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思想品德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以“xxx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现代教育理念为依据,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学习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学法,以“先让学生试一试”为指导,以“先练后讲”为操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全面落实自主学习方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德育教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的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学生大部分基础比较差,理解能力有待加强,上课时都有表达的勇气,但是表达不到重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做题时主观题的回答总是回答不到重点,但是作为一个负责的老师,不只是把好学生教得更好,而是更应把潜能生给教好,好学生谁都会教。我大致列出基本目标是:使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2、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本单元分为两课内容,分别是《爱在屋檐下》和《我与父母交朋友》,其中的知识点有:了解家庭关系的确立、现代家庭的主要类型,懂得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义务,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一单元的设立主要教育学生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应该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客服逆反心理,与父母做朋友,做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关键字 :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定义
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这种教学形态,一方面是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另一方面是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综合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
一般说来,教育目的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使个体获得奉献社会的本领;二是开发个体的天资潜质;三是促进个体履行公民的责任;四是传递传统文化。
在知识/信息时代,这些目标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超越了我们的习惯性的应答。一系列崭新的、打上了时代烙印的教育需求随之产生,使教育目的发生了重构.
1、奉献社会:在这个高度复杂化、技术化和信息化的世界,我们都需要学习生活/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
2、开发个人的天资潜质:作为人们思考/传播/交流的“放大器”、“储存库”和“感官的延伸”,这些工具正成为我们每个人天资潜质开发的“强力工具”。
3、履行公民责任: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给人类带来了更加自由的获取信息的通道。这种情形迫使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媒介“食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努力地、仔细地从丰富的日常媒介“菜单”中作出选择。
4、实现传统的延续:现在每个国家、每个人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从我们所接受的文化传统中建构和保持文化认同,在学会认同的同时,学会理解、包容和容忍他人的文化传统与认同。
此外,掌握流畅的设计过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研究方法都很重要。对于“实时”学习来说,在线信息数据库、与专家联系的快捷电子邮件、在线课程等等,都是一些很有帮助作用的支持工具。
教学设计要探讨的目标
“信息化教室”学习环境在哪些教学点和学习点上能够和《思想品德》课进行结合。这种结合又会引起课堂教学的哪些变化,会引起学生学习方式以至于学习思维方式的哪些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在哪些具体方面会对目前中学政治教学的哪些方面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会以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效果呈现出来,又会在哪些方面可能和目前的政治教学难以合拍,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和政治教学的学科特征是不符合的,可能会对政治教学产生什么样的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又可能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规避。
教学设计要探讨的重点
1、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2、强调“协作学习”。这种协作学习不仅包括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协作,如实施跨学科和跨年级的基于资源的学习等。
3、以“问题解决”和“任务驱动”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在相关的有具体意义的情境中确定和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
4、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
5、以学为中心,注重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
流程设计及阐释(以《社会合作需要》为例)
信息化平台在教学中的作用及表现类型如下:
1.提供事实,建立经验;
如:《逃命的野牛》与《合作的蚂蚁》。所得结论: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表现类型:图片。
2.举例验证,建立概念;
如:《1901-1975诺贝尔奖统计》的数据。所得结论:合作是事业成功的保障。
表现类型:数据文本
3.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如:知识结构图。所得结论:政府主要职能是社会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
4.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如:《灭狼护鹿》、《王斌余》的故事。所得结论:需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和遵循公平的原则。
5.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如:图片《内坑中学第26届校运会》。所得结论,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6.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如:案例《瞎子和跛子》的故事。社会合作需要公平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个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否成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否合理。
2、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是否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
4、教学计划的实施是否简单易行。
形成性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与展示了大量素材,有本地的对比数据,还有大量的图片,这样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师生的双边互动效果不错。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有序,教学目标能落到实处。
评价/反思:信息化学习特别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以注重培养和发展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使学习者学会从反思中学习。其评价活动是与学习过程共始终的,亦即学习者一开始进入具体的学习活动,评价也就开始了,它与传统的评价不同,不是在学习者完成学习活动之后进行评价。信息化学习也重视结果的评价,但要求学习者说明结果产生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一般是以作品的形式出现(比如电子文稿、电子演示稿、调研报告、图形/表、模型等等)。在最终评价时,学习者展示和说明他的学习结果,教师/学习者按照预先提出的量规对其进行评价,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量等方式。既要评价个人的学习绩效,更要评价小组的学习绩效。这种评价不但能使学习者“知其然”,更能使学习者“知其所以然”,训练和培养学习者的反思性学习/思维能力;不但能注重学习者的独立学习能力,更能使学习者注重协作学习,发展学习者的独立精神和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编译.高科技时代的教育改革
2、徐洁.关于赛博文化挑战教育的几点认识和对策
3、祝智庭.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4、[美]霍华得·加纳德.技术将重塑学校
正是认识到这种情况后,我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特别指定了思想品德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初中二年级三个班思想品德课。从初一年级授课老师的了解和期末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分布很不平衡,整体学生的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高。因此,本学期在抓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应加强能力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二、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落实培优扶差方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施目标的方法
1、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1)、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
(2)、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
(3)、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
(4)、指导好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2、坚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重视学生自主学习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独立学习的能力。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 ,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3、坚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坚持分层次和双边教学,教学中注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使每个同学都发挥自己的特长。
4、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 ,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
四、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能力充分体现、践行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2、继续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学好教学改革新理论,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教研理论水平。
3、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4、认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教研活动,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做到多听课、多总结。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6、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具体而言,小学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就是以目标为导向,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相关的道德问题;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内化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和升华。
一、回归生活:切入点在哪里?
