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科基金申请书

社科基金申请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科基金申请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科基金申请书

社科基金申请书范文第1篇

1.科研项目情况

2020年度,我院共获批科研项目项,获准经费万元。其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经费 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经费万元。

教育部项目项,经费万元;科技部项目项,经费万元;国家民委项目 项,经费 万元;国家语委项目项,经费万元。

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科技厅项目 项,经费万元(注明项目类型,如内蒙古科技攻关计划、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内蒙古教育厅项目 项,经费万元(注明项目类型,如内蒙古青年科技英才、内蒙古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等);内蒙古民委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社科联项目 项,经费万元;内蒙古社会科学院项目 项,经费万元。

赤峰市社科联项目 项,经费万元;赤峰市科协项目 项,经费万元;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项,经费万元。

校级项目 项,经费万元。

其他项目(备注说明项目批准单位) 项,经费万元。

2. 科研成果情况

本年度我院以排名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篇,其中SCI 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篇、EI 篇。

排名第一作者撰写专著 部、编著 部、译著 部、教材 部。

排名第一作者授权专利项,其中发明专利项,实用新型专利项,外观设计专利 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项。

排名第一获得自治区级政府奖励 项,排名第一获得赤峰市政府奖励 项。

成果转化 项。

3. 学术交流活动情况

概述学术活动开展基本情况,含①举办或承办学术会议,②教职工学术讲座,③外聘专家学术讲座,④外出参加学术会议,⑤学术交流活动经费使用情况。(需要学术会议或讲座的次数和名称)

4. 科研机构运行情况

概述依托于本院的各级科研基地、科普基地、科研实验室、重点实验室(校、市、区级)、研究中心、研究院(所)等基本信息(含获批时间、机构级别、负责人信息、团队人员、联系方式)、基本运行、学术交流、服务社会、成果产出及经费运行等情况。

注:上述科研机构包含我校与其他机构联合共建的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如为新建机构,需要提交原始机构成立批文及相关证明。

无科研机构不填

5.科研创新团队情况

概述依托于本院的自治区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情况(含带头人信息、团队人员、成果产出、服务社会及经费运行等情况)。

(2013年批准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要按照上述要求来写,2020年新批准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根据目前实际情况来写,有传承关系的请标注清楚。)

无科研创新团队不填

6. 两级化管理下放科研经费使用情况

两级化管理下放科研经费3万元,2020年度使用金额为: 元,用于XXXXX支出(需要详写),剩余 元。

二、科研工作管理情况

1. 科研计划完成情况

概述年初科研计划的完成情况,未完成的要给予说明。

2. 科研管理队伍

科研管理队伍是否完善(有无分管科研的副院长,有无较为稳定的科研秘书),分工是否明确、责任是否具体且能够落实到人,科研管理人员能否胜任科研管理工作,能否及时解决科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否重视科研工作和本单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等。

3. 科研管理制度及运行

科研相关规章制度(科研项目、科研成果、专著资助、学术交流、创新团队等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4. 日常科研管理

各类科研项目、奖励申报及学术专著出版基金的初评审核情况,项目实施过程监督情况,意识形态责任落实情况等。

5. 科研档案管理

历年科研成果,项目的申请书、任务书、中期检查报告、结项书,科研会议记录,评审记录,科研活动计划总结以及其他科研管理运行过程中的文件记录等。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1.存在的困难、问题

2.改进的措施、方法

社科基金申请书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

项目化是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努力尝试利用项目化的模式开展实践教学,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课题。

一、实践教学项目化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问题,宣传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很多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以及《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等一系列文件都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育”。这些文件都强调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要求广大高校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大胆尝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二)是贯彻落实学院“顶层设计”具体要求的需要

怀化学院学院顺应国家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及《怀化学院“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自2015年秋建院以来,学院领导班子、教授、博士、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等成员,利用周末、假期时间,经过20多天的精心论证、集中讨论,其中专门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问题讨论了10多次,最终形成了指导学院发展全局的“顶层设计”和“教学改革方案”,其“顶层设计”中的《学院十三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规划》等文件、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的要求。

(三)是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立足于我校专业综合改革的实际,是对学院“十三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等重要内容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方案的探索,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的过程,也是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实施的过程。这有利于促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有利于增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时效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W习的兴趣,有利于推动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二、当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现状

