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控实训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汽车电控发动机各个系统进行检测与维修等实训教学内容的实施,引导学生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并能熟练使用维修工具,掌握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维修方法和故障排除步骤,把学生培养成为能满足汽车维修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及缺点
传统汽车电控发动机教学模式是在理论教师完成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和工作原理、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实习教师在实训课上指导学生进行汽车电控发动机拆装和检测、使用和维护、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实训操作。授课过程一般都是教师作示范,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教师做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学生只是根据教师的要求去操作,缺少了一个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缺少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引导和考核,教学效果难达理想,学生日后在工作岗位上独立工作的能力也相对较弱,难以满足新形势下的企业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的特点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包含多个知识要点,这些要点是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教师让学生完成一个个具体的工作任务,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任务完成了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就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实习老师做示范、学生机械模仿操作的老套路,是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控发动机实训教学的实施
1.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岗位,合理设计工作任务
针对本课程对应的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岗位,笔者进行了工作过程分析,根据汽车电控发动机日常工作项目和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工应该具备的职业技术能力,在充分考虑工作任务可实施性的基础上,设计了5项典型工作任务。将汽车电控发动机维修工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为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为载体组织课程内容,各个工作任务包含着若干个知识点,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完成知识要点学习的过程。
2.工作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根据学生的人数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每个小组5个人,各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模拟实际工作中的顾客角色,学生模拟成汽车维修企业的员工,教师根据工作任务在实习设备或车辆上设立故障点,把一个个待处理的有故障设备或车辆交到学生手上。学生(员工)接到有问题车辆后,询问教师(顾客)车辆存在的问题,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学生运行车辆设备,确认存在的故障,然后本小组学生讨论、交换意见,归纳出排除故障的要点,然后共同实施解决;各组学生可以根据故障特征的自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并排除故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师要参与工作小组的交流、讨论,使他们能尽快地明确自己的切入点,探究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自己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每个小组的任务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通过教师的帮助,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在校期间就能够感受企业的工作氛围、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
3.各小组完成工作任务的评价
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及时的讨论和评价,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重要环节。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效果评价,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这样做既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其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从而为今后更好地学习奠定基础。另外,当学生完成任务后,让学生发表见解,同时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评价。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激发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实践后的分析
1.采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效果
中职教育强调操作技能,这是中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成为了主体,并且获得贴近工作岗位的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笔者在汽修09(1)班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后,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相比以往用传统方法教学的班级有了明显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基本上人人参与,个个动手,一扫以往只有一半同学操作,另一半同学观望的沉闷气氛。该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训后,企业反馈的信息是上手快、适应性强、工作勤快、同事关系处理良好。该班的班长张浩同学在企业的表现尤为突出,很快就能独立开展维修工作,并且工作责任心强,深受企业负责人赏识。
2.教学方法的运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可根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下表:
3.教师的作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讲解者、报告者、示范者,而是起组织、咨询、解说和总结性评价作用。在准备工作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与完成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与材料,指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主要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任务实施阶段,教师主要是营造学习氛围、创设学习情景,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时,他就给予具体的帮助,他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任务评价阶段,教师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对任务教学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反思,让学生评价自己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总结自己的体验;教师则评价各组学生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
五、结语
在《汽车电控发动机》课程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牢固掌握了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也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协调工作的能力,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53-03
