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家庭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实施教育,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不同的教育要求,幼儿随着在幼儿园中班级的升高,必须遵守的规则越来越多,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等,这些都需要幼儿去一一适应和调整,这样才能适应并在新的环境中愉快生活。而幼儿家庭教育则不然,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教育者始终是父母,教育过程不会中断,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一)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的举措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二)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并且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但父母在制定幼儿发展目标时,仍不能脱离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目标的要求,否则幼儿将会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这对幼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幼儿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幼儿家庭的教育目标,是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的目标是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紧密相连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教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和相关性,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
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因为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可见。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一)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家长可以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情况,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授教育与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的系统、连贯。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这激发了家长的主动积极性,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同时,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是一个大概念包含许多方面的教育,所以对幼儿的教育也是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除了幼儿园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家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对于家庭教育的功能性,我们以往存在着各种偏差,对话、交流、关心、说教只是其表面现象,都不足以展示家庭教育的基本属性。我们考察单个家庭的教育,发现绝大多数的家庭都突破不了上述功能,而这也是抑制家庭教育潜能开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探讨其基本功能。据此,本文笔者认为“技艺、做人、信仰”才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技艺指的是生存的技能,要求家庭教育需传授、教会幼儿未来安身立命所需的各种生活本领;做人指的是做人的道德品质,要求家庭教育需塑造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信仰指的是文化思想信仰,要求家庭教育创造文化熏陶的氛围,使儿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述功能中,做人品质是根本,生存技能是保障,文化信仰是方向,三者独立且统一,
二“、家+园”交互教育的两个误区
在探讨“家园”教育误区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目标、教学内容。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部分中提出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内容与目标。而详细分解这些部分,我们发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诸多的共同之处,即都希望把幼儿培养成“身体健康、善于交流、善于表达的有责任、有信心、富情感的孩子”。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存有诸多误区,主要有二:一是幼儿园教育的“家庭化”;二是家庭教育的“幼儿园化”。在前一种误区中,不管是幼儿园的管理者,还是一线幼儿教师,他们都将学生当作“襁褓中的孩子”看待,生怕他们“风吹草动”、“生病遭罪”。尤其是在“安全校园”的背景下,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提供卫生的幼儿饮食、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成为了当前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课程教育、课堂活动、课后实践则成了附属工作。从这点来看,教师如同父母,幼儿园生活如同家庭生活,幼儿教育也就越来越“家庭化了”。在后一种误区中,由于父母普遍缺少对幼儿教育相关知识的认识,导致父母教育孩子只是模仿幼师做法或者比照学校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其实就是“幼儿园中的老师”,家庭教育也就成了幼儿园教育在时间、空间上的延续。因此,在创建科学的“家+园”教育模式时,我们应尽力还原二者教育的本真,使其相得益彰。