学生个性的形成过程,是作为主体的“自我”的人的社会化过程,需要外部的灌输和行为的塑造来完成,更需要依靠自己的体验、经验来发现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生活化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儿童从书本世界走向日常的现实生活,把教育的触角伸向儿童的真实内心,在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体验的道德认识,能否得到现实生活的认同,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的冲突所在,这就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设计的根本依据和切入点。从这一点切入,通过展开生活化教学,引发儿童在生活实践中思考:我应该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使之逐渐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和善恶观念,自主建构起个性特色的内心道德标准。
二、回归生活: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具体体现?
1、形式和内容的趣味性设计,评价方法的多元构建:让孩子在过程中感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既有明确的显性目标,又有模糊的隐性目标,而儿童又具有喜欢新、奇、怪和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心理特点,这就需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编儿歌,趣说公益广告用语,编童谣,师生共同表演,做游戏,画卡通画,讲童话故事和科幻故事等方法,通过自由、主动、生动地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明理,在活动中导行,在活动中发展个性特长。
如设计《热爱动物》和《保护环境》的教学,可以将两课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首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动物、环境有关的新闻,在课堂上。学生在信息交流中得出结论: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爱护动物应该与保护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
其次,设计一项调查活动,了解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遭到了哪些破坏,出现了哪些危害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从而把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学生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到图书馆、到网上查阅,收集有关的图片和报道,或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访环保局,等等。
再次,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资料以学习小组的形式交流、整理,在搜集、整理、汇报的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自悟的过程。同时将这一活动扩展为环保活动,由学生自编小品、小诗,设计宣传板报、小队报,在校园内外宣传保护坏境、热爱动物的意义。
2、学科之间有机渗透:实现综合性体验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综合性学科,客观上需要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生活化教学,实现综合性体验。
如上《团结友爱》一课,数学课正好上到“几加几等于7”,可以设计这样一组练习:
①、小朋友做游戏,5个做小鸡,1个做老母鸡,1个做老鹰,有几个小朋友在做老鹰抓小鸡游戏?
②、学习小组原来有5个文明学生,在他们的帮助下,又有两个后进生被评为文明学生,现在这个小组有几个文明学生?
③、星期天上午,有4个少先队员在红领巾小区花坛清除杂草,后来又来了3个,一共有少先队员在清除杂草?
通过思考练习,既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一起游戏,一起做好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又巩固了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从积极评价中、自己的愉悦情感体验中获得正确的认识。
3、在生活化的片断、情景中提炼主题:在体验中思辩,在思辩中内化
依据特定的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片断式的话题、范例、情景,引导学生思辩和提炼其中的主题,深化学生对教学主题的认识和理解。
如设计《团结力量大》一课,让大家合作制作水果拼盘,这既是生活技能的训练,也是小组成员团结合作的成果。老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作步骤:先观察再讨论,给作品起个好听的名字;分工时碰到不是自己最想做的怎么办?水果不够了怎么办?有人不会做怎么办?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学生会在生活中碰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解决好了,事情做好了,同学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团结力量大的涵义和意义。
三、回归生活:如何艺术化地运用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设计:具体、简洁、实际
把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化繁为简、变虚为实地进行处理,将抽象的道理用浅显通俗的形式使之更形象化,引导学生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如:《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一课,是用古人陈正之、苏秦、孙敬……刻苦学习故事作为教材内容的,与我们现代的生活实际已经有较远距离,这就需要补充本地、本班刻苦学习的优秀事例。
2、教学目标设计:激发兴趣、涵养情感、激发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把情感作为贯穿课堂的基本线索,具体地变换信息刺激的内容、形式和强度。如在导入新课时,可创设与主题相对应的游戏活动、实物演示、智力竞赛、猜谜语等趣味性活动,从相关的直观情景导入,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感染下进入课文意境;在明理阶段,可利用幻灯、实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教学形式,精心设计出趣味横生的情境,让学生从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感悟新观点的内涵。
3、教学情景设计:拉近时空距离,提炼真实主题
引入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生活热点问题或社会热点问题,并从中提炼出学生能够真实感受的主题,不能让学生产生虚幻、飘浮的感觉。如学习《神州巨变》一课,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等各方面的事例,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
4、教师角色设计: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欣赏者
用学生的语言、情感合成和演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尽情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心灵上产生触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形成体验。如:重视学生通过自我思考、感受、体验所认识到的学习对象的价值和意义,帮助学生提升问题价值,引导和指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判断、失败与成功中积累经验与教训,使学生经常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教学过程设计:情景再现----体验领悟----内化升华