专业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
行业现状与发展 汽车电子化、智能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汽车电子在车辆中所占的价值比重也越来越接近25%-30%这个目前国际上的主流比例,豪华轿车甚至超过了50%。随着国内汽车的普及,汽车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汽车电子专业人才已被国家教育部定为第一批急需和紧缺人才。我国快速发展的汽车产业为汽车电子技术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1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超1 840万辆,市场规模超3万亿元,其汽车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按25%~30%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
专业人才需求 汽车电子产品主要为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ABS、安全气囊、仪表、车载娱乐系统和汽车空调等,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普遍认同现在市场上缺乏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尤其是掌握汽车电子技术,能够对汽车电控系统进行检测维修的人才更是不可多得。而目前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维修是企业的重点,企业急需这方面的人员。汽车维修企业对高级维修人员的需求更突出地表现为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
(二)就业面向分析
就业领域 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与技术服务工作。
初始工作岗位 汽车机电维修工、快修工、设备检修管理、整车电器装配调试工等;相近工作岗位:配件销售及管理、汽车电子企业售后技术支持、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汽车用户消费汽车电子改装等。
可升迁的职业岗位 技术主管、车间主任、售后服务经理、技术总监、汽车电子产品测试工程师、维修企业技术培训等。
(三)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 (1)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和具备对汽车进行技术评价的能力;(4)具有汽车结构拆装调整及电器拆装能力;(5)具有汽车电子电路图的识读分析能力;(6)具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能力;(7)具有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工具、检测仪器设备的能力;(8)具有一定的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的能力;(9)具有汽车驾驶能力。
方法能力 (1)具有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2)具有制定工作计划能力;(3)具有科技写作与表达能力(能够撰写技术报告、检测维修报告);(4)具有创新能力,独立学习能力;(5)具有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6)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社会能力 (1)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2)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和主动沟通能力;(3)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控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5)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6)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乐观、向上、宽容的态度,具备承受挫折、百折不挠的精神。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为汽车学科与电子技术学科的“交叉”专业,涉及汽车、电工、电子、电力等领域,知识范围广,学习难度大,如何改革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及专业建设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汽车电子技术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热点,但面临行业标准不健全、关键技术保密、就业岗位不成熟等问题,如何突破技术壁垒,解决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培养、实训条件建设等问题成为新兴专业建设的关键。
根据突出职业能力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结合专业技术应用及教育教学的特点,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实施“两方向,五结合、双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方向”是指汽车机电维修和新能源汽车维修两大方向,“五结合”是指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实训与就业岗位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实习与过程仿真模拟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线培养”是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
与用人单位共同确立培养目标,制定并实施教学计划,构建专业、系办企业、校企合作企业于一体的“系企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突出一个核心,依靠两种力量”,即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依托行业,融合企业;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及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三大建设;系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开发专业领域内应用研究课题。
课程体系建设
(一)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原则 精简、够用、必需、适用。
理论课程体系的设置依据 教学内容和汽车电子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互相整合,体现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在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中,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重新安排课程模块,专业核心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相结合。
设置程序 围绕企业订单要求,逆序设置,即专门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及专业支持课程职业素质课程,根据各层次课程的能力培养要求编排理论部分的内容。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设置
设置原则 多门课程之间按照特定工作过程的内在逻辑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照应,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理性地实践,产生创新性实践成果。
设置依据 高职课程必须以应用为宗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相对完整的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
运行 校内、校外课堂联动;实践环节遵循项目的方法,模块运作,逐层递进。学生顶岗实习到汽车修理企业了解从事电器与电控方面的维修技能,熟知电器与电控方面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以获取汽车维修电工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实践方面的经验;为实现学生毕业后的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体系设计过程
课程体系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和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本专业课程体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方法,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步骤。实践专家与课程专家对工作岗位分析得到典型工作任务;针对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并描述了对应的学习领域;根据基于工作过程学习领域的性质与典型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设计对应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情境。
