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1篇

竞赛法在体育课教学中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运动竞赛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竞赛。但如果运用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出现安全隐患。体育课上我们要对竞赛法进行合理优化,达到练中有乐、乐中有趣的同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 赛前预防

1.熟教材,重预设

教师课前要认真备课,充分做好预设。比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制定课时计划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条件、教学任务等方面全盘考虑,以决定竞赛法是否可以运用。如,低年级学生不易进行强度过大的力量性比赛;“有练有赛、先练后赛”,新授课不宜采用比赛法, 否则容易影响学生完成动作的质量。比赛前教师还要提前做好排查工作,如,场地器材是否符合比赛要求,学生是否穿运动服、运动鞋;学生的健康状况能否参与比赛等。

2. 定规则,重执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赛前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协商制定比赛方法和规则。规则要清晰、具体,并严格执行,违反规则的则扣分,情节严重者退出比赛。如,在进行折返跑接力时,有的同学起跑超线,有的同学提前跑出,还有的同学未到达终点便折回。教师可以制定规则,并安排学生监督、执行。如,1.起跑时脚不允许超线,到达终点手要触线,不按要求者扣一分。2.交接时与下个同学击掌,不按要求者扣一分。3、扰乱比赛秩序者,退出比赛。

3. 抓热身,重教育

准备活动是在进行训练前为克服内脏器官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和预防运动损伤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赛前准备活动,特别是专项性热身活动,可以避免学生受伤,提高运动成绩。篮球比赛中,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等部位容易损伤,所以赛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相关部位的准备活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输赢的关系,了解比赛的作用与价值,通过比赛能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同伴之间的差距,强化自己的技术动作,促使自己不断进步。比赛中要做到“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胜不骄,保持正常心态面对竞赛结果。

二、赛中调控

1.合理分组

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输与赢的比较。教学比赛要根据学生体质、技术等情况合理分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分组不当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所以竞赛分组时,教师应尽量使各组人员搭配合理,实力相当,从而使每个小组的学生都充满对胜利的渴望,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体质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不能参与比赛的同学,教师可以安排布置场地器材、做裁判等,让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

2.灵活调整

比赛中,情况变化无常,有些是无法预料的,若发现有危险隐患或者异常现象时教师要及时调整,通过降低难度、改变得分规则等,提高安全度。如当学生因过度兴奋而导致体力消耗过大,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降低比赛难度或终止比赛。如,篮球比赛对学生体力要求较大,可以将篮球比赛场地缩小为半场。男女生一起进行快视跑教学时,由于女生的速度、力量等相对较差,课堂上可采用女生跑60米、男生70米的接力赛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女生会放下畏惧,放松心态,奋勇拼搏;男生也会团结合作,和女生一较高低。

3.心理调控

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大多数的学生会兴奋地投入比赛,甚至会出现高涨练习情绪,如果教师不能及时的引导学生调控心理活动,很容易使学生出现与比赛要求不相符合的过激行为。教师在比赛中还要注意掌握、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注意调节学生的心理活动,使情绪状态符合比赛的需要。如,在比赛时学生出现一系列不良品质:不守规则,只顾个人的表现;通过投机取巧来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比赛失利时会垂头丧气,说粗话等,教师要随时抓住时机,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赛后总结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2篇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学生心理健康是体育教学的一大领域。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内容。从体育竞争的角度看,它以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或某些身体活动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所进行个人或集体的体力、技艺、心理的相互对抗。在体育教学中,竞争意识更多的是体现在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教学比赛之中。因此,竞争意识都是贯穿于每一教学内容之中。

从体育发展的眼光看,不能让学生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教材里,还要积极主动引进住处让学生不仅知道体育,还要知道现代体育科学技术。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选择竞争机制,因势利导因势利导以保证体育教学的活力。

现代人要以更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适应时展的需要。体育教学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竞争意识已经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举例说明法

3研究结果与讨论

所谓意识是指人所特有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是人能够用客观现实中引出的概念、思想、计划等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行动具有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

竞争意识是竞争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是支配人的行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具体的说就是人们运用竞争规律,根据竞争双方的客观实际,为夺取胜利,所考虑的行动计划,并以此作为在竞争中指导个人行为的特殊心理过程。体育运动鼓励人渴望与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和暂时的失败,而后者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更具有意义。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呢?