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的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推理、判断,尝试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而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形成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如教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一课,可以特意离开教室一会儿,让大家自习。上课了,学生有做作业的、画画的、看书的、讲笑话的、做游戏的,等等。然后走进教室让学生自我评判:当老师不在的时候,我在干什么?对不对?谁在干什么,值得我们学习?谁还需要改正?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剖析。
6、课外实践活动设计:注重情境训练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里面强调: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向多彩的生活,利用学生已经形成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比较关心的话题,围绕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帮助学生提升理解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点要求充分说明了针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当将生活当作课堂教学载体,从现有生活经验与生活背景出发进行有效学习,具体的学习方法则非常值得探讨。
一、生活化基础的理念
生活化的一项最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生活。我国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先生所力主的生活教育理论,即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带动下,从课本中走到生活中,多关心生活与社会。把生活化当作教学的基本任务,可以让课本知识同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课本与生活两个角度吸取知识,学生得到的思想力量会更为充实。生活化学习,要求学生个体思维受到尊重,学生生活经验得到关照。学习是主观思维活动的体现,想要得到系统的知识,学习者需要把各项感官机能充分协调起来,把自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置于真正的生活化氛围中去,用生活中实际存在的形象内容,作为思考与学习的前提,继而达到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优化效果。而学生的每一步提高,都是同教师的积极引导密不可分的。
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的作用
此前的教育课程一般设置都较为单一,对于学生生活知识基础层面的关怀程度不够,将学生的思维简单地桎梏在教材之中。新课程则要求思想品德课程从教材转向生活的内在作用,将其意蕴充分挖掘出来。
(一)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追求。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的个性思想充分得到张扬与释放。在信息社会中,不同群体的文化观、道德观、利益观、价值观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思想品德教学达到生活化目标,可以让思想品德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回归。它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更勇敢地展示学习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这种变化关注的是受教育者本身的个培养,让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注意课程同生活的纽带联系。让学生受到教材、课堂、课程、生活、世界的同步影响。教育同生活密不可分,思想品德的生活化,让知识、文化、经验能够有机地组合在一处,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只有富于创造性的思维与理解,才能让课程对生活具有指导性作用,让思想品德课程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思想品德教学要求学生突破象牙塔里闭门钻研的狭隘思维,促使学生做到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将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于理解剖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及问题。这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人生态度的积极性及社会责任感的现实性。
三、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的方法
(一)将教材中隐含的生活化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同旧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可操作性更强,同学生生活间的联系更为明显,这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自由,教师的选择性空间也更为广泛。因此,若想使思想品德教学更贴合生活化的要求,教师务必具备对教材进行再次思考与开发的意识,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础,以自身经验为条件,让生活同教材在某一恰当位置完美结合。比如,在“走向中学”这节内容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利用课堂一部分时间参观中学校园,再使学生自由畅谈对新学校形成的最初印象,说一说自己喜欢新学校的什么地方。这样的问题非常鲜明地表现出了生活就是教材的思想,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根据学习者生活体验进行教学。学生能否形成正确坚实的思想品德素养,同其对生活产生的主观感受有很大关系,他们的每一次体验与认知都可能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多,这些体验是其思维方法、行为态度根植的土壤。在讲课之前,教师要做出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在接下来一个章节的思想品德课程中,学生积累了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现实生活里面有什么内容可以当作本次课的借鉴资源。由此形成的课堂设计,学生会觉得很熟悉、很亲切、很有挑战性,求知欲望也就由此被激发出来。
(三)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再现生活情景。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完全可以模仿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情景,创造出更为开放灵活的生活氛围,让课堂与生活更接近,让学生更加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起到加强学生感悟力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还能深化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学习、主动感受,让生活、教材、学生、教师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思想品德教学建立在生活化基础上对于塑造学生完整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教师应当在平时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让生活化策略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红梅.新课标理念下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水平对策[J].中国科教
创新导刊,2010,(18).
[2]宗建康.刍议初中思想品德多元化教学[J].新课程(中学版),2011,(03).
[3]金秋霞.生活,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更精彩[J].中学生政史地(教学指
导版),2010,(11).
[4]李爱兰.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分析[J].新课程学习(学术
教育),2011,(05).