,缺乏对这个问题深入的实证分析。本文从出口商品结构角度出发,采用协整分析等计量经济学方法深入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省贸易结构的影响,进而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三、 实证分析
(一)模型的设立
根据一般经济理论,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最主要因素是进出口商品的相对价格,而影响进出口商品相对价格的关键因素就是汇率。除此之外,由于在1985年~2010年的几十年间, 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郑月明、吴青青、程雅思(2009)[7]采用实证的方法,认为FDI对于我国初级产品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而FDI对于制成品的出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个效应因地区和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因此,本文在协整分析时考虑三个重要变量:贸易结构,汇率和FDI,为避免经济数据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性,对各个序列取自然对数,建立模型:
lnYt =β0+β1lnFDIt +β2lnREERt +μt
其中,t为时间,Yt为出口贸易结构,FDIt为外商直接投资,REERt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β0为常数项,β1、β2为回归系数,μt为随机干扰项。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1.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年度数据,样本期为1985—2010年。福建省出口总额、工业制成品和FDI均来自《福建统计年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国际金融统计。
2.本文研究的是狭义的贸易结构,即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论文服务。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和附加值的高低,出口商品的构成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即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相比初级产品而言,工业制成品附加值高协整检验,竞争能力强,较高水平的集约型外贸增长方式和国内产业结构多以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为主。因此本文取我省工业制成品在总出口中的比重衡量贸易结构。
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划分,贸易结构有十类商品: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SITC0),饮料及烟类(SITC1),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SITC2),矿物燃料、油及有关原料(SITC3),动植物油脂及油脂(SITC4),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5),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SITC6),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7),杂项制品(SITC8),未分类的其他商品(SITC9)。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将SITC中第61章、65章、82—85章和894章的工业制成品归入劳动密集型产品,将SITC中第5类化学品及有关产品,以及第7类机械和运输设备中的绝大部分门类归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因此,本文中我们将SITC 0,1,2,3,4类定义为初级产品,第6,8类定义为资源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第5,7类定义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
3.按汇率是否经过价格调整,人们通常把汇率分为名义汇率和有效汇率。在实证过程中,又把有效汇率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与名义汇率、名义有效汇率相比,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一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的变动,而且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国货币的对外价值。本文采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来研究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
(三)平稳性检验
由于实际汇率(1nREER),FDI(1nFDI)和出口贸易结构(lnY)为时间序列,为了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相关实证分析,首先需要对这些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否则可能导致伪回归。本文采用单位根ADF检验的方法,对各变量及其差分分别进行检验,利用Eviews5.0得到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表1ADF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模型类型
ADF统计量
ADF临界值
是否平稳
C
t
p
AIC
SC
1%
5%
10%
lnY
原值
-2.62
-2.52
-4.44
-3.72
-2.99
-2.63
是
lnFDI
原值
1.87
1.97
-1.43 **
-3.72
-2.99
-2.63
否
一阶差分
1.42
1.52
-5.5
-3.72
-2.99
-2.63
是
lnREER
原值
-1.99
-1.9
-3.97
-3.72
-2.99
Gao Baosheng;Li Li
(Chongqi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Chongqing 401120,China)
摘要: 毕业论文是检验毕业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查阅资料和撰写文章的能力的有效手段。故此,毕业学生掌握了毕业论文写作的要领和要求,对于提高毕业生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对能否产出高质量的作品至关重要。
Abstract: The graduation thesis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test graduate's ability of us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to research,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referring to information and writing articles. Therefore, it is helpful for the graduate to master the essentials and requirements of writing, which can improve the writing skills of graduates and is essential to produce high-quality work.