(一)现状

目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展形势总体上还比较乐观,教学团队结构比较合理、经验比较丰富、敬业精神较高。学校和学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改革。学院的“十三五规划”及“专业综合改革”思路清晰,规划合理,目标明确,方案详细,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并提供有力的保障。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小组,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决赛都有领导小组成员参加,并在决赛结束后作出重要点评和总结。学校将“理论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将“思政课教学团队”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团队,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为校级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教育部思政专项经费生均20元足额拨付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两种形式进行,即学期内实践和暑期实践。学期内实践主要是在校内进行,教学采取项目竞赛的形式,均按课程、按班级分小组、以竞赛方式进行,所有上课学生均需参加,由任课老师指导在学期内完成。每个教研室竞赛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分别由教师、教研室、和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完成,最后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5名,优胜奖5名,并为获奖的学生颁发校级荣誉证书。每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方案由学院拟定后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审定,然后再由教务处发文,由学院负责承办。暑期实践先由学院拟定项目和选题,制定计划和方案,由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申请书,以招标的方式确立参加社会实践人员。暑期实践活动是在校外进行,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完成。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交实践报告,并进行评比,最后根据实践报告和项目实施情况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颁发校级荣誉证书。

通过对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果展示的作品进行研究发现,作品的质量不是很高,很多决赛作品甚至达不到《竞赛方案》规定的基本要求。进入复赛的作品大部分达不到基本的要求,初赛作品质量更差。暑期实践由几个老师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与学生共同完成。通过调查发现,效果不明显,很多老师不愿意利用假期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报告质量不高。通过对300多学生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积极性不高,没认真对待实践活动,因此实践教学的效果不明显。

(三)原因分析

第一,教师不太重视实践教学。在调查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不知道实践教学的方案,不清楚项目竞赛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对于研究性学习竞赛项目,几个主要内容都不会写,老师没认真指导。甚至在复赛时,部分老师都不知道竞赛方案和具体要求。第二,学生参与的热情不高。很多小组准备不充分,小组成员分工不明确,有些小组由一个或两个同学完成,有的小组根本没作准备,等到竞赛的时候,随便准备一部作品敷衍了事,上台报告时照本宣科。第三,实践程序不规范。实践过程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要求和规定,特别是暑期实践活动,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这样就使得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不高,实践成果的质量较差。第四,考核评价不科学。很多学生反映,竞赛项目准备的好与差,没多大的区别,实践教学成果与考试成绩没多大关系,所以没认真对待。由于竞赛结果与指导老师没多大的厉害关系,对年终评优、工资绩效、职称晋级等方面都没多大的影响,结果就缺乏指导的积极性。第五,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造成实践教学过程的不规范,教师指导的不积极。对于实践教学的优秀成果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宣传,这样,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三、实践教学项目化实施的路径探索

(一)合理规划实践教学项目

每学期初,由各教研室主任依照学院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制定教研室的实践教学计划与方案,确立好实践教学项目。项目分上课期间校内竞赛项目和暑期招标项目。竞赛项目需要确立好项目的主题(如果省里有组织竞赛的教研室,则遵照省里竞赛方案执行),每个教研室项目的设计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雷同,教研室应该根据学生特点以及课程特点进行设、规划实践项目。暑期招标项目需要在开学后1个月内确立好项目选题指南,拟定好项目申请书,以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填写申请书。选题指南要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竞标应该在放假前1个月完成,以便为教师和学生留下充足的准备时间。

(二)规范实践教学项目实施程序

各教研室组织老师严格按照实践教学方案开展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项目。教师必须要先确定好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小组成员确定后,小组选定项目后,教师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研讨,制定确实可行的方案。同时,教师要将实践项目的具体要求、目标等向学生交代清楚,然后指导实践项目的顺利进行。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暑期招标项目必须依照方案,严格按照申请书的内容和要求执行,教师要认真指导实践教学报告的书写,及时作好实践教学的总结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认真规划,保障项目有组织地进行。要保证每位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必保证学生的安全。

(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实践教学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必须重视对实践项目的考核工作,考核要覆盖实践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对老师与学生的考核。要将学生的实践活动成绩纳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成绩当中。对于在实践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和精神鼓励,对于优秀的实践成果要在学生中巡回展示,广泛宣传,以便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兴趣。在每学期结束前,要做好所有项目的评比工作和总结工作,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意见。教师之间要召开实践教学经验交流会,以便发挥优势,改进不足。对于指导学生实践表现优秀的老师,应当给于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与教师年终考核、工资绩效、职称晋级联系和挂钩起来。对于不负责任的老师应当提出批评,或者给于一定的惩罚。

