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动化运维;服务器管理;运维管理;课程体系;校企合作

1产业背景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其中以开源技术为核心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随着政府的政策扶植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更是在经济和政治发展中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1]。LAMP技术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Linux,Apache,MYSQL,PHP这些组件的兼容性不断完善。目前其已在世界范围走出草根,成为Web服务器事实上的技术标准[2]。并且LAMP具有效率高、安全可靠、开源免费的优势,是企业服务器搭建的主力军,加上服务配置难度不大,非常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学习。深圳信息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及“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培养方向定位在“系统运维”和“网站管理维护”,尤其以Linux开源技术为核心,培养开源系统构建、系统应用及运行维护管理的专业技能人才,主要从事中小企业网络维护、IT系统管理运维、企业网站开发管理等。

2用人需求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获得的。因此,满足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3]。在总体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和区域发展方向的前提下,需要根据专业的人才层次和能力水平,深入调研历年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了解不同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根据相关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为市场所需,为将来工作所用[4]。由于“系统运维管理”和“网站管理维护”是专业主要的培养方向,因此课程体系主要围绕这两个中心开展。在51job、智联招聘等大型招聘网站上搜集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根据这些需求确定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进而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

3系统运维管理

现代企业办公都离不开计算机,系统运维工程师负责的工作就是去确保这些计算机和网络能够正常运行,保障运行的服务和IT系统的数据安全可靠。这些是整个企业发展的基础,系统运维出现的问题影响重大,严重影响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及公司业务的顺利开展。目前,自动化运维成为企业服务器系统的主要建设方向,通过建设自动化运维平台,企业能够摆脱对密集型人力技术服务的依赖和限制,从而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业务快速增长。系统运维管理需要分析各个企业的用人需求,参考高职学生的能力特点和发展方向,总结运维工程师主要的专业技术要求。

3.1系统运维工程师职位要求

(1)熟悉Windows/Linux操作系统的维护,对CPU,内存、I/O等性能以及程序性能优化有一定经验。(2)熟悉Oracle/SQLServer/PostgreSQL/MySQL等数据库的应用、配置、优化。(3)熟悉Zabbix等监控软件的使用。(4)熟悉Shell编程,Perl,Python等脚本语言。(5)对自动化运维有一定了解,有自动化运维的思维方式,能独立设计、开发系统自动化维护工具。

3.2网站管理维护

网站的管理维护主要包括检测网站的错误、保证网站正常运转、处理用户信息、定期更新网页内容和修正网页错误等。网站的管理维护可以使用一些专业的软件来实现。对于公司、企业等单位,尤其是拥有自己服务器的单位,则需要配置专门的网站管理员来管理和维护。

3.3网站管理工程师职位要求

(1)熟练使用网页设计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等网页设计软件,并能结合平面设计软件设计、制作与维护商业、企业网站。(2)熟练使用HTML,DIV+CSS,能手写DIV+CSS语言,应用简单的javascript特效。(3)网站风格及UI设计,图片制作及美化、整体布局、活动广告和相关图片的制作。(4)熟悉整个网站的制作流程,并能针对该购物车做Web前端开发。(5)了解站外推广知识,有SEMSEO,邮件营销意识。

4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仔细研究国家对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紧密依托本地优势资源,不断寻求政校行企联合新突破,准确把握珠三角特别是深圳地区对以Linux为代表的开源运维技术人才的旺盛需求,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科学定位专业建设目标,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成突出开源技术特色的国内一流专业,主要建设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4.1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企业开展合作育人,按照“专业领先、就业导向、产教结合”的方针,实施“全过程汇集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突出订单式培养模式。构建“分层次、分阶段、岗位订单分流”弹性化课程体系架构,搭建契合区域产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人才学习实践平台,带动学生团队全程参与企业研发与产品推广等工作,开展学生团队的创新创业,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准职业人”。

4.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分层次、分阶段、岗位订单分流”的“三分”弹性化课程体系架构,突出开源技术特色,实施“全过程汇集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共同构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突出“四个一致”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四个一致”即岗位能力与课程模块的一致性—根据岗位能力所需知识点来确定课程模块;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的一致性—由生产实际需要来重构教学内容。