将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按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含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含专业方向限选课程、专业任选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等进行划分,形成本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其中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对应于培养目标中的专业核心能力部分。
(四)课程体系结构
经过多年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文化基础课平台化专业课程领域化教学训练情境化岗位实训任务化,专业技能进阶培养,即“四化”的进阶组合型课程体系。
构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初级模块(包括汽车零部件识图、现代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维护、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公共学习领域)、中级模块(包括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路和电气系统检修、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单片机应用技术、汽车空调维修技术)、高级模块(车载网络系统检修、汽车发动机电控与底盘电控技术、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脑维修技术、汽车发动机综合实训、汽车底盘综合实训、汽车电路与电气综合实训)和拓展模块(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电机与电力拖动、汽车电子产品工艺、电子产品电路设计与仿真)。
专业教学资源建设
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组建了经验丰富的团队来完成学习领域课程标准、实训实习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在此基础上,还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网络资源库,把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网站打造为集专业示范平台、专业交流平台、网络教学平台、社会服务培训平台、在线实训与测试平台于一体的立体化、共享型、教学做考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空间。重点加强课程网站、网络教学课件、网络仿真实训、实践录像片、网络在线自测题库等建设,同时还将完善相关的教学文件和课程标准,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设备是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必备硬件,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更新换代加快。为了适应汽车行业的发展,学生应掌握最前沿的技术,所以学校要不断更新实验实训设备。在传统汽车电工电子、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车载网络、单片机等实验室的基础上,以学院为主、企业参与,建设以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拆装、检测、维修、调试为核心任务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实验室;以企业为主,建设汽车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制作、检测、调试为一体的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顶岗实习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设备及环境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形式,共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期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就业竞争能力,实现毕业即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需要对毕业实践环节进行科学的设计,并精心组织实施。建立顶岗实习生的专业管理流程,进一步完善监控与管理措施,实行学院、合作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双重监控与管理。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第一,借助校内实训实习中心,开展教师专业技能自主培训,制定轮训计划,提高教师队伍“双师”素质。
第二,经常开展校内及有同类专业的兄弟院校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全面推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第三,积极参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各类师资培训。
第四,与企业深度融合,积极开展教师与企业员工活动,在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互访互助,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服务,提高教师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第五,依托国外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定期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到德国等汽车技术先进和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进修培训,提升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水平、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能力,将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应用技术带回来,引领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第六,聘请企业技术能手任兼职教师。分年度聘请一定数量的技术领先、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形成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专兼教师队伍。
结语
“节能、环保、安全”是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三大主题,车载电子产品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汽车电子技术岗位相关的职业能力,在汽车制造、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电子控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汽车电子技术的检测、实验、维修、技术服务与汽车电子产品的辅设计研发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鹏.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2011(6):121-123.
[2]杨俊林.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课程体系的建构[J].当代职业教育,2012(7):11-13.
[3]杜学森.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作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7(4):30-32.
[4]蒋水秀.高职高专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5):165-166.
[5]袁霞.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124-126.
[6]苏庆列.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1(6):159-160.
