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申请科研项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军校;知识产权;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126-02
知识产权是在传统物权、债权、人身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事权利,概括的说,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领域内,主要基于脑力劳动创造完成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知识产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物质性,它需要其他物质形式加以承载和表现。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各种权利;狭义的知识产权只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的规定,建立国防知识产权的统一协调管理机制,加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和促进国防知识产权有效运用等国防知识产权专项任务。知识产权制度是国防科技创新的基础,关乎武器装备技术进步和创新。军队院校是军事科技和军事学术创新的生力军,加强军队院校知识产权应用的研究,合理布置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提升院校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以致军队科技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一、军队院校应用知识产权的现状
军队院校作为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军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地方高校、高新企业相比,知识产权发展相对迟缓,在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等差距有拉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知识产权观念尚未形成。近几年,军队院校的建设力度明显加大,部分军队院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已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但部分军队院校,尤其是部分任职教育院校,对知识产权的观念滞后,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开展知识产权业务能力建设的水平还处于低层次徘徊,尚未形成系统规范的知识产权制度。
从军队院校的体质编制上,从业务归口管理上,从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上,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在对本单位本部门的知识产权战略制定、规划以及保护、专利许可实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足。
2.知识产权与科研项目管理脱节。当前,军队院校科研管理中大多是将知识产权管理置于科研项目管理之中,知识产权与科研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从科研项目的立项直至项目的鉴定完成,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都较为淡漠。往往是在科研项目完成后才想起申请专利和技术秘密的保护等工作,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乏前瞻性和系统性。加之对于科研人员的考核及职称评定大都以和取得的科技奖励作为标准来进行衡量。其次由于知识产权的专业性,虽然部分科研人员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其科研成果,然而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由于对专利权理解不到位,对于专利的“新颖性”概念不清或不知道,或缺乏“先申请专利后公开”的意识,时常容易先再申请专利,从而造成对技术方案的公开,致使专利申请因丧失新颖性而不能授权。或是对于申请专利的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等到科研成果鉴定后或是生产的产品样品出来后再进行专利的申请。导致申请的专利新颖性不符要求等问题。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与科研过程相脱节情况,如何将知识产权应用于科研项目管理中呢?
二、军知识产权在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由于军队院校的科研项目成果是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来源,所以有必要加强知识产权在科研项目中的全过程管理,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同时取得的知识产权能反哺于科研项目进一步的申报工作,实现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的闭环管理,达到科研项目和知识产的双赢。
1.通过专利分析,明确项目申报目标。目前,民用专利文献检索体系已非常完备,利用专利数据库系统实质是集科技动态和法律保护于一体的信息源。军队院校在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之前,应首先针对研究方向做积极使得专利分析。通过对专利数据库系统的检索,全面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并追踪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动向,从而正确规划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避免决策失误和低水平重复研究,适时调整研究方案。通过专利分析可以避免人财物浪费,避免低水平重复无效研究,避免成果与前人“撞车”,从而有效避免造成侵权的有效手段。
