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朗读论文

英语朗读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朗读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朗读论文

英语朗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朗读输入;口语能力;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引言

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手段有很多,与其密切相关的朗读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究其原因,朗读本身即属于单向口语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从书面形式到口头形式的一种转换过程。从教学训练的角度而言,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朗读是扩大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得语言感受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学习英语这种缺乏听说输入的语境下,没有系统的、规范的朗读训练为基础,口语表达能力是难以取得持续的循序渐进的提高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朗读训练可有效地强化“从无声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能力,是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重要语言习得途径。因此,笔者以为,有必要加强朗读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地位,以引起英语学习者对朗读的重视。

研究现状

关于朗读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很早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但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朗读还是近些时候的事情。近年来,国内有关英语朗读的研究迅猛发展,以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在二语习得背景下有关英语朗读研究方面的论文主要围绕朗读研究、朗读与英语学习、朗读与英语教学等几个方面来探讨。

王宗炎先生(2002)在《朗读与英语学习》中谈到朗读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时指出,朗读有助于熟记语言材料。并且朗读不仅仅只是机械的发音动作,朗读时,我们会在无意中进行思维,掌握单词的搭配方式,句子的结构模式,上下文的联系方式,发言的节奏、速度、重音、语调模式。朗读让我们学到的,不只是个别的英语项目,而是英语的整个体系。翻译家沈苏儒先生也认为,每天进行朗读训练,反复朗读文章,口头复述甚至背诵,这样许多语言现象会在脑海中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能够在口头上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用语,自然地吸收书面语言,获得语感。

作为教学和学习方法,朗读具有悠久的传统,也一直在语言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综观我国二语背景下的朗读研究,基本上是与国外本领域的研究同步的。但总的来说,目前我们对朗读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很多学者和教材编写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呼吁大家对此进一步深入展开研究,剖析其重要作用,给予其正确评价。

朗读的作用

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听力理解力

一个人的发音不准,语调不顺,听别人谈话或别人听自己谈话都会有困难,因此,无论是一个单词还是一句话,说对、读准和在头脑里建立起正确的音义对应模型是听懂的前提。朗读时,在大脑的指挥下,学习者的眼、口、耳各个器官都被调动起来,积极的思维将书面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音。这样,朗读就把辨形释义、正音和识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有效的朗读是听力理解的基础,能直接带动听能的发展。而日积月累的朗读习惯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

2.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听与说密切相关,听能的提高会直接带动口语的发展——把听懂的话说出来本身就是一种初级的口语活动。所以,朗读可以算“准口语”,是从书本内容到实际表达之间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透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朗读背诵是强化语言输入的一种形式,是培养和增强语感,提高口语水平和质量的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过程中,词语的音、形、义的图式不断得到加强、巩固,并有机地结合起来,为词语的活用创造了条件。诵读的材料读熟了,书上的句子就会在大脑中存储起来,到要表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脱口而出了。所以说朗读是提高英语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

3.提高口语质量,增强学习自信心

节奏感是感情层面上的东西,应在反复实践中获得。学生通过反复的模仿和朗读,可以暴露其语音上的弱点,尤其是模仿正确、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可以纠正和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掌握说英语的种种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同化、重读、弱读等,从而可以迅速发展其口语表达质量,提高讲话的速度和节奏感。

4.有利于培养语感,体会“语言的美”

学习英语必须讲究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的直接感觉,是系统、综合的语言感知力,是语言发展开始走向成熟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语言的语音、语义、语法、语气等综合运用所自然产生的激活效应,是对语言熟练掌握而自然产生的,不假思索的语言敏感性。人们普遍认为,对语言的敏感性越强,就越能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语言。

英语语感的培养与增强,是通过反复接触语言才能做到。朗读英语时,学生口读、眼看、耳听,多种器官相互协调,能使自己全神贯注融入英语的氛围之中。反复朗读,反复接触,许多文章通过朗读都能达到背诵的程度,如此反复循环,使输出与输入的信息差异缩小,达到正确、流利的交际目的,语言的那种声音、节奏之美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论

凡事都贵在持之以恒,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要想提高水平,绝无捷径可走。坚持细致而广泛地朗读、模仿、实践,不失为提高英语综合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坚持每天朗读,同时重视朗读的积极作用以及朗读方法,充分发挥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再辅之以强化记忆和运用,形成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霞等.朗读在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作用[J].外语界,2006(2).