[7]陆玉亭.高职汽车电子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6546-6547.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是行动导向教学,学生学习的内容就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与学生今后的职业息息相关。以行动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强调“工作方法大于工作内容”,在此理念下,教学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实施效果。行动导向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独立的学习,更要具备学习的能力,这甚至比学生学习专业能力还重要。因此,也成为了教师教学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德国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从如何根据教学情境选择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及媒体的使用,最后落实到如何设计理论课、实验课。我们都亲身体验了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但我认为单纯地将德国的这套教学方法照搬到我们的课堂还是有些牵强,很多方面都无法适应于我国的职教模式特点。例如,德国是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企业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和学习机会,而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多数还属学科式,面临着学生企业实习就业分配等问题;在德国,教学实行小班制,1名教师最多负责十几个人,而我们的班级人数甚至达到了40人,上实验课最多两个老师,平均1名教师负责20几人,这样的情况下1次实验课教师指导学生操作1次的时间都无法保证。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德国的模式,需要将行动导向教学的理念灵活运用,开发设计出真正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学活动来。
一、针对汽车专业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设计
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一门课程汽车车身电控技术中的“汽车倒车雷达系统”这一授课单元为例,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教学活动前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备课准备。
1.教学内容
汽车车身电控技术这一课程是汽车电子技术类课程的核心课,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车身电子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及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为后续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类课程打下基础。课程下设多个教学情景,包括汽车电控安全系统、灯光控制系统、组合仪表控制系统等。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选取典型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其中“汽车倒车雷达系统”是电控安全系统的一个子教学单元,授课时间为2课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出汽车倒车雷达系统的功用,识别出该系统的组成以及分析系统工作原理。
2.教学资源
选取好教学项目后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学资源是无法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所以,还需要结合校内实训条件开展教学,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非常清楚和熟悉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才能够设计好教学活动。因此,设计开发出合理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分不开的。我校现有的5个“汽车电子倒车雷达安全视频实验台”和多辆装有倒车可视系统和倒车报警系统的教学用车,这些教具与设备都为我设计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保证。
3.授课对象
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3年制高职大2的学生,这个年龄段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普遍对汽车很感兴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相对缺少学习主动性,对知识的归纳能力差。因此,拟采取的措施是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然后再归纳理论知识,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记忆。
4.任务工单的设计
任务工单(或作业纸)类似于传统教学中的实验报告,但又不同于实验报告。任务工单有利于引导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和操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工单而达到独立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其设计要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由浅入深,由易至难。因此,任务工单的设计也是教师备课所要准备的重要部分,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5.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1)引入主题
教学情景设计采用角色扮演法,假设顾客在汽车4S店咨询有关倒车安全问题并有意购买倒车雷达装置,服务人员则需要向顾客作详细的说明和介绍。由教师扮演顾客向学生扮演的服务人员提出问题,例如“新驾驶员在倒车时易出现碰撞、刮蹭现象,采取什么措施可以尽量避免?防止汽车追尾以及安全倒车可以选择何种装置?目前防止汽车碰撞的方法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回答,目的是引入学习内容。为增强汽车的行驶安全性,学生需向顾客说明安装电子防撞系统的必要性,以及该系统的功用和工作原理,解决以上相关实际问题。
(2)完成任务及要求
由教师下发任务工单(见表1),学生自动分组,每4人1个小组,40多人分10组左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完成任务工单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其中1~5组主要结合5块“汽车电子倒车雷达安全视频实验台”完成任务工单“理论学习”作业题部分,借助工具书及教材等查找汽车倒车雷达系统的功能,并分析系统的控制原理。另外6~10组结合5辆教学用车完成任务工单“操作实施”部分的学习,学生进行重点操作,理论教师与实验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小组完成任务后,相互交替,轮换完成任务工单上所有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的问题。
(3)学习效果测评
完成两部分的任务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推选1名成员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同组其他同学可作补充,师生交流互动。其他小组及教师给出对该组的评价成绩,本组成员也要互作评价。
(4)总结归纳
借助多媒体幻灯片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知识点,重点部分教师详细讲解,并给出任务工单的正确答案。同时解决课程引入时顾客提出的问题。
二、结束语
大部分学生在学完该单元后的体会是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就完成了学习任务,对知识点印象深刻。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和沟通,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但这种教学方式的难点则是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结合现有设备基础上设计出适合的任务工单,完成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非常关键。
表1 任务工单
任务名称 汽车倒车雷达系统 学时 2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任务成绩
实训设备 示教板、教学用车 实训场地 实训室 日 期
客户任务 为增强汽车行驶安全性,向客户说明安装倒车雷达安全系统的必要性,以及该系统的功用和工作原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任务目的 能够正确描述出汽车倒车雷达系统的功用,识别出该系统的组成以及分析系统工作原理。
一、预备知识
1. 激光雷达测距原理:
已知:C为光速,T为发出信号至接收信号的时间
求:发射点至被测物体距离L。(用公式表示)
2. 目前防止汽车碰撞的方法或装置有哪些?
二、理论学习
结合“汽车电子倒车雷达安全视频实验台”完成以下问题。
1、示教板的电灯在情况下会亮,IG灯在 情况下会亮。请问点火钥匙开关位于哪个位置时,倒车雷达可视系统起作用,并分析原因。
2、观察数字显示器,当距离示教板的雷达探头多远时系统报警?并完成下表。
车与物体距离 数字显示器颜色 蜂鸣声
红灯 黄灯 绿灯
3、以下为示教板上各部件,通过观察电路分析出系统控制关系,并用箭头完成系统控制原理图。若你认为布局不合理,可自行组织位置。
三、操作实施
结合操作教学用车完成以下问题。
1.请描述教学用车的雷达探头及倒车后视摄像头一般位于汽车什么位置上。
2.若客户需要你演示倒车雷达系统装置,请简述你的演示步骤。
3.请问倒车后视影像不正是何原因?如何解决?