2.确定技术方案,尽早申报专利。科研项目得以审批之后,要及时确定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这时对于已经明确了的技术方案,要分析哪些技术方案可以申报专利?哪些技术方案需要作为技术秘密进行保密处理?这时申请专利要及时把握好时间节点,因为申请专利的时间是确保专利申请成功的重要因素。专利申请的首要条件是要求其具有“新颖性”,为了保证申请专利的“新颖性”,也就是要保证所申报的专利不属于“现有技术”,亦不能是“抵触申请”,科研项目负责人,应在项目或壳体的构思和技术方案都较为成熟时,即可提出专利申请。而并不是要等成果鉴定出来后或是生产的产品样品都出来后才能进行申请。时间节点是保证及时占有专利申请的先机,根据专利法的“优先权”原则,申请的发明或实用新型可以在递交专利申请的十二个月内,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优先权”原则保证了在此期间即便有其他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也会因其不具“新颖性”而不予受理。
同时针对申报的科研项目,通过对科研项目的技术方案分析,确定可以申报专利的类型。根据专利的定义,在确定技术方案阶段,项目组应对所形成的整体技术方案,或者其中的某个子方案、步骤进行分析、梳理,确定此时是否有新的产品?或者产品的制造方法、应用方法,或者牵涉到某型具体设备、装置的新用途来进行专利的申报工作,以便于尽早占领知识产权战略高地。
3.产品具体研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针对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特点,在科研产品具体研制阶段,是项目实施的重要阶段,对于最终产品的形成,最终知识产权的归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此阶段,需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签订外包合同,明确产权归属。部分科研项目需要进行外包,这时应签订外包合同,在签订项目合同时,应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因为委托开发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研究开发人员。为了防止军队院校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纠纷,可通过签订协议或者合同加以规定,明确创造开发的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2)强化流动人员管理,防止知识产权流失。现在军队院校人员成分复杂,有现役人员、非现役文职、职工,还有地方聘用人员。而科研项目所产生的发明创造,都是属于利用军队院校单位的物质条件或者完成单位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为有效防止人员流动而造成知识产权流失问题,针对项目组成员,特别是地方聘用人员,应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及劳务合同加以规定。防止因此而造成的知识产权流失问题的发生。
(3)产品定型,知识产权分类保护。科研项目的产品研制完成,此时可根据需要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根据生产的茶品,通过对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分析判断,针对采用的技术方案检索现有技术,如无相同或类似技术,可考虑提出专利申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产品研制的技术方案,考虑研发产品、方法、过程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及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从而划分为多个专利分别提出申请。同时根据产品研发过程中所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开发程序,项目组可就相应的软件程序及相关的程序说明文件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以取得软件著作权。
4.产品交付,成果改进及转化。科研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项目的验收和产品的交付。交付部队后,需要进一步通过部队调研,了解产品使用情况,重点是了解产品存在哪些不足,产品在使用中有何建议?针对这些不足和建议,同时再进一步通过专利分析,使得知识产权进一步发展反哺于下一个科研项目的申报工作。这样也就形成了一个科研项目和知识产权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科研项目立项、制定技术方案、产品研制、产品交付,再到下一个科研项目立项的循环过程。
科研项目作为军队院校发展的强力支撑,项目的申报须以科技创新,优化武器配置、解决不对难题为入手点,同时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对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保护。全面推进知识产权进科研、进管理,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成果化,使知识产权在军队院校科研工作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并努力将知识产权成果转化为提升部队装备现代化的动力。
四、结束语
军队院校坚持在“科技强军”政策的指引下,始终坚持教学、科研和为部队服务三项功能不动摇,在为不对输送大量优秀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制定知识产权战略法阵政策,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以实现服务部队和市场双重作用。为此应加强知识产权在科研项目中的全过程管理,并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增强军队院校科技创新水平和效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王春光,等.装备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2]石志均.关于推进学院科研育人实践的几点启示[J].继续教育,2012,(9):52-53.
[3]林建成.国防专利[M].北京:国防科技工业出版社,2005:18.