3.1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经常有一部分学生对某项活动甘心落后,怯于竞争。如“跳高”教学中,有些学生表现出犹豫、胆怯等消极意志品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激励学生鼓起勇气,同时,教给学生正确的起跳方法,加强保护帮助,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我能行”的信心和意识。然后,组织学生组与组开展竞赛,在集体荣誉面前,在同伴们互相鼓励和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地减轻了惧怕心理,教易表现出跃跃欲试的竞争势态。

3.2 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学生公平竞争的观念

竞赛是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组织好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制定合理的规则,使学生明白竞争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的。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是均等的。“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一种道德教育,使人们通过体育活动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观念。

3.3 在体育教学拓宽竞争的渠道,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竞争活动

作为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所谓求胜心切。为此,学生有必要不断开发和发展自己最大能力的新的运动技术与方式。这种创造性的心理动机与行为,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各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因此,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体育竞赛能较好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竞争是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异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方面,多层次的竞争激励法。

(1)增加单项技术比赛内容,如在学生跳跃能力的发展教学中,采用跳远教材。不仅比谁跳得远,还要比一比谁助跑节奏好;助跑与起跳衔接好;起跳又准又狠;起跳后的腾空好;更要比比谁牢记老师所教的动作要领;谁在哪方面突出就给予奖励……这种明细的竞争要求,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促进学生相互学习。(2)教学中按能力分组竞赛,培养竞争意识。如快速跑教学中,将学生按体质和能力分成A 组、B 组、C组,分组进行比赛和表扬,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竞争,培养竞争意识,我将学生的考核成绩记录下来,每考核一次,将进行一次对比,只要成绩提高,哪怕你是班里最后一名,也是成功的。同样可以得到表扬。(4)教学中引用不平等竞争法,如在短跑教材的教学时,运用让距跑的办法,提高竞争的激烈性。

3.4 在教学中通过评点来加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教学比赛后认真讲评,特别是一些尽了全力,但仍失败的学生更要加以肯定,鼓其斗志,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明白“为什么胜”“为什么败”,从中取长补短,以期取得更大的进步。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目标,从而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障碍,运动员

 

1前言

运动竞赛是在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过分紧张心理、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

2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

2.1过分紧张和焦虑

一般来讲,适度的紧张有助于激发学生和运动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如果对成败的社会后果、观众的情绪、比赛胜败的意义、竞赛对手的水平等不能正确对待或估计错误,便会产生强烈的紧张甚至焦虑情绪,就会影响动作技术和心理潜能的发挥,使运动成绩下降。而这种由紧张和焦虑情绪引起的情绪障碍,一般在赛前由于等待应激刺激来临而产生的情绪反应程度较高,赛中因心理能量的释放,会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不良情绪会有所缓解。赛后的情绪状态与比赛结果有关,如果结果不良,接下来的比赛中,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2.2 动机障碍

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学生和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又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

2.3暴力攻击障碍

暴力攻击性是运动员在竞赛中产生的重要心理特征及行为。在竞赛时运动员以对手为攻击目标。在比赛中,但是运动员的攻击行为受到特定竞赛规则的约束,如果在竞赛中欲达到的目的未得达到,他们往往采取过大的攻击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而使局面更不利于自己。假若这种攻击性得不到充分渲泄和释放,他们会把攻击欲望带到竞赛之后,这时攻击的矛头可能指向自己、同伴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观众或场地器材等。[2]这种不正常的心理障碍无论对于学生和运动员参加竞赛,还是对今后的训练、生活都十分不利。

3克服心理障碍的训练

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提高睡眠质量

3.1提高睡眠质量

肌肉和神经放松训练的最佳方法是使学生和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心理训练方法是让学生和运动员静坐下来调息理气,依次从头、肩、臂、手到胸、腹、背、腰,最后到臀、腿、脚做放松动作,同时放慢呼吸,逐步进入“小睡”状态。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而且可以通过肌肉的放松,意念的调节,减少心理能量消耗,并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重要。可采用心理恢复的手段进行,即采取卧姿来放松和调节呼吸,结合个人睡卧习惯,适当变更个别动作,使学生和运动员由被动的自然睡眠改为自我控制下的主动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3.2回忆训练