三“、家+园”交互教育的新途径
1.技能交互教育。由上可知,生存技能培养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保障。细究生存技能的基本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综其一点,一为生存,二为发展。生存者,以家庭事务为要;发展者,以手工技能为要。反观《纲要》内容,技能方面的教育要求较少,更别提实践操作了。因此,笔者建议,家庭教育以家庭事务为主,幼儿园教育以手工技能为主。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不应过分溺爱孩子,可采取“任务式”教育方法。例如,父母可借鉴“爸爸去哪”中的相关剧情,为孩子设置相应的“任务”,引导孩子去完成,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所设“任务”以孩子能够完成为限,父母可全程陪同完成,也可由孩子单独完成。所给予的奖励以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辅之。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增加手工操作课程的比例,设置专门的手工实践活动,并耐心指导幼儿完成手工操作。例如,用橡皮泥制作人物形象、生活用具;或者用剪刀、纸张制作剪纸艺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家庭与幼儿园在技能培养上的内容各异,但是二者还是可以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的,只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操作即可。
2.道德交互教育
道德教育对于幼儿人格的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虽然《纲要》中有相应的规定、要求,但在实践中做人道德的幼儿园教育还是缺失的,而家庭教育正好可以弥补。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强烈的感知事物的阶段,模仿是其最主要的感知表现手段。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是最直接、最适合的被模仿对象。据此,笔者建议家庭道德教育可通过“适当说教+现身说法+以身作则”的方式来实现。首先是适当说教,要求父母在适当的场合、适当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引导。此外,父母说教须避免禁止性语言或他人在场的情况。因为禁止性语言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他人在场则可能刺伤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在睡觉前可以对孩子说:“宝宝,说谎是不对的,我们应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你说好吗?”其次是现身说法,以现实中的例子来教导孩子,可以让孩子直接感受,参考比照。譬如为了让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对孩子说:“宝宝,你看xx在哪踢球呢,你也去踢吧,可好玩了。”最后是以身作则,以父母自身的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行为。对此,父母应积极树立正面形象,给孩子传递“正能量”。
3.文化交互教育
当前的幼儿文化教育过于偏狭,衡量标准不甚科学,无法触及孩子的内心深处。而纵观犹太人的幼儿教育中,信仰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属于最高阶位的教育内容。对此,笔者有意借鉴犹太人的教育理念,只不过犹太信仰教育指的是“宗教”教育,而本文则指的是文化教育。本文中的文化信仰教育不同于、意识形态信仰,它是对于社会与自然的基本法则遵守。而对于此种教育,家庭与幼儿园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需相互渗透、相互配合。譬如对于自然万物的认识,幼儿园可以教授孩子认识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并借助教材、教具赋予动植物以人类情感,使孩子在心里树立起“与物共生、与物共存”的理念。而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引领孩子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使孩子近距离的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独特魅力,从而培养起幼儿“一切动植物都是有生命的,都是美丽的,我们应该善待它们”的意识。
四、总结
一、幼儿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即出生后的10~12年,人的大脑中主管言语的区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其言语中枢尚未定位,大脑的左右两半球都可以参与语言学习。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言语习得的能力逐渐下降。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学习宜早不宜晚,12岁以前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对语音在学龄前期最为敏感,其次是对语法的掌握。幼儿时期是儿童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Chomsky早在50多年前就提出,人有先天的掌握语言规则的能力,其体现机制就是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Chomsky认为,LAD中潜存着一整套普遍的语言规则,这些规则通过一定的逻辑顺序,就能构成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转换语法。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断,如果我们同时对幼儿进行两种语言的教学,即对幼儿的LAD装置进行两种语言的输入,LAD会同时将备用的转换语法与输入的结构进行比较和匹配,不断调整直到吻合,也就是说,幼儿的先天语言获得机制会自动进行两种语言之间的语码转换,不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负担。现有大量研究表明,两种语言都很流利的儿童在分析推理、概念形成以及认知灵活性方面的测试中都比只会一种语言的同龄人做得好,他们的元语言技巧得到了特别好的发展,他们更意识到了词语只是随意的符号,也更了解了语言结构和细节,更擅长于注意到在口头的和书面的作文中语法和意思的错误——这些能力增强了他们的阅读成绩。