[4]边俊伟.世界国防知识产权立法概览[J].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8):5.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医院在信息化管理上得到较大发展,投入也相对较多。但是如何利用这个平台,更好的服务医院管理则不断面临挑战,其中医院科研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存在较多问题。科研项目课题立项、预算管理、财务报销管理不联动、各自为政。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多,管理不统一。详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科研项目课题立项由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结合临床经验立项,向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申请,并向上级相应管理部门申报,课题申报成功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没能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往往是科研项目经费汇入医院账户后,财务科研人员追溯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科研项目课题经费来源,确定科研项目课题项目名称,滞后按照科研项目课题立账。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参与人员基本是医务人员,经费预算编制流于形式。由于缺乏预算编制审核制度,科研项目课题经费预算编制缺乏科学合理性。容易导致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不一致,需要进行项目预算调整。科研项目经费报销管理不严。科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到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申请报账,财务部门审核重点是发票的真实性,审批手续的合规性,对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支出是否合规审核不严。导致科研项目经费财务核算工作只能发挥记账功能,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不结账,存在科研项目课题已经结题,财务账面上仍有余额,没有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结余核算。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对科研项目课题结题结账管理不重视,未制定科研项目课题结题清理制度,未能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处理,导致科研项目课题结题不结账,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未能有效分配,给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及科研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未能真实反映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不一,导致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多,管理不统一。如我院科研科管理的是院内职工的科研项目,教育培训科管理的是博士、博士后的科研项目,精准中心管理的是兼职研究员和高层次团队等遍布全国的科研项目,药物临床试验中心管理是临床试验的科研项目。
二、优化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科技兴国战略的深入发展,高校的科研经费大幅增加,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也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为了发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提高科研工作的管理水平,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科研经费呈现大幅增长的趋势。目前我国国内重点高校科研经费收入大部分已达到高校预算收入的35%以上,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经济活动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但是,伴随着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越来越多元化、层次化,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突出,这对现有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无疑是一种挑战,也为科研经费的管理带来了新的考验。因此,强化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综合管理,充分提高其使用效益,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落后,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管理基本是学校科研处、财务处及课题负责人分级管理的机制。科研处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宏观管理和审核,具体来讲就是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包括科研经费的预算、大额支出的审核、结题决算审核等,并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度制定本学校的具体管理办法。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具体核算,根据科研经费来源对科研项目设置项目编码,划拨科研经费至项目负责人所对应的科研项目,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把关。课题负责人根据科研合同主持科研工作并负责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及科研项目的结题等事务。
在这样的分级管理体制下,科研处只偏重于组织和争取项目,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关注不够。财务处只负责执行,对科研经费的筹集、投入和使用过程缺乏全程的管理和监督,并不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课题负责人也不向财务处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科研处不跟踪、评价经费的使用情况;财务处也没有及时向科研处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的项目管理与项目核算各成一体,缺乏部门之间信息的沟通与配合。科研经费各用户之间缺乏数据共享的平台与基础,没有理顺管理制度,分工不明确,使得科研资金缺乏学校的有力监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在我国目前的高校评估体系中,科研项目的等级和经费的多少是评价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许多高校为了提高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实行了较为宽松的管理政策,谁能争取到高级别、高数额的科研项目,谁就是学校的功臣。虽然各高校也都相应制定了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但高校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往往是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地多渠道地争取科研项目,因此对项目的立项、预算、使用、结题、成果转化等缺乏约束力,存在着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职能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普遍存在。
此外,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对科研经费结题的审计和效益分析,尚未建立在经费监管下的科研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对科研项目技术水平与经费开支的综合考核没有开展,这些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科研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体制不合理