4.2.1突出“双核”能力

所谓“双核”能力即指“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体系,构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系统和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知识的系统。

4.2.2突出开源技术特色

为解决深圳市企业及政府部门在Linux的开源系统维护人才紧缺的难题,本专业在培养目标设计中突出开源技术特色,依托已取得的两门Linux国家级精品课程,强调服务器运维技术,突出开源技术的核心技能培养。

4.2.3突出创业能力的培养

突出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本专业课程建设的又一显著特点。学生在完成两年的课程学习后,根据学生情况在第三学年分别进入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和以创业为目标的创业教育中心接收创业教育和进行创业实践。

4.3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深圳中小企业对计算机应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岗位的实际需要,依据“2+1”行业订单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三突出”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在第1—5学期完成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共性核心技能与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在第六学期开设为期5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内容完成个性化核心技能、职业素质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5结语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以提升技能、促进就业、服务企业为宗旨,以“系统运维”为专业核心,以开源技术为专业特色,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将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通过系统、全面的教学设计,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志敏.开源系统运维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7):122-124.

[2]袁勋.LAMP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优越性的探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1(5):435.

[3]李莉.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J].国网技术学院学报,2018(1):62-66.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虚拟技术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密不可缺的工具,作为一名现代工作者,应当熟练使用计算机并初步掌握计算机的组装、维护与维修知识。目前,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虚拟技术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虚拟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写实性,又提升了教学水平。本文主要探讨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中,使用虚拟技术解决教学活动中问题的应用。

一、《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分析

1、课程作用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和核心课程,在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的进一步延伸,同时也是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建设、多媒体技术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2、课程目的

本课程使学生认识计算机的硬件和组成结构,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测试,在掌握计算机维护维修方法的基础上,能判别和处理常见的故障,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从而适应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位群的要求。

3、课程特点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是一门技能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内容全面,知识丰富

该课程的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各硬件组装与设计及选购策略等,计算机硬件的安装,BIOS基本设置方法,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处理,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与防治等内容。内容涉及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等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扩充性强。

(2)知识更新快

当今,计算机软、硬件发展迅速,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让学生及时了解新技术和产品。

(3)课程实践性强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是一门侧重实践环节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成,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及计算机日常维护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是一门理论性、操作性、应用性为一体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进行CMOS设置、磁盘分区及格式化、操作系统安装、驱动程序及应用软件的安装、系统备份与恢复、注册表修改、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的排除等操作。学生进行拆装练习时,多数使用的是学校淘汰下来的旧设备,基本产生了不可修复的物理故障,使用这些机器来完成软件部分的实验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进行这些操作,会对硬盘数据带来破坏性,如果让学生在计算机上真实的做实验,会造成计算机数据丢失或不能开机,损坏硬件设备,增加了实验室计算机的维护频率,对机房的维护工作带来一定压力,同时也影响其他课程的上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引入虚拟技术,通过虚拟机平台,学生可以任意地进行硬盘分区、格式化、CMOS设置、操作系统安装,甚至一些具有破坏性的实验,并不用担心系统是否会崩溃,既能满足了教学的要求,也并不给实验室带来负担。

二、虚拟机介绍

1、虚拟机的原理

虚拟机是运行在物理机上的一个高度隔离的软件容器,是在在现有的操作系统上虚拟出了一台标准计算机的环境,它可以运行自身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包含自己的虚拟CPU、RAM硬盘和网络接口卡等各种硬件。若系统崩溃,崩溃的只是虚拟机上的操作系统,而不是物理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我们可以用虚拟机的恢复功能,马上恢复虚拟机安装软件之前的状态。我们可以在一个主系统上建立多个同构或者异构的虚拟计算机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同时运行且互不干扰,在多个操作系统间切换,不需重新启动,可实现一台电脑 “同时” 运行几个操作系统,并且可以将这些操作系统连成一个网络。通常,我们把模拟出来的计算机称为虚拟机,也称子机。在虚拟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叫子系统,将运行虚拟机软件的计算机叫做母机, 运行虚拟机软件的操作系统叫主系统。