运动技能的掌握过程,不仅是对肌肉骨骼动作的训练过程,而且也是智力的训练过程。有些技能动作不能形成,往往不是由于肌肉运动本身的原因,而是大脑智力水平低,缺乏必要的运动心理素质,如缺乏积极思考能力、敏捷的记忆力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等。为了提高学生和运动员的智力水平,加强运动知觉、表象和思维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可采用回忆技术动作的心理训练方法,亦即念动训练或表象训练[1]。其主要特点是:回忆学过的技术动作,形成清晰的运动表象和概念,加深对关键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这种训练方法一般在技术训练前后进行,也可以在技术训练间隙进行。具体做法是:静坐下来,闭上双眼,进行肌肉和神经放松的。

心理训练后,再系统地回忆所学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肌肉感知,促进动力定型的形成。在回忆中还需唤起相应的肌肉、关节系统的兴奋活动以强化动力定型。

3.3 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

3.3.1 参加竞赛

由于不断参加竞赛而获得了实战经验,学生和运动员的紧张情绪可因不断适应而逐渐降低,最后达到正常状态。但是,比赛要有计划和针对性地进行,重在帮助运动员通过比赛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达到消除紧张情绪的心理训练目的

3.3.2 利用模拟比赛消除紧张情绪

模拟比赛就是练习性比赛,是教师或教练员有意识地控制某些运动条件引起学生和运动员的情绪变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增加经验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和尝试调节自己的情绪,掌握自我调节手段,在正式竞赛中运用。

3.3.3 竞赛中紧张情绪的转移训练

紧张情绪的转移是让学生或运动员的注意力暂时离开过分紧张的竞赛环境,诱导他们想一些轻松愉快的事情,待情绪趋于稳定后,再使注意力回到现场的竞赛中去。训练方法一般是在紧张的运动训练和竞赛现场,利用赛前或赛中的间隙采取语言暗示,诱导学生或运动员将注意力转移到与当前运动竞赛无直接关系的事情或完成技术动作上来。[6]具体手段要根据学生或运动员情绪紧张的特点和原因来确定。如教练员和队员谈话、替换队员下场休息、转告一些现场信息、降低竞赛成绩的要求、看看书报或听听音乐等等。总之,要因人而异,采取具体的灵活手段转移紧张情绪。这种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必须贯彻在平时的心理训练之中,使学生或运动员既有紧张情绪的体验又有自我控制紧张情绪的能力

3.3.4 情绪对比的心理训练

情绪对比训练方法是要学生或运动员回忆紧张的竞赛场面,十分困难、复杂而危险的技术动作以引起消极的紧张情绪,经过不断重复,使这种紧张情绪达到一定强度时,再回忆竞赛中获胜后的欢愉情景,用积极的情绪抵消消极的情绪。同时还要与放松性练习、注意力集中于放松部位的语言暗示等。手段配合进行练习。这种心理训练方法与以上三种消除紧张情绪的方法相比较复杂:要求学生或运动员学会诱发自己的消极情绪;学会放松的方法和消除被诱导出来的紧张情绪;学会调动内心的意志力。必须经过反复的对比训练,才能逐渐掌握这种方法,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3.4 增强竞赛信心的心理训练

3.4.1 赛前动员通过具体分析。

使学生或运动员认识竞赛的意义和有利条件,从而确立信心。要求谈话者具有权威性,谈话内容具有针对性,论据充足,符合实际,才能起到激励作用。这种心理训练手段进行起来比较方便,可以采用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

3.4.2 结合赛前测验进行信心训练

通过赛前测验的分析,可以改变期望过高或信心不足的非良性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可使学生或运动员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所在,对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建立坚定的信心提供可靠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某些方面的补充训练,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运用这种方法时,测验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对不同对象要进行具体分析,测验形式应有一定的规格

3.4.3 增强信心的自我训练

这是一种借助于自身内部力量激励信心的方法,可在训练中修正或重建自己形象[1]。具体做法是:学生或运动员处于自然放松状态,在恢复身心力量的基础上诱导他们回忆最佳比赛情景,回忆自己的运动成长史,使他们在回忆中重新认识有利的各方面因素,找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使暂时被失利而压抑的内心力量焕发出来,达到提高竞赛欲望,增强竞赛信心的目

5总结

在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我们的广大教练员要根据各个不同的角度分析,并且发现问题及时的调整竞赛中运动员心理情况。以达到不出现以上的问题。使的运动员取的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熊焰,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参赛变异及其成因与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2005(05)

[2]颜军,陈剑锋. 对我国运动员心理咨询模式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7,(02).