(四)健全实践项目保障机制

实践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实践教学的效果都离不开保障机制,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关保障机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领导考核小组,必须保证实践教学的经费要按时足额到位。学院应该针对实践教学拟定各项规范性文件。各教研室在开学之初必须制定好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和计划,与分管教学的领导商讨好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保证实践教学项目的正常实施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的全面实施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必须逐步推进,不能一蹴而就。目前,我校学院虽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展示的场所。但是,学校实践教学成果展示的平台很多,经过学院领导的努力,通过与其他学院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通过“借地方”的手段,顺利地完成了每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成果的展示活动。学院正努力寻找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心的经济来源,努力建设协同育人的机制,努力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的实施创造优良的环境、搭建更高的平台,相信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李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项目化管理初探[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2]张加才.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性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6,11.

[3]江雪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证研究――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3.

[4]郑秀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项目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04.

社科基金申请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作社;资金互助;普惠金融;南马庄

一、问题的提出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总的来说,农民贫困现象的大量存在和正规金融机构的冷遇,是农民合作社产生的主要背景。农户因为缺乏抵押品、交易成本大、融资规模小、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被正规的金融机构拒之门外,使得他们缺乏基本资金或技术改造资金而丧失了很多生产发展机会,从而陷入贫困而不能自拔。就现实情况来看,成立由农民自己组织、自愿入社的合作社来自生解决资金问题为此提出了新的出路。

普惠金融也称为“包容性金融”,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将保护弱小群体的金融利益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而合作社正是普惠金融的一个践行者,作为一个经济合作信用组织,它不仅帮助弱小群体获得资金,更帮助他们发展生产。

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前身)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信用组织。2007年5月26日南马庄经济发展合作社更名为南马庄农民合作联社。2007年7月1日专业合作社法出台后,为适应市场需求成立了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并于2008年4月在当地工商局注册。历经十余年发展,合作社已然开拓出一套集大米加工厂、资金互助部、植保部、销售部、生态水产养殖部多项服务于一体的专业生产管理模式。截止至2014年底,合作社存款余额达到549万元,贷款余额为390万元。年底有效贷款客户有130户,有效贷款笔数为150万元,累计贷款金额达680万元,回收率高达100%,带动了十几个行政村420多户农户的发展。 那么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机制如何,取得的成效如何是值得研究的。

二、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运行机制分析

(一)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

兰考县三义寨乡南马庄村位于兰考县西部,距兰考县城八公里,南马庄村有八个村民小组,共有350户,1486口人,现有耕地2860亩,生产水利条件优越,兰杞干渠从村东流过,农田内支、斗毛渠纵横,形成了合理的自流灌溉区域。2004年,南马庄村民在县、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先生及何慧丽老师的指导下,成立了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下设资金互助部、植保部以及大米加工合作社。合作社除了统一组织耕、种、收,组织社员进行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开发之外,合作社还统一组织进行成员内部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相关的交流、互助、培训、咨询。经过十几年发展,合作社协同购买、协同加工、分红返利等诸多模式的优势渐渐明显,截止目前,合作社成员达到420户。

合作社于2008年4月在兰考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截止至2014年末,合作社净利润为120万元,有效发放贷款笔数达150笔,有效贷款客户为130户,其中,农户贷款客户数占100%,有效服务帮助了南马庄农民的生产发展。

(二)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分析

农民作为国民经济创造者中重要的一员,其资金需求具有交易成本高、融资规模小、信息不对称、抵押物品少的特点。正规的银行机构往往不愿贷款给他们,为了生存发展,农户只能内生解决资金需求问题,资金互助社在这种情况下便应运而生。

2004年12月26日,兰考县南马庄农民经济发展合作社成立,下设资金互助社,共有社员39人,总股金3.75万元。互助社规定,社员需缴纳200元入社费,流动股资金不得大于互助社资本金的20%,单户社员借款不得超过总资金的10%,前10户借款资金不得超过合作社总资金的50%。初期,互助社的发展并不理想,社员不仅无人存款,贷款也是少之又少。2009年,互助社被迫清理。随后大米加工厂建立并发展,一度承担了资金互助社的功能。直至2014年7月26日,由19名发起人出资50多万元作为发起额,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作为生态专业合作社的下属机构才重新成立。