2、常用的虚拟机软件

目前,市场上流行VMware和Virtual PC两种虚拟系统。两个系统各有优点:VMware可以支持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是最实用的虚拟系统;而Virtual PC主要支持的系统为微软平台。VMware虚拟系统的软件功能强大,稳定性好,多用于教学科研、产品研发和测试等环境中,考虑到《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堂教学的需求,VMware系统无疑是最佳选择。

三、虚拟技术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构建虚拟计算机学环境

在主机上安装并运行VMwareworkstation虚拟软件,在主界面上单击“新建虚拟机”,根据“新建虚拟机向导”提示,完成创建虚拟计算机环境。然后开启虚拟机电源,与在一台真实的计算机上操作几乎完全一样,可在虚拟机上进行各种操作。

2、设置CMOS

刚创建的虚拟计算机系统,只虚拟了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硬件环境,我们还要对其软件环境进行安装。在软件主界面单击“启动”,按照屏幕提示按Del键进入CMOS设置界面,在CMOS参数设置界面中,设置计算机的第一启动顺序为光盘启动,为后面进行系统软件的安装时使用光盘启动做好准备。

3、初始化硬盘

保存虚拟机的CMOS设置参数,在光驱中放入系统引导盘,也可以用光盘镜像文件(ISO、VCD等格式)作为光盘来使用,运行硬盘分区软件DM或Fdisk程序对虚拟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等操作。

4、安装操作系统

对硬盘的进行初始化操作后,进入某台虚拟机,从安装光盘或者镜像文件引导系统,执行安装程序,进行系统安装,其安装过程与独立的物理机的安装方法相同。

5、安装应用软件

用虚拟机安装好操作系统后,还需安装一些应用软件。如果在物理机系统中直接安装和使用各种软件,会对计算机造成很大的负担。使用虚拟机以后,就可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只要物理机的内存足够大,在虚拟机的操作系统上可以进行任何的软件安装、运行、维护工作,即使出现了操作系统崩溃的情况,也可以通过复制、覆盖虚拟硬盘的方式迅速解决问题。

四、结束语

在《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虚拟机技术,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实验教学经费紧张、实验设备不足,为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实训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理解和掌握实验内容,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使实验教学的实施与教学效果都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玮.《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运用虚拟技术初探[J].山西科技,2010(04)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3篇

1.教材出版市场缺乏规范计算机教材的需求量大,定价高,其发行往往能够给出版单位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很多出版单位都涉足这一专业领域的教材出版。然而,由于计算机教材出版市场没有统一规范,导致各类教材没有形成统一的专业标准。例如,一些新的计算机名词、概念和计量单位等术语,出现了多版本称谓,如“复制”和“拷贝”“;默认”和“缺省”“;Windows”和“WINDOWS”等。教材出版物中,若出现这类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则很容易引起教材使用上的混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教材内容严重滞后目前,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与技术发展前沿严重脱节,存在教材内容陈旧滞后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产业发展对教材内容更新的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因为纸质教材出版涉及编写、排版、印刷和发行等多个环节,在时间上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对于快速发展的计算机行业来说,教材落后于实际的局面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3.教材形式单一迄今为止,许多高校计算机教材的形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图书上,对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手段借鉴不足,缺乏多元化的教学元素,不符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潮流。单一的教材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多层次的教学需求,而且不利于个性化教学的开展。

4.教材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计算机是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求教材体现一定的应用性和创造性。虽然部分计算机教材的内容足够新颖,知识体系更新也比较快,但往往偏重于理论教学,片面地追求知识的灌输,缺少与实际案例的结合。从根本上讲,计算机作为一种技术工具,其实用性非常重要。例如,针对编程语言的学习,很多计算机教材里是一种纯理论讲解的语法结构知识,而没有可操作性的程序案例供学生参考。这种教材往往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学生动手编程能力却比较弱。