[2]陆敏霞.试论英语朗读与听、说能力的提高[J].扬州大学学报,2001(9).

[3]邱丽娟.浅谈朗读在大学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J].滁州学院学报,2006(8).

[4]王宗炎.朗读与英语学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8).

[5]杨华英.朗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4).

[6]朱草菊.英语朗读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7]张茵.试论英语朗读[J].昌吉学院学报,2004(2).

英语朗读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技巧,训练,对策

 

听力理解是领会语言语义的一项重要能力,听者要对听到的语音信号进行复杂加工,整个过程是一个非常积极活跃的动态过程,是背景知识、语境和语言知识相互撞击、相互作用,对听力材料不断进行吸收,最终形成理解的过程。

一.听力理解存在的问题:

1.语音的辨别能力差。由于学生对英语标准发音掌握不好,错误的语音对听力产生误导作用。有时即使听到了已经学过的词,也会误听为其它词而作出错误判断。对词在句中朗读时的一些语速较快的连读、弱读、重读、爆破、重音转移和语气的变化、语调的升降等有关语音语调变化的听力材料,更是无所适从。

2.语言基础知识薄弱从根本上影响了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词汇量贫乏是关键词组,无法组织起完整的意思,从而影响了听力理解。

3.汉语思维导致障碍。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音信息后受母语干扰,习惯用中文逐句逐词翻译出来,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长此以往,从而导致听力水平低下。

4.文化背景的差异阻碍了学生的理解。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听力教学忽视了文化的导入。学生在听到了句子后,不明白里面的内涵,

从而导致听力的出入。

二.策略探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依靠一本教材和录音磁带,让学生反复地听练然后做题。这样的训练方法枯燥无味训练,导致学习效果事倍功半。笔者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如下几种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1.精心选材。听力具有口语特征,诸如犹豫、停顿、重复、思考、重音、略音、拖长音、被打断、语序颠倒等。材料涵盖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等话题,可分为校园、公共场所、家庭等方面。材料应真实、自然,有实际意义。听力材料以学生能听懂基本摘要求的范围内。这样能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成功感。

2. 创设生动的语言情境,激发听力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个集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于一体的语言情景,展示课堂语言实践材料;补充相关的背景语料,将听力内容所涉及的事物、场景等真实地再现于课堂,让学生体会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场面,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3. 学生参与,正音正调。可让语音语调较好的学生朗读听力材料,大声朗读可以使学生纠正自己的发音。要能正确辨别一些发音相近的词如sheep-ship,house-horse。教会学生掌握相应的辨音法,有意识地注意类似音的词形,准确区别不同涵义毕业论文范文。引导学生注意词的不同形式及其重读的差别。使学生熟悉英语的发音规律,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从而有效地提高听力。 4.了解文化背景,熟悉日常交际。应适当增加有英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学历史、风土人情、人文地理和宗教风俗等方面的内容。以多种形式生动地进行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努力培养学生的文化习得意识,有助于克服母语迁移心理,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通过大量的语言整体输入,不断丰富的英语语言材料的积累,让正确的英语表达占领大脑,才能在英语听力的理解中达减少乃至摆脱母语的负面影响。

5.泛听、精听结合。泛听是培养学生抓住主要大意的本领;精听是让学生反复听,直到听懂为止。泛听必须与精听相结合。泛听时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内容的大意,精听时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材料的细节;泛听时重在回答中心主旨题,精听时重在回答有关细节或细节加工题。两者并举,才能提高听力质量。

三.技巧训练。

1. 放松心情。高考中听力正式开始之前,有很短的几分钟的听力试音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应使自己先适应讲话者的语音语调。克服心