1.有些专项科研经费如果当年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而且会影响甚至缩减第二年的预算拨款,这就使得我们的预算监督,成了一种“负激励”,即不是鼓励课题负责人和所在学校如何精打细算地节约经费,而是“要求”他们把实际上花不完的钱也要想着法子浪费掉。“浪费有理,节约无功”,在这样的预算激励机制之下,每年年末每天报销的业务量都增长迅猛,几乎达到正常工作日业务量的两、三倍以上,不管有没有实际需要和价值,普遍存在突击花钱的现象。
2.项目经费的下拨具有滞后性。高校科研项目在申请立项时往往已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准备工作,在项目立项、预算下达、经费额度到位前一般已经发生了支出。过去在非国库支付方式下,由于高校得到的全部是实拨资金,可以通过各账户间的调整解决资金的垫付问题,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不允许零余额账户向本单位其他账户划拨资金,造成高校垫付资金得不到归垫、零余额账户又沉淀大量资金的问题。同时由于课题经费是按照预算进度下达的,当课题经费由于各种原因在当年度未用完时,为保证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监督,财政将全部收回剩余额度,但下一年度返还额度往往又都是5、6月份才到,科研课题上半年将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课题研究的正常开展,制约了学校经费的高效使用。
(三)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没有实行成本核算
1.在编制项目预算时,由于课题项目负责人对财务知识和科研经费管理了解比较少,没有认识到经费预算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对申请课题编制预算时,没有让财务人员参与,对项目的各项开支也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往往按自己的经验、估计或申请的要求填列一组数据,编制出来的预算大多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至于所申请的项目资金如何开支,经费预算中支出哪些内容则不完全清楚。在科研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双肩挑科研项目负责人占绝大多数,经常一人进行多项课题的研究或一个研究所同时进行多项课题的研究,任务繁重,常常会将其所有的经费混在一起使用,不加以区分。
2.由于科研经费的来源比较复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学校难以将科研经费纳入预算。高等学校所谓的科研成本核算,仅仅是科研课题发生的部分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水电费、科研场所、图书资源、房屋占用费、科研人员工资、奖金等,由于核算难度大,并未纳入科研成本。科研经费的不合理核算,导致高校科研经费挤占了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费,而科研经费总有结存,造成科研经费核算没有真实地反映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
(四)科研经费支出不规范、使用不够合理
科研经费收入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或能力的重要指标,所以很多高校对科研经费到账金额非常重视,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却有所忽视。各级管理者包括项目负责人普遍存在一个观念,他们认为:科研经费是项目负责人自己申请来的经费,应由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学校财务不宜过多干涉。如果干涉过多,就会造成科研项目流失或转移。因此,在日常科研经费的报销中,只要原始票据合法、签字审批等手续齐备,财务人员即给予报销,而对于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则没有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加上项目负责人多为学术型人才,往往缺乏科研经费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不佳,科研经费支出大部分用于报销汽油费、出租车费、餐费、电话费、劳务费等,真正用于科研开发的业务费用、公务费用所占比例很低,各高校也没有关于费用支出比例控制的规定。这一点在横向科研课题经费支出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二、加强和改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科研经费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问责制度
建立和完善科研项目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励制度。可从科研项目的国际国内技术水平、科技含量、经费收支、经费结余、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和评价。按考评结果实施相应的奖励措施和问责制度,抑制科研成果泡沫化,逐步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机制,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二)调整确定科研项目周期的起始标准
由于高校获批的科研经费大部分为政府投入的财政性拨款,而此种经费预算的申请、批复必须遵循法定的层层审批的程序:如中央预算草案于每年3月15日经人大审议、通过后,财政部门在规定期限内(一般为一个月)批复部门预算,各部门按规定的一个半月内批复下属单位预算,这就导致部门预算下达到实际执行单位基本都在4月末或5月初,预算的拨款时间则更晚,导致高校在实际收到科研经费拨款时,既定项目周期已过将近半年,整个科研项目的运行期亦被缩短,这也是产生“年底突击花钱”的直接原因之一,不符合任何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都需要一定周期孕育的科学发展规律,建议各级科研经费的主管部门调整确定科研项目周期的起始标准,以科研经费的使用部门实际收到拨款的时点作为计算科研项目周期的依据。
(三)搭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平台
1.国家应建立起一个全国范围内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所有科研经费的资助方都能在该系统中检索到任一申请方的科研实力及已获得的配套科研经费等信息,使科研经费的申请方也能从中检索到不同类别科研项目的研究方向、管理层次、支持力度及资助要求等,以避免因科研项目重复立项或多方申请资助而造成的资金分散或浪费。
2.各高校内部建立一个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连接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将与科研经费有关的各项业务实现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首先由科研处将科研课题名称、下达经费单位、研究期限及经费预算方案等信息录到课题负责人名下;财务部门负责将收到的每笔收入、发生的每笔支出明细录到每个课题中;课题负责人通过密码可在网络上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拨款、使用及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可及时快速获取准确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达到各环节的相互协调、相互依托、相互渗透,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实现科研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平台建设也可使项目负责人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可随时查看到项目实际开支情况、各科目经费余额、剩余可使用经费等,从而主动根据项目进展调控开支内容,合理开支。
(四)树立规范和适度相统一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指导思想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应该树立规范与适度相统一的开放的指导思想。经费的规范化不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唯一目的,而是追求科研经费效益的最大化,最终目的是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最理想的目标应该是达到科研经费规范化、效益的最大化和学术自由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李桂荣,黄宏,严会超.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探讨.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
[2]刘雁霞.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之我见.财会月刊.2009(5).
[3]黄雪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财会通讯.2011(2).