截止至2015年底,资金互助部共409户农民入股,每个农民的入股金额起点为300元,股金总额达73万元,新吸纳存款709.6万元。截止至2014年底,资金互助部贷款总余额达390万元,存款总余额达549万元,贷款回收率达到100%。作为“准农民银行”,资金互助部对外设置了两个业务窗口,一个借款窗口,一个存款和现金支取、结算窗口。从促进农户生产和发展方面来说,资金互助部发挥了莫大的作用。

1、法人化的内部治理架构

为保证资金互助部的合理运行,互助部采取了法人化的管理机制。社员入社需填写入社申请书并缴纳入社金,缴纳起点为300元,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起点为3万元,单个农民社员或单个农村小企业社员入股金额不得超过互助部股金总额的10%;社员缴纳股金必须以货币出资,不得以实物、贷款或其他方式入股。申请得到批准同意后,互助部向入股社员发放记名股金证,作为社员的入股凭证。

互助部内有社员大会,大会下设有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下又设有常务理事会(见图1),其中,理事会有9人,监事会有3人,常务理事会有3人,资金互助部内由顾问、经理、会计和柜员来运行日常事务。

图1互助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为保证资金互助部的有序运行,合作社制定了《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部章程》。章程规定,社员大会由理事会召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经三分之一社员提议,或理事会、监事会提议,可在20日内召开临时社员大会。理事会应当将会议召开时间、地点及审议事项于会议召开15日前通知全体社员。召开社员大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社员出席。不能出席会议的社员可授权其他社员代表其行使表决权。授权采取书面形式,并明确授权内容。社员大会选举或者做出决议,应当由本部社员表决权总数过半数通过;做出修改章程、或者合并、分立、解散和清算的决议应当由本部社员表决权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本部社员参加社员大会,享有一票基本表决权,入股前九名的农民社员、前一名的农村小企业社员在基本表决权之外,共同享有本部基本表决权总数20%的附加表决权,并按照农民社员和农村小企业社员的入股金额或比例进行分配。这一系列现代化、规范化、科学化、体系化、法人化的股权架构无疑给资金互助部的运行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证。

2、贷款条件设低,贷款流程简化,加快资金的可获得性

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资金互助部作为“农民的银行”,其贷款条件相对门槛较低,互助部规定:贷款额度在1万元以下,若是与本社无不良交易记录,可以进行信用担保,5万元以下均可进行社员担保(见下表)。借款条件的设低,使得更多农户获得资金。

资金互助部为了加快农户贷款资金的可获得性与便捷性,简化了资金贷款流程。农户根据自己的贷款额度填写借款申请书,合作社根据申请据实核查,核查通过上交常务理事会组成的审核小组审核,审核通过签订借款合同,需要担保的则需同时签订担保合同,最后由互助部发放资金。

3、业务设置多样化,业务办理简单方便

资金互助部是针对合作社内部资金不足而设立,互助部除吸纳股金、发放贷款以外,还针对社员办理存款、资金支取、结算等业务。互助部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8.4%,活期存款利率为1.8%,资金随用随取,方便快捷。农户无需再去几公里以外的正规金融机构存款、结算。针对贷款业务的办理,互助部也是简单、方便、门槛较低,大大增加了贷款的可获得性和普惠性。

4、二次分红,利益共享

资金互助部产生采用二次分红模式,但这种二次分红却又不失其独特性。资金互助部的定期存款利率高出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一倍,算是合作社的第一次分红;而第二次分红则是社员可以免费享用合作社公共积累所建设的敬老院、幼儿园、托儿所等所有福利和生活用品的免费供应(盈余利润的50%用来建设敬老院、托儿所等公益事业)。资金互助部的盈余利润20%用于风险准备金,50%用于公益建设,30%用于发起股股份分红、相关人员工资及各项费用支出。互助部的具体分红模式及办法见下表:

5、多方位的风险防控机制

严格根据银监会规定,资金互助部以审慎经营为原则,从贷前、贷中、贷后三个流程面严格控制自己的风险。资金互助部只针对社员的种植、养殖借款,借款5万元以下由常务理事会决定,按季结息;5万元以上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按月结息。农户申请贷款以后,由合作社从借款人的诚信度、资金使用项目的风险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审查,需要担保的,需找一至两位合作社成员做其借款担保人。调查通过,由3个常务理事组成的审贷会专门讨论审核,审核通过,互助部发放贷款。贷款额落实以后,互助部会在3个月内派人进行跟踪调查。此外,理事会及柜员对其所放出的款项由连带责任,对到期不能还款的扣发经手人奖金,但互助部也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农户延期还款。同时,担保人也负有连带责任,对延期到期后仍不能还款的,由合作社出面进行法律诉讼。