态不良或语速快、背景噪音干扰的听力材料等因素时表现出的焦虑和紧张。

2.浏览题目,记录细节。听力内容播放前,你会有几秒钟的时间阅读以下小题,这时要快速浏览题目和答案训练,而且通过对答案的浏览预测将要播放的听力内容,以致在听的时候能做到有针对性地捕捉所需信息。对细节方面题如时间、数字、价格、人物、地点等,要作一些适当记录。

3. 听好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注意听通篇大意,不要试图听懂每个词每句话。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而要集中捕捉主要信息,经过分析、筛选、归纳、综合,最后概括出主题思想。4. 培养联想和预测能力。平时在听力训练中,尽可能教会学生边听边记下关键词。根据上下文关系,词的含义及语调等变化,进行合乎情理的联想和猜测。应强化学生记笔记的能力,养成随手记笔记的习惯才得以帮助记忆新的信息,避免前听后忘。

5. 利用排除法答题。有无法确定正确答案之题,排除法则更显功效,挑选含有错误的选择项比直接寻找正确答案容易些。特别是在辩音、数字记忆等细节性试题中效果更为明显。

扩大知识面,认真梳理并熟悉在特定情景中的语言交际的场合及功能。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柴功” 只有针对目标,制定训练计划并不懈努力,相信高考听力定创佳绩。

参考文献:

1.张倩.浅谈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中国科技信息,2006,(13).

2.李丹.对大学英语听力训练的看法外语电化教学,1998(1)

英语朗读论文范文第3篇

1.1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大部分农村中学仍然延用单一、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语法教学、听力训练、单元测试等方法仍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 (刘妍, 2015) 部分英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英语教学理念的影响而难以突破和改变较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课堂上老师满堂灌输知识点, 努力讲解考试技巧和应试技能, 对于听、说、读等相关技能不予关注。

1.2 现状分析

造成目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原因, 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1) 家庭因素

农村家庭的父母进城打工, 将孩子的生活、学习交由祖父母辈监管, 祖父母辈往往对孩子的学习起不到有效的辅导、辅助的作用, 提不出有效的学习策略及方法;孩子有心理压力、学习困难时很少得到疏导、鼓励;孩子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 完全取决于老师的课堂解答, 且祖父母辈对于孩子的额外学习支出较为轻视, 很少花钱买额外的学习资料。

(2) 学校因素

随着教育的现代化, 学校都开始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 国内部分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普及了多媒体教室, 提倡信息化教学。然而, 大部分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的黑板为主要的教学阵地, 虽然也有个别多媒体教室或电子教学设备, 但很多老教师不习惯、甚至不会使用多媒体和电子设备。

而且, 农村中学更加注重升学率, 以学会考试为主要教学目的, 多样化的教学会被认为是耽误时间, 影响教授知识点。如此一来, 很多老师固守陈旧的教学方式, 以题海为战术, 以试卷为武器, 完全弃用信息化教学设施。

(3) 社会因素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贫乏, 学生接触英语机会较少, 即使是学习英语的资料也很难获得, 多数乡镇甚至没有一家书店。而且, 由于农村学校福利待遇、办公环境、生活质量相较于城市学校较低, 大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英语教师更愿意去城市中学教学, 以至于农村学校教师的质量整体不如城市学校, 甚至农村中学还有部分老教师英语发音还带有方言。

2 英语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语言的学习过程与收音机电视等高科技产品具有相同的原理, 有了信号输入, 经过一定的解码程序并加工, 才会有信号输出。如果把学习英语比作一台电视, 只有把积极有效的英语信号, 不断地输入给大脑, 通过加工解码, 才会保证有英语输出。

通过以上类比, 笔者总结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3大因素:英语信息的来源、英语信息的输入以及英语信息的加工。

2.1 英语信息的来源

农村中学信息相对闭塞, 英语信息的来源主要为英语课本, 即使语法学得再好, 单词背得再熟, 英语的知识量、词汇量也仅仅局限于课本范围内。在考试中遇到阅读理解、完型填空等新的短文或文章, 必然会出现陌生的词汇、短句以及正宗的美式或英式口语短语, 此时便无法自主理解。可见英语信息的来源是制约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源头。