四、检查与评估
1.请根据自己任务完成的情况,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自我评估以及对本次课的体会,并提出改进意见。
2.成员互评:根据分工与完成任务的情况,请给出小组其他成员成绩。(满分10分为标准)
组员
成绩
[关键词] 汽车产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与就业市场的分析
1.我国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的特征
随着汽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庭一刻的来临,汽车从奢侈品变身为生活的必需品;2010年我国的汽车销量和产量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汽车产业的巨大商机驱使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汽车厂商纷纷进驻中国的汽车业市场;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汽车制造技术,实现我国汽车制造自主品牌的生产,已成为我国汽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信念。实际上,从现代汽车制造的综合技术分析,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已不再只是装备制造业独家经营的情况下所能实现。高强轻质的碳纤维新材料正在替代传统的玻璃钢(即玻璃纤维增强材料)汽车材料,汽车代用燃料新能源技术也已进入现代汽车领域;同时,因为汽车制造集约了现代工业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协作和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必将形成汽车产业生产的新格局。
2.汽车与相关产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汽车与相关产业的互动不仅推动产业发展,也将为全社会的就业提供了有效的劳动力市场。以德国为例:2002年汽车装备制造业就业人数为67万,而因汽车产业发展拉动的汽车维修、销售、服务等相关产业间接提供就业人数为335万人;汽车和汽车相关产业就业的总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比例高达16.7%。而据我国2002年的初步统计结果仅为3.5%。
我国2003年由教育部、劳动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报告》显示,汽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200万以上,其中汽车修理人才缺口80万;目前汽车维修的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2010年全国汽车维修从业人员约300万,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38.5%,中级技术工人不足50%,技师不足10%。再看我国目前的汽车相关产业的配套发展还很不完善,汽车的技术服务在服务体系、技术质量和人力资源配置水平等各方面都还处在起始阶段。因此,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和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极好机遇;当然教育和就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严峻的,原因是我国汽车技术市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资源是很不对称的。
3.汽车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案例分析
汽车喷涂就是汽车的喷漆涂装生产过程,汽车喷涂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一项美容技术。现在我国的汽车用漆和汽车喷涂设备正在从进口转为国产和部分国产。现在让我们分析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两大汽车制造企业的汽车喷涂生产工艺。传统的汽车喷涂工艺采用空气喷枪,汽车喷涂上漆率仅为40%,而且污染环境。上海大众汽车生产线建设的初期采用的就是传统喷涂工艺;而上海通用汽车生产线建设则高位起步,采用静电旋杯新工艺,其原理是以静电旋杯的高速(70000转/分钟)运转,油漆被高速离心雾化,再通过有机器人操作的雾化喷枪实现汽车喷涂,在油漆集中供给和自动喷涂的保障下,汽车喷涂上漆率理论值可达到90%,实际为80%。
汽车制造设备的国产专业化生产可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并从中获取应有的利润。目前美国的Binks、Ransburg、Devibiss三家专业化生产企业分别可以提供油漆输送设备、静电旋杯雾化器和雾化喷枪设备,从而形成目前最为先进的喷涂设备产业链。在汽车喷涂设备制造中,除静电旋杯和要求极高的输送管路阀门需要从美国的专业公司进口,而大部分如管接头等零部件完全可以实现国内自主供给。创业者正是利用长三角的各种优势企业群,组建起专业化零部件生产的供应商,并最后组装成汽车喷涂的系列设备。
与高度自动化汽车生产线上的简单操作工人相比,招聘喷涂设备组装的专业人员则需要复合型的技能人才,因为组装设备的过程是以人工操作为主的,而机械的各种冷加工操作以及氩弧焊等生产环节工人们都会遇到。
二.汽车产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能力本位的课程建设
实践证明,确立以能力单元为教学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从传统走向创新的一条成功之路。近年来,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里程碑的成果性标志要算得上2007年由澳大利亚政府投资,中国政府配套国家层面的重庆中澳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项目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澳“汽车维修与检测”改革试点的项目院校,历经5年的改革实践,确立了以职业资格与职业能力相对应的能力单元教学模块,实现了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课程建设的过程是以能力标准为单元组建教学模块,并以单元教学模块对应职业资格等级的课程能力教学标准。这些实践项目院校开发的课程能力模块主要有汽车维护基本能力、汽车检测诊断与维修能力、汽车电控系统维修相关能力,课程开发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
2.汽车专业的项目化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学结合是项目化教学的最佳路径,而工学结合的教学机制则需要建立在校企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先进的核心生产技术,不仅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也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当然,校企合作不仅取决学校与企业二者之间专业技术水准是否对称,也需要把握好企业与学校在人力资源互补的结合点。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一种倾向:就是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趋同化,教育教学改革方法模式单一缺少创新。面向社会各行各业服务的职业教育,绝对不能仅靠项目化教学的一种模式去应对各行各业。然而,汽车专业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则是最佳的选择,一是因为汽车具有相对独立又有互相关联的工作系统所构成,如发动机系统、转向系统、电控系统等,十分便于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和课程单元的开发;二是汽车维修服务业以S英文字母打头的*S店是依据汽车销售、零配件销售和各种服务功能进行的S组合。学校完全可以依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和学校自身的教学条件选择不同难度、不同技术含量的实训项目,开展项目化教学。