二、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多维属性分析

1.目标属性——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科学的培养目标体系是开展专业化教育的关键,更是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据。就高校而言,计算机学科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拥有系统性和创造性思维,并能够胜任与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生产、服务和管理等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然而,由于学校类型与办学定位的差异,不同高校对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而,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应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特殊性。例如,综合性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其教材建设便可以发挥学科交叉的资源优势,体现多学科融合的特点;而研究型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其教材应特别注重理论知识的丰富化,教材内容紧跟学科理论前沿,并且要注重学生对专业领域理论研究兴趣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则应该在教材建设中加入更多的实用性元素,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应用能力。总之,计算机专业教材中知识结构、能力层次和内容编排等要素,都应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设定。计算机专业的教材建设应着重考虑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从而使计算机专业教材更好地服务于计算机学科的长远发展。

2.内容属性——以先进性为原则自计算机技术诞生并获得广泛应用以来,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通信等新兴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正在快速地更新换代。而专业教材的编写、排版、印刷和发行等环节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从而导致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跟不上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速度,使得教材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脱节。从内容属性的角度上看,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出版建设应体现出“新、用、适、精”的基本要求。“新”指的是教材内容应及时跟进研究前沿,一方面,要体现本学科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包括新材料、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案例等;另一方面,要剖析这些新成果在制造、金融、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运用情况。另外,对于一些新兴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也应该有深入浅出的讲解。“用”指的是教材建设的易用性和实用性,即要求计算机专业教材反映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可用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是指教材内容的知识量及难度应适合所服务的办学层次,应与大部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匹配,并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精”明确了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对质量的追求,符合当前国家对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精”是指计算机专业教材建设在“新、用、适”的前提下完成质量的提升。教材内容质量的出版建设对教材编写者的知识体系具有较高要求。

3.对象属性——以学生为中心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建设的对象属性,即强调学生在教材与学科建设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理念的延伸。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一切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材出版建设,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教材的出版建设可以通过学科渗透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计算机专业是典型的科学与工程相结合的学科,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教材编写可以基于计算机学科体系,适当加强计算机与数学、物理、电子和自动化等基础学科和工程学科的融合,提高计算机教材的综合性特征,从而开拓学生的学科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第二,教材的出版编排应遵循人的认知发展规律。学生作为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个体,其认知心理、能力素质的形成和发展都表现出特定的规律。因此,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出版建设应以学生心理发展,特别是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遵循适用性和因材施教等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第三,教材内容的编排应结合相关案例和问题情境。计算机教育说到底还是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多维属性下的计算机教材出版对策

1.做好教材出版建设的“顶层设计”专业教材出版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需要由出版单位牵头,分别召集教育界和计算机产业界的多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经长时间、广泛地调研整理,逐步形成计算机专业教材出版的指导性方案,然后,围绕这一主体思路确定教材建设的组织框架,制定出教材出版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规范。另外,专业教材出版建设的顶层设计工作还要结合历史经验和未来需要,确定教材出版工作的质量标准,要求每个环节要按照这个标准执行。教材顶层设计理念应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材顶层设计理念还要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这些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全面体现了国家教育改革事业的根本方向,以及创新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现状,应用

一、技工院校基础教学现状及相关应对措施

技工院校生源现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大学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招收的高中生实行助学金制度,高中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初中毕业生报考普通高中已成为热门,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选择了进人普通高中学习,进而走上考大学之路。

1.关于学生问题

(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新生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现在,许多小学、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有些地区,信息技术课只是作为选修课,很多偏僻的农村由于受很多条件的制约,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根本都没有见过计算机。笔者从网上某校新生计算机知识调查显示:在562位新生中,有2.01%的学生,表示从未使用过计算机;有86.35%的学生使用过,但很不熟练;占整体的11.63%的学生表示经常使用,而且比较熟练。

(2)学生动手能力差。学生动手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是学校不重视计算机课教学和缺少计算机。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更多的注重孩子考高分,学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计算机不是高考科目,所以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不重视计算机的学习,更没有时间让学生去动手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习得需要一定数量的计算机。有些学校计算机数量有限,学生上机的机会较少,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有些偏僻农村根本没有计算机,学生根本没有用过计算机,就更谈不上操作计算机了。

(3)学生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方法就是采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关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问题

(1)多媒体课件最忌整篇的抄写教材内容。整篇抄写教材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要简单明了,明确课件内容,突出课程重点,以引导学生为主,灌输理论为辅。