(1)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互助部在风险防控方面严格按照银监会规定的相关审慎原则进行管理。根据互助部章程规定:资金充足率不低于8%;对单一社员的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15%;对单一农村小企业社员及其相关联小企业社员、单一农民社员及其在同一户口簿上的其他社员贷款总额不超过资本净额的20%;资金盈余的20%用来作为风险准备金等等。

(2)特殊的信用环境。农村的信用环境与城市大有不同,每个人几乎都是相熟相知的。资金互助部的资金是千家万户的农民所筹集,每个社员也是深谙这一点的。

(3)信息化的操作流程,降低风险发生率。资金互助部有自己独立的网点办理自己的业务。网点内有两台电脑专门办理日常业务,不管是每个社员的相关信息,还是互助部各类业务的相关信息都是记录在系统里的。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信息操作流程使得互助部发生风险的系统性概率大大降低。

三、普惠视角下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机制的绩效评价

(一)合作社机构本身财务可持续的绩效评价

1、资金互助部贷款规模日益扩大

资金互助部自2014年7月成立以来,逐步取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资金互助部的存贷款规模日益增加、服务覆盖范围日益扩大,社员人数与日俱增,互助部亦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被村民亲切地成为“农民身边的银行”。资金互助部采取“股一借十”的方式发放贷款(投放金),所谓 “股一借十”,就是成员借款前要先存入借款额十分之一的现金。

2014年8月(互助部建立之初),资金互助部贷款(投放金)为763万元,而截止到2015年底,互助部贷款已高达5032万元,互助部贷款总量增长了56倍之多。截止到2015年底,互助部的贷款有效笔数为150笔,有效贷款客户数达130户,其中,农户贷款客户数达100%。

业务开展以来投放资金对象主要分为农户小额种植业投放金、农户小额养殖业投放金、个人社员种植业投放金、个人社员养殖业投放金及个人社员其他投放金五大类。就贷款金额(见下表)来看,互助部投放金累计总额为503万元,其中金额最大的当属农户小额种植业,投放累计金额达264万元,最小的个人社员累计金额为10万元。就五者贷款占比大小(见下图)来看,投放金占比最大的是农户小额种植业,其余依次是农户小额养殖业、个人社员种植业、个人社员养殖业、个人社员其他。

2、资金互助部存款余额日益俱增

资金互助部内部窗口办理专门针对社员的存款业务,其中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8.4%,活期存款利率1.8%。互助部的定期存款利率较高,活期存款利率也是参照银行同期利率所定,加上其优越的地理优势以及农户的信任,互助部在仅仅一年之内,存款金额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

从成立至2015年底,互助部的活期存款金额由13.9987万元增长到92.67万元,一年期的定期存款总额由45.53万元增长到334.5万元,一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总额也由1万元增长到12.4万元。截止至2015年6月30日,互助部的存存货业务使用次数达到354次,存定业务使用次数为233次。

(二)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效果的绩效评价

1、方便快捷的大小额支取服务

互助部有专门的窗口办理社员的支取服务,从支取服务上来看,互助部业务办理具有办理手续少、时间快、距离近、大额取现无需预约的特点。正规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手续相对繁杂,大额取现更需要预约,另外,南马庄与正规机构距离较远,使得资金互助部的支取业务异常受广大农户的信任和欢迎。对于临时支取资金较多的农户,互助社可谓方便快捷。支取业务的优势使得办理支取业务的农户越来越多,支取业务量也与日俱增。截止到2015年底,资金互助部的支取业务使用人次为449次。

2、不断拓展的业务覆盖范围

合作社服务的对象主要是附近的农户,它的出现帮助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获得了生产及技术服务,解决了资金及销售难题。历经十余年发展,合作社顺应潮流、顺应时势、顺应当地实际发生了日新月异的转变。与此同时,这种转变也渐渐赢得了农户的支持与信任,很多邻村的农户也慕名而来入社。截止至2015年底,合作社服务的客户辐射覆盖12个行政村,服务农户达420户。