2.2 英语信息的输入

实际英语教学活动中, 学生的英语发音基本都是read after teacher, 课堂上老师也是用中文教学, 学生极少有接收纯正英语的机会, 有的也只是听英语磁带朗读课文和单词, 有些老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甚至不听磁带, 以至于绝大部分的英语学习者, 包括部分英语教师的口音都是中文式的, 一旦遇到纯正的美式或英式发音的英语便一头雾水, 只能听懂个别简单的词汇。所以英语保质保量的输入是提高英语听力的重要前提。

2.3 英语信息的加工

生活中儿童无论智商高低, 只要跟人互动, 经过一段不长的时间, 便可学会接触到的语言, 学母语是如此, 学外语也一样。

儿童与成人相比拥有超强的模仿能力, 将儿童置身于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 保证了语言信息的来源及输入后, 儿童通过不断的模仿, 将其加工成自己可懂的意思, 一旦遇到相同的情景便立刻拿出来用, 这样很快便可用新的语言与他人交流。因此, 模仿是语言信息的重要加工程序。

学英语是学习别人的语言去交流, 不可能自己创造另一种说法, 发明另一种写法。否则, 说出来的使人无法理解, 写出来的使人无法识读, 其中缘由不言而喻。 (王初明, 2014)

3 策略研究

针对以上分析,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地提出了相关的教学方法。

3.1 英语信息来源

为了保证农村中学的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信息, 需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材料, 比如平时作业的习题册、大小考试的试卷等, 这些宝贵的英语资源在现实英语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作业做完, 习题册即被抛弃;试卷评讲后, 最多也就做个错题集, 如理科一般记下题型, 错误原因等, 不会再去利用, 甚至连教师也不会去多理会这些抛弃的资源。

通常这些材料中包含了大量的英语词汇、短语、正宗的口语表达等, 尤其是大型考试的试卷中, 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文章都是选自正宗的英语期刊, 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平时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评讲完作业、试卷后, 应精选出一些习题、文章, 并鼓励学生进行利用。教师精选出的文章要以课文的标准去反复朗读, 选择题等简单的句子应尽量做到背诵。如是, 既不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去额外购买英语资料, 也能重点提高学生对考试点的记忆, 旧题利用, 不增加学生额外的学习负担。

3.2 英语信息的输入

在农村中学, 获得英语的主要输入还是集中在英语课堂上, 短短的45分钟课堂, 必须保证学生有足够、有效的英语输入。英语教师应多将英语输入置于教学首位。听必须成为英语课堂的必要环节, 听力不能成为考试的枷锁, 尤其对于中学阶段的英语, 简单的词汇、语句、语感都是通过听来获得的。

课堂上教师应重视现有的英语语言输入, 尤其是教材中的单词、词汇首次学习时就应由磁带来带读, 教师更多负责纠正;英语课文的朗读应多听, 做到不看课文能听懂。只有这样反复地获得输入才能保证听力的提高, 而不是反反复复地做听力习题, 求量不求质。

3.3 英语信息的加工

课堂英语教学时间有限, 听、说、读、写都要来一遍几乎不能保证质量, 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加工质量, 必须充分保证学生的模仿空间, 完全通过课堂完成几乎不可能。

这里教师应重视利用早读时间, 让学生朗读出声, 利用课堂的输入, 反复大声地朗读。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接触英语少, 在出声朗读英语方面普遍比城市中学的学生害羞, 教师应采取奖励的措施鼓励学生们出声, 一定要出声朗读, 不要学哑巴英语。只有出声朗读, 才能谈得上加工, 才能读出语感, 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条件的话, 可用课余时间对录音机朗读, 再与标准磁带作比较, 找出其中的差距, 尤其是课堂时间, 任课老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 只有模仿得像了, 才有可能听懂。 (李艳蕾, 2017)