也有研究者担心,同时学习母语和外语会使幼儿产生混乱,减缓语言学习速度,甚至无法区分两种语言,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一个相关的研究发现,两种语言家庭的孩子获得两种语言的速度要比他们只学习一种语言的同伴慢得多,然而这种落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消失了,他们在两种语言上的精通最终会使他们达到自如地运用任何一种语言。有关儿童语言理解力的研究十分清晰地表明,儿童可以区分不同语言发出的声音和音素。因此,理解混乱或者不准确并不是一个问题。也就是说,幼儿可以用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替换另一种语言中的相同意义的词,即反映了延伸原则。同时学习两种语言,不会给儿童带来语言发展障碍,反而会促进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二、家庭英语教育的原则
1.在自然真实的语境中潜移默化
语言只是人类交际和认识世界的工具。全语言理论强调,儿童的语言学习是自然而然的。在家庭中,家长没必要让幼儿进行有意记忆,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实施自然的影响。家长在教幼儿说话时,应注意创造真实的场景,如教幼儿认识“apple”一词,就应该将真实的苹果或者苹果图片摆在幼儿面前,给幼儿以直观的印象,在幼儿潜意识里也会认为这个词是有意义的,值得记忆。
多数家长在教幼儿学习第二语言时,都表现出了急功近利的色彩,一味要求幼儿记忆单词,忽视语言的运用性。在家庭英语的教育中,应着重在语言的意义运用上,强调幼儿对第二语言的理解,可以先不要求幼儿会说。比如,家长可以用英语问幼儿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用中文回答即可,一段时间以后,再引导幼儿用两种语言表达。
2.遵循母语学习模式
幼儿是通过联想原则经过选择性强化而获得母语的。在这个过程中,词语作为信号,和它所代表的具体事物之间建立的联系,以及语言本身各种成分之间建立的联系,最终形成了幼儿头脑中稳定的语言体系。在英语学习中,家长应鼓励幼儿多看、多读、多说,给幼儿全方位的英语刺激。在学习中,应特别注意学习时间和学习量的积累,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意中断幼儿的学习,保证幼儿学习的连续性。
3.重视“读写准备”
“读写准备”运用到幼儿身上,就是父母把幼儿最喜欢的故事反复读给他们听,幼儿会在短时间内能够在图片的帮助下根据他们的理解来讲述这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开始将一些特定的声音同特定的书面文字联系在一起,阅读便开始了。在英语的学习中,如果加强读写准备,将很有效地促进幼儿对英语的认知,儿童会轻松地将语音和单词以及词义联系,并了解在什么情境中使用,这比机械地记忆单词好得多。
4.维持幼儿学习兴趣
研究发现,有效的语言学习不是“正确的”或者是“标准的”,而是连接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学习。对幼儿来说,只有当他们的外语学习是有用的,即能够用外语来沟通时,这种学习才能对他们产生意义。
大量的研究表明,儿童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完成大量的毫无意义的练习,而进行英语教育的儿童忍受更多,比如重复听写单词,而该单词却并不会在幼儿日常生活中使用。无意义的教学本身没有内在的、本质的意义或目的,不能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把它们提供给儿童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某种技能进行练习。
如果说幼儿在幼儿园或者学校中已经忍受了大量的无意义联系以至于快要磨光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那么在家庭中,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幼儿维持对学习的兴趣。家长应把学习英语的新鲜的刺激、有趣的故事、丰富的见识、愉快的感受等传递给幼儿,不要让幼儿觉得学英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5.进行家庭学习,注重幼儿与家长的交流互动
“家庭学习”一词所传递的是一种思想,一种理念。它是指各种类型的家庭在一切可能环境下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学习。当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一同学习时,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在幼儿家庭英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扮演教育者的角色,还应该扮演学习者的角色,和幼儿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并且,经常进行家庭学习还能有利于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亲子交流,建立良好的情感,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有一定好处。
参考文献:
[1]陈琴.庞丽娟.幼儿双语教育问题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6(5):27-30.
[2]赵琳.儿童早期语言教育与其后继语文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报告——一项早期家庭教育的追溯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11):15-18.
[3][美]劳拉·E.贝克著,吴颖等译.儿童发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沐守宽.曹子方.谈谈幼儿的双语学习[J].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08(1):17-18.
[5]刘华.习得理论指导下的家庭幼儿英语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3(11):47-48.