另一方面,资金互助部位于兰考县南马庄村内,而去离村内最近的正规金融机构网点也需要8公里。资金互助部靠这种地理优势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发展了自己。互助部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方便快捷的服务帮助村民办理各项资金业务,服务范围大,业务范围广。

四、强化合作社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农民为服务对象,以帮助农民发展为宗旨,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合作社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解决了农户资金需求难题、提高了农户收入,还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户解决了销售问题和技术问题。总体来看,专业合作社在普惠方面的表现是显著的。但是就发展来讲,合作社还需有一些改进:

(一)培养或引进专业人才

人才是一个机构发展的基石,缺乏人才的机构发展举步维艰、困难重重。兰考县南马庄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在帮助农户生产种植、办理各种金融业务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无可否认的是,合作社依然缺乏专业人才。几年的发展虽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引进了一些人才,但那远远不够。作为一种合作金融经济组织,合作社需要的不仅是管理人才,更多的也需要金融方面的人才。合作社可就内部人员加强金融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为相关人员的继续学习和深造提供机会和支持。

(二)加强对社员的素质培训

合作社的“六统一”模式、“二合一”分红以及资金互助部的便利让社员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优惠,但合作社在这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很明显,合作社对社员的帮助都是外在的,是实实在在的,但很多情况下,大部分社员的内在相关知识很贫乏,很不足。他们养殖技术不够专业,生产能力不够强大,种植知识比较缺乏,金融意识比较淡薄,这个时候,合作社就可以充当这种中介功能,运用合作社的一些资金研发新技术、加强产品创新、组织社员学习、普及基本种植或金融知识,让社员切实享受到合作共赢的优惠。此外,合作社若想变强变大,必须加强对其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知道,并认识到合作社的好处。

(三)鼓励资金互助部多元化服务模式的探索

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为社员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资金互助这种“准银行”的操作模式,其业务种类主要为简单的存款和贷款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主要以社员入股资金为担保金贷款。伴随着农户生产的需要,更多元化的担保模式、贷款产品、信托方式将会为资金互助部的发展带来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作者单位: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平顶山市社科联调研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50434。

参考文献:

社科基金申请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园艺领域

中图分类号 G6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329-04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top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Cultivating the innovative postgraduates is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that the time entrust the postgraduate supervisors.The paper emphasized the influence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analyzed the statu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t home and abroad,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method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

Key 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innovation ability;training quality;horticultural field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应运而生,逐渐成为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我国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式。

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制度开始实行的时间是1991年。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对高学历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截至2008年,我国已经有19种专业硕士学位,已有86.5万人接受了专业学位教育[1]。我国教育部于2010年开始对研究生结构做了较大的调整,全日制专业硕士招收比例逐年增长,并预计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和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之间的比例调整为7∶3,这种变化使得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类型区分更加凸显[2]。

同志曾经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生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层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生群体的科研能力在高校中最具潜力和活力,在未来建设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

然而,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认识到了改善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基于这一考虑,本研究试图从研究生创新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建设性的参考培养方法,以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 国内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创新能力的研究早期多集中在心理学的领域。创新能力最早于1869年被英国学者弗朗西斯・高尔顿在《遗传的天才》中提出,其被表述为与普通能力不同的特殊能力,这为以后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45年发表的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一般教育》中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日本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日本教育的目标。国外教育界对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研究生培养模式上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外研究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4种培养模式:①学徒式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代表为德国。②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的代表是美国。③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采取这种培养模式的国家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④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形成时间是二战后,主要代表国家是美国。二是从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上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主体的不同,将高效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分为3种:①以市场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最典型的代表国家为美国。②以高校内部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采用这种评价方式的国家最典型的代表为英国。③以政府为主导的评价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最典型的国家为法国。三是从教育特色上分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国家的研究生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侧重各不相同。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非常多的科研机会,使学生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在毕业时,已经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在培养的过程中,把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作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这种培养方式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学生毕业后能够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从而指导其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具体研究。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以导师制为主要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导师为学生提供参加科研和作为助教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知识。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始的时间较晚,但是从一开始,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就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国内学者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消除创新能力的障碍研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保守、谦逊、礼让等特点,教育过程中也倾向于向学生传递这种思想,但这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适应,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这些因素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打破高校的人事制度对教学的束缚作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同时,还要对传统的教育环境和理念进行改革,使之适应现代的教学需求,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4-5]。

二是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起步较晚,可以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已有的经验,吸收各种教学方法和培养方式的长处,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6]。要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合理设置学科[7],及时进行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教师素质,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8]。