当然, 在强调上述教学方法的同时, 也不能忽略语法、知识点的讲授。通过笔者近两年的教学尝试, 上述方法对于提高英语成绩具有明显效果, 笔者近两年的班级英语成绩都占据年级第一, 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也明显好于其他班级的学生。

4 结语

通过上述英语教学方法的实施, 可以培养学生超强的英语语感, 获得稳定的英语输出, 再辅之以语法教学, 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 顺便考取高分。然而, 由于笔者能力及教学经验有限, 本文提出的相关教学方法, 还有待进一步教学尝试及方法完善, 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寿梅.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生活化策略[J].学周刊, 2017 (18) :173-174.

[2]何建兰.利用有效教学, 让初中英语教学更精彩[J].学周刊, 2012 (2) :138-139.

[3]李艳蕾.浅谈农村中学英语晨读策略[J].英语广场, 2017 (6) :144-145.

[4]刘桂影.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范式发展与变革研究基于跨文化的视角[D].西南大学博士论文, 2013.

[5]刘妍.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调查[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5.

[6]谭松萍.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主动性的激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 2014.

[7]王初明.内容要创造语言要模仿有效外语教学和学习的基本思路[J].外语界, 2014 (2) :42-48.

英语朗读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 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探索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提出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可尝试的一些方法。

环境工程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环境工程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学会撰写英文摘要,提高英文写作能力,掌握阅读和翻译环境工程英文文献的基本技能。一方面,为毕业论文服务;另一方面,为适应学生将来从事实际工作和专业研究的需要。结合本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

一、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时少,任务重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课程学时安排少。很多学校往往把专业英语开设在大三第一学期,与专业课程的开设基本上是同步的。由于此时学生的专业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和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此外,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专业词汇量大,长句多,知识性强,要通过短短的20~30学时掌握相应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和写作技巧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学习缺乏主动性。

2.教材种类少,教学内容不明确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公开出版的很少,很多学校采用的教材均是自行编写的,选文大多来源于欧美大学相关专业的一些教材、硕(博)士论文、相关的书籍和杂志、国际会议发表的论文、从网站下载的材料、报刊科技评论等,有的是全文选用,有的是节选部分章节或段落,难度深浅不一,随意性强,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此外,由于学时少,很多任课教师往往会选择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筛选相应的内容,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

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多以教师和课本为中心,采用翻译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一言堂”、“满堂灌”,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多采用教师讲授和板书的形式,很少采用多媒体教学。即使使用多媒体教学,也只有枯燥的词句翻译,没有图示讲解,也没有相配套的语音辅助资料,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4.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

目前,很多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都是由专业教师担任的,很多专业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较高,但是没有经过专门的英语教学训练和口语训练,缺乏用英语授课的能力,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不熟悉,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由于对专业英语课程不够重视,任课老师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5.课程考核方式

专业英语的考核主要采取开卷笔试的形式,考试内容侧重对词汇掌握、阅读翻译能力的考核,对听、说、写能力缺乏具体的考核内容。而且很多内容都是课文中讲解过的,这样主观上给学生一种消极应对的态度,无法真正地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索

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材建设

专业英语注重实用性,不仅包括本科毕业论文中的英文摘要,还包括进入社会后的诸如英语面试、基本专业资料的阅读等应用。因此,文章难度选择应该在能够清楚地介绍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难度适中,篇幅不宜太长,有代表性的专业词汇出现频率要高些。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注意专业知识的导入,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文体的选择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专业文献,还应增加广告、产品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体。

2.改革授课形式,加强师生互动

(1)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样化,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本身是枯燥的,再加上专业课程的滞后,畏难情绪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尽可能采用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涉及很多水、气、土壤等介质中的环境现象与过程的描述以及污染控制工程流程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或较抽象、学习起来较困难的内容借助多媒体、录像、图片、电影、动画等工具,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提高学习热情。例如,在讲解各类除尘器(precipitator)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类除尘器的内部结构剖面图和工作原理的仿真动画,使之生动易懂。