关键词:科研项目 经费管理 缺陷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科技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科研项目经费的申请快速增长起来,这就涉及到科研经费支出管理问题。科研经费为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科研经费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节约资源,还能够为以后的科研发展提供更雄厚的资金支持。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科研经费的管理,科学严谨的科研经费管理是保证我国科学技术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更加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并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科研经费的管理,目的是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科研经费。虽然我国很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但是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手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下面本论文将从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由此提出的相关措施进行研究,希望本论文能够为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提供借鉴。
1、科研经费管理中的缺陷
1.1、缺少合理的科研经费预算
现阶段,我国科研经费的预算存在实际额与预算额不一致的问题,原因在于在进行经费预算的时候,可能使用不科学得预算方法。这就直接造成了在科研经费使用项目中存在不合理的支出,所报销的项目可能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使得科研经费的使用出现浪费,进而降低经费的使用效率。
1.2、缺少有力的预算约束
由于有些科研人员对于预算管理规则不太了解,所以他们在进行预算时,经常会出现不遵守预算规则,不断更改预算经费相关项目的现象。这种现象使得科研人员在科研的过程中不按应有的预算进行,科研工作无法按预计目标完成,从而导致科研经费预算金额和最终完成金额相差较大。并且很多科研人员非法律专业出身,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知识了解不多,进而会忽略科研经费预算相关的法律知识,导致预算随意想较大。
1.3、缺少严谨的财务管理
由于财务管理人员对报销程序管理不严谨,使得白条发票和与科研项目无关的发票报销情况时有发生。国内很多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不严格,使得自己更改经费预算、挪用科研经费和预算外的资金占用等情况出现。
1.4、缺乏先进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无限深化,横向科研经费的申请金额逐年增加,各个单位所申请的科研经费中,横向科研经费所占比例远远超过以前。现阶段,虽然横向经费申请金额较大,但是相关的法律制度却没有相应发展起来,我国单位对于横向科研经费管理落后于其发展。各个单位申请到横向科研经费后,不注意后续的使用情况,缺乏与横向经费发展相适应的管理办法,没有严谨的经费成本计算方法,也没有严格控制科研经费支出,导致科研经费支出出现浪费现象。
2、科研经费管理缺陷出现的原因
2.1、不确定的科研项目导致预算编制不准确
由于创新是科研项目结果必备的因素,因此这种创新就导致科研项目的不确定性。科研项目在进行科研时的过程和结果是科研经费预算的前提条件,而且科研项目的经费预算一般都在科研立项开始的时候,但是由于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从而导致科研项目经费预算不准确。
2.2、科研项目负责人的预算经验不足
通常情况下,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缺乏相关预算经验,而且在进行预算的时候,他们很少与财务管理人员交流,但是他们在进行预算的时候却经常根据经验来统计预算,这就使得科研经费预算人员编制的财务预算报表不合理。
2.3、科研项目负责人责任心不足
有些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了解的与经济相关的法律知识不够,缺少法制观念,在进行经费管理时不按规则预算。有些财务管理责任人对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规章了解的不多,责任心不足,导致财务监管部门的职责无法完全发挥。
3、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措施
3.1、结合财务部门
现阶段,我国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大多采用的是粗放式管理,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在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时候,要根据实际需要来编制项目预算的财务报表,仔细统计所有需要的支出。科研项目所在部门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帮助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预算表的编制,使得预算更加符合决算,有效利用科研经费。
3.2、严格执行预算
在进行科研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预算经费管理。预算值性要符合国家要求,尽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和风险。在进行预算使用的时候,一是可以利用合同来约束预算支出的使用情况,另一个就是赋予预算批复法律效力,进而使得预算执行人员严格按照程序使用预算资金。这两种方式都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预算的正确使用。因此,目前,我国需要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提升我国科研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办事效率。
3.3、提升监督力度