三是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创新能力。要开设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课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9]。通过课程设置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以教师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改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的教学方式[10]。对当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对导致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师素质和创新观念,培养创新人才[11]。要建立合理的机制,对教师的选拔评价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导师应有的作用[12]。

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与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只有将产学研结合起来,才能培养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离不开环境的有效激励[13-14]。通过设立研究生培训基金,鼓励研究生参加研究兴趣小组,采用灵活的注册学习方式等途径来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同时加强科研论文和实践环节创新[15-16]。

五是从学术活动角度探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学校培养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研究生创新潜力的激发与学科环境、人文环境、制度环境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系。在一个学科综合的环境中,学科之间会形成一种生态环境,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深厚而宽广的基础条件[17-18]。开展学术活动、构建具有时代性的高校学术交流平台、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并分析研究生在科研工作中的作用[19-22],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 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都有更大的需求,有更迫切的愿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艺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相关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园艺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园艺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园艺产业快速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我们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基本需求,根据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求,提出以下培养方法。

2.1 营造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需要学校、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长期经营和积淀,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意义和组织方式,学校特出台了《关于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学术活动的规定》。该规定指出,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是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增强研究生学术思想交流、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调动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积极性,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创新,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来有效提高学术氛围。

在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我们以园艺学科为依托,采用举办专题讲座,聘请专家做学术报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方式,开阔了研究生学术视野,学习先进理念和研究方法,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论坛。为开拓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加强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并提高撰写科研论文的水平,研究生处特开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学校首期论坛由动物科技学院承办,主题为“健康与安全――人与动物共同的企盼”。动物科技学院倪洪波副教授、在读研究生臧琳分别做题为《主要共患病危害与公共卫生》《腺病毒介导HSP70对大鼠肝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学术报告。倪洪波老师的报告包括“什么是共患病与公共卫生”“共患病的危害”“几种重要的共患病”“共患病防控与公共卫生”等4个方面,使听众对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和防控策略有了深入的了解;臧琳同学就有关氧化应激的研究进展、氧化应激与冷应激的关系等自己在研究生期间开展的部分研究工作进行介绍并开展交流。副校长于立河在首届论坛讲话中对研究生学术论坛的举办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论坛学术报告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兴趣爱好、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学校学术氛围有重要意义,希望各学院与研究生处紧密配合,把研究生论坛长期、高效、高质量地开展下去,希望博士、硕士导师能够多来论坛作报告,与在校研究生交流学术,把研究生学术论坛办好。以此为契机,研究生处陆续邀请了秦智伟校长做了“黄瓜育种的理论与实践(1991―2013)”的学术报告;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技术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应宽博士做了“如果撰写和发表高质量的科技论文”的学术报告;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翁益群博士做了“Molecular Breeding in Cucumber-where are we now?”的学术报告;哈尔滨医科大学李霞教授做了“学科发展与培养研究生的体会”等学术报告。学院和园艺学科在学校相关精神指导下,也陆续邀请了中国农业大学韩成贵教授来学院做了题为“侵染我国瓜类和十字花科作物马铃薯卷叶病毒属病毒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日本千叶大学作物栽培方面知名学者、E田昭弘教授做了题为“Improvement of crop yield in a changing climate”的学术报告,南京农业大学侯喜林教授做了题为“园艺学科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东北农业大学向文胜教授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及申请书的撰写体会”等。通过学校、学院开展的丰富多彩的学术报告活动,开阔了研究生的科研视角,培养和提高了研究生科研论文撰写水平,增加了学校和学院的学术氛围。

2.2 完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课程建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课程教学内容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目标,明确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任务:一是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侧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生授课教师在研究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特制定了《关于研究生任课教师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研究生课程的主讲教师一般应由学院从教学、科研经验较丰富的教授、副教授或具备相当职称的人员中聘任;二是研究生课程考试的命题都应以考核其独立思考和专研问题的能力为主,考试命题的难度和广度都要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三是任课教师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编写教学大纲,并严格按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和考试。任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倡组织专题性的课堂研讨和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并不断探索适应研究生的教学方法。积极编写适用于研究生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专著或参考教材。

研究生课堂教学应突出引导式、讨论式、参与式和案例教学的应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并有机会向其他同学学习,充分调动了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创新思想的激发。加大学科前沿知识在专业课中的分量,将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研究生在学习前沿学者思想的同时,可以尝试寻找新的创新点。