(2)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听、说、读、写、译训练,要想在短短的每周2~3学时的课堂上完成是不现实的。笔者在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对学生首先要做到课前预习,就下次课即将讲授的新词汇短语、新课文、背景等进行预习,并采取课堂随机点名检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计入平时成绩。其次,课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写译练习,要求用英文回答每个单元后的问答题,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复习了英语。

(3)课堂注重听、说、读、写、译全方位训练

与基础英语相比,专业英语有自身的特点,除了专业词汇、术语及特定的构词方法外,还有科技文体、句法结构、语态、时态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是专业英语课程需要重点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当然,考虑到专业英语的实用性,也不能忽略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听力训练可以穿插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教师用双语讲课,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环境,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科教光盘,如Discovery中关于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科普类的环保小短片。在锻炼专业英语听力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说。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开口锻炼的机会。正式上课前,可以开展“3分钟演讲”之类的英语口语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轮流安排让每位同学朗读3~4个句子,或者就课堂提问要求学生尽量用英文回答。这样做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和表达能力,能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读。要提高专业英语的阅读和翻译能力,首先要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环境工程专业词汇很多都是复合词、缩略词及利用前后缀构成的派生词。因此在每个单元的词汇教学中,应注重构词法的分析,介绍一些常见的前后缀和词根以及词性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硝酸盐(nitrate)、亚硝酸盐(nitrite)、硫酸盐(sulphate)、硫化物(sulfide),等等。在课堂上要多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学习一个词根后,立刻给出一个含有该词根的新词让学生进行联想学习。

专业英语注重行文连贯、简洁,力求客观和准确,句子以长句和被动语态居多,大量使用名词化结构、非限定动词和后主定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穿插科技英语文体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尤其是复杂长句句子结构能力。通过典型句子分析,结合专业知识背景,训练学生分清句子种类、找句子主干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每个句子中的主句以不同颜色和字体与修饰成分区分开,将谓语以粗体字显示,并让学生共同参与朗读,使他们在读句和断句的同时了解句子的语法构成。

写译。对于很多高校,大三学生开设专业英语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毕业论文服务。这一点直接表现为毕业论文的外文翻译任务和正文中英文标题、英文摘要和图表的英文翻译。根据笔者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论文的体会,很多学生往往借助电子工具或在线翻译软件来完成,结果驴唇不对马嘴。因此,除了加强课堂讲解训练,课后布置适当的汉英和英汉翻译作业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根据毕业论文课题的要求查阅相关外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同时,掌握英文摘要的撰写。

3.更新考核方式,注重课堂考核

考核是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考核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如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适当的测试,综合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出勤等方面。期末考试试题题型尽量多样化,可以增加口试、摘要写作等内容。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既是一门语言课,又具有专业课的特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既要熟悉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掌握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了解学科的前沿动态,还需要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同时具备一定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因此,学校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多方式、多渠道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稳定教师队伍,不能随意指定。其次,对专业英语任课教师进行培训或者提供出国或访学的机会,开阔眼界,提高英语口语授课的能力和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英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月生,夏祥翔.论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07,34(10):119-123.

[2]徐进.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227-228.

[3]俞乐.互动式教学法在生物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江教育论坛,2010,(1):56-57.

英语朗读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这一实际情况入手,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探讨如何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途径,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英语专业人才越来越高的要求。

1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与合作所必须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人基本的素质要求。然而,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不令人乐观:上海《文汇报》2001年6月12日发表一则题为《咱说英语,老外不懂》的报道,该报对在沪的独资企业及合资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均有70%的企业对大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表示不满。胶东在线网3月13日讯:记者在05年烟大毕业生见面会现场看到,前来应聘外语类空缺职位的50多个毕业生大都通过国家英语6级甚至8级考试,但当他们面对面与老外对话时却磕磕绊绊,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口语都不会,令主管招聘的外籍人员直皱眉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学生甚至连外籍教师问他“whatdoyouhaveforyourbreakfast?”这样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原因是这位学生不知道“稀饭和馒头”用英语怎么说。诸如此类的现象俯拾皆是。作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在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外活动能创造交际活动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交际能力是语言的综合体现。美国社会语言学家dwellhymes认为,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对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的能力。而语言学家littlewood则将交际能力概括成四点:掌握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思想;不仅掌握语言知识,还了解这些语言知识在交际中的作用,学习者在使用语言时应考虑自己的社会地位及社会语境并能从听者的反应中判断出所用语言是否恰当;学习者必须了解语言的社会含义,能使用英语本族人普遍接受的语言。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交际能力主要指的是达意(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表达清楚)及得体(什么人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话)。本论文由无忧51lunwen.com整理提供20世纪70年代,m.halliday等语言学家就提出“外语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为目的。”