从杜威的“做中学”到罗斯杰为代表的人本主义视野下的体验式学习,再到库伯提出的“体验式学习循环模式”。体验式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以直接经验和反思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一)社会生活性
社会生活性是指体验式学习的内容来自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大环境中,源于这个世界的种种关系之中。正如杜威说的要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而实践的来源应该是社会生活。要在社会生活中获取真实的实践体验,只有这样的知识才是真实的、记忆深刻的。所以,学习不能脱离社会,体验式学习的本质要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学习本领、提高技能。让儿童参与活动体验而获得感受、感知和感悟,从感性内化为理性,从而促进儿童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亲身经历性
亲身经历性是指体验式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获得知识,而是亲身参与和融入实际的活动中。这种体验包含实践层面和心理层面的亲历,实践层面就是指自己的身体参与到了实际活动中,通过实际行动去经历某一件事情;而心理层面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经历某一件事,强调的是主体的理解、感受。体验式学习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感受。罗杰斯和库伯都认为体验式学习注重个人的参与性,要求参与者获得自己独特的经验。所以,家庭幼儿教育中尤其要重视幼儿亲身参与、实践、体验。
(三)个体感受性
个体感受性是指体验式学习所获得的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体验的独特性。教育学者最初只是强调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后来库伯注重学习者对实践体验后的感悟反思。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和自己内心对话,了解自己在实践中的真实感受。由于生活背景和经历的不同,面对同样的事情和处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验。所以体验式学习是一种独特的,纯粹属于个体特有的情感体验。这种感受是和个体生长背景、自我经历的情景等方面紧密联系起来的,并且这种感受贯穿于体验的全过程。
(四)综合开放性
体验式学习要求我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自然,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进行体验式学习。现在,随着社区文化的发展,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倡导下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创设具体的体验情景,让儿童获得真实情感体验。并且,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仅是对活动过程的体验,还包括对自我感受的体验,人际环境和学习价值的复杂体验,乃至社会、人生都是体验的对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儿童要利用自己的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和大脑进行综合性的学习,这样获得的感受就是综合的情绪体验。
二、体验式学习在家庭幼儿教育中运用的意义
所谓“听到了不如看到了,看到了不如做到了,体验到的才是最鲜活的、最深刻的。”所以,在家庭幼儿教育中倡导体验式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尽可能的让儿童参与生活各方面的体验中去。这样,儿童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的能力。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体验、做家务的体验、吃饭穿衣等体验,掌握了基本的生存技能。在情感交流体验、体育体验过程中幼儿不断与他人相处,促进了幼儿交往技能的发展。
(二)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以及生命意义的建构
在各种体验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掌握了各项能力,同时还获得了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体验有利于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只有幼儿在体验过程中才能真正唤醒幼儿已有的背景经验,并将其与眼前的情景融合,构建新的经验意义,激发真正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不断地成长和完善,促进了生命意义的建构。
(三)良好道德行为的发展
道德知识是一种“缄默知识”,是不能单独依靠理性思考获得的,更多依赖于幼儿亲身的体验。所以,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去践行道德标准,当幼儿的具体行为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给予鼓励;当幼儿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父母要及时指出,让幼儿在以后的行为中加以改正。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良好的道德行为,并在体验中不断实践,从而强化幼儿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使幼儿在行动中达到“知、情、意、行”的一体化。
(四)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
在家庭中倡导体验式学习,要求父母积极参与。家长和孩子一起亲身经历各种体验活动、家长还要创设各种体验活动让孩子积极参与,这个过程不仅是幼儿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促进亲子交流,巩固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关系的过程。父母经常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幼儿的陪伴、交流,现在也有很多家庭也由于缺少沟通导致家庭关系不和睦,这些都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所以从现在做起,经常和孩子去郊游,参与到孩子的体验式学习,促进家庭关系的良好发展。
三、体验式学习理论
在家庭幼儿教育的实施家庭教育中各方面的条件都有利于体验式学习的具体实施,家庭体验式学习应包含基本生活体验、情感交流体验、运动体验、自然体验。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之后,家长就应该创设一些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式学习。
(一)让幼儿获得基本生活体验
成为“生活小能手”每个孩子生下来之后就是为了生活而进行着各种体验,生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1.自理能力体验