科研单位申请下的科研经费应该进行统一管理,统计好所有来源不同的资金,并将其归入单独的账目。在进行自己预算使用的时候,应该公正公开,方便国家和单位的监督。同时,国家应该建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对该项目进行单独监督,进而提升科研经费管理效率。同时要结合计算机技术来提升经费管理监督力度,构建出一个能够加强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审计部门之间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能够使这三个部门更好地合作,还能够加强这三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激励。
3.4、加强横向和结余科研经费管理
由于现阶段我国横向经费申请额度较大,但是管理制度却无法适应这一现状。所以我国应该加强提升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减少有些单位在进行经费管理时的违规行为,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除此之外,由于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不同于纵向管理,所以科研部门在进行科研资金管理的时候,要建立相对灵活的管理机制,以适应横向科研经费日渐增多的现象。同时要降低科研经费使用成本,严格控制经费滥用。同时,对于科研项目结束后结余的预算经费要进行严格的计算并办理相关结算手续。并且要整理在科研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费用,制作出清晰明了的财务报表,方便财务人员的验收和结余。
3.5、加强科研人员的素质培养
科研人员是促进我国发展的重要人才,他们不仅仅需要高智商,还需要良好的个人素质,因此我国要加强科研人员的素质培养。一个有素质的科研人员,不仅仅要具备创新能力,还需要具有责任心和沟通能力。由于科研人员需要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传播,所以科研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并且要熟知国家的政策法规,进而提升我国科研管理工作。这就需要科研单位来培养科研人员相关素质,同时要在单位内部传播相关的法律和财务知识,加强培养科研人员的财务和法律意识。使得科研单位的领导以及科研人员同时提升自身素养,进而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3.6、强化审计作用
实践发现,审计能够更快地发现违反经济规定的现象,并且能够更早的监督到经济犯罪,进而减轻经济损失。所以监督单位应该加强发挥单位内部的审计部门的作用。加强审计部门建设,建立相关违规报警机制。通过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经费管理的监督减少风险,降低成本,增加收益。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监督部门建设,提升审计部门作用,进而提升资金预算使用效益。
4、结束语
由上述讨论可知,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善科研管理机制,建立适应时展的管理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科研项目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科研经费的管理有助于提升我国科研项目的发展,同时能够促进科研机构内部工作效率。总之,科研经费管理问题对我国科研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我国要注重改善科研经费管理。为了保证我国科研工作持续而稳定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的建立。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我国科研部门必须关注科研经费预算和使用问题,不断改善科研经费管理项目。
参考文献:
[1]郑朝晖.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4:118-119.
[2]赵宪武,王媚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的矛盾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6(5):62-63.
[3]江建梅.科研所如何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8(1):38-40.
关键词:档案管理;农业科研;项目库建设;效能作用
我国现行科研体制以“课题制(也称项目制)”为主体,全国各地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科研院所,无不把项目作为一个单位的立身之本,围绕项目为中心,开展项目申报的前期论证与立项申请、组织实施项目研究及技术攻关、完成对项目成果的总结鉴定并申请奖励,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日常工作的三部曲与主旋律。在项目决定生存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如何建设好一个单位的科研项目库,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多拿项目,多出成果,已经成为制约单位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档案管理没有瓜葛,实际上密切关联。这里就以本单位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为例,谈谈档案管理在农业科研项目库建设中的效能作用。
1 建立“三农”问题档案登记制度,发挥档案管理的能动性作用,建设开放性项目储备库,立足从“备案”研究到“立项”研究
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最大的窘境莫过于没有项目可报。以往每到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申报通知下达的时候,各单位总要召集相关研究人员来想办法、出点子,临阵磨枪,临时拼凑出几个项目来上报,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获得立项的机率很低。为了做到未雨绸缪,使项目申报更有的放矢,近年来许多科研单位纷纷建立起自己的项目储备库,并把它当作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例如,我院就明确提出,农业科研要服务“三农”,要针对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立研究课题,建设开放性的项目储备库,把它作为申报各级各类研究项目的准备。