(2)少用文字特效。如果没有特殊的需要,最好不要添加文字的闪烁、运动等效果,否则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文字材料以外的地方,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其解决方法是,除了标题、问题的答案等,尽量不要使用文字特效。

(3)避免过多过滥的使用多媒体。多媒体运用的频度,目前存在着一个认知上的误区,那就是认为多媒体用得越多,越能体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如果忽视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必将使计算机基础课变成多媒体课件展示课。在引入或呈现几个环节我们可以多用些,在其他环节少用一些。但无论在哪个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师都应目标明确,明确每一步多媒体的应用中所要达到的目标,避免过多过滥的使用多媒体。

(4)正确处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时,一定要将多媒体教学理解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所增加的特殊的教学工具,在使用多媒体时我们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操作时间因素,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进程。

3.关于教师问题

(1)教师应及时删除陈旧内容,补充新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最新的科技动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增删,删除过时的内容,补充新内容。

(2)青年教师应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目前,某些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比较多,他们缺少教学经验,动手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青年教师应该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苦练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3)教师应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讲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以项目驱动法为好。

二、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人类在信息技术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发展、不断前进。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信息技术变革,人类用大脑存储信息,用语言交流和传播信息;文字的出现使人类信息的存储和传播超越了时间和地域的局限;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使信息得以大量的复制和传播,从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文化传播超越了时空界限,大大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使信息的载体、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柱。人们利用计算机可以高效地处理和加工信息,利用计算机网络可以广泛地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家开始寻找能替代硅晶制造芯片的新材料,积极探索和研制新一代的计算机。例如,模糊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超导计算机、以蛋白质分子作芯片的生物计算机等。在生物计算机中信息以波的形式传播,运算速度比目前的计算机快百万倍,而且能量消耗仅相当于普通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并具有巨大的存储能力。在光子计算机中,由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储和处理。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研制成功了第一台通用光子计算机,使研究光子计算机的进程迈出了历史性的一大步,科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光子计算机时代。量子电子技术是国际上正在兴起的一门新学科,虽说目前量子计算机处于概念阶段,这门新学科的兴起意味着量子计算机正向我们走来。

计算机以处理精度见长,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模糊的概念。比如天气的冷与热、衣服的肮脏程度、个子的高矮等,人脑对模糊信息有极高的识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可以得心应手地处理这些模糊问题,但是,要让计算机能模仿人脑,就必须让计算机具有处理模糊概念的本领。1985年,世界上第一个模糊逻辑片被设计制造出来,每秒钟能进行8万次模糊逻辑推理。目前,已经有每秒64.5万次以上的模糊推理逻辑片。随着电子技术和模糊逻辑技术的飞速发展,模糊计算机将会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它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虚拟机;VMware;网络教学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展极快的信息技术,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各高校几乎所有专业都开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已成为高校公共课程,教学意义十分重大。

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相当密切课程。教学中搭建一个网络环境,最少需要2台带阿卡的计算机和1根交叉网线;如果组建复杂网络环境,还需要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教师在讲授中,要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讲授内容和操作过程。对于多媒体教室单机状况,教师很难做到。而在实践教学中,又需要大量的网络设备,由于经费短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各院校对实验设备的更新面临着重重困难,并且所建网络实验室规模较小,实验中常常是几人共用一组实验设备,不利用于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通用机房,为杜绝学生在计算机上随意安装软件和修改设置,对计算机硬盘采取保护措施,导致网络课程的大多数实验都无法开出,学生动手机会减少,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网络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虚拟机技术网络教学架构的设想就应运而生,其思路是通过虚拟化软件的辅助,将网络课程教学中用到的操作系统集中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然后模拟出多操作系统连接的效果,在单机上实现多操作系统的联网,构造出网络环境,满足网络教学和实践的需要。

二、虚拟机

目前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有Virtual Pc和VMware两款,它们都能在Windows系统上虚拟出多台计算机,用于安装各种版本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PS/2等。两款软件相比较,VMware支持Linux操作系统,而VirtualPc 2004以后版本不支持;VMware客户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X86保护模式下,虚拟机运行的环境逼真、性能出色。教学中选用此软件。