自理能力包括吃饭、穿衣、系鞋带、刷牙、如厕等等照顾自己的体验,家庭幼儿教育中家长要学会和幼儿做朋友,以伙伴的身份介入和幼儿进行比赛穿衣、吃饭等,看谁的动作又快又好,这样逐步培养幼儿照顾自己的能力。由于幼儿能力发展快慢的不同,在幼儿进行自理能力体验过程中,家长要学会等待,让幼儿不断尝试。
2.味觉体验
由于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幼儿对厨房的各种调味瓶子很感兴趣,家长一旦发现幼儿有品尝欲望的时候应及时抓住机会鼓励幼儿进行味道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比如,当幼儿询问“辣”是什么感觉时,就可以稍微弄一点辣椒让幼儿尝试一下,这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应急食品”,如果幼儿受不了这个味道立刻将“应急食品”放进孩子的嘴里,帮助幼儿消除恐惧感,顺利实现味觉体验。
3.温度体验
生活中家长经常担心幼儿被热水烫伤,“三令五申”地禁止幼儿不准碰这个碰那个。其实,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越让幼儿不碰一样东西,幼儿就越会带着好奇心想要探索。所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去体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知道烫的感觉以及烫伤之后的后果。从简单的温度体验活动告诉幼儿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安全注意事项。
4.劳动体验
家长主动邀请幼儿加入家庭劳动中;随着幼儿年龄的成长,家长还可以给幼儿安排适量的家务劳动,比如动手洗一双袜子,刷一次碗等。这样,幼儿在愉快的家务活动中获得了劳动的体验,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但有些不懂教育的家长就错过了这样一个好的教育良机。让幼儿获得基本的生活体验,家长要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经常和孩子交流,关注他们亲自做事情之后的感受。其实,生活中的各个小细节都可以让幼儿亲自去感受、体验,让幼儿在体验中获得成长,成为“生活小能手”。
(二)让幼儿获得情感交流体验
发展亲子关系幼儿的发展离不开书籍,书籍又与人类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而幼儿情感的发展更离不开童话故事的陪伴,在童话故事书里幼儿和各种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和它们进行交流,发展自己的语言。具体的家庭教育中:
1.家长要积极主动和幼儿进行亲子交流
让幼儿谈谈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家长应该主动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2.父母要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共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和父母一起根据故事内容做表情、动作,实际体验故事内容,让幼儿在体验中阅读,让幼儿在半阅读半表演中理解、欣赏、感受故事中的细节。例如:在阅读中遇到“跑跳蹲”等字,家长就可以和幼儿一起按照故事中的要求做出相应的动作;当阅读过程中有“伤心、高兴”等表情词语出现时,可以让幼儿表现出相应的表情;
3.在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和他们讨论故事中的人物
让幼儿先揣摩故事主角的内心情感,并扮演故事主角进行角色表演。在家庭中积极开展亲子交流、亲子阅读等活动,和孩子分享快乐,就阅读内容和孩子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幼儿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还能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幼儿认知、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让幼儿获得运动体验
成为“运动小达人”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足以看出体育在幼儿成长阶段的重要性。体育运动有利于幼儿大肌肉和各种感知觉的协调发展。家庭教育应该把孩子的体育体验活动作为重点,让幼儿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1.幼儿肌肉发展
先是小肌肉精细动作再到大肌肉运动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在设计体育活动时要考虑到幼儿肌肉的发展程度,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在刚学会走路时,可以让从幼儿从短距离再到长距离的练习,慢慢地可以设计一些跨过障碍物的走路练习,然后再到跑、跳等练习。
2.可以开展“过小桥”等体育游戏
幼儿和爸爸(妈妈)两个人面对面站在一条线(小桥)的两端,然后两人双手侧平举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时要扶着对方身子,侧身同时经过“小桥”,最后沿着“小桥”走到终点。这有利于幼儿获得运动的体验以及锻炼自己的平衡感,幼儿还能感受到体育合作的魅力。家长要鼓励幼儿参与各种体育活动,体验各种体育活动的玩法。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让儿童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当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体验越来越多,幼儿的规则意识也就越来越强,会降低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培养幼儿乐观、自信等品质。
(四)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
感受自然之儿教育其实是顺应教育,尊重幼儿自然成长的内涵进行自然教育。早在两百多年前教育学家卢梭就发出要在“自然中培养自然人”的呼声。所以,家庭教育中幼儿教育要走进自然,让幼儿获得自然体验,促进自我生命的自然发展。
1.周末家长可以带幼儿参观植物园
了解植物的种类、名称以及生存条件;家长可以买植物种子和幼儿一起种植,亲自照顾植物以及记录植物成长的变化,让幼儿在亲自种植、照顾植物的体验中了解相关植物的知识。
2.不同季节带幼儿出去郊游
让幼儿感受自然界季节的变化。春天,带幼儿放风筝,观察树木新芽的萌发;夏天,带着幼儿穿进竹林倾听知了的叫声;秋天,带着幼儿到农田里看农民伯伯正在忙碌的身影,告诉他们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冬天,带着幼儿去感受白雪皑皑的景象。
3.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经常带幼儿去旅游
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幼儿并不需要度过适应期,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现今的幼儿家庭教育,来自父母双亲的家庭教育,缺失情况却很严重,绝大部分的孩子家庭教养的责任人是祖辈爷爷奶奶。根据调查了解,家庭普遍存在以下几点教育问题:
一是爸爸妈妈的工作性质决定为生计奔波,疏于教育