关键词: 毕业论文 概念与特点 步骤与结构 要求 答辩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concepts and features;steps and structure;requirements;defense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9-0222-01
1毕业论文的概念和特点
1.1 什么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我们应届毕业生综合应用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论和基本技能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简介或表述研究结果的应用文章。毕业论文是检验毕业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查和培养训练毕业生查阅质料和撰写文章的能力。毕业论文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实践性的教学形式,是综合应用学生所学的各科理论知识和技能,按照高职培养目标规定的任务,对学生进行综合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岗位工作的训练,是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职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的集中体现。
1.2 毕业论文的特点①创建性。毕业论文在本质上属于学术论文,在学作中虽然不要求具备想学术论文那样高的创建性,但也要求所写内容与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有个人的独到看法,不能象征地重复、模仿或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②科学性。毕业论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即论文必须正确,论据必须可靠,应用的材料必须准确无误,论述必须是有逻辑严密性。③专业性。毕业论文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科(在本专业范围内)、某一问题(对所选课题)有自己的独到看法,表达新颖,力求创新。④规范性。毕业论文是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正如:标题、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和结论、提纲、修改、字数、字大小以及参数文献、作者、单位等等。这些要求或格式就叫规范性、标准化。
2毕业论文的步骤和结构
2.1 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有三大原则:一是价值性,要有科研价值,要有社会需求;二是创造性,是对该领域的探索,对空白的填补,对通说的纠正(推陈出新),对前说的补充(充实完善);三是可行性,古人讲:“术业有专攻,人各有偏好”。选择自己感兴趣、有强项、有条件、好写作、能实现的课题。
2.2 毕业论文的素材收集毕业论文素材收集的途径有三个:一是通过社会调查;二是通过大量阅读(专业课本、上课笔记、信息等);三是查阅文献资料(图书馆、书店、网上、报刊杂志等)。
2.3 编写毕业论文提纲编写毕业论文提纲,对有论文写作经验的人来说是先拟提纲,再找资料。对没有论文写作经验的人来说,应根据选题先找资料,然后将资料整理筛选分类,形成自己的观点,拟出提纲。提纲的拟定是:拟定标题、写出论点;确定层次,分出段落;取舍资料,列示论据;理顺文脉,合理布局;应用简明概括的语言,形成近似论文概要或框架的详细提纲。
2.4 毕业论文结构①毕业论文的标题。就是同学们在本专业课题库里选择的题目,标题要求简洁、确切、鲜明,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0个字,特殊情况下可采用正、副标题。②毕业论文的署名。写明××年级、××专业、××班、××人及××××××学号。如有统一封面,只要填上就行。③毕业论文的目录。把题目、大小标题、参考文献列出目录,编上页码。④毕业论文的摘要。就是内容提要,写清论文的主要内容,要求短而完整。⑤毕业论文的关键词。又叫主题词,写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意义。放在摘要的后面,正文的前面,一般在3-5个即可。⑥毕业论文的正文。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和核心,正文一般由序论、本论、和结论组成。序论,也叫前言、引言、导言,写研究的背景、目的、范围、意义。本论,一编论文质量的高低,主要取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本论部分的要求有三:一是论证充分,说服力强;二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楚;三是观点和素材相统一。结论,也叫结尾、结束语。⑦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论文中每一文献条目,按引文出现的先后,拟写出名称、作者、出版社或杂志、出版或发表时间。参考文献的数量,一般在3―5本(篇)即可。
3完成毕业论文的要求
3.1 时间要求①论文选题:在倒数第二学期的第10周完成。②论文任务书、论文提纲,第11-12周完成。③论文第1稿,第13周以前上交、修改、完成。④论文第2稿,第14周以前上交、修改、完成。⑤论文第3稿,第15周以前上交、修改、定稿。⑥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论文指导纪要的电子文挡发到我QQ邮箱里;论文任务书、毕业论文、论文指导纪要的纸质一套上交指导教师,第16-17周以前上交。
3.2 顺序要求①论文顺序:封面。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②任务书顺序:封面。内容(课题名称、内容及要求、基本工作量要求、进度计划、参考文献)。③指导纪要顺序:封面。指导内容(指导次数、指导内容、每次要签字、每次写时间)。