(一)gMware的特点

VMware workstation 6.5是一款优秀软件,在一台宿主机中可以虚拟出多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不仅有自己的CPU、硬盘、内存等,而且能虚拟出BIOS,可以对BOIS的参数进行设置,对虚拟硬盘进行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等,很像一台真实的计算机。

(二)VMware工作模式

YMware提供了虚拟网络设备VMnet0-9,这些设备相当于交换机,通过这些设备,虚拟机和虚拟机、虚拟机和宿主机就可以组建任意形式的局域网。

虚拟网络就是各虚拟机、宿主机通过虚拟网卡连接到VMnet0-9中的某个交换机上。而连接的方式有:

1、Bridged(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组成的网络在vMware中以VMnet0表示,实际上是宿主机的局域网在虚拟机网络中的映射,此时的虚拟机相当于直接接入宿主机的网络。联网方法是在虚拟机的网卡的网络设置中选“Bridged”选项,默认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O上。

2、NAT模式

使用NAT模式建立的网络默认连接VMnet8子网上。安装VMware后,宿主机网络连接里会增加两块虚拟网卡Adapter VMnetl和Adapter VMnet8,其中Adapter VMnet8网卡将宿主机与VMnet8子网相连。在这个子网中,VMware不仅提供了DHCP服务,使子网内的机器自动地获取IP地址,而且还为这个子网启用了NAT服务,提供了从VMnet8子网到外网地址转换,有一个实实在在的NAT服务器在运行。联网方法是在虚拟机的网卡的网络设置中选“NAT”选项,默认连接到虚拟交换机gMnet8上。

3、Host-only(仅主机)模式

Host-onl y模式建立的网络默认位于vMn etl子网内,该子网的虚拟机只能与VMnetl网内的虚拟机或宿主机通信,不能与其他虚拟网络的主机通信,这就是“Host-only”名称的由来。这样隔断虚拟网络与宿主机外部网络连接,建立一个独立的私有网络。联网方法是在虚拟机的网卡的网络设置中选“Host-only”选项,默认连接到虚拟交换机VMnetl上。

VMware中的三种网络模式只是方便用户快速将虚拟机加入宿主机网络的一种预定义模式,VMware软件预先设置好三个虚拟子网,以对应三种基本模式。用户完全可以通过修改这些网络的属性改变它的默认行为。

为方便组建虚拟网络,用户可以通过Custom(自定义)模式,选用虚拟设备,添加虚拟网卡等方法,组建用户要求的局域网。

三、网络实验的组建

教学中常用的网络模式主要有“对等网网络模式”、“客户机/服务器网络模式”、“有路由器的网络模式”等。教学前,教师建立实验所需的虚拟机和虚拟网络,然后把这些虚拟机和网络参数文件放到服务器上共享。这就相当于教师将实验所需的网络模板做好,并将它共享给学生。利用教师做好的模板,学生很快就能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建立实验需要的网络环境,进行实验。下面通过DHCP服务实验,说明构建实验的方法。

(一)实验环境的构建

要进行DHCP服务实验,必须组建一个网络,最简单网络需要两台计算机,其拓扑结

要组建图1网络,需要新建两台虚拟机或新建一台虚拟机,另一台使用宿主机。为了介绍方便,在此,新建两台虚拟机,并使用“Custom”网络模式组建。过程如下:

1、单击“新建虚拟机”按钮,启动“新建虚拟机向导”,在此向导下,创建两台虚拟机:第一台为wi ndows serv er2003 standard,第二台为wi ndows xPprofessional。创建中,按向导要求为虚拟机分配内存、创建硬盘等,在网络连接中,选择“不使用网络连接”,完成虚拟机创建。

2、打开第一台虚拟机,不要启动,单击“编辑虚拟机设置”,打开“虚拟机设置”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上单击“添加”,打开“添加硬件向导”,选择“以太网适配器”。然后单击“下一步”,选择“自定义”单选按钮,并从下拉列表中选择“VMnet2”变换机,最后,单击“完成”。并在“虚拟机设置”对话框上单击“确定”,为第一台虚拟机添加以太网适配器,并连接在VMnet2虚拟交换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