[3]曾海, 陈松, 马林. 运动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内涵[J]. 体育学刊,2005

[4]石玉华. 心理咨询师手记:缓解压力有方法[J]. 成才与就业,2005

[5]邱芬,姚家新.现代运动心理技能训练研究现状及未来走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02).

[6]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公共课教材[M].1985

[7]俞竹丽,体育心理学在训练和竞技比赛中的应用[J]. 体育世界学术.2007[8]李欣,王斌,樊勇,丁维维,张鸿雁,运动心理咨询过程中的伦理评价及“三元评价模型”构建[J].体育科学.2007(12)

[9]安彦伟,归因理论对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的影响[J].科技咨询导报.2007

[10]陈宏,论现代心理研究方法[J]..2006 (05)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河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竞赛心理

引言

竞技运动比赛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而竞赛心理在“不确定性”中占很重要一部分,竞赛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竞争心理,是运动员正常发挥技战术及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条件,现代竞技健美操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竞技科学化的推进,运动员技能水平越来越高,故运动员在竞技中心理素质对竞技成绩有着重要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运动会的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队运动员。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共发表格80份,回收有效表格76份,有效率95%,采用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分析。

2文献资料法通过多种途径,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这些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持。

3访问调查法通过日常训练中的接触以及在运动员比赛后进行调查、访问。

2 结果与分析

对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健美操队运动员的比赛临场心理应激状态的基本特征进行调查和分析,相应统计结果见表1到表3。

1产生不良心理状态的因素

1运动训练特点

多数普通高校因为受经济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长期系统训练,只能根据比赛需要临时组队,训练周期短,经常出现重技术、战术及体能的训练,轻心理训练等〔1〕。学生平时以学习为主,在训练和学习冲突时,大多数队员会选择学习而放弃训练,造成训练出勤率低,训练计划不能实施,特别是集体项目的配合会受到严重影响。使部分身体素质好的运动员精力分散,专项能力上不去。同时,他们平时比赛的机会少,运动员不能找到激烈比赛的心理感觉。

2与运动员自身的个性、气质有关

运动员的个性决定着其本人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是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强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2〕。个性心理和自身气质良好的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抗干扰能力、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自控能力都较强,受到以前比赛失败经历的影响较小,在每次比赛前都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充满自信,沉着冷静地面对比赛。反之,一个运动员的个性心理和自身气质较差的话,他在比赛中的抗干扰能力就会很差,容易受到比赛环境的影响,结果就不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3与运动员以前的比赛经验有关

多数普通高校的运动员在赛前没有参加过正规的比赛,缺乏比赛的经验,在第一次比赛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紧张、害怕等不良心理〔3〕。也有一些运动员以前参加过比赛,但是这些运动员在以往的比赛中出现过紧张和焦虑等现象,所以到比赛时会产生恐惧感,出现了“比赛焦虑”,从而影响其比赛。

4与运动员的比赛动机有关

比赛动机是指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通过努力可实现的行为倾向。比赛动机是一把双刃剑,适宜的比赛动机可以激发运动员全力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从而创造好的比赛成绩;反之,不好的比赛动机则会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发挥,使比赛结果朝着自己意愿的反面发展。

5与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有关

大多数普通高校运动员在赛前对自身的期望值过高,没有合理地分析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对手实力,一心想着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在比赛中总是担心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心理压力过大,比赛中遇到挫折就会产生紧张心理,出现焦躁情绪,不能冷静地分析对手和对手的策略,结果导致自己的竞技水平不能很好地发挥。

6与运动员平时的心理训练和比赛环境有关

普通高校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制约了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普通高校运动员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往往重技术轻心理。在平时训练过程当中,周围的观众少,气氛单调,但是到了正式比赛,比赛规模的大小、比赛的激烈程度、场外的观众气氛等因素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使运动员产生紧张、害怕、恐惧心理,有的运动员甚至会出现行为忙乱、烦躁易怒、尿频、灵活性和协调性降低等不良心理反应。