3.3 格式要求①大标题:二号字,宋体,粗体。②小标题:四号字,宋体,粗体。③正文字:小四号字,宋体,不加粗。④行距:1.25倍。⑤论文的字数:4000字以上(A4纸打印)。
4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论文成绩
4.1 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毕业论文答辩,是毕业论文审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为了进一步考查毕业生的科研能力、学识水平、掌握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毕业生以此取得毕业论文成绩的最后一个环节。
4.2 毕业论文答辩的准备毕业论文答辩时,教师们主要对论文涉及的有关内容进行提问,必要时还要外延范围。毕业生应拟出答辩提纲,熟记论文内容,掌握深度和广度,突出重点,语速适中,表述流畅。一般毕业生的自述、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答辩在20-30分钟完成。
4.3 毕业论文的成绩毕业论文的成绩,由毕业论文成绩(占70%)和毕业论文答辩的成绩(占30%)两部分总评计算,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定。
4.4 毕业论文答辩时间毕业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最后学期的3-4月份进行。
参考文献:
[1]耿云巧,马俊霞主编.现代应用文写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填土,注浆,地基加固
一、工程概况
大连石化新厂新建项目,场地位于大连石化分公司院内,拟建餐厅长36.0m,宽20.7m,二层框架结构。
二、基础以下工程地质条件及地下水
(一)基础以下工程地质条件
①素填土,黑褐色,松散,由灰岩碎石及少量粘性土等组成,层厚2.5~4.6m,属软弱土,不稳定。
②中风化石灰岩,岩体具中厚层结构,岩芯呈碎块状、短柱状,岩体较破碎,属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
(二)地下水
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2.0~3.0m,为海水和第四系潜水混合的地下水,水位受潮汐影响。
三、设计参数
由于拟建餐厅周边分布石油管线及建筑物,处理范围小,不适宜采用桩基及强夯,综合考虑,采用注浆处理后的素填土为复合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200Kpa,压缩模量Es不小于20Mpa,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处理基础范围为36.0*20.7m,根据理正软件计算,按1.4m的等边三角形布点,共布置17排注浆孔,总孔数为434个,注浆孔径为110mm,注浆孔钻至中风化石灰岩,注浆套管管径为108mm。①注浆压力: 注浆过程中,由于填土位于上层,层顶位于地表,浆液沿水平剪切方向流动会在地表出现冒浆现象,因此注浆的极限压力值Pu须满足下式:
Pu=γhtan2(45°+φ/2)+2ctan(45°+φ/2)
式中h为注浆孔的深度。在实际注浆过程中,应考虑注浆管道的压力损耗、注浆端头浆体堵塞等影响。经调整后采用注浆压力为0.5~2.0MPa。
②注浆浆液配比为1:1(体积比),此次注浆加固法选用水泥作固相材料。免费论文。免费论文。水泥可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液相用一般饮用淡水。③注浆量
注浆量按单孔注浆量控制,单孔注浆量按下式计算:
Q=πLR2nη
式中:Q——单孔注浆量(m3);
L——注浆段长度(m),取全孔长减去孔口段;
R——浆液扩散半径(m),0.85;
n——注浆段土层孔隙率,取54.3%;
η——浆液损失率1.2。
单孔注浆量根据深度不同经计算在3.5~5.8 m3之间。
四、现场试验和施工要点
由于该场地地下水为海水,且受潮汐影响,为保证地基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特选取了一块4.8*5.6m的场地进行试验,检测合格后再进行整个场地的钻孔注浆施工。①平整场地,使XY-100型钻机能够进场施工
②施放钻孔,依据设计图现场放孔,水平偏差不大于25mm,垂直偏差小于1%。
③花管制作,在无缝钢管管壁按0.5m左右切割3个孔径10mm的注浆孔,地面以下一米不用切割
④钻孔施工,钻至中风化石灰岩,钻孔应按基岩面由浅至深的地方施工,成孔后,将108mm花管下入孔中距基岩面0.5m处,孔口预留长度0.2m以上。
⑤注浆:先用水泥砂浆将花管四周密封,待封孔水泥凝固24小时后,对该孔进行高压注浆,浆体经搅拌机充分搅拌均匀后,将注浆管与花管连接上,开始加压注浆,若漏浆严重,可采取分段分次注浆。
⑥注浆压力超过设计压力,地面冒浆或注浆量小于1L/min,即注浆结束,挪至下一孔,重复上述钻孔注浆工作,注浆顺序应按跳孔间隔注浆方式进行,宜采用先外围后内部的施工方法。
⑦检验合格后进行全场施工
五、质量检验
注浆检验时间在注浆结束28d后进行,抽2~5%个孔进行重型动力触探检测,取样10组和不少于3个静力载荷试验。六、注浆加固的范围内钻孔取芯观察,浆脉呈纵向和水平分布,局部岩芯呈短柱状,与理论设计相符;动力触探检测结果:连续动探击数均大于5击,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载荷试验3点结果承载力特征值为200KPa,相应沉降量为2.5~4.2mm。注浆加固地基效果满足设计要求。
六、结语
本本工程施工及检验情况均良好,证明在填土地基中进行注浆地基加固是可行的。免费论文。注浆效果的成败还在于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须建立详细、可操作的管理程序和丰富的经验及可靠的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刘景政,等.地基处理与实例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4、曾国熙,等.地基处理手册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