三.因地制宜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改革实践
近几年,不少职业院校顺应汽车维修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了对教育的投入,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设备不断充实,师资配备不断完善。目前汽车维修专业教学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主要是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理论教学与实践培训的脱节,直接成为学生顶岗实习效果不高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直接诱因。
1.重组课程内容实施能力分级培养方案
(1)做好校内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目前学科教学的传统管理体制下,理顺汽车维修专业校内教学资源之间的配置关系;通过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合作,实现学科知识的融通和课程内容的重组,例如机电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可以把《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知识融入到《汽车电器设备的构造与维修》课程,进行组合式教学。
(2)以能力分级培养为前提设计课程体系。
①初级能力课程。以学生职业导入为目的,从汽车基本维护、常用工量具的使用为入口,进行课程内容的知识整合。设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钳工工艺基本技能》、《机械基础》等初级课程;同时辅以、《汽车职业素养与职业规划》、《口语与礼仪》等文化类课程。
②中级能力课程。以学生基本能力培养为目的,学生在进行汽车零部件拆装任务的实际操作中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维护》、《电控发动机技术》、《汽车空调构造与维修》等实训课程;同时辅以《汽车文化与汽车产业》、《数学》、《计算机基础》等专业基础课程。
③高级能力课程。以培养学生汽车检测诊断能力为目的。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即由传统的凭经验诊断转变为利用仪器检测的数据说话。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检测数据的分析方法。主要课程有《汽车故障与诊断技术》,并逐步开设《汽车发动机故障综合诊断》、《汽车电气故障综合诊断》、《底盘故障综合诊断》等课程;同时辅以《汽车的销售与管理》、《汽车技术服务》等服务类课程。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尝试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采用任务驱动与小组互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便于开展项目化教学,又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任务的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穿插讲授,对每一项教学任务,应设计配套的工作页,包括理论知识要点、实操步骤、数据记录与分析等。小组互动是教师把教学任务下达给学生的每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内的学员通过任务分工、教学互助、成果互评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2)建立汽车维修专业单元教学操作的实验台。
汽车维修专业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应备有汽车整车,主要用于汽车构造认识、汽车保养以及电控故障排除的教学实训。在教学中整车不能拆解拆装与检测,造成学生对汽车构造无法清晰了解,很多汽车检测项目无法有效进行;即便教师采用电化教学,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了便于开展汽车维修项目的单元教学,可配套汽车单元实训教学台,如添置只包含汽车发动机系统和底盘,汽车发动机只含台架、线束、仪表、面板等配件;并匹配只含汽车电器控制的综合实验台,如微型货车整套电器配件,汽车空调控制系统等。
(3)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经济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仍然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因地制宜地开展汽车维修专业的项目化校企合作教学,我们选择在探索中构建“名企引领、订单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我校与北京现代合作的“北京现代品质班培养” 项目为例:我们通过对岗位能力的分析,明确本精品课程所需掌握的所有技能,依据汽车维修工职业成长规律,建立本精品课程学生技能递进培养路线图,由合作企业与学校按路线图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实施、共同管理、共同进行人才评价,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一体,形成“名企引领、订单驱动”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运用与服务分会在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师资培养、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组织、学生就业等方面实行三方联动,全程深度合作的运行模式。
在整个教学体系改革中,我们以汽车维修行业及职业教育专家引领,企业的技术主管、课程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精品课程建设指导小组负责对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创新、师资团队建设、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改革。经过四年的合作,改革已初见成效。
综上所述,校外分散式的实践学习并不十分利于有效的教学管理,重要的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校外实训基地的教学效果有时并不尽如人意;对此,我们的设想是建立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形成真实的“产教合一”的工学格局。汽车维修服务实景基地利用学校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及人力资源,企业提供部分专家及管理体系,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设计适合企业需要又满足学校教学的项目课题。本着这个思路,职业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在与企业、市场的人才对接中,应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从而不断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占山.需求导向的职业教育探索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2]余祖光.产业文化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5