此外,除了以上几种因素之外,诸如比赛对手的实力、教练员在比赛中的战术安排、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身体状况、比赛时的气候环境等都会对运动员的比赛心理产生影响,也值得注意。

2普通高校运动员心理状态分类及行为特点

1正常型心理

这一类运动员在比赛前的心理状态较好,情绪比较稳定,在比赛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不容易受到对手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能够合理地处理比赛中的不良因素。这一类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绩。

2非正常型

笔者从心理学原理分析认为,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在主观和客观的辩证关系中不断深化和发展〔4〕。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变化非常复杂,比赛中的心理障碍也有多种表现,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种:

1紧张心理

紧张心理在普通运动员中最为普遍,甚至会出现在比赛前几天。其行为特点表现为睡不着觉、吃饭没胃口、做事无条理,在比赛过程中甚至会出现头脑空白、肌肉紧张、动作变形,更严重者心率加速,尿频尿急。

2恐惧心理

这种心态出现在对手实力水平过高,或者自身过分夸大对手实力时更容易出现。其行为特点表现为:不敢做热身活动,不敢去看队友比赛,心慌、面部发白、两腿发软,比赛中信心不足。

3自我怀疑

比赛来临时,消极的语言多于积极的语言,认为自己不如对手,没有信心去面对对手,或者是力求自己在技术等各方面做到完美才放心。其行为特点表现为:畏首畏尾,比赛一直处于自我抑制状态,遇到场地、环境或是条件等不适,就会变得慌乱无助,左顾右盼,更有甚者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会从心理上放弃比赛,不愿再去拼斗,只想着比赛赶紧结束,自己逃离比赛。

4盲目自信

这种状态一般出现在暂时领先或是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必然迁移到此次比赛中。在面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不以为意,甚至藐视对方,自己感觉比赛没有意义。其行为特点表现为:防守能力下降,不想困难,不多考虑对策,集体配合项目中喜欢突出“个人主义”,不愿与队友配合,最终导致自乱阵脚。

5焦虑

担心自己的水平不能正常发挥,怕有负众望,遇到身体稍有不适就觉得没有指望了。抽签编排在强组时觉得没信心,安排在弱组时又怕发挥不出水平,顾虑重重〔5〕。行为特点:坐立不安或精神萎靡,思想纷乱,情绪变化大,运动意识表象模糊,注意力不集中,不知如何发挥自己的技术特长,甚至出现呼吸不匀、掌心出汗、不敢竞争、消极比赛。

6放弃自我

当对手的水平远远高于自己,认为反正拿不到名次了,把获得健美操比赛名次看得高于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不再去争取更好的结果,认为自己象征性地完成比赛即可。行为特点:比赛时懒懒散散,不愿同对手拼斗,盼望比赛快快结束,这是一种极为错误的心态。

3建议和对策

1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作为大学统招生,智商较高,思维敏捷,知识面较广,分析和理解以及阅读比赛的能力也比较强,必须充分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增加技战术理论方面的学习和现场的自我分析,充分利用他们对健美操比赛的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迅速转化成健美操比赛的行为能力。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一名优秀的健美操运动员,要了解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要能准确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对手的能力,设法了解对方运动员尤其是对方教练的性格特点,以及惯用的战术特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了解自己的对手,找到对手的弱点,在赛场上避其长而攻其短,才能够战胜对手。

3情感共鸣、灵犀自通

平时在训练以及生活中要多与教练员做情感沟通和心理交流,建立同甘共苦、友善民主的师生关系,使队员和教练员达到有心灵交流的共鸣感,这样一来,教练每一个情感的变化和战术思想就能让运动员快速地心领神会以及引起强烈反应,从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

4共建目标、树立信心

目标是心理定向的标杆。如果一名运动员不带着自己的目标去参加比赛,那么他定然不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在比赛前,教练员一定要与运动员一起讨论共同制定合理的比赛目标,建立自信心,相信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5模拟实战、心理适应

现在很多的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并非他们的竞技能力不够,而是平时很少有实战的机会,更没有参加正式比赛的经验,所以一到正式的比赛现场就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出现如紧张、心跳加快、头脑空白等一系列现象,最终影响自己真实水平的发挥。所以在赛前的训练过程中要针对比赛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来进行模拟实战训练,增强队员的心理适应能力。