所谓建设开放性的项目储备库,就是要求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对农业、农村、农户遇到或报告的问题,及时登记备案,并把它纳入到科研项目储备库中;进而筛选出在生产生活中急需解决的、有研究价值的重要问题,然后组建专门的课题组,立即开展研究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性研究,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应对策略后,采取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办法,正式申报各级各类研究项目,争取立项,从而实现从“备案”研究到“立项”研究的过渡。这样,既避免闭门造车,解决了农业科研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又为项目储备库的建设找到源头活水;而且由于有了比较扎实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相对可行的研究对策,申报立项过程往往水到渠成,命中率很高。以我院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欧鳗夏季暴发性疾病病因及其综合防治研究”项目为例,该项目就是在接到水产养殖户有关鱼病报告后,从“备案”研究开始,逐步过渡到“立项”研究的。
其中,建设开放性项目储备库的一个关键性环节是“备案”,即做好“三农”问题的档案登记工作,这是建设开放性项目储备库的基础,是能否找新的项目增长点的关键,同时也是后续组建专门课题组、开展科研资源配置的依据。“备案”不是机械地记录,而是能动分析和敏锐觉察的过程,因为很多时候农户报告的问题,是已经研究过并且得到解决的不是问题的问题,这就要求科研档案工作人员对单位已有研究成果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其次,农户报告的问题芜杂众多,怎样辨析出哪些是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以提交决策,这就要求科研档案工作人员对于农业科研发展动态有基本的了解。这些说明,科研档案管理部门的职能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实际上已经兼具了科研情报收集、编发等职责功能,它无形之中对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否则很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 发挥科研档案的储备价值和综合应用功能,发掘传统学科优势,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实现项目成果管理方式的更新升级
其实,项目库作为科研项目的统计方法和管理手段早已存在。不过,以往所谓项目库建设主要是指项目成果的管理,目的是搭建一个平台,以此来展示一个单位已经取得的项目及成果的数量和级别,证明单位的科研实力,相关数据则主要应用于总结报告、报表统计、对外宣传等。换言之,以往所谓项目库建设仅仅是一个单位科研成果档案的自然记录,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课题制”的需要,必须作出更新和升级。
1.1 实现项目成果管理方式的更新和升级,首先要发挥科研档案的储备价值,发掘出传统学科的优势
体现在项目申报的具体过程中,就是要能在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从传统优势学科中找到新的项目增长点。 例如,我院稻麦研究所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对冬季农业开发进行过系统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但是随着世易时移,原有研究团队的很多成员逐渐退休或实现研究转型,这一传统学科的优势也逐渐被淡忘和消退;九十年代中期,该所研究人员在查阅科研档案过程中,敏锐注意到这一学科的传统优势和研究潜力,立即组织相关人员成立“南方冬季农业开发”课题组,在发掘传统优势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南方冬季农业开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等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因应策略和改进措施,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该课题不仅获得立项,而且研究成果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2 要发挥科研档案的综合应用功能,优化科研资源的配置,做大做强科研产业,争取拿大项目、出大成果
以我院食用菌研究开发为例,由于很多学科都与食用菌存在密切关联,而且食用菌本身属于生活消费资源,市场转化程度高,开发前景广阔,所以我院土肥所、植保所、地热所、稻麦所等下属科研单位,都分别从各自学科角度出发对食用菌进行研究和开发,一时之间形成“百菇争鸣,百菌齐放”的繁荣局面。不过,从对科研档案数据的统计分析中可以看出,繁荣背后也潜存着发展规模小而全,拿不到大项目、出不了大成果,以及不良竞争等危机或隐忧。因此,整合食用菌研发队伍、优化配置科研资源、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成为大势所趋的当务之急。通过调集相关单位的科研档案资料,并进行相关数据指标进行量化比对,我院最终确定整合全院食用菌研发力量的最佳方案,成立了食用菌研究所,食用菌研究与开发学科从此告别小而全的发展格局,一跃成为全院的优势学科。
随着科研改革形势的发展,目前很多科研单位都把自身内部科研项目库建设细分为项目成果库、在研项目库、已申报项目库和项目储备库四个门类。档案管理的效能作用不仅仅局限在项目储备库和项目成果库建设领域,它广泛运用和作用于科研项目库建设中的全部过程和所有门类,在当前这种项目决定生存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尤其值得研究和关注。
参考文献
[1]赵美婉:《浅谈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与档案提供利用》,《山东档案》2007年第7期,第19-20页。
[2]左天凤:《浅议农业科技项目库建设》,《河南科技》1998年第10期,第37页。
[3]张登宏:《行业高职院校科研项目库建设的研究》,《江苏高教》2011 年第2 期,第145-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