[3]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4] 王银山.汽车维修企业高技能人才状况问题及其解决.职业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周茂杰,男,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
关键词:数控技术;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刘馨潞(1978-),女,江苏南通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机械工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18(2013)05-0094-03
一、引言
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是国家宏观发展战略中提出的重点发展的科学技术,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主干课程,也是各工科院校重点进行建设的学科方向。我院于2008年新开设了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机制专业),为船舶设备制造企业培养应用型数控人才。
机制专业开设三年来,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摸索已有所进步,但由于学校数控师资力量及一些软硬件设施都较薄弱,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对数控技术课程的认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还亟待提高。为进行数控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笔者通过在数控技术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使用、教学效果等几个方面展开问卷调查,分析目前数控技术的教学现状,为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面对我院机制专业09级和10级的学生展开,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92份,其中有效问卷92份。问卷共设10个问题, 其中1-9题为选择题, 第10题为开放式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由于数控技术给传统的制造业生产方式、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带来的深刻变化,无论是从社会还是到学校,几乎所用的人都已经认识到了数控技术的重要性。通过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表1中的问题后,我们发现,95.6%的学生认为数控技术很重要或比较重要,只有4.4%的学生认为数控技术不重要。
(二)学生普遍认为数控技术的学习困难
通过调查发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数控技术课程很重要的同时,他们也同样觉得数控技术的学习是困难的。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对课上老师讲的内容是一知半解的,只有很少的人能完全理解,而有部分人甚至是一点不懂,这当然是认为所有人都在认真听课的前提下。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学校的专业教学计划还有不完善之处,学生先修课程不够,基础薄弱;另一方面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虽然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但“只能看,不能摸”与“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效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再者由于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设计、工艺、机床、刀具、夹具、切削原理、材料、气液传动、自动控制、电工电子技术、检测原理、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等很多方面的内容,知识面太宽,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学透。
(三)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使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的评价与要求
从表3 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数控技术教材及参考书的选用是基本合理的,但这并不能完全说明教材的选用不存在问题,事实上现有的数控技术教材,形态都比较单一,内容也陈旧,实践性不强,虽然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名目繁多的适用于高职高专使用的教材,质量却良莠不齐,很多教材在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方面都只是基本理论,条条框框的内容,脱离生产实际,本来就很枯燥的知识学起来更是晦涩难懂。再加上老师在教材的选择上也缺少经验,教材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以至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跟不上数控前沿技术的发展,与现实脱节,与社会和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表3 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使用教材及教学方法等的评价与要求
由表3中第6、7个问题的答卷情况可以看出,大部份学生都认为如果没有实验实训,仅靠多媒体教学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的。只有一成左右的学生认为上课仅靠老师讲就行,九成的学生希望课上有实验,或有实践项目引入,学生自己参与进来。
我院现在的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几乎是完全分开的,一方面,这跟学校目前的数控设备硬件条件不足有关,另一方面,这也与学校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有关,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少之又少,理论老师大多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在上理论课的同时很好的完成实验实训项目,而实训老师往往在理论方面又比较薄弱。
(四)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表4的调研结果表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满意程度不太高,大多集中在基本满意这一选项,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三成以上。而另一问题即要求学生感受自己所学的数控知识能否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的调查更令人堪忧,只有45%的学生选择能适应或基本可以,55%的人认为不能适应。可见学生虽然尚未走进社会,却也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相距甚远。这一点本人在教学中就深刻认识到,因实训条件所限,数控加工刀具和工艺的教学相当薄弱,上课都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效果较差,实践技能培训的重点仅仅在数控机床简单操作上,而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等)学生都不太熟悉,还有企业需要的如模具设计、CAD/CAM与自动编程、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训练都远远不够甚至没有。