3小结

随着竞技体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以及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高校运动员在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慢慢变小,一场比赛最终的结果,已经不仅仅取决于运动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才能体现运动员的完美,在竞技场上充分展现他们的魅力。通过系统的心理训练,能够使运动员有效地自我控制,战胜比赛的不良干扰,形成最佳竞技状态,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同时,心理素质训练水平的提高,也能促进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实践表明,心理因素已经成为现代普通高校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内因,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已经成为提高运动员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庄容高校普通运动员比赛中不良心理状态分析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03):80-8

〔2〕杨定洲对比赛阶段运动员不良心理的分析与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6):26-28

〔3〕王开永,章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不良心理表现及调节方法〔J〕体育师友,2008(2):76-77

〔4〕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1-28

心理活动竞赛总结范文第5篇

随着竞技体操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要消耗很大的体力,同时也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因此在激烈比赛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往往是取胜的关键。所以心理训练已成为现代运动训练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运动实践证明,一名优秀的体操运动员应有良好的体型、素质、技能和技术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训练越来越引起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但还有少数教练员对心理训练还缺乏正确认识,往往单纯以思想代替心理训练。为了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体操运动员,教练员在训练中必须掌握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运动员进行心理洲练,对顺利完成训练计划和任务将起到积极作用,加速训练的进程。

心理训练对运动员能受到以下一些效果:

(1)有助于运动员个性心理性的形成和发展,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从而保持其情绪的稳定。

(2)有助于提高运动员个性心理的稳定性,使运动员的注意力集中,防止干扰。并能经受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

(3)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感知觉和思维表象能力具有高度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具有迅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助于消除疲劳,尤其是精神疲劳所带来的各种疲劳现象。

(5)有助于培养运动员勇敢、果断、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顽强精神,以及培养运动员有坚强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二、心理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1、心理训练的内容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可以分为长期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而这两种心理训练又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赛前心理训练是以长期心理训练为基础的。只进行长期心理训练,而忽视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进行赛前的训练,长期心理训练也就失去了作用。

心理训练的内容很广泛,主要有:

(1)特殊运动机能的心理机能的训练:感知觉的训练、记忆与表象训练、高度发展思维能力、注意力的训练、协调和反应能力的训练。

(2)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的训练,运动员的动机对训练比赛的兴趣程度,个性性格特征和气质等心理训练。

(3)运动员学习和掌握动作技术、战术过程,以及参加竞赛的心理训练。

(4)心理适应能力的训练,制造一些类似比赛的情景或是气候的变化、生活制度的改变、场地器材的变化等。

(5)培养意志品质的训练。在艰苦的训练和复杂的环境比赛中,首先必须从征服自己、克服自己人手。一直在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是人们更高级的、有意识对自己的行动和活动进行自我调节,这样调节为克服障碍和达到既是的目的要付出意志努力。

2、心理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在体操训练中主要的方法有下几种:

(1)念动训练。它是借助人体的视觉、听觉、动觉等器官将获得信息通过信息输入对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改、发展和创造自己动作的一种训练方法。

(2)自我暗示与放松训练。它是借助语言和头脑中的形象起作用的心理过程。采用一时的“套语”进行自我暗示。并结合呼吸调整对自己的心理施加影响、以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肌肉,达到自我稳定情绪的目的从而达到改善精神状态的一种训练方法。

(3)注意力集中训练。注意力集中就是人的心理活动对某事物的指向性和集中性,能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避免受到内在的或外来的干扰,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中,达到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的目的。

以上是竞技体操主要的心理训练方法和手段,是为了调整和控制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理活动,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达到最适宜的兴奋程度。在运用时要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身体技术的情况,有针对性的灵活运用。

3、教练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体操训练的工作在运动活动中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这对体操教练员的要求是很高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应具备以下心理素质:

(1)教练员作为~名教育者,就必须具有研究者和心理学工作者的才能

(2)教练员必须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具有献身于体操事业的精神,以及独到的创造才能,永不满足现状、勇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好学的品德。

(3)教练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组织,管理和教育水平,了解每一个运动员的个性特征,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意志品质等情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的进取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赢得运动员的信任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