根据幼儿园对每年幼儿家长的看护及接送情况统计,幼儿父辈家长文化层次较之于祖辈有了很大的提升,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家长占了大部分,对孩子的教育也有了一定的意识,但年轻的家长奔波生计都有工作,受限于工作时间与单位规章制度,无暇照顾孩子,因此其花在家庭教育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听之任之,任其自由地发展。
二是爷爷奶奶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盲目宠溺
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的文化的高低与家庭教育水平高度相关。一般来讲,文化水平高的家长往往在家庭教育上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低层次的文化水平无疑会影响其家庭教育观念、能力和方法等。祖辈家长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爷爷奶奶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指导,由于自身文化的限制,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不深,在对孙辈的教育上表现出盲目性。多数爷爷奶奶因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低而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与游戏,只是一味地对孩子进行身体上的照顾与呵护,而过分地呵护与包办代替,即成盲目宠溺,导致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没有达到该年龄段幼儿发展的正常水平。针对以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园要帮助这些家长端正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改变家教态度,改善家教行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同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
二、幼儿园对幼儿家庭教育的教育指导
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并且也伴随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硬拍苁蛊渚×ΡVぷ龅娇蒲А⒑侠怼R蛭幼儿家庭教育受到幼儿园教育的指导与帮助,所以家庭教育还是检验幼儿园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之一。幼儿园的教育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等,都可以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得以检验和改进。
1.帮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能最优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1)新生家长见面会
在幼儿入园前邀请家长来园召开新生家长座谈会,安排家长签到,并注意没有来园的家长,与他们保持沟通。如果家长却有困难无法参会,也要将会议记录整理成文让家长看到。这样做一方面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取得共识,家长在今后能配合幼儿园的各项措施,另一方面也为了加强家长对幼儿园对教师的信任。
(2)日常个别交流
教师利用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个别交流和专门约请个别家长来园面谈。教师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与家长简短交谈,是一种最方便、最及时和最实用的家园联系方式。使家长与教师得知近日至当天孩子在园或在家的情况,以便家园随时配合,促进孩子发展。约请家长来园面谈和家访是另一种交谈形式,它与前面所说的接送孩子时交谈不同,是一种有目的、有准备、有一定深度的交谈,教师和家长要作较长时间的交谈,让家长了解更多的育儿信息。
(3)电访、家访、家长手册及园刊、宣传橱窗
及时的家访、电访、每月一次的《家园联系手册》都是教师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的好形式,在《家园联系手册》中家长可以通过幼儿自评、教师寄语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认知、行为习惯、性格、合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通过填写“父母的话”、“幼儿在家情况”等过多关注孩子的在家表现。园刊、宣传橱窗可以刊登幼儿园活动动态、家庭教育的文章、幼教专家的教育论文、卫生保健知识、教师的育儿心得,家长的育儿经验等信息,以此引起家长重视幼儿行为的培养,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探讨教育幼儿,使家园形成一致的价值取向。
2.教师切实了解家长的实际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可推进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
(1)通过与家长的谈话以及调查表的形式了解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何变化,班主任经常到家庭家访,与家长见面,了解他们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从交谈中了解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优势和缺陷,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2)通过教师与孩子的交谈了解家庭氛围的变化;很多孩子都很乐意和老师交谈,从中我们可以问问他们家庭中父母是否重视他们的学习、生活,家里的教育方式是否民主。与家长交谈时就有了第一手的资料,更有说服力。
3.幼儿园通过各类活动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可进一步提高幼儿家庭教育
(1)定期举办家教讲座。幼儿园邀请在幼儿教育、保育方面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来园给家长讲授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生理、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等),传授教育幼儿的经验(健康与保健、心理问题与治疗、行为偏差的原因与治疗等)和家园配合的意义作用和途径。通过一些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白当今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并能及时掌握新信息。不断调整自身的教育活动,促进家教水平的提高。
(2)家文。在家长中开展征文比赛,让家长写下自己的家庭育儿情况,并且把优秀征文汇编成册,发给每一位家长。这项活动可以使家长们彼此加深了解,也可以使孩子们体会到家长们工作的辛劳,加深孩子与父母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