2.3 开展研究生科研实践训练

科研实践是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和科研训练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使我校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切实有效地对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过程实施全过程管理,确保专业实践的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特制定了《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训练,提高其实践能力,主要通过以下渠道:一是引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提供科研机会。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纸上空谈,要有足够的科研实践锻炼。导师的科研项目可以吸纳研究生参与进来。研究生对科研项目的参与应该是深层次的,而不应该只是做些机械性的工作。因此,在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导师应鼓励研究生提出创新的想法,并就此展开研究。二是在导师引领下,鼓励研究生参加各项科技服务活动。由于园艺领域多位研究生导师均在大庆市各区、各县各镇挂职棚室指导专家或县、农业副镇长,经常到生产一线从事科技服务工作,鼓励研究生与导师一起深入生产一线,增强研究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其专业知识,拓宽其专业领域,培养其创新能力。三是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基金,为研究生创新思想提供支撑。学校设立了《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计划》。该计划就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而设立的。该项目在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新优势和创新潜能、强化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2013级园艺领域专业硕士夏世龙同学就成功申请了校级研究生创新项目,不仅圆满完成项目内容,还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

2.4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发挥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教书育人的作用,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特制定了《研究生指导教师职责和要求》。研究生录取进入学校后,导师对其个人成长和科研水平的影响很大,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教书和育人是研究生导师的两大职责。研究生导师应在学术道德、科研道德方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研究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献身科技事业的精神。研究生导师应指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国家、社会服务的思想,教育研究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严谨治学的学风和善于同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同时,学校及学院应对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严格把关,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导师终身制,对导师工作采取定期考核和定期聘任制度。同时,应采取激励措施引起导师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视。目前存在导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不重视,甚至是对研究生培养不重视的现象。导师从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得不到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我们不能苛求导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无私奉献。导师在研究生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付出应受到与此相对应的激励。

2.5 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在研究生培养中,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制度尤其是激励机制来鼓励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激励措施包括创新科研项目的资助政策和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完善设立。一是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的设立和管理。我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入实施我校“育人质量工程”,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特制定了《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用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的申请和管理工作。科研创新项目是学校为支持在籍全日制研究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应用研究而设立的研究项目。鼓励科研能力较强、学术水平较高的研究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科研创新项目经费来源于学校拨款、社会资助等,可以提高研究生创新兴趣,提高其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开发其创作激情,加大其科研投入精力。二是全面推进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精神,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提高研究生生活待遇,激发研究生创新活力,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了《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在《农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中,要求研究生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已有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著作、鉴定或验收的科研成果、取得科技成果奖励、申请到科研课题、获得专利、参加学术交流和专业技能竞赛、有学术创新和文化创新等均设为国家奖学金评分标准之列,其中学业情况占20分、科研成果占45分、学术交流与技能竞赛占15分、社会实践及公益性活动占5分、综合表现则占15分。在《农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实施细则》中,充分体现公平与激励相结合的奖助体系,以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为目标,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最高目标。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园艺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内容也将随时发生变更,但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内容永远不变,即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切实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园艺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李智.我国全日制工程硕士的培养模式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0.

[2] 王玲,任启平. 我国硕士毕业生社会生存状态调查研究:对硕士教育的现实性反思[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3] 张应春,丁毅强,曾文曲.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因素及对策[J].高教探索,2000(2):63-65.

[4] 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2(1):52-53,87.

[5] 张优智,李治.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87-90.

[6] 赵群.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4):70-74.

[7] 马燕.浅析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知识经济,2011(7):168.

[8] 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教育,2004(6):124-125,128.

[9] 温静,李恩,陈志权.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创新能力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4):134-136.

[10] 杨春梅,席巧娟.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119-121.

[11] 戴绯,张世贤.导师具有创新观念,才能培养创新人才[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20(6):89-90.

[12] 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246-248.

[13] 姜友芬,吴宏翔,熊庆年,等.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导师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5,3(6):51-54.

[14] 谭迎新,胡双启,曹雄,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15(10):87-89.

[15] 程仕平,张红.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建设适宜环境[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0):1279-1280.

[16] 王兰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03(2):61-62.

[17] 陈洪根,薛静.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特性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7):26-27.

[18] 王得忠,胡荣.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6):22-26.

[19] 辛英.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17(3):121-122.

[20] 杨立敏,安青菊,王亮.论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