表4 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
(五)学生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建议
本次调查的最后一个开放式问题是请学生提出自己对数控技术课程教学的建议,其中有相当多的建议都集中在希望增加实验实训的问题上;也有一部分是希望老师改进课程的教学方法,使他们能更好的接受和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有提出对教材的要求和学习自动编程语言等方面的建议。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归纳出我院目前的数控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数控技术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社会行业需要;数控实验实训设备条件数量严重不足,且不配套;数控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数控技术教学模式与方法陈旧落后。
综合上述问题,我们对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一)目前学校为了强调实训,很多课程都采用了压缩理论课时的办法。数控技术也不例外,但是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宽,学时太短会导致很多知识老师上课只能一带而过,不能跟实际结合,最终老师讲的费劲,学生学的吃力。
我院现在的数控技术的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几乎是完全分开的,一些实训课程中的内容在理论课中已经讲过,如果我们可以将一些实训课程与数控技术课程合并教学,把传统的“理论一实践一理论”的教学改为“实践认识一针对实践的理论一再实践”的项目式教学,通过设计项目课题,把培养某项综合能力所需的课程内容按照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加以筛选归纳,不但能使学生的学习有的放矢,使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还可以减少数控技术与一些实训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重复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保证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应有的知识。
进行项目式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的是,我们不能也不需要把所有的内容都改为项目教学,因为项目教学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针对性,有些内容如数控加工工艺设计、数控车床、铣床和加工中心编程等方面的内容比较适合项目教学。但有一些如数控加工基本原理等方面的内容就没有必要改成项目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
(二)必须选用合适的教材,即便在课堂上的效率很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后都还是要利用课本来进行温故知新,才能真正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我发现,在课时紧张,课堂节奏很快的情况下,如果教材与课堂内容不配套,学生在课后就会很少去看书,从而对课程的一部分兴趣也就会缺失掉,因此最好是课堂授课内容与教材配套,如果必要,可以根据学校或专业的特色,以及不同的教学模式去重新编写适用的教材。
(三)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必须要有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并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针对理论老师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学校应当有计划地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和见习,了解数控技术的新知识,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数控加工工艺、机床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只有老师“能文能武”,才能带领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老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也才能游刃有余。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企业的专家到学校来授课,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
(四)学校应优先满足教学与培训需求,利用有限的资金合理配置数控技术实验实训设备,应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和线切割机床等基本加工设备,数控模拟仿真软件、数控机床典型零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等的综合实验台。可进行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数控原理、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电机调速与控制、机床精度检测与调试技术等基础实验。
也可以采取一些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使学生全方位的接触企业的数控产品,了解实际的生产过程,这种直接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促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五)要注重开展CAD/CAM和自动编程软件的教学,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趋势,对学生进行CAD/CAM 的设计软件如Master CAM、CAXA、UG、Pro-Engineer等教学及技能培训是当今数控技术教学方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尤其在数控硬件设施不足的情形下,开展自动编程软件的教学可以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因为虽然学校的数控加工和实验设备不足,但计算机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学好了一些自动编程软件,学生将来的就业会更具竞争力,而目前我们在数控技术课程中对只是略作介绍,这也是不妥当的。
四、结语
通过本次调研,总结出目前我院数控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数控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为此,教学改革将从调整数控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来展开,通过教学过程与研究过程的结合,边执行、边修改,最终得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数控技术的教学质量,使其符合社会需要和行业需求,同时也为其它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