1975年,bruner和halliday指出“:itistheurgetocommunicatethatstimulatelanguagetogrowinchildren(bruner,1975)。(儿童语言增长的刺激因素是交际的欲望。)1992年,littlewood又指出“:andforadults,themostimportantfunctionoflanguageistofacilitatecommunicationwithothers.”(对于成年人来说,语言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易于与他人交流。)随着心理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的发展,英语课外活动的价值为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教师所关注,出现了不少有关课外活动的文章,但其主要内容多半仅限于对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分类和列举,而实证性的研究做得还很不够。本课题旨在通过对课外活动的实践研究,阐明课外活动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大学生对英语课外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探讨提高英语交际能力的新方法,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2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1皮亚杰的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提出,知识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每个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意义建构。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2美国学者乔以斯、威尔等人的“角色扮演”论“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将模拟社会成员交往的过程,学生通过协商的方式,学习学术领域的各种知识,以便在将来能有效地从事解决真实社会问题的工作。

3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3.1目标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课外活动在英语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提出开展课外活动的意见,制定活动方案;制定课外活动目标和评价方案,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开展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准确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提高学生的口语、发音、准确表达、英美文化知识、中西方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策略,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具体包括:情感目标、认知目标和技能目标:1)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亲身感悟活动带来的生机和活力,充分认识活动在交际能力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对课外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起热爱英语的思想感情。2)认知目标:了解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言知识的积累、沉淀和转换,经过思维输入和输出信息,达到交际的目的。3)技能目标:通过课外活动,使学生掌握语音、口语、中西文化差异、交际技巧和原则,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3.2主要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地开展课外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对学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英语课外活动的目标体系。(2)根据专业特点和就业趋向,安排课外活动内容,初步形成相对完整的课外活动内容体系。(3)根据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探索英语课外活动方式,确定活动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英语课外活动模式。具体活动包括:英语听力训练活动、英语朗读训练活动、英语角活动、英文歌曲演唱、英文短剧表演、英语模拟课堂等。

3.3研究方法实践研究法。

4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阶段成果

4.1实施步骤第一,对本系2005级学生的英语语音、口语、听力、阅读水平进行测试:做好测试成绩的登统、分析和测试资料的保存,为课题研究做准备。第二,调研2005和2006级学生的课外活动现状,进一步扩大学生社团,完善社团章程,制定活动计划。第三,广泛开展课外活动:重点是英语朗读、英语朗诵、英语演讲、英语角活动等。第四,通过语音、口语测试、参加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口语大赛、系内组织英语朗读、朗诵、演讲比赛、汇报演出等活动,对课外活动效果进行检测,最终写出研究报告“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

4.2主要阶段成果(1)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现状分析(调查报告)。(2)提高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对策研究——学生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章程(研究报告)。(3)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及课外活动计划(论文):英语听力训练活动计划、英语朗读训练活动计划、英语角活动计划、英文歌曲演唱活动计划、英文短剧表演活动计划、英语模拟课堂计划。(4)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5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及成果形式

5.1研究成果“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报告)

5.2成果形式活动资料及图片;获奖荣誉证书;学术论文及研究报告。

参考文献

[1]丁炎珍.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3.

[2]王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辽宁教育研究,2004.

[3]卫艳珍,王海花,贺鹏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2004.

[4]曾新